《红玫瑰与白玫瑰》 - 吉林大学28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468.00 KB
- 文档页数:14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AnimalHusbandryandEconomy(总第33卷第181期)哲学与文史收稿日期:2020-02-24作者简介:曹文静(1996—),女,安徽阜阳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
田沁鑫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隐喻性表达曹文静〔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 要:田沁鑫导演的话剧作品多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即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
在这部话剧中,田沁鑫运用具有隐喻性质的舞台布景、表演动作和人物语言等一系列舞台符号,突出了佟振保游走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间,道德与欲望不断撕扯的心理困境。
通过具有隐喻性的舞台符号,让观众重新认知佟振保这一人物,深刻审视受到压抑的人性及无常而残酷的现实生活。
关键词:田沁鑫;《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舞台符号doi:10.3969/j.issn.2096-2452.2020.02.010中图分类号:J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452(2020)02-0059-05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通过男主人公佟振保游走在妻子孟烟鹂和情人王娇蕊之间的情感故事,展现了处在社会生活中的人所要承担的责任与内心欲望相悖时所引发的焦虑和痛苦。
2007年,田沁鑫将这一文学经典搬上话剧舞台,收获了极高的赞誉。
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基于原著所做的极为成功的再创作,它采用较为幽默的表现方式,丰富了人物形象,并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深化了原著的主题,表现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是语言艺术转向舞台艺术的一次成功尝试。
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男主人公佟振保是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知识分子,从英国留学回来,靠自己的双手勤奋耕耘,在“世界之窗”的窗口上打拼,终于在上海这个殖民化的城市出人头地。
小说的主要内容便是这样一个男人从留学回来,在向上爬的过程中,如何与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欲邂逅,又是如何抛弃了自己的情欲,为了社会形象娶了白玫瑰,从而走向上海人传统的家庭生活。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天才梦》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
最后自己想来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当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开的。
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来是这么脆弱的。
经得起风雨,却经不起平凡;风雨同船,晴天便各自散了。
——《一别一辈子》我觉得一条长长的路走在了尽头。
——《小团圆》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红玫瑰与白玫瑰》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文章一开头就是这样完美的比喻,一针见血外加尖刻、残忍,没有给那些男人留任何情面和可回旋的余地,把他们从里到外看的一清二楚,一直以来顶天立地的爷儿们,在这里不过是地上的一捧尘土而已,经不起任何爱情的考验与时间的磨难。
娇蕊的那些幸福都是男人的谎言捏造出来的,而悲哀却是实实在在的,在对的时间里爱上了一个自私又自由的灵魂,他可能是爱过的,可最爱的终究还是他自己。
当娇蕊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个丝毫没有准备负责任的男人身上,这样构筑起来的幸福怎能不坍塌,誓言中的他许给的水晶宫殿不过是一间歪歪斜斜的土房子,就连倒掉时趁势而起的灰尘都能让她迷眼流泪不止,伤心和痛苦都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的,他永远都看不见,就连最后你委曲求全说要给他自由的时候,他也只是看到了解脱的快乐而无视你流血不止的一颗心。
爱不能挽留的时候,还好,把最后的尊严记得留给了自己。
华丽的转过身来,把寂寞和失望都留给自己,给他自由,让他走。
在爱情的游戏里,女人一直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像陀螺一样迷醉在刚恋爱时的浪漫中,宁愿一直这样长睡不醒,晕晕乎乎的忘记了现实的存在。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意境解读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她的小说中,时而风情万种、婉约柔美,时而深情厚重、含蓄优雅。
其中《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篇情感深刻、反映社会矛盾的小说,这篇作品不仅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更是对当时时局的一种印象和表达。
本文将从意境角度分析《红玫瑰与白玫瑰》。
一、红玫瑰还是白玫瑰小说开篇即出现红玫瑰与白玫瑰的对比,红玫瑰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奔放,而白玫瑰则代表着静谧与死亡。
这种对比的深度和意境,是张爱玲长篇作品中常见的写法。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也象征着女性的两种不同的性格和追求。
小说主人公,顾里,既爱着红玫瑰的张先生的妻子珠珠,也喜爱着白玫瑰的赵又廷姐姐。
顾里始终无法做出选择,最终导致了他不堪的结局。
这种红白玫瑰的象征意义,对比鲜明的画面,让人深刻地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突。
二、生活的压迫与想象的自由小说的描写充满着压迫感,人物形象和情感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表面上看,这篇小说似乎是在描述女性追求爱情权利的命运和困境。
但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作为五四以前的女作家,张爱玲早已有了对于生活境遇的清醒认知。
她描写了当时上海的独有的文化生态,女性缺乏平等权利,男人的私生活又常常与伦理道德产生冲突。
在这样的沉闷氛围下,人们看似尊崇繁荣浪漫的情感,却实则是对于自由、光明和心灵径路的渴求。
小说描写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现实,将个人命运与社会压迫联系起来,深刻剖析了生命中的困厄时刻。
三、爱情的多样性在小说中,张爱玲不是在描写纯净的爱情,她也没有解释谁是好人某某人是坏人的道德标准。
相反,她是在向读者展示一种多元性,教人明白所谓的爱情其实不止一种形式,无论是阴之美、成就之美还是伤痛之美,它们都是个体心灵选择的集体题材。
从此,审美标准和爱情观念便得到了极大的拓宽与提升。
小说中的情感细节,更使得一些情感需要进行剖析,不断厘清自己的情感认识,进而建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审美价值体系。
《红玫瑰与白玫瑰》花开一方,各自苍凉。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工业经济全面复苏,西方文化浪潮涌入,杂技演员外国人的外国人随处可见,而在中国根植上千年的封建思想还未瓦解。
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情与欲的种子悄然萌芽,继而开出两朵迥然不同的玫瑰:红似血、白如霜。
本来红玫瑰与白玫瑰是毫无关联的,却皆因一个“振保”,落得各自苍凉。
故事中的振保,在最为当时是最合理想的中国现代人人物:留洋归来,意气风发,娶一冷艳娴静的妻,育一轻盈乖顺的女儿;对内侍奉母亲,提拔兄弟,凡事皆周全;在外工作办事、与人相交,圆滑而大度;且“严于律己”,决心创造一个“对”的世界。
因此在初恋面对自己初恋女友玫瑰的强攻猛击时,坚持坐怀不乱,落得个“柳下惠”的美称。
说来也是难得,因为潜伏在振保骨子里不安分的因子,随时待命,整装待发。
他在英国留学赴巴黎旅行时,也时会妓女在城乡交界处找廉价的妓女,在面对“谁都能从她身上捞一把的玫瑰”时却反复警示自己“玫瑰是个正经人”。
从表皮看来看来振保颇具正人君子的风度,深窥其内心不过是不想惹是非、负责任罢了。
可是临别那晚,玫瑰如青藤绕树让拥抱和被泪水濡湿的脸颊般的振保久久令人难忘,所以称为他把之后的八个女人都称作玫瑰。
与玫瑰分别后,振保的心着实沉寂了很久,直到遇见老同学的英国姊姊娇蕊,那女人的美艳,万种风情,撩拨着振保本来就不安分的心,以烈火燎原之势将他多年来关于“对”的准则烧成灰烬,也轻而易举地将他融化。
初见时,娇蕊正在浴缸洗头发,白色的洗衣粉泡沫不小心溅到振保的手背上,“他不肯擦掉它,由它自己干了,一种那两块皮肤上便有一种紧缩的感觉,好像有一张嘴轻轻吸着它似的”。
欲望是蛰伏在血液中的跳蚤,频率心脏跳动的频率一旦变乱了节拍,它们便开始在血管里放肆地调皮迅速扩张领地,噬心的痛夹杂着快速膨胀衰减的快感,迫使人俯首称臣,沦为爱与欲的奴隶。
娇蕊本是驰骋情场的大师,棋逢对手,她从未输过。
她习惯将自己的心定义为一所公寓有情老房子,长期招租,来来往往的都只是过客,大可不必劳心费神地维护。
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之我见:我猜很多看过听过红白玫瑰的人都知道这句: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段虽在开篇,但却不是本文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在我看来本文是想通过振保这个人物表达一个本就普通的人却想要做一个世俗眼光中的好人时,往往经不起骨感的现实的拷问而被生活本身撞得头破血流。
文中开篇写到: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这里,笔者已经以旁观者的视角给出了振保普通人的身份;一次不够,还要在振保自定义的自由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他普通人的身份:实在很难得的一个自由的人,不论在环境上,思想上,普通人的一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这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
振保的扇子却还是空白,而且笔酣墨饱,窗明几净,只等他落笔。
那空白上也有淡淡的人影子打了底子的,像有一种精致的仿古信笺,白纸上印出微凹的粉紫古装人像。
——在妻子与情妇之前还有两个不要紧的女人。
这里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接下来故事的发展,无非就是作为普通人的振保如何撞破头为“桃花扇”着色的过程。
但是在一片已经有了烙印的空白的扇面上,还真的能逃出烙印的枷锁吗?我看未必,因为这就是振保的基调啊~下面我们来看这两个无关紧要的女人:1、第一个是巴黎的一个妓女。
2、振保认识了一个名叫玫瑰的姑娘,因为是初恋,所以他把以后的女人都比作玫瑰。
这就是他的性格偏好,也就是我们口中常常说的性格,一个人最后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往往就是由他的性格决定的~我们来看振保的性格:他和巴黎情人分手的原因是出于他认为自己没办法控制她,所以要分手;而和玫瑰分手则是因为在他看来偌大的中国容不下这样的一个女子,他将控制欲念上升到的了国家认知层面的高度,所以得分手~这样的理由好笑吗?好笑!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打从心里想要做别人的主人,却从来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一个连自己的主人都做不了的人谈何控制别人,况且人生来都是自由平等的,为什么要想着要去控制别人呢?说到底,不过是怕担责任。
玫瑰的隐喻:解读《红玫瑰与白玫瑰》“振保的生命里有两个女人,他说的,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情妇——普通人向来是这样把节烈两个字分开来讲的。
”“玫瑰”本身就是象征爱情的花朵,女人骨子里的多愁善感与柔情蜜意,就好似这花间流出的摄人心脾的味道。
张爱玲在此以花喻佳人,尤其用代表爱情的浪漫与柔情的花朵比喻女人,总是不会错的。
于是张爱玲为这个故事里的女人们都赋予了玫瑰的色彩:王娇蕊是火热炽烈的红,孟烟鹂是纯净高贵的白。
这两朵玫瑰都绽放出各自异样的光彩,也透射出张爱玲内心的情感秘密。
王娇蕊是娇艳的红玫瑰,她漂亮且有着一副与外表相匹配的伶俐。
这伶俐足够她游刃于几个情人之间,若即若离。
王娇蕊所代表的红玫瑰,似乎是“情人”所指称的这种关系中最为轻佻的一种。
她凭着仅有的一点美貌与伶俐挑衅这寡淡的生活,快意与游戏情感。
但偏偏这游戏也是一场空,既当不得生计,也谋不到爱情,因此反倒显出一种惹人可怜的无聊。
但是,虽然可怜却不至于不幸——真正不幸的是她生出了爱情。
原本有“爱”的日子无论如何要比清汤寡水的枯坐经得起消磨,可偏偏他们只是彼此的情人——更何况她还是朋友之妻,他们是被排除在伦理宽容之外的“那种”关系。
“情人”是一个微妙的字眼。
往往拥有情人关系的男女双方,若是只讲感情的取索,不求名分的满至,倒也是可以借着“红颜”、“蓝颜”的称呼全身而退的;但是,若是不甘心屈身埋藏在伦理的桎梏之下,那么“情人”的称呼就是心理无法挣脱的枷锁。
王娇蕊就是后者,她因为爱上了佟振保,因此不甘将自己的情感掩藏,她要追求她的真爱,将它从阴暗的角落释放。
王娇蕊与佟振保纠结的情人关系,正是张爱玲现实所经历的。
她爱上的胡兰成正是一个有妇之夫,类似的婚外恋情节,让她也同王娇蕊一样,只能躲在感情的阴暗角落窥视着爱情的美好,爱情之于她就像是一个精美的试用品,她可以短暂地享用,但终究是要把所有权归还的。
张爱玲曾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后写过一席话,她说:“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女性命运的反思介绍《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44年。
小说主要描写了两位女主人公苏丽珍和何麾之间的感情纠葛和命运抉择,以及对当时中国社会封建家族制度下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深刻反思。
封建家族制度下女性地位在封建社会中,女性往往受到束缚和限制。
张爱玲通过在小说中刻画苏丽珍等女性角色,展现了她们在这种体制下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苏丽珍因为她身份低微而受到歧视与压迫;她被迫结婚;她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些描写使读者深刻意识到封建家族制度对女性权益的侵害。
女性命运的选择与抉择小说中,苏丽珍和何麾两位女主角分别具有不同背景和命运。
苏丽珍代表着受到剥夺、被动的女性,而何麾则是充满欲望、追求自由的女性形象。
在小说情节发展过程中,她们面临着命运的选择与抉择。
苏丽珍被迫嫁给一个家族富豪,虽然物质上有了保障,但是她内心却无法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她与何麾之间的感情纠葛使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轨迹,经历了一系列挣扎和变化。
何麾则以独立自主、个性坚强为特点。
她对爱情和自由有着强烈的渴望,并努力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而,在封建社会中,她遭遇了种种困境和压力。
两位女主角通过不同方式选择了各自的命运路径:苏丽珍牺牲个人幸福以维护家庭利益;而何麾则选择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反思封建社会对女性命运造成的影响张爱玲通过揭示并反思封建社会对女性命运所造成的影响,展示了女性在抗争与选择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矛盾冲突。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旨在引起读者对于现实社会中女性地位和命运的关注与思考。
结语《红玫瑰与白玫瑰》是一部以女性命运为切入点的经典小说,通过对封建家族制度下女性地位和命运的深刻探索与反思,引发读者对于社会、封建文化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部作品同时也展示了张爱玲极富触觉与敏感度的写作才华,留下了深远的文学影响。
《红玫瑰与白玫瑰》导读“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子,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张爱玲一、作者简介: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
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
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
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
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读她的作品你会发现她对人生的乐趣的观照真是绝妙!张爱玲的才情在于她发现了,写下来告诉你,让你自己感觉到!她告诉你,但是她不炫耀!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
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张爱玲一生作品颇丰,小说、散文、评论,乃至文学研究,不同体裁,多有所猎。
她的几部成名小说尤其呈现出张爱玲所特有的优雅、矜持、执着与敏感。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坦言,“我的作品,旧派的人看了觉得还轻松,可是嫌它不够舒服。
新派的人看了觉得还有些意思,可是嫌它不够严肃。
但我只能做到这样,而且自信也并非折衷派。
我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
”二、作品梗概:小说的主人公选得巧妙:男主人公佟振保,一个留学归来,一心向上雄心勃勃的男子,足以代表绝大多数的男性;女主人公王娇蕊,天生美丽,女人中的女人,最擅长的是爱情游戏。
这样的两个人碰在一起,落网的应该是男子,谁知偏偏是女人中了招儿。
原因是,在真正的爱面前,女人不顾一切,甘愿自投罗网;男人却退了,为了名声、前程。
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12)浴缸里放着一盆不知什么花,开足了,是娇嫩的黄,虽没淋到雨,也像是感到了雨气,脚盆就放在花盆隔壁,振保坐在浴缸的边缘,弯腰洗脚,小心不把热水溅到花朵上,低下头的时候也闻见一点有意无意的清香。
他把一条腿搁在膝盖上,用手巾揩干每一个脚趾,忽然疼惜自己起来。
他看着自己的皮肉,不像是自己在看,而像是自己之外的一个爱人,深深悲伤着,觉得他白糟蹋了自己。
他趿了拖鞋出来,站在窗口往外看。
雨已经小了不少,渐渐停了。
街上成了河,水波里倒映着一盏街灯,像一连串射出去就没有了的白金箭镞。
车辆行过,“铺啦铺啦”拖着白烂的浪花,孔雀屏似的展开了,掩了街灯的影子。
白孔雀屏里渐渐冒出金星,孔雀尾巴渐长渐淡,车过去了,依旧剩下白金箭镞,在暗黄的河上射出去就没有了,射出去就没有了。
振保把手抵着玻璃窗,清楚地觉得自己的手,自己的呼吸,深深悲伤着。
他想起碗橱里有一瓶白兰地酒,取了来,倒了满满一玻璃杯,面向外立在窗口慢慢呷着。
烟鹂走到他背后,说道:“是应当喝口白兰地暖暖肚子,不然真要着凉了。
”白兰地的热气直冲到他脸上,他变成火眼金睛,掉过头来憎恶地看了她一眼。
他讨厌那样的殷勤罗唆,尤其讨厌的是:她仿佛在背后窥伺着,看他知道多少。
以后的两个礼拜内烟鹂一直窥伺着他,大约认为他并没有改常的地方,觉得他并没有起疑,她也就放心下来,渐渐地忘了她自己有什么可隐藏的。
连振保也疑疑惑惑起来,仿佛她根本没有任何秘密。
像两扇紧闭的白门,两边阴阴点着灯,在旷野的夜晚,拚命地拍门,断定了门背后发生了谋杀案。
然而把们打开了走进去,没有谋杀案,连房屋都没有,只看见稀星下的一片荒烟蔓草——那真是可怕的。
振保现在常常喝酒,在外面公开地追女人,不像从前,还有许多顾忌。
他醉醺醺回家,或是索性不回来。
烟鹂总有她自己的解释,说他新添上许多推不掉的应酬。
她再也不肯承认这与她有关。
她固执地向自己解释,到后来,他的放浪渐渐显著到瞒不了人的程度,她又向人解释,微笑着,忠心地为他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