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th干熄焦工艺特点
- 格式:pdf
- 大小:169.41 KB
- 文档页数:4
广钢干熄焦工艺特点及改进措施干熄焦是一种用于高炉生产的经济、环保和高效的炼焦工艺。
广钢干熄焦工艺主要有以下特点:1.低温熄焦:干熄焦是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炼焦炉的温度通常控制在550-600摄氏度之间。
相比于高温熄焦,干熄焦能够更好地保留焦炭中的挥发分,提高其物理性能。
2.无蒸气产生:干熄焦工艺不需要加热产生蒸气,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3.循环冷却:广钢干熄焦系统采用循环冷却方式,炉外冷却水经泵送回系统内进行循环使用。
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还减少了废水的排放,实现了节水环保。
4.强化脱水:干熄焦工艺通过设置多级脱水设备,将湿煤在炉外迅速脱水,提高了炉内湿含水分的煤质。
然而,广钢干熄焦工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1.产品质量:当前广钢干熄焦工艺中熄焦时间较长,炉内的湿煤容易结块,导致煤质不均匀。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可以尝试加快熄焦速度,提高湿煤的流动性,使得煤质更加均匀。
2.废气处理:虽然干熄焦工艺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消耗,但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挥发分和有害物质。
目前采用的废气处理方式主要是收集、净化和排放,但仍然无法完全达到环保要求。
可以考虑采用更先进的除尘和净化设备,提高废气处理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能源利用:干熄焦工艺虽然降低了能源消耗,但仍然需要一定的能源供应。
可以考虑采用余热回收技术,将废气中的热能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自动化控制:当前干熄焦工艺需要大量人工操作,存在工人劳动强度高和易受环境条件影响的问题。
可以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提高工艺的自动化水平,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广钢干熄焦工艺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环保性能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
通过加快熄焦速度、改进废气处理、优化能源利用和引入自动化控制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广钢干熄焦工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广钢高炉的稳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干熄焦工艺技术的优点干熄焦工艺技术是一种在焦炉内不添加水、减少煤气逃逸、提高产气效率的炼焦工艺。
这种工艺技术在煤炭炼焦产业中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干熄焦工艺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焦炉的产气效率。
相较于传统的湿熄焦工艺,干熄焦工艺对煤炭的热值及挥发分利用率要求更高,使得炼焦过程中的煤气能够充分燃烧,从而提高了产气效率。
此外,通过优化焦炉内各个区域的温度和压力分布,干熄焦工艺还能进一步提高产气效率。
其次,干熄焦工艺技术降低了水资源的消耗。
传统的湿熄焦工艺需要大量的水作为冷却介质,不仅增加了焦炉系统的能耗,还对水资源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而干熄焦工艺不需要添加水,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避免了焦炉结焦、爆炸等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
第三,干熄焦工艺技术降低了煤气的逃逸。
湿熄焦工艺中,炼焦煤在进入焦炉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气。
这些煤气在冷却过程中容易逃逸,导致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而干熄焦工艺中,焦炉内的煤气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可以用于提供热能或作为化工原料,避免了煤气的逃逸,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第四,干熄焦工艺技术改善了焦炭质量。
干熄焦工艺要求煤炭具有一定的挥发分和热值,使得焦炭产物中的含水量更低,焦炭强度更高,同时还能减少焦炭表面的结块和凝结,提高焦炭的利用价值。
此外,通过控制焦炉内的温度分布,还可以改善焦炭的均匀性,提高其热性能和机械性能。
第五,干熄焦工艺技术降低了焦炉维护成本。
传统的湿熄焦工艺需要进行大量的水冷却和维护工作,而干熄焦工艺在炉内不添加水,减少了水冷却系统的使用和维护频率,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同时,干熄焦工艺技术通过改善炉内的温度和气流分布,降低了焦炉的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六,干熄焦工艺技术减少了环境污染。
湿熄焦工艺中,通过焦炉煤气的冷却、净化和处理等环节,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
而干熄焦工艺中不需要添加水,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降低了对水体环境的污染。
同时,通过优化焦炉内的燃烧过程和气流分布,干熄焦工艺还能减少气体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干熄焦工艺技术的优点干熄焦工艺技术优点干熄焦工艺技术是一种将焦炭从焦炉中快速取出并进行干燥和冷却的高效能工艺技术,其相对于传统的湿熄焦工艺技术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
以下是干熄焦工艺技术的主要优点:1. 高能效:干熄焦工艺技术采用热风鼓风机对焦炭进行热风吹扫,使得焦炭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和排出。
相比之下,湿熄焦工艺技术需要使用蒸汽对焦炭进行冷却,耗能较高。
因此,干熄焦工艺技术具有更高的能效。
2. 环保节能:干熄焦工艺技术无需使用蒸汽冷却,从而减少了对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干熄焦过程中没有废水产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相比之下,湿熄焦工艺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并且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给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
3. 提高生产效率:干熄焦工艺技术通过热风快速干燥和冷却焦炭,因此焦炭的出炉温度较低,并且其含水量较低。
这意味着焦炭可以更快地转运和储存,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物流成本。
4. 优化炭质质量:干熄焦工艺技术使得焦炭的质量更加稳定和均匀。
由于焦炭中的水分迅速蒸发和排出,焦炭的含水量和含挥发分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降低了焦炭的不稳定性。
同时,干熄焦工艺技术还可以减少焦炭的结露现象,避免了焦炭引起的粉尘污染和安全隐患。
5. 减少设备维护成本:干熄焦工艺技术相对于湿熄焦工艺技术来说,设备更简单、更易维护。
湿熄焦工艺技术中需要使用蒸汽装置和废水处理设备,维护成本较高。
而干熄焦工艺技术无需额外的设备和配套系统,减少了设备维护成本。
6. 适应性广泛:干熄焦工艺技术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和型号的焦炉,无论是高炉或者其他燃烧炉。
无论是新建厂区还是老旧厂区,干熄焦工艺技术都具有很高的适应性。
总之,干熄焦工艺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湿熄焦工艺技术来说,具有高能效、环保节能、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炭质质量、降低设备维护成本和广泛的适应性等优点。
随着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日益提高和对能源的节约利用的需求增加,干熄焦工艺技术将在焦化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河北普阳钢铁公司150t/h干熄焦工程炉体砌筑问题及探讨摘要:干熄焦建设过程中,干熄室耐火材料的砌筑质量直接关系到干熄焦的使用寿命。
河北普阳钢铁公司150t/h干熄焦工程项目,炉体砌筑过程中,特别是环形风道、斜道及冷却区砌筑精度要求较高,并针这几个区域砌筑的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及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干熄焦耐火砖砌筑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harged, dry out the room of refractory material laying quality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ervice life of charged. Hebei PuYang steel company 150 t/h charged project, furnace construction process, especially the ring duct, ramps and cooling area laying higher accuracy, and several regions of the needle be situation, the paper昀漀甀渀搀that the problem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olution and the measures.Key Words: charged refractory bricks masonry干熄焦(简称CDQ)技术在国内逐渐得到推广,逐步得到焦化行业的广泛认可,它在提高冶金焦质量、清洁化生产、节能降耗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已被国家列人重点发展和推广的节能环保技术。
但因投人大、运行成本高、回收期长而制约其推广应用。
干熄室内衬耐火砖就是其中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熄室内耐火材料主要是粘土砖、隔热砖、莫来石砖、碳化硅-氮化硅砖、耐火浇注料等。
干熄焦工艺流程及优势详解所谓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
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入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
干熄焦在节能、环保和改善焦炭质量等方面优于湿熄焦。
一、干熄焦的工艺流程干熄焦工艺流程图二、干熄焦的优点干熄焦能提高焦炭强度和降低焦炭反应性,对高炉操作有利,因而在强结焦性煤缺乏的情况下炼焦时可多配些弱黏结性煤,尤其对质量要求严格的大型高炉用焦炭,干熄焦更有意义。
干熄焦除了免除对周围设备的腐蚀和对大气造成污染外,由于采用焦罐定位接焦,焦炉出焦时的粉尘污染易于控制,改善了生产环境。
干熄焦可以吸收利用红焦83%左右的显热,产生的蒸汽用于发电,大大降低了炼焦能耗。
因此,科学合理地利用干熄焦技术,可以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干熄焦可使焦炭质量明显提高从炭化室推出的1000℃左右的焦炭,湿熄焦时因为喷水急剧冷却,焦炭内部结构中产生很大的热应力,网状裂纹较多,气孔率很高,因此其转鼓强度较低,且容易碎裂成小块;干熄焦过程中焦炭缓慢冷却,降低了内部热应力,网状裂纹减少,气孔率低,因而其转鼓强度提高,真密度也增大。
干熄焦过程中焦炭在干熄炉内从上往下流动时,增加了焦块之间的相互摩擦和碰撞次数,大块焦炭的裂纹提前开裂,强度较低的焦块提前脱落,焦块的棱角提前磨蚀,这就使治金焦的机械稳定性改善了,并且块度在70mm以上的大块焦减少,而25~75mm的中块焦相应增多,也就是焦炭块度的均匀性提高了,这对于高炉也是有利的。
前苏联对干熄焦与湿熄焦焦炭质量做过另外的对比试验,将结焦时间缩短1h后的焦炭进行干熄焦,其焦炭质量比按原结焦时间而进行湿熄焦的焦炭质量还要略好。
中国部分钢铁生产企业干熄焦装置概况发布于2008-09-09 10:57:07所谓干法熄焦,就是以循环惰性气体为载体,由循环风机将冷循环气体通入到红焦冷却室,将高温焦炭冷却至250℃以下。
吸收焦炭热量后的循环气体被导入干熄焦锅炉以回收热量,产生蒸汽。
循环气体经冷却、除尘后,再经风机返回干熄焦炉,如此循环冷却红焦。
炼焦结束时,红焦的温度为950~1100℃,红焦所含的热量约相当于炼焦时所供热量的40%左右。
采用传统的湿法熄焦时热量全部损失,同时会产生大量含尘和有害物质的蒸汽,污染环境,腐蚀周围的金属构筑物。
而干法熄焦是在密闭系统内完成熄焦过程,与湿法熄焦相比,可基本消除酚、H2S、NH3、SO2的排放,减少焦尘排放,且节省熄焦用水。
干熄焦工艺具有如下技术特点:(1)回收红焦显热。
出炉的红焦显热约占焦炉能耗40%左右,这部分能量相当于炼焦煤能量的5%,如将其回收和利用,可大大降低冶金产品成本,起到节能降耗的作用。
采用干熄焦可回收80%的红焦显热,平均每干熄1吨焦炭可回收3.9MPa、450℃的蒸汽0.45-0.6吨。
(2)减少环境污染。
干熄焦产生的蒸汽可用于发电,可以避免生产相同数量蒸汽的锅炉燃煤时对大气的污染,尤其可减少SO2、H2S等向大气的排放。
以一座150吨/小时干熄焦装置为例,每年可回收70多万吨发电蒸汽,节约20多万吨标准煤,在提高焦炭质量的同时,还可减少1000多吨大气粉尘排放。
(3)改善焦炭质量。
与湿法熄焦相比,采用干法熄焦可以提高焦炭M40 3%-4%,M10降低0.3%-0.8%,反应后强度提高3%-5%,焦炭反应性降低1%-5%。
另外,在保持焦炭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干熄焦工艺可以减少强粘结性焦、肥煤的配入量10%-20%,有利于保护资源和降低焦炭生产成本。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焦炉配套干熄焦装置50多套,是全球焦炉配套干熄焦装置最多的国家。
国内部分钢铁企业的干熄焦装置情况:(1)宝钢是国内最早引进干熄焦装置的钢铁企业,分别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投产了12套干熄焦装置,处理能力均为75吨/小时,蒸汽产生量为38吨/小时左右。
150t/h干熄焦工艺特点摘要:本文介绍了本钢焦化厂150t/h干熄焦的特点,提出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对部分技术参数进行整定,得出的实际操作的控制参数。
本钢焦化厂4#, 5#焦炉为JN60型6m大容积焦炉,两座焦炉共120孔炭化室,年产干全焦120万t。
其熄焦系统配备的150t/h干熄焦于2005年7月22日投产.一年来经过实践摸索。
已稳定运行正常供汽发电。
结合4#, 5#焦炉实际生产情况以及北方气候特点等诸原因,在干熄焦实际运行中得出了各系统主要参数。
1 焦系统焦系统即红焦经焦炉推出接取后,又经横移牵引系统、提升机和装入装置被装入干熄炉内后,与惰性气体换热冷却,最终由旋转密封阀排出,经皮带运走的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这样几个特点:(I)我厂熄焦车对位采用的是北京金日公司设计安装的红外编码固定标尺对位,误差严格控制在10mm内。
推焦车、拦焦车、熄焦车采用三车联锁,避免了红焦落地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红焦输送过程的顺利进行。
(2)由于4#, 5#焦炉干熄焦地理位置的局限,采用了横移牵引系统,其对位利用红外编码固定标尺对位保证了熄焦车的精确对位。
运载焦罐台车在电机牵引下往返于推出定位位置和引入定位位置之间,定位准确,安全性和可靠性高。
同时,横移牵引取消了设计中的空罐推出待机位,要求熄焦车司机在提升机卷下到引入定位位置之前熄焦车已对位,实现了车等罐,这样改进以后,满罐运行时间为75s,提升时间为107s,提升机的运行时间为52s,装入时间为60s,复运行时间为48s,卷下时间为107s,空罐推出时间为60s,使一个循环操作时间严格控制在了8.5min以内,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
(3)炉顶装入装置为上、下双料斗,即在倒锥形下料斗处特设置了严格布料盅,这样很好地解决了料层表面的“凸”型偏析现象,更利于红焦的冷却。
目前干熄焦正常生产时的料位均能保证在Y射线附近,排出冷焦量在135t/h以上,排出温度为150℃以下,完全符合生产要求。
干熄焦工艺及参数熄焦是指在高温下将煤炭或焦炭进行加热,使之发生化学分解的过程。
干熄焦工艺是将煤炭或焦炭放入高温热炉中进行加热,而不添加任何液体介质的熄焦方法。
干熄焦工艺包括常压熄焦和低压熄焦两种。
常压熄焦是指在一定的炉内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将煤炭或焦炭熄焦至一定的焦渣率。
常压熄焦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炉温、加热时间和煤焦比。
炉温是指熄焦炉内的温度。
常压熄焦的适宜炉温范围为1300℃至1800℃。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煤炭和焦炭可以发生相应的化学反应,实现熄焦的目的。
炉温的选择应根据原料的特性和目标焦渣率来确定。
加热时间是指在熄焦炉内将煤炭或焦炭加热至一定温度所需的时间。
加热时间的长短会影响煤炭或焦炭的熄焦效果。
在常压熄焦中,加热时间一般为数小时至十几小时。
具体的加热时间需要根据原料的性质和熄焦目标进行调整。
煤焦比是指在熄焦工艺中,煤炭与焦炭的比例。
煤焦比的选择直接影响熄焦的效果。
一般而言,煤焦比过高会导致煤炭无法充分熄焦,焦渣率较低;而煤焦比过低则会导致熄焦过度,焦渣率较高。
在常压熄焦中,煤焦比一般为1:3至1:5低压熄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将煤炭或焦炭熄焦至一定的焦渣率。
低压熄焦相较于常压熄焦具有更高的熄焦效率和更低的能耗。
低压熄焦的主要工艺参数包括炉温、压力和煤焦比。
炉温和压力是低压熄焦的两个重要参数。
在低压熄焦中,温度较低,通常为800℃至1200℃;压力较高,通常为0.1MPa至1.0MPa。
低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煤炭和焦炭的化学反应速度更快,熄焦效果更好。
煤焦比在低压熄焦中依然是一个关键参数。
煤焦比过高会导致煤炭无法充分熄焦,焦渣率较低;而煤焦比过低则会导致熄焦过度,焦渣率较高。
低压熄焦中的煤焦比一般为1:1至1:3总之,干熄焦工艺的参数选择需要根据原料的特性、炉内温度、加热时间、压力和煤焦比等因素来确定。
不同的参数选择将会影响熄焦的效果、能耗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进行合理的参数调整。
干熄焦工艺及先进性供销总公司许庆林所谓干熄焦,是相对湿熄焦而言的,是指采用惰性气体将红焦降温冷却的一种熄焦方法。
在干熄焦过程中,红焦从干熄炉顶部装入,低温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鼓人干熄炉冷却段红焦层内,吸收红焦显热,冷却后的焦炭从干熄炉底部排出,从干熄炉环形烟道出来的高温惰性气体流经干熄焦锅炉进行热交换,锅炉产生蒸汽,冷却后的惰性气体由循环风机重新鼓入干熄炉,惰性气体在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
干熄焦在节能、环保和改善焦炭质量等方面优于湿熄焦。
干熄焦起源于瑞士,20世纪4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研究开发干熄焦技术,采取的方式各异,而且一般规模较小,生产不稳定。
进人60年代,前苏联在干熄焦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进展,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获得专利发明权,并陆续在其国内多数大型焦化厂建成干熄焦装置。
到目前为止,前苏联有40%的焦化厂采用了干熄焦技术,单套处理量在50~70t/h。
但前苏联干熄焦装置在自动控制和环保措施方面起点并不高。
20世纪70年代的全球能源危机促使干熄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资源相对贫乏的日本,率先从苏联引进了干熄焦技术,并在装置的大型化、自动控制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改进。
到90年代中期,日本已建成干熄焦装置31套,其中单套处理能力在100 t/h以上的装置有17套,日本新日铁和NKK等公司建成的干熄焦单套处理量可达到200 t/h以上;装焦方式采用了料钟布料,排焦采用了旋转密封阀连续排焦,接焦采用了旋转焦罐接焦等技术,使气料比大大降低,极大地降低了干熄焦装置的建设投资和装置的运行费用;在控制方面实现了计算机控制,做到了全自动无人操作;在除尘方面,采用了除尘地面站方式,避免了干熄焦装置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
日本的干熄焦技术不仅在其国内被普遍采用,同时它将干熄焦技术输出到德国、中国、韩国等国家,其干熄焦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0世纪80年代,德国又发明了水冷壁式干熄焦装置,使气体循环系统更加优化,并降低了运行成本。
重钢150t/h干熄炉的若干方面探讨重钢150t/h干熄焦由干熄炉、一次除尘器和锅炉系统组成,主要是用惰性气体为载体达到熄焦目的,将炽热的焦炭在干熄炉中与冷惰性气体(N2)逆向接触进行热交换。
其中干熄炉是干熄焦装置中的主要设备,由上部的椎体(炉顶)、预存段(环形气道)、斜道和冷却室组成。
1、干熄炉斜道区的损坏原因及其主要特征由于斜道区(俗称牛腿)的耐火材料不仅受到焦炭向下流动时的冲击力,还受到向上的循环气体夹带焦粉的冲刷。
而且,焦炭、循环气体以及耐火材料的温度沿斜道高度连续变化,特别是斜道下部温度在300~700℃之间变化,会产生很大的热应力,从而造成耐火材料的拉裂、剥落等。
具体的损坏特征有:支柱向炉内倾倒,与外墙脱开;支柱从环形隔墙拐角处向下开裂;与支柱相连的环形隔墙的损坏。
2、修复时出现的问题由于此次为重钢干熄焦第一次年修,修复过程中不得不考虑会出现的相关问题:1)干熄炉本身为关键设备,但由于干熄炉自重的影响,在拆除牛腿砖时可能出现上部砌体的下沉、拉裂及其崩塌等现象。
2)重钢150t/h干熄炉于2009年5月投產使用,至2012年4月进行第一次年修,由于生产原因,导致干熄炉连续运作时间过长,斜道牛腿砖的破坏远超预期,遭破坏需更换的牛腿砖数量达36组,而实际准备的数量只20组。
3)干熄炉炉体的构造精细,生产任务过重,故在修复时必须保证一定的质量,其牛腿砖的具体位置,砖缝的大小等必须达到规范的要求。
3、解决措施3.1安装悬吊设备,避免斜道上部砌体的下沉、拉裂及其崩塌由于斜风道支撑砌体已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故烟道支柱解体施工时,为避免引起上部砌体下沉、拉裂甚至酿成崩塌事故,将斜风道过顶砖上部砌体用环状吊具拉升,对烟道支柱上部环形砌体施加与自重方向相反的整体提拉预应力。
同时,在过顶砖下部用千斤顶进行保护,整个悬吊设备系统的安装图如图1.图1:悬吊设备安装图其炉口承重支架端每相邻2根圆钢用短钢丝绳连接,36个斜道分成18个受力点,拉力平均分到18根钢丝绳,再通过18手拉葫芦与炉内过顶砖圆钢连接。
浅谈干熄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介绍了干熄焦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国外干熄焦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国内干熄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现状,对干熄焦技术在国内焦化行业发展的必要性进行阐述。
标签:干熄焦;技术发展及应用;必要性1 干熄焦技术简介干法熄焦(coke dry quenching)简称干熄焦(CDQ),是相对于湿熄焦而言,采用惰性气体熄灭炽热焦炭的一种熄焦方法。
干熄焦能回收利用红焦显热,改善焦炭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干熄焦系统主要由干熄炉系统、锅炉系统、提升机系统、除尘系统、装焦、排焦及运焦系统组成。
1.1 干熄焦技术的发展过程干熄焦起源于瑞士,最早的干熄焦装置是1917年瑞士舒尔查公司采用的。
20世纪30年代起,前苏联、德国、日本等国家相继采用了构造各异的干熄焦装置。
20世纪60年代,苏联在干熄焦技术工业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造了第一套带预存室的地上槽式干熄焦装置。
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能源短缺的背景下引进苏联干熄焦技术和专利后经改进创新又有新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德国TSOA公司发明了水冷壁式干熄焦装置,将干熄炉断面改为方形,同时改进排焦和供气方式,使干熄焦技术进一步发展。
干熄焦技术经过90多年的发展已臻完善,当今日本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
1.2 国内干熄焦技术的引进与应用情况我国干熄焦技术的应用,始于上海宝钢。
1985年上海宝钢一期工程引进日本4×75t/h全套干熄焦装置并正式投产运行,这是我国最早引进投产的干熄焦装置。
2001年前,我国拥有干熄焦技术的企业仅有三家,但是进入21世纪后,干熄焦技术在国内的到了迅速发展,首钢、马钢、武钢等钢铁企业进行了干熄焦工程的建设。
2008年,唐钢投产的180t/h干熄焦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干熄焦装置。
宣钢焦化厂也于2010年底投产运行了第一套干熄焦装置,至今运行良好。
1.3 干熄焦技术特点1.3.1 基本工作原理喷淋式湿熄焦方式浪费大量热能,焦炭质量低,水分波动大,不利于高炉生产,蒸汽中含酚、氰、硫化物等造成大气污染。
干熄焦余热发电综述【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干熄焦工艺原理和特点,及国内外干熄焦的现状。
【关键词】:干熄焦;综述一、干熄焦工艺1.1 干熄焦CDQ(Coke DryQuenching)技术国内外钢铁企业回收产品显热普遍采用的成熟技术,是相对于常规的应用水熄灭炙热红焦的湿熄焦而言的,即采用惰性气体熄灭赤热焦炭的一种熄焦方法。
干熄焦能回收利用红焦的显热,改善焦炭质量,减轻熄焦操作对环境的污染。
1.2 干熄焦的工作原理利用冷惰性气体(主要为氮气,温度170-190℃)在干熄炉中与炼焦炉推出的大约为1050℃的赤热焦炭逆向流动(惰性气体被加热到700-850℃)直接换热,从而冷却焦炭(200℃)。
吸收焦炭热量的惰性气体(950℃)经除尘后将热量传给干熄焦锅炉产生蒸汽。
最后将产生的余热蒸汽送往汽轮机发电。
1.3 干熄焦工艺流程二、干熄焦的优点和缺点2.1 优点干熄焦与湿法熄焦相比能提高焦炭强度和降低焦炭反应性,对高炉操作有利,尤其对质量要求严的大型高炉用焦炭,干熄焦更有优势(降低高炉燃料比、增加出铁比,提高炉顶温度,增加煤粉喷吹量),同时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见表1)干熄焦回收红焦废热产生蒸汽,可用于发电,避免了生产等量气燃煤而对大气的污染(5-6吨蒸汽需要1吨动力煤)。
对规模为100万t/a焦化厂而言,采用干熄焦技术,每年可以减少8-10万吨动力煤燃烧对大气的污染。
相当于少向大气排放144-180吨烟尘、1280-1600吨SO2,尤其是每年可以减排10 -17.5万吨CO2。
采用干熄焦平均每吨焦炭节水大于0.44吨。
2.1.1 提高焦炭质量同湿法熄焦相比,避免了湿熄焦急剧冷却对焦炭结构的不利影响,其机械强度、耐磨性、真比重都有所提高。
焦炭M40提高3%-8%,Ml0降低0.3%-0.8%,且焦炭的热反应性(CSR、CIR)均有所改善,焦炭M40提高1%,这对降低炼铁成本,提高生铁产量极为有利,尤其对采用喷煤粉技术的大型高炉效果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