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层领导干部作风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8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重要前提,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要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思想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习流于形成,理论素质不高。
被动学习、应付学习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认识上出现偏差。
存在“凭经验干工作,不学理论也能应付”的错误认识。
二是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无暇顾及学习。
有相关领导干部整天陷于事务,忙于开会,穷于应酬,挤不出时间学习。
三是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学习动机不纯,并由此助长了学习中的不正之风。
四是缺乏理论学习的良好学风。
尤其是深入钻研的风气不够,不善于用正确的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在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用功不够,使一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了理想信念虚无化的苗头,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精神亏损”现象.2、好人主义盛行,斗争精神日趋衰退.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拿原则做人情,不讲党性讲感情,不讲正气讲和气.好走中庸之道,信奉明哲保身处世哲学的领导干部日渐普遍。
3、功利思想比较严重,权力误区逐渐扩大。
少数领导干部仍然没有解决好掌权为谁,如何用权的问题,形成了狭隘的功利主义权力观,把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和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到党的政治生活之中,“票子”、“位子”、“面子”思想相当严重。
—-在生活作风上表现:1、享乐主义日益严重.有少数领导干部仍然贪图享受,情趣低下,缺乏健康、高乏健康、高雅享乐的思想泛滥,认为只要是“不落腰包”、不贪污腐败就算不了什么。
这些人视俭补为寒酸,把奢侈当气派,“位子比高,票子比多,房子比阔,车子比豪,机子比贵”,平时出入于娱乐场所,沉迷于灯红酒绿,留恋于声色犬马,艰苦奋斗的精神荡然无存。
当前机关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加快发展的形势十分紧迫,要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关键要靠干部以优良的作风去落实。
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作风集中整顿”、“先进性教育”等活动,机关干部作风总体上不断改善,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但是我们应清醒看到,机关干部作风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形势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
为此,我们必须把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机关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不适应不符合思想解放要求的观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势必引起重视。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风气不浓厚。
有的干部学习意识淡薄,没有紧迫感和危机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对市场经济、科技、法律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甚少,工作凭感觉,办事凭经验,服务凭心情,学习出于应付,没有达到效果。
一是文凭高、水平低。
不少干部特别是一些党政部门的领导干部,一味追求高学历,但实际的文化水平与学历应具备的知识相差太远。
二是培训多、效果差。
各种名目的培训繁多,但由于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方式简单落后,培训效果不理想。
三是制度多、落实少。
各部门各单位一般都制定了相应的学习制度,但是能够坚持的很少。
有的甚至根本不学,制度只是做给大家看的一种形式和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摆设。
四是要求严、兑现松。
大多数主管部门在学习方面对下级单位和干部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但督查指导较少,即使检查也不够认真,没有严格的考核兑现措施。
2、思想消极不进取。
一些机关干部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的心态表现明显,热衷于比待遇、比条件、比享受,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有的畏惧困难,回避矛盾,躲避纠纷,对工作能拖则拖,能推则推,不负责任;还有的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创先争优的勇气。
一是消极言谈。
少数机关干部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感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工作随随便便,自我标榜政治上无所求,工作好坏无所谓,于是“烂话、假话、无聊话”乱说,甚至还不时散布消极腐朽的言论。
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去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在开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的主题活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绝大多数干部能够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称赞。
但仍然有部分干部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工作上不够积极,作风上不够严谨。
一、存在的问题(一)思想作风不振,迟到早退严重一些干部不能按时上下班,迟到早退情况严重,甚至有的十天半月见不到一次。
一些干部无视纪律约束,擅离职守,工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个别部门下午几乎无人上班,上班的也是精神萎靡,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处于“混日子”状态;有的上班期间窜门子,干私事,甚至打麻将,将工作搁在一边,不仅自己不检点,还把一些歪风邪气带进机关内部;有的不想事、不谋事、不干实事;有的争功名、争权利、不争好评;有的讲关系、讲人情、不讲原则。
(二)学习风气不浓,工作效率不高基层干部基本上只分年轻人和“老年人”,“老年人”大都给自己定位于“看不懂”、“学不会”、“做不成”,忽视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深刻地了解,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知识空白”、“本领空缺”问题;有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节,没有从知与行、学与用的结合上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缺乏指导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
遇到事情时“求人人不会,求己己不能”,工作效率始终提不上去。
(三)工作作风不实,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干部工作上不务正业、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搞面子、搞形象,好大喜功,只为自己私利,毫无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有的坐在机关的时间多,深入基层抓落实的时间少;有的下基层晴蜓点水,没有真正蹲下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有的拈轻怕重,遇见矛盾绕道走,是非面前不开口,能拖则拖,能抹则抹,甚至上推下卸,一推了之;有的在其位不谋其政,对职责内的事心中无数,思想不清,办法不多,工作缺乏主动性。
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四篇针对个人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纠正不足,努力提高认识,增强党性,解放思想,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工作能力。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的文章4篇 ,欢迎品鉴!【篇一】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广大基层干部,既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宣传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又是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稳定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组织者和服务者,更是引领一方科学发展的实践者。
他们与基层群众联系最紧密,关系最密切,他们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党的事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关系到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就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做粗浅探讨。
一、基层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基层工作相对艰苦,工作环境和条件较差,工作任务繁重,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有一些基层干部在作风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有以下表现:1、政策水平不高,工作方法简单。
基层干部对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对不足。
一些干部不能很好地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尤其在新形势下对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无法正确把握;有些干部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损害群众利益;这些问题引起群众的不满,引发了一些不稳定问题。
2、纪律观念不强,作风相对涣散。
基层干部鉴于其工作条件的特殊性,经常要出差,如果自我约束能力不强的话,往往出现工作不出力、随意上下班,走读等许多问题,由此产生群众找人办事难的问题。
在行风政风督查或群众来信中往往发现有些干部溜岗、上班时间干私事等问题。
3、服务意识不浓,责任意识淡薄。
一些基层干部的宗旨意识不强,尽职尽责的观念淡薄。
一是缺乏上进心,工作马虎应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有的甚至连钟都不敲。
工作互相推诿拖拉,挑肥捡瘦,遇到难事要事退避三舍,回避责任。
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党的作风体现党的宗旨,关系党的形象,更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
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在思想作风方面:一是责任心不强,讲待遇多、讲奉献少,不能很好利用自己的岗位职责,做更多的贡献,满足于工作任务的一般完成,不注重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矛盾研究不够,存在等靠思想。
三是不能正确对待他人的批评和意见。
(二)在工作作风方面:工作作风不扎实,一般号召多,具体实施少,安排布署多,检查督促少。
工作上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工作拖沓,纪律松懈,工作心不在焉,甚至擅离职守,影响了本职工作的完成。
三、治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一)用心勤奋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通过学习教育,使领导干部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 要求我们必须用心勤奋学习,必须用科学理论、各种新知识武装头脑并指导各项工作。
否则,我们就难以保证不犯错误,就承担不起现实和历史赋予的使命。
(二)追求高尚情趣,锤炼良好作风。
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生活作风和理想信念是紧密相连的。
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党和人民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廉洁自律是党性修养的一种境界,是道德情操的一种内在表现形式,也是率先垂范的基本途径。
领导干部的言行,就是样本,就是规范。
要成为榜样,要成为规范,贵在廉洁,难在自律。
(三) 强化宗旨意识,正确行使权力。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强化宗旨意识,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一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最紧要、最具决定性因素的观点。
实践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执政的必然要求。
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是新时期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重要前提,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要认真执行党内监督各项制度,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当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廉洁从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思想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习流于形成,理论素质不高。
被动学习、应付学习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对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认识上出现偏差。
存在“凭经验干工作,不学理论也能应付”的错误认识。
二是以种种理由为借口,无暇顾及学习。
有相关领导干部整天陷于事务,忙于开会,穷于应酬,挤不出时间学习。
三是仍有少数领导干部学习动机不纯,并由此助长了学习中的不正之风。
四是缺乏理论学习的良好学风。
尤其是深入钻研的风气不够,不善于用正确的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在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上用功不够,使一部分领导干部产生了理想信念虚无化的苗头,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精神亏损”现象。
2、好人主义盛行,斗争精神日趋衰退。
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对党、对人民、对事业负责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拿原则做人情,不讲党性讲感情,不讲正气讲和气。
好走中庸之道,信奉明哲保身处世哲学的领导干部日渐普遍。
3、功利思想比较严重,权力误区逐渐扩大。
少数领导干部仍然没有解决好掌权为谁,如何用权的问题,形成了狭隘的功利主义权力观,把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和等价交换原则引入到党的政治生活之中,“票子”、“位子”、“面子”思想相当严重。
——在生活作风上表现:1、享乐主义日益严重。
有少数领导干部仍然贪图享受,情趣低下,缺乏健康、高乏健康、高雅享乐的思想泛滥,认为只要是“不落腰包”、不贪污腐败就算不了什么。
这些人视俭补为寒酸,把奢侈当气派,“位子比高,票子比多,房子比阔,车子比豪,机子比贵”,平时出入于娱乐场所,沉迷于灯红酒绿,留恋于声色犬马,艰苦奋斗的精神荡然无存。
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干部作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当前县乡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规律和方法,不断提高思想作风建设的水平,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有了长足进步,总体上说,我市干部思想作风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忽视政治理论学习的倾向比较严重。
县乡基层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理论无用论。
大家普遍觉得学习业务知识比学习理论管用,平时对学习业务知识的自觉性有所增强,但对学习理论缺乏动力,多数干部只在单位组织学习或参加专题培训时,才接触一些理论知识,而且基本上是敷衍应付或浅尝辄止,空闲时间最多看看报纸了解一下时事。
2、部分干部事业心、责任心不强。
大家反映,一是理想和信念淡化。
在“为什么干”的问题上认识模糊,把工作视为职业的多,视为事业的少。
二是缺乏上进心。
多数基层干部认为,与上级机关相比,自己明显缺乏政治上进的机会,因此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的思想意识,在工作中不敢碰硬,遇到矛盾绕着走;三是工作按利益区分轻与重。
对那些与自己切身利益直接挂钩、影响职位的工作,比如招商引资等工作比较投入,其他一些工作往往应付了事。
3、群众观念有所淡化。
一是公仆意识淡薄。
许多同志觉得自己无论在职业、能力、社会关系诸方面都比一般群众高一等,在情感上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二是强调对上负责较多。
一些干部承认,特别是在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产生矛盾时,习惯于按上级领导的意愿去做。
三是不愿深入群众。
一些干部习惯于坐办公室,而不愿多到群众中走走,了解社情民意不准确全面。
少数干部对群众的反映和呼声充耳不闻,或没有如实向组织反映。
四是少数干部存在与民争利思想。
个别乡镇将按政策本应给农民或村委会的钱予以截留,用于乡镇支出。
4、创新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在:一是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墨守陈规。
二是“等指示”的较多。
相当部分干部在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懒于思考,习惯于听上级指示,上头怎么说,也就怎么做。
当前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基层干部存在“头脑不清”、“眼界不宽”、“心态不正”、“精神不振” “执行不力”、“有责不担”的问题,必须从解放思想、服务大局、苦干实干、较真碰硬着手解决。
标签:作风建设问题对策当前干部队伍中不同程度存在精神状态不佳、发展意识不强、敢作敢为氛围不浓、创新创造办法不多等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头脑不清”。
一是大局不明。
一些干部对工作要求不清楚、发展举措不明白,不知道怎样抓落实、抓执行,仍然在翻老黄历,还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有时候跟着感觉走,不清楚工作怎样去推进,部门该做什么,乡镇该做什么。
二是思路不清。
一些干部无所事事,对全局不关心,对大局不热心,对发展不上心,对自己部门的工作,对自己乡镇的发展,定位不准,方向不明,得过且过,应付了事。
三是悟性不强。
个别干部尽管整天也很辛苦,但东一榔头西一棒,顾此失彼、相互脱节,点上无突破、面上无成效,打不开工作局面。
第二,“眼界不宽”。
一是不勤于学习。
有些领导不认真读书看报,不深入调查研究,自我满足、自我陶醉,自以为是、人云亦云,上情不明、下情不清,糊涂拍板、随意表态。
二是不敢于创新。
有的干部抓工作畏手畏脚,谋发展怕担风险;有的干部把保守当做“成熟”,把创新当成“胡闹”。
三是不善于比较。
个别干部自甘认命,把现状当现实,把现实当事实,缺乏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在研究工作、谋划发展时不善于横向比较,不敢于和别人比较,老是自己跟自己比、现在与过去比,沾沾自喜,自娱自乐。
第三,“心态不正”。
一是喜欢说闲话。
有的干部抓工作自己不主动,反而嘲笑别人出风头,别人在前面干,他在后面看,干好了,他说“早该如此”;干差了,他说“意料之中”。
这种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恶意中伤他人,标榜抬高自己。
自己不干事,出了点事就评论别人。
二是一心想提拔。
有的干部只谋人不谋事,装着样子干、干给领导看,就是不静下心来研究工作,而是这山看着那山高。
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我于20XX年1月经组织安排,调任***镇工作,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专题]。
一年来,我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基本上完成了各项分管工作,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理论学习不够深入。
主要表现在:理论学习的系统性不够,上级要求学的就多学一点,不要求学的就少学一点,存在实用主义现象,没有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对理论知识的科学体系掌握不够全面和系统;学习缺乏钻研精神,学习针对性不强,重点精读少,缺乏?挤?劲和?钻?劲,对政治理论的实质精神理解不够深刻;学用结合不紧,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工作实践上还做的不够。
加之平时工作繁忙,对一些新知识、新理论只是浅尝辄止,不求深入研究,使得自身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理解运用不够充分。
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自己虽然能够在完成主管或分管的工作上动脑筋、想办法,既力争完成工作,也不失有一些创新的举措,但是通过认真剖析后认识到,自己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一方面求稳怕乱思想较重,习惯性的按照老习惯、老办法想问题做事情,不能够完全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另一方面工作缺乏创造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往往是按部就班,党委安排什么就尽力干好什么,对某些工作也有所思考,但思想上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怕?违规?,怕越位,怕背包袱。
创新的思路还不够宽阔,层次还不高,如何学习借鉴他人好经验好做法研究不够,有时还存在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的现象。
三是工作作风仍需转变。
在工作中能够保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优良作风,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常年开门办公,切实为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但由于日常事务烦琐等客观原因的制约,工作中还存在?四多四少?现象:留在机关时间多,深入基层时间少;忙于事务时间多,深入基层检查帮助少;对分管工作关注的多,对其它工作接触的少;布置工作任务多,督促检查少,工作成效不够理想。
当前基层领导干部作风的突出问题及对策湖南泸溪县委组织部工会主席杨子晚2009年03月23日16:47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干部作风,对内是凝聚力,对外是吸收力,对下是号召力,对上是落实力。
作风好出生产力、竞争力、亲和力、战斗力和免疫力。
针对当前基层领导干部作风的突出问题,亟需用坚决的态度、有力的举措,扎实的整顿,维护政令畅通,清除发展障碍,释放发展潜能,促进社会和谐。
一、问题1、思想不纯。
一是宗旨意识弱化。
有的不把党的群众路线放在重要位置,不把群众满不满意、赞不赞成、得不得实惠作为衡量标准,不能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有的奉信“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面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上面不开心;不怕群众不答应,就怕上面不相信;不怕群众不拥戴,就怕上面不喜爱;不怕群众不认同,就怕上面看不中”的谬论,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对群众态度蛮横粗暴;有的与民争利、与民为敌,称群众为“刁民”,视百姓为“猛兽”。
二是思想观念陈旧。
有的不学习,不思考,不与时俱进,干工作依靠老办法、老经验,不为发展找办法,只为落后找理由,在“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制度”上束手无策;有的眼界不宽,思路不活,方法不多,不研究政策,不把握趋势,不尊重规律,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无所作为;有的谨小慎微,胆小怕事,前怕狼后怕虎,乐于“无为而治”,满足于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习惯于依葫芦画瓢,“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经验,有了经验等等看”,不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
三是大局意识不强。
古人说得好:“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有的不是从大局出发,对上级的决策部署,没有在认识中真正理解、内心里真正认同、态度上真正拥护,贯彻落实时,有利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置之不理,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一套,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致使政令不通,发展受阻;有的只讲部门利益、个人利益,不讲整体利益、群众利益,有利可图便“雁过拔毛、你争我夺”,无利可图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碰到困难和问题是一躲二绕三推四拖,把矛盾上交,不敢亮剑,不敢担当,该干的工作不干,该管的事情不管,该坚持的原则不坚持,该解决的问题不解决,致使矛盾激化,损失加剧,影响扩大,小事酿成大事,易事变成难事。
四是精神状态不佳。
有的个人主义严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看不透“官大官小,没完没了;权大权小,总有烦恼;心态平和,一切都好”的道理,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新台阶”;有的存在着“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消极心态,畏惧困难,回避矛盾,有风险的工作不愿干,有困难的工作不想干,得罪人的事情不敢干,甚至为了不出事,宁肯不干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四平八稳当干部,舒舒服服过日子;有的存在“干得好不等于领导印象好、干得少不等于提拔机会少、干得差不等于组织评价差”的功利思想,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热衷于搞形式主义,习惯于做表面文章,领导在时边问边做,领导走时边玩边做,领导擂时加班突击,一切做给领导看,一切围绕领导转;有的心理不平衡,待遇不解决、环境不改善就牢骚满腹,怪话连篇,怨天尤人,对组织没感情,对工作没激情,对群众没热情,对同志没真情,对家人没亲情,既缺乏勇于拼搏、争创一流的不懈追求,又缺乏“与其怨恨别人的无情,不如剖析自己的无能”的自我反思,不满现实而又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混日子。
2、学风不正。
一是认识不高。
有的认为学习无用,有的感到自我满足,没有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为、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和一种境界来抓。
群众普遍反映,现在的干部文凭高、水平低,要讲讲不出,要做做不来。
究其原因,除了实践锻炼不够外,主要是放松了学习。
由于放松了学习,知识就逐渐老化,观念就逐渐僵化,能力就逐渐退化,久而久之,思想就缺少了灵气,讲话就缺少了底气,行动就缺少了朝气,工作就缺少了锐气,不仅耽误了自己进步,还贻误了事业发展。
二是态度不正。
有的是忙于应酬、沉迷享乐的“不学论”,有的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的“浅学论”,有的是脱离实际、装潢虚饰的“空学论”,有的是断章取长、各取所需的“歪学论”,有的是照本宣科、照搬照抄的“死学论”。
三是涉猎不广。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辨。
然而有的读书只读政治书,有的只读专业书,有的只读文艺书,有的只读休闲书,读书兴趣不广,读书范围不宽,致使知识面窄,见识不多,适应不了新形势新任务的工作需要。
四是方法不对。
有的在学习时,不认真钻研,不深入思考,不融会贯通,不举一反三,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出现了四种不良现象:不能正确对待“书上说的”,出现了“唯上是从”现象;不能正确对待“领导说的”,出现了“唯上是从”现象;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说的”,出现了“固步自封”现象。
五是氛围不浓。
有的在“争创两型”(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活动,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搞形式,走过场。
有的理论学习只停留在读文件、念文章、抄心得上,业务学习只要求自学为主、抄多少字的笔,领导定期述学制度、定期召开形势分析报告会制度、定期带队调查研究制度等形同虚设。
六是效果不佳。
有的在学习时,由于不坚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读书犹如盲人摸象,不知从何下手,致使学习的体会和成果很难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举措和领导工作的本领,碰到具体问题就无所适从,遇到突发事件更是手忙脚乱。
3、作风不实。
一是落实不力。
有的仍然习惯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报告贯彻报告”形式来安排工作,有的仍然习惯用“多开会、多下文、多检查”的方式来推动工作,有的仍然习惯用“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记在本上”的模式来检查工作,致使“三少”(即:深入实际少、深入基层少、深入群众少)、“三不敢”(即: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不敢碰硬,在解决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上不敢碰硬,在工作失误责任追究上不敢碰硬)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不佳。
二是效能不高。
有的服务意识不浓,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对基层、对群众不是热情服务,而是推责揽利,设卡刁难,对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事情,不是积极地出主意、想办法,尽力促成,而搬条条、拿框框、找理由,设置障碍,让人望而生畏;有的衙门作风严重,推诿扯皮,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打太极拳”和“踢皮球”上,致使“群众跑来跑去,领导批来批去,部门转来转去,会议议来议去,问题从哪里来最终还是回到哪里去”之类的事情屡屡发生。
三是依法行政意识不强。
有的议事决策规划不完善,重大事项不坚持集体研究决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的要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民智的要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致使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还很低,不切实际、不经调查、不经论证、不经评审的盲目决策依然存在,“决策前拍脑袋、决策中拍胸脯、决策失误后拍屁股”的“三拍”型领导干部大有人在;有的有法不依,或者择“善”而为,对自己有利的就提高标准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或降低标准执行,重部门规则、轻地方要求,重领导招呼、轻群众呼声;有的政务不公开,政务环境差,群众意见大,民主执政、依法行政的水平还不高;有的干部在执法过程中,不讲程序、不讲方法、不讲态度,还存在着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现象和索、拿、卡、要的不法行为等。
四是弄虚作假问题突出。
有的为了追求功利,不把精力和心思用在过硬扎实的工作上,而是用在蒙混过关的走捷径上。
为了捞取政绩,提升形象,不惜说假话、报假数、做假事,欺上瞒下,套取资金,骗取荣誉,伪造政绩积累个人升迁资本,致使“村骗乡,乡骗县”之类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假来假去,害人害己,贻误事业,阻碍发展,实在可恶。
五是坐而论道。
有的是眼高手低,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说的天花乱坠,做的一塌糊涂,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有的喜欢做秀而不喜欢做事,表态时虚无飘渺、慷慨激昂,落实时软弱无力、稀松平常,汇报时吹牛浮夸、神采飞扬,深入调研,过硬检查,遇一切穿帮;有的是“君子动口不动手”,不干事而爱说事,不成事而好论事,指手划脚,说三道四,品头评足,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4、班子不和。
一是正职缺乏民主,独断专行。
有的奉行“我的地盘我我做主”,乐于当“家长”而不愿当“班长”,乐于搞“包揽”而不愿搞“总揽”,乐于争功而不愿担过,遇事不商量、不研究,不开会、不沟通,一人做主,一言九鼎;有的已经异化为“一霸手”,不讲原则,不讲道理,态度横蛮,作风霸道,决策一言堂,权力一把抓,用人一朝臣,用钱一支笔,言论一个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如果不听话、不合意,管你是副职领导或是一般干部,动不动就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凉拌处理,搞得人人自危,敢怒不敢言;有的无德无才,从政不廉,行为失范,水平低、能力弱、形象差,却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排斥异己,疑心重重,顾虑多多,防范严,制肘多,生怕别人干成事脱颖而出,唯恐自己出了事乌纱不保,因而整天只谋人不谋事,只讲政治不讲工作,只讲个进步不讲事业发展。
二是副职缺乏集中,我行我素。
有的争权夺利,相互拆台,勾心斗角,你咬我翘;有的拉帮结派,抱团结伙,以阵线看人,以好恶论事,明争暗斗,相互攻击,不配合,不协作,甚至专与正职对着干;有的明哲保身,好人自己做,恶人领导当,缺乏打头阵的豪气、挑大梁的勇气、攀高峰的胆气;有的不服管理,不听安排,遇事不请示,出门不请假,我行我素,任意妄为。
三是制度形同虚设,议事失范。
规章制度不执行,办事程度不明晰,重大事情不集体研究,遮人耳目,暗箱操作,相互防范,信任危机,从而导致人心涣散、离心离德。
5、纪律不严。
在工作纪律方面:一是出勤混乱,上自由班、串岗闲谈、上网娱乐等现象屡禁不止,乡镇干部“走读”、层层搞“遥控指挥“、白天难见几个人,晚上难见几盏灯”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是办公秩序混乱,办公制度不落实,岗位纪律不严格,运作程序不严密,职责不清、越级越权越位、程序混乱之事时有发生。
三是内部管理混乱,特别是财务制度不健全,人人可以拍板,人人可以签单,人人不用负责,混水摸鱼,债台高筑,致使日常运转艰难。
在政治纪律方面:言行不一,表里不一,只讲小道理不讲大道理,只讲局部利益不讲全局利益,不利于团结的话乱讲,不利于大局的事常做,缺乏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
在廉洁从政纪律方面:自律不严,管不住“四节”(即:生活小节、工作细节、思想枝节、行动末节),做不到“四慎“(即:慎初、慎独、慎微、慎交),打牌赌博、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消费等现象普通存在。
有的沉迷于打牌赌博不能自拔,上班没精打采,上桌精神焕发,赌博成瘾,乐此不疲,“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有的债台高筑,东挪西借,东躲西藏,疲于应付,疲于奔命;有的家庭不和,争吵不断,甚者妻离子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