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定法(高考作文模式)(精校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作文的基本结构范式(10法)----如何使高考作文分数稳定在56分左右上海市普陀区桐柏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组丁寅生执教教学目标1渗透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生命意义的教育。
2培养学生快速打开思路、谋篇布局、设计结构的能力。
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演绎能力。
引导学生由作文的随意性、不规矩而自觉地走向规范化和条理化。
做到胸有成竹,心有常法,言之有序,工整美观。
力争高考作文均分接近于50分。
教学过程一、议论文的结构模式(谋篇布局)开头1节、概括材料(话题),引出论点。
[引论]2节、主体3节、分析问题论证论点[本论]4节、(用三个分论点作段首句)结尾5节、总结全文重申(深化)论点[结论](三层五节式. 五股文)如何列出“主体”部分的三个分论点(段首句)呢?1. “是为怎”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母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浅谈母语”为题作文[纵式结构]什么是母语(汉语)?为什么要重视母语的学习?(汉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汉语是中华国人的名片)怎样学好中华母语?2 “是什么”法(并列分解“是什么”)[横式结构]以“漫谈上海的城市文化精神”为题作文(上海的名片)上海精神是海纳百川的大海精神上海精神是勇于争先的龙马精神上海精神是与世界共赢的协和精神3 “为什么”法(原因分析法;并列分解“为什么”;横式结构)以“品味‘杂’”为题作文:为什么“杂”给世界带来了美呢?文学因“杂”而多姿。
[体裁杂而美,人物杂而美]艺术因“杂”而多彩。
[音乐.舞蹈.美术.影视综合艺术]科学因“杂”而发展。
[理化生,仿生学,杂交水稻]生活因“杂”而味美。
[火锅,服饰]以“扎稳民族精神之根”为题作文:(并列分解“为什么”)为什么要扎稳民族精神之根呢?因为民族精神是我们做人的圭臬(孔孟的修身之道)因为民族精神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自强不息,和为贵)因为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海外孔子学院,孙子兵法)以“如何看待流行文化”为题作文:流行武侠文化,传承“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
高考作文的正确思维程序作文辅导1204 1830高考作文的正确思维程序一、审题立意的正确思维程序第一、命题人要你做什么。
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明确写作方向。
(阅读广州二模的作文题,把你认为关键的语句圈出来)第二、联想相关的知识、方法。
(区别各种不同类型题目的审题方法,本题具有话题作文的特征)1、对关键词的内涵的理解:投资就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而投入资金。
2、立意的方法:(1)添加限制法,也叫扩展法。
先把词语组合扩展成短语,再把短语扩展成句子(一定要以动词为核心,围绕动词进行)。
(2)提问法,对关键词提出几个问题,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
(3)漫想法,就是把和关键词(动词)相关(能勾连)(内容有联系)的词语想出来,以核心词为原点向四周发散(像原子弹爆炸似的),把能想到的与之相关的词语统统想出来,以备有选择的选用。
第一步:组词(漫想之一)如投资:能组什么短语.投资房地产投资酒店投资股票投资工厂投资商业感情投资事业投资爱情投资智力投资教育投资第二步:联想和核心词相关的其他词语(其实就是一种分解)(漫想之二)如“捷径”联想到:时间、距离、方法、目标如“投资”联想到:资金、目标、策略、能力、眼光、素质……为了投资房地产,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好的地段、设计、质量、营销策略等为了投资事业,需要时间、精力、知识、拼搏、精神、能力等……第三、确定中心,要求能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如“我们一起投资生活”。
二、展开的思维程序1、解题,选取漫想的几个内容,确定全文内容的走向。
2、清楚要论证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如为什么的问题或怎么样的问题,选取合适的角度和结构模式展开。
3、选取例子要注重分析,分析要扣住中心进行。
在切题的情况下,例子的运用就成了重要的得分砝码。
谋篇布局是指对一篇文章的整体结构所做的安排,它对写好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高级中学韩延明老师看到了高考生在写作文时存在的谋篇布局问题,总结出高考作文常见的四种布局模式,并结合2022年高考作文真题进行详细解析。
请看——梁启超先生认为,作文之法以布局谋篇为首,字句末节在次。
如果不把结构安排好,必是文章未成而先毁。
因此,研究谋篇布局,是高考作文制胜的前提。
然而笔者发现,不少考生写作时随心所欲、不讲章法,文章结构存在头重脚轻、不讲详略、主次颠倒等问题,既影响文章整体的协调,又影响主题的表达。
文章的谋篇布局主要包括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线索与脉络、层次与篇章等。
高考作文以议论文为主,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含义生发联想,谈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悟。
本文举例谈谈高考作文常见的四种布局模式。
“引论—本论—结论”式。
引论即“提出问题”,是指在文章开头化用题目中的材料,引出中心论点,突出要旨,做到中心明确、有的放矢。
这一部分主要让读者明白“是什么”。
本论即“分析问题”,是指在作文中间部分围绕论点展开分析。
这一部分是作文主体,主要论述“为什么”。
要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展开论述,做到有理、有据、有力;要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联系实际发散思维,凸显文章的现实意义,不能就事论事、蜻蜓点水,使文章苍白无力。
结论即“解决问题”,是指在作文结尾部分或得出综合性结论,或提出前瞻性希望,或者指明奋斗的方向等。
这一部分主要表述“怎么办”,既可以照应开头、首尾相联系,使作文结构完整;又可以重申论点、突出主题,具有一石二鸟之功效。
例如,写作2022年全国新高考I卷作文题(“本手、妙手、俗手”),首先要准确把握“本手、妙手、俗手”的深层含义,从三者的辩证关系入手,确定文章的立意角度;在精准立意的前提下,精心安排行文结构,对所持观点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以突出中心,启迪他人。
满分作文《成功之道,在于妙对“三手”》以青年向作家林清玄请教如何写作开篇,引出话题,是为引论。
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1. 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之"议论文"高考命题作文中最常见的写作形式是议论文。
在写议论文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并且对立场进行有力的论证。
以下是一些写作方法:- 确定立场:在写作之前,先明确自己的立场是赞成还是反对。
如果命题已经给出了立场,那么就要对该立场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和支持。
如果命题没有给出立场,那么就要自己选择一个立场,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
- 论证方法:在进行论证时,可以运用事实、数据、例子、引用专家意见等多种方法来支持自己的立场。
同时,也要注意适当引用对立立场的观点,并进行反驳和驳斥。
- 结构安排:一篇议论文通常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要明确提出要讨论的问题,并引起读者的兴趣。
正文部分是论证自己立场的主要部分,可以根据论点的重要程度安排论述的顺序。
结论部分要对文章进行总结,并强调自己立场的重要性,并给出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 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可以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 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之"说明文"高考命题作文中还常见到说明文的写作形式。
说明文的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或解释某一现象、问题或事实。
以下是一些写作方法:- 确定主题和范围:在写说明文时,首先要明确要说明的主题和范围。
要选择一个有足够背景知识的主题,以便能够给出准确的解释和说明。
- 逻辑清晰:在写作说明文时,要保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可以采用分析、比较、分类等方法对主题进行论述,避免无关内容的出现。
- 举例说明:适当使用例子来说明主题,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例子要具体、生动,并与主题有密切关联。
-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要求语言准确、简练。
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以免引起歧义。
3. 高考命题作文写作方法之"记叙文"高考命题作文中还有可能出现记叙文的写作形式。
记叙文是通过叙述故事或经历来表达观点、思考或感受的。
高考作文十个重要方法第一部分:立意篇一、小题大作2012:道路前面还是道路2011:阳光路上2010:留住那份纯真2009:让自己奔跑起来第一种方法:透视法拿一个题目来举例,如果题目很浅是A层面,大多数同学就会进一步挖掘B层面,往往很多同学到此为止,于是在老师定档上直接归到了二类要想有新的立意,我们必须再深挖到C层面,为什么这样、生活中如何去这样。
例:《踮起脚尖》→A层即是行为上的踮脚→B层通过行为引出了,生活中要付出努力(口号)于是会有人大幅度地来论证我们要去拼搏,踮起脚尖对我们很重要→而C层是我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和怎么去踮起脚尖。
说到这,我想下文已经给了你很好地解释。
《踮起脚尖》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个子矮,站在人群的后面,看不到前面发生了什么,于是,努力地踮起脚尖,啊,看到了!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墙上,或者树上,挂着你想要的东西,伸出手去够的时候,怎么也够不着,于是,你努力地踮起脚尖,啊,够着了!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与伙伴、同学、朋友比个子的时候,发现自己不占便宜,悄悄地踮起那么一点点脚尖。
(可以删)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雨天积水,走在路上,为了不打湿自己的鞋子,踮起脚尖,就顺利通过了……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得以轻松地完成;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实现的目标,得以顺利地到达;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获得的胜利,得以完美地拥有……(对上文的总结,并开始与自己的论点建立联系)人生是需要经常踮起脚尖的。
踮起脚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的一种态度,不泄气、不灰心、不放弃、不抛弃,坚持自己的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化解困境。
人生是需要经常踮起脚尖的。
踮起脚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的一种方法,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超越自己,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个运动健儿经过十分的努力,眼看就要到达胜利的终点,但是非常不幸地摔倒了,他绝望地对教练说:我不行了!教练说:不!就是站不起来,爬也要爬到终点!于是,运动员强忍身体的疼痛,再度站起来,率先冲过了终点。
高考作文妙诀八法最近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大作文,以给资料的谈论文为多。
如何写好这类文章?现提出妙诀八法,供考生参照。
一法:领悟要旨,选好角度。
有的资料,其含义非只一种,考生一定从中选用一种,作为写作的角度。
选用什么角度呢?有两条标准:一个是公认的角度,另一个是自己写起来方便的角度。
第一个标准可提升得分的安全系数,第二个标准是为了写起来驾轻就熟,把这两个标准联合起来,就是最好的角度。
比如原资料是一幅漫画,题目是“母鸡生蛋”,共四张。
第一张画的是一只母鸡生蛋,两只公鸡旁观;第二张是母鸡生了一蛋,左侧公鸡说蛋太圆了;第三张是母鸡又生一蛋,右侧公鸡说蛋太扁了;第四张是母鸡冲着两只公鸡说:“你们生个蛋我看看!”这个资料的含义有多项。
一项为哪一项嘲讽自己做不来还对他人横竖挑刺指手划脚的人;一项为哪一项嘲讽不虚心接受责备还反唇相稽的人;一项为哪一项嘲讽没有市场经济脑筋的人。
假如认真想来,可能还有其他含义。
那么,考生应选用哪个角度来写呢?我认为应选第一项,因为这一项更切合上述选用角度的两条标准。
二法:取个好题目第1页/共7页面惊慌失措,常常胡编一个了事,有的甚至有文无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好的题目,能够给文章增加神彩,还能够开辟写好文章的思路。
好题目的标准是正确、简短、新奇,富裕表现力。
比如 1990 年的考题,要求考生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话写谈论文。
许多考生拟题水平很高。
“从刘邦重用韩信谈起”、“刺常常是有利的”、“花丛下的暗刺”、“要睁眼看己” 等题目,既正确地反应出原资料的要旨,又简短新奇,还确立了写文章的思路,比那些诸如“花和刺给我的启迪”、“从花和刺想到的”一类空泛的题目不知强多少倍。
再如 2019 年的作文考题,要求考生依照《鸟的评说》写谈论文。
多半考生拟的题目空泛一般,“从《鸟的评说》提及”、“《鸟的评说》给我的启迪”、“看人要全面” 等,毫无神彩,远不如“千里马也会失蹄”、“诸葛亮也犯过失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新奇生动。
2024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布局的七种模式2024年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作文布局的七种模式写作在高考中占据很重要的分值,因此合理的作文布局是提高作文得分的关键。
下面我将为同学们介绍七种常用的作文布局模式,希望能对大家在2024年高考中的作文写作有所帮助。
一、总分总模式总-分-总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布局方式。
文章的开头先总览全文要点,然后分解详细论述这些要点,最后再对全文进行总结。
这种布局模式适用于对一些问题进行全面分析,逐步拆解的文章。
例如议论文、科学研究报道等。
二、因果推理模式因果推理模式是对一个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和结果探讨的布局方式。
文章的开头先列举问题的一些原因,然后分析这些原因的结果,最后对整个问题进行总结。
这种布局模式适用于议论文、说明文等与问题原因以及结果有关的文章。
三、比较对照模式比较对照模式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和对照,进行分析和评价。
文章的开头简单介绍两个或多个事物,然后分别对其进行比较和对照,最后进行总结评价。
这种布局模式适用于述评文、议论文等需要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和评价的文章。
四、时间顺序模式时间顺序模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的布局模式。
文章的开头先简单介绍背景和事件的发生时间,然后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
这种布局模式适用于记叙文、科普文章等需要按照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文章。
五、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解决模式通过探讨问题的来龙去脉和解决办法,进行分析和解答。
文章的开头先介绍问题的存在,然后分析问题的成因,接着给出解决办法,并进行评价总结。
这种布局模式适用于议论文、应用文等需要解决问题的文章。
六、主题递进模式主题递进模式通过逐层深入的方式对一个主题进行分析和阐述。
文章的开头简单介绍主题,然后按照递进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
这种布局模式适用于议论文、说明文等需要逐层深入阐述主题的文章。
七、扩展论证模式扩展论证模式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一个问题进行扩展和论证,增加文章的深度和广度。
高考考场作文快速构思十五法高考考场作文快速构思十五法考场作文特别强调主旨的显豁集中和思路的一目了然,因为高考阅卷老师不清楚考生的作文功底,短时间内又难以细细揣摩文章。
平时作文,有些学生喜欢写些含蓄的文字,但是高考场上这样做是不够明智的、甚至是比较危险的。
假如文章含蓄得来短时间内难以让人读懂,需要反复推敲,甚至几个老师讨论一番才能确定,其后果可想而知。
在平时作文训练中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容易操作的模式,基本上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入格成型”,在基本“入格”之后再求变化,从而形成多种多样的写法。
一、问答式这一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然后从不同的角度作答的方法。
如学生习作《没有付出,哪来成功?》。
开头第一句就发问:成功是什么?然后从三个方面作答:A、来自自然界的回答B、来自人间的回答C、现在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在“来自自然界的回答”中,种子以付出代价而破土成长作答,母蚌以忍受痛苦而孕育珍珠作答,蜜蜂以辛勤劳动而酿成花蜜作答;在“来自人间的回答”中,贝多芬以战胜病魔而坚持创作作答,奥运健儿以敢于拼搏而为国争光作答。
最后,“我们可以郑重地回答”:成功是不容易的,没有付出,便没有成功,没有巨大的付出,就没有巨大的成功!没有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天边又怎么能出现彩虹?没有付出,哪来成功?作者就是以这种“一问多答”的形式把文章组织得井井有条的。
二、关键词式一篇文章总有几个关键词,用一系列的关键词来串联文章,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这一式跟问答式很相似,作者也是在开头提出一个统摄全篇的问题,只不过回答的是几个关键词。
如学生习作《用真心建关系》。
本文开头即提出问题:都说世界是一张网,网着你,也网着我,那么,究竟是什么编织了这一张网,又是什么维系着你和我?然后用三个关键词领起三个文段来回答:A、金钱?B、诚信。
C、真情!作者在回答中断然否定了金钱,充分肯定了诚信,而对真情则大力提倡。
思路极其清晰,做到了一目了然。
又由于巧妙利用了标点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直观的长处,文章平中见奇,新颖别致。
【推荐】高考作文定法“文有定法”的“定”不是绝对的、僵死的,而是相对的、灵活的。
以我的经验,写好高考作文的要点在于:第一,具备一种观念,即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
也就是说,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能把作文的读者对象给搞错了。
如果潜意识里觉得写作文是为了跟同学交流,那就错了。
或者以写日记的随意对待,那也错了。
到了考场上,作文的读者只有老师。
而这些老师都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看过很多皇皇巨著,批过许多名篇佳作,不自觉地就会拿你的作文和《红楼梦》比较。
所以同学们的作文目的不应该是表达自己,而应该是替阅卷老师完成理想,即写出老师心目中就某道题目而言最理想的作文。
所以,不能写童话,那是给小孩读的。
不能写“太阳公公”之类给小学生看的文字。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同学们只有写出了老师理想中的作文,老师才可能给同学们打理想的分数。
老师喜欢字迹美观,不妨花100天把字练好;老师讨厌春蚓秋蛇,就不要把潦草的“草”当做艺术的“草”,说什么“我这是草书”。
也不要有投机取巧心理,空话套话、张冠李戴、错字连篇都逃不过老师的法眼。
若要造字造词,请加引号;不加就是错别字。
第二,把握两个要点。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难度自然大,那么考生的作文就没理由不体现两点论。
人物的优点与缺点,事件的利与弊,都应该注意到。
同时要体现重点论,详略得当。
思想不走极端,作文用语才不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
第三,重视三类人物,即亲人、老师、同学。
虽然近年高考作文题看似大多适于写议论文,但“时间在流逝”这样的题目也不得不防啊。
把父母表现好了,为人父母的老师也会感动;把老师表现好了,可能让他们心花怒放;把学生表现好了,也容易引起老师的共鸣,因为老师就是整天和学生打交道的。
要想写好这三类人其实并不难,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观察,到了考场上也是忘不掉的,只要多注意此类作文的写法,自然可以触类旁通。
不过,文学应该理想化一点,考场上,要放大优点,变缺点为特点。
但写老师时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句还是不用为妙,太狠了点;而像“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类只要符合题意,就要成串使用。
作文的定法(高考作文模式)作文的定法(高考作文模式)黄科锋文有定法的定不是单一的、绝对的、僵死的,而是多样的、相对的、灵活的。
以我的经验,写好高考作文的要点在于:第一,具备一种观念,即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
也就是说,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不能把作文的读者对象给搞错了。
如果潜意识里觉得写作文是为了跟同学交流,那就错了。
或者以写日记的随意对待,那也错了。
到了考场上,作文的读者只有老师。
而这些老师都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看过很多皇皇巨著,批过许多名篇佳作,不自觉地就会拿你的作文和《红楼梦》比较。
所以同学们的作文目的不应该是表达自己,而应该是替阅卷老师完成理想,即写出老师心目中就某道题目而言最理想的作文。
所以,不能写童话,那是给小孩读的。
不能写太阳公公之类给小学生看的文字。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同学们只有写出了老师理想中的作文,老师才可能给同学们打理想的分数。
老师喜欢字迹美观,不妨花100天把字练好;老师讨厌春蚓秋蛇,就不要把潦草的草当做艺术的草,说什么我这是草书。
也不要有投机取巧心理,空话套话、张冠李戴、错字连篇都逃不过老师的法眼。
若要造字造词,请加引号;不加就是错别字。
第二,把握两个要点。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难度自然大,那么考生的作文就没理由不体现两点论。
人物的优点与缺点,事件的利与弊,都应该注意到。
同时要体现重点论,详略得当。
思想不走极端,作文用语才不容易犯绝对化的错误。
第三,重视三类人物,即亲人、老师、同学。
虽然近年高考作文题看似大多适于写议论文,但时间在流逝这样的题目也不得不防啊。
把父母表现好了,为人父母的老师也会感动;把老师表现好了,可能让他们心花怒放;把学生表现好了,也容易引起老师的共鸣,因为老师就是整天和学生打交道的。
要想写好这三类人其实并不难,因为我们每天都在观察,到了考场上也是忘不掉的,只要多注意此类作文的写法,自然可以触类旁通。
不过,文学应该理想化一点,考场上,要放大优点,变缺点为特点。
但写老师时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之句还是不用为妙,太狠了点;而像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之类只要符合题意,就要成串使用。
只不过记叙文是把父母或老师当个体去歌颂,而议论文是把他们那个群体当做论据。
2011年新课标高考让考生写中国的崛起。
仅仅客观地去写,难以接近满分;只有略带歌颂才能出彩。
那么今年呢?会不会让考生歌颂一下自己的亲人或老师呢?还是有这个可能的。
那么,你准备好了吗?第四,用熟四种论证,即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个别同学的个别作文全用道理论证,太空泛。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例证不可或缺。
我觉得,议论文中的名人的名字不能低于五个。
而大多数同学的问题一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例子,缺引语;二是没有运用喻证、对比论证的意识,或有意识而不熟练。
第五,完善五种描写,即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描写自然环境时,要注意凡景语皆情语,还要多用修辞,把景物写美;即使感情低沉,也要写得凄美。
描写肖像要抓住特征,写形传神。
头上落只苍蝇不是特征;穿什么衣服只是形,因为明天这身衣服就可能换了。
所穿衣服的特点或穿衣服的习惯才与神有关。
像鲁迅写祥林嫂的眼睛间或一轮,就形象刻画了她的凄凉、茫然、失神。
另外,写人时最要像老舍说的那样,要写就写老张的鼻子天下第一。
因为天下第一高峰人人皆知是珠穆朗玛峰,而天下第二高峰就没几个人感兴趣了。
所以最好发掘出所写人物的天下第一来,以便给读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第六,不能少于六段。
就议论文而言,即使是最简单的类型,开头结尾各需一段,中间起码应该有四段论据。
引、议、联、结只是一个大体框架,不能理解为只写四段。
即便没有分论点,分析材料和深化主题,都需要一段。
就记叙文而言,即便没有序幕和尾声,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都需至少一段,加上开头和结尾,也不能少于六段。
我曾对一本优秀作文选做过统计,发现其中作文平均10.1段。
段落少显得层次不清,段落多更像散文诗,显得语言更简练。
努力做九段高手吧。
第七,模式达到七种。
当然,七是个概数;意思是不能只准备两三种模式去应对千变万化的作文题目。
比如引的模式。
关于引,先要说一个不小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引材料。
我认为,应该在第一段处理材料。
若先来一个文采段,似乎操之过急;因为按作文思路而言,是先看到材料,再分析材料得出观点,后进入论证,所以应在开头处理材料。
在分析出最佳立意之后,哪怕个个都是文采段也不为过。
若在分析出最佳立意之前就贸然下手去写文采段,怕的是跑题、偏题,怕的是因辞害意、形式主义。
若把材料当做论据,显然不恰当,因为材料是作文的由头。
把材料作为联系实际的部分也是本末倒置的。
至于结尾才出现材料则更是匪夷所思,第一段处理了材料而结尾再点一下材料倒是很好。
材料就好比是作文比赛的起跑器,比赛的第一步就是踩住它。
那么,在第一段,又该如何引呢?我们来探讨一下各种引的模式。
第一种是全部引用。
若不引材料,当然要冒风险,要让阅卷老师费力去猜;从理论上说,若材料超过800字,引用完材料也就没多少地方写作文了。
若材料字数不太多,又较难理解,语文水平不好的同学或感到论据贫乏、考试时间紧迫的同学可选择全部引用,有的老师也喜欢这种慎重。
但大部分老师改卷时都会觉得这种方法比较笨,显得不得要领,过于保守。
但材料若是漫画,则应该把漫画中的内容作全面说明。
因为全面说明一幅漫画也就一百字左右,完全没有吝啬笔墨的必要。
当然,也要在第一段。
第二种是择要摘抄。
一般来说,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材料的中心句和出题人提示语是摘抄的首选。
其次是材料的末尾。
但不要机械地认为材料的最后一段就是末尾。
有时最后两段都是事件的结果;有时材料只有一长段,从哪里开始引也要揣摩。
当然,材料的中心句出现在开头或中间也是有可能的。
第三种是概括材料。
这种方法当然好,但要注意两点。
一是要尊重原文用词,二是不要因为盲目相信自己的概括能力而忽略了要点。
可是,平时概括能力再强,高考场上怎保不出偏差?所以我认为这种方法应该慎用。
当然,中心还是要概括出来的;但除了极有把握之外,不要轻易在第一段就去冒风险,直捣黄龙虽好,渐入佳境更稳。
平时我们可能习惯于开门见山,但在决定前程的高考考场上,面对材料作文题,我们要想一想:开门见山时,我能否打开最佳立意之门?我能否让阅卷老师见到他们最想见的山?第四种是复述材料。
概括是抽取中心,复述是用自己的话述。
当然,复述针对的是材料内容,关键词还是不能变更一字。
第五种是评点材料。
也就是直接针对材料进行分析,等于说把引包含在分析材料这个环节中了。
但要注意出现材料中的人名、动物名和关键词,要让阅卷老师能看出你评点的确实就是作文题目中的材料。
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在分析中包含最简要的复述。
那么,能不能用这则材料告诉我们:……或看了这则材料之后,……这种方式开始评点呢?我觉得不可以,这表现的太懒了;平时写作时我们需要一些模式,但这样开头又太模式化了,没有技术含量。
第六种是美化材料。
也就是把材料改写成文采段。
比如把三则故事构成的材料改写成一个排比段。
这种方法照顾了某些同学在第一段写文采段的习惯,又不至于脱离材料,一举两得。
当然,材料中的关键词不能丢,出题人的提示语要体现,打稿子的必要性也较大,对考生语文素养的要求也较高。
第七种是分化材料。
有些材料作文题出得刁钻古怪,如果按套路出牌往往被难住。
这时不妨以毒攻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出题人给我们一个复杂的材料,我们就用一个复杂的人物来解题,用这个人物的复杂经历与材料中的复杂叙述基本对应。
如本中的《怀念鲁迅,追忆英雄》、《刘备那些事儿》、《贾宝玉评传》、《蜗牛样的宋江》等。
处理材料的方法不一而足,同学们要根据各自的语文水平和材料的类型以及对材料的把握程度而定。
若拿不准材料的最佳立意,专门分析材料的第二段可多角度谈自己对材料的认识,段尾再决定写作的主旨和重点。
总之,这七种开头的方法就像七个音符一样,用哪个音符开始弹奏,要根据主旋律决定。
至于总体上的作文模式,老师们肯定是见仁见智,我只强调一点。
在结构上,大家都会总分总,区别在于分说部分是否有框架或有条理。
所以在内容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论据段首句构成排比。
就像铁凝写《四季歌》,第一节开头写:一个青年和一个姑娘在公园里散步。
正是春天的黄昏。
第二节开头写:青年和姑娘在公园里散步。
正是夏天的黄昏。
第三节开头写:青年和姑娘在公园里散步。
正是初秋的黄昏。
第四节开头写:青年和姑娘在公园里散步。
已是冬天的正午。
她还写过《第十二夜》,采用的是第一夜、第二夜、第三夜、第四夜、第十夜、第十一夜、第十二夜这些小标题形式。
虽然这种形式有些像楷书,不一定被爱好天马行空的行书型作文或不落窠臼的草书型作文的老师喜欢,但还是四平八稳,适于在高考中择机使用。
第八,深化主题八法。
深化主题能提升作文的档次,提高得分。
不管是在末第三段深化主题,还是在末第二段,抑或是最后一段,甚至在第三段,并没有教条式的规定,关键是有这个内容。
当然,把主题句重复一下或换个说法是呼应而不是深化主题。
那么该如何深化主题呢?我在这里列举八种方法。
议论文有六种。
第一种,揭示问题的深层原因。
也就是抱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去探讨问题背后的问题。
常见的社会深层问题有:腐败、潜规则、缺乏有效的监督、法律或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完备、国民劣根性、封建残余、不讲科学、迷信、冒进、目光短浅、一言堂等。
当然,主题需要深入挖掘,但不能挖社会主义墙脚。
模式是,段首用一个简短的设问句,然后回答出个一二三点。
这种模式能促进思考,在实践中效果较好。
第二种,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时候,同学们未必能把问题的根源思考出来,但一般能就事论事,直观地想出解决材料中问题的办法。
模式跟第一种类似,把为什么型的设问改成怎么才能型的。
第三种,上升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的高度。
第四种,运用哲学理论。
需要掌握的关键词有:唯物主义、辩证法、两点论、重点论、实践论、人文主义。
关键句有: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历史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第五种,以小见大,分析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全球的文化动向。
第六种,提出假设,揭示后果,进行对比。
以2010年全国一卷为例,可以这样说:假如所有的猫都有左数第三只猫的思想,那么,老鼠就会泛滥成灾,猫们所要吃的鱼就会被老鼠肆意践踏,安乐的生活就难保证了,可怕的鼠疫也可能降临。
记叙文有两种。
第一种,也是以小见大,揭示平凡中的伟大、琐事中的真情、感悟出的哲理。
第二种,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用梦境表达也行,用象征也可。
如果能写出自己的具体进步则更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