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补液及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71
大面积烧伤补液原则
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需要及时有效的补液治疗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稳定血流动力学。
在处理大面积烧伤补液时,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快速补液是关键。
大面积烧伤会导致大量液体丢失,因此需要快速补充足够的液体来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常用的补液方法包括静脉输液、输血和血浆置换。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休克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和剂量。
其次,个体化治疗是必要的。
不同患者的烧伤程度和伴随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补液治疗也应个体化。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伤情程度和合并症等因素来调整补液剂量和种类。
此外,监测患者的尿量、中心静脉压和血液生化指标等也是判断补液效果的重要手段。
再次,避免过度补液。
尽管大面积烧伤患者需要大量补液以弥补液体丢失,但过度补液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水肿、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等。
因此,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
最后,补液治疗需要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
大面积烧伤不仅仅是液
体丢失的问题,还涉及到疼痛管理、抗感染和伤口处理等方面的治疗。
因此,在进行补液治疗的同时,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其他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大面积烧伤补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治疗措施。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同时,补液治疗还应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烧伤病人休克期的护理及如何补液大面积烧伤由于剧烈疼痛和大量血浆液体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慢,一般维持36-48小时,至48小时逐渐恢复,临床以48-72小时为休克期。
表现口渴,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心率增快,休克早期血压往往表现为脉压减小,随后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末梢循环不良,病人诉畏冷。
此期患者病情严重,变化迅速,故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1.床单位的准备氧气,负压吸引,监护仪,输液泵,气管切开包,一次性尿垫及大棉垫,烤灯等。
2安置患者于烧伤重症监护病房(1)保温冬季室温30-32度,夏季28-30度,以患者不冷为宜,加强床边保暖措施,给予烤灯照射等。
(2)体位平卧位,左或右侧卧位,每2-4小时翻身一次,至休克期平稳度过。
(3)了解病情 a.保持呼吸道通畅:b.保持静脉输液通畅:c.测生命体征并记录:d.留置导尿,保持鸟管通畅。
(4)防止休克期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
(5)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期(48小时)内每2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必要时应随时怎加测试次数,并准确纪录。
(1)体温体温早期可正常,38度以上位早期感染或伤前有炎症。
如双腋窝皮肤烧伤可测试肛温。
(2)脉搏可用听诊器挺听心率一分钟,成人120次/分以上,儿童140次/分以上为休克的表现之一,应及时报告医生。
(3)呼吸正常成人呼吸18-20次/分,但休克期患者的呼吸常常浅而急促或深沉而缓慢,因此,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及有无发绀等情况,特别是注意头面部烧伤护着尤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生。
(4)血压收缩压低于8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但如患者伤前有高血压,测量时下降30-4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
如双上肢深度烧伤可测量下肢血压,四肢深度烧伤可结合尿量、心率等观察休克情况。
4 密切观察精神状态(1)口渴较早出现的症状,但不可无原则地满足患者要求。
烧伤患者补液原则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会造成大量的体液丢失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烧伤患者的补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维持体液平衡,预防休克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烧伤患者补液的原则:
1. 快速补液:烧伤后,由于皮肤破损,会造成大量的体液丢失。
因此,需要迅速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
在初期,可以使用晶体液快速补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等。
2. 个体化补液:每个烧伤患者的损伤程度,体重和年龄等因素都不同,因此补液方案也应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量和速度应该适当。
3. 观察尿量:尿量是评估烧伤患者肾功能和体液状态的重要指标,应该密切监测。
如果尿量减少,说明可能存在低血容量状态,需要增加补液速度。
4. 充分补电解质:烧伤过程中,电解质丢失也非常严重。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应该充分补充电解质,如钠,钾,氯等。
5. 注意高血容量状态:过度补液会导致高血容量状态,使心脏负荷过重。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度补液,特别是在烧伤后24小时内。
6. 补液和营养并重:烧伤患者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热量来促进愈合和恢复。
因此,在补液的同时,应该适当地给予营养支持,包括蛋白质和能量等。
总之,烧伤患者的补液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
定补液方案,充分补液和电解质,同时避免高血容量状态的发生,营养和补液并重。
烧伤补液: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碱、见尿补钾、适时补碱;急性心衰治疗原则:端坐位腿下垂、强心利尿打吗啡、血管扩张氨茶碱、激素结扎来放血、激素,镇静,吸氧;急性腐蚀性胃炎的处理:禁食禁洗快洗胃,蛋清牛奶抗休克。
镇静止痛防穿孔,广谱强效抗生素。
对症解毒莫忘了,急性期后要扩张。
心原性水肿和肾原性水肿的鉴别:心足肾眼颜,肾快心原慢。
心坚少移动,软移是肾原。
蛋白.血.管尿,肾高眼底变。
心肝大杂音,静压往高变。
第一句是开始部位,第二句是发展速度,三四句是水肿性质,后四句是伴随症状。
"肾高"的"高"指高血压,"心肝大"指心大和肝大。
各热型及常见疾病:败风驰化脓肺结,[败血症,风湿热,驰张热,化脓性炎症,重症肺结核],只身使节不规则。
[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风湿热,结核病,不规则热];大寒稽疾盂间歇,[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和伤寒高热期,稽留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间歇热];布菌波状皆高热。
[布鲁菌病,波状热][以上热型都是指高热];百凤持花弄飞结,只身使节不规则。
大汗积极雨间歇,步军薄装皆高热。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呼心咯,呕消化,呕伴胃液和残渣。
喉痒胸闷呕先咳,血中伴痰泡沫化。
上腹不适先恶呕,咯有血痰呕无它。
咯碱呕酸有黑便,咯便除非痰咽下。
呕血发暗咯鲜红,呕咯方式个不同。
肺根的出入结构:从前到后:以动制静(肺上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下静脉)以象v,可以想象为v 从上到下:左肺根:动制静静(肺动脉,主支气管,肺上v,肺下v)右肺根:制动制静静(上叶主支气管,肺动脉,中,下叶支气管,肺上v,肺下v)。
脊髓末端位置歌诀:脊髓何处定末端,男一女二小儿三;终池底部对骶二,终丝尾骨背侧攀。
脊髓歌诀:柱状两臌大,下部是圆锥;沟内前后根,向下成马尾。
脊髓横切面歌诀:白质包外灰居中,灰质断面似蝶形;前角运动后感觉,侧角交感在腰胸;前侧后索传导束,联络颈节上下行;后索薄楔内外位,深感精触较固定;前侧索内上下全,冷热触压和运动。
烧伤补液原则
烧伤补液原则一般指根据烧伤损伤范围、程度、局部受热物分布等,补充适当的补液和电解质达到全身水盐、能量和电解质平衡,维持焦虑循环稳定,合理利用心脏排血和呼吸供应的功能,稳定呼吸系统功能,以确保烧伤患者正常的代谢状态和心脏功能的补液原则。
特别是重型烧伤的补液,首先必须维持安静收缩血压,然后确定补液量和速度。
根据烧伤损伤的大小、深度和位置,预测患者的体表面积,根据患者的体表面积和患者本身的病情情况,确定损伤分量液体补充量,以保证神经、循环和消化系统的机能,避免烧伤后综合征的症状加剧,确保烧伤患者的稳定和安全。
通常烧伤补液量通常以定量和定性的方式给予。
定量补液是按照固定的速度,由一次性输液箱,使输液箱中的各种电解质和渗透性物质保持一定的比例。
定性补液是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间歇地监护患者血液、大小便和体征,根据结果按需加强补液,以维持全身电解质含量平衡。
烧伤补液同时也是烧伤救治中十分重要的应用原则:必要时开展急性体外循环(CPB),以直接补充全身电解质,妥善管理急性体外循环,补充必需的电解质平衡,以及糖蛋白的替代;应用急性体外膜肺吸气(ECMO),以增强补液的效果;补充血液制品,预防脓血症和破溃失血;优先补充高能量、水溶性物质,维持营养和电解质平衡;注意选择合理的烧伤补液液体,以减少烧伤后综合征。
因此,烧伤补液原则不仅涉及对烧伤患者的疗效及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合适的补液给予,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问题。
烧伤患者补液原则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巨大威胁。
在烧伤后,患者的身体会出现大量的液体丢失,补液成为了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烧伤患者补液的原则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烧伤患者补液的原则主要包括:快速补充体液、维持体液平衡、调整电解质浓度和保护肾脏功能。
快速补充体液是烧伤患者补液的首要原则。
烧伤后,患者身体大量丢失液体,快速补液可以迅速恢复患者的循环容量,维持血压稳定。
常用的补液方式有静脉输液和口服补液,具体的补液量需要根据患者的烧伤程度、伤面积和伤情来确定。
维持体液平衡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则。
烧伤患者常常伴随有大量的液体丢失,如果不能及时补液,就会导致体液失衡,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入量和出量,确保体液平衡。
调整电解质浓度也是烧伤患者补液的重要原则之一。
烧伤后,患者的电解质浓度往往会发生改变,导致酸碱平衡紊乱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血常规、电解质检测结果来调整补液方案,以维持电解质平衡。
保护肾脏功能是烧伤患者补液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烧伤患者补液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给予过多的液体,以免给肾脏造成负担。
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和尿液性质,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
总结起来,烧伤患者补液的原则主要包括快速补充体液、维持体液平衡、调整电解质浓度和保护肾脏功能。
在具体操作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烧伤程度、伤面积和伤情进行个体化的补液方案制定。
通过合理的补液,可以迅速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补液原则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同时,也需要不断总结和完善补液方案,以提高烧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烧伤的诊断补液治疗问题:患者,女性,25岁,体重50kg。
因“火焰烧伤整个面、颈部、躯干、双臀、双大腿、右上肢部、左手后2小时”收住入院。
体检:面、颈部、躯干、双臀见大水疱,基底红,左大腿、右上肢部、左手为表面无水疱,基底皮革样改变,右大腿为红斑样改变,请问:诊断、烧伤程度、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补液速度及补液种类。
(一)诊断:1.定义: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
常见因素:火焰、热液、热蒸汽、电流、化学(强酸、强碱)、激光、放射线。
2.烧伤面积的估计:(1)中国新九分法(2)手掌法并指-掌面积约占总体表面积的1%。
3. 深度的估计(1)国际和我国多通用三度四分法。
通常把Ⅰ度、浅Ⅱ度称为浅度烧伤;深Ⅱ度、Ⅲ度则称为深度烧伤。
(2)烧伤深度的鉴别和转归(3)烧伤严重程度的估计(4)吸入性损伤(二)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主要矛盾:休克A:持续时间:36-48小时 B:属于何种休克(原因):低血容量性 C:补液原则:先快后慢 D:特点:伤后2-3小时渗出最急剧,8小时达高峰48小时渐渐恢复。
表现:血压趋向稳定,尿液开始增多。
2.感染期感染为主要矛盾。
A:几个感染高峰:2个,水肿回吸收期一开始和伤后2—3周,组织广泛溶解阶段(烧伤组织液化到健康组织分离需要2—3周)。
B:肉芽屏障形成期:2周左右。
C:烧伤创面脓毒症:烧伤创面大面积侵入性感染,痂下组织菌量常超105/g菌量增多,可形成烧伤创面脓毒症创面晦暗、糟烂、凹陷,出现坏死斑,即使细菌未侵入血液,也可致死。
3修复期:需要手术修复:Ⅲ度。
深2度残存上皮岛融合修复。
二治疗(一)治疗原则(小面积按外科原则,大面积如下)1.早期及时补液,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
2.深度烧伤组织是全身感染的主要来源,应尽早切除,自、异体皮移植覆盖。
3.及时纠正休克,控制感染是防治多内脏功能障碍的关键。
4.重视形态、功能的恢复。
㈡现场的急救1.脱离热源,避免再损伤(保护受伤部位),迅速降低创面温度,镇静止痛(注意呼吸抑制),就近急送医院早期忌长途转运。
3:2:1含3份5%葡萄糖,2份生理盐水,l份1.4%碳酸氢钠。
此液为1/2张力3:2:1液的计算:10%葡萄糖250ml :5%碳酸氢钠12ml :10%氯化钠8ml250ml的液体除以6,一分差不多40ml,所以1.4%的碳酸氢钠应该给40ml,折算成5%碳酸氢钠就是:1.4% * 40= X * 5% X=12ml0.9%氯化钠折算成10%氯化钠就是:0.9% * 40 * 2 = X * 10% X= 8ml2∶1 等张液是抢救休克时扩容的首选溶液,其有固定组份,由2 份等渗盐溶液+1份等渗碱溶液配制而成临床上没有现成的2∶1 等张液的时候,常常采用你所说的快速临时配制法,实际上这也只是一个★★粗略折算性质的计算法。
其中的10%GS只是作为稀释液(5%GS等渗不等张,虽然可以用,但一般不采用)2∶1 等张液300ml,实际应该是200ml的0.9%NaCl+100ml的1.4%SB。
精确的计算应该是:①10%NaCl=0.9%*200/10%=18ml(相当于200ml的0.9%NaCl)②5%NaHCO3=1.4%*100/5%=28ml(相当于100ml的1.4%SB)③10%GS=300-18-28=254ml (作为稀释液补足至300ml)50kg病人生理需要量:2500---3000ml1.体温>37摄氏度,每升高1度多补3—5ml/kg2.根据体重补液3.胃肠减压.腹泻、肠瘘、胆汁引流、各种引流管、呼吸机支持(呼吸道蒸发)糖:葡萄糖—50-300g 盐:氯化钠—4-5g 钾:氯化钾—3-4g 一般禁食3天内不用补蛋白,脂肪。
大于3天要补合并糖尿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调整补液量低血压,尿量少,等低容量时注意改善循环根据白蛋白、钠、钾、钙补电解质禁食大于3天,每天补20%脂肪乳250ml老年人没糖尿病的加胰岛素(按5:1加,因为手术是个刺激,会有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有糖尿病的按4:1抵消糖,再升高如3:1可以降糖补液(1)制定补液计划。
大面积烧伤补液原则概述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伤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巨大威胁。
补液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稳定循环系统,并防止脏器功能受损。
本文将介绍大面积烧伤补液的原则与方法,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处理烧伤患者。
一级标题1:补液原则二级标题1.1:早期补液在大面积烧伤发生后的早期阶段,应该尽快进行补液,以补充失水和维持血容量。
早期补液可以避免低血容量状态和休克的发生,并减少器官功能损伤。
二级标题1.2:个体化补液方案补液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制定,包括烧伤程度、体重、年龄等因素。
个体化补液方案可以更准确地满足患者的液体需求,并避免过度补液引起的不良反应。
二级标题1.3:补液种类选择在大面积烧伤的补液过程中,应选择适当的液体进行补充。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能够扩充血容量,胶体液可以增加胶体渗透压,减少静脉渗漏量。
一级标题2:补液方法二级标题2.1: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补液的主要方法之一。
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应尽量选择中心静脉途径进行输液,以减少静脉炎和静脉渗漏的发生。
输液速度应逐渐增加,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在大面积烧伤的早期阶段,出于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估计液体需求的目的,可以选择动脉插管进行补液。
动脉插管可以监测到直接的血压和心输出量数据,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判断补液的效果。
二级标题2.3:目标导向补液补液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并将其作为补液的目标。
通过目标导向补液可以减少过度补液的风险,并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液体需求。
二级标题2.4:休克复苏对于大面积烧伤合并休克的患者,紧急复苏是至关重要的。
复苏的目标是维持患者的血压和灌注器官,以避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复苏液体通常选择晶体液和胶体液的组合。
一级标题3:补液后的观察与调整二级标题3.1:监测尿量在补液过程中,尿量是反映患者循环状态和机体代谢的重要指标。
监测患者的尿量变化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相应的调整。
烧伤第三天补液情况汇报经过前两天的治疗,患者的烧伤情况有所好转,但仍需密切关注其补液情况。
今天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补液治疗,以下是具体情况的汇报:1. 患者补液前的情况。
在进行补液治疗之前,我们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
发现患者的皮肤烧伤面积较大,体内水分严重流失,血压偏低,心率较快,血液黏稠度较高。
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进行及时有效的补液治疗。
2. 补液治疗方案。
针对患者的情况,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补液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选择了适合患者病情的静脉输液液体类型和速度。
其次,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补液治疗的安全有效进行。
3. 补液过程中的情况。
在补液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血压逐渐恢复到正常范围,心率也逐渐平稳下来,血液黏稠度有所下降。
患者的皮肤温度也逐渐恢复正常,表现出了较好的生理状态。
4. 补液治疗后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补液治疗,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
血压和心率恢复到了正常范围,皮肤温度也趋于平稳。
患者的精神状态也有所改善,表现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5. 下一步的治疗计划。
针对患者目前的情况,我们将继续进行密切观察和治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进行科学合理的补液治疗,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同时,我们还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
总结:经过今天的补液治疗,患者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但仍需进一步的观察和治疗。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能够早日康复。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水平,为更多病患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