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试题汇编.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7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题型汇编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的心理学家是()A.波斯纳B.科顿C.皮亚杰D.布卢姆2.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
A.关键期或敏感期B.行为学习期C.习得期D.发展期3.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开始,该书的作者是()A.詹姆士B.桑代克C.斯金纳D.布鲁纳4.教师告诉学生学习结果,指出其正确和错误,这是教学活动中的()A.及时反馈B.延时反馈C.消极反馈D.积极反馈5.给一个班学生一项100个题目的测验,其中一位学生得了70分,他的测验分数是一种()A.测量B.测验C.评定D.评估6.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表示的是创造性的()A.独创性B.变通性C.流畅性D.新颖性7.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A.内部、稳定、可控的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C.外部、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8.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称为()。
A.教学策略B.教学方法C.教学目标D.学习方法9.有的中学生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属于()A.直接近景性动机B.间接近景性动机C.远景性动机D.自我提高内驱力10.形式简单,能够有效地测量学生对知识联系的掌握情况,且易于计分的题型是()。
A.选择题B.是非题C.匹配题D.填空题11.教学中采用的各种物质奖励属于下列哪种强化?()A.原始强化B.替代强化C.次级强化D.自我强化12.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现理论,人处于青年期的特征是()。
A.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B.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C.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D.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13.下列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错误的一种是()。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心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行为过程D. 社会过程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关注以下哪个方面?A. 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B. 潜意识层面的心理活动C. 社会文化对个体的影响D. 个体的自我实现3.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面临的主要冲突是:A. 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B. 勤奋对自卑C. 亲密对孤独D. 认同对角色混淆4. 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者是:A. 丹尼尔·戈尔曼B. 霍华德·加德纳C. 亚伯拉罕·马斯洛D. 卡尔·罗杰斯5.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莱昂·费斯汀格B.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C. 菲利普·津巴多D. 阿尔伯特·班杜拉6. 以下哪项不是学习动机的类型?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社会动机D. 认知动机7.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以下哪四个阶段?A. 注意、保持、再现、动机B. 注意、模仿、再现、动机C. 注意、保持、模仿、动机D. 注意、保持、再现、反馈8.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A. 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B. 学习材料的相似性C. 学习者的性别D.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9. 根据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教育应该:A. 促进儿童自主学习B. 引导儿童超越当前发展水平C. 完全遵循儿童自然发展的节奏D. 只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10. 以下哪项是自我效能感理论的核心概念?A. 自我实现B. 自我控制C. 自我效能感D. 自我意识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A. 遗传因素B. 社会环境C. 个人经历D. 经济状况12. 以下哪些理论属于发展心理学的范畴?A.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B.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C.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D.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13. 以下哪些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表达抑制C. 问题解决D. 社会支持14. 以下哪些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A. 相似性B. 互补性C. 互惠性D. 竞争性15. 以下哪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的心理因素?A. 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B. 学生的情绪状态C. 学生的社会背景D. 学生的个性特征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四个阶段。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典型题汇编(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对物体的知觉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2.过度焦虑、非常敏感、肌体紧张、行为古板、孤独、不善交往或心神不定等属于哪类儿童的心理行为特征?()A.禀赋优异儿童B.智能不足儿童C.学习困难儿童D.情绪困扰儿童3.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
A.智力技能B.知识迁移C.智力D.思维程序5.围绕某学科内容中的一个课题或单元的教学而设计的学习包是()A.录音练习册B.多媒体学习包C.自学课件D.导听教学6.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7.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认知领域的最高目标是()。
A.知识B.应用C.综合D.评价8.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巴甫洛夫9.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
A.2岁B.4岁C.6岁D.8岁10.钢笔字写得好有利于写好毛笔字,这属于()A.正迁移B.负迁移C.具体迁移D.一般迁移11.有的中学生为家长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动机属于()A.直接近景性动机B.间接近景性动机C.远景性动机D.自我提高内驱力12.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学习13.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14.根据布鲁姆的学习评定分类,一般在学期末进行的是()A.配置性评定B.形成性评定C.总结性评定D.有效性评定15.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类型属于()。
中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一)一、选择题1、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A、双重抑制B、单一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2、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知觉二、填空题三、简答题1、简述加里培林的智力技能形成阶段理论的要点。
2、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有哪些?四、论述题1、论现代迁移理论的教学含义中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二)一、选择题1、假如有这样一个教学目标:“继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其错误在于()A.陈述的是难以观察的内部变化B.陈述含糊不清C.陈述的是教师的行为D.陈述的是外显行为变化2、关于教师的智力水平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A.教师的智力水平越高,其教学效果越好B.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无关C.教师的智力水平与其教学效果只有较低的正相关D.教师的智力太高,反而抑制其教学效果3、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斯金纳B.桑代克C.巴甫洛夫D.布鲁纳4、某同学背一首诗,读6遍刚好成诵,要想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继续朗诵()A.6遍B.4遍C.3遍D.2遍二、填空题1、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和。
答案: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2、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和。
答案: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
3、自我意识包括、和。
答案: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
三、简答题1.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外因素有哪些?2.简要说明智力水平与学生的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
四、论述题1.分析品德心理结构中学教师招考心理学试题及部分答案(三)一、选择题1. 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 心理过程B. 心理状态C. 心理特征D. 心理活动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3. 心理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
A. 可重复性B. 可操作性C. 可验证性D. 所有选项答案:D4.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不包括()。
A. 发展心理学B. 教育心理学C. 工程心理学D. 化学心理学答案:D5.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中,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
A. 弗洛伊德B. 华生C. 马斯洛D. 皮亚杰答案:B6.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在于()。
A. 行为反应B. 心理过程C. 情绪体验D. 社会互动答案:B7. 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情绪更持久B. 情感更持久C. 情绪更复杂D. 情感更复杂答案:B8.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
A. 个人兴趣B. 成就动机C. 学习环境D. 学习材料答案:D9.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10. 以下哪项不是记忆的类型?()。
A. 感觉记忆B. 短期记忆C. 长期记忆D. 永久记忆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A. 认知过程B. 情感过程C. 意志过程D. 行为过程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的常用工具?()。
A. 心理测量表B. 脑电图C.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D. 心理实验软件答案:ABCD1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A. 定性研究B. 定量研究C. 案例研究D. 元分析答案:ABCD14. 影响个体学习的因素包括()。
A. 认知能力B. 学习策略C. 学习动机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ABCD15. 记忆的过程包括()。
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毛泽东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下面为你分享的是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的内容,希望你会喜欢!1)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2) 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
;;苏轼3)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雨果4)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5)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6)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7)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8)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9) 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
;; 罗曼;罗兰(法)10) 学问是光明,愚昧是黑暗。
念书吧!;;契坷夫(俄)11) 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王安石12) 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
;;波尔克(英国作家)13)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若禅14) 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
;;塔帕(英国)15)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别林斯基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精选1)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
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4)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欧阳修5) 勤奋是好运之母。
6) 越努力,越幸运。
7) 韦编三绝,悬梁刺骨,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卧薪尝胆,圆木警枕。
8)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收获得好,必须耕耘得好。
;;徐特立9) 天才来自勤奋。
10) 只要能收获甜蜜,荆棘丛中也会有蜜蜂忙碌的身影。
11) 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颜之推12) 智慧是勤劳的结晶,成就是劳动的化身。
;;卡莱尔13)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惠普尔(美国)14)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
;;罗曼;罗兰15)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培根关于读书的至理名言锦集1)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心理学)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
1. 什么是心理学?
2. 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请解释以下概念: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绪。
4. 什么是心理发展?请列举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
5. 请解释以下概念:个体差异、人格、智力、社会认知。
二、教育心理学
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2. 请解释以下概念:教育心理学、研究、教学、评价。
3. 什么是智力发展?请列举智力发展的几个重要理论。
4. 请解释以下概念: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动机与成就、研究风格。
5. 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三、心理测量与评价
1. 请解释以下概念:心理测量、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效度。
2. 什么是智力测量?请列举几种常用的智力测量工具。
3. 请解释以下概念:性格测量、兴趣测量。
4. 简述心理评价方法的分类和应用。
5. 简述心理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的作用。
---
以上是一份关于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的心理学部分的题目,请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回答。
以上题目仅供参考,实际考试中可能有所变动。
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A. 心理现象B. 心理过程C. 心理状态D. 心理特征答案:A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主要由哪三个结构组成?A. 自我、本我、超我B. 意识、潜意识、无意识C. 认知、情感、意志D. 感觉、知觉、想象答案:A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7-11岁之间主要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4.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
A. 生理需求B. 安全需求C. 社交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5. 以下哪个选项是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者?A. 阿布拉罕·马斯洛B. 卡尔·罗杰斯C. 利昂·费斯汀格D. 弗洛伊德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心理学中的观察法及其优缺点。
答案:观察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个体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来收集数据。
优点包括能够收集到自然状态下的行为数据,避免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缺点是观察者可能存在主观偏见,难以控制变量,且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7. 解释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并举例说明。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例如,一个学生在数学考试前对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的信心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体现。
8. 描述学习理论中的强化概念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
答案:强化是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奖励或惩罚来增加或减少某种行为发生的频率。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或通过批评、惩罚等方式减少学生的消极行为。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来提高教学效果。
答案:教师可以运用多种心理学原理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通过设置合适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运用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利用反馈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问题;运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和团队精神等。
教育心理学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A 的科学。
A、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B 、心理现象C、人的心理现象 D 、学生的心理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B 、教育规律C、学生心理 D 、授课心理3、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 A 初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桑代克 B 、斯金纳 C 、布鲁纳 D 、奥苏伯尔4、在 1994 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 A 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省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A、布鲁纳 B 、桑代克 C 、斯金纳 D 、奥苏伯尔5、少年期的年纪一般在。
A、11、 12—14、15 岁 B 、14、 15—17、18 岁C、11、 12—17、18 岁 D 、8、9---15 、16 岁6、随着身体的急巨变化,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
A、少年期 B 、青年初期C、青年中期D、青年后期7、智力凑近成熟,抽象逻辑思想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
A、青年初期 B 、少年期C、青年中期D、青年后期8、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初期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起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A、要点期B、敏感期C、准备期D、发展期9、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详细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A、让·皮亚杰B、艾里克森C、维果斯基D、劳伦兹10、艾里克森在人格发展理论中提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定经历八个次序不变的阶段,其中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纷乱时期。
A、12—18 岁B、18—25岁 C 、6—11 岁D、4—5岁1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的过程。
A、心理自我B、理想自我C、现实自我D、客观自我12、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牢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拥有直接的社会心义,是人格的中心。
教师招聘测试(一)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25.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26.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A.笛卡尔B.谢切诺夫C.巴甫洛夫D.韦克斯勒27.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2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29.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30.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尊D.对抗性31.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D.实践活动32.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D.适应33.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C.指向性和分散性D.集中性和紧张性34.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A.需要B.目的C.动机D.兴趣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空,每空1分,共18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35.心理学是研究______及其______的科学。
36.认知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______、______的反映。
37.定势也叫心向,是指心理活动的______,它影响着后继的同类心理活动的______。
38.人的性格形成的途径有家庭、学校教育、______和______。
39.激情具有短暂性、______和______等特点。
40.一般能力包括______、记忆力、想像力和______能力等。
41.______比______更能激发学习动机,所以教学过程应从多种角度积极称颂、表扬学生。
教育心理学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A 的科学。
A、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B、心理现象C、人的心理现象D、学生的心理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B、教育规律C、学生心理D、教学心理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A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奥苏伯尔4、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 A 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A、布鲁纳B、桑代克C、斯金纳D、奥苏伯尔5、少年期的年龄一般在。
A、11、12—14、15岁B、14、15—17、18岁C、11、12—17、18岁D、8、9---15、16岁6、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
A、少年期B、青年初期C、青年中期D、青年后期7、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A、青年初期B、少年期C、青年中期D、青年后期8、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起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
A、关键期B、敏感期C、准备期D、发展期9、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A、让·皮亚杰B、艾里克森C、维果斯基D、劳伦兹10、艾里克森在人格发展理论中提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A、12—18岁B、18—25岁C、6—11岁D、4—5岁11、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的过程。
A、心理自我B、理想自我C、现实自我D、客观自我12、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
A、性格B、气质C、能力D、智力13、加涅提出五种学习结果:、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A、智慧技能B、知识学习C、技能学习D、规范学习14、在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教学机器”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B、认知学习理论C、完形—顿悟说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5、有意义学习是提出来的。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斯金纳D、加涅16、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和学习期待。
A、学习需要B、学习兴趣C、学习效果D、学习方式17、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最高层次需要是A、自我实现需要B、尊重需要C、社会需要D、精神需要18、在英语学习中当学完单词eye(眼睛)后,再学习eyeball(眼球)时,即可产生。
A、特殊迁移B、一般迁移C、同化迁移D、顺应迁移19、桑代克等人提出的迁移理论叫。
A、共同要素说B、形式训练说C、经验类化理论D、关系转化理论20、心理学研究认为定势对迁移作用。
A、有促进或阻碍B、促进C、阻碍D、没有21、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和三阶段。
A、知识的提取B、知识的巩固C、知识的掌握D、知识的应用22、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概念,现在来学习“鲸鱼”这种动物,就可以通过来进行。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总括学习23、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这种现象遵循了感知规律的。
A、组合律B、强度律C、差异律D、活动律24、即把前一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A、操作的整合B、操作的定向C、操作的模仿D、操作的熟练25、具有三个特点: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A、心智技能B、操作技能C、动作技能D、运动技能26、是在工作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27、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A、学习策略B、学习计划C、学习目标D、学习方法28、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等都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29、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一般在阶段形成了问题的表征。
A、理解问题B、发现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30、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其主要特征有、变通性和独创性。
A、流畅性B、新颖性C、奇特性D、特殊性3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情感成分B、认知成分C、行为成分D、意向成分32、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都属于的道德情感。
A、伦理B、直觉C、想象D、形象33、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艾里克森D、奥苏伯尔34、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A、依从B、从众C、服从D、同化35、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是行为。
A、行为塑造法B、行为示范法C、行为强化法D、行为奖励法36、WHO认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健康。
A、社会B、文化C、精神D、社会文化37、布卢姆等人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A、情感B、知识C、态度D、行为规范38、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A、情境教学B、合作教学C、个别化教学D、发现教学39、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
A、课堂管理B、课堂气氛C、课堂纪律D、课堂教学40、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A、微格教学 B、情境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小班化教学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
4、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5、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交织在一起。
6、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处于指导地位,教学内容是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7、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8、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9、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和完善时期。
10、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11、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3、学生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14、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15、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逻辑思维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少年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
16、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青年初期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
17、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8、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起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关键期。
这种现象是由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发现。
心理学研究认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9、让·皮亚杰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20、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这个概念是由前苏联学者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21、艾里克森在人格发展理论中提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5—3岁)主动感与内疚感(4—5岁)勤奋对自卑感(6—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亲密感与孤独感(18—2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25—65岁)自我整合对绝望感(65岁以后)。
22、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2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24、鲍姆宁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等三种教养模式。
2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6、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表现为认知方式差异和智力差异等方面。
27、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8、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和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29、常用的智力测验主要有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量表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
30、比率智商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3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32、加涅按照学习层次把学习分为八类信号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
33、加涅提出五种学习结果: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
34、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35、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