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八年级生物上册精品课件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44
人教版初中生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家庭制作米酒时,把适量糯米淘净,蒸熟,摊开冷却后装入清洁容器中,再将碾碎的酒曲与其混合均匀后密封。
下列酿酒措施说法错误的是()A.淘净糯米是酿酒过程中消除杂菌的主要措施B.将蒸熟的糯米饭摊开冷却目的是防止高温导致酒曲中的微生物死亡C.加酒曲目的是让酒曲中的微生物将糯米饭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D.密封容器目的是提供一个无氧或缺氧的环境答案:A分析:家庭制作米酒利用的是酵母菌发酵原理,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活,有氧条件下,酵母菌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则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释放出较少的能量。
A.在酿酒过程中,将糯米蒸熟是灭菌的主要措施,A错误。
B.将蒸熟的糯米饭摊开冷却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B正确。
C.酒曲中有霉菌和酵母菌,霉菌可以将淀粉糖化,酵母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C正确。
D.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密封容器目的是提供一个无氧或缺氧的环境,D正确。
故选A。
2、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A.水母B.七星瓢虫C.河虾D.蜗牛答案:D分析: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一般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
A.水母属于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故A不符合题意。
BC.七星瓢虫、河虾属于节肢动物,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故BC 不符合题意。
D.蜗牛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有贝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草履虫的运动方式为A.行走B.爬行C.游泳D.漂浮答案:C试题分析:草履虫生活在水中,其表膜上密密地长着近万根纤毛,靠纤毛的划动在水里游泳。
人教版初中生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题型总结及解题方法单选题1、下列有关人体运动器官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在伸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C.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头、关节囊和关节腔D.人体仅由骨骼肌、骨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就能完成一个动作答案:B分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A.人在伸肘时,应该是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A不符合题意。
B.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起动力作用,B符合题意。
C.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C不符合题意。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春秋时期我国已运用传统发酵技术酿酒。
酿酒时产生酒精的微生物是()A.醋酸菌B.酵母菌C.乳酸菌D.大肠杆菌答案:B分析: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
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活。
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人们利用酵母菌来酿酒。
A.醋酸菌能产生醋酸,常用于制醋,A不符合题意。
B.酿酒要酵母菌,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C不符合题意。
D.大肠杆菌是条件致病菌,一般不用于食品发酵中,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农业中,人们通常用豆粮间作、瓜类与豆类轮作等种植方式来提高产量。
下列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氮气转化为氮肥B.大豆可以为根瘤菌提供现成的有机物C.根瘤菌的细胞中含有成形的细胞核D.豆粮间作、瓜类与豆类轮作可以提高土壤肥力答案:C分析: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因此,“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豆类的根部有根瘤菌,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豆类的根部有根瘤菌能将空气中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
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余生物》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目最大、散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A.环节动物B.节肢动物C.鱼类D.哺乳动物【答案】 B【分析】【剖析】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目最大,散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据此解答。
【详解】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目最大,散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 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
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
所以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目最大、散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可见 B 切合题意。
应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重点是知道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目最大、散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
2.以下对蜘蛛织网行为的描绘不正确的选项是()A.动物的本能B.由遗传物质控制C.属于先本性行为【答案】 DD.经过学习获取的【分析】【剖析】先本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经过生活经验和“学习”渐渐成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蜘蛛结网是蜘蛛生来就有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本性行为。
蜘蛛结网不是经过学习获取的。
所以 D 切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重点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取门路和特色。
3.我们在举哑铃时,上臂达成如图动作过程中起支点作用的是A.①C.③B.②D.④【答案】C【分析】试题剖析:图中的是屈肘,① 肱二头肌,④ 肱三头肌,人体的任何一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独立达成的,而是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互相协作,共同达成的,举哑铃时,肱二头肌缩短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肌腱连在两块相邻的骨上,运动过程中节起支点作用。
选C。
③ 关【考点定位】本题考察了屈肘动作中骨骼肌、关节等的协作关系,难度中等,属于理解层次要求。
4.“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A.觅食行为、生殖行为”诗句中分别描绘了昆虫的哪一种行为?(B.攻击行为、觅食行为)C.防守行为、生殖行为【答案】 A【分析】【剖析】D.觅食行为、防守行为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动物所进行的有益于它们存活和生殖后辈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从行为所拥有的适应性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生殖行为、防守行为、攻击行为、迁移行为、社会行为等。
人教版初中生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总结(重点)超详细单选题1、肺炎双球菌是一种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它的细胞结构特点是()A.无细胞壁B.无细胞质C.无成形细胞核D.无细胞膜答案:C分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只有少数硫化菌以分解硫化物获得能量自养)。
肺炎双球菌属于细菌,细菌的细胞结构特点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C。
小提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结构。
2、2022年4月,23万尾人工培育的中华鲟被放入长江。
中华鲟是一种古老的鱼类,它的主要特征有()①生活在水中②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③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④体温恒定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C分析:1 .鱼类的特征有: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尾部三个部分;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2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性鱼类,是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
结合分析可知: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性鱼类,具有的特征有“①生活在水中”、“②体表覆盖鳞片,用鳃呼吸”、“③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而“④体温恒定”不是中华鲟的特征。
故选C。
3、“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大雁在飞行时需要大量的氧气,大雁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A.肺B.气囊C.气管D.肺和气囊答案:A分析:气体经肺进入气囊后,再从气囊经肺排出,由于气囊的扩大和收缩,气体两次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吸气和呼气时都能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
在进行呼吸时,气管是到达肺的通道,气囊具有储存气体的作用,不具有气体交换的作用,具有气体交换作用的是肺。
人教版初中生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在“观察蚯蚓”实验中,辨别蚯蚓前端最简单而准确的方法是A.能吃东西的一端是前端B.能运动的一端是前端C.靠近环带的一端是前端D.较粗的一端是前端答案:C分析:环节动物: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代表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蚯蚓是环节动物,身体由100多个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身体的前端稍尖,靠近环带,后端稍圆,远离环带。
故选C。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下列关于微生物种类与其应用搭配合理的是()A.AB.BC.CD.D答案:A分析: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包括很多方面,如食品的制作、食品保存、疾病防治、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等。
ABD.在食品制作方面:人们利用醋酸菌作醋,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馒头等,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A正确,BD错误。
C.黄曲霉产生黄曲霉素,青霉素是由青霉菌产生的,C错误。
故选A。
3、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大量进行线上学习,高强度使用电脑与手机,在此期间,教师要求同学们在家练习俯卧撑,开始的时候某同学难以完成,最可能的原因是()A.人体的骨不够坚硬B.关节不够灵活C.人体的骨骼肌不够有力D.人体的反应不够灵敏答案:C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
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
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提供动力。
缺乏锻炼的人由于骨骼肌的肌肉不发达,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不强,因此难以完成俯卧撑。
故选C。
4、蝗虫能够适应干燥生活环境的主要结构特征是()A.具有两对翅膀B.足和触角分节C.有坚硬的外骨骼D.身体分为头胸腹答案:C分析:蝗虫是节肢动物,本题考查节肢动物的特征。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秃鹫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从动物行为获得途径上看,与此类似的行为是:()A.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B.小狗算数、猫抓老鼠、公鸡报晓C.望梅止渴、蜘蛛结网、孔雀开屏D.小鸟喂鱼、蜜蜂采蜜、蚂蚁搬家【答案】A【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
(2)学习行为是指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秃鹰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将骨从空中扔到岩石上摔碎后再吞食。
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属于学习行为。
选项中的鹦鹉学舌、惊弓之鸟、老马识途、小狗算数、望梅止渴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猫抓老鼠、公鸡报晓、蜘蛛结网、孔雀开屏、小鸟喂鱼、蜜蜂采蜜、蚂蚁搬家都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所以,选项A都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恒温动物比变温动物更具有生存优势的原因是A.恒温动物耗氧少B.恒温动物需要的食物少C.恒温动物更适应环境的变化D.恒温动物所需的能量少【答案】C【解析】恒温动物的体温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恒温动物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3.一块肱三头肌附着在骨头上的结构是()A.肌腱B.肌腹C.神经D.血管【答案】A【解析】【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详解】骨骼肌的组成如图所示:肱三头肌靠两端的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血管对骨骼肌其营养作用,神经支配骨骼肌的活动,肌腹具有受到刺激收缩的作用,A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了骨骼肌的组成与功能,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