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注山莨菪碱致过敏性休克1例抢救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60.96 KB
- 文档页数:1
过敏性休克抢救预案标题:过敏性休克抢救预案引言概述: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危及生命。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过敏性休克抢救预案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一、早期识别和急救措施1.1 快速识别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如呼吸难点、皮肤红肿、呕吐等。
1.2 即将住手接触过敏原,将患者迅速转移到安全地点。
1.3 赋予患者口服或者注射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或者皮质类固醇。
二、呼吸道管理2.1 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
2.2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氧饱和度,必要时赋予氧疗。
2.3 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难点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窒息。
三、血压管理3.1 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压或者休克的表现。
3.2 赋予患者静脉输液,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3.3 如有需要,考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者的血压。
四、心律管理4.1 监测患者的心率和心律,注意观察有无心律失常的表现。
4.2 如有需要,赋予患者心脏支持药物维持心脏功能。
4.3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
五、转运和后续治疗5.1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需要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5.2 在转运过程中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安全。
5.3 在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包括过敏原检测、抗过敏治疗等,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建立一个完善的过敏性休克抢救预案,对于及时救治过敏性休克患者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应熟悉抢救流程,迅速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2019 年第 6 卷第 55 期2019 Vol.6 No.55165氢溴酸山莨菪碱(654-1)在感染性休克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体会徐晓叶(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江苏 常熟 215500)【摘要】目的 探讨氢溴酸山莨菪碱在抢救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入的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并把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进行抗感染、抗休克,并用多巴胺: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氢溴酸山莨菪碱,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
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不同治疗,发现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使用氢溴酸山莨菪碱抢救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很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肾功能;氢溴酸山莨菪碱【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5.165.01感染性休克是感染引起以血流分布不正常为明显病症的一种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可以明显的改良组织器官缺血缺氧的病症[1]。
严重的感染休克可能会导致患者身体内的多种器官、系统,对其灌注带来不良影响,导致组织细胞发生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的病症,甚至导致机体的多种器官衰竭[2]。
患者易甚神志清楚,但是易产生烦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临床治疗相关患者一直未找到疗效较好的措施,本研究对氢溴酸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具体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6年3月~2018年5月收入的50例感染性休克病人进行研究,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
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引言概述: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为了应对这种紧急情况,制定一份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的五个部分:预防措施、紧急处理、急救措施、医疗支持和后续管理。
一、预防措施:1.1 了解过敏源:对于已知的过敏患者,了解他们对哪些物质过敏是至关重要的。
这些物质可能包括食物、药物、昆虫叮咬等。
建议过敏患者进行过敏测试,以确定过敏源。
1.2 避免过敏源:一旦确定了过敏源,过敏患者应该尽量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例如,如果对某种食物过敏,应该避免食用这种食物或者注意食品标签上的成分。
1.3 告知他人:过敏患者应该告知亲友、同事和医疗人员他们的过敏情况,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及时帮助。
二、紧急处理:2.1 辨认过敏反应:了解过敏性休克的症状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喉咙紧缩、皮肤瘙痒、面部肿胀等。
在发现这些症状时,应立即采取行动。
2.2 拨打急救电话:在怀疑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
及早呼叫急救人员可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2.3 让患者保持平躺姿势:在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之前,让患者平躺,以帮助维持血液循环。
三、急救措施:3.1 使用紧急救助药物:如果过敏患者有紧急救助药物(如肾上腺素自动注射器),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这些药物可以缓解过敏反应的症状,为急救人员到达提供宝贵的时间。
3.2 帮助患者使用急救药物:如果过敏患者无法自行使用急救药物,可以帮助他们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
例如,帮助他们注射肾上腺素。
3.3 提供心肺复苏术:如果过敏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这可以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四、医疗支持:4.1 寻求专业医疗支持:过敏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专业医疗人员的支持和治疗。
一旦急救人员到达,他们会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4.2 监测患者病情:在医院里,医疗人员会对过敏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包括血压、呼吸和心率等。
过敏性休克抢救预案
一、诊断要点
1、有过敏接触史,起病迅速。
2、表现胸闷、喉头堵塞感,继而呼吸困难、发绀、濒死感,严重者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
3、常有剧烈的肠绞痛、恶心、呕吐或腹泻。
4、意识障碍、四肢麻木、抽搐、失语、大小便失禁、脉细弱、血压下降。
二、抢救措施
1、立即停用或清除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
2、0.1%肾上腺素0.5~1.0ml,肌注或静注。
3、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推注。
4、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紧急气管插管。
5、补充血容量:平衡盐水500~1000ml,静滴。
6、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必要时用去甲肾上腺素1~4mg加入500ml溶液中,静滴。
7、搞组胺药物:异丙嗪、氯苯那敏(扑尔敏)、阿司咪唑(息斯敏)、色甘酸钠或10%葡萄酸钙200ml,静脉缓注。
山莨菪碱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方法: 选择6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依据EGDT处理原则,对照组EGDT治疗32例,实验组EGDT治疗+山莨菪碱30例,实验组每隔15分钟静脉注射山莨菪碱针10mg,在不出现“阿托品化”的前提下,持续使用48h。
两组患者均给予PICCO监测、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两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MAP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5。
两组患者48小时平均收缩血压波动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5.611,P<0.01),两组的死亡率差异显著(x2=25.12,p=0.000)。
结论:山莨菪碱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山莨菪碱;监测;护理感染性休克为脓毒症伴其所致的低血压,其病死率可达46%。
感染性休克最基本的治疗是维持有效的血流动力学, 以保证内脏器官充分灌注【1】。
病理生理研究证实654-2不仅作用于肾上隙能受体和胆碱能M受体,也能作用于交惑神经细胞触突前膜上的强受体,易化去甲肾上隙素(NE)释放,从而起到抗休克作用【2】。
本研究组对感染性休克的30名患者在EGDT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山莨菪碱,与非山莨菪碱治疗组比较,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2例APACHEⅡ>15分感染性休克患者。
排除标准:住院时间小于48h者。
本研究方案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按程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分组和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科后依据EGDT处理原则,给予集束化治疗,对照组EGDT治疗组32例,实验组EGDT治疗+山莨菪碱30例。
实验组每隔15分钟静脉注射山莨菪碱10mg,在不出现“阿托品化”的前提下,持续使用48h。
1.3 观察指标患者的 48小时平均MAP及收缩压、并发症及死亡率。
药物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应急预案一、过敏反应预防措施1.护理人员给患者应用药物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该药物过敏史,按要求做过敏试验,凡有过敏史者禁忌做该药物的过敏试验。
2.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过敏试验药液现配现用。
3.皮试观察期间,嘱患者不可随意离开。
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异常不适反映,正确判断皮试结果,该药试验结果阳性患者或对该药有过敏史者,禁用此药。
同时在该患者医嘱单、过敏史单、执行单上注明过敏药物名称,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4.经药物过敏试验后凡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停用此药3天以上,应重做过敏试验,方可再次用药。
5.抗生素类药物应配制后第一时间内使用。
6.凡第一次使用会引起过敏的药物时治疗盘内备肾上腺素1支、尼可刹米、洛贝林等药液。
二、过敏性休克的紧急预案1.患者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停止药物,使患者平卧,就地抢救,并通知医生。
2.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若症状不缓解,遵医嘱每隔30分钟再次注射肾上腺素0.5mm,直至脱离危险。
3.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4.建立静脉输液管路,补充血容量。
遵医嘱使用升压药和抗组织胺药物。
5.若呼吸、心脏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6.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7.做好抢救记录。
三处理流程图药液外渗性损伤应急预案一、预防措施1.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认真选择有弹性的血管进行穿刺。
2.选择合适的头皮针,针头无倒钩。
3.在针头穿入血管后继续往前推进0.5cm,确保针头在血管内。
妥善固定针头。
避免在关节活动处进针。
4.注射时加强观察,加强巡视,尽早发现以采取措施,及时处理,杜绝外渗性损伤,特别是坏死性损伤的发生。
5.推注药液不宜过快。
一旦发现推药阻力增加,应检查穿刺局部有无肿胀,如发生药液外渗,应中止注射。
拔针后局部按压。
另选血管穿刺。
二、处理流程输液发热反应应急预案一、预防措施1.加强责任心,严格执行查对,认真检查药物及用具;禁止使用不合格的输液器具。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一、应急处理团队与职责(一)一线医护人员1、发现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后,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药物,并保留静脉通路。
2、迅速将患者平卧,抬高下肢,保持呼吸道通畅。
3、立即呼叫医生和其他支援人员。
(二)医生1、迅速到达现场,评估患者的病情。
2、下达紧急处理医嘱,如肾上腺素注射、抗过敏药物使用等。
3、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三)护士1、准确执行医生的医嘱,包括药物的准备和注射。
2、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并做好记录。
3、配合医生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操作。
二、应急处理流程(一)病情判断1、医护人员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一旦患者出现皮肤瘙痒、红斑、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不清等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应立即做出判断。
(二)紧急处理1、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致敏药物,更换输液器和液体。
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
如患者出现喉头水肿导致呼吸困难,应立即准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立即皮下注射 01%肾上腺素 05 1mg(小儿剂量酌减)。
如症状不缓解,每隔 30 分钟可重复注射一次。
4、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以纠正休克引起的低血压和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5、给予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 10 20mg 静脉注射,或氢化可的松 200 400mg 加入 5%葡萄糖溶液 500ml 中静脉滴注。
6、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维持血压稳定。
7、如患者出现心跳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三)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意识等,每 5 10 分钟记录一次。
2、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温度、湿度,以及有无皮疹、出血点等。
3、观察患者的尿量,评估肾功能。
(四)后续处理1、患者病情稳定后,将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进一步观察和治疗。
2、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抢救过程等,上报医院相关部门。
破伤风抗毒素肌肉注射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1例关键词破伤风抗毒素过敏性休克护理破伤风抗毒素系由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致死,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
2010年6月收治左手外伤患者1例,行清创缝合术,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20分钟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病情严重,经积极抢救,对症治疗和护理后症状缓解。
患者脱离危险于2天后痊愈出院,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患者,男,27岁。
因左手外伤于2010年6月12日就诊,予清创缝合术后包扎,医嘱给予破伤风抗毒素1500U肌肉注射,常规给予皮内注射20分钟后经2人判断皮试结果为阴性,将余量于臂大肌处肌肉注射,注射完毕后立即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并指定他在本科观察室的座位上等待30分钟,约20分钟后,患者起身想喝水时突然瘫倒在地,意识丧失,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小便失禁,T35.8℃,P96次/分,血压82/40mHg。
诊断:过敏性休克。
立即给予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即刻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建立静脉通道,医嘱给予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250ml快速滴注,同时5mg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心电监护,保留导尿,经过医生的积极抢救15分钟后,患者意识清楚,心电监护仪测心率84次/分,血压110/80mmHg,呼吸19次/分,留院观察2天后未出現不良反应,痊愈出院。
护理急救处理:立即给予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4L/分,备好中心吸引装置,建立2条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畅。
严密观察:配备高年资护士专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皮肤色泽、血压、尿量的变化,心电监护监测呼吸、心率、血压、血氧饱合度,15分钟记录1次,生命体征平稳后改2小时记录1次,将各项监测结果详细记录。
做好各种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禁食24小时,病情缓解后给予清淡流质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做好皮肤及尿管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