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功和机械能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70
第十三章《热和能》复习提纲第1节分子热运动:1、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它们的大小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度量。
2、分子热运动: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①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一般来讲,气体间扩散最快,液体次之,固体最慢。
⑤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进行得越快;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慢。
⑥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分子热运动是自发形成的,而不是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
分子热运动最终结果是使物质越来越均匀。
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尘土飞扬最终是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清新。
3、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4、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①固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很大,分子只能在一定的位置附近振动,所以既有一定的体积,亦有一定的形状。
②液体中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相互作用力较大,以分子群的形态存在,分子可在某个位置附近振动,分子群却可以相互滑过,所以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有流动性,形状随容器而变化。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梳理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表达式:E k =221mv2、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表达式:E p =mgh <2>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表达式:E p =21kx 2 3、机械能<1>定义: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2>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中只有重力、弹力做功时,机械能是守恒的。
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
它只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由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而使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解题突破口分析1、单个物体分析<1>明确研究对象(搞清楚要分析谁) <2>明确该对象运动过程(从哪到哪)<3>分析该物体初末位置的机械能(初位置动能+势能;末位置动能+势能分别是多少) <4>分析该物体在其运动过程中都有哪些力参与做功,正功就加,负功则减。
2、系统(多物体)分析<1>明确研究对象(找出参与运动的每个物体)<2>明确各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分别都是从哪到哪)<3>△E 增=△E 减注:对于多物体而言,系统中的单个物体往往能量不守恒,而系统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当然用单个物体的分析方法也能处理此类问题,但是往往比较麻烦,因此,建议系统类问题用能量的变化分析,找出系统中哪些能量增多(做负功),哪些能量减小(做正功),利用增多的能量等于减小的能量,列出方程,进而求解方法突破之典型例题题型一单个物体分析1.如图轻质弹簧长为L,竖直固定在地面上,质量为m的小球,由离地面高度为H处,由静止开始下落,正好落在弹簧上,使弹簧的最大压缩量为x,在下落过程中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恒为f,则弹簧在最短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为:()A.(mg-f)(H-L+x)B.mg(H-L+x)-f(H-L)C.mgH-f(H-L)D.mg(L-x)+f(H-L+x)2.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光滑轨道,其中AB是长为R的水平直轨道,BCD是圆心为O、半径为R的3/4圆弧轨道,两轨道相切于B点。
第十三讲 动量守恒定律(三)---处理问题的多样性【突破点一】弹性碰撞 1. 如图所示,两质量分别为1m 和m 2的弹性小球叠放在一起,从高度为h 处自由落下,且h 远大于两小球半径,所有的碰撞都是完全弹性碰撞,且都发生在竖直方向.已知2m =31m ,则小球m1反弹后能达到的高度为( D )A .hB .2hC .3hD .4h2. (多选)右图是“牛顿摆”装置,5个完全相同的小钢球用轻绳悬挂在水平支架上,5根轻绳互相平行,5个钢球彼此紧密排列,球心等高.用1、2、3、4、5分别标记5个小钢球.当把小球1向左拉起一定高度,如图甲所示,然后由静止释放,在极短时间内经过小球间的相互碰撞,可观察到球5向右摆起,且达到的最大高度与球1的释放高度相同,如图乙所示.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A .上述实验过程中,5个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B .上述实验过程中,5个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动量不守恒C .如果同时向左拉起小球1、2、3到相同高度(如图丙所示),同时由静止释放,经碰撞后,小球4、5一起向右摆起,且上升的最大高度高于小球1、2、3的释放高度D .如果同时向左拉起小球1、2、3到相同高度(如图丙所示),同时由静止释放,经碰撞后,小球3、4、5一起向右摆起,且上升的最大高度与小球1、2、3的释放高度相同3. 在原子反应堆中,用石墨(碳)做减速剂使快中子变为慢中子.已知碳核的质量是中子质量的12倍,假设中子与碳核的碰撞是弹性的(即碰撞中不损失动能),而且碰撞前碳核是静止的,试求: (1)设碰撞前中子的动能为0E ,问经过一次碰撞后,中子的动能损失多少?(2)至少经过多少次碰撞,中子的动能才能少于6010E -?(lg13 1.114=,lg11 1.0411=)【突破点二】碰撞及其制约问题4. (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大小相同的A 、B 两球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两球质量关系为B m =2A m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A 、B 两球的动量均为6 kg ·m /s ,运动中两球发生碰撞,碰撞后A 球的动量增量为-4 kg ·m /s ,则( AC )A .该碰撞为弹性碰撞B .该碰撞为非弹性碰撞C .左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2∶5D .右方是A 球,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大小之比为1∶105. 甲、乙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甲、乙物体的速度大小分别为3 m /s 和1 m /s ;碰撞后甲、乙两物体都反向运动,速度大小均为2 m /s .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 C )A .2∶3B .2∶5C .3∶5D .5∶36.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A 、B 两小球沿同一方向运动,A 球的动量p A =4kg •m /s ,B 球的质量m B =1kg ,速度B v =6m /s ,已知两球相碰后,A 球的动量减为原来的一半,方向与原方向一致.求: (1)碰撞后B 球的速度大小; (2)A 球的质量范围.7. 甲乙两球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向同方向运动,已知它们的动量分别是1P =5kgm /s ,2P =7kgm /s ,甲从后面追上乙并发生碰撞,碰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0 kgm /s ,则二球质量m 1与m 2间的关系可能是( C )A .1m =2mB .21m =2mC .41m =2mD .61m =2m8. 两球A 、B 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A m =1 kg ,B m =2 kg 、A v =6 m /s 、B v =2 m /s .当A 追上B 并发生碰撞后,两球A 、B 速度的可能值是( B )A .'A v =5 m /s ,'B v =2.5 m /s B .'A v =2 m /s ,'B v =4 m /sC .'A v =-4 m /s ,'B v =7 m /s D .'A v =7 m /s ,'B v =1.5 m /s【突破点三】碰撞临界9.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着一个质量为2m 小球2,质量为1m 的小球1以一定的初速度1v 朝着球2运动,如果两球之间、球与墙之间发生的碰撞均无机械能损失,要使两球还能再碰,则两小球的质量需满足怎样的关系?10. 如图12-9所示,A 、B 的质量分别为m1、m2,右壁为弹性墙,A 以速度v 弹性正碰静止的B,不计一切摩擦,所有碰撞均为弹性碰撞,若两球能且只能发生两次碰撞,是确定两质量之比的取值范围。
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石块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 滑下时摩擦发烫了 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 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对外做功 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 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热传递 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 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 热传递 和 做功2.物体内部 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 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 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 增加 .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 热传递 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内能增加 B.物体放热 温度升高 温度降低 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发生转移高温物体低温物体 转移到(不同物体之间) 高温部分 低温部分 (同一物体之间)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晒太阳 烧水水变热 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知识点总结精讲+练习(word版) 第十三章内能第1 节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深度解析1、常见的物质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分子、原子组成。
解析:分子大小为:10-10m;尘埃、雾霾、烟雾、病毒、细胞等不属于分子。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 , 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解析:扩散现象:①气体(香味、空气与二氧化氮)②液体(墨水与水融合、水与硫酸铜融合)③固体(铅块与金块、煤炭堆积的墙角变黑)③扩散现象研究的是分子。
3、扩散现象说明:(1)分子间有间隙。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原因、原理)。
解析: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减少(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之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力;分子间距越小,作用力越强;分子间距大,作用力越小,气体分子间距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忽略不计。
解析:①拉伸物体时表现为引力(也存在斥力);压缩物体时表现为斥力(也存在引力)。
② 2 块铅柱接触面打磨光滑融合一起,证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液体难压缩,证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③“破镜”难“重圆”、空气容易被压缩的原因:分子间距太大,分子间作用力太小。
金题运用1.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A.甲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B.甲图中分子静止,乙、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C.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远,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D.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2.下列现象中 , 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C )A. 走进花园闻到花香B. 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C. 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D. 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3.“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D )A. 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B. 玻璃表面太光滑C. 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D. 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4.下列现象中 , 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 B )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B. 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C. 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D. 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5.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A )A. 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B. 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大C. 水加糖变甜——分子不停地运动D. 铁块很难压缩——分子间有斥力7.欣欣同学总结了很多生活中分子动理论有关的现象,下列总结中不正确的是( C )A.腌制鸭蛋就是通过扩散使盐进入蛋中B.人造木板黏结剂中的甲醛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C.用透明胶带揭下纸上写错的字,是因为胶带与纸之间有相互的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8.“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第十三讲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弹性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基本知识1.重力势能是物体由于受到重力而具有的跟物体和地球的的能量.表达式为Ep=mgh.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与有关.2.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重力做的正功;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克服重力做的功.重力所做的功只跟有关,跟物体运动的无关.3.物体由于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越大,弹性势能越大.4.机械能是和统称,即E=Ek+Ep.5.机械能守恒定律: 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发生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表达式为Ek1+Ep1=Ek2+Ep2.重难点突破1.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常用方法和常见情形(1)直接分析某一物理过程中动能与势能之和是否不变,例如物体沿斜面匀速运动,则物体机械能一定不守恒;(2)分析受力:如果只受重力,则机械能一定守恒,例如不计空气阻力时做抛体运动的物体;(3)分析受力做功:如果除重力以外有其他力,但其他力不做功,机械能也守恒,例如在光滑曲面上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守恒.2.机械能守恒时几种列方程的形式(1)选取零势能面后,确定初、末位置的总机械能,列等式Ek1+Ep1=Ek2+Ep2.(2)不要选取零势能面,找出物体初、末位置动能变化量和势能变化量列等式|ΔEk|=|ΔEp|.3.如何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1)确定好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哪个系统? 哪一段物理过程? 思想上一定要明确).(2)分析系统所受各力的情况及各力做功的情况(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做功因素).(3)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系统机械能守恒①物体只受重力或弹簧弹力作用;②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均不做功;③虽有多个力做功,但除系统内的重力或弹簧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④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系统内外也没有机械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转化.4.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确定研究系统(通常是物体和地球、弹簧等)和所研究的物理过程;(2)进行受力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3)选择零势能参考面,确定物体在初、末位置的动能和势能;(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例题分析【例1】将质量为100kg的物体从地面提升到10m 高处,在这个过程中( )A.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1.0×104JB.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1.0×104JC.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1.0×104JD.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1.0×104J【例2】在下列实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不守恒的是( )A.做斜抛运动的手榴弹B.起重机将重物匀速吊起C.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的物体D.沿光滑竖直圆轨道运动的小球【例3】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要重力对物体做了功,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C.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D.只有重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机械能一定守恒课堂巩固1.在游乐节目中,选手需借助悬挂在高处的绳飞越到水面的浮台上,小明和小阳观看后对此进行了讨论.如图所示,他们将选手简化为质量m=60kg的质点,选手抓住绳由静止开始摆动,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α=53°,绳的悬挂点O 距水面的高度为H =3m,绳长l不确定,不考虑空气阻力和绳的质量,浮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1)若绳长l=2m,选手摆到最低点时速度的大小;(2)选手摆到最低点时对绳拉力的大小;(3)若选手摆到最低点时松手,小明认为绳越长,在浮台上的落点距岸边越远;小阳却认为绳越短,落点距岸边越远.请通过推算说明你的观点.2.如图所示,长l=1.8m 的轻质细线一端固定于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0.5kg的小球.把小球拉到A 点由静止释放,O、A 在同一水平面上,B 为小球运动的最低点.若忽略空气阻力,取B 点的重力势能为零,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1)小球受到重力的大小.(2)小球在A 点的重力势能.(3)小球运动到B 点时速度的大小.3.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 点先后沿路径1、2运动到B点,重力做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A.W1>W2B.W1=W2C.W1<W2D.无法比较4.如图所示,桌面高为h1,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出桌面h2 的A 点下落到地面上的B 点,在此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 )A.增加mgh2B.增加mg(h1+h2)C.减少mgh2D.减少mg(h1+h2)5.在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站在电梯里的人( )A.所受支持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B.所受支持力做正功,机械能减少C.所受支持力做负功,机械能增加D.所受支持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6.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在绕地球45圈后,于2008年9月28日胜利返航.在返回舱拖着降落伞下落的过程中,其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为( )A.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小B.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C.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小D.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7.下面的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小球自由下落,落在竖直弹簧上,将弹簧压缩后又被弹簧弹起来B.拉着物体沿光滑的斜面匀速上升C.跳伞运动员张开伞后,在空中匀速下降D.飞行的子弹击中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的木块8.关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C.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D.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在上升阶段,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9.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升1m,这时物体的速度是2m/s,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手对物体做功12J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12J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2J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10J10.如图所示,质量m=50kg的跳水运动员从距水面高h=10m的跳台上以v0=5m/s的速度斜向上起跳,最终落入水中.若忽略运动员的身高.取g=10m/s2,求:(1)运动员在跳台上时具有的重力势能(以水面为参考平面);(2)运动员起跳时的动能;(3)运动员入水时的速度大小.11.如图所示,一个小孩从粗糙的滑梯上加速滑下,在下滑过程中( )A.小孩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小B.小孩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减小C.小孩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D.小孩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12.如图所示,若选取地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则图中静止在距地面H 高处的物体的机械能等于( )A.mghB.mgHC.mg(h+H )D.mg(H -h)13.小球由地面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设所受阻力大小恒定,地面为零势能面.在上升至离地高度h 处,小球的动能是势能的两倍,在下落至离地高度h处,小球的势能是动能的两倍,则h 等于( )A.H/9B.2H/9C.3H/9D.4H/9。
广西平南县六陈高级中学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资料 第十三讲 功与机械能 新人教版将它运用到斜面上则有:FL=Gh. 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叫有用功,克服无用阻力做的功叫额外功. 有用功加额外功等于总功 .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公式是η=W 有/ W 总.(1)机械效率η总小于1,因为W 有总小于W 总.(2)机械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有用功和总功两个因素,不能理解成:“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或“总功大,机械效率低”.(3)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是否省力及大小无关.(4)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机械效率反映的是机械在一次做功的过程中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同一机械在不同次做功的过程中,提起物重不同,机械效率往往会不同.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公式是P=w/t.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和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反之,做功快不一定做功多。
单位是瓦,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另外,P= = = F•v , 公式说明:车辆上坡时,由于功率(P)一定,力(F)增大, 速度(v)必减小.能量简称为能。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够做功,表示物体有能力做功,但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
由于物体所处的条件不同,能够做功的物体可以做功,也可以不做功。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动能跟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势能分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能、功、热量的单位都是焦.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三)、练习 一、选择题 1、足球运动员用100牛的力将重10牛的足球踢出30米远,则足球运动员对足球做功( ) A 、3000焦 B 、300焦 C 、0焦 D 、条件不足,无法计算 2、从战士手中掷出去的手榴弹,在空中运动时,对它做功的是( )A 、战士的手B 、重力C 、惯性D 、没有力对它做功3、一颗重0.2牛的子弹从枪膛水平射出,子弹在枪膛内受火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的平均作用力是600牛,枪膛长60厘米,射出后子弹在空中飞行1200米,则火药气体对子弹做的功为( )A、0.12焦B、240焦C、360焦D、7.2×105焦4、甲、乙两台机器甲做的功是乙的3倍,而乙所用时间是甲的3倍,则甲的功率是乙的功率的:()A、1倍B、2倍C、6倍D、9倍5、在图l的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提着桶在水平地举着杠铃原地不动用力搬石头但没有搬动推着小车前进面上匀速前进6、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几分钟内就能把所需的砖送到楼顶,如果人直接用滑轮组来提升则需要几个小时,其原因是: ()A.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多B.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慢C.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快D.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多7、图5是使用汽油打捞水下重物示意图,在重物从水底拉到井口的过程中,汽车以恒定速度向右运动,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四位同学画出了汽车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图6),其中正确的是()8、某人用100牛的水平恒力去拉小车匀速前进,则此人对小车做功的功率决定于()A、小车运动的距离B、小车运动的速度C、小车运动的时间D、小车的质量9、若将同一物体分别沿AB、AC、AD三个光滑斜面,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做功分别为W1、W2、W3,拉力分别为F1、F2、F3,则()A、F1<F3<F2W1=W2=W3B、F1=F2=F3W1>W3>W2C、F1>F3>F2W1=W2=W3D、F1=F2=F3W1<W3<W210、用相同的水平力使相同的物体分别在光滑水平面和粗糙的水平面上移动S米,则在这两种情况中,力F对物体做的功()A、一样多B、后者多C、前者多D、无法比较11、下列物体具有动能的是()A.正在下落的雨点 B.被拉长的橡皮筋 C.阳台上的花盆 D.上了堂的子弹12、2003年10月16日,“神州五号”在人飞船成功返航,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