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一 圆:欣赏与设计》 优质课教案_0
- 格式:docx
- 大小:621.07 KB
- 文档页数:5
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选择生活中有趣而美丽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2、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经验。
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培养审美意识;2、绘制美丽图案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2、课件1:生活中美丽图案的视频〔课前拍摄我们身边的美丽图案〕。
课件2:课本上美丽图案制作的动画演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播放视频或〔图案图片〕——〔包装盒上的图案、门上的图案、建筑物上的造型图案、商标图案、等〕2、你看到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想说什么?在你的周围你还见到了哪些有趣的图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欣赏和制作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影片中的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审美意识。
〕二、欣赏美丽的图案: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案〔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的图案〕。
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根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小组内进行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汇报你发现的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根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3、多媒体动画演示图案形成的过程 .、教师小结: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根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欣赏课本上的美丽图案,观察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美、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再次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三、绘制美丽的图案。
1、小组内讨论:下面美丽图案是由哪个根本的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而来的?绘制的步骤应该是什么?2、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3、多媒体再次演示绘制的步骤,并阅读课本上绘制的方法;绘制的步骤;讨论绘制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学生活动11.先欣赏体会图案的美。
2.思考每一幅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1)它的基本图案是什么?(2)通过怎样的变化规律设计出来的?教师活动11.在“分析图案形成”的情境中,学生在欣赏图案的基础上,教师自然引发学生想要画出这些图案的欲望。
在画出图案之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图案的构成,同时进一步巩固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2.鼓励学生从图案的组成或者图案的共同特征中来描述图案的形成。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圆形图案的美。
在欣赏的过程中,找出基本图形及其设计思路,给后面的设计图案打下基础。
环节二:合作交流(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21.看一看,下面的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试着画一画。
(1)先独立思考,对每个图案进行分解,分析每个图案的设计过程。
(2)尝试画一画并涂色。
(3)小组交流画法,结合交流成果,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完善。
(4)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教师活动21.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后用圆规画出风车图和太极图,再涂色。
2.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个图案进行分解,分析每个图案的设计过程,特别要分析清楚每次画圆时,以哪个点为圆心、以什么为半径、画整圆还是半圆等。
3.教师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和展示,引导学生从圆的特征来描述画法,充分体会所画图形间的位置关系。
活动意图说明:在仿照设计图案的过程当中,体会图案设计的思路和过程,为自主设计提供借鉴。
环节三:我能设计(指向目标2、3)学生活动31.你能画出下面的图案吗?再设计一个有趣的图案与同伴交流。
教师活动3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图案,经历图案创作的过程。
2.教师先让学生画一个草图,说明自己的设计方第一单元圆《欣赏与设计》学习任务单学习内容欣赏与设计学习目标1.在“分析图案形成”、“模仿图案”、“设计图案”的三个问题活动中,我能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发展我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我能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3.通过感受图案的美,我能养成从数学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与习惯,发展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圆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整理,将圆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梳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类能力。
2.进一步理解圆的本质特征,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体会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正确理解圆的周长、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复习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措施:利用尚学互动教学系统的数字化学习、一对一平板教学及白板的交互性,有效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设计:
课前温故知新(揭题)
有关“圆”的知识很多,为了让同学们有条理的回忆和整理,我给大家准备了课本,同学们可以边浏览边复习,在画板里写一写你梳理的知识或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一、知识点梳理
回顾整理圆的本质特质并形成板书:一中同长。
回忆圆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回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二、知识点运用
1.完成5道选择题,利用智能答题控件,针对学生的易错题重点讲解。
2.联系生活,借助计算机控件帮助解决自行车车轮大约转了多少圈,汇报结果。
3.利用多种方法解决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结合白板的交互性,组织全班交流。
4.让学生自学“捆绑问题”微课,并探究其中的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有提高吗?。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体会圆在图形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等特征。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
教学难点: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轴对称、平移?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
生自由汇报。
二、欣赏图案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2、图案欣赏。
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案。
3、说一说。
师:上面这几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变换得到的?
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
4、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这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同桌交流
汇报。
请你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
设计图案图案前,让学生说说要注意哪些?
三、设计图案
1、利用轴对称、平移设计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
说一说好在哪里?
3、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互评。
四、练习巩固
1、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
2、
3、4题。
五、课堂总结:
轴对称和平移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工艺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第1单元圆第4课时欣赏与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一些和圆有关的简单的图案。
2.经历用圆设计简单图案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征。
3.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感受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欣赏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基本图形及学过的数学方法设计漂亮的图案。
难点:会用基本图形及学过的数学方法设计漂亮的图案。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生活中你在哪些物品上见到过圆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还真不小呢!它也正无处不在地装点着我们的生活。
老师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圆的图案,想不想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教材第7页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些图案,你眼中的这些图案像什么呢?从这组图形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汇报:色彩鲜艳,大部分都是由曲线构成的。
这些图片给我们展示了一种曲线的美,而且这些曲线都是圆的一部分,这些图案的设计都离不开圆。
师:想不想自己也设计一下?这节课我们就与圆为伴当一次设计师,上一节欣赏与设计课。
(板书:欣赏与设计)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绘制已有图案。
师:同学们,要想当一位设计师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7页中的风车图和太极图,然后跟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案分别是怎么形成的。
(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
)预设1:风车图是由一个大圆和4个相同的小半圆组成的,可以用旋转的方法得到风车图。
预设2:太极图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小半圆组成。
师:同学们知道吗?要想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不仅要有想象力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基本技巧。
你能把风车图和太极图画出来吗?(1)小组内讨论这两个图案是怎样画出来的。
自己试着画一画。
(2)学生汇报:先说说自己设计的过程,然后展示作品,最后学生评议。
2.做一做,设计美丽的图案。
课件出示:师:说一说这两个图案是怎么形成的?请你试着画一画。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一圆《欣赏与设计》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2.在设计图案的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圆的对称性的特征。
3.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
力。
2重点难点
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
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那好,现在开始上课。
(师生问好)
师:回想一下,我们在学习平面图形中新认识了一位朋友,它是谁?(PPT——圆)
生:圆
师:那么生活当中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圆呢?想一想。
生:钟表的面、井盖、车轮、方向盘、易拉罐......
师:可见,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老师在课前搜集了一些有关圆的图案,想不想看一看。
(播放PPT汽车标志....)
师:这是汽车的标志。
认识的同学可以大声的说出汽车的名字。
生:上海大众、宝马、奥迪
师:(奥迪)奥迪的这个图案既简洁又漂亮,其实我们大家也可以设计出类似的作品。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欣赏与设计》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设计各种几何图形,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对称、平移、旋转等几何变换,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对称、平移、旋转等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新意识也有所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对称、平移、旋转等几何变换的概念和方法,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称、平移、旋转等几何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这些几何变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2.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图片、案例等教学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好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如人民币、蝴蝶等,引导学生关注对称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对称、平移、旋转等几何变换的概念和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几何变换方法,设计出具有创意的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欣赏与设计。
欣赏部分主要包括欣赏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美,如平面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折叠等;设计部分主要包括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如重复、旋转、平移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了了解。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可能还没有充分的感知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欣赏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发现数学之美。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设计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欣赏与设计》。
2.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设计工具等。
3.学具:学生设计工具、作业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学美,如平面几何图形的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折叠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欣赏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参赛作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会用圆设计简单的图案。
教学难点分析图案的构成,并确定某个圆或半圆的圆心和半径。
教学环境、媒体、资源及学生要求
多媒体课件、普罗米修斯电子白板、Flash教学动画、思维导图、学习单、圆规、直尺、彩笔
教学过程(可增加或减少环节数量)
教学环节
及时长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欣赏图案,导入新课(2分钟)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利用圆设计的图案,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松果、玫瑰和棒棒糖里都有利用圆设计的图案,
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了,是螺旋线,它和海螺长得很像!其实,
大自然中大量存在螺旋线,大到银河系、飓风云图,小到我们的
身上也有螺旋线呢,你们猜猜是什么?那就是人的耳朵了!除了
螺旋线,还有有趣的心脏线,大家熟悉的风车图,代表中国文化
的太极图,这些都是根据实物图利圆创造的图案,今天我们就来
欣赏与设计这些图案。
(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通过课件呈现根
据实物图利用圆
创造的图案,一方
面图案的选择具
有典型性:有大自
然中大量存在的
螺旋线、有趣的心
脏线、学生熟悉的
风车图、代表中国
文化的太极图,另
一方面激发学生
主动探索图形世
界的魅力与神奇。
自主探究,模仿图案(27分钟)活动一:分析图案构成
师:说一说,上面这些图案是怎样形成的?
生1:风车图是由1个大圆和4个相同的小的半圆组成的。
生2:太极图中有1个大圆和2个小的半圆组成的。
生3:心脏线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圆组成的。
生4:螺旋线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扇形组成的。
师:我们在画图案之前,需要分析图案的构成,看看是由圆、半
圆或者扇形等组成的。
(板书要点)
画出图案前,需要
分析图案的构成,
让学生说出这些
图案的组成,意在
引导学生学会分
析图案的构成,进
一步巩固对圆的
特征的认识。
活动二:模仿图案
1.方格纸上画图案
师: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在方格里画出这两个图案!(课件出
示图片)
(请两位学生在电子白板上演示画图,教师巡视,对有因难的学
生进行个别指导)
师:每次画圆时,以哪个点为圆心?你能标出来吗?(学生在自
己画的图上标出圆心)
师:又是以什么为半径?画整个圆还是半个圆?同桌之间互相说
一说。
师:在画各部分圆时,要找出各部分的要素,也就是圆心和
半径。
(板书要点)
2.你能画下面的图案吗?(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个图案也是利用圆设计出来
的,大家仔细观察,它是由什么组
成的?
(预设回答)生1:是由一个大圆
和四个“花瓣”组成的。
生2:其实这四个“花瓣”是由四
个半圆组成。
在方格纸上画出
风车图和太极图,
这样学生能自主
探究画法,并且每
次在画圆时,能很
快地确定圆心和
半径,让学生在电
子白板上画图,可
以弥补无法板演
画圆的缺憾,还可
以迅速发现学生
遇到的困难。
在此
基础上,再画四个
花瓣式的图案,借
助Flash动画的
技术手段,先对图
案进行分解,小组
讨论每个图案的
设计过程,再画图
案,从而突破教学
难点。
Flash教学动
画弥补了课堂上
的教学缺陷,拓宽
了课堂教学的时
空,整合优质微课
资源,体现了学生
为主,实现自主、
合作学习,提高了
学生学习效果。
通
过观看Flash动画
和动手操作,学生
1.出示教科书第8页第1题。
学以致用,
分钟)
2.用一个圆、三条线段,设计出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此题充满了趣味性,又需要学生充分展开想象。
因此,教师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物品或标志的设计,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所设计的图形。
全课总结,畅谈收获(1分)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预设回答)生1:在每次画圆时,都要确定好圆心和半径。
生2:在画图案之前要分析图案的构成,看有没有圆、半圆
或者扇形等。
生3:画“花瓣”式的图案时,先画1个大圆,再画4个半
圆。
生4:利用圆设计图案时,要包含圆,也可以是圆与其他图
形的组合。
通过组织学生畅
谈这节课的收获,
对所学的重点知
识进行回顾和总
结。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图
欣赏图片,导入新课自主探案,
模仿图案
拓展思维,
设计图案
学以致用,
提高技能
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