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课堂 花的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6
人教版语文与花有关的课文花是世界上最美的存在之一,它们以其多样的形态和丰富的色彩使人们心生喜爱。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与花有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花儿与少年》这是一篇描写花朵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的课文。
课文开篇描述了花朵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孩子将花朵比喻为小精灵,神秘而美丽。
接着,课文描写了花朵在少年心中的形象,少年将花朵比喻为水晶宫的公主,高贵而娇艳。
课文通过描写花儿与少年之间的对话,表达了少年心中对花朵的喜爱与憧憬之情。
二、《悯农》这是一首描写农人辛勤劳作的诗词。
诗中描述了农人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情景,诗人用美丽的形象来描绘农人的劳动:老农弯腰放下菜苗时,像是给每抹菜苗,每颗花朵亲了亲;农人的汗水滴在灌溉沟中,像是为花朵的生长提供了温暖的雨露。
诗人通过描绘花儿与农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农人辛勤劳作的赞美与敬意之情。
三、《梅花》这是一篇描写梅花的散文诗。
文章以寒冷的冬天为背景,描绘了梅花在冰雪中的坚韧和美丽。
文章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梅花在严寒中开放的勇气和坚持。
作者通过描写梅花的傲雪含英之姿,表达了对梅花坚韧生命力的敬佩与赞美。
四、《小蝌蚪找妈妈》这是一篇以花的形象比喻妈妈的童话故事。
故事中的小蝌蚪离开妈妈迷失了方向,它遇到了很多花朵,但都不是自己的妈妈。
最后,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原来它的妈妈就是一朵莲花。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妈妈就是最好的人。
五、《普陀山下的日子》这是一篇描写普陀山上的花朵与僧侣之间的深情故事。
故事中,主人公小岚在普陀山上拜见了一个仙人,仙人赠给了她一株兰花。
小岚对这朵兰花非常珍惜和爱护,每天都亲自浇水施肥。
渐渐地,这朵兰花愈发美丽,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们明白只有经过精心的呵护,花朵才能茁壮成长。
以上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与花有关的课文。
这些课文通过描写花朵的美丽与意义,以及与人们的关系,让我们对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希望这些课文能够激发孩子们对花朵的热爱与保护之心,同时也能让大家体会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的学校》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花的学校》是三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它讲述了花儿们在花的世界里的学校生活。
这篇课文既富有想象力,又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并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全文从“花儿们的学校”开始,介绍了他们学校的各项设施,包括校舍、校园、教室、课桌、椅子等,让学生感受到花的生活也与人的生活类似,有着自己的学习环境和方法。
接下来,课文从社会课、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美术课五个方面介绍了花儿们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在社会课上,他们学习了如何种植和保护自己,如何与人类和谐相处。
在语文课上,他们学习了识字、写字和朗读等技能。
在数学课上,他们学习了数的概念、加减乘除运算等基本技能。
在音乐课上,他们学习了唱歌和乐器演奏等技能。
在美术课上,他们学习了画画、雕刻等技能。
课文最后,又通过一段对话介绍了花儿们的寄生生活,让孩子们了解职业分工的重要性,及花儿们的真实生活。
这篇课文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富有启示。
它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学会了如何在自然中寻找快乐,并懂得了在生态环保中应该做出的努力。
在知识点上,除了课文所涉及的社会、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知识点,它还涉及到了寄生生活、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寄生生活是指一类生物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从其体内获取生活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一种生活方式。
花儿们利用其他植物的光合作用,从它们那里获取养分和水分,从而生存下来。
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信息,能帮助他们拓展对自然界的认识,了解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生态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花儿们在花的世界里同样也有着自己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方式。
在《花的学校》中,花儿们在课堂上学习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和植物,这对于孩子们也有着借鉴意义,让孩子们懂得保护环境和爱护植物的重要性。
总之,《花的学校》是一篇有趣且有意义的课文。
它不仅能帮助孩子们拓展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而且能培养孩子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花儿的世界》教案引言:在自然的园林中,无论是公园还是家庭花园,我们总能欣赏到五彩斑斓的花朵。
花儿以其美丽的外表和迷人的香气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然而,花儿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品,它们还承载着许多生命的奥秘和科学知识。
本教案将以《花儿的世界》为主题,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们了解花儿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以及与昆虫的关系。
一、花的生长过程1. 花的结构及功能在教室里,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花的结构图,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各个部分的功能。
学生们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花的认识和观察结果。
2. 绘制花的生长过程图让学生们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和绘制花的生长过程图。
他们可以选择一种或多种常见的花卉,如玫瑰、向日葵等,并记录下花的不同生长阶段。
教师可以提供绘图纸和彩色铅笔,以便学生们能够准确地描绘花朵的细节。
3. 观察花朵的开放过程选取几朵不同种类的花朵,放在水中观察其开放过程。
学生们可以记录下观察结果,并绘制开放前后的花朵图像。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花朵的生长变化过程,并对植物的生命力产生更大的兴趣。
二、花的繁殖方式1. 植物的有性繁殖通过教师讲解或视频展示,学生们了解花草植物的有性繁殖过程。
教师可以结合幻灯片或实物示范,生动地向学生们阐述花的授粉和结实过程,以及种子的形成过程。
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问题以促进深入学习。
2. 植物的无性繁殖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了解花草植物的无性繁殖方式,如扦插、分株、花丛分蘖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各自所了解的无性繁殖方式,并鼓励他们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三、花与昆虫的关系1. 花与昆虫的互利共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教师向学生们介绍花与昆虫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花朵吸引昆虫的方式,以及昆虫如何帮助花朵传播花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思考花与昆虫的相互依赖关系,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花的世界幼儿园大班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花卉,了解花卉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增强学生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热爱。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学习花卉通过图片、实物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各种花卉的名称、特征和生长环境,并让学生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们。
2. 色彩拓展让学生从花朵的颜色入手,通过分类、比较等活动,拓展学生对颜色的认识和运用。
3. 创意制作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按照自己喜爱的花卉形态和颜色,创意制作花卉手工作品。
教学流程:第一课:学习花卉(4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花卉的名称,让学生观察花卉的样子和颜色,并提醒学生“看别人的花,不要掏别人的花”,引导学生在欣赏花卉时要懂得爱护自然。
2.教师出示花卉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花朵的形态特征和颜色,并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各种花卉的印象和感受。
3.教师向学生展示多媒体教学资源,介绍不同种类的花卉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和变化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和探究花卉的生长条件和习性。
第二课:色彩拓展(40分钟)1.教师出示多张花卉图片,带着学生注意花卉的颜色,并让学生分别将同色系花卉进行分类。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颜色方格,让学生从花卉颜色着手,在相应的方格上填入合适的颜色名称。
3.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卉的颜色在自然中的各种变化和表现,培养学生在观察和运用颜色方面的能力。
第三课:创意制作(4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花卉形态和颜色,并提供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自由发挥,创意制作花卉手工作品。
2.教师鼓励学生在手工过程中尝试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向学生传递“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制作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学生分别向同组的同学介绍自己作品的灵感和创意。
教学评估:1.学生在认识花卉和颜色方面的表现和描述能力。
2.学生在手工制作和创意发挥方面的实际表现和作品质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花的世界-团体阅读1+X有意思的拟人-部编版教学目标1. 通过团体阅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通过拟人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花的世界进行思考和想象。
3. 培养学生对花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学会用拟人的方式描述花的特点和行为。
2. 学习合作与分享,通过团队阅读共同完成任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花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好课文《花的世界》。
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引入课题《花的世界》,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
2. 教师出示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花的特点和颜色。
3.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花的认识和感受。
拟人阅读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拟人阅读,即将花想象成拥有人的特点和行为的角色。
2. 教师提问学生,如果花可以说话,它会说些什么?如果花有感情,它会有哪些情绪?3. 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讨论并写下对花拟人的描述,可以使用诗歌、故事等形式。
4. 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和表演,展示自己的拟人作品。
团队分享1. 每个团队选择一位代表,将他们的拟人作品分享给全班。
2. 全班同学进行欣赏和评价,鼓励团队的创意和表现。
3. 教师适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深化思考1. 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要保护花?如果你是一朵花,你希望人们如何对待你?2. 学生团队合作,共同讨论并写下对保护花的理解和建议。
3. 学生进行自主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拟人阅读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顾自己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收获。
3. 教师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团体阅读和拟人阅读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合作精神。
他们通过拟人的方式,加深了对花的理解和喜爱,并提出了保护花的建议。
教学目标得到了有效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拟人阅读,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花的学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花的学校》,了解花的生长规律以及花的种类和特点。
•掌握生活中常见的花草植物的名称,并能简单描述其特征。
•能正确运用已学的知识,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
•培养学生对花朵的热爱与保护,关心大自然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实物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花的美丽与神奇。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生活中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植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准备•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教具:图片、花草植物的实物、投影仪、电脑、音响等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花的学校》1.教师播放与花草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描述,激发学生对花朵的兴趣。
2.导入课题,与学生共同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激发学生对今天课文的期待。
步骤二:阅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花的学校》,鼓励学生积极朗读,感受课文的意境和美感。
2.学生跟读课文,体会诗意,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的大意。
步骤三:课文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识别并理解重点和难点句子。
2.逐段讨论课文的意境、主题以及作者的用词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步骤四:生字词学习1.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中的生词,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
2.教师给学生提供词义解释,并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词义。
步骤五:词语归纳与运用1.教师带领学生将课文中的形容词和名词进行分类归纳。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选择一种花卉进行描述,并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表达。
3.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描述,鼓励同学用正确的词语进行评价。
步骤六:语文知识运用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式,并进行模仿。
2.给学生提供几个句子,能正确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句式进行组织和表达。
步骤七:情感教育1.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花草世界。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解读第340期
《花的学校》——想象的世界,爱的世界
《花的学校》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
泰戈尔认为,爱创造了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爱;而母爱、孩童之爱则是人类最真诚最纯朴的情感;这种感情灌注在每个人平常的生活之中,过分的熟悉常常让它不被关注和察觉,甚至是麻木而几近忘却。
《新月集》中,诗人时而化身天真可爱的孩子,时而变成温存和善的妈妈,通过儿童新奇活泼的想象和母亲真纯怜爱的话语,把这种爱化作美丽的具体形象,产生了一种掠人心魄的魅力。
诗集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诗人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
在《花的学校》中,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达得自然深厚。
诗歌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雨一来就放假了;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在雨中冲了出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
画面与画面之间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赋予雷云、东风、花朵等人的行为。
花儿生长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向往自然的花孩子。
朗读课。
泰戈尔写《花的学校》时,已年近不惑,但仍以纯真的童心感受世界。
那质朴的语言闪烁着写作的欢快,奇妙的想象弥漫了童真童趣。
如今让我们走进花儿学校,去感受这些奇思妙想。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花的学校》语文教案 5 篇,渴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花的学校》语文教案 1【教学设想】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 13 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状况。
1.读准以下字音。
荒、笛、罚、假、裳2.沟通、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3.读读写写以下词语。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相互能够猜出扬起双臂4.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潮湿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者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快活。
(4)急赶忙忙:心里焦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部份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份(1-2 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其次部份(3-5 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份(第 6 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份(7-9 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赶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沟通,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花的学校》语文教案 2【教学目标】1.会写“落、荒”等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一花一世界,二语一天堂——从教师的评价语言看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
要使师生双方共同享受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教师必须多维度地激活课堂教学要素,为课堂生活注入活力,以自身的激情引导学生,用充满智慧、幽默感的语言启发学生去感受、领悟、欣赏课文的全部内涵。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意思是说从一朵花当中能看出一个世界,从一片叶子中能想象出整株菩提树的生命过程。
如果把这句禅语应用到课堂评价与课堂效果的关系上来,不同知识水平的教师,不同教学理念支配下的课堂评价,产生的教学效果千差万别,相去甚远,那又何尝不是“一花一世界,一语一天堂”呢。
一、和谐的语文课堂评价呼唤尊重与民主【案例1《小英雄雨来》教学片段生1:(出示课前拟好的标题)我给这篇文章拟的两字小标题分别是“游泳”“夜校”‘掩护”“斗敌”“牺牲”“脱险”。
师: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认为“游泳”应该改为“耍水”。
师:很好,因为课文里用的是耍水。
(转身对前面发言的同学)你把“游泳”改成“耍水”。
没有其他意见了,我们接下去学习……教学的本质是师生间的一种特殊交往。
现代教育观所倡导的师生交往,必须坚持平等互动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民主是师生平等关系最本质的特征,理解、宽容、尊重面筹嚣嚣罴嚣b口陈爱月学生是建立民主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
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
上述的教学评价行为中缺少的正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教师的评价是“一锤定音”“终审裁决”。
当第2位学生刚说到“游泳要改成耍水”时,这位教师马上接过话茬儿说:“很好,因为课文里用的是耍水”“你把游泳改成耍水”。
这是怎样独裁者的评价呀,没有商榷之意,没有探讨之心,俨然是一个居高临下的评判者、决定者。
其实应当允许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个学生用了“游泳”,而不用“耍水”,为何不可?为什么教师要指令他把“游泳”改成“耍水”。
一花一世界,一图一课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色与应用策略摘要:几抹渲染、几笔勾勒、几许点缀,共同构成了栩栩如生的教材插图。
它们既充满了无限的童真童趣,又流露出浓浓的中国味儿。
教师若能因“书”制宜,以“图”构课,充分地挖掘、利用教材插图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打造图文并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
那么,语文教师应当如何巧妙地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呢?本文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为例,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就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色与应用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效利用教材插图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插图;部编版;传统元素;生活趣味部编版语文教材融入了新元素、添加了新内容,也展现出了新气象。
其中,教材插图是一道最为引人注目的风景线。
这些插图具有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还充分彰显了中国风。
它们以其补白、解释、推测等独特的功能,体现出很强的实用价值。
众所周知,小学生往往天真无邪、善于以感性思维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课本中的知与识。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握小学生的这一特点,以教材插图为载体,引导他们学习语文知识。
如此一来,这不仅有利于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还有利于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
基于此,本文从借插图来识字、借插图来记忆、借插图来写话等方面入手,就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插图的特色与应用策略进行如下探究。
一、教材插图的特色1.融入大量传统元素,流露浓浓中国味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
而语文教学肩负这一重任。
翻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不仅能看到充满传统气息的古诗古文,还能看到许多含有传统文化元素、传统文化符号的插图。
水墨画式的插图有之,含有脸谱的插图有之,融入剪纸的插图亦有之。
传统元素与教材插图的完美融合,共同演绎了中国风,流露了中国味儿。
比如,《猜字谜》这一课所对应的插图就包含了传统文化元素——灯笼。
那红艳艳的色彩,那圆拱式的造型,那跳动的火焰,显现出古人对美好圆满生活的希冀。
教案标题:第19课花的世界年级:一年级学科:美术教材:《美术一年级下册》教学时间:2023-2024学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的结构和特点,学会观察和描绘花朵。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
教学重点:1. 花的结构和特点2. 观察和描绘花朵的方法3. 色彩的应用和搭配教学难点:1. 观察和描绘花朵的细节2. 色彩的应用和搭配教学准备:1. 教学PPT或黑板2. 绘画材料(画纸、彩笔、水彩等)3. 花朵的实物或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朵花,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花的特征,如颜色、形状、花瓣等。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花的观察和感受。
二、讲解花的结构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花的结构图,讲解花的各个部分,如花瓣、花蕊、花托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观察和了解花的结构。
三、观察和描绘花朵(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观察和描绘花朵,重点强调描绘花朵的细节和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尝试自己观察和描绘花朵。
四、色彩的应用和搭配(10分钟)1. 教师讲解色彩的应用和搭配原则,如对比色、相似色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尝试自己运用色彩进行绘画。
五、创作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花的观察和理解,进行绘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作品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努力。
七、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学习收获。
2.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花的认识和绘画的经验。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花朵的绘画创作,如水彩、彩铅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绘不同种类的花朵,比较它们的特征和美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