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皮肤的排泄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23
中医对皮肤生理的认识
1. 皮肤的功能:中医认为皮肤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界面,具有保护机体、排泄汗液和废物、调节体温等功能。
2. 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中医认为皮肤是气血的外在表现,通过经络与内脏相连,血液循环和气血的运行对皮肤的健康至关重要。
3. 湿热和毒素排出:中医认为湿热内蕴、毒素堆积等会导致皮肤问题,如痘痘、湿疹等,因此重视排湿热、祛毒素的调理。
4. 气滞血瘀和养血润燥:中医认为气滞、血瘀、血虚、津液不足等问题会影响皮肤的滋养和湿润,通过调理气血,养血润燥来改善皮肤问题。
5. 脏腑功能和情绪影响:中医认为脏腑功能紊乱和情绪问题与皮肤病变有密切关系,如肺热可导致痘痘、肝郁可导致皮肤湿疹等。
6. 防护和调理:中医注重皮肤的防护和调理,如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寒冷刺激、注意饮食并适时进行湿热清理、养血滋润等。
总体上,中医对皮肤生理有着自己的独特认识,强调整体调理和平衡,将皮肤问题与整体健康联系起来。
皮肤生理学皮肤生理学是研究皮肤结构与功能的科学领域,涉及皮肤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文将从皮肤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皮肤疾病的生理基础以及皮肤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皮肤的解剖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
表皮位于皮肤表面,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细胞构成。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1.保护功能: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界伤害的作用。
角质层具有防水、防菌、防紫外线等功能,真皮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对热、冷、痛等刺激敏感,可迅速做出反应。
2.调节体温:皮肤通过汗腺和血管的调节,维持体温稳定。
当气温升高时,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降低体温。
反之,气温降低时,汗腺分泌减少,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保持体温。
3.感觉功能:真皮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刺激,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感觉功能使人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4.代谢功能:皮肤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如维生素D的合成、激素的代谢等。
皮肤还具有排泄功能,通过汗腺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盐分和废物。
5.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包括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如Langerhans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
它们参与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维护皮肤健康。
三、皮肤疾病的生理基础皮肤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炎症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等。
这些疾病的生理基础涉及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免疫反应异常、细胞增殖和分化障碍、血管异常等。
四、皮肤护理1.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去除多余的油脂、汗液和污垢,预防皮肤疾病。
2.保湿:维持皮肤水分平衡,使用保湿产品,避免皮肤干燥、脱皮。
3.防晒: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使用防晒产品,减少皮肤癌和光老化风险。
皮肤的六大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
皮肤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调节体内温度,排除废物,感受触觉、痛觉和温度,以及合成维生素D。
总结起来,皮肤的六大功能如下:首先,皮肤起到了防护作用。
皮肤作为人体最外层的保护屏障,能够抵御细菌、病毒、有害物质和紫外线等的侵入。
皮肤的表皮和角质层紧密结合,阻止了细菌等微生物进入人体内部,从而保护了身体免受感染和疾病的侵害。
其次,皮肤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扩张,通过汗腺排汗的方式将体内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降低体温。
相反,当环境温度下降时,皮肤的毛细血管会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稳定。
第三,皮肤是排泄废物的要道。
皮肤上分布着大量的汗腺,通过排汗将体内多余的水分、盐分和废物排出体外,维持体内水盐平衡,促进新陈代谢。
第四,皮肤是人体感受触觉、痛觉和温度的主要器官。
皮肤上分布着大量的神经末梢,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皮肤时,这些神经末梢会传递相关的信号给大脑,使人们能够感知触摸、压力、疼痛等感觉。
第五,皮肤还可以合成维生素D。
当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时,体内的胆固醇会被激活转化为维生素D。
维生素D在骨骼生长和维持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皮肤还能够感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并通过反射作出相应的反应,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
比如当皮肤受到热刺激时,身体会迅速抽回手臂;当皮肤受到较强的痛感时,身体会迅速躲避或产生抗拒反应。
总之,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六大功能:保护、调节体温、排泄废物、感受触觉、痛觉和温度、合成维生素D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皮肤的重要性,并合理保护和护理好自己的皮肤。
2024年中考生物复习专题训练及解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选择题1.下图是肾小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①的名称是()A.肾孟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球【答案】D【解析】肾小球是个毛细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
因此图中①的名称是肾小球。
2.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是入球小动胀,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B.健康的人结构④中的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C.④中的葡萄糖重新回到血液的途径是④→⑤→⑥D.人体产生的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只能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答案】D【解析】A、图中是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③肾小球,不符合题意;B、④中的液体称为原尿,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个健康人的原尿中不含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符合题意;C、④肾小囊中葡萄糖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径的结构依次是:④肾小囊→⑤肾小管→⑥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不符合题意;D、人体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除了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外,也能通过皮肤以汗波的形式排出,符合题意。
3.如图为研究肾脏的功能时,科学家对健康人的某结构进行微管穿刺,取出少量液体做分析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都是小动脉B.微吸管提取的囊内液中不含大分子蛋白质C.③内液体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等D.③内液体大部分会随尿液排出体外【答案】D【解析】A、图中①入球小动脉、②出球小动脉,都是小动脉,不符合题意;B、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被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微吸管提取的液体内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符合题意;C、②是肾小囊腔,④是肾小管,②内含有的液体是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不符合题意;D、③内液体为原尿,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大量的水和部分无机盐,剩余少量的水、无机盐、尿素以尿液形式排出体外,符合题意。
人体排汗的原理
人体排汗是一种调节体温的生理过程。
人体内部维持着相对稳定的体温,当环境温度升高或者进行身体运动时,体温会上升,此时人体就会通过排汗来散热。
人体排汗的原理是通过汗腺的分泌和排泄来实现的。
人体皮肤上分布着大量的汗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大汗腺,分
布在全身皮肤及毛发根部的皮肤中;另一种是小汗腺,分布在全身的皮肤中。
当体温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体内的温度感受器就会向大脑发出信号,刺激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负责控制汗腺的分泌。
在接受到刺激的信号后,交感神经通过神经末梢传输到汗腺,刺激汗腺开始分泌汗液。
汗液由细胞分泌产生,汗腺细胞通过主动排泄的方式,将汗液排泄到皮肤上。
汗液中主要成分为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其中的水分起到了散热的作用。
当汗液排泄到皮肤表面时,由于蒸发的热量带走了体表的热量,使皮肤温度下降,起到了散热降温的效果。
总之,人体排汗是通过汗腺的分泌和排泄,以及蒸发的热量带走体表热量的方式来实现散热降温的生理过程。
这一过程是人体自身的一种调节机制,以保持体内温度在合适的范围内。
针刺四缝出黄水的原理针刺四缝出黄水是某些病症的病征。
正常情况下,人体皮肤上的汗腺分泌的汗水是无色透明的。
当出现针刺四缝出黄水的情况时,通常是由于体内出现了某种异常病理情况,导致皮肤排泄物的颜色改变。
针刺四缝出黄水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分别是黄水的来源以及生成的机制。
首先,让我们来讨论黄水的来源。
黄水主要是经由汗腺排泄的。
汗腺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大汗腺,另一种是小汗腺。
大汗腺分布在全身,主要分泌汗液起到散热的作用;小汗腺分布在头、面、颈、胸、背、腋下和骨盆等部位。
针刺四缝出黄水主要是病理性的汗液,称为异常汗液。
异常汗液的颜色改变主要是由于体内的代谢产物的变化所致。
正常情况下,出汗色彩受到血液内的色素成分的影响很小,所以我们流出的汗液是无色的。
但是当血液中的代谢产物有过多的时候,汗液中就能溶解这些物质,从而显现出具有颜色的情况。
要了解针刺四缝出黄水的生成机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
首先,异常汗液的颜色可能与血液中的胆红素有关。
胆红素是在体内代谢物的过程中生成的,正常情况下通过肝脏代谢并排出体外。
然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例如肝功能异常或肝病,胆红素的排泄受阻,导致胆红素积累在体内。
当汗液排出时,胆红素可能会溶解在汗液中,使其呈现黄色。
其次,针刺四缝出黄水的原因可能与体内的炎症反应有关。
当身体处于炎症状态时,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会释放一些化学物质,例如细胞因子。
这些细胞因子在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引起炎症反应,激活免疫细胞和炎性介质的释放。
这些物质和细胞因子可能通过淋巴系统传播到汗腺,干扰正常的汗液分泌和排泄过程,导致汗液变黄。
最后,黄水的生成可能与体内的代谢产物的堆积有关。
一些病症,例如肾衰竭或内分泌系统疾病,会导致体内代谢产物的堆积。
这些代谢产物在体内不能正常排泄,可能会通过汗液排出,并且导致汗液呈现黄色。
总结起来,针刺四缝出黄水的原理主要涉及到体内代谢产物的改变以及汗液排泄过程的干扰。
异常的汗液颜色可能与体内的胆红素积累、炎症反应和代谢产物的堆积有关。
人体的皮肤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人体的皮肤是我们身体上最大也是最复杂的器官,其功能也是让人沉
迷不已。
它在保护我们免受外界环境侵害、调节体温、参与免疫响应
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以下是人体皮肤的主要功能:
1、物理防御:皮肤作为我们身体的外壳,具有物理抗拒外界环境的能力,保护我们身体免受和外界有害分子的侵害,比如紫外线、微生物、水分,有效的保护内部细胞的安全。
2、调节体温:皮肤表层具有平衡湿度、体热的功能,平衡身体内外环
境的温度,使身体细胞和组织处于最佳生存状态。
3、神经反应:皮肤具有触摸、痛觉、热觉等神经反应,使我们对外界
环境有敏感的认知,提供身体健康生存的重要信息。
4、排泄毒素:皮肤具有出汗作用,可以排出身体残留物质和有害毒素,同时皮肤中的汗腺可以分泌油脂,维持肌肤的脂质水平。
5、参与免疫反应:皮肤有细胞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反应,可以识别外界
有害物质,从而保护身体,减少感染及抵御疾病。
皮肤结构有哪些介绍及生理功能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相信有很多的人对皮肤结构不是很了解吧。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皮肤结构介绍,希望大家喜欢!皮肤结构的介绍皮肤面积:成人皮肤面积为1.5-2.0平方米,厚度(不包括皮下脂肪层)因部位不同而异,平均2.0-2.2毫米皮肤节构: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三部分表皮:屏障作用;真皮:真皮是皮肤的实质,表皮和真皮共同完成皮肤的功能;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对真皮和表皮起着支撑的作用。
表皮结构:分为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基底层。
真皮结构:由胶原纤维、弹力纤维与基质组成。
皮肤的附属器官:主要位于真皮层:如毛发,爪甲、皮脂腺、汗腺、血管、神经、肌肉、淋巴管表皮和角质化过程:位于最下面的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生成新的细胞,新的细胞不断向上推移,依次变成有棘层,颗粒层、透明层、最后形成角质层(死皮)脱落,这一进程叫做角化或新陈代谢。
通常新隔世代谢需要28天时间,称为角化周期。
角化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些延长,而颜面部皮肤在受到外来刺激的情况下会缩短角化周期。
角质层:能阻止皮肤水分蒸发,保护皮肤免受外界刺激真皮层: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互相交错形成网状节构,赋予皮肤弹性和张力皮肤的生理功能一、保护作用:具有对机械性刺激,物理性损害、化学性损伤、微生物侵害的防护作用;二、调节体温:这一功能主要通过皮下毛细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及汗腺的排泄来完成。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汗腺活动增强,使皮肤散热增加;反之,当外界气温较低时,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血流减少,汗腺减少或停止排汗以保存能量;三、分泌和排泄作用: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分泌皮脂,在皮肤表面形成皮脂膜,人体通过排泄汗液,不仅排出水分,还排泄人体的代谢废物,所以有人把皮肤比喻为人体的第二肾脏;四、渗透和吸收作用:外界物质可以通过表皮而被真皮吸收,影响全身,如化妆品的活性物和药物经皮肤吸收,可发挥营养或治疗的作用,但如果用了对皮肤有害的激素或铅、汞等经皮肤吸收就会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
皮肤和汗液的分泌1.知识:(1)说出皮肤的结构组成,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些术语;(2)理解皮肤的排泄功能。
2.能力:(1)运用显微镜观察皮肤的结构,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区分能力;(2)在教学创设的情境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3)通过学习切实体会皮肤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并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有多项功能,与我们每个人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但由于教材将本节安排在“人体废物的排出”这章进行介绍,所以教学设计中应以排泄功能为主线来介绍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提问“人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排出体内代谢废物?”回答: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新课导入借机回顾前面学习的两种排泄途径,同时引入今天“皮肤”的内容。
师:有人说:“皮肤我很熟悉呀!一人一张嘛”(以轻松的话题开局)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列举一些描写皮肤的词句? (请同学列举)学生争相发言:白皙、黝黑;皮厚如墙;油光满面;汗流满面;“白里透红,与众不同”;“只留青春不留痘”;“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教师含笑而言:刚才同学们列举的词句十分生动有趣(给以肯定),可是细细想来,这些词句中,还隐含着关于皮肤的一系列问题(话题急转),比如,皮肤常年暴露在外,接触许多细菌,为什么不腐烂变质呢?有人肤白胜雪,有人皮黑似炭,人体的肤色为何会有不同?长“青春痘”是什么原因?人为何会出汗?一、皮肤的结构观察皮肤的结构皮肤有哪些结构?皮肤各部分结构有什么特点?推测各部分结构功能。
请对照屏幕上的皮肤结构示意图,说出皮肤的结构和细胞排列特点,推测有何功能。
展示课件,小结皮肤的结构,并引导学生由结构认识功能。
皮肤的结构:表皮--角质层,生发层真皮皮肤附属物:毛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表皮在介绍生发层的分裂增长能力时,可引用一组数据来证实:“人体整个表皮一般每3~4周就全部更换一次,人的一生中总共约要掉落18千克的皮肤碎屑”;在介绍“经常晒太阳的人们为何皮肤会变得黑些”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发层中的黑色素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