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物质的转换
- 格式:ppt
- 大小:923.00 KB
- 文档页数:23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
营养物质是指在生物体内具有生命活动必需特性的化合物,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4大类。
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
1、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转换:蛋白质能够被消化分解后,在
体内会被代谢转化成氨基酸,经过生物糖、脂肪和其它生物体的代谢,它能被转化成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也能被消化分解后,通过氨基酸和其它营养物质的代谢,转变成蛋白质。
2、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转换:脂肪可以通过氧化和分解,把三
酸甘油脂转变成三酰甘油和水,而从三酰甘油又能转变成乙酰辅酶
A和乙醛,而乙酰辅酶A也能被转变成碳水化合物,这种转变过程通常称为Beta酸氧化反应。
3、蛋白质和脂肪的转换:蛋白质可以分解出氨基酸,而氨基酸
又可以在体内利用葡萄糖或脂肪进行二次氧化,把氨基酸转换成脂肪,而脂肪也可以被氨基酸氧化分解,转换为蛋白质。
- 1 -。
营养物质的分解过程营养物质的分解过程是指人体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吸收与代谢作用,转化为能量和新组织的过程。
它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之一。
首先,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和涎液的混合作用,形成食物团。
然后,通过吞咽的动作,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部。
在胃部,食物受到胃液的作用,胃液中含有胃酸和消化酶。
胃酸有助于杀菌和消毒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促进消化酶的活性。
消化酶主要包括胃蛋白酶、胃澄清液和胃脂酶等。
这些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
在胃中,消化酶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胰蛋白酶,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分解产物会被吸收进入肠道。
接下来,食物经过胃十二指肠括约肌的作用,进入小肠。
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在小肠里,食物进一步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粘膜分泌物的作用。
胰液主要由胰蛋白酶、胰淀粉酶和胰脂酶组成。
它们可以将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分解为更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和甘油脂肪酸。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后经过胆管进入小肠的。
胆汁主要由胆固醇、胆酸、胆红素和一些脂肪等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emulsify 脂肪,将脂肪细分为更小的油滴,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方便脂肪的分解和吸收。
最后,在小肠粘膜分泌物的作用下,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分解产物被吸收进入肠道细胞,并通过肠道细胞壁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然后被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给能量和合成新的组织。
总结起来,营养物质的分解过程主要分为口腔、胃、小肠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口腔主要是物理性消化,胃主要是酸性和酶性消化,小肠主要是酶性和膜性消化。
通过这一系列的消化作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被分解为更小分子并吸收进入血液中,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营养物质的分解过程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营养物质的分解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的消化器官和物质,如胰岛素和葡萄糖。
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在营养物质的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一、教材分析:生物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可以相互转变的这一事实是众所周知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描述这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是如何转化的,能分析转变过程和途径,并由此真正认识“自我更新”这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通过比较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分子式,引导学生分析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指出它们在细胞内的可能代谢途径,并在此基础上以学生关心的营养和膳食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利用“想一想、做一做”引导学生归纳散打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将学到的课本知识用到生活实际中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
二、课题:第四章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能够指出合理营养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关注合理营养的方式与方法,关注三大营养物质转换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营养物质的转换,学生能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膳食观能有所思考,关注个人健康。
通过营养转换等内容的学习,感悟生命的自我更新特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
学生认同并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建构科学的膳食观念。
难点: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
六、教学用具:自制PPT理解这句话。
八、板书:第四章第4节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一、糖类代谢二、脂肪代谢三、蛋白质代谢三种营养物质代谢的枢纽:丙酮酸。
九、评价:1、动物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主要来源有:①②③答案:①从肠道新吸收进来的氨基酸②自身蛋白质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③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转氨基作用,由其他物质转变而成的氨基酸2、有一个从未经过专业训练的健康学生,突发奇想:参加学校200米短跑竞赛。
赛前,除了增加营养外,没有做其他准备。
最终,他以27秒跑完全程。
赛后,他精疲力尽,小腿抽筋。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一、考点内容全解(一)本讲考什么1.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类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要从来源和去路上进行分析。
蛋白质代谢往往是考试的重点,因为它对人体的影响更大,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是蛋白质,并且蛋白质不能在人体内贮存,每天都在不断更新。
2.三大营养物质的相互转化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变的,其联系的桥梁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中间产物,如丙酮酸等。
3.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与人体健康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其代谢过程是否顺畅在某种程度体现了人体机能是否完善。
(二)考点例析[例1] 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是A.增加了氨基酸的数量 B.不增加氨基酸的数量C.必需氨基酸 D.非必需氨基酸[解析] 氨基转换作用是将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转移给其他化合物,使此化合物变成氨基酸,而被转移掉氨基的那个氨基酸就不再是氨基酸了。
也就是说,氨基转换作用是以失去一个氨基酸为代价去形成一个新的氨基酸,因此在总量上,细胞内的氨基酸并没有增加。
既然这个氨基酸可以在细胞内通过转化而形成,不是只能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因而属于非必需氨基酸。
[答案] D[例2] 右图表示体内的物质代谢途径和产物,其中X和Y为代谢中间产物,→表示反应方向。
(1)写出图中下列物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
(2)人饥饿时首先使用的贮能物质是_________ ,当它数量不足时。
则动用_______和___________.(3)用图中标号依次写出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脂肪的代谢途径_________________ 。
(4)A物质分解过程⑧又称为_______________作用。
人体必需的A物质有一部分不能由过程⑦生成,必须从膳食中摄取,这部分物质称为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将三大类有机物代谢综合考查,题目中出现了一系列数字,符号,这要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对基础知识一定要学扎实,牢固.这样才能进行分析、综合、应用。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华理大附中赵运高内容概述:生物体不断地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新物质不断合成,旧物质不断被分解,机体在不断从外界获取养料的同时排出代谢废物,这就是新陈代谢过程,也是生命的自我更新过程。
这是生物体的最基本的生命特征之一,在代谢的过程中,各种营养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保持动态平衡。
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新陈代谢的概念。
理解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变的。
掌握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
重点难点: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变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知识框架: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是可以相互转变,其联系的枢纽是生物氧化过程中中间产物,如丙酮酸等。
(1)糖类代谢:(2)脂质代谢:(3)蛋白质代谢:教学主要内容:1、糖代谢以哺乳动物为例,动物体内的糖代谢及其调节过程可归纳为下图。
哺乳动物体内的糖代谢是以血糖为中心展开的。
血糖的来源:①食物中的淀粉通过消化道消化吸收来的,这是血糖来源的主要途径;②通过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糖中形成血糖,这个过程一般发生在饥饿条件下;③蛋白质和脂肪的转化,蛋白质转化成血糖必须通过脱氨基实现,这个过程只有在糖类供应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血糖的主要代谢去向是:①血糖通过血糖循环运到各组织细胞,被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同时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之需,这是血糖的主要代谢去向;②血糖可以转化成糖元,在肝脏中转化成肝糖元,肌肉组织中转化成肌糖元,肝糖元可以转化成血糖,但肌糖元不可以转化成血糖,而直接被肌细胞所氧化分解提供能量;③血糖可以转化成蛋白质和脂肪,血糖转化成蛋白质必须要有N源,即必须要有氨基,利用糖代谢中的中间产物通过转氨基作用合成新的氨基酸。
糖类转变成蛋白质必须通过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作用下,将氨基转移给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就能产生新的氨基酸,如将氨基转给丙酮酸即为丙氨酸。
糖类只能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
在植物体内,糖类的来源则主要来自自身光合作用所制造,去路与动物也存在一些差别,如合成的多糖是纤维素或淀粉,没有糖原。
人类身体的正常运行需要三大营养物质的合理摄取: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它们不仅是我们身体组成的基本物质,而且还可以相互转化。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可以彼此转化,蛋白质也可以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转化。
首先,当碳水化合物被转化为脂肪时,其本质上会发生化学反应,碳水化合物在细胞中会提供能量,在细胞周围的氧化过程中,碳水化合物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其中的碳元素会被用来合成糖原。
在这种反应中,碳水化合物会被水解,产生一氧化物和十二烷基碳,十二烷基碳会被转化为中链脂肪酸,并通过脂质贮存来贮藏能量。
其次,脂肪可以通过酶催化反应被碳水化合物转化,即由脂肪酶酯酶催化的反应,可以将长链脂肪酸水解成中链脂肪酸和三羧酸,然后经过糖化反应转换为碳水化合物,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氢气,从而再次获得能量。
最后,蛋白质也可以被碳水化物和脂肪转化,蛋白质会在细胞周围的水解反应中被转化为氨基酸,接着会通过碳水化物和脂肪互变制得能量。
总之,三大营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互相支持,保证人体正常运行。
通过合理摄取三大营养物质,可以维持身体的长期健康状态。
沪科版高一上册生物第4章知识点: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换[知识结构网络]一、糖的消化、吸收、代谢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代谢三、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谢四、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化及条件75________________ (一种代谢产物)在三大有机物的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76 _______________氨基酸。
用;糖类可以转变成○77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才能大量转化成脂质,而脂肪(2)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只有在糖类○78______________ 转化成糖类。
不能○79_________ ,80______________ ,(3)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之间除了能转化外,还相互制约着。
三者的供能顺序是:首先○其次○81__________________。
再次是○82__________________(生理过程)形成中间产物,83_______________才能形成氨基酸。
(4)糖类到氨基酸首先经过○再经○氨基84___________作用形成○85_______________转化而成。
酸形成脂肪或糖类则需经过○86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8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大营养物质中在体内不能贮存的是○[重难点突破]一、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在生物体内,糖类、脂质和蛋白质这三类物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
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下面仅就人和动物体内三大物质的代谢情况进行讨论。
(1)糖类、脂质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
Ⅰ:糖类和脂质之间的转化关系:①糖类可大量转变为脂肪:糖类代谢的中间产物可以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两者结合生成脂肪,这种转变在人和动物体内可大量进行,这就是人和动物吃糖能胖的原理。
②脂肪只能少量转变为糖:在人和动物体内,甘油和脂肪酸都可以加入糖代谢途径,但甘油经一系列过程可以转变为糖,而脂肪酸却几乎不能转变为糖,因此,脂肪不能大量转变为糖。
六大营养物质
代谢通常被分为两类:分解代谢可以对大的分子进行分解以获得能量(如细胞呼吸);合成代谢则可以利用能量来合成细胞中的各个组分,如蛋白质和核酸等。
以下是六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知识点,请大家学习。
名词:
1、食物的消化:一般都是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大分子有机物,经过消化,变成为结构简单、溶于水的小分子有机物。
2、营养物质的吸收:是指包括水分、无机盐等在内的各种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氨基转换作用: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其他化合物(如:丙酮酸),形成的新的氨基酸(是非必需氨基酸)。
5、脱氨基作用: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被分解成为含氮部分(即氨基)和不含氮部分:氨基可以转变成为尿素而排出体外;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也可以合成为糖类、脂肪。
6、非必需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
7、必需氨基酸:不能在人和动物体内能够合成的氨基酸,通过食物获得的氨基酸。
它们是甲硫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等8种。
8、糖尿病:当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会得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疾病由于糖的利用发生障碍,病人消瘦、虚弱无力,有多尿、多饮、多食的“三多一少”(体重减轻)症状。
9、低血糖病:长期饥饿血糖含量降低到50~80mg/dL,会出现头昏、心慌、出冷汗、
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低于45mg/dL时出现惊厥、昏迷等晚期症状,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必须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食物标签营养成份的概念和转化系数2021年04月18日本资料性附录给出了营养标签上部份营养成份的概念、转化系数和计算方式。
能量Energy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在人体代谢中产生的能量。
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折算系数如表所示:表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换算系数蛋白质Protein 表食物中产能营养素的能量换算系数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食物中的总碳水化合物是指糖、寡糖、多糖的总称。
碳水化合物的计算食物营养标签中的碳水化合物数值可由减法或加法取得。
减法:食物总质量别离减去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和/或膳食纤维的质量,即是碳水化合物的量。
加法:和糖的总和即为碳水化合物。
糖Sugar指所有的单糖、双糖。
如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
寡糖Oligosaccharide也称低聚糖,指聚合度(DegreeofPolymerization,DP)为3-9的碳水化合物。
多糖Polysaccharide指聚合度D P≥10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和非淀粉多糖。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膳食纤维是指聚合度不小于10(DP³10)的碳水化合物多聚体,而且不能在小肠内消化和吸收的可食用的食物组分。
膳食纤维具有以下一条或多条性质:*可食用的、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多聚合体。
*膳食纤维可通过物理的、酶解(enzymatic)或化学的方式取得,并具有可同意的科学证听说明其生理健康效应。
*合成的物质必需具有可同意的科学证听说明其生理健康效应。
*难消化的低聚糖是膳食纤维的组成部份。
维生素A Vitamin A食物中维生素A(μg RE)=维生素A(μg RE)+β-胡萝卜素(mg)/6胡萝卜素转换为维生素A的公式为:维生素A(μgRE)=β-胡萝卜素(mg)/6维生素E Vitamin E食物中的维生素E指α-生育酚、β-生育酚、γ-生育酚、三烯生育酚和δ-生育酚的分析测定数值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