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28.26 KB
- 文档页数:2
物业税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随着物业市场的快速发展,物业税的立法问题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角度,对物业税立法的意义进行分析。
物业税立法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赋予地方政府更多财政收入来源。
物业税是一种地方税种,通过立法规定物业税的征收范围和标准,可以让地方政府有更多的财政收入来源,进一步提升地方财政的独立性和可持续性。
2.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大量的投机行为和炒房现象,物业税的立法可以通过征收房屋的持有税,降低投机炒房的成本和收益,减少市场投机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3. 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
物业税的立法可以通过征收空置房屋的税收,推动房屋的有效利用,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 立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当前我国的物业税征收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立法规范物业税的征收标准和程序,可以解决目前征收中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合理现象。
2. 学习国际经验。
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物业税法律体系,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通过立法实施改革,提高物业税的征收效率和公平性。
3. 依托现有的税收法律体系。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
在立法物业税时可以借鉴这些法律的经验和制度,做到有序衔接和协同发展。
物业税立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立法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更多财政收入来源,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立法可以解决当前物业税征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际经验和现有税收法律体系进行改革。
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启动物业税立法的工作,推进我国物业税制度的完善。
2007年,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是不平凡的一年,一方面房价飞涨,另一方面房产有价无市,但房产开发依然如火如荼,政府调控手段收效甚微。
在新的一年里,对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再次成为政府和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而开征物业税,完善现行房产税收制度被人们视为一种有效手段。
到目前为止,我国并没形成一套专门的房地产税制。
现行税制中,涉及到房地产的税收主要有12种,即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契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房地产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我们把这些税种单列出来,按照征税环节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四类:即房地产开发环节征收的税收、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的税收、房地产转让环节征收的税收、房地产出租环节征收的税收。
除了在交易环节中由买房者支付的契税、印花税外,其余税费先由开发商投资时垫付,然后分摊到房价。
与世界注重房地产保有税的通行做法相反,我国现行房地产税制是“轻保有,重流转”。
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土地批租阶段,房地产开发阶段,房地产流转(租赁与交易)和房地产保有阶段。
在土地批租阶段,一方面由于我国土地所有权的国有性质,对国家课税没有意义,另一方面在土地受让者已交纳土地出让金的情况下再课税将人为增加土地供给成本,在目前房价高的情况下也不妥当。
在房地产开发和流转阶段,土地批租制导致的对房地产税费的一次性征收,使此阶段税费多,负担重,仅在房地产开发阶段就涉及营业税、印花税、房地产税、契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所得税等,此外还有各种收费,据有关专家统计多达—种之多。
同时,在房地产保有阶段,只有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和城市房地产税,税负过轻。
这种典型的窄税基模式造成了明显的税负不公。
交易环节的税费过于集中将提高新建商品房的价格,从而带动整个市场价格的上扬,制约市场正常的生产进程。
另一方面,房地产保有环节税费种类过少,阻碍了土地有偿使用市场的建立与健全,大多数由使用者无偿取得的土地仍然近似无偿地被持有着,抑制了土地的正常交易,阻碍了划拨存量土地步入市场的进程,使得土地作为资产的要素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土地闲置与浪费的现象日趋严重。
开征物业税对中国房价的影响[摘要]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的收费。
”中央提出的这个建议,让物业税进入人们的讨论范围。
随着这几年中国房价的持续高涨,公众对开征物业税对房价的影响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不少人认为物业税的开征一定会极大程度地抑制房价的增长,但笔者认为我国的高房价根本上是受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其他原因只是起辅助作用的。
现在房地产市场仍是供不应求,所以开征物业税不一定会缓和我国现有的高房价局面。
[关键词]物业税;房价;市场供求;房地产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的收费。
” 2009年5月25号,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同时公布了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其中,“开征物业税”再次纳入。
2010年4月初,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求是》杂志发文表示,要研究适时开征物业税,同年4月6日,财政部公布的2010年工作重点包括完善房产税制度。
从一系列迹象表明,在中国开征物业税是大势所趋。
一、物业税的概念物业税又称房地产税,主要是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纳一定税款。
从理论上说,物业税是一种财产税,是针对国民的财产所征收的一种税收。
现代国家更多的是履行它的经济职能与社会职能,因此,政府必须尊重国民的财产,并为之提供保护;而国民必须缴纳一定的税收,作为获取公共产品的对价,以保证政府相应的支出。
物业税是政府对使用或者占有不动产的业主征收的补偿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费用。
在世界范围内,物业税几乎在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已经开始执行。
物业税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摘要:以经济学理论和权威的统计数据为基本依据全面梳理当前不动产税制领
域的相关理论,客观阐述关于开征物业税的诸多相关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
了确保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策略和基本原则。
关键词:物业税;房地产市场;需求;供给
中图分类号:F293.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A-0120-01 国务院5月25日通过并对外正式公布《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
的意见》,其中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深化房地
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
此前,北京、辽宁等10多省(市)开始物业税“空转”运行,有关物业税的开征讨论也持续了四五年。
现在看来,物业税离我们
越来越近了。
但是作为一种新税种,物业税到底对房地产市场和我国税制改革有
什么样的影响,仍然没有形成统一意见。
各界对物业税开征的争议越来越多,有
人从税制改革的角度说明物业税对现行财税体制的完善也有人从宏观调控的角度,主张物业税可以大幅降低房价,抑制过度投机行为不过反对者强调物业税对房价
没有影响,认为房价不但不会因为物业税而下降,而且税负最终将转嫁给消费者。
1 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影响
1.1 物业税的开征对市场需求的总体影响不大
对于购房者而言,物业税出台带来的最大变化,是购入物业时的初始税费负
担减轻,但未来须对超过基本居住需要的部分纳税。
而需要交纳物业税的购房者
则由于未来每年都需要交纳一定额度的物业税,可能会选择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
来用以支付未来的税收负担,而不是增大对购房的投入,从而使得购房需求与物
业税开征之前没有明显的变化。
1.2 物业税的开征有利于自住性需求的实现
物业税制度设计的一项重要考虑是,体现国家保障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的政策
导向,各地方处于平均居水平以下的居民无需纳税或只需要交很少的税。
同时,
在市场供求关系相对宽松的条件下,过去由开发商承担而在房价中转嫁给购房者
的那部分税费负担也有望得以减轻。
这样的制度设计,特别对于中等以下收入水
平的居民而言,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其自住性需求的实现。
1.3 物业税的开征抑制投资性需求
房地产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本身就兼具消费品和投资品的双重属性。
首先,物业税的开征减弱了投资人对物业区位升值的分享。
如若房产价值提升,则相应
的物业税负加重,持有成本增加,投资回收期延长。
若房屋价值稳定或下滑,则
物业税负平稳或偏低,但投资处于失利状态。
1.4 物业税的开征抑制奢侈性需求
开征物业税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起到对财富差距的
调节功能,减少整个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物业税开征初期,别墅等高档
物业有可能首当其冲被列入征税范,高端物业作为社会调节政策之外的财富蓄水
池功能将人打折扣。
同时,税负的增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过分奢华的居住需求。
也就是说,物业税的开征一方面可以通过税收手段抑制富人过度占有资源,
特别是占有优质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使政府获取更多的资源,通过完善住房保障
体系来帮助低收入阶层和住房困难群体获得住房及改善住房条件。
2 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影响
2.1 住宅用地的有效供给得以保证
在现行财税体制之下,城市政府出于吸引投资和支持产业发展,从而实现财
政收入最大化的目的,经常采用的做法是对投资者减免包括房地产税在内的各类
税收,同时将大量工业用地廉价,甚至免费出让,由此造成的损失用垄断住宅用
地供应的方式,来拉高住宅用地价格,用住宅用地收益来维持“经营城市”的收支
平衡。
这既造成了各地区在房地产税收领域减免税的无序竞争,也畸化了土地用
途结构,企业用地的粗放与住宅用地的紧张并存。
2.2 提升地产开发理性,缩短产品供给周期
房地产业的利润来源上要是在开发期内,建筑物所占土地区位的升值。
物业
税的征收降低了未来收益的贴现值,不仅使得消费者对物业的心理估价降低,也
使得开发商持有地的成本上升。
这些都会降低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
2.3 增加二手房供给,提高住宅利用效率
从流动性的角度考虑,开征物业税可增加投资者的持房成本,加快将房产投
入市场的速度,有助于抑制房地产泡沫,促进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北京为例,目前北京二手房的总存量大约有500万套,按照6%的正常流转量来算的话,北
京每年的二手房交易量应该在30万套左右,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北京市场上的二
手房交易量远远低于这个数字,2009年的交易量仅为75000套。
保有环节无负担以及房价的快速上涨是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
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
的调查显示,2009年,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同比下
降2.1个百分点,但仍有少数城市房价涨幅在两位数。
一旦开征物业税,这将增
大业主的持有成本,能激活二手房市场,而供应量的增加对稳定房价具有十分积
极的意义。
2.4 税费的整合具有减税效应,成为扩大供给的一种动力
虽然物业税统一的不是房地产在建期间的税费,而是购房者在保有期间要缴
纳的税费,即将现行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使用税合并,然后借鉴国外
房地产保有税的做法,转化为物业保有阶段统一收取的物业税。
但是,物业税征
收的法理依据却可以成为规范中国房地产税费体系的重要支撑。
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分析了2009年以前房价高涨形势和此后的房价走势及其原因,探讨了开征物业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阐述了开征物业税的意义、条件和
难点,并进而提出了相关建议。
我们认为,物业税改革是保障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的重要措施,科学把握物业税开征的意义,建立健全物业税制度至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8
[3]于兵兵.物业税“空转”试点扩大至十城市[N].上海证券报,2007,10(12)封四
[4]张学诞.中国财产税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