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第十二章时间药理学与合理用药
- 格式:ppt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20
《临床药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吕雄文审核人:吕雄文教学院长:)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二)课程类别:临床医学课(三)修读对象:临床医学七年制、五年制专业(四)总学时:临床医学七年制36学时,均为理论课。
(五)相关课程:药理学,临床药物治疗学、内科学(六)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科的分支,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交叉学科。
其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毒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性质、机制及规律等;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和药理学发展为目的。
其主要任务是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品不良反应,保障用药安全;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患者的治疗。
临床药理学的发展对我国的新药研发、药品管理、医疗质量和医药研究水平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临床药理学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目的。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以理论教学(总论)为主,注重介绍临床试验设计、合理用药、药物临床评价等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并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理论课内容开展病例合理用药讨论,以常见病、多发病的药物治疗为重点,强调合理用药,安全用药。
通过学习和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学发展。
教学方法:在临床药理学理论教学中,以每章节的问题作为核心。
针对问题中心式的教学组织特点安排课程,阐释问题,确定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内容。
在总论教学中坚持重点突出,以点带面,抓住基本概念,并联系临床实践和学科进展进行教学。
针对临床药理学课程涉及学科广、内容多、难掌握等特点,在按问题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结合《临床药物治疗学》、《内科学》等课程的知识解答问题。
临床药理学考试大纲一、目的通过临床药理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临床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并结合临床实践,使临床用药合理化,减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
本大纲为住院医师的学习提供指导,并做为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1.掌握临床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职能、药物临床试验的方法;2.了解新药临床药理评价的过程。
第二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1.掌握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意义;2.了解药物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第三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1.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2.了解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第四章临床用药中药效学问题1.了解药物的量效、时效关系和量效、时效曲线的意义;2.了解受体学说的基本内容;第五章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设计1.掌握新药各期临床试验的主要内容;2.了解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的方法。
第六章药品审批、管理与评价1.了解我国新药申报和审批的基本程序;2.了解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
第七章妊娠期合理用药绪论1.掌握妊娠期孕妇和胎儿药代动力学特点;掌握药物对胎儿影响的特点;2.了解新药物在胎盘转运的特点、药物在母乳转运特点。
第八章新生儿用药1.掌握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的特点,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2.了解新生儿常见病的合理用药。
第九章老年人用药问题1.掌握老年人生理生化的改变对药效和药动学的影响;2.掌握老年人常用药物的治疗特点和用药原则。
第十章时间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1.掌握机体节律与用药的关系2.熟悉心血管药、平喘药、糖皮质激素、胰岛素、抗肿瘤药的时间药理学的实际临床应用。
第十一章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定义与分类;2.掌握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3.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病因;4.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监测方法。
第十二章遗传药理学及临床合理用药1.掌握基因与药物代谢的关系2.掌握药物代谢酶的多态性与药物异常反应的关系;3.了解与药物一药效受体反应异有关的几种常见病(纤维性囊肿病、恶性高热、胰岛素耐受症、香豆素类抗凝作用耐受症、加压素耐受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的特点4.了解药物反应和代谢的种族差异。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时辰药理学又称时间药理学,核心研究机体的生物规律、药物的代谢特点、治疗效果、毒副作用与机体作用的时间规律。
人体的生理变化具有生物周期性,在生物钟的控制调节下,人体的基础代谢、体温调节、血糖含量和激素分泌等功能都具有节律性和峰谷值。
机体的昼夜节律改变了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致使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代谢和排泄等也具有了昼夜节律性变化。
现在根据时辰药理学,临床对于一些药物选择最佳时间给药,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季节与临床用药[1]中国的传统医学对于时辰药理学也有着较早的认识和丰富的经验。
许多古典医学专著如《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千金翼方》等都有着大量与季节有关的用药方法的记载。
比如“冬季不宜用白虎、夏季不宜用青龙”、“冬宜补中益气、夏宜祛风疏气”等。
在用药时间上,中医古方中也有餐前服用、餐后服用、五更服用、晌午服用、不择时间服用等记载。
2.时间与临床用药2.1 早晨或上午起伏式给药2.1.1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高峰是上午8点左右,中午开始下降,午夜0点降至最低。
如果把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时间与人体的生理节律性同步,既可获得最佳疗效,又减轻了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
研究表明,将传统的每日分次给药方案改为每日上午7:00-8:00一次给药,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对长期用药患者突然停药也很少发生停药危象。
对于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可采取隔日疗法,将两天的总量于一天上午7:00-8:00一次给药,这种给药方法对于需长期用药的患者尤为适合。
2.1.2 降压药正常人24h动态血压(ABPM)呈“两峰一谷”的“长柄勺”形状,即6:00-10:00、16:00-18:00血压最高,达到峰值,午夜02:00-03:00降至最低谷。
传统的一日三次等剂量等时间间隔的给药方法虽然能使血浆中药物浓度保持恒定,但是不能平稳降压。
患者在血压达高峰时,常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且易发生脑出血,而血压最低时又易发生脑动脉供血不足,血流缓慢易形成脑血栓和冠脉血栓。
临床药理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临床药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职能是什么?主要研究内容: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临床试验、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 职能: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GCP)、市场药物的再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承担临床药理学教学与培训工作、开展临床药理学服务2.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Ⅰ、Ⅱ、Ⅲ、Ⅳ四期,主要研究内容分别是什么?(P5)3.临床试验的伦理要求(赫尔辛基宣言的原则)1. 坚持符合医学目的的科学研究2. 保护受试者的权益3. 知情同意的原则贯穿整个临床试验4. 发挥伦理委员会的重要作用5. 提高实验人员的素质第二章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1、一级动力学和零级动力学的特点一级:1)等比转运,但单位时间内药物转运量随时间下降。
2)半衰期、总体清除率恒定,与给药剂量或浓度无关。
3)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的面积(AUC)与所给的剂量成正比零级:1)等量转运。
2)半衰期、总体清除率不恒定,加大剂量,半衰期超比例可延长,总体清除率可超比例减小,3)AUC与剂量不成正比,剂量增加,其面积可超比例增加。
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P11血浆蛋白结合率、细胞膜屏障、器官血流量和膜的通透性、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转运体第三章治疗药物检测和给药个体化1、哪些药物需要进行TDM并举例(简述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应用。
)(1) 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窄。
此类药物多为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如强心苷类地高辛,它们的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
(2) 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的药物。
如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
(3) 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性的药物。
苯妥英钠,茶碱,水杨酸等。
(4) 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过肝代谢消除(利多卡因,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5) 长期用要的患者依从性下降;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诱导(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药效降低(升高),以及原因不明的药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