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法学_法学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4.83 KB
- 文档页数:1
一、本质模板1、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2、物质生活条件二、元素模板功能(作用)内在1、静态价值三要素外在形式范围2、动态:立执司守监三、时间模板(动作类)1、前:准备、理论基础2、中:程序3、后:效果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政治文明)(一)党的领导(关键)党的领动、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理论(二)人民当家作主(目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和程序化理论(三)依法治国(途径)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五、法与社会A B1.A与B的整体如何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法与经济法与政治法与文化法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法与社会和谐法与社会发展法与经济基础法与市场经济法与科技法与国家的关系法与政治的关系法律意识与法律文化法与道德Tips:分析法与社会的关系,注意先从整体把握,即以宏观角度分析两个要素的关系,如在法与经济基础中,首先应当阐述法律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它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然后再分别阐述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A B如何例如:(1)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2)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3)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法律也对国家权力起到支持和制约的作用(5)法对政治具有确认确认、调整或影响作用Tips:以上仅作为案例使用,还需看书进行系统掌握。
3.B A如何例如:(1)社会是法律的基础(2)经济基础决定法(3)科技对法的影响(4)国家是法律存在的政治基础(5)政治对法律具有影响和制约作用第一节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社会是法律的基础法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法与社会治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依法治理网络空间通过法律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理念法与社会发展法律助推五大社会发展理念,体现和保障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社会发展。
依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依法增强发展的整体协调性。
依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观。
国际与世界各具特色的国家国家基本常识国家性质统治阶级决定国家性质民主与专政区别民主鲜明阶级性,服务于统治阶级,实现国家职能专政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服从国家本质all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它阶级的专政联系相互依存国体与政体区别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各个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是国家管理形式联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一定政体服务于一定国体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联邦制。
是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议会与总统 共和制不同点权力中心议会总统政府产生办法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由总统任命,对。
政党上台关键议会多数席位总统竞选胜出国家元首,议会,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对政府不信任政府集体辞职政府首脑提请议会重选政府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总统行驶权利议会不负政策责任,因政策不和也不能投信任票议会不能让政府和总统辞职,总统无权解散议会元首地位虚位,没实权有实权,既是元首又是首脑相同点议会和元首都由选举产生,all元首有任期资本国家的管理形式,由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维护资本主义利益三权分立生产资料私有制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议会制不同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而服务资本主义私有制。
资产阶级私有财产。
权力主体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人大代表人民的利益权力主体是人民议会是协调资本阶级内部矛盾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 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实质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维护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资产阶级掌权,维护实现资产阶级利益体现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权力运行效果国家机关 协调高效相互扯皮 效率低下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决定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为决定多种原因 综合作用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 主权国家国家共同利益 合作基础利益对立 国家冲突我国核心利益内容国家主权 统一 领土完整 安全(宏观)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中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微观)为什么维护国家利益 出发落脚点 主权国家是维护人民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要与人民根本利益相一致怎样维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国家实力。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一)引致需求(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二、完全竞争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一)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二)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完全竞争生产者在购买要素时是完全竞争的,即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边际要素成本和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
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也是完全竞争产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完全竞争市场上有大量的生产者,在某一价格的市场要素需求量,应该是该价格下所有生产者需求量之和。
但是,当市场上所有的生产者都根据要素价格的变化调整产量时,产品价格就会发生变化,所以生产者的的要素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一)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分析(二)劳动和闲暇(三)劳动的供给原则要素供给问题是消费者在一定要素价格下,将其全部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生产者对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派生出来的。
我们把这种对生产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或派生需求。
(1)边际物质产品:也称为边际产量,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2)边际收益产品:增加单位要素的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
=边际物质产品×收益(3)边际产品价值:表示每增加一单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
(4)边际要素成本: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
(5)平均要素成本: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是: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确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MFC=MRP.(四)劳动的供给曲线劳动的边际效用表示增加单位劳动所带来的效用。
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
国际经济法学(1.1.7)--国际经济法的概念与体系学习指南:一、国际经济法的概念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国际经济法基本概念的认识是不尽相同的。
学者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给国际经济法下过种种不同的定义。
不过,如果不考虑关于国际经济法各种不同定义之间的一些细微差别,可以大致地将关于国际经济法定义的不同观点分作两类,即关于国际经济法的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
按照国际经济法的狭义概念,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其他国际公法主体之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代表学者是英国的施瓦增伯格、法国的卡欧等欧洲大陆学者,我国的王铁崖教授也持此观点。
按照国际经济法的狭义概念,国际经济法是国际公法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支;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作为国际公法调整对象的国际公法主体之间的关系的一部分;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仅由包括条约和国际惯例在内的各种国际渊源构成。
代表学者是美国的杰塞普、杰克逊等,日本的金泽良雄等,我国的陈安教授为代表的主流学者持这种观点。
然而,按照广义的国际经济法概念,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国际经济关系既存在于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公法主体之间,也存在于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公法主体与自然人、法人等国内法主体之间,还存在于自然人、法人等国内法主体本身之间。
按照广义的国际经济法概念,国际经济法并非仅仅是国际公法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支,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法律部门、法律门类或法律领域;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而并非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国际经济法的渊源既包括国际渊源,也包括国内渊源。
目前在中国法学界,多数学者持广义的国际经济法观点。
本课程亦采取广义国际经济法观点。
二、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与特征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广义的国际经济关系,即存在于各种国际经济法主体之间的国际经济法之间的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国际税收关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