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35.5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一:探索数字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1. 探索数字规律:通过观察和计算,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开关机、清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探索数字规律:给出一系列数字,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他们找到的规律,并尝试解释这些规律的原因。
4. 分享与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找到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用计算器探索更多的数字规律,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案二:探索运算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1. 探索运算规律:通过观察和计算,找出运算之间的规律。
2. 计算器的基本操作:开关机、清屏、输入数字和运算符号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操作,让学生熟悉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2. 探索运算规律:给出一系列运算,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找出运算之间的规律。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他们找到的规律,并尝试解释这些规律的原因。
4. 分享与总结:让每个小组分享他们找到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四、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用计算器探索更多的运算规律,并记录下来。
2. 让学生尝试用计算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案三:探索数学公式规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公式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数学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运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方面,学生的经验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之间的数学基础和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应关注这些差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数学规律。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器,提高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设计好教学课件,包括实例、问题、练习等。
3.准备一些关于数学规律的素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篮子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3个苹果。
请问,这一篮子苹果有多少个?”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有哪些共同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解释规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实践操作,探索更多的数学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案(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公开课教案第【1】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用观察来完成各题的商。
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循环小数?请举3个例子。
2、小数分为几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二、新授课1、教学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10。
(1)出示例题10:1÷112÷113÷114÷115÷11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1÷11,则计算器上显示0.090909091。
由于1÷11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0.090909091是一个近似数,而这道题采用的是等号,所以我们要把近似数还原为循环小数:0.090909……。
1÷11=0.09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2)观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五道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分析:1÷11的循环节是092÷11的循环节是183÷11的循环节是274÷11的循环节是36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循环节也扩大2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3)根据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
6÷11=0.5454……7÷11=0.6363……8÷11=0.7272……9÷11=0.8181……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
(1)学生先和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
3×7=213.3×7=22.113.33×7=222.1113.333×7=2222.1111(2)观察:第一个式子中,两个因数的位数和是多少?积的位数是多少?积是由那两个数字组成的?积的小数在哪里?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三式和第四式。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创新教案(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创新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是的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发现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
教学工具ppt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同学们的好朋友,它就是(出示计算器)你们知道用计算器有什么好处吗学生回答:计算方便,省时,准确率高……师:计算器有这么多好处,但是它始终比不过人的智慧,今天我们就和计算器来进行一次较量,看看到底谁更聪明,好不好二、自主探索猜数字师:首先我们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你们说,我来猜。
从1---9这九个数字中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但要想在心里,别说出来,比如我最喜欢“3”,就在计算器上连输9个“3”,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除完后你只要告诉我答案,我就知道你喜欢几了,大家信不信师:好,开始活动。
学生活动,汇报。
生:54师:6板书54----6生:27师:3板书27----3………师:下面同学们能猜吗师:你们怎么也那么厉害啊生:有规律的,答案是我们喜欢数字的9倍。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有本领,那么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智力大闯关的游戏吧,看看你们能闯过几关。
第一关:寻找规律1、出示例9.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目。
1÷11=2÷11=3÷11=4÷11=5÷11=请大家先独立操作,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1)商是循环小数(2)循环节都是9的倍数……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6÷11=7÷11=8÷11=9÷11=师:恭喜大家,第一关顺利通过,接下来进入第二关探寻奥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来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进而让学生自己尝试用计算器寻找更多的规律。
教材内容紧凑,由浅入深,既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又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对数学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计算器探索规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2.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规律。
2.示范法:教师先用计算器演示探索过程,然后让学生模仿操作。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相互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使用。
2.准备相关例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
3.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例如,让学生计算1+2+3+…+100的和,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个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更多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如,计算12+22+32+…+1002的和,以及13+23+33+…+1003的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用计算器探索更多的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探索成果,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通用4篇)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篇1 教学目的: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9”让学生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2、介绍缺8数“12345679 ”,这个数非常神奇,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它。
你们想不想来探究它?3、先告诉老师在‘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老师将用算式算出一串你喜欢的数送给你,高兴吗?12345679 *()4、揭示课题很神奇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数学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
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5、提出学习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0 1÷11 2÷11 3÷11 4÷11 5÷11(1)学生独立操作。
(用计数器计算)(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结果,充分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来写的商?⑷再用计算器验证。
5、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1、数字宝塔P29“做一做”补充:333333.3 * 666666.7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7篇)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基础上,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来探索与发现算式背后的规律。
教材例题3,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面三题,然后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思考,找出算式中蕴含的规律,再根据规律直接填出后面四道算式的得数。
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对算式及其得数的特点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比较算式的特点,从而发现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内容:苏教版2013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2页例3和“练一练”,完成第43页练习七第5-8题。
(第四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算式计算规律的观察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计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归纳算式的特点和蕴含的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计算器,学会了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出示题目: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
1236-564= 546×25= 1548÷43= 326+1856÷29=学生独立完成。
第5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9及练习八。
内容简析例9 借助计算器计算小数的积或小数的商,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规律,依此类推完成练习。
教学目标1.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 能灵活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转化及归纳的能力。
4. 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渗透给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灵活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1. 本课时解决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方法时,主要是运用实践操作、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教学方法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 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等方法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游戏激趣,揭示主题:师: 下面我们用计算器来玩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从“1~9”这9个数字中 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记在心里,别说出来。
比如你喜欢的数字是“2”,就输入9 复习:回顾有关乘、除法计算中的规律。
学习:能根据所给的已知数的积和商发现规律,能用规律写出其他的积或商。
延学: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个“2”,然后把它除以“12345679”。
除完以后你只要把结果告诉我,我很快就能知道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算出的结果除以9就是学生喜欢的数)同学们,相信吗?不信的话,请你们试一试。
当学生尝试过后,让学生谈体会。
生: 太神奇了!师: 计算器是人们发明的一种计算快捷、方便的计算工具,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较大的数字的运算,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帮助我们发现数学计算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板书课题)【品析:通过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快乐,真正实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学生爱学习、想学习。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你们经常去商场吗?我昨天也去了商场,并选购了好多东西,可是, 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0元,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 你会怎么办?生: 算一算。
人教新课标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能够初步掌握计算器的用法,如开/关机、加/减/乘/除等。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并通过计算器的使用探究数列的规律。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基本使用和操作方法•数列的规律探究2.2. 教学难点•学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不熟悉•数列规律的探究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和分析3. 教学过程设计3.1. 教学准备•准备好使用的计算器;•提前准备好实验数据,确保数据的相关性;3.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首先,老师为学生介绍计算器的基本使用,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开根号等。
然后,老师问学生,他们是否知道如何用计算器来探究数列的规律。
引导学生思考,尝试自己提出答案。
最后,老师用简单的实例来展示计算器探索数列规律的操作过程。
第二步:分组实验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数列,然后使用计算器进行探究,发现数列之间的规律,并运用所学知识总结探究规律的方法。
第三步:分组交流每个小组就探究到的规律,进行小组内讨论,再就探究到的规律,与其他小组分享交流,最后进行全班讨论和总结。
3.3. 教学总结最后,老师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概括和总结,每个学生可以分享他们的心得体会,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4. 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在小组内探究规律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
同时,课后老师还可以通过听课记录、学生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评估。
5.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中,教师采取了分组讨论和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灵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学习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案(推荐2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的: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9”让学生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2、介绍缺8数“12345679 ”,这个数非常神奇,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它。
你们想不想来探究它3、先告诉老师在‘1——9’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老师将用算式算出一串你喜欢的数送给你,高兴吗12345679 ( )4、揭示课题很神奇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数学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
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5、提出学习目标(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二、自主探索1、出示例10 1÷11 2÷11 3÷11 4÷11 5÷11(1)学生独立操作。
(用计数器计算)(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结果,充分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来写的商⑷再用计算器验证。
5、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1、数字宝塔P29“做一做”补充:333333.3 666666.7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我需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下面是我根据人教版五年级上数学教材中“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课的教学内容,制定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87页的例1和第88页的“做一做”。
例1通过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两个因数的乘积,并观察乘积的末尾数字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乘积末尾数字的规律。
而“做一做”则是对例1的拓展和深化,让学生在更多的例子中发现乘积末尾数字的规律,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乘法运算,观察和发现乘积末尾数字的规律,并能尝试解释其原因。
同时,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计算器探索乘积末尾数字的规律,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尝试解释这一规律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他山石计算器、PPT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引起学生的兴趣:“一只鸟儿飞过天空,留下七个数字,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 讲解:我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两个因数的乘积,并观察乘积的末尾数字。
然后,我引导学生发现乘积末尾数字的规律,并让学生尝试解释其原因。
3. 练习:我让学生通过PPT上的练习题,运用计算器探索乘积末尾数字的规律,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 计算两个因数的乘积2. 观察乘积末尾数字的规律3. 尝试解释规律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用计算器计算两个因数的乘积,并观察乘积末尾数字的规律。
答案:略2. 尝试解释乘积末尾数字的规律的原因。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通过计算器探索乘积末尾数字的规律,兴趣高涨。
在课后,我反思到,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计算器能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在观察中找到规律并应用;2、过程与方法:在独立思考和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获得成功的体验。
说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
说教学难点:能运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商。
说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小明将要参加一个夏令营活动,爸爸给他买了一个带密码的旅行箱。
他很高兴,但又担心把密码忘记,可怎么办呢?设什么密码好呢?这时爸爸说;”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做完游戏,你就知道设什么密码最好了,即使忘了,也能很快找到它。
“同学们,你们想一起玩这个游戏吗?(想)那好,这个密码箱上的密码是由四位数字组成的,我们就写出4个不同的数字。
师问:你来说说写的是什么数字?可以吗?如果有同学写的是3、6、9、12,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这样就有5个数字了)还有什么疑问?数字中有0行不行?(出示游戏规则)规则:任选四个不同的数字,先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再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看哪组写出的算式又对又多。
(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比赛:一个报算式,填结果;另一个同学用计算器算。
)2、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疑惑:你们怎么了?为什么都停笔不算了?(就是那几个数字,来来回回的。
)师:重复,不停地重复。
怎么算都是7641-1467=6174,大家都这样吗?(对)有这样疑问的同学请举手。
师:佩服!你们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这个四位数的密码,它就是6174.即使你忘了也能找到!(介绍数字黑洞)3、揭题:数学是不是很神奇呢,今天这节课,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题1÷11 2÷11 3÷11 4÷11 5÷11(1)请同学们独立用计算器算出这组算式的结果。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用计算器计算比较复杂的小数乘、除法,并有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时,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并能按规律直接填得数。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引导发现规律、描述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美以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并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工具计算器、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1 情境引入(一)小组合作,使用计算器。
现在老师给出一个表格,请根据内容用计算器算一算。
你能发现规律吗?(二)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每组请两个同学来汇报她们的最终计算结果。
师:看了以上的结果,大家有什么感受。
师:同学们最终的答案都是一样的,真的是很神奇,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生:有。
2 探索新知(一)探索规律(课件出示例题:)1÷11=2÷11=3÷11=4÷11=5÷1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结果。
指名汇报结果。
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师:观察计算出来的结果,分组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汇报结果:商是循环小数,循环节都是被除数的9倍。
(二)尝试应用规律你能不用计算,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后几题的商吗?学生尝试写出后几题的商。
指名汇报计算结果。
6÷11=0.54547÷11=0.63638÷11=0.72729÷11=0.8181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出这几道题的商呢?让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人教版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107页例1以及第108页的练习。
通过使用计算器,学生将探索数字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使用计算器的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探索数字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一组数字,发现其中的规律。
例1:1、2、3、4、5、6、7、8、9、10。
提问:这组数字有什么规律?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使用计算器找出数字的规律。
3. 分享交流: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练习题,检验他们对规律的理解。
练习1:1、3、5、7、9的规律是什么?练习2:2、4、6、8、10的规律是什么?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强调数字的规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数字规律探索七、作业设计题目:2、4、6、8、10的规律是什么?答案:这组数字是偶数,两两之间相差2。
题目:1、3、5、7、9的规律是什么?答案:这组数字是奇数,两两之间相差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的设计。
在这一环节中,我选择了数字1到10作为学生的探索对象。
这是因为这些数字是基础的,同时也是学生非常熟悉的。
通过观察这些数字,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产生好奇心。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好奇心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自主探究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使用计算器找出数字的规律。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3.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3.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并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规律的探索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使用计算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部分学生可能不太熟悉计算器的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算器,并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数学计算。
2.通过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数学规律的探索。
2.难点:计算器的操作,数学规律的归纳。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运用计算器进行数学计算,探索数学规律。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归纳数学规律。
3.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索数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计算器。
2.准备相关的数学案例,用于引导学生探索数学规律。
3.准备PPT,用于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和数学规律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用到过计算器吗?计算器有哪些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讲解各个按键的功能,让学生初步掌握计算器的使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具体的数学计算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操练,熟练计算器的使用。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第3单元小数除法
第9课时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索,发现规律,再通过观察来完成各题。
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难点:发现商的规律。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 go!
二、自主探究
出示P35例9独立操作。
,
三、例题精讲
1,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教师激励: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和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
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研究中去探索发现更多的规律。
四、练习设计
1、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460 × 0.008 =
46 × 0.08 =
4.6 × 0.8 =
0.46 × 8 =
0.046 × 80 =
0.0046 × 800 =
1122 ÷ 34 =
111222 ÷ 334 =
11112222 ÷ 3334 =
1111122222 ÷ 33334 =
11111112222222 ÷ 33333334 =
2、算一算,找规律:
46×96 = 69×64 =
14×82 = 28×41 =
26×93 = 39×62 =
3、明辨是非:
(1)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
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3)因为75÷4=18……3,所以750÷40=18……3。
()(4)两个数相除,被除数扩大3倍,除数缩小3倍,商扩大9倍。
()(5)因为360÷15=24,所以3600÷15=240,360÷5=8。
()
4、甲数÷乙数=2,如果甲数乘4,乙数乘4,那么商是()。
5、甲数×乙数=800,如果甲数乘2,乙数不变,那么积是()。
6、如果A÷B=60,那么(A×3)÷B=();
如果A×B=300,那么(A×2)×(B×2)=();
如果A×B=600,那么(A×5)×(B÷5)=();
如果A÷B=75,那么(A×10)÷(B×5)=();如果A÷B=75,那么(A÷5)÷(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