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公约(自然规则)浅析
- 格式:pptx
- 大小:978.61 KB
- 文档页数:15
212环保协议解析摘要:1.环保协议的背景与目的2.环保协议的主要内容3.环保协议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影响4.环保协议对全球环保合作的意义5.我国在环保协议中的角色与责任6.环保协议的实施与挑战7.环保协议的未来发展展望正文:环保协议,全名为212环保协议,是我国近期签署的一项重要国际环保公约。
在全球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该协议旨在加强国际间的环保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
本文将对212环保协议进行详细解析,分析其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影响以及在全球环保合作中的意义。
一、环保协议的背景与目的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各国政府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挑战。
为了共同应对这一挑战,各国于近期签署了212环保协议。
该协议旨在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环保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加大环保投入,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全球生态环境。
二、环保协议的主要内容212环保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保技术合作与交流:协议成员国需积极开展环保技术研发、推广与应用的国际合作,共享科技成果。
2.环保资金支持:各国政府需加大对环保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逐年提高。
3.环保政策协同:协议成员国需在环保政策、法规制定等方面保持密切沟通与协调,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4.环境监测与信息共享:各国需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通报环境污染事件,共同防范环境风险。
5.环保教育与公众参与: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环保事业。
三、环保协议对我国环保产业的影响212环保协议的签署,对我国环保产业带来了重要影响。
首先,协议促使我国政府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其次,协议要求我国加强与国际间的环保技术合作,为我国环保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与借鉴。
最后,协议的签署有利于我国环保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四、环保协议对全球环保合作的意义212环保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全球环保合作进入新阶段。
浅论生态环境的国际法保护浅论生态环境的国际法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国际社会通过制定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法来规范各国行为,保护生态环境。
国际法与生态环境国际法是各国之间约定的行为规则和原则的总和,旨在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维护国际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突出,国际社会逐渐意识到需要制定国际法来保护生态环境。
在国际法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国际环境公约:国际社会通过制定环境公约来协调各国的环境保护行动,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这些公约为各国提供了共同的框架和原则,促进了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国际法院和仲裁机构:国际法院和仲裁机构承担着解决国与国之间环境争端的任务。
它们通过审理和判决来维护生态环境的权益,确保国际法的实施和遵守。
对污染的管控: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和协议,以减少和控制污染的产生和传播。
例如,国际海洋污染防治公约、巴黎公约等都是为了规范各国对污染问题的控制和管理。
国际法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生态环境的国际法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 跨国界性:生态环境问题通常具有跨国界性质,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国际法提供了各国之间合作的法律基础,促进了国际合作和协调。
2. 规范行为:国际法规范了各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明确了各方的义务和责任。
它能够约束各国的行为,避免不负责任的环境破坏行为。
3. 维护公共利益:生态环境的保护关乎人类的共同利益,国际法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更好地维护全球公共利益,确保人类的生存和福祉。
4. 解决争端:国际社会通过国际法机构解决生态环境争端,可以避免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国际冲突和纠纷。
,国际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应积极履行相关国际法规定的义务,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中的国际公约有哪些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国际社会为了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
这些公约涵盖了多个领域,旨在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气候稳定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这个公约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性框架。
它确立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最终目标,即“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人为干扰的水平上”。
通过这个公约,各国共同努力,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等。
《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
它规定了发达国家的减排目标,并引入了三个灵活的减排机制,即国际排放贸易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
这为各国在减排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合作机会。
再说说《巴黎协定》。
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重要国际法律文件。
它强调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 2 摄氏度之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的目标。
同时,要求各国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提交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贡献方案。
除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生物多样性公约》就是为此而制定的。
它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组成部分以及公平合理分享由利用遗传资源而产生的惠益。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则重点关注濒危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通过限制或禁止濒危物种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来保护那些受到威胁的物种。
比如,对于大象、犀牛、穿山甲等等濒危动物的保护,都有明确的规定。
在保护海洋环境方面,《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规定了各国在海洋领域的权利和义务,包括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也致力于防止向海洋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造成的污染。
在保护臭氧层方面,《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一项重要的国际公约。
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法规分析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各国纷纷制定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
我们将从国际法规的角度出发,分析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法规。
一、关于国际法规国际法规是规范跨国关系的法律规则的总称,其来源包括国际公约、习惯国际法和国际法律原则等。
它的特点是具有强制力,达成协定的国家应当遵守和执行其规定,并在必要时接受司法裁决和国际仲裁。
在环境保护领域,国际法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为环境问题往往具有全球性和跨国性,单个国家的法规难以解决环境问题,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协调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
二、国际环保公约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于1992年签署,旨在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
公约规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等机构,并要求各缔约国定期提交减排计划和国家自主贡献。
该公约的最大成果是在2015年通过了《巴黎协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全球范围的且被所有缔约国批准的气候变化协定。
该协定旨在控制全球气温升高在2℃以内,尽力争取1.5℃之内,并要求各缔约国提交贡献目标和加强透明度,以实现气候变化的全球合作。
2.《《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公约于1992年签署,旨在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
公约规定了生物多样性定期评估和保护计划,并要求各缔约国制定策略和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
该公约的颁布和实施,使得全球生物多样性得到持续保护,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公约》该公约于1973年签署,旨在保护野生动植物种。
公约规定了濒危物种的分级标准,限制该类物种及其制品的贸易流通,并要求各缔约国制定保护计划和措施。
该公约的起草和实施,切断了非法野生动植物和其制品的贸易流通,以及遏制了乱砍滥伐的行为,从根本上解决了野生动植物消失的问题。
三、国际机构及其法规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是联合国环境保护的主要机构,旨在促进全球环境政策的协同和推动全球环保进程。
该机构既是政策指导机构,也是举办环境保护项目的实施机构。
国际环境法公约
国际环境法公约是由一系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国际公约组成的。
这些公约在保护地球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国际环境法公约:
1.与保护臭氧层有关的国际环保公约:这是一组旨在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协议,包括《蒙特利尔议定书》等。
2.《控制危险废物越境公约》:该公约旨在防止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和非法倾倒,促进废物的环境无害管理。
3.《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公约旨在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防止非法贸易和非法捕猎。
4.《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公约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物资源的丧失和破坏。
5.《生物安全议定书》:该议定书旨在保护生物安全,防止转基因生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
6.《卡特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该议定书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补充协议,旨在保护生物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针对转基因生物的释放。
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该公约旨在防止气候变化,通过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这些公约在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全球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框架和合作机制。
# 环境保护的国际协议## 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各国逐渐认识到单靠一国之力难以解决跨国界的环境问题。
因此,国际社会通过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的国际协议来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主要的环境保护国际协议及其重要性。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是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峰会上通过的一项国际公约。
该公约旨在“稳定温室气体浓度在一个不会对气候系统造成危险的水平”。
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是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和2015年的《巴黎协定》。
### 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是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2%。
这是首次以国际法形式对工业化国家设定具有约束力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
### 巴黎协定《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在巴黎气候大会上通过,旨在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争取不超过1.5摄氏度。
该协议强调各国根据自身能力采取行动,并通过每五年一次的全球盘点机制来评估进展。
## 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生物多样性公约》(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于1992年在里约地球峰会上通过,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和公平分享遗传资源的利益。
《名古屋议定书》是CBD的重要补充,它确立了关于获取和惠益分享的国际制度。
## 蒙特利尔议定书《蒙特利尔议定书》于1987年通过,旨在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它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国际环保协议之一,成功减少了98%的受控物质使用,显著修复了臭氧层。
## 跨界野生动物疾病控制协议例如《国际动物卫生法典》(International Animal Health Code)由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制定,旨在预防和控制跨国界传播的动物疾病,如禽流感和口蹄疫等。
法律学中的国际公约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加强,国际合作也变得日益频繁。
在这个日益紧密的国际社会中,国际公约作为国家间达成一致并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规范,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对法律学中的国际公约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一、国际公约的定义国际公约是国家或其他国际主体之间通过谈判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它是一种国际立法形式,旨在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
国际公约通常由一系列条款组成,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了一定的执行机制。
二、国际公约的特点1. 具有法律约束力:国际公约具有约束各缔约国的法律效力,缔约国有义务根据公约的规定采取行动。
违反国际公约可能受到国际法律制裁。
2. 公约是国际共识的产物:国际公约的达成需要各方通过谈判和协商达成一致。
公约的内容通常是各方共同认可的原则和规范。
3. 多边性:通常情况下,一个国际公约会有多个缔约国,而不只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双边协议。
这种多边性有利于促进各方的合作和相互信任。
4. 稳定性:一旦国际公约生效,通常情况下,它的效力会相对较长,各方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
公约的修改通常需要各方重新达成一致。
三、国际公约的意义1. 规范国际行为:国际公约通过明确规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执行机制,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框架,使各方在国际行为中能够按照共同的规则行事。
2. 促进国际合作:国际公约的达成需要各方通过谈判和协商,这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公约为各方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平台,通过交流和协作实现共同目标。
3. 解决争端和冲突:国际公约约束各方的行为,规范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助于减少争端和冲突的发生。
当争端发生时,国际公约提供了解决争端的机制和程序。
4. 保护人权和环境:许多国际公约涉及保护人权和环境等重要议题。
通过国际公约的规范,各方共同努力保护人权,维护环境的可持续性。
四、国际公约的局限性虽然国际公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1. 缺乏全球强制力:由于国际公约需要各方达成共识,其法律约束力相对较弱。
世界各国环境规制的演进与启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规制成为各国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简要概述世界各国环境规制的演进历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探讨环境规制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应对之策,以期为全球环保事业提供启示和反思。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为加强环境保护,世界各国开始逐步实施环境规制措施。
初期的环境规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管制。
这一时期的环境规制以“命令-控制”为主要手段,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处罚措施来控制企业的污染行为。
到了20世纪90年代,环境规制开始逐渐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
各国政府在排污收费、排放权交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这种“市场-激励”型规制通过利用市场机制来引导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更加经济、有效的措施。
进入21世纪,环境规制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环境规制更加注重多元化参与和全过程管理。
各国政府不仅加强了对企业的管制,还鼓励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环境保护。
同时,环境规制也逐渐向跨区域、全球合作发展,以解决跨国环境污染和资源分配等区域性或全球性问题。
环境规制的演进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政治压力、社会需求等都是推动环境规制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环境规制的不断加强,全球环保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在环境规制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环境规制存在差异,导致不公平竞争;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而非法排污,导致环保政策执行难度加大;一些环境规制政策缺乏长效机制,难以持续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
面对环境规制的不断发展,各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全球环保事业的发展。
应加强环境规制的协调与统一,避免因规制差异而导致的市场扭曲和不公平竞争。
加强环境规制的执行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污行为,提高环保政策执行力。
还应注重环境规制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如财政、税收等,通过综合手段推进环境保护。
浅论生态环境的国际法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全球共同的关切领域。
由于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生态环境日益受到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并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国际法规,形成了国际法律框架。
一、国际环境法的发展与特点国际环境法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其发展起步较晚。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上升,国际环境法逐渐形成。
它是现代国际法体系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国际合作和规范来解决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
国际环境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约束。
因此,国际环境法具有普遍性和全球适用性。
2. 多维性: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多个方面,如空气、水、土地、生物多样性等等。
国际环境法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确保综合治理。
3. 可持续性:国际环境法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保护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
二、国际环境公约的重要性国际环境公约是国际社会为了共同保护生态环境所达成的法律协议。
通过制定和执行公约,各国可以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进行。
1. 蒙特利尔议定书:该公约旨在保护臭氧层,禁止生产和使用损害臭氧层的物质。
它是环境领域的第一个成功的全球性公约,为后续环境公约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 京都议定书:该公约旨在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问题。
各国同意通过减少排放温室气体来控制气候变化,并实行国际合作机制,支持发展中国家的适应和减缓措施。
3. 巴黎协定:该公约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路线图。
各国同意共同努力将全球气温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以下,并采取措施实现减排目标。
三、国际环境法的挑战与前景国际环境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包括:1. 法律强制力不足:国际环境法的法律强制力相对较弱,无法有效约束国家的行为。
2. 合规监督不力:国际环境法的实施和监督机制相对薄弱,很难确保各国履行承诺。
全球环境保护政策分析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全球各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
本文将对全球环境保护政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际环保组织的角色国际环保组织在全球环保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是全球负责环境保护的权威组织之一,负责监测全球环境状况和推动环境保护行动。
另外,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环保组织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二、国内环保政策各国政府制定的环保政策是保护本国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例如,中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国家、地方和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
此外,中国还制定了多项环保政策措施,如排污许可制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美国则在1980年制定了环境保护法案,这一法案规定了许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废弃物管理、化学品管理、空气和水质监测等。
此外,美国环保局还设立了多个专门部门,例如大气、水和土地保护署等。
三、世界环保议题气候变化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最大环保挑战之一,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制定了多项应对措施。
例如,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了各国应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
中国也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如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碳市场建设等。
全球生物多样性也受到威胁,各国政府也在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
许多国家都实施了控制森林砍伐和破坏的政策,还实现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计划和项目。
四、环保问题的挑战与机遇随着全球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
各国政府需要积极采取行动,实施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加强环保监管,促进环保技术研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环保问题也带来了商业机会。
随着环保产业的兴起,许多公司也纷纷推出环保产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对环保的需求。
例如,可再生能源产业、节能环保科技、环保资讯服务等。
总之,全球环保问题涉及各个方面,需要全球力量共同应对。
只有每个人都承担起个人责任,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才能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国际环境公约近年来,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环境问题早已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内部事务,而是需要全球共同努力解决的世界性问题。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国际社会通过签订国际环境公约,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环境保护的进程。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国际环境公约,并探讨其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国际上第一个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公约。
它于1992年通过,并于1994年正式生效。
《公约》的目标是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球温室效应,促进气候稳定的实现。
为实现这一目标,公约确立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制定国家行动计划、加强气候监测和科学研究、提供技术转让和资金援助等。
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通过并生效,是为了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公约。
该公约的目标是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公平分享相关利益。
公约要求各方采取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物种和生境,防止物种灭绝,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生物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并保护和维护传统知识和创新实践。
三、《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是2015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的重要环境公约。
协定的目标是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力争控制在1.5摄氏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各缔约方将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国家贡献,包括减排目标、适应措施、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等。
该协定得到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参与,标志着国际社会共同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新时代的开启。
四、《巴塞尔公约》《巴塞尔公约》是为了控制、减少和消除跨国边境转移和处置危险废物和有害废物而签订的国际环境公约。
公约要求各方确保废物的安全处理和环境友好的转移,促进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循环利用。
公约还通过建立全球环境基金来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废物管理能力建设。
该公约的签署和执行为全球废物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
浅析国际环境保护与国家主权原则之间的关系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国际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议题之一。
然而,环保与国家主权之间的矛盾却时常引起争议。
就该问题展开讨论,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环保解决了什么问题环保的主要目标是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系统,维护生命的存续和繁衍。
也就是说,当环保措施得到落实,自然界所面临的威胁会得到相应的缓解和降低。
这些威胁包括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等。
环保不仅关乎人类健康和生存,也意味着着对未来世代的负责。
二、对环保进行国际合作的必然性环保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它不仅涉及单个国家,而是全球性问题。
2015年巴黎协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协定要求全球各国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作为相互依存的世界,国际合作是环保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国家可以互相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完成环保工作、保护待保护。
在全球视野下,环保问题也不再是单个国家所能应对的挑战。
三、环保与国家主权之间的矛盾国家主权是国际法的基石之一。
缺乏了国家主权,每个国家都将完全受制于其他国家的控制,这不利于稳定的国际秩序。
然而,在环保问题上,当一个国家的环保措施对于其他国家造成负面影响时,国家主权原则就会受到挑战。
例如,两个国家之间的跨境污染问题:一个国家的环境污染会对相邻国家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威胁到邻国的环保和公共卫生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国际法中的“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配合各国间的环保协议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不同国家可以尊重彼此的主权,同时在环保上达成共识。
只有全球各国团结合作、形成相互支持的环保协作机制,才能推动全球环保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四、环保与何种程度上的权力平衡在环保的问题上,权力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当一个国家的环保措施妨碍了其他国家的发展,就会导致国际间不公平和领土冲突等问题。
另一方面,全球环保问题也涉及到权力转移和协调问题,以及对国际组织的信任问题。
国际环境公约《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又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
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
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2001年5月22日于斯德哥尔摩通过2004年5月17日生效认识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毒性、难以降解、可产生生物蓄积以及往往通过空气、水和迁徙物种作跨越国际边界的迁移并沉积在远离其排放地点的地区,随后在那里的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中蓄积起来,意识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中,人们对因在当地接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而产生的健康问题感到关注,尤其是对因此而使妇女以及通过妇女使子孙后代受到的不利影响感到关注,确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生物放大作用致使北极生态系统、特别是该地区的土著社区受到尤为严重的威胁,并确认土著人的传统食物受到污染是土著社区面对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该议定书1978年2月17日订于伦敦。
它事实上包含两份基本文伴,即:《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遣成污染公约》和《关于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
因此,国际上通常将二者合称为“73/8防污公约”,(73/78MARPOL)。
《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约》该公约通常简称“1972年伦敖倾废公约”或“伦敦公约”1972年12月29目订于伦敦、墨西哥城、莫斯科和华盛顿。
该公约于1975年8月30日生效,1985年12月15目对中国生效。
认识到海洋环境及赖以生存的生物对人类至关重要,确保对海洋环境进行管理使其质量和资源不致受到损害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利益;同时认识到海洋吸收废物与转化废物为无害物质以及使自然资源再生的能力不是无限的;也认识到各国按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原则,有权依照本国的环境政策开发其资源,并有责任保证在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活动不致损害其他国家的环境或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区域的环境;海洋污染有许多来源,诸如通过大气、河流、河口、出海口及管道的倾倒和排放;各国有必要采取最切实可行的办法防止这类污染,并发展能够减少需处置的有害废物数量的产品和处理办法,以改进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孛共济毒毒委党嫒学撮3/2008在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中寻求平衡——浅析中国国际环境合作陈佳摘要:中国体为一个负赏佟的环境大国与发展中大筒.面盛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赞须在国际社会中认真履行环境太国的贲任。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义坚决维护中园的国京利益.在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中寻求平衡。
关键词:环境阕题;匡鼯念捧;国家利益;壹任作者筒贫:簿佳,中共中央党投罾琢茂喀研究所嚣酪政治专业2006缳薄壬垒(邮政编码100091)中图分类号:n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359(2008)03一oo l7一03关于嚣舔强境合缮,露要获嚣舔致渗、经济秘战略爨两的高度去瑷解其博雾过程。
它是溺今世界一项重要的国际谈判,其煎点是要形成保护全球环境的国际规则,涉及来来全球体系包括中匿在内的各个灏家长期的经济、政治岛环境发晟空间及其稻美的权乖j与费任的确定。
丽中国鲡何在全球环境与发展的竞争中获得巍机,在国际社会中认粪履行环境大国的责任,积极参与灏际环境合作,叉坚次维护孛晷豹灏家剩益,农嚣家蠢益毒全球责任枣寻求平衡,怒摆在决策衡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巾蓬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嚣境翕{乍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一开始就与国际环境交流与合终紧密程美。
1972年孛掰致癃派戎凌整参热了攘焱穗簧拳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此膝伴随着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也日益得到麴强。
(一)中圆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的意义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方面不仅有利予从国外引进资金移先进匏繇儇理念秘技术,提蹇中嚣在繇壤政策、鹫瑷方面豹能力,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动力与支持,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藤,中晷对环境污染的浓理,也将为解决世雾璎境问题提供示蓬帮参考,尤其在发震孛謇家起到带头{箬麓,这不役能够提高我豳的国际地德,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瓣且对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试论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摘要: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只有一个地球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国际环境合作原则、国家环境资源主权与不损害国外环境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环境责任原则、预防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等,文章将对这些原则的产生及理论价值进行分析。
关键字:国际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国际环境法是在人类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状况下产生的,国际环境问题往往由许多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技术的以及其他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而成,其所涉问题的综合性决定了国际环境法与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学科有很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边缘综合性。
另外,国际环境法学的发展历程时间较短,关于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在学术界的分歧也较大。
一、只有一个地球原则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1972年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由各领域众多专家学者撰写的《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一书,呼吁各国政府和人们警惕环境污染与破坏,重视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该书是为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准备的非官方报告,对地球的整体性、科学的目的性与一致性、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和地球上的生态与环境秩序问题进行了论证,该书所倡导的“只有一个地球”理念为国际社会所接受。
“只有一个地球”原则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而法律原则与法律目的价值最大的不同在于法律原则在功能上具有可操作性,以弥补法律规则没有之缺陷。
而“只有一个地球”体现的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精神,很难讲清楚在实践当中违背这一表述的具体表现,怎样才能算违背只有一个地球原则等等,致使这一概念的外延模糊,并且在法律实践当中,这一表述的可操控性也相当弱.因此,只有一个地球原则反映的是人们内心的一种主观愿望,要求人们认识问题从这一前提出发,是国际环境法所要追求的至高理念,其作为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出现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领导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根据该报告所阐述,“可持续发展”指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