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会与文化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03.50 KB
- 文档页数:3
英语论文(中美文化差异)英语论文(中美文化差异)一、引言英语作为一门全球通用语言,对于中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中美文化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语言和交际的影响。
二、中美价值观差异在中美文化中,价值观差异是最明显的方面之一。
中美两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宗教和社会背景,这导致了他们在价值观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美国文化倾向于个人主义,注重个体的独立和自主性。
而中国文化则强调集体主义,重视家庭和团体的集体利益。
这种差异在语言交际中表现明显,比如在表达感谢之情时,美国人更倾向于使用“I thank you”这样的第一人称表达方式,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使用“We thank you”来强调团体的感谢之情。
2. 时间观念与未来导向美国人注重效率和时间观念,强调将时间用于创造价值。
相比之下,中国文化更加注重历史和传统,对未来的展望较为谨慎。
这种差异在商务交流中体现明显,美国人常常在商务会议上强调时间管理和准时守约,而中国人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三、语言差异中美文化差异也在语言使用上得到体现。
1. 礼貌用语中美两国在礼貌用语方面存在差异。
美国人更倾向于使用直接的表达方式,比如“Please pass the salt”。
而中国人常常使用委婉的方式,比如“麻烦你帮我递一下盐”。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两国之间在社交场合中的不同习惯和礼貌观念。
2. 言语间断和暗示中美文化中存在着对言语间断和暗示的不同需求。
美国人更倾向于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喜欢在交流中保持比较连贯的语言流程。
而中国人更喜欢使用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图,有时候在表达上更多地依靠暗示和上下文的理解。
这种差异在商务谈判和日常社交中都能观察到。
四、沟通方式差异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中美人民在交际中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1. 非语言表达在非语言表达上,中美文化也存在着差异。
美国人更加直接和开放地表达情感,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眼神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浅谈中美文化存在的差异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作为具有代表西方文化的美国与我国建立越来越密切,由于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以中美的社会关系,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风俗和社会礼仪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美国文化主张谦虚无私奉献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荒诞粗俗。
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略的问题。
关键词:中美差异文化1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政治的多元化的发展,各国的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然而文化是沟通各国之间的桥梁,但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的文化特点也不相同,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性,历史性,呈现了人类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中美文化是人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美文化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
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
在中国,对别人的健康状况表示关心是有教养,有礼貌的表现。
但对美国人的健康表示关心,就不能按照中国的传统方式了。
在美国,人们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与赞美。
但是中国人却很谦虚,不喜欢张扬性格。
文化障碍的确会影响跨文化交际。
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2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差异2.1个人荣誉感与谦虚谨慎①美国人的个人荣誉感美国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崇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自豪,从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狂喜。
美国人的这种个人荣誉感与其崇尚的个人奋斗不无联系。
在美国人看来,个人荣誉的取得是建立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上的。
没有个人孜孜不倦的勤奋努力,就不会有所成就,当然也就谈不上荣誉感。
因此,在他们取得荣誉后,他们会毫不掩饰的加以炫耀,而不是“深藏不露”。
以至于在我们中国人看来,美国人是毫不谦虚的。
②中国人的谦虚谨慎相反中国文化不主张炫耀个人荣誉,而是提倡谦虚。
从传统文化视角看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内涵◎ 周 进〔作者简介〕周进,上海商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000。
文学作品的内容与文化的关系无须赘言,“人类原始文化时期,有文学神话内容,以幻想的方式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工业文明时期有工业文明的文学内容,文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实际上是文学的‘文化性’的代码用语。
同是古代诗歌,为何古希腊和印度是鸿篇巨制,而希伯莱和中国却是短章小曲?所有这些都可以在文化中找到根源”〔1〕。
纵观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中国文化与美国自然主义之间存在着诸交点,两者均讲求“己”与“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己”就是自己,也就是主体,“物”就是外物,也就是自然和社会客体),两者均推崇宿命、遗传、环境的主导作用。
所不同的是,中国文化更多融入和谐积极的元素,强调“天人合一”;而美国自然主义则更多着眼于命运的不可掌控性,渲染人类来自大自然的偶然,也必将灭亡于大自然的偶然的悲观思想,带有更多的宿命色彩。
在以往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国自然主义的学术讨论中,其研究主体往往是单向的、割裂的,关注点更【摘 要】 文学作为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其系统功能、特征均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纵观中国文化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中国文化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间存在着诸多交点,两者均讲求“己”与“物”的相互依存关系,均推崇宿命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造人的理念。
在以往有关中华传统文化和美国自然主义的学术讨论中,其研究主体往往是单向的、割裂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文学所折射出的文化之“异”,而非文化之“同”。
本文则力图去“异”存“同”,对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创作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消除文化隔阂,全方位地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纵深性和多元特征。
【关键词】 近朱者赤;罪感文化;人性论;环境决定论;宿命论;遗传论【中图分类号】 I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0)04-0126-4多集中在文学所折射出的文化之“异”,而非文化之“同”,本文则力图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多维视角比对美国自然主义的文学创作,去“异”存“同”,拓宽文化和文学之间的“边界”,消除文化间的排斥和对抗。
文献综述——清教思想与当代美国精神(浅谈清教文化给美国留下的烙印)前言北美第一批清教徒是16世纪及17世纪英国新教中的一派,他们主张“纯洁”教会,清除国教内的腐败现象,提倡简朴生活。
却因不满教会改革而被迫外逃,将清教思想带到了美洲大陆。
清教思想深深地影响了美国社会,是当今美国精神的核心。
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了解今日美国社会。
纵观各种有关清教徒与美国精神方面的论文,发现很多学者总结的都很好,有些也很全面,引经据典。
但是发现他们所能够举出的与现实生活有关的案例还是很少的。
有些通篇都是引自《圣经》,所举的例子只有寥寥几笔。
所以,我写这篇论文的重点就是在强调论点的同时,充分添加一些符合当代国情的例子,从而使论文更具说服力更有趣。
前篇:清教文化如何形成的,清教徒的形成主体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清教思想对当代美国精神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一、领导、使命意识作为“山上之城”的子民。
世界榜样思想是美国欧精神和国民性中最鲜明的特征。
美国人民希望成为世界的先锋、全人类的“救世主”。
在现实世界中,美国人所乐于充当“世界警察”把美国人张狂的领导意识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民主意识美国民主是世界民主的成功典范,崇尚民主自由、人人生而平等的信条成为当今美国人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之一。
清教思想本身的内涵以及清教徒在北美的社会实践对促成美国民主体质的诞生起了奠基作用。
美国《宪法》最终确立了共和代议制民主。
美国自由民主政治的发展基础是政教分离,其现实经验和模式是地方自治。
三、敬业精神清教思想塑造了美国人努力工作、勤俭致富的民族性格。
清教徒们都自觉地努力工作,把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视为一种快乐。
这种性格使得美国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个荒野的不毛之地发展成为强大的工业国家,客观上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此外,在美国这样一个钦佩白手起家的英雄的国度,一个尊重个体、人人平等的社会,信奉“天助者自助”的社会,使得更多的当代美国人勤恳工作以获得日后的成功。
关于美国文化的论文美国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就逐步从文化“熔炉”理论慢慢向多元文化理论转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国文化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美国文化的论文篇1凋零的美国南方文化摘要: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反映了美国南方种植园文化在北方工业化进程中所遭遇到的失败。
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布兰奇和米契这两个在南北方文化冲突中艰难前行的人物,旨在剖析南北战争对南方人在精神文化方面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关键词:南北方文化冲突;《欲望号街车》;南北战争一、引言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美国戏剧的发展历史是最短的。
直到20世纪早期,一些美国的本土剧作家才相继出现。
1920年到1960年期间,美国集中出现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剧作家,这在美国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其中一些作家开始关注当时最为热门的社会问题――南北方文化冲突。
1861年到1865年的南北战争对美国的政治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方最终的失败造成了南方传统生活方式的毁灭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沦丧,贵族沦为了平民,工厂取代了农田,曾经一度繁荣的南方文化逐渐走向衰败。
战前,南方人富庶的生活给他们带来一种优越感,优雅的生活方式已经在他们的记忆中根深蒂固。
战后,他们不能接受失败,也不能应对生活中出现的新困难,只能一味地沉浸在对昔日荣耀的回忆中。
这时,美国文坛上出现了很多现实主义作家,他们关注平民百姓的现实生活,如何走出南方战后的困境成为了这些现代作家的话题。
他们将作品中的人物置身于南北两种文化中,就像是田纳西?威廉姆斯《欲望号街车》中的布兰奇和米契一样,在不断探索中找寻走出困境的出路。
田纳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 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战后作家之一。
由于在南方长期的生活,他已将南方的文化印记深深地植入了心间,可以说他是南方文化的最佳代言人。
在南方目睹了过多的贫穷困苦,他一直致力于描写南方人在美国内战战败后所面临的困境。
美国社会与文化论文美国精神院系:环境与地理科学系班级:09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姓名:徐大风学号:091240150选修课班级:002班日期:2010年6月4日美国精神众所周知,美国人崇尚自由、民主,相信上帝创造了一切,人人生而平,她的宪法保障所有人的权利。
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1、爱国精神,国民具有强烈的国家自豪感。
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在其短短的两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美国在世界政治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经济、科技等领域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是美国人最为自豪的资本。
美国人认为自己是世界的领导者,有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秩序。
美国的青少年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当一个美国公民比当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都好。
2、开拓进取、富民强国的精神。
从17世纪初英国在北美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弗吉尼亚州至今天的历史进程中,来自欧洲和世界各个角落的移民以勤劳智慧不断开发着美国,从最初从事农业、工业、修路的拓荒运动到现在从事高新产业技术开发,他们不断地开拓进取,不断改变着美国的面貌。
3、实用主义,注重实际,以勤奋工作为荣。
美国视偷懒为不道德行为。
因此为了追求富足生活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他们都是工作狂,全社会充满以勤奋工作为乐为荣的氛围。
“山姆大叔”是美国的绰号,1961 年美国国会还正式确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象征,美国人把“山姆大叔”那种诚实能干、吃苦耐劳、富于创业和爱国主义精神视为美利坚民族的骄傲和共有的品质。
4、尊崇民主自由平等的普世价值。
美国人相信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法律保障每个人的权利,包括言论和出版自由、和平集会和请愿自由以及信仰自由并且现实亦是完全依法治国,不像中国宪法虽然规定,但执法者很多时候不依法执政。
美国人崇尚自由民主,自由女神像也是美国的象征。
但美国的民主也具有两面性,在一些战争国家中,美国人首先保障的是自己的生命和权力,其次才是其他人的权力。
中美文化差异论文:浅析中美文化差异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高低而引起的经济、技术乃至政治、法律制度等文化领域参差不齐。
虽然说经济全球化让各国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小,但每个国家和民族所拥有的那些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逐步形成并世代保持的传统,仍旧以最纯粹的形式保留下来。
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一个融合体,近年来两国在文化上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将这两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国家进行对比,能够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美国的文化,并重新审视中国五千年来积淀下的文化传统。
一、中美文化宏观比较(一)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我认为,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差别是两国最主要的差别。
在这里首先引入集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定义。
集体主义,指的是一种强调集体和国家的重要性,强调集体利益应该凌驾于个体利益之上的文化价值观念。
[1]个体主义,认为个人虽然离不开社会集体,但是正是由于个人对自我利益和幸福的不断追求才最终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因此在社会事务中应首先考虑个人的幸福和需要。
[2]中国流传了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重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强调集体主义、权利差距和团体内部和谐。
在天地之间人为贵,江山社稷以人为本。
作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的孔子和孟子,他们的思想核心分别是“仁”、“性善”。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念把人为的等级统治秩序同自然的血缘和亲属关系柔和为一,维护着整个社会的有序运作。
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文化历史深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中认为人为其自己的目的而活着才有意义的价值观念,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个性解放,都决定了美国浓厚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奋斗、自主、独立,以自我为核心。
这些观念充斥着美国人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是其价值观念体系的灵魂。
(二)“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中国人传统的宇宙观或对自然的态度是“天人合一”,人应当顺从自然规律和对自然的膜拜,世间万物都是一个统一体,而且大自然有生命且有灵性。
四川省教育厅青年科研项目。
摘要:论文从文化角度探究美国黑人女性社会地位的演变。
通过分析研究不同时期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现状,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黑人女性创作的文学作品,近些年在不同领域的成功黑人女性以及她们带来的深远影响等,总结概况出美国黑人女性的成功演变史,以期对美国黑人研究作出补充和完善,同时使美国黑人和白人群体均明确黑人女性作为独立个体应该享有的平等地位和权力并可以获得同等的成功,有助于构建平等和谐的美国社会。
关键词:文化角度;美国黑人女性;社会地位作者简介:程垫丰,女,1978年1月出生,四川重庆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2非裔美国人是美国社会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他们的生存状况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长期以来,非裔美国人一直受到以白人为主的美国社火主流群体的歧视和压迫。
20世纪50年代开始,非裔美国人开始寻求独立和解放,各种形式的黑人运动随之兴起。
这些运动为他们赢得了平等和权力,他们的生活也逐渐得到改善,渐渐拥有了自由平等的社会地位。
非裔美国人社会地位的改善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者们纷纷开始探讨非裔美国人生存状况的改变。
在这些研究中,关于美国黑人女性的研究占据了重要的比例。
在美国历史上,美国黑人女性不仅遭受着和美国黑人男性一样的种族歧视,同时也遭受着黑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甚至有来至与黑人男性对她们的压迫。
在以白人为主体的男权性质的美国社会,黑人女性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同时破除白人社会的种族压迫和男权社会的父权压迫。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社会兴起的黑人女权运动是美国黑人妇女奋斗史的开端,随着半个世纪的不断努力,美国黑人女性最终成功争取到了平等自由的权利,如今的美国社会已经涌现出像康多莉扎.赖斯和惠特曼休斯顿等优秀的美国黑人女性。
她们的成功说明黑人女性已经在美国社会的不同领域实现了突破,也说明了如今的美国社会已经真正平等地接纳和认可了美国黑人女性,这是美国黑人女性历史乃至于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美国的崛起之路引言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自从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蓬勃发展,在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美国的崛起之路,并分析影响其崛起的主要因素。
1. 历史背景1.1 独立战争的胜利独立战争是美国崛起的重要里程碑。
在18世纪末,美洲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并于1776年宣布独立。
这场战争使美国从英国殖民地变成了独立国家。
1.2 西部拓荒运动19世纪中叶,美国启动了西部拓荒运动。
大批移民涌入西部地区,开辟了广阔的土地资源。
西部拓荒运动不仅激发了人们的进取精神,也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2. 经济发展美国的崛起离不开其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下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1 工业化进程美国在19世纪末开始工业化进程,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
钢铁、石油、汽车、电子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为美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2.2 高科技产业的崛起20世纪后期,美国的高科技产业开始崛起,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兴起,使美国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硅谷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
2.3 地理位置的优势美国位于北美洲中部,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
这使得美国在农业、能源和矿产资源方面具有重要优势,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军事实力美国的军事实力也是其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3.1 二战胜利在二战期间,美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成为反法西斯力量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战后,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大国之一。
3.2 核武器的拥有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研制出并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之一。
这让美国在军事上拥有了极大的优势,也使得其他国家对美国保持一定的敬畏。
4. 文化影响美国的文化影响力也是其崛起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4.1 好莱坞电影的辐射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产业以其独特的制作风格和技术优势,影响了世界各地的观众。
好莱坞电影不仅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塑造形象和传播价值观的重要工具。
考试序列号____
通识教育课程论文
题目:阅读《如彗星划过夜空》有感
课程名称美国社会与文化
学院应用数学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2011年11月1日
阅读《如彗星划过夜空》有感
读完了《如彗星划过夜空》,有种特别的感觉。
林达作为美国政治实践的业余观察者和思考者,以一个平民的视角向我们描述了美国式民主的产生和运行。
让我们对美国的民主有个更加直观和透彻的了解。
这本书大篇幅记叙了美国制宪会议。
会议代表们是真正的政治家,他们通过长久辩论和不断妥协,目的只有一个,不贪图任何私利,只为了各前殖民地的发展。
华盛顿总统的好人政治,虽然被党派政治所取代,但他们追求道德完美的绅士风范、树立的政治就是为民众谋幸福的治国理念,和他们领导之下顺利进行的民主实践,奠定了美国二百多年来政治运行的基础。
“民主”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词语了。
但我们是否真正理解“民主”所包含的意思呢?一般人认为,民主就是奉人民的旨意而行。
然而制宪会议代表们却有着不同的见解。
他们意识到多数人的统治并不比寡头统治或少数人的统治优秀,民主会导致不亚于专制的危险。
他们借鉴法国革命,为革命付出了血腥的代价,无数人未经审判便被以“叛国”的罪名而送上断头台,而这一切都是在民主的名义下进行的。
民众是冲动的,在突发事件中尤其如果有关于国家安全和尊严,情绪容易被煽动,理智容易被忘记。
民众又是蒙昧的。
民众掌握了超越其水平的决策权,民主就有可能变成危险。
正因为不信任民众,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指出,政府不能受民众不稳定情绪的操纵。
总统在任期内非因犯罪遭弹劾和主动辞职不下台。
于是当总统制定一项有见的政策,即使不被民众理解,他仍能至少在任期内贯彻自己的决策。
比如当时的美国人大都反对约翰逊总统购买阿拉斯加,认为花这么多钱买下偌大一片被冰雪覆盖的地方毫无意义。
然而不久后,阿拉斯加的重要性凸现,民众不得不佩服约翰逊前瞻的眼光。
相对于众议院的“草根”性,参议院是精英院。
参议院的组成比众议院稳定;参议员的年龄要求比众议员苛刻,而且在当时的大多数州由州政府或议会选派产生。
参众两院的构架参考于当时的英国。
英国是一个混合制的国家权力体系,代表民众的下院,代表贵族的上院和居于塔尖的国王共享权力。
国家的权力体现了人民的意志,自然能得到人民的支持;而上院的贵族们,作为社会的精英,有着比一般民众高的智慧,或是作为一脉相承的英国传统的象征,代表了盎格鲁文化的成熟。
制宪会议代表们认为,来自平民的议会,往往激进,来自精英的议会,往往保守。
而同时设立平民院和精英院,议会走在激进和保守之间,将平缓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随时间的演变,美国和英国的国民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精英和民众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美国参议院渐渐平民化,但仍比众议院保守。
同样追求民主,美国对民主的认识让我想到了我们国家。
中国当今民众的普遍受教育程度和美国在制宪会议时期差不多,如果完全仿效现在西方的选举制度,民众选举人大代表时很难保证能投好手上的一票,选出的代表也未必具有参政的能力和素质。
相比台湾的停滞不前,大陆的迅速发展,是因为中共的正确领导。
绝大多数的党员入党前都经过了长期的考察和精挑细选,是各行各业的先进分子。
党正是精英分子的集合。
我相信,中国精英分子的挑选方法,不会比英国贵族世袭的方法差,也不亚于美国早期参议员大都由州政府或议会选派的制度。
中国国民政治和文化素质较低,当他们处于不理智中,当他们看不清世界的发展时,党能守住社会的底线,能把握未来的走向,这是蒙昧中的国民所做不到的。
党就如同润滑剂,减缓了国民的冲动,控制社会不至于太激进,又顺应着国民的呼声,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而不使其停滞。
读完《如彗星划过夜空》,对于民主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希望更多的中国人都能读一读这本书,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许多启迪与借鉴,,犹如彗星划过心灵的夜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