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体育教案第7课蹲踞式跳远.doc
- 格式:doc
- 大小:211.01 KB
- 文档页数:3
蹲踞式跳远教案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提高跳远的技术水平。
教学准备:
- 整理好跳远场地,确保平整、安全。
- 准备好标定线和测量工具。
- 准备好鼓励学生参与的奖品或嘉奖证书。
教学步骤:
1. 热身运动:
- 进行五到十分钟的热身活动,包括跑步、跳跃、拉伸等。
- 强调热身活动的重要性,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2. 介绍蹲踞式跳远:
- 向学生简要介绍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概念和规则。
- 强调跳远需要充分发挥双腿的力量和灵活性。
3. 示范动作:
- 示范蹲踞式跳远的正确动作要领。
- 强调起跳时的力量集中和膝盖抬起的动作。
4. 练习基本动作:
- 让学生按照示范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
- 纠正学生的姿势和动作错误,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5. 小组练习:
-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 相互观摩和评价,鼓励合理竞争和互助合作。
6. 比赛与评比:
- 组织跳远比赛,根据跳远的距离进行评比。
- 对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嘉奖,并给予鼓励和认可。
7. 总结与反馈:
-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 鼓励学生继续坚持练习,并持续提高自己的跳远技术。
8. 温馨提示:
- 强调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 提醒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进行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教学延伸:
- 可以进一步教授其他跳远的技巧和方法,如悬浮式跳远等。
- 可以组织校内或校际的跳远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和竞技的机会。
体育《蹲踞式跳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巧,提高跳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运动兴趣。
3.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姿势2. 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3. 蹲踞式跳远的练习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及技巧。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2. 练习法: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纠正。
3. 比赛法:设置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竞技水平。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内容:慢跑、关节活动、拉伸等,避免运动损伤。
2. 技术讲解与示范(10分钟)1. 讲解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姿势。
2. 示范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
3. 分组讨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动作要点。
3. 分组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蹲踞式跳远练习。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练习巩固(10分钟)1. 设置小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巧。
2.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在练习中的优点与不足。
5. 结束放松(5分钟)1. 学生相互按摩,放松肌肉。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动作规范性:40%(2)动作连贯性与协调性:30%(3)竞技水平:20%(4)团队合作精神:10%2. 评价方法:(1)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动作规范性、连贯性与协调性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练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3)小组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团队合作。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教学方法的适用性: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教学评价的合理性:评价标准是否公正、客观。
(4)学生的反馈: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满意度等。
蹲踞式跳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方法。
2、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协调性和爆发力。
3、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助跑与起跳的衔接。
(2)腾空高度和远度的控制。
(3)落地的平稳性。
2、教学难点(1)准确把握起跳时机。
(2)腾空时保持身体平衡和姿势正确。
三、教学方法1、讲解示范法: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
2、分解练习法: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几个简单的部分,逐步进行练习。
3、游戏竞赛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场地:跳远沙坑。
2、器材:卷尺、标志旗、口哨。
五、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3 分钟)(1)集合整队,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3)安排见习生。
2、准备部分(7 分钟)(1)慢跑 400 米。
(2)关节活动操:头部运动、肩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
(3)专项准备活动:原地高抬腿跑 30 秒、收腹跳 10 次、单脚跳20 米。
3、基本部分(25 分钟)(1)讲解示范教师讲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助跑轻松自然,逐渐加速,最后几步速度最快;起跳时,起跳腿积极蹬地,快速向上跳起,同时摆动腿向上摆动,两臂向上摆起;腾空时,保持身体平衡,形成蹲踞姿势;落地时,小腿前伸,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
教师进行完整的动作示范,让学生观察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2)分解练习助跑练习:学生在跑道上进行助跑练习,要求助跑节奏稳定,逐渐加速。
起跳练习:在起跳点设置标志,学生进行起跳练习,重点体会起跳腿的蹬地力量和摆动腿的摆动动作。
腾空练习:学生原地起跳,模仿腾空时的蹲踞姿势,保持身体平衡。
落地练习:学生在沙坑前进行落地练习,重点体会小腿前伸和屈膝缓冲的动作。
(3)完整练习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依次进行蹲踞式跳远的完整练习,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
体育《蹲踞式跳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巧和要领。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动作协调性。
二、教学内容:1. 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技巧。
2. 蹲踞式跳远的训练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动作示范。
2.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 比赛法: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讲解蹲踞式跳远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动作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
3. 学生分组练习:学生按教师要求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动作纠正:教师针对学生动作中的问题进行纠正。
5. 比赛环节:学生进行比赛,提高学习兴趣和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任务,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蹲踞式跳远动作要领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动作的准确性、连贯性和协调性。
3. 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发挥,评估其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水平。
七、教学资源:1. 体育场地:具备标准的田径场或跳远区域。
2. 体育器材:沙坑、测量尺、标志物、音响设备等。
3. 教学辅助材料:教案、动作图解、视频资料等。
八、教学安全:1. 确保场地设施安全无隐患,如平整的跑道、稳固的沙坑等。
2. 教师应全程监督学生练习,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不违规操作。
九、教学拓展:1. 结合蹲踞式跳远教学,介绍相关体育项目和运动员,激发学生兴趣。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比赛,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开展体育节或运动会,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十、教学反思:1. 教师应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
中学蹲踞式跳远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巧,提高跳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提高体育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讲解与实践。
2. 跳远前的助跑和起跳技术训练。
3. 跳跃后的落地和缓冲动作训练。
4. 安全防护措施的讲解和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助跑与起跳的协调性。
2. 教学难点:跳跃后的落地和缓冲动作,以及安全防护。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演示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2. 练习法: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3. 比赛法:设置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4. 防护法:讲解安全防护措施,确保练习过程的安全。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蹲踞式跳远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动作讲解与示范:讲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示范动作,让学生跟随示范进行练习。
3. 助跑与起跳训练:分组进行助跑与起跳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4. 跳跃后的落地和缓冲动作训练:让学生在沙坑中练习落地和缓冲动作,注意安全防护。
5. 综合练习:设置一定的距离和高度,让学生进行完整的蹲踞式跳远练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动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7.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8.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动作要领的正确性:60%(2)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20%(3)跳跃距离和高度:20%2. 评价方法:(1)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现场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2)学生互评:分组进行互相评价,促进交流和进步。
(3)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练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自我认知。
七、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或体育场馆。
蹲踞式跳远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技术要领。
2. 学生能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起跳、腾空和落地的正确姿势。
3.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协调性。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1. 蹲踞式跳远的起跳技术。
2. 腾空阶段的身体控制。
3. 落地时的安全技巧。
教学难点:1. 学生对蹲踞式跳远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在腾空阶段的身体平衡和协调。
教学准备:1. 沙坑或软垫区域。
2. 跳远起跳板。
3. 标志物(用于标记起跳点和着陆点)。
4. 秒表(用于计时)。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跳跃运动,激发学生对蹲踞式跳远的兴趣。
理论讲解(10分钟)- 讲解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技术要领,包括起跳、腾空和落地三个阶段。
- 通过视频或图解,展示蹲踞式跳远的标准动作。
示范(5分钟)- 教师进行蹲踞式跳远的完整示范,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动作要领。
分组练习(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使用一个沙坑或软垫区域进行练习。
2. 每组学生轮流进行蹲踞式跳远的练习,其他学生观察并给予反馈。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
技能挑战(10分钟)- 设立不同难度的起跳点,让学生尝试并挑战自己的极限。
- 鼓励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尝试更远的跳跃。
游戏环节(10分钟)- 组织“跳远接力赛”,每组学生轮流进行蹲踞式跳远,跳得最远的小组获胜。
- 通过游戏,增强学生对蹲踞式跳远技术的掌握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与反馈(5分钟)- 教师总结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强调正确的技术要点。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进步。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蹲踞式跳远,记录自己的进步,并准备下一次课上的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技术,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蹲踞式跳远教案教案:初中蹲踞式跳远一、教学目标:1.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求。
2.学习正确的身体协调和力量发展方法。
3.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和爆发力。
二、教学重点:1.技术的正确动作要领。
2.学生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三、教学难点:1.学生的动作迅速转变的能力。
2.学生的爆发力和弹跳能力提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计时器、跳远场地准备。
2.学生准备:运动服装、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热身准备:-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慢跑、腕臂运动等,为后续动作做好准备。
-进行一些蹲起、深蹲练习,以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
2.技术动作讲解和示范:-教师示范蹲踞式跳远的正确动作,重点讲解蹲起、蹬腿、伸臂等动作要领。
-指导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正确顺序和动作流程。
3.练习和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轮流进行跳远,其他组员观摩并给予指导。
-学生可以先从较低的距离开始练习,逐渐增加跳远的难度。
4.比赛和评价:-比赛分组,每组进行一定次数的跳远,记录跳远成绩。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要点。
2.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和训练,以提高跳远的成绩和技术水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以蹲踞式跳远为主题,通过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
通过分组练习和比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激发多样化思维,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和辅助。
初中九年级蹲踞式跳远教案1.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巧,理解其基本原理,提高跳跃能力。
2. 技能目标: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完成蹲踞式跳远动作,提高跳跃高度和距离。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充分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巧,提高跳跃高度和距离。
2. 教学难点:协调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形成良好的跳跃姿势。
三、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5分钟)(1)慢跑:让学生围绕操场慢跑两圈,活动全身肌肉,提高心率。
(2)关节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的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2. 基本部分(30分钟)(1)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并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动作要领:① 站立姿势:双脚与肩同宽,身体挺直,双臂前伸。
② 蹲下:慢慢下蹲,双手触地,膝盖靠近地面。
③ 跳起:用双手推地,身体向前上方跃起。
④ 蹲踞:在空中保持蹲踞姿势,双手前伸,膝盖靠近胸部。
⑤ 落地:双脚同时落地,膝盖弯曲,身体重心向前。
(2)分组练习: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蹲踞式跳远的分组练习。
(3)纠正与指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偏差,提出改进意见。
(4)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蹲踞式跳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巩固部分(15分钟)(1)重复练习:让学生反复进行蹲踞式跳远练习,提高动作熟练度。
(2)提高难度: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挑战自我,提高跳跃高度和距离。
4. 结束部分(5分钟)(1)总结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2)放松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全身放松,缓解肌肉疲劳。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同时,注重安全教育,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巧。
体育教案-蹲踞式跳远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提高跳跃能力。
2.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团结协作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
二、教学内容1.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2.跳远技巧训练3.实践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及技巧2.教学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四、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组织学生进行慢跑,让学生熟悉场地和气氛。
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预防运动损伤。
(二)基本技能训练1.讲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1)起跳:双脚与肩同宽,身体前倾,重心前移;(2)腾空:起跳后,迅速收腹,双脚向前上方踢起;(3)落地:落地时,双脚并拢,膝盖微弯,双手向前摆动,保持平衡。
2.分组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起跳练习,教师指导动作要领;(2)让学生进行腾空练习,教师指导动作连贯性和协调性;(3)让学生进行落地练习,教师指导落地姿势。
(三)技巧训练1.讲解跳远技巧:(1)助跑:助跑速度要快,节奏要稳;(2)起跳:起跳时要迅速有力;(3)腾空:腾空时要尽量保持身体平衡;(4)落地:落地时要尽量减小冲击力。
2.分组练习:(1)让学生进行助跑练习,教师指导助跑速度和节奏;(2)让学生进行起跳练习,教师指导起跳力量;(3)让学生进行腾空练习,教师指导身体平衡;(4)让学生进行落地练习,教师指导落地姿势。
(四)实践比赛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蹲踞式跳远比赛。
2.比赛规则:每人跳三次,取最好成绩。
3.教师担任裁判,记录学绩。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跳跃能力。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蹲踞式跳远动作。
2.家长监督孩子练习,并签字确认。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技巧,课堂气氛活跃。
2.部分学生动作不够规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3.教师在课堂指导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确保动作准确无误。
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蹲踞式跳远的兴趣和热情较高,课堂参与度较高。
体育教案蹲踞式跳远一、准备阶段1、明确队列队形的意义,确立学习的意向,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2、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的好习惯。
1、动作到位,准备活动做充分。
2、听从指挥,纪律严明。
1、过桥踏线者为失足落水,需返回起点重新开始。
2、钻动时碰到栏架要扶起摆正。
3、以速度最快组为胜。
△x△x△x△x教学要求:一、提高学生的速度二、提高学生的灵敏素质二、高学生的灵敏素质三、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一、放松活动:1、放松操1――4节。
2、活动踝关节。
二、本科小节:1、本科教学目标完成情况。
2、课堂纪律表现。
三、通报下次课学习的内容,布置有关事项。
四、整理场地,归还器材。
师生道别。
组织方法:xxxxxxxxxx●xxxxxxxx xx教学要求:1、师生共同活动.2、师生评议,共同总结3、轻松愉快,身心满足,畅所欲言.1、练习时要认真。
2、做操时动作到位,身体协调。
3、听从指挥,纪律严明。
四、基本部分▲1、利用媒体展示蹲踞式跳远正规动作。
引发课题,建立学生感知。
2、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方法和联系的步骤,并作正确的示范,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认知。
1、观察教师示范,关注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2、思考、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
3、教师找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做示范,带动全班同学,能够互助互练。
1、先集体讲解,示范,观看媒体演示和本班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演示。
2、先慢示范,让学生看清助跑与起跳的动作。
3、集体学习起跳与助跑的动作4、先集体练习,然后分散练习5、2――4步助跑起跳手摸高物。
6、确定助跑的步数和距离、反复练习。
7、助跑起跳越过30――40厘米的皮筋。
8、6――8步助跑蹲踞式跳远。
1、教师示范,生注意观察。
2、培养学生助跑与起跳结合的能力。
3、提高学人生竞争意识。
4、不断的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
1、师师范,生模仿。
2、练习时,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3、消除学生的胆却心里。
4、让学生养成手向上举的好习惯。
体育《蹲踞式跳远》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蹲踞式跳远的技巧和要领。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提高跳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蹲踞式跳远的基本概念和动作要领。
2. 蹲踞式跳远的训练方法和技巧。
3. 蹲踞式跳远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协调性和灵活性的培养。
四、教学资源1. 体育场地,平坦无障碍。
2. 测量工具,如卷尺。
3. 安全器材,如护具。
五、教学过程1. 准备活动: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关节活动等,让学生身体放松,准备进入正式训练。
2. 基本技能训练:讲解并示范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蹲踞式跳远的实践训练,注意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4. 比赛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根据比赛结果和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5. 结束放松: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帮助学生缓解疲劳,结束本次训练。
六、教学策略1.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明确技术要求。
2. 采用示范法:示范标准的蹲踞式跳远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过程。
3. 采用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交流,提高练习效果。
4. 采用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竞争意识。
5. 采用个别指导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动作偏差。
七、教学步骤1. 讲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让学生明确技术要求。
2. 示范标准的蹲踞式跳远动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作过程。
3. 分组练习:让学生按照动作要领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观摩、交流。
4. 组织比赛:让学生参加比赛,检验学习效果,培养竞争意识。
5. 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动作偏差。
体育教案-蹲踞式跳远主题: 蹲踞式跳远
年级: 初中
时间: 45分钟
目标:
-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蹲踞式跳远的技巧
- 学生能够提高跳远的能力和效果
设备:
- 跳远场地
- 跳远杆
- 表计时器
- 描绘土壤的粉笔或缎带
教学步骤:
1. 准备阶段 (5分钟)
- 引入主题,解释蹲踞式跳远的重要性和意义
- 向学生介绍跳远场地,跳远杆和使用表计时器的方法
- 确保学生清楚跳远的规则
2. 技术指导 (10分钟)
- 解释正确的蹲踞式跳远技术,包括起跳动作,身体的位置和姿势 - 演示示范蹲踞式跳远,并强调重要的关键点和技巧
- 强调学生应该通过反复实践来提高技术
3. 练习 (20分钟)
- 让学生分成小组,在指导和监督下进行蹲踞式跳远的练习
- 鼓励学生互相观察和给出反馈,帮助彼此改进
- 每个学生进行3次跳远,记录每次的距离,并记录最远距离
4. 总结和反馈 (10分钟)
- 集中讨论学生的表现和进展,并与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 向学生展示跳远的技能和能力的重要性
- 强调跳远的技巧需要通过持续的练习和努力来提高
延伸活动:
-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跳远技术和变种,如单脚蹬起或膝盖对胸部躺跳- 学生可以参加校内或校际的跳远比赛,并与其他学生竞争
评估:
- 观察学生在跳远练习中的表现和进步
- 评估学生的运动技巧和跳远成绩的提高。
体育《蹲踞式跳远》教案一、教学内容1. 知识讲解:介绍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
2. 技能训练:分组练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跳远技能。
3. 实践比赛: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提高学生的跳远能力。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
难点:动作的连贯性和跳远的距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跳远器材、标志物、计时器。
2. 学具:跳远记录表、运动服装和鞋子。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慢跑、拉伸等热身活动,准备身体。
2. 知识讲解(5分钟):讲解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
3. 技能训练(15分钟):分组练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跳远技能。
4. 实践比赛(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动作要领:蹲踞式跳远: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2. 技术要求:起跳腿:弯曲,前脚掌着地。
摆动腿:自然摆动,助力起跳。
落地: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
3. 训练方法:原地跳远:练习起跳和落地。
助跑跳远:练习助跑和起跳衔接。
增加距离:逐步增加起跳线距离,提高跳远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
列出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要求。
2. 答案:动作要领:单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腿弯曲,前脚掌着地,摆动腿自然摆动,助力起跳,落地时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
技术要求:起跳腿弯曲,前脚掌着地,摆动腿自然摆动,助力起跳,落地时双脚同时落地,屈膝缓冲。
收获:掌握了蹲踞式跳远的动作要领和技术要求,提高了跳远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意识。
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实践中要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跳远的距离。
初三年级第四周第7 次课备课教师:徐伟
教1:蹲踞式跳远
难点:助跳与起跳的自然衔接
材2:选用教材
重点:助跑有节奏,踏跳有力,步点准确。
教知识目标:学生能记住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的概念.
学能力目标:学生能做到助跑有节奏,能完成起跳、空中蹲踞姿势和屈膝缓冲落地。
目
情感目标:学生能自觉接受教师指导,乐意进行重复性练习,努力提高跳远成绩.
标
教学教学
教师活动时
学生活动
练习
过程内容间次数
教师提前到场,准备好场地、器体育委员带领全班同学按约定地点集合,检查到班人数
材,等候上课。
并向老师汇报出勤情况。
一1、在集合地点观察学生,并检 2 全班成二列横队集合。
课查学生人数及服装。
分组织如图一
开堂×××××○○○○○常×××××○○○○○
规△
始★(图一)
2、“同学们好!”1、“老师好!
3、宣布本课的学习内容,揭示2、认真听讲,明确学习内容
部目标和要求。
和要等。
1、安排见习生。
3、见习生按要求随堂听课,
做力所能及之事。
分
教师讲解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1、学生认真听讲,明确练习二及要求。
内容和要求。
队1、裂队走、合队走2、在教师口令指挥下进行练6~8 列教师提要求并口令指挥习。
(图二 )
队要求:精神饱满,动作一致。
形
练 6
习
3~5
(裂队走)(合队走)教师带领学生慢跑 400 米
学生成二路纵队在教师带领三下慢跑 400 米 .
慢要求:队伍整齐
跑
过程内容
教师讲明练习内容及要求。
( 1)伸展运动;(2)扩胸运动;
四
( 3)体侧运动;(4)体转运动;
准
( 5)腹背运动;(6)弓步压腿;
备
( 7)跳跃运动;( 8)四肢各关节操
活动
要求:活动充分
一、教师讲解蹲踞式跳远完整技
术。
1、教师讲解有节奏助跑与快
一
速起跳的要领。
蹲
基
踞
2、教师示范完整技术动作。
式
跳
3、组织学生练习。
远
4、指导学生练习并加以单个辅
导。
本
5、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
部
二、教师说明选项用教材的内容
分练习内容:
二
(男生 )足球脚内侧踢球
选
(女生 )排球比赛
用
1、组织学生练习。
教
2、巡视鼓励学生自觉参与锻
材
炼。
间
练习对形(图三)
学生在领操员带领下进行练
习
4××××× OOOOO
×××××OOOOO
×××××OOOOO
×××××OOOOO
★
1、学生认真听讲,知道
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的
概念,及丈量助跑步点
的方法。
2、练习步骤:
(1)、学生各自丈量步
点,并作好标记。
(2)、全程助跑蹲踞式跳远
3、相互观察,相互改进
提高。
204、接受教师的指导。
纠
正错误。
练习场地如(图四)
×××××
沙坑
OOOOO★
1、学生知道选项用教材的
内容和要求。
2、按照要求认真练习。
并严格完成任务。
103、学生分 4 组进行足球对
角传球。
OOOOOO
OOOOOO
次数
4× 8
拍
2~3
8~12
结小一、集体讲评,评估本节课的学一、集合队伍,学生自我评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束结习情况表扬优秀学生。
介。
部二、整理放松练习。
3 二、学生能积极进行放松。
分三、布置回收器材。
要求:放松、调整呼吸。
四、师生再见三、师生再见
班级预计练习密度: 32% 实日期负荷平均心率:135 次 /分施400 操场情场排球场况地足球记器排球载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