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CHENGSHIZHOUKAN 2019/5城市周刊2基于生态视角下的河道景观探析——以资阳市中心城区水生态体系规划为例辜小娟 方 鹏 资阳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摘要:河水流经的路段是河道,河道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的结构功能,还具有一定的自然景观效果,能提升城市的整体风光。
因此就要对河道景观进行合理设计,不断提升河道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时也要为人们的日常休闲娱乐提供一个良好的场所。
本文以资阳市中心城区水生态体系规划为例,对生态视角下的河道景观进行探析,希望为相类似的项目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生态视角;河道景观;中心城区;水生态体系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水体景观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不但能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还能在有效发挥其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河道景观的经济效益。
在河道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生态理念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河道景观与周边环境、城市定位、历史等各方面的协调,确保河道景观在城市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因此对基于生态视角下的河道景观设计进行探析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水系不够完善,山、水、城融合不足。
资阳市中心城区水生态体系规划过程中,在对河道景观进行设计时,存在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水系不够完善。
水系分布不均匀,城东和城北较为丰富,而城南则较为稀疏。
各沟渠、河道相互之间缺少连通,不利于彼此水源的共享,对河道整体景观的设计造成极大影响。
资阳城区特色为山水丘陵城市,然而山水交融度不高(仅三贤公园和字库山公园有所结合),环水绿地和山体单薄。
滨水存在三不通问题:道路不通、绿地不连贯,岸线不连续[1]。
这也导致河道景观在设计过程中遇到极大挑战,也对河道景观功能的发挥造成极大阻碍。
2.水量不足,滨水功能单一。
水量不足也是影响河道景观设计的一大因素。
除沱江、阳化河和九曲河外,其余水系多为季节性河流,缺水季节多为干沟,暴雨季节则为污浊山洪,观赏性和亲水性功能不佳。
对河道景观整体功能的发挥造成极大制约,也严重影响河道景观的观赏作用。
城市河道生态护岸景观营造城市河道是城市的生命线,我国自古就有择水而居的生活习惯,有水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有了生命。
现如今,一些城市将河道保护起来,发展旅游业、航运和城市公园,充分利用河道资源。
太原市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承担着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任,打造太原市城市河道生态景观,也是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太原市修建城市河道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诸如设计的合理性、景观的选取和工艺性等,解决上述问题,将对太原市城市河道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 城市河道生态护岸理念1.1 生态护岸理念的内涵生态护岸是在传统护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护岸形式,传统的护岸主要以防洪、抗洪为主,比如,1998 年发生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人们认识到加强护岸修建的重要性,在防洪、抗洪方面对护岸进行一系列的设计,以此增强护岸抵御风险的能力。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不断提升,在传统护岸的基础上,加入环境保护、景观营造理念,形成了今天的生态护岸基本内容,典型的案例有生态混泥土式的河道治理模式,生态护坡边坡护防工程。
现如今,真正的生态河道首先要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还要有一定的生态组织运转功能,以及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河道整体对外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只有满足以上需求的河道景观才是一种较为成功的生态河道系统。
1.2 生态护岸的优势生态河道是在传统的河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河道类型,具备传统河道所具有的功能,但又有领先于传统河道的部分优势。
首先,生态河道具有一定的调节水位功能。
在洪水期,河水向堤岸以外的地区渗透,储存水源;在枯水期,地下水又通过堤岸反渗入河内,补充河内的缺水现象,以此达到调节水位的功能。
其次,可提高河流的自净作用,如果在河道中间形成低滩和高滩,把河岸线做成或缓或陡,就可以在河的岸边形成一定的水系,提升河流的自净作用。
最后,生态护岸可以形成优美的河岸景观,通过一定的人工干预措施,使周围的环境与河道形成相互协调的关系,也可以使河道的水更加清澈、水草更加旺盛,给人们提供一个休养生息的场所,提高城市的整体品味。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一、河道形态设计1. 河道应保持自然形态,避免过度改造和截弯取直。
2. 河道断面应合理设计,满足行洪、排涝和生态需求。
3. 河道深度和宽度应适中,以营造适宜的亲水空间。
二、河岸绿化景观1. 河岸应种植适宜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等,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
2. 植物配置应考虑季相变化,营造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3. 河岸绿化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三、河岸步行道1. 河岸应设置连续、安全的步行道,方便市民休闲和健身。
2. 步行道宽度和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行人安全。
3. 步行道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供舒适的步行体验。
四、亲水设施1. 亲水设施包括码头、步桥、亲水平台等,应安全、实用、美观。
2. 亲水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市民的需求,提供舒适的亲水空间。
3. 亲水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五、灯光照明1. 河道景观应设置合理的灯光照明系统,确保夜间安全和景观效果。
2. 灯光照明系统应节能环保,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3. 灯光照明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营造宜人的夜景效果。
六、标识系统1. 河道景观应设置清晰的标识系统,包括指示牌、警示牌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引。
2. 标识系统应统一设计风格,确保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标识内容应准确、简洁,方便市民理解和使用。
七、景观小品1. 河道景观可设置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如雕塑、文化墙等。
2. 景观小品的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3. 景观小品应体现文化特色,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八、生态保护1. 河道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2. 河道治理过程中应保护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河道景观设计应考虑雨洪管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保护与美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化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河道的绿化景观设计进行详细讨论。
2. 河道分析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前,首先需要对河道的地理环境、河道功能与问题进行分析。
河道的位置、形态、水质等特点都会影响设计方案的选择。
3. 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以“生态、美观、可持续”为设计理念。
通过合理规划绿化植物、景观照明、人行道等要素,营造一个既舒适又生态的河道绿化景观。
4. 绿化植物选择根据河道环境特点和功能需求,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绿化植物。
在设计中可以结合采用乔木、灌木、花卉等不同类型的植物,以丰富景观效果。
5. 景观照明设计为了提高河道的夜间景观效果和安全性,可以设计合适的景观照明系统。
通过选用节能环保的LED灯具、合理分布灯光照射角度和照度,实现景观与节能的双重效益。
6. 人行道设计为了方便市民的休闲与出行,沿河道规划人行道是必要的。
人行道设计应考虑人流量、宽度、材料等因素,并与绿化植被和景观照明相结合,打造一个宜人的行人空间。
7. 水体处理与污水处理河道景观设计中,水体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可以通过设置喷泉、人工湖泊等方式,改善河道水质和环境。
此外,针对河道边上的污水问题,应采用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8. 项目实施与运营绿化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与运营需要全面考虑。
在施工过程中,应制定施工计划,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在项目运营中,应及时进行养护与管理,确保景观质量长期稳定。
9. 成果评估与效益分析对于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成果需要进行评估与效益分析。
通过调查市民满意度、景观效果评价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指标,评估设计方案的实际效果和经济效益。
结论: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合理规划与设计,提升城市河道的生态价值与美观程度。
本文从河道分析、设计理念、植物选择、景观照明、人行道设计、水体处理、污水处理、项目实施与运营、成果评估与效益分析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河道绿化景观设计的要点和重要性。
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作为人与自然抗争的直接产物,水利工程从人类社会发展以来就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本文以生态景观为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对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规划,对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环境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其突出表现在城市水环境方面的日趋恶化。
作为城市水源的接收体和运输体,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生态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水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但是,传统的水利工程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防洪和泄洪功能,河道断面形式单一,河岸护坡结构坚硬,多采用石块或混凝土堆砌而成,却忽略了河道与周围历史、社会环境的相容性,河道中的生物种类往往单一化,进而带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
针对这样的现状,从生态景观的角度提出了,以生态景观为中心,建设生态景观型现代城市河道的设计理念。
一.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
现代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基本上都是滨水而立,以水系河网作为城市的血脉,城市滨水岸线作为现代城市中比较突出的自然生态聚集区,是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的集中点,也是吸引城市居民的最佳景点。
修正河道环境,建设生态景观型河道是近年来城市河道建设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城市河道建设中最为复杂多变,最具挑战性的项目。
由于城市河道的功能涉及防洪、排水、运输、水源储备、城市形象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难以想象的。
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结合生态学、园林景观学等众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城市河道滨水地带的(环境)生态景观设计
1.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返璞归真:河道建设中优先利用原有的生态护岸,减少石块和混凝土的使用
②水质优良:对河道存在的生活排水和工业排水进行治理和监督,去污还清,保持河流水质的优良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生态循环
④立足长远,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⑤充分体现和维持河流当地的文化历史特征,保持当地的民俗风情
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⑦以人为本,降低河岸高度,使人们可以亲近和接触水体,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
2.建造城市河道的生态岸线
水的流向受到河道岸线的影响,具有极高的可塑性。
为了丰富水流的平面形态,滨水岸线的设计讲究顺应河流的本性,能弯则弯,能宽则宽,尽量保持河流的原生面貌。
从美学角度讲,弯曲的河流比笔直的河流更具美感;从水利角度讲,笔直的河流会导致水流速度的平衡,减少了河道的长度和河水的流动时间,从而造成河流的渠道化;从生态角度讲,等速的水流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也容易使水流的能量几种,形成洪水威胁。
所以,现代城市河道滨水岸线的景观设计要尽量采用蜿蜒、曲折形的设计方案,避免
直线部分长度过大,加长河岸线,并在河流岸线的转弯处、河流交汇处等出现较大变化的地方构建亲水平台,创造出更多的临水空间,增加城市居民的亲水地点。
在河流沿岸种植沿河林地,既可以保持水土,又可以为城市提供多样性的景观,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河岸周边的土地价值,一举数得。
三.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护岸设计
1.生态景观护岸的概念
生态护岸是指河道工程完工后恢复建设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人工护岸,它既可以充分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调节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补充,也可以加强河流的防洪能力,还可以保护河流沿岸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2.生态学功能
河流的生态护岸可以通过设置植被带,保护水体的生态系统,减轻河流水体对河岸的冲刷和侵蚀作用,锁住水土,具有护堤抗洪的基本功能,同时兼具过滤河流水体、减缓河水流速、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等诸多生态功能,还可以把滨水区植被与堤内植被相互连接,构建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
3.样式的选择
(1)自然原型护岸
适合坡度较缓或腹地较大的河段,可以在保护河岸自然状态的情况下,种植根系发达且适合滨水的植物,以起到稳定河岸岸线的目的。
而对于坡度较陡或水流冲蚀严重的河段,在种植植被的同时,还要采用石料或木料护底,增强河堤的抗洪能力。
(2)斜坡防护护岸
适合河道两岸空间较为宽阔的河段,在天然护堤的基础上,对斜坡进行植草防护和建造鱼巢等措施,控制芦苇等水生植物的种植,防止土壤的硬化和裸露。
(3)重力式挡土墙
适用于对防洪要求较高、腹地较小的河段,在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充分利用河道的绿化措施降低挡墙高度,并通过设置亲水平台,增加护岸对洪水的应对能力。
4.亲水空间的构建
由于洪水灾害的严重危害性,人们对于水流保持着很大的警惕性和畏惧性,通过高大坚固的堤岸,将人和水流远远分割开来。
而现在,人们可以较为自如地控制水流的特性,对于水流的畏惧也逐渐减小,从而使亲水性的堤岸设计成为可能。
城市河道的亲水空间,是指水体和城市实体的过渡空间内,可以使人近距离感知接触水体的区域,能够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亲近自然的机会。
四.城市河道的滨水植物生态群落
城市河道的滨水地带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地带,沟通河流水体和河流沿岸空间的过渡地带,对河流完整生态系统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生态群落的设计应讲究植被的层次性和搭配的合理性,以及可以有效改善生态循环的经济性,主要以培养河岸耐水植物和水体水生植物为主,可以对河堤环境和水体环境起到良好的净化作用和保持作用。
结语:对现代城市河道而言,其已不仅仅只是具有防洪排涝功能和运输功能的水利设施,还是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生活环境的生态景观设施,是喧嚣和污染严重的现代城市中最为贴近生态自然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
对城市河道进行生态景观设计,可以充分发挥河道的宝贵作用,使之成为集园林、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