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研究生入学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99.12 KB
- 文档页数:5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管理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概念、职能和性质。
2、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3、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管理思想的发展1、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2、行为科学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管理过程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
(三)管理的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系统的概念、特征,系统原理的要点。
2、人本原理: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3、责任原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4、效益原理:效益的概念,效益的评价,效益的追求。
(四)管理的基本方法1、法律方法:法律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法律方法的正确运用。
2、行政方法:行政方法的特点和作用,行政方法的正确运用。
3、经济方法:经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经济方法的正确运用。
4、教育方法:教育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教育方法的正确运用。
(五)管理决策1、决策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2、决策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3、决策的方法:定性决策方法和定量决策方法。
(六)计划与计划工作1、计划的概念、类型和作用。
2、计划的编制过程。
3、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概念、特点和过程。
(七)组织1、组织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
3、组织结构的类型: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4、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八)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1、组织变革的概念、动因和类型。
2、组织变革的过程和阻力。
3、组织文化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一、考试目的:通过考试,促进学生加强对管理学原理的学习,检验他们对管理学的基础理论掌握情况以及应用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1、第一章管理、管理者与管理学(1)了解: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者的素质;管理者的类型;环境对管理的重要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习方法。
(2)理解和掌握:组织的概念;管理的定义;管理职能。
(3)附加题(选做):管理的目的与任务。
2、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了解:梅奥教授的“社会人”观点;权变理论;学习型组织;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企业再造、我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
(2)理解和掌握:泰勒的贡献、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十四条管理原则及其重要意义;霍桑试验与梅奥教授的贡献。
3、第三章计划职能与计划(1)了解:计划的作用;计划编制的原则与程序;各类常用的计划方法;战略计划。
(2)理解和掌握:计划职能的含义、性质;计划的内容与类型。
4、第四章目标与目标管理(1)了解: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与过程;目标管理的本质、原则;目标管理的优点及局限性。
(2)理解和掌握:目标的概念、性质。
5、第五章决策(1)了解:决策的过程;决策的原则;决策的各种方法;程序化决策、非程序化决策。
(2)理解和掌握:决策的含义;决策的特点、类型。
6、第六章组织结构(1)了解:组织职能、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设计的原则;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影响因素;部门划分的原则与方法;造成组织协调困难的原因及协调办法。
(2)理解和掌握: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定义;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组织结构的不同类型特征及优缺点。
7、第七章权力的配置(1)了解:影响集权与分权程度的因素;职权的矛盾与解决途径;授权的含义、原则与艺术;三类职权的应用。
(2)理解和掌握:职权的来源;职权的三种类型;直线职权、参谋职权、职能职权的定义;集权与分权的含义。
8、第八章人员配备(1)了解:人员配备的含义;人员配备的重要性;人员招聘、培训与绩效考评。
管理学原理2023 大纲2023年“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管理与组织导论:介绍管理和组织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包括管理的定义、性质、职能,组织的目标、结构、环境等。
2.管理发展阶段及其理论:介绍不同管理阶段的特点和理论,包括传统管理、科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系统管理、权变管理等阶段,以及各阶段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3.组织文化与环境:介绍组织文化和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包括组织文化的概念、类型、塑造和变革,以及组织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和应对。
4.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介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道德管理,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类型、实践和评价,以及管理道德的观念、标准和实践。
5.制定决策:介绍决策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过程,包括决策的定义、类型、原则和过程,以及决策的理论和实践。
6.战略管理:介绍战略管理的概念、过程和工具,包括战略管理的定义、过程和工具,以及战略的类型、制定和实施。
7.组织结构与设计:介绍组织结构的类型、设计和变革,包括组织结构的定义、类型和设计原则,以及组织变革的动因、过程和阻力。
8.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介绍管理沟通的信息技术和实践,包括管理沟通的定义、工具和技巧,以及信息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和影响。
9.人力资源管理: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过程和实践,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过程和实践,以及绩效管理和员工激励等。
10.变革与创新管理:介绍变革和创新的概念、过程和管理,包括变革和创新的定义、动因和过程,以及创新的方法和策略等。
11.行为的基础:介绍个体行为的基础和社会化过程,包括个体的需求、动机和行为,以及社会化的概念和实践等。
12.理解群体与团队:介绍群体和团队的形成、结构和互动,包括群体和团队的定义、形成和结构,以及沟通和决策等。
13.激励:介绍激励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包括激励的定义、原则和实践,以及激励的方法和策略等。
14.领导:介绍领导的概念、类型和管理,包括领导的定义、类型和管理,以及领导风格和方法等。
目录I 考查目标 (2)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III 考查内容 (3)IV. 题型例如及参考答案 (4)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I 考查目标《管理学原理》考试是为我校招收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专业人才。
考试要求是测试考生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具体来说。
要求考生:1.掌握决策和计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组织和人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掌握领导、激励和沟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4.具有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总分值及考试时间试卷总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允许使用计算器〔仅仅具备四则运算和开方运算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题型结构III 考查内容1.管理的概念和特征2.管理学的特征3.管理人员的分类和技能要求4.古典管理理论5.人际关系论与行为科学理论6.现代管理科学思想7.当代管理思想8.外部环境研究9.内部环境研究10.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11.计划的类型12.计划编制过程13.目标管理14.战略计划15.决策的概念、原则和类型16.决策的过程17.决策的方法18.卓越的战略思维19.组织的基本概念20.管理幅度和组织层次21.集权和分权22.部门化23.组织设计基础24.组织结构类型选择25.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26.管理人员的招聘、考评和培训27.组织文化28.组织变革的过程29.组织变革举措30.现代组织变革31.领导的性质和基本概念32.领导理论33.人性假设与领导方式34.领导艺术35.激励的基本概念36.早期激励理论37.当代激励理论38.沟通的概念和方式39.沟通的障碍及克服40.沟通技能的开发41.控制的概念、目标和类型42.控制过程43.有效控制的原则44.创业45.变革与创新管理46、冲突管理IV. 题型例如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计24分〕1、非正式组织2、目标管理3、战略决策4、组织文化5、预先控制6、公平理论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56分〕1、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美国学者波特认为影响行业内竞争结构及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哪些?3、试绘制矩阵制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其优缺点。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管理学原理》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考生对管理学和在管理应用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基于管理的视角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本要求是:1.准确地理解《管理学原理》中的基本概念;2.准确地把握《管理学原理》的基本理论;3.能够应用《管理学原理》的基本理论知识解决管理实际问题;4.了解管理学在企业实践中最新的发展趋势和动态。
《管理学原理》课程考试对考生的具体要求分为三个层次:1.识记:清楚掌握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含义,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能掌握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3.综合应用: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二、考试范围1.管理与管理学识记:管理学的概念,管理职能、管理二重性、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领会:熟悉西方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人物及基本理论、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典型的现代管理理论。
综合应用:掌握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实践。
2.决策识记:决策的概念、要素、功能、任务及特征等,计划的本质、特征、类型与作用等。
领会:掌握环境分析方法及决策方法;了解推进计划的流程和方法。
综合应用:能够运用常用环境分析方法对具体企业案例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3.组织识记:组织设计的任务、原则及影响因素、组织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的概念。
领会:掌握组织和组织文化的含义、组织结构类型、组织结构的设计、组织力量的整合、组织文化的基本要素与功能、塑造组织文化的主要途径。
了解人员配备的概念与过程、管理人员的选聘与考评。
综合应用:对管理学组织职能的基础理论有系统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具体案例分析当中。
4.领导识记:领导的内涵、特征;领导与管理区别、领导三要素;激励基础、方法;沟通过程及沟通类型。
领会:掌握领导素质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理解费德勒的权变领导思想,掌握激励的含义和实质、了解激励原理和能掌握运用激励的各种理论,理解沟通的含义和沟通机制和类型、了解沟通障碍的原因、掌握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管理学原理》是工商企业管理(本科)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求学员能够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领会管理活动应遵循的思路和原则,掌握基本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并加以灵活运用。
本课程是一门十分强调实践性的科学,要求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进行考试复习时,请学员注意以下问题:1.把握课程总体结构学员在通读教材和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要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以及各章节间相互关系,这样才能理解内容实质,使知识融会贯通。
2.在基本结构清楚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即按照考试大纲所列考核要求进行复习。
考核内容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它们的要求是:(1)识记是要求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的名称,能够描述其含义,能够描述有关问题的要点。
这部分内容多出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等题型。
(2)领会是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理解,能够叙述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够判断、辨析问题,能够把课程各部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试卷中的各类题都会涉及到领会的内容。
(3)应用是指把理论应用于实际。
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适当的概念、原理、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案例分析题,选择、判断题也会涉及。
3.做练习题,主要是网络课堂的综合练习题和课程BBS的复习题等。
这些都与考试内容相关,可以以练带考。
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做到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熟悉和理解。
二、考核方式和试卷结构1.考核方式:闭卷;答题时间:120分钟;2.试卷结构(1)单项选择题,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2)多选择题,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3)判断题,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4)名词解释,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5)简答题,2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6)案例分析,1题,15分。
总分:100分三、各题型解题技巧1.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题干主要以陈述句或疑问句提出解题依据、目标、要求和方法等,备选答案是4个,但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个答案是唯一的。
《管理学原理》入学考试大纲《管理学》芮明杰著,高等教育出版社,丄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参考书:1、《管理学》(美)孔茨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3、《管理学基础教程》骆守俭著,立信会计出版社基本要求第一篇:管理的内涵第一章管理的概念教学要点:1、管理学学科特点及历史沿革2、管理的Fl标、基本手段及管理创新第二章管理的基木问题教学要点:1、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2、管理对象的基本属性:人性假设与资源的一般属性3、环境变动与管理模式选择第三章管理理论的发展教学要点:1、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2、古典管理理论3、行为科学理论及数学在管理屮的应用4、管理科学的发展5、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第四章管理主体教学要点:1、管理者的角色2、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3、管理主体的能力结构第五章组织体系与组织结构教学要点:1、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2、组织类型3、组织的功能与H标4、组织的维度第六章组织结构教学要点:1、组织层次和管理宽度2、部门化3、岗位设定和基本结构4、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与作用第七章组织运行教学要点:1、组织制度2、纽织协调3、组织运行机制4、组织运行过程第八章组织变革与发展教学要点:1、组织发展方向2、组织变革的动因及阻力3、组织发展方式第三篇:管理的过程第九章决策教学要点:1、决策过程2、决策类型3、决策的评价标准与影响因素4、常用决策方法简介5、决策方式的基本类型6、决策方式选择第十章计划1、计划记计划工作的含义与性质2、计划体系3、计划过程4、常见计划方法简介第十一章领导教学要点:1、领导的本质(领导现彖、领导行为、领导的有效性)2、权力与影响力3、常见领导理论介绍(主要包扌G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权变领导理论)第十二章激励教学要点:1、激励的基本问题2、激励的心理基础3、激励理论4、组织的激励系统第十三章控制教学要点:1、控制的概念、性质与对象2、控制模式3、控制过程4、对控制者的监控第四篇:管理的方式第十四章塑造共同愿景教学要卢:1、组以的共同愿景2、建立共同愿景的方式途径3、构建共同愿景的基础及步骤第十五章实施H标管理教学要丿兄1、H标与H标管理2、F l标管理的方式及实施第十六章人际沟通改进教学要点:1、人际沟通的过程模式2、正是人际沟通3、非正式人际沟通4、人际信息沟通的改进第十七章工作流程创新教学要点:1、流程的特征与功能2、组织流程的构造与内核3、再造工作流程的基本路径第十八章以人为本的管理1、人本管理的概念与原则2、人本管理的核心内容3、人本管理的方式。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I.考试的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将大致稳定,试题形式多样,具有对学生把握本课程程度的较强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试基本要求考试大纲的编写着重于考生对专业课程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达。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考核知识点1、管理的概念和职能2、管理者角色与技能3、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了解管理的概念和智能(2)管理者角色和技能2、领会管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一、考核知识点1、早期的管理思想2、自科学管理至今各主要管理流派思想的主要内容3、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二、考核要求1、识记(1)科学管理思想的内容(2)一般管理思想的内容(3)行为管理思想的内容(4)管理科学思想的内容2、领会各管理思想发展中对“人性”的假设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考核知识点1、管理原理的特征2、系统管理理论3、人本管理理论4、责任管理理论5、效益管理理论二、考核要求1、识记(1)管理原理的概念和特征(2)系统管理的概念和内容(3)人本管理的概念和内容(4)责任管理的概念和内容2、领会效益管理在企业组织中的实现第四章信息化管理(不作为考核内容)第五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一、考核知识点1、管理道德概念和相关的道德观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3、企业社会责任二、考核要求1、识记(1)管理道德的概念(2)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2、运用能够运用管理道德的因素进行具体管理实例的分析第六章管理的基本方法(不作为考核内容)第七章决策一、考核知识点1、决策的定义和原则2、决策的类型和特点3、决策理论4、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5、决策的方法二、考核要求1、识记(1)决策的概念和主要原则(2)各类型决策的特点(3)各主要决策理论的内容(4)决策的影响影响2、领会对各种决策各种方法的运用假设的理解3、运用(1)期望值法和决策法的计算分析(2)大中取小、小中取大、最小最大后悔法的计算分析第八章计划与计划工作一、考核知识点1、计划的概念和性质2、计划的类型二、考核要求1、识记(1)计划的概念(2)计划类型的划分标准(3)各计划类型的内容2、领会计划和决策的联系和区别第九章计划的实施一、考核知识点1、目标管理2、业务流程再造二、考核要求1、识记(1)目标管理的概念和内容(2)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第十章组织设计一、考核知识点1、组织的概念和类型2、组织设计的概念3、集权和分权的概念二、考核要求1、识记(1)组织、组织设计的概念(2)集权和分权的概念以及影响集权和分权的因素2、领会各类型组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适用范围第十一章人员配备(不作为考核内容)第十二章组织力量的整合一、考核知识点1、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概念2、直线与参谋的概念二、考核要求1、识记(1)非正式组织的概念(2)直线与参谋的概念2、领会非正式组织的特点,与正式组织的区别第十三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不作为考核内容)第十四章领导与领导者一、考核知识点1、领导的概念、作用2、领导方式及领导理论二、考核要求1、识记(1)领导的概念(2)领导的权力(3)领导的主要方式(4)各领导理论的核心内容2、领会(1)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2)领导权力的不同来源第十五章激励一、考核知识点1、激励的概念2、激励的需要理论3、激励的过程理论二、考核要求1、识记(1)激励的概念(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3)阿尔德弗的ERG理论(4)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5)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6)弗鲁姆的期望理论(7)亚当斯的公平理论(8)斯金纳的强化理论2、运用能使用不同的激励理论进行实务分析第十六章沟通一、考核知识点1、沟通的含义及本质2、沟通的类型3、有效沟通的特征二、考核要求1、识记(1)沟通的本质(2)各类型沟通的特征(3)有效沟通的特征第十七章控制一、考核知识点1、控制的含义2、控制理论3、控制的基本类型4、控制的基本过程5、有效控制的特征二、考核要求1、识记(1)控制的含义(2)控制理论的内容(3)基本控制过程(4)控制的类型(5)有效控制的特征和关键要素2、领会不同控制类型的区分3、运用控制过程的关键环节识别和有效控制特征的判别第十八章控制方法(不作为考核内容)第十九章管理的创新职能一、考核知识点1、创新的概念和作用2、创新的类型和特征3、创新职能的内容二、考核要求1、识记(1)创新的含义(2)各类型创新的基本特征(3)管理的“创新职能”内涵2、领会创新和维持的关系及作用第二十章企业技术创新一、考核知识点1、技术创新的内涵2、技术创新的战略二、考核要求1、识记(1)技术创新的含义(2)技术创新战略的内容2、领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第二十一章企业组织创新(不作为考核内容)III. 考试内容及要求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1 管理者与管理工作1.管理的定义2.管理的目标3.管理者的层次与专业分类4.不同层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5.管理的四个职能及工作内容的区分6.组织环境的构成§2 管理决策7.决策的狭义与广义定义8.决策的基本步骤9.决策的优化准则与满意准则10.个体决策方法:盈亏平衡法、决策树法11.群体决策方法:德尔菲法§3 计划12.计划工作的定义13.各种计划类型14.计划工作的程序15.目标管理法与传统目标制定方法的区别16.战略计划的构成17.制定计划的技术方法:滚动计划法、甘特图法§4 组织18.组织工作与组织(结构)的定义19.组织工作的步骤20.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21.部门化方式22.组织中的职权关系23.常见的几种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优点、不足及适用情况24.授权与尽责25.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5 领导26.领导的含义与本质27.领导工作的构成28.领导的权力基础29.领导特质理论30.专制式、民主式、放任式三种领导风格的特点31.管理方格理论32.几种主要的激励理论33.沟通的要素和过程§6 控制34.控制的含义与作用35.控制与计划的关系36.管理控制的过程37.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7 管理思想的演变38.科学管理、一般管理和行政组织理论的创立者及其基本观点39.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40.人性假设理论41.系统管理和权变管理思想。
《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课程简介]管理学是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
它是一门研究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管理技术,揭示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普遍规律的科学。
本课程将围绕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个基本职能,系统介绍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内容提纲]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念的含义;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管理学的对象。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贡献;法约尔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贡献;“法约尔桥”的含义及意义;韦伯管理理论的基本要点和主要贡献;古典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和局限性;行为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主要贡献和局限性;数量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现代管理主要流派。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效益原理的含义;系统原理的含义;人本原理的含义;创新原理的含义;管理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组织环境组织环境的含义;组织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管理者对环境的反应;国际管理的含义;国际管理人员的管理取向。
第五章社会责任和管理道德社会责任的含义;社会责任的分类;社会责任的制度化方法;管理道德的含义;道德压力;解决道德两难困境的方法;道德行为制度化的方法。
第六章计划职能概述计划职能的含义;计划的类型;政策、程序和规则之间的关系;战略计划、策略计划和运营计划的含义;计划的程序;滚动计划法。
第七章预测与决策预测的含义;预测的种类与方法;德尔斐法;决策与决策工作概念的含义;古典决策模式;现代决策模式;决策过程;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优缺点;“脑风暴法”;风险决策的含义;决策树。
第八章目标与战略目标的含义;目标管理(MBO)的含义;目标管理的长处与局限性;战略与战略管理的含义;战略管理的层次;战略管理过程。
第九章组织职能概述组织职能的含义;组织图;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第十章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含义;组织结构的主要类型;影响组织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
《管理学》考试大纲总要求本课程概是经济类(国际贸易)、管理类(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和信息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管理的重要性,初步掌握管理的性质、原则、方法、原理、职能等基本内容,为学习其他经济管理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此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外多阅读有关参考书籍和报刊杂志,注意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生应按照考试大纲进行复习,参加考试。
内容一管理总论1.知识范围(1)管理的概念(2)管理的特征(3)管理方法2.考试要求(1)理解管理的特征(2)了解管理方法。
(3)掌握管理的概念。
二管理理论的发展1.知识内容(1)经验管理阶段(2)古典管理阶段(3)行为科学理论阶段(4)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考试要求(1)理解经验管理阶段。
(2)了解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3)掌握古典管理阶段理论。
(4)掌握科学理论阶段理论。
三计划1. 知识范围(1)管理决策(2)计划(3)目标管理2.考试要求(1) 理解决策程序。
(2)了解计划的形式及内容。
(3)掌握决策方法。
(4)掌握目标管理。
四组织1.知识范围(1)组织概念。
(2)组织职能的内容。
(3)组织变革。
2.考试要求(1)理解组织变革。
(2)掌握组织概念、组织职能的内容五领导1.知识范围(1)领导职能概述(2)领导理论(3)激励2.考试要求(1)理解领导职能概、激励方法(2)掌握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六控制1.知识范围(1)控制概述(2)控制的基本过程和有效控制(3)控制的方法2.考试要求(1)理解控制概述(2)掌握控制的基本过程和有效控制(3)掌握控制的方法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试卷内容比例:基本知识题型:约50%提高知识题型:约30%运用知识题型:约20%试卷题型比例选择题或判断分析题:约20%名词解释:约15%简答题:约25%论述题:约20%案例分析题:约20%浙江理工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系。
江南大学研究生入学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江南大学研究生入学《管理学原理》考试大纲
一、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报考江南大学管理学科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
该门课程以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
为了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较为全面地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应用管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为3小时。
四、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为150分。
内容及题型结构如下
(1)内容结构:管理基本知识70分;实际问题分析80分
(2)题型结构:简述题(40分);
选择题(30分);
案例分析题(40分);
管理写作题(40分)
五、主要参考教材
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二版;
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第四版;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七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六、考试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者
了解:管理的概念;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学的内容体系、管理学的重要性;管理职能;组织管理层次。
理解:管理的特性;管理性质的二重性;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联系。
掌握和运用:各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和技能要求的侧重;管理者的角色承担及任务要求。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进
了解: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主要管理理论和代表性人物;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的主要管理理论和代表性人物;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主要流派的管
理理论和代表性人物。
理解:管理思想的演进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的影响;各种管理理论的优点和局限;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组织管理;霍桑实验及梅奥
的结论。
掌握和运用:近20年来管理学的趋势、以及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
第三章管理环境、管理的道德与社会责任了解:环境、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对企业的重要性。
理解:环境、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管理理念、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
掌握和运用:环境因素、企业环境研究的目的及其基本逻辑。
企业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第四章决策
了解:决策的含义和特征;决策的类型与基本特点;决策的主要方法。
理解: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的过程;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理论假设;掌握和运用:企业战略决策制定
第五章计划
了解:计划的概念;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分类、形式。
理解:计划编制过程;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各种职能计划、战略性计划与战术性计划、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性计划,掌握和运用:目标管理。
第六章组织
了解:组织的概念和特征、组织结构的概念和类型;组织设计的概念、任务;组织变革和组织文化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理解: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部门化、集权与分权等;各种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优缺点;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
掌握和运用:现代组织结构的趋势、组织变革的动因和实施。
第七章领导
了解:领导、领导者的概念;领导职能的重要性。
激励的概念和重要性;沟通的含义和作用;沟通的特点、沟通过程
理解: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和联系;领导方式及其理论;激励理论;沟通的障碍及克服
掌握和运用: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
第八章控制
了解:控制的概念、重要性;控制的类型、方法和优缺点。
理解:控制的有效前提和要求。
掌握和运用:控制的过程和内容;财务控制、预算控制、审计控制。
第九章创新
了解:创新的概念、重要性。
理解: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的内容。
掌握运用:创新的过程、组织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