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报告--XXX制剂工艺验证
- 格式:pdf
- 大小:310.51 KB
- 文档页数:6
冻干制剂工艺验证方案1. 引言冻干制剂是一种干燥技术,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将液体通过冻结和升华的方式将其转化成固体干粉。
这种干燥技术在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用于制备稳定性较好的药物制剂。
工艺验证是确保冻干制剂工艺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冻干制剂工艺验证方案。
2. 目标本工艺验证方案的目标是验证冻干制剂工艺以确保其满足以下要求:•制剂的理化性质稳定性良好;•制剂的活性成分保持稳定;•制剂的重构性能良好;•制剂的质量控制可靠。
3. 验证内容冻干制剂工艺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原料验证•确认原料的纯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验证原料的稳定性。
•确定原料的最佳使用浓度。
3.2 工艺参数验证•确定最佳的冻结速率和冻结温度。
•确定最佳的升华速率和升华温度。
•验证不同冻干时间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3.3 制剂性能验证•测定制剂的水分含量。
•测定制剂的粒径分布。
•测定制剂的重构时间和活性成分的恢复率。
•测定制剂的储存稳定性。
4. 实验设计4.1 原料验证实验设计•首先,对原料进行药学评价,包括纯度、质量和稳定性检测。
•然后,根据最佳使用浓度的要求,对原料进行不同浓度的使用实验。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的使用浓度。
4.2 工艺参数验证实验设计•首先,确定不同冻结速率和冻结温度的实验组。
•然后,将实验组制备出的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包括水分含量、重构时间和活性成分恢复率等。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的冻结速率和冻结温度。
4.3 制剂性能验证实验设计•首先,对制剂进行水分含量和粒径分布的测定。
•然后,对制剂进行重构时间和活性成分恢复率的测定。
•最后,对制剂进行储存稳定性实验。
5. 结论经过以上实验设计和验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确定最佳的使用浓度。
•最佳的冻结速率和冻结温度为XXX。
•制剂的水分含量和粒径分布满足要求。
•制剂的重构时间和活性成分恢复率较高。
•制剂的储存稳定性良好。
针剂包装工艺验证报告针剂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制剂形式,其包装工艺对于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报告对针剂的包装工艺进行验证,旨在评估其在制造和包装过程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验证对象:1. 针剂包装工艺及其各项工艺参数。
2. 针剂包装设备和相关易变因素。
验证方法:1. 针对针剂包装过程所设定的温度、压力、速度等工艺参数进行实际调整和记录,并与标准要求进行比对。
2. 对针剂包装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运行状态正常,并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3. 检查包装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确保其符合针剂包装的要求。
验证结果:1. 针剂包装过程中所设定的工艺参数符合标准要求,并能够保证针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2. 针剂包装设备运行状态正常,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
3. 包装材料质量符合要求,且规格与针剂包装的需求相匹配。
结论:针剂包装工艺验证的结果表明,针剂的包装过程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能够保证针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次验证的结果为针剂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保障,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工艺改进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建议:1. 加强对针剂包装工艺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工艺参数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2. 定期对针剂包装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稳定性。
3. 对包装材料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和审核,确保供应商提供的材料符合要求。
4.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对针剂包装工艺的理解和操作技能。
总结:针剂包装工艺验证是保证针剂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本次验证结果表明,针剂的包装过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能够保证针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通过加强对工艺参数、设备和包装材料的管理,可以进一步提高针剂的生产效率和品质水平。
验证文件2013年XX月目录1. 验证概述2. 验证目的3. 验证范围4.再验证依据标准5. 机构与职责5.1 验证机构5.2 验证职责6.7.7.17.27.37.48.9.9.19.29.2.19.2.29.2.2.6配制试验数据9.2.3灌装封尾9.2.3.1目的9.2.3.2文件9.2.3.3评估项目9.2.3.4评估方法9.2.3.5灌装封尾检查数据9.2.4成品抽样检验9.2.4.1目的9.2.4.2文件9.2.4.3评估项目9.2.4.4评估方法9.2.4.5产品检验报告复印件10. 偏差与处理.11. 结果与分析11.1验证数据汇总11.2存在问题与措施11.3风险与预防12. 验证结论12.1验证结论12.213.14.15.1.2.3.4.再验证的依据与标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生产工艺规程》、《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成品内控质量标准》。
5.机构与职责:1.机构:在公司验证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验证小组负责工艺验证的具体工作。
验证小组的成员包括车间和生产部人员,QA和QC人员,工程设备人员、注册部人员。
2.职责:参与人员的职责《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20g)生产工艺规程》、《批生产记录》、《称量标准操作规程》、《备料标准操作规程》《软(乳)膏剂、凝胶剂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PZS-300平台式真空乳化机标准操作规程》、《QGGF-60Z-C自动灌装封尾机标准操作规程》、《软(乳)膏剂灌封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成品内控质量标准》、《成品取样标准操作规程》、《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成品检验操作规程》。
《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20g)中间产品检验操作规程》、《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9.2.1.2文件: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20g)生产工艺规程、批生产记录、称量标准操作规程、备料标准操作规程。
工艺再验证方案工艺名称:**胶囊工艺胶囊工艺产品规格:0.5g/粒方案编号:QA-V-311 (2)姓 名 职 务 日 期 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有限责任公司有限责任公司1.验证目的和背景介绍:***胶囊生产工艺于2007年经过全面验证,根据产品工艺再验证周期我们对**胶囊的生产工艺进行再验证,本验证方案的目的是验证该产品生产工艺的重现性,以充分证实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正常的生产条件下,此生产工艺过程能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此生产工艺过程能确保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胶囊。
其中验证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原、辅料、包装材料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设备经过验证,公用系统符合规定,操作人员经过培训、体检合格,相关生产文件指令明确,操作规范。
作规范。
2. 验证依据: 2.1. 《GMP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五册***********3. 判定标准:3.1. 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能生产出符合法定和企业内控标准的安胃胶囊。
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能生产出符合法定和企业内控标准的安胃胶囊。
3.2. 按工艺规程生产操作,制剂工艺通畅、可执行。
所有的生产系统要素和工艺参数均在控制范围内。
控制范围内。
4. 验证批次:验证批次为连续生产的3批安胃胶囊,批次见验证报告。
批安胃胶囊,批次见验证报告。
5. 验证日期: 见验证报告见验证报告 6.生产工艺: 6.1. 工艺处方:工艺处方:名称名称数量数量 *****(醋制)(醋制) 32.8kg ******(煅)(煅) 130.0kg ********(去壳)(去壳)97.2kg 批量批量50万粒万粒6.2. 所用设备:所用设备:设备名称设备名称型号型号 验证文件号验证文件号 验证时间验证时间 热风循环烘箱热风循环烘箱 CT-C-II QA-VRP-118(4) 2010.01.17 自控粉碎机组自控粉碎机组 ZKF-3X 型 QA-VRP-108(5) 2009.10.19 多向运动混合机多向运动混合机 HDA-600 QA-VRP-137(7) 2010.04.17 硬胶囊分装机硬胶囊分装机 YJF-15IV YJF-15IV QA-VRP-104QA-VRP-104((6) 2010.04.142010.04.14 铝塑泡罩包装机铝塑泡罩包装机 DPP-260K2QA-VRP-186QA-VRP-186((3)2009.09.086.3. 工艺描述:工艺描述:6.3.1. 药材整理炮制:处方中三味药拣去杂质,煅白矾(煅)、延胡索(醋制)烘干;海螵蛸去壳淘洗烘干。
生产工艺验证方案及报告1.验证目的通过对XXX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种工艺因素进行验证,证实在正常条件下,本品工艺处于控制状态,且能够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
2.概述XXX为本厂已生产多年的品种,目前搬到新厂房,采用新的设备、公用设施进行生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须对本品的生产工艺进行验证。
本方案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因已具备以下条件:—生产及工艺条件的监控比较充分,工艺参数的适当波动不会造成工艺过程的失误或产品的不合格;—经多年生产,对产品工艺已有相当的经验及把握;—所采用的检验方法为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可靠稳定。
本次验证是在新的厂房、设备、公用设施的验证合格的基础上对现行生产工艺过程的验证,计划在前三批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实施。
3.验证人员工艺验证小组人员组成:4.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料粉碎、过筛配料混合粘合剂制粒干燥整粒崩解剂、润滑剂总混压片塑瓶包装成品入库5.有关文件5.1工艺规程:XXX生产工艺规程5.2 标准操作规程:称量、粉碎、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压片等标准操作规程。
5.3 质量标准: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
6.验证内容6.1 收料6.1.1 验证场所:清外包间。
6.1.2 验证目的:确认该过程不影响原辅料的质量。
6.1.3 验证方法:按要求检查文件及记录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6.1.4 合格标准:记录完整,进入生产系统的各物料均可追溯其来源,保证其质量。
6.2 粉碎、过筛工序6.2.1 验证场所:磨筛间。
6.2.2 设备:万能粉碎机。
6.2.3 验证目的:确认该过程能够得到细度合格的物料。
6.2.4 验证方法:操作按标准规程进行,粉碎后取样按质量标准规定的筛目分析法进行检查。
6.2.5 验证仪器:标准筛。
6.2.6 合格标准:粉碎后的原料能全部通过30目筛。
6.3 称量、配料工序6.3.1 验证场所:称量、备料间。
6.3.2 验证目的:确认该过程能保证物料的种类、数量准确无误。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型药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日益受到重视。
本实验旨在探究一种新型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并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其稳定性和药效。
以下是本次实验的结论总结。
二、实验目的1. 研究新型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
2. 验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和药效。
3. 为新型药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制备方法:采用微囊化技术,将药物包裹于高分子材料中,形成微囊。
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高的微囊制剂。
2. 稳定性实验:将微囊制剂分别进行高温、高湿、光照等条件下的稳定性实验,以评估其稳定性。
3. 药效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药物制剂对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以验证其药效。
四、实验结果1. 制备方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成功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高的微囊制剂。
微囊的粒径范围为10-50μm,载药量达到80%以上。
2. 稳定性实验:在高温、高湿、光照等条件下,微囊制剂的稳定性良好。
经120天稳定性实验,药物含量无明显变化。
3. 药效实验: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药物制剂组动物的治疗效果显著。
治疗后,疾病模型动物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五、结论1. 成功制备出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高的微囊制剂,为新型药物制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微囊制剂在高温、高湿、光照等条件下稳定性良好,具有良好的储存性能。
3. 药物制剂对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六、建议1. 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微囊制剂的载药量和粒径均匀性。
2. 深入研究微囊制剂的释药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准确的药效数据。
3. 开展临床实验,验证药物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新型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药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2篇一、实验背景本实验旨在研究新型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通过对原料、辅料、制备工艺等因素的优化,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保障。
制剂工艺验证指南一、制剂工艺验证的目的和意义1.确保制剂工艺能够稳定地生产出符合规格要求的药品;2.评估制剂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验证其在正常运营条件下的可靠性;3.验证和确认生产设备、工艺工具等符合技术要求和质量规范的要求;4.提高制剂工艺的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二、制剂工艺验证的基本原则1.确立验证的目标和验收标准;2.选择合适的样品数量和验证周期;3.包含典型工艺步骤和关键操作;4.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5.验证结果需以科学的方式进行解释。
三、制剂工艺验证的步骤1.确定验证的目标和验收标准。
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工艺要求,明确所要验证的目标和验收标准,例如产品质量规范、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等。
2.设计验证方案。
根据目标和验收标准,设计验证方案,包括验证的范围、步骤、样品数量、验证的时间周期等。
3.实施验证方案。
按照验证方案的设计,进行实际的生产操作,包括工艺操作、设备配置、原材料准备、工艺记录等。
4.收集和分析数据。
在验证过程中,对关键参数进行记录和监测,并在符合要求的采样点取样。
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工艺的稳定性和质量控制能力。
5.结果分析和总结。
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判断工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或联络工艺。
6.编写验证报告。
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包括验证目标、验证方案、实施过程、数据收集和分析、结果评价等内容。
四、制剂工艺验证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制剂工艺验证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验证方案要符合药典、注册文件和公司内部的要求,并参考相关行业指南的建议;2.在验证期间,保证全过程的数据真实、可靠、可以追溯;3.选择典型的工艺步骤和关键操作进行验证,不要漏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4.保持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设备清洁、材料检测、工艺操作等;5.注意工艺验证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避免结果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制剂工艺验证是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验证药品制剂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以提高药品生产的效率和品质,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
方案编号:版本号:XXXXXX工艺验证方案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目录一、概述 (1)1.1验证产品基本信息 (1)1.2背景 (1)1.3目的 (1)1.4验证小组人员及职责 (1)1.5范围 (1)1.6关键工艺参数与变量 (2)1.7质量控制标准 (2)二、工艺介绍 (3)2.1产品处方 (3)2.1.1下表列出0.1g规格XXXXXX的处方 (3)2.1.2原材料合格供户清单 (3)2.2工艺规程 (4)2.3工艺流程图 (5)2.4生产设备和设施 (6)2.4.1 JD200-3G电子天平 (6)2.4.2 JM3XXX1电子称 (6)2.4.3 SYH-20型三维混合机 (6)2.4.4 ZP129型旋转压片机 (6)2.4.5 78X-2片剂四用测定仪 (6)2.4.6 GBB-60B型高效包衣机 (7)2.4.7 DPP2500II铝塑-铝铝包装机 (7)三、工艺验证过程 (8)3.1验证准备 (8)3.1.1人员检查及培训 (8)3.1.2生产环境检查 (8)3.1.3原辅包材检查 (8)3.1.4设备完好状态检查 (8)3.1.5生产系统文件检查 (8)3.2验证过程 (9)3.2.1 过筛 (9)3.2.2 混合 (11)3.2.3 检验中间体 (13)3.2.4 压片 (13)3.2.5 包衣 (19)3.2.6 铝塑包装 (23)四、物料存放稳定性考察 (25)五、产品质量检查 (26)六、验证结果评价与结论 (26)6.1验证过程中的物料平衡 (26)6.2验证的结果评价 (27)七、附件 (27)一、概述1.2背景我公司固体生产车间及生产用设备、设施及公用系统经全面验证,各项验证均已完成,本次对XXXXXX进行三批中试工艺验证。
1.3目的本验证是在厂房、空气洁净度、设备(设施)都已验证并符合要求基础上展开的,通过连续生产三批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证明该厂房,设施等符合本产品生产,同时验证评价本品生产工艺的可行性和稳定性,为生产奠定基础。
工艺开发验证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XXX工艺开发进行验证,评估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开发验证过程,可以确定工艺的适用性,并提供进一步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2. 背景工艺开发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测试,对新的工艺进行探索和开发,以期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在本次工艺开发中,我们将使用新的原材料进行试验,并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
3. 目标本次工艺开发验证的主要目标如下: - 确定新的原材料在工艺中的适用性和性能; - 评估调整后的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影响; - 验证工艺开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方法和步骤4.1 原材料准备我们使用了新的原材料A进行工艺开发验证。
原材料A的性质和成分已进行详细分析,并确认符合产品要求。
4.2 工艺参数调整在工艺开发验证过程中,我们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优化。
具体调整的工艺参数包括温度、时间、速度等。
我们根据实验结果和产品要求,选择了最优的工艺参数进行后续试验。
4.3 试验和测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测试,以验证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主要试验包括:- 批次试验:对不同批次的产品进行检验,评估其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 - 耐久性测试:对产品进行长时间使用和适应性测试,评估其耐久性和稳定性; - 成本分析:对工艺开发后的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和现有工艺的成本进行对比。
4.4 数据分析和结果通过对试验和测试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 原材料A适用于工艺开发,其性能和成分满足产品要求; - 调整后的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 工艺开发验证有效,可以顺利进行后续工艺优化和大规模生产。
5. 结论本次工艺开发验证通过了一系列试验和测试,并得出以下结论: - 新的原材料A适用于工艺开发,并满足产品要求; - 调整后的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 工艺开发验证有效,为后续工艺优化和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6. 建议和改进基于本次工艺开发验证过程的经验和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方向: - 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 不断调查和研究新的原材料,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 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和沟通,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
生产工艺验证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验证是十分重要的, 为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和有效性,在产品开发阶段要筛选合理的处方和工艺,然后进行工艺验证,并通过稳定性试验获得必要的技术数据,以确认工艺处方的可靠性和重现性。
众所周知,小试和中试成功后,在投入常规生产时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无法生产的事例屡见不鲜,起原因即是在开发阶段没有进行必要的工艺验证。
当处方和工艺经批准注册后,在批准的工艺投入某一生产线进行常规生产前,也需要进行工艺验证。
此外,任何影响产品质量因素的变化,如供应商的变更、设备型号变更以及工艺条件的变更都应进行再验证。
验证方案的编、审批、实施,验证结果的汇总、报告、评价是十分重要的,验证文件应由各相关主管审核、批准。
一、产品确定处方和工艺前的预试验(一)、试验方案的设计在新的制剂产品开发过程中,首先要设计试验方案,对制剂的处方进行筛选并同时对生产采取的工艺进行探索,通常需考虑下述因素:①主药(活性成分)的理化性状;②根据常用量拟选择的含量规格达到片剂、胶囊剂项下各项质量要求拟设计的片重(胶囊重);③选择的片剂形状、素片或包衣片包衣材料及溶剂、直径或胶囊型号、色泽和透明与否等等;④拟选择辅料的组成、比例,尤其是崩解剂和黏合剂的选择;⑤采用工艺路线以及工艺路线对生产质量和稳定性的可能影响等。
(二)、试验小结在完成预试验后应写出试验小结供申报批次确认。
二、新产品处方、工艺的确认和关键工序的验证①根据预试验小结,在初步完成处方筛选和确认工艺路线后进行3〜5个试制批次供临床申报,连续成功批次不少于3 批。
使用的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需要经验证确定。
②在试制过程中对关键工序进行必要的验证,如对混合均匀度进行考察以便确定混合时间和转速、小丸装囊工序的磨损情况等等。
作为申报生产中试批次的依据。
③按照中国药典规定,通过不少于3各月加速稳定性试验和室温条件下的留样考察试验写出总结报告作为生产处方、工艺条件合理与否的技术支持数据。
XXXXX工艺验证方案YZS-G-1XX037 类别:验证管理工艺验证方案制定人:制定日期:年月日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颁发部门:生效日期:年月日复印数:份目录1.概述2.目的3.产品简介4.验证内容、方法及标准4.1粉碎过筛4.2配料混合4.3压片4.4包装4.5成品质量4.6各工序收率及物量平衡5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6.稳定性考察7.相关文件8.图一9.相关记录1.主题内容本方案规定了XXXXX生产工艺验证的目的,步骤、标准及评价内容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XXX生产工艺的验证3.责任人3.1工艺验证小组组长:组员:3.2其他相关人员4.验证的内容4.1概述XXXXX是我公司的主要产品,在以往的生产过程中,此产品生产工艺是稳定可靠的,但是为符合GMP要求,我公司新建了厂房,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因此在该产品正式投入生产前进行工艺验证,进行工艺验证的前提条件是:1.厂房、设施、设备已经过验证并验证合格可投入使用。
2.相应的文件已批准执行。
3.物料通过供应商审计并审计合格。
4.人员已进行全面健康检查和系统培训且已有健康证和培训上岗证。
本验证方案拟在XXXXX试生产时实施4.2目的:本产品工艺验证方案的目的在于通过对XXXXX生产工艺的验证,证明该生产工艺可靠性和稳定性4.3产品简介:4.3.1处方:原辅料名称万片的用量4.3.2工艺流程图(见图一)4.3.3生产、质、量管理文件批生产指令及记录 XXXXX批生产指令及记录生产工艺规程 XXXXX批生产工艺规程质量标准 XXXXX质量标准及主要物料质量标准4.3.6日常生产监控粉碎、过筛、配料、总混、压片、泡罩包装、包装4.4验证内容,方法及标准4.4.1粉碎过筛,确认本过程工艺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及准确性,同时考核工序收率及物料平衡4.4.1.1评价方法按粉碎过筛SOP进行操作,对粉碎过筛后的药粉取三个进行粘度检查。
4.4.1.2接受标准药粉全部过5号筛(80目)且过6号筛(100目)的细粉>95%,粉碎过筛收率为98.0%、-100%,粉碎,过筛物料平衡率为99.0—100%。
制剂工艺验证一、前言制剂工艺验证是确保制剂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从验证计划、验证目标、验证方法、验证结果等方面详细介绍制剂工艺验证的全过程。
二、验证计划1. 确定验证范围:根据生产需求,确定需要进行验证的制剂工艺。
2. 制定验证计划:根据制剂工艺特点和生产流程,确定验证所需时间、人力和物力资源,并编制详细的验证计划书。
3. 审批计划书:由质量部门对计划书进行审批,并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三、验证目标1. 确定目标:明确制剂工艺在何种情况下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2. 制定指标:根据产品质量要求,确定需要测试的指标,如外观、含量、pH值等。
3. 确认方法: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进行确认,并编写相应的测试方案和记录表。
四、验证方法1. 准备样品:按照生产流程制备样品,并按照指标要求进行检测,记录测试结果。
2. 设计实验方案:根据样品特点和测试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并编写相应的实验记录表。
3. 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认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五、验证结果1. 评估结果:根据验证目标和测试指标,评估验证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要求。
2. 编写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并提交给质量部门进行审批。
3. 审批报告:由质量部门对验证报告进行审批,并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4. 实施改进:根据验证结果,对制剂工艺进行改进,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结语以上就是制剂工艺验证的全过程。
通过严格的验证程序,可以确保制剂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质量风险评估工艺参数关键性评估报告编号:STP-SJ-品名:XXX片生产阶段:研发阶段□中试阶段□批量生产阶段□评估日期:20xx年 X月X日1、质量风险评估的目的运用风险管理的工具,全面评估现执行的XXX片生产工艺,通过质量风险管理方法评估后确定生产工艺的关键步骤和关键工艺参数;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教育、完善工艺规程及标准操作规程等管理和控制措施,提高质量风险控制的能力,以确保持续稳定的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
2、评估流程五步法评估关键工艺参数1)筛选产品与工艺相关的关键质量属性2)筛选影响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工艺步骤3)筛选影响关键质量属性的工艺参数4)结合工艺参数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工艺参数的关键性5)采取管理和控制措施进行风险控制,重新评估工艺参数的关键性3、风险等级与风险矩阵风险等级 内在关键性3.3 可检测性和内在关键性矩阵(最终关键性)最终关键性严重性 高中低低 中 高 可 能 性严重性 高中低可检测性高中低产品质量属性评估表1—影响工艺步骤评估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产品质量属性评估表2—影响工艺参数评估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产品风险评估表3—工艺参数关键性评估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产品风险评估表4—工艺参数关键性评估(采取管理或控制措施后)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说明:1、产品质量属性:根据产品质量指标填写,如:外观、溶解度、鉴别、含量、杂质、水分等。
2、工艺步骤:该栏填写工艺步骤编号和相应的工艺步骤名称。
3、对质量属性有无影响填写“有”或“无”;人机物法环任何一项或以上对质量属性有影响,结论栏中填写“有”;均无影响,结论栏中填写“无”。
4、质量指标(关键质量属性):该栏填写对应的工艺参数发生偏差时可能产生的影响,分高、中、低、无四个等级。
高:影响啊很大,主要决定因素;中:异常时有影响,影响一般;低:有影响但很小;无:无影响。
XXX工艺验证报告(模板)1、验证概述按照XXX工艺验证方案PV-XXX要求,验证小组于Y年Y月对AAA、BBB、CCC 批次的XXX 灌封、包装工序进行了验证。
2、验证前提条件确认情况验证小组按方案要求对验证小组全体成员进行了培训,培训记录见附件一。
验证小组对验证前提条件进行了确认,各项确认结果均符合要求,确认记录见附件二。
3、各工序验证结果统计4.1灌封工序验证结果4.1.1灌装装量、旋盖质量检查结果可接受标准灌装装量装量外观旋盖效果紧密性配制结束至灌装结束时间不超过X小时批号AAA本工序日期Y年Y月Y日针头号最低装量ml最高装量ml外观紧密性1配制结束时间灌装结束时间耗时X小时Y分钟批号BBB本工序日期Y年Y月Y日针头号最低装量ml最高装量ml外观紧密性1配制结束时间灌装结束时间耗时X小时Y分钟批号CCC本工序日期Y年Y月Y日针头号最低装量ml最高装量ml外观紧密性1配制结束时间灌装结束时间耗时X小时Y分钟详见附件三4.1.2结论按既定的灌封工艺生产,XXX产品灌装装量、旋盖效果、灌封用时均符合可接受标准要求,证实灌封工艺可行。
4.2包装工序4.2.1包装工序验证结果记录批号AAA BBB CCC 取样检查日期Y年Y月Y日Y年Y月Y日Y年Y月Y日标签粘贴标签三期打印检查项目装盒小盒三期打印详见附件三4.2.2结论按既定的包装工艺生产,XXX产品标签粘贴及三期内容、装盒及三期内容均符合可接受标准要求,证实包装工艺可行。
4.3 成品检测批号标准AAA BBB CCC项目性状结论详见附件五4.4各岗位物料平衡和产品收率情况统计批次结果项目工序要求A B C物料平衡收率结论各工序物料平衡和产品收率符合工艺要求。
详见附件六5、验证中偏差处理及变更控制本验证中偏差记录见附件二,汇总如下表:序号偏差编号发现日期偏差分类偏差内容简述纠偏结果偏差状态变更情况说明:xx6、验证结论验证结果表明:使用现有的厂房设施、生产设备,采用规定的原辅料、包装物料、工艺参数和质量控制方法,按XXX工艺组织生产,能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合格产品。
验证文件XXXXXX有限公司2013年XX月6.验证报告起草、审核与批准验证报告起草再验证报告审核再验证报告批准目录1. 验证概述2. 验证目的3. 验证范围4. 再验证依据标准5. 机构与职责验证机构验证职责6. 验证方式7. 验证准备设备设施准备仪器试剂准备原辅物料准备文件与培训8. 验证时间与计划9. 验证实施产品的工艺流程图产品的工艺验证:9.2.1称量备料9.2.1.1目的9.2.1.2文件9.2.1.3检查项目及结果9.2.2 配制9.2.2.1 目的9.2.2.2 文件9.2.2.3 评估项目9.2.2.4 评估方法9.2.2.5 取样方法9.2.2.6配制试验数据9.2.3 灌装封尾9.2.3.1 目的9.2.3.2文件9.2.3.3评估项目9.2.3.4评估方法9.2.3.5灌装封尾检查数据9.2.4 成品抽样检验9.2.4.1 目的9.2.4.2 文件9.2.4.3 评估项目9.2.4.4 评估方法9.2.4.5产品检验报告复印件10. 偏差与处理.11. 结果与分析验证数据汇总存在问题与措施风险与预防12. 验证结论验证结论验证评价与建议13. 验证周期14. 附件15.参考或引用文件1.概述: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为我司生产多年的乳膏剂品种,自2009GMP再认证以来,乳膏剂生产线生产所用关键设备、生产工艺及工艺参数没有改变,为了验证在正常的生产条件和GMP文件管理体系下能生产出符合预定的规格及质量标准的产品,根据验证管理文件的要求,我们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的生产工艺进行再验证。
2.目的:在现行的GMP文件管理体系下,生产三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进行工艺再验证:(1)确认关键工序质量监控点是否符合质量要求;(2)确认该产品质量是否符合预定成品的标准。
3.验证范围:本次验证对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依据工艺规程的各项参数设定指标,并认真按方案组织了实施,仅验证该品种工艺参数设定的科学性符合性。
ProcessVa1idationProtoco1forXXXX XXXX工艺验证方案Protoco1Approva1方案批准批准意味着本设计确认方案已经被审核并且是完整和可接受的。
TAB1EOFCONTENTS目录1Purpose目的 (4)2Scope范围 (4)3Responsibi1ity职责 (4)4Define定义 (5)5Re1evantDocuments相关文件 (5)6ProcessProfi1e工艺概要 (5)7RiskAna1ysis风险分析 (7)1Purpose目的将由研究所研发确定的工艺和处方在口服固体制剂车间进行放大生产,评估和确认其可行性并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2Scope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XX工艺验证。
依据相应的工艺规程草案和工艺批生产记录,进行工验证,并拟于下列工序中取样,以进行关键性指标之测定。
关键性工序如下:预混、制粒、干燥、总混和压片。
4Define定义无5Re1evantDocuments相关文件5.1体系文件5.2法律法规和指南文件5.2.1中国药典2010版;5.2.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5.2.3USP35/美国药典35版;5.2.4CGMP/美国现行GMP;5.2.5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
6ProcessProfi1e工艺概要6.1ManufacturingEquipment生产设备7RiskAna1ysis7.2风险分析评分标准7.1.1从风险的严重性、频率数和检测性三方面对工艺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由三者评分的乘积得到风险优先数(RPN=SXOxD),根据RPN的大小和严重性的分数判断是否需要在工艺性能确认方案中进行评估,判定标准如下:7.3风险评估结论8ProcessVa1idationcondition工艺验证条件8.1本次工艺放大所用到的厂房设施、生产设备、检测设备已验证合格,见附录1。
8.2工艺放大涉及到的检验,测量仪器、仪表都已校验合格,见附录2。
验证报告
XXX制剂工艺验证
内容
1. 简介 (3)
2. 目的 (3)
3. 实施 (4)
4. 结果 (5)
5. 评价与建议 (7)
6. 参考文献 (8)
附录
1.填写的工艺验证方案
1. 简介
这条生产线包括一只配液罐,一只贮液罐,一条灌装线,一台冻干机,一台洗瓶机和灭菌隧道,一台压盖机和一条灯检线。
整个生产过程中需要许多介质:如注射用水、氮气、纯水和纯蒸气。
在工艺验证开始前,以上的介质系统均已各自经过验证。
其他与生产相关的设备灭菌釜、中控测试仪表等均已经过验证。
生产环境验证结果良好,表明在此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的卫生级区环境下生产的无菌产品可以确保其无菌性。
三批连续的验证批生从XXX开始,XXX结束
2、目的
此工艺验证的目的是证明生产工艺是可行的和稳定的,生产的产品符合阿斯利康质量标准和中国国家质量标准,生产工艺符合GMP要求。
三批验证批符合中间控制的可接受标准、关键参数测试的可接受标准和成品化验的可接受标准。
相关人员能得到必要的培训。
3.1生产按照下面的批生产记录进行:
3.2成品按XXX分析。
3.3生产中关键属性测试
∙过滤前产品溶液的均一性.
∙储存后产品溶液的均一性
∙灌装初期溶液丢弃量
∙灌装检查
∙冻干均匀度
3.4验证前和验证后的培训按验证方案7.4进行。
培训人员须签名。
见方案附录6。
4. 结果
4.1批生产记录
填写完整的BPR见方案附件1
4.2批分析报告
三批验证批的理化分析和无菌测试的结果良好。
4.3 关键参数测定
∙过滤前产品溶液的均一性:
∙储存后产品溶液的均一性.
∙灌装初期溶液丢弃量
∙灌装线的检查。
∙冻干均匀度
4.3培训
4.4偏差
验证过程中共有XXX处偏差。
所有偏差均已被接受并进行纠偏。
偏差表:
4.6 包括关键属性测试和成品测试在内的所有测试都已被转移和验证。
检查清单已填写。
见验证方案附录9。
5. 评价和建议
验证结果符合预定要求,工艺和生产线可以用于商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