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原风景》陶笛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5.86 KB
- 文档页数:4
陶笛教案10篇《陶笛教案10篇》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陶笛教案第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案《爷爷的芦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
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六、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精读第一、二段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最是那听不够的陶笛——听宗次郎的《故乡的原风景》有感上次去杭州宋城玩,听到一家陶笛店的乐师反复吹奏着一首曲子,当即就被其吸引,久久不愿离开,旋即就沉浸在那反复咏叹的曲调中,沉醉而又陶醉。
哪个旋律始终在我心中荡漾,久久不能停息。
前几天,我在从收音机里才得知这首曲子名叫《故乡的原风景》,还是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的代表作。
恕我孤陋寡闻,只觉相闻恨晚,下载后自己反复聆听品味,自是酣畅淋漓,甚是过瘾。
这首曲子是宗次郎隐居田园期间创作的一首曲子。
宗次郎学成陶笛之后,就移居到栃木县东部的茂木町居住,可以想见,那里优美的自然风景,纯朴的乡村生活给了宗次郎许多创作的灵感。
并且宗次郎自己烧制陶笛,自己耕田,充分感受自然山川的美感,并将自己的感怀,通过陶笛演奏出来。
听着这首清新悠扬的陶笛音乐,只可尽情感受着宗次郎的音乐魅力。
曲子悠扬动听、妙不可言,真的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之感。
我相信,任何一首高妙的乐曲都不会是让听者一听就懂,一闻即明的。
高妙的乐曲会糅合作者很多情感,百感交响融集、又让听众百思不正解,让听众在恍恍惚惚,似懂非懂之中感受乐曲的美感。
古人说的“妙不可言”“言不尽意”是有道理的,听者只觉得美妙,但又不能用准确的语言把乐曲中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只能感受到美,这就足矣!也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之所在吧!另外,真正美妙的乐曲也绝不是高居庙堂之上供某一类人享用的,而是让普通人都能在音乐中找到感情的交集,找到情感的共鸣。
好曲人人能享,妙乐人人可闻。
这首《故乡的原风景》也是如此。
在悠扬的陶笛声中,仿佛看到宗次郎先生所居住的那片田园,一望无际的平原,清秋时节,还有几棵白桦树伫立其间,草地上牛羊在惬意地吃草,旁边沼泽地地白鹭横飞,而农舍的炊烟也袅袅升起……一片祥和安谧的乡村晚景图!在忧郁的旋律中,仿佛看到黄昏时分的乡村图景,夕阳衔山而下,鸟儿也归向巢穴,作者劳累一天荷锄而归,陪伴他的还有迟缓的耕牛,而在夜幕的笼罩下,一切又归于安宁静谧,只有几盏油灯透出柔和、微弱的光亮……夜,真的要睡了!还能想见空灵的场面,在深山空谷中,一座古寺悄然而立,山涧鸟语不绝于耳,山松涛声阵阵,明月应时而起,寺门也紧闭,一片明净,一片空寂,又有一份独有的寂寞与惆怅。
宗次郎的陶笛曲故乡的原风景-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宗次郎是一位著名的陶笛演奏家,他以他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深情的音乐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陶笛曲风格独特,宛如大自然的呼吸,将人们引领进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而宗次郎的陶笛曲所表达的正是他故乡原风景的美丽与独特之处。
故乡的原风景是宗次郎音乐灵感的源泉。
在宗次郎的故乡,大自然的力量无所不在,山川湖泊、森林田野都呈现出一幅壮丽而宁静的画面。
宗次郎从小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深深地感受到了原风景所散发的独特魅力,这也成为他创作音乐的重要灵感。
宗次郎的陶笛曲中充满了对故乡原风景的赞美和表达。
他用独特的音色和乐曲结构,将故乡大自然的美景娓娓道来。
有的曲子像是一条清泉潺潺流淌,带给人宁静和安慰;有的曲子则如同山峦起伏,让人感受到壮丽和庄严;还有的曲子仿佛是一幅绘画,勾勒出森林中动物奔跑的场景,让人如临其境。
通过陶笛的演奏,宗次郎将他对于故乡原风景的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宗次郎的陶笛曲和故乡原风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正是故乡原风景给了宗次郎创作音乐的灵感,而宗次郎的陶笛曲又将故乡原风景的美妙展现给世人。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不仅让宗次郎的音乐更加具有情感和深度,也让人们更加了解和欣赏故乡的原风景之美。
在未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传承和弘扬宗次郎的陶笛曲和故乡原风景的意义。
无论是通过音乐会、音乐节还是录制专辑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们能够欣赏到宗次郎的音乐,感受到故乡的原风景之美。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于故乡原风景的保护和保育工作,让这片独特的土地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
总而言之,宗次郎的陶笛曲和故乡的原风景是密不可分的。
宗次郎通过他独特而充满情感的演奏,将故乡的美景传递给世人。
对于宗次郎来说,故乡的原风景是他音乐创作的源泉,也是他对于故乡情感的表达。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故乡的原风景,让它继续成为艺术灵感的摇篮,延续下去。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概述了整篇文章的组织架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故乡的原风景》乐曲的背景及研究意义:《故乡的原风景》,原名《故郷の原风景》,是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的曲目,透过清新悠扬的陶笛乐音,阐述他对于自然万物与山川土地的感怀。
(来源于百度百科《故乡的原风景》)这是世界陶笛大师宗次郎的作品,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又去了一位解陶笛界的泰山北斗。
《故乡的原风景》是陶笛的开山名曲,很多人都因为它而爱上陶笛,所以这首乐曲非学不可。
本节课的陶笛曲目会涉及到弱起附点等高难度节奏、而且每一乐句气息非常长,这是对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练的长音的考验,另外乐曲还涉及到轻吐音、长连音和波音这是对学生很好的锻炼。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喜爱宗次郎先生和他的作品;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热爱陶笛。
二、知识与技能:认识陶笛大师宗次郎,学习轻吐音、长连音和熟练应用波音,并将三者混合使用,复习弱起、后半拍起、附点节奏;能准确把握乐曲节奏,延音线,控制好长音气息,把握好乐曲情绪。
三、过程与方法:体验感受乐曲的风格和意境,练习乐曲的节奏,模仿学习轻吐音、长连音和波音技巧,拓展音乐家的故事;学习运用模唱、听唱法视唱乐谱,在练习法中解决长气息,在观察、模仿法中学习连吐音控制。
教学重点:认识陶笛大师宗次郎,学习轻吐音、长连音和熟练应用波音,准备把握乐曲情绪。
教学难点:弱起、后半拍起、附点节奏,延音线,长音气息控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以自制兴山景色版《故乡的原风景》伴奏MV为背景独奏。
听完回答问题:a、MV中出现的风景是哪里的,你能说出每一个场景的地名吗?b、请你为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2、这首陶笛曲叫《故乡的原风景》,他是来自日本的陶笛演奏家宗次郎所创作。
简介宗次郎和乐曲创作的背景。
3、《故乡的原风景》是一首世界陶笛名曲,很多人因为它而爱上了陶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旷世神曲。
二、乐曲演奏教学1、初听宗次郎原版《故乡的原风景》(音乐会版)思考:a、乐曲是有怎样的拍子和情绪,试按照乐曲的拍子律动。
(完整版陶笛教案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掌握陶笛的基本结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演奏简单曲目,并具备一定的即兴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陶笛基本结构及演奏技巧2. 音乐理论知识:五线谱、音符、节奏等3. 教学资源:教科书、陶笛演奏视频、音乐理论资料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陶笛基本结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2. 示范:播放陶笛演奏视频,展示正确演奏姿势和技巧3. 小组讨论:分组练习,互相交流学习心得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陶笛演奏作品,引导学生学习演奏技巧5. 课堂互动: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疑问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陶笛的历史和特点,激发学生兴趣(5分钟)2. 讲解陶笛基本结构及演奏技巧(10分钟)3. 示范演奏,学生跟随练习(10分钟)4. 讲解音乐理论知识,进行练习(15分钟)5. 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10分钟)6. 案例分析,学习优秀演奏作品(10分钟)7. 课堂互动,解答学生疑问(10分钟)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分小组就座,方便讨论和练习2. 分组策略:根据学生演奏水平和兴趣进行分组3. 课堂纪律:严格要求学生按时到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参与学习六、学生活动1. 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习效果2. 小组合作:分组练习,互相学习,共同进步3. 实验操作:动手实践,掌握演奏技巧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陶笛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的掌握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3. 测验:定期进行演奏和音乐理论知识测验,了解学生学习进度八、作业布置1. 复习课堂所学内容,熟练演奏简单曲目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音乐理论知识3. 观看陶笛演奏视频,学习优秀演奏技巧九、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3.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 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与创新性3. 教学步骤的合理性与逻辑性4. 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与灵活性5. 学生活动的参与度与互动性6. 教学评估的全面性与科学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意陶笛基本结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
歌曲《故乡的原风景》
陶笛曲:(日本)宗次郎
12孔陶笛独奏:(日本)宗次郎填词:陈汉芳
原唱:钱金华
汉水入江浩浩荡荡
两岸良田稻穗千重浪
艳阳高照晒谷打场
广阔天地有我学农桑
故乡啊磋砣岁月中
丰收令我心花怒放
田间佇立赏风光
田间佇立赏风光
白驹过隙与子偕老
忆想当年相遇在故乡
一片热土两颗心相撞
志存高远比翼翱翔
故乡啊最幸福的地方
走千山走万水
永远把你记心上
永远把你记心上
岁月悠悠思乡情绵长
挂念亲人常想起过往
晨曦田头一碗炒米香
黄昏收工结伴把家还
天地之间最美好的故乡
是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最能拨动我心弦的地方
最能拨动我心弦的地方
陈汉芳(本歌曲填词,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注册版权所有人)2021年5月1日于武汉。
数字课堂Ifl微课在小学音乐器乐教学中的运用---以陶笛教学为例文丨孙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互联网+教 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日常学科教学中。
微课是 指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运用信息技术呈 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 数字资源,主要是教学视频,也可以呈现教学 设计、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验等内容。
器 乐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借助微课幵 展教学活动,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音乐教 学的弊端,提高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本 文主要介绍如何将微谋运用到小学音乐尤其是 器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一、为什么要将微课运用到小学器乐教学中新时代倡导尊重和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 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 支持者和评价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器乐演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 趣,深化对音乐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创造能力。
近年来,陶笛逐步进入小学音乐课堂,但发展并 不理想,如社会关注度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 学习兴趣较低等,阻碍了陶笛在小学音乐课堂上 的发展。
微课短小精悍,基于微课的音乐课堂则消除 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 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实现全员自主学习, 真正让音乐属于每个学生,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答 疑解惑,提高了教学效率。
例如,利用微谏视频进行课前学习,改变了 传统的面对面教授形式,学生可以自主学习。
而 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每节 微课时长控制在10分钟之内,可以集中学生的 注意力。
又如,微课一般主题突出,教 学内容具体,知识针对性较强。
教 学陶笛内容时,学生的口形正确与 否对演奏陶笛至关重要,特别是对 初学陶笛的学生来说,纠正口形是 一项长期的任务,但由于课堂时间 有限,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给 予一一指导,微课则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近距离观察教师的口形,随时 观看,不受时空限制,更具灵活性, 大大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故乡的原风景》乐曲的背景及研究意义:《故乡的原风景》,原名《故郷の原风景》,是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的曲目,透过清新悠扬的陶笛乐音,阐述他对于自然万物与山川土地的感怀。
(来源于百度百科《故乡的原风景》)这是世界陶笛大师宗次郎的作品,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又去了一位解陶笛界的泰山北斗。
《故乡的原风景》是陶笛的开山名曲,很多人都因为它而爱上陶笛,所以这首乐曲非学不可。
本节课的陶笛曲目会涉及到弱起附点等高难度节奏、而且每一乐句气息非常长,这是对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练的长音的考验,另外乐曲还涉及到轻吐音、长连音和波音这是对学生很好的锻炼。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喜爱宗次郎先生和他的作品;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热爱陶笛。
二、知识与技能:认识陶笛大师宗次郎,学习轻吐音、长连音和熟练应用波音,并将三者混合使用,复习弱起、后半拍起、附点节奏;能准确把握乐曲节奏,延音线,控制好长音气息,把握好乐曲情绪。
三、过程与方法:体验感受乐曲的风格和意境,练习乐曲的节奏,模仿学习轻吐音、长连音和波音技巧,拓展音乐家的故事;学习运用模唱、听唱法视唱乐谱,在练习法中解决长气息,在观察、模仿法中学习连吐音控制。
教学重点:认识陶笛大师宗次郎,学习轻吐音、长连音和熟练应用波音,准备把握乐曲情绪。
教学难点:弱起、后半拍起、附点节奏,延音线,长音气息控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以自制兴山景色版《故乡的原风景》伴奏MV为背景独奏。
听完回答问题:a、MV中出现的风景是哪里的,你能说出每一个场景的地名吗?b、请你为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2、这首陶笛曲叫《故乡的原风景》,他是来自日本的陶笛演奏家宗次郎所创作。
简介宗次郎和乐曲创作的背景。
3、《故乡的原风景》是一首世界陶笛名曲,很多人因为它而爱上了陶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旷世神曲。
二、乐曲演奏教学1、初听宗次郎原版《故乡的原风景》(音乐会版)思考:a、乐曲是有怎样的拍子和情绪,试按照乐曲的拍子律动。
(谈对音乐欣赏的认识)陶笛悠扬着的音乐故事——从对《故乡的原风景》的三个印象谈起还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这句话不仅可以作为音乐家的创作宗旨,也道出了在音乐中如痴如醉的听众们的真实感受。
一段优秀的旋律,可以是一次听觉盛宴,使人品味到激昂、欢快、舒缓或哀愁等美味佳肴;也可以是一次精神之旅,让我们的思绪飘到竹溪深处,沙滩海边,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等心之向往的地方,而这每一次旅行都是心灵在诉说着音乐的故事。
有时会这样想,音符类似于文字,乐器类似于笔等书写工具,乐谱类似于一本小说,那么就像笔能用文字表达文本故事让人赏心悦目一样,乐器同样能让跳动的音符在乐谱上书写一部部音乐故事的,只不过读懂音乐故事更依赖心灵共鸣和想象力罢了。
此文中,笔者力图从《故乡的原风景》中聆听到的美景出发,只为说明自己对音乐欣赏的浅显认识:音乐不只是五线谱上跳动的音符,不只是动人的旋律,它还是一篇引人入胜的音乐故事。
一、音符跳跃中的美丽意境还记得第一次与《故乡的原风景》邂逅时,立刻就被乐曲引子带入一种飘渺的梦境中:深邃的天空中传来涓涓的流水声,流水声渐行渐近,仿佛还能听到旷远的回声,两种声响拓展开一片青山绿水的时空。
八拍后,小提琴鸣奏起抒情的旋律,时而清晰、时而淳厚的弦乐唱和着神秘的天籁之音,不禁让我的心儿漂浮起来。
此时陶笛响起,声音清澈飘渺,独具穿透力,绵延的旋律中,有悠远的回忆,有苦涩的乡情。
低缓处,似深谷沉吟,略显滞涩;高昂处,似高山流云,飞逸绵长。
这一阶段总的来看平缓舒畅,像是在回忆、叙述故乡的景色。
陶笛声止住了,绚丽的小提琴高音金石般亮丽、浑厚的低音提琴沉郁幽咽,交错混响。
这段感情起伏较大,含情尤甚,明显地像是你在同相恋的故乡对话,倾诉自己的心怀。
音叉声响回荡如在山峦,表达浪迹天涯的游子脚步匆匆,行路是那麽地漫长。
是啊,你的故乡有多美,你的思绪就有多美;你的乡愁有多深,你对故乡的爱就有多深,不管距离有多远,都阻挡不了我们回家的脚步。
故乡的原风景十二孔陶笛子教学
故乡的原风景是一首很有气息的乡村歌曲,很适合用陶笛子演奏和表现。
下面是十二孔陶笛子教学。
1.准备好一支十二孔陶笛子,先检查好孔洞是否畅通无阻。
2.抬起陶笛,将口咬在笛口上,调整自己的呼吸,做好准备。
3.吹奏第一个音符,这是G音,吹奏时用力度要适中,同时口形要正确。
4.接着按照谱子的要求,吹奏出每个音符并保持节奏。
5.注意节奏感和音准,要抓好每个音符的节奏,以及每个音符的音高。
6.随着歌曲的进行,有些音符需要长时间的吹奏,需要注意身体的力
度和体力的掌握。
7.当演奏到高音时,要稍稍用力多一些,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吹破音。
8.手指按键的灵活度和准确性也是十分重要的。
9.当演奏完全曲后,可以进行适当的修饰和延长,让整首曲子更具情
感和氛围。
10.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勤于总结和反思,找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希望以上的十二孔陶笛子教学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更好地演奏出
故乡的原风景,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风格。
【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五课——《故乡》,主要讲述乡村音乐家的音乐事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在条件艰苦的乡村,也有许多勤奋好学、自学成才的青年,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音乐梦想。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乡村音乐家的音乐事迹,认识到在艰苦的条件下也可以实现音乐梦想。
2.能力目标: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音乐演唱和乐器演奏的形式,表达对乡村音乐家的敬意和欣赏之情。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对音乐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营造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对乡村音乐家的故事有深入理解,增强对音乐的热爱和对音乐梦想的追求。
2.难点:如何通过音乐演唱和乐器演奏的形式,表达对乡村音乐家的敬意和欣赏之情。
四、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板书辅助、情景演绎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内容及步骤1.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和表述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进行预热。
2.复述让一名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及时补充,整理思路,了解故事来龙去脉。
3.辨析让学生辨析故事中涉及到的音乐专业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4.欣赏让学生欣赏相关音乐作品,通过多媒体演示进行感性理解与感受。
5.演奏分小组进行乐器演奏,学生在乐器演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之美,并通过演奏表达对乡村音乐家的敬意和欣赏之情。
6.反思让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反思自己在学习音乐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
七、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对于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把握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评价。
通过学生在演奏和表达乡村音乐家敬意方面的表现,对学生进行集体和个人的评价。
同时,提供发家作业,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巩固。
八、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或其他地方开展音乐文化活动,展示音乐天赋,增强自信心。
2.孩子们可以组织小型乐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更深入的音乐创作和表演。
陶笛教学方案一、引言陶笛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有着独特的音色和魅力。
在音乐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习陶笛不仅可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本文提出了一套陶笛教学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陶笛。
二、教学目标本教学方案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陶笛的基本知识,包括结构、演奏技巧等。
2.学习陶笛的音阶和简单的乐曲,并能够准确演奏。
3.能够通过陶笛演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解音乐。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1. 理论讲解结合实际示范首先,通过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陶笛的基本知识,如陶笛的结构、演奏技巧等。
同时,教师可以现场示范演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陶笛的音色和演奏技巧。
2. 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将学生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教学内容都有所不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
3. 组织演奏小组,培养合作意识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演奏小组,共同演奏一些乐曲。
学生可以分工合作,互相学习和帮助,提高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 基础知识•陶笛的结构:陶笛由管体、吹口、六个音孔等组成,学生需要了解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演奏姿势:正确的演奏姿势对于演奏音准和音色非常重要,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姿势。
•指法:学生需要学习陶笛的指法和按键技巧,例如如何控制吹口和音孔的开合程度来演奏不同的音符。
2. 音阶练习•学生可以通过练习不同的音阶来提高演奏技巧和音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音阶演奏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乐曲演奏•学生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乐曲,如《小星星》、《欢乐颂》等。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乐曲进行教学。
4. 音乐欣赏和创作•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陶笛演奏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欣赏,并引导学生分析演奏技巧和音色。
陶笛教学方案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陶笛作为一种传统乐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制定适合学生的陶笛教学方案,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学生的陶笛教学方案,希望对广大音乐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教学的目标。
陶笛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技术和表现。
技术上,学生应该能够掌握陶笛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正确的吹奏姿势、指法、气息控制等。
表现上,学生应该通过演奏陶笛来传达出音乐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演能力。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来选择合适的教材。
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曲目和练习曲。
在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演奏技巧之后,可以逐渐引导他们学习一些更复杂的曲目,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选用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曲目,增强他们的情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除了教授基本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论知识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名曲,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表达方式。
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让他们通过编曲或即兴演奏来表达自己的音乐想法。
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听辨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鉴赏名曲,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
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曲目,我们可以通过讲解音乐背景和演绎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曲目的意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音乐会或表演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音乐的创造和演绎过程。
最后,我们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
在学生演奏时,我们可以对他们的演奏进行点评,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及时鼓励和赞赏学生的努力和进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故乡的原风景》
乐曲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故乡的原风景》,原名《故郷の原风景》,是日本陶笛大师宗次郎的曲目,透过清新悠扬的陶笛乐音,阐述他对于自然万物与山川土地的感怀。
(来源于百度百科《故乡的原风景》)
这是世界陶笛大师宗次郎的作品,通过本节课学生能又去了一位解陶笛界的泰山北斗。
《故乡的原风景》是陶笛的开山名曲,很多人都因为它而爱上陶笛,所以这首乐曲非学不可。
本节课的陶笛曲目会涉及到弱起附点等高难度节奏、而且每一乐句气息非常长,这是对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练的长音的考验,另外乐曲还涉及到轻吐音、长连音和波音这是对学生很好的锻炼。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喜爱宗次郎先生和他的作品;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热爱陶笛。
二、知识与技能:认识陶笛大师宗次郎,学习轻吐音、长连音和熟练应用波音,并将三者混合使用,复习弱起、后半拍起、附点节奏;能准确把握乐曲节奏,延音线,控制好长音气息,把握好乐曲情绪。
三、过程与方法:体验感受乐曲的风格和意境,练习乐
曲的节奏,模仿学习轻吐音、长连音和波音技巧,拓展音乐家的故事;学习运用模唱、听唱法视唱乐谱,在练习法中解决长气息,在观察、模仿法中学习连吐音控制。
教学重点:
认识陶笛大师宗次郎,学习轻吐音、长连音和熟练应用波音,准备把握乐曲情绪。
教学难点:
弱起、后半拍起、附点节奏,延音线,长音气息控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师以自制兴山景色版《故乡的原风景》伴奏MV为背景独奏。
听完回答问题:
a、MV中出现的风景是哪里的,你能说出每一个场景的地名吗?
b、请你为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2、这首陶笛曲叫《故乡的原风景》,他是来自日本的陶笛演奏家宗次郎所创作。
简介宗次郎和乐曲创作的背景。
3、《故乡的原风景》是一首世界陶笛名曲,很多人因为它而爱上了陶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旷世神曲。
二、乐曲演奏教学
1、初听宗次郎原版《故乡的原风景》(音乐会版)思考:
a、乐曲是有怎样的拍子和情绪,试按照乐曲的拍子律动。
b、乐曲使用的陶笛有没有变化?(介绍本首乐曲使用的陶笛是AC加SC的组合)
c、找出你认为最难以掌握的重难点,师生交流,为重难点做记号。
2、跟录音小声哼唱乐曲旋律。
3、随琴模唱、唱谱不加入延音线和波音。
讲解弱起:第三拍后半拍起、第四拍起,并重点练习。
4、加入延音线︵、波音视唱。
5、师慢速范奏生用T标记吐音位置,完成之后生按照连吐用T、U哼唱乐谱。
6、讲解轻吐音和气息控制。
乐曲要向我们表达一种怎样的画面,我们要如何去控制吐音和气息才能表现出柔美的音色?音头吐音改为Du,气息均匀、温柔,高音采用俯吹或者向右后拉动陶笛。
7、G调长音音阶练习。
注意:加入音头吐音Du,每一个长音要达到乐曲原速度的9拍。
(解决乐曲长音)
8、试自由练习乐曲,不加入波音,只有连吐音。
9、师范奏波音位置,生分小组练习。
10、跟琴完整吹奏,师随时纠正。
11、师讲解如何和伴奏,生随伴奏完整演奏。
三、拓展
欣赏宗次郎的其他作品:《無垢》、《安堵の风景》、《木道》。
四、课堂小结
故乡的原风景这首曲子,看似很简单,吹奏也挺简单。
但是大家都一种疑惑,同样是故乡的原风景曲子,同样的陶笛,同样的吹奏技巧,但是和大家吹奏的效果却是一定的差距。
故乡的原风景之所以好听,主要是取决于它的音色。
而我们今天仅仅是把这首曲的的每一个音和乐谱标记的记号表达了出来,要想音色更加优美一定要记得Du吐音、温柔的气息和俯吹的加入,需要我们在课外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