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波长范围紫外可见
- 格式:ppt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72
远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可用于确定分子的结构、化学成分和特性。
根据波长范围的不同,可以将红外光谱分为远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和近红外光谱。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种光谱的原理、应用和优缺点。
一、远红外光谱远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通常为400-10 cm-1,对应的波数为2500-1000 cm-1。
远红外光谱是红外光谱中波长最长、能量最低的一种,其能量范围适用于固体、高分子、矿物和金属等化合物的分析。
远红外光谱的应用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 软物质研究:远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研究软物质,如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等)和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等)的分子结构和动力学特性。
2. 矿物学研究:远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矿物的组分和结构,以及区分不同类型的矿物。
3. 化学研究:远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高分子和无机化合物,如纤维素、蛋白质、石墨、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等。
远红外光谱的优点包括分析广泛,分辨率高,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振动情况。
其缺点在于需要使用高级仪器和昂贵的样品制备,而且对于液体和气体等透明样品不够灵敏。
二、中红外光谱中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通常为4000-400 cm-1,对应的波数为2.5-25 μm。
中红外光谱是较为常用的红外光谱,适用于研究有机化合物和小分子无机化合物的分析。
中红外光谱的应用领域较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 化学研究:中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各种化合物,如羟基、胺基、吡啶、醛基、酮基等有机官能团的振动情况,并在制药、医疗和能源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2. 表面分析:中红外光谱可以用于表面分析,例如检测薄膜、溶液和涂层的化学组成及结构,以及研究催化剂表面的反应。
3. 无机材料分析:中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分析各种无机材料,如石墨烯、氧化物和硅酸盐等。
中红外光谱的优点在于分辨率高,可灵敏地检测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其缺点是受到水分子的影响,因此需要采用专业的分析装置,且不能分析液体和气体等透明样品。
光谱范围划分可见光指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0.77~0.39微米之间。
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引起人眼的颜色感觉不同。
0.77~0.622微米,感觉为红色;0.622~0.597微米,橙色;0.597~0.577微米,黄色;0.577~0.492微米,绿色;0.492~0.455微米,蓝靛色;0.455~0.39微米,紫色。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可见光谱没有精确的范围;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电磁波的波长在400到700纳米之间,但还有一些人能够感知到波长大约在380到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正常视力的人眼对波长约为555纳米的电磁波最为敏感,这种电磁波处于光学频谱的绿光区域人眼可以看见的光的范围受大气层影响。
大气层对于大部分的电磁波辐射来讲都是不透明的,只有可见光波段和其他少数如无线电通讯波段等例外。
不少其他生物能看见的光波范围跟人类不一样,例如包括蜜蜂在内的一些昆虫能看见紫外线波段,对于寻找花蜜有很大帮助。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a),以波长或波数为横坐标以强度或其他随波长变化的性质为纵坐标所得到的反映红外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谱图。
按红外射线的波长范围,可粗略地分为近红外光谱(波段为0.8~2.5微米)、中红外光谱(2.5~25微米)和远红外光谱(25~1000微米)。
对物质自发发射或受激发射的红外射线进行分光,可得到红外发射光谱,物质的红外发射光谱主要决定于物质的温度和化学组成;对被物质所吸收的红外射线进行分光,可得到红外吸收光谱。
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它是一种分子光谱。
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属于带状光谱。
原子也有红外发射和吸收光谱,但都是线状光谱。
量子场论或量子电动力学可以正确地描述和解释红外射线(一种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若采用半经典的理论处理方法,即对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作为量子力学体系来处理,辐射场作为一种经典物理中的电磁波并忽略其光子的特征,则分子红外光谱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而产生的。
一.光的基本常识无线电披是电磁波光、X射线、Y射线也都是电磁波它们的区别仅在于频率或被民有很大差别。
光波的频率比无线电波的频率要高很多光波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很多而X射线和y tr线的频率则更高波长则更短.为了对各种电磁波有个全面的了解人们按照被民或频率的顺序把这些电磁波排列起来这就是电磁波谱。
下面是电磁波i曾: 交流电: 波民可达数千公里如果需要还可以制造出波长更长的。
总之理论上无上限〉由于辐射强度随频率的减小而急剧下降因此波民为几百千米005米〉的低频电磁波强度很弱通常不为人们注意. 无钱电披z 长波波长在几公里至儿十公里-100KHz 中波〈被约在3公里至约50米100KHz-6阳z 短波〈被长约在50米至约10米: 6附Iz-30MHz 徽波波长范围约10米至l毫米??30MHz-30GHz 无线电广播和通信使用中波和短波.电视、雷达、孚机使用微波。
红外线: 30GHz40THz 波长约O. 75微米至1毫米。
l毫米1000微米?? 6微米以上卫称远红外 1. 5微米以下卫称近红外.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超短波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无线电波的范围不断朝波长更短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红外技术的发展红外线的范围不断朝被长更长的方向扩展目日前超短波和红外线的分界已不存在其范围有一定的王叠可见光: 40THz-80THz 波长约800至400纳米通常是780至380纠米人眼可见的光。
l微米1000 纳米。
可见光又细致划分为- 红750-630纳米:橙630-600纳米黄600-570纳米:绿570-490纳米青490-460 纳米蓝460-430纳米:紫430-380纳米紫外线: 80THz--3200THz 可见紫色光以外的一段电磁辐射波长约在10至400纳米施固.又可细致划分为: 真空紫外10--200纳米:短波紫外线200-290纳米中波紫外29←-320纳米伏波紫外320-400纳米. 这些被产生的原因和光波类似常常在放电时发出.由于它的能量和一般化学反应所牵涉的能量大小相当因此紫外光的化学效应最强X射线: 披长约在0.01埃至10纳米. l纳米10埃?? 伦琴射线ex射线〉是电原子的内层电子由一个能态跳至另一个能态时或电子在原子核电场内减速时所发出的随着X射线技术的发展它的被民范围也不断朝着两个方向扩展。
紫外可见近红外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一、紫外可见近红外的基本原理紫外可见近红外是指波长范围在200至1100纳米之间的光谱范围,它包括紫外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
这一光谱范围对于化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提供许多化学物质的光学信息。
二、紫外可见近红外在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1.催化剂的活性测试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催化剂的活性测试。
通过测量催化剂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散射或发射光谱,可以评估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2.催化剂的表征和监测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用于催化剂的表征和监测。
通过测量催化剂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光谱特征,可以了解催化剂的结构、组分和表面性质,从而为催化剂的设计和优化提供重要信息。
三、紫外可见近红外在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1.反应物和产物的监测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和产物。
通过测量反应物和产物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光谱特征,可以实时跟踪反应物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
2.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用于测定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通过分析反应物和产物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光谱,可以得到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活化能等重要参数,从而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四、紫外可见近红外在化学传感器研究中的应用1.化学物质的检测和分析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化学物质的检测和分析。
通过测量化学物质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吸收、散射或发射光谱,可以实现对化学物质的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
2.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领域。
通过开发基于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化学传感器,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物和食品添加剂的快速、实时监测,为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提供重要支持。
五、紫外可见近红外在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1.药物成分的检测和分析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用于药物成分的检测和分析。
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介绍: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是指人眼可以看到的光谱范围以及稍微超出这个范围的一些波长,具体来说,是从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的波长。
这个范围是人类视觉系统最敏感的范围,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光谱范围之一。
分析:1. 可见光谱与颜色可见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线对应着不同颜色。
从短波长到长波长依次为紫、蓝、绿、黄、橙和红色。
这些颜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花草树木、天空云彩、水和食物等等。
2. 可见光谱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可见光谱在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化学分析中,可以利用不同物质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来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在天文学中,可以通过观测星体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可见光来了解它们的组成和性质等等。
3. 近红外波长范围近红外波长范围是指从700纳米到2500纳米之间的波长范围。
这个范围超出了人眼可以看到的可见光谱范围,但可以通过一些特殊设备来观测。
4. 近红外波长在医学中的应用近红外波长在医学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仪观测脑部组织对光的吸收和散射情况,以了解血液供应和氧合情况;在肿瘤治疗中,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来监测肿瘤组织的氧合状态等等。
5. 近红外波长在工业中的应用近红外波长在工业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来检测食品成分、质量和安全性;在制药生产过程中,可以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来检测药品质量和含量等等。
结论:可见光近红外波长范围是人类视觉系统最敏感的范围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科学研究、医学和工业领域中都有重要作用,为人们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福利。
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的主要技术参数性能1. 工作条件1.1 电源:90V AC-250V AC,50/60 Hz,400V A1.2 环境温度:10℃~+35℃。
1.3 相对湿度:10~70%,无冷凝。
2. 用途主要用于光学材料、膜材料等各类固体、粉末、液体样品的透射、反射和漫反射测定。
可满足教学及科研需求。
3. 技术规格要求3.1 波长范围:175~3300nm。
3.2 杂散光:0.00005%T,在220,340,370nm按ASTM E-387法测量3.3仪器线性范围:±8A。
*3.4波长精度:UV/Vis ±0.025nm,NIR ±0.2nm*3.5波长重复性:UV/Vis<0.002nm ,NIR< 0.008nm3.6 分辨率:<0.05nm3.7 光度精度:±0.0003A@1A,双光阑法3.8 光度重复性:<0.00008A3.9 基线漂移:<0.0001A/h3.10 基线平直:<0.0008A,无平滑3.11 噪声水平:<0.000015A(0A,1500nm,均方根)3.12 光源:预校准的氘灯、碘钨灯,用户可自行更换,而无需工程师上门安装调试,两个光源可自动转换,切换波长300-370nm可调。
*3.13 衰减片:样品光路和参比光路具备两组包含0%、1%、100%自动衰减片,用于平衡照射到检测器上的两束光的强度,且衰减片放置于仪器内部,不占用样品仓位置,通过软件可方便控制不同规格衰减片的使用。
3.14 样品仓:样品仓可以移去,在使用积分球检测器时,样品仓可放置原位、固体控温等特殊附件。
3.15 检测器:采用高灵敏度、无格栅设计的R6872型光电倍增管、Peltier冷却PbS两个独立检测器。
*3.16 分光系统:双光束,双单色器型。
全息光栅,刻线数:紫外/可见区1440条/毫米,近红外区360条/毫米。
近红外光谱波长范围
稿子一
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近红外光谱波长范围这个有点神秘又有趣的话题。
你知道吗?近红外光谱的波长范围大概在 780 纳米到 2500 纳米之间呢。
这就像是一个隐藏的魔法区间,有着好多神奇的用处。
比如说在农业领域,通过这个波长范围,可以检测农作物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啥的。
就好像给农作物做了一次超级详细的“体检”,农民伯伯们就能更好地照顾它们啦。
在制药行业也很厉害哦!能快速分析药品的成分和质量,保证咱们吃的药都是安全有效的。
还有食品检测,瞧瞧那些超市里的水果、肉类,说不定都经过了近红外光谱的检测,让咱们吃得放心。
这个波长范围就像一个小小的魔法世界,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在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是不是很神奇呀?
哎呀,一说起这个我就停不下来,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近红外光谱波长范围的奇妙之处!
稿子二
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扯扯近红外光谱波长范围的那些事儿。
先来说说这个范围到底是啥,大概是 780 纳米到 2500 纳米哟。
想象一下,这个范围里的光线就像一群小精灵,在各种领域大显身手。
在化工行业,能帮助检测材料的纯度和成分,让生产出来的东西质量杠杠的。
对于石油行业也很重要呢,能分析石油产品的品质,让我们开车的时候更安心。
还有在纺织业,能判断布料的材质和质量,让我们穿上更舒服漂亮的衣服。
而且哦,在医学诊断中也有它的身影,比如检测人体组织的成分和健康状况。
近红外光谱波长范围虽然听起来有点专业,但是它真的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默默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便利和保障。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个看似深奥的东西其实也挺有趣的?。
远红外线波长范围50 –1,000微米,中红外线3-50微米,近红外线0.78-3微米(ISO 20473分类)。
近红外线最接近人眼可以看到的波长范围,而中波红外线及长波红外线就逐渐地远离可见光谱。
在地球表面,几乎所有的热辐射都是由不同频率的红外线组成。
在这些天然的热辐射源中,只有闪电及火热到可以产生一些可见光,而火产生的红外线比可见光还要多。
红外光的波长范围
近红外光的波长范围是780~2526纳米。
近红外光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
近红外区域是人们最早发现的非可见光区域。
属于分子振动光谱的倍频和主频吸收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
红外光的波长范围
红外光指的是波长范围从0.7μm至500μm的光,具体可细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光三个区域。
近红外:是指波长范围从0.7μm至2.5μm的红外光。
中红外:是指波长范围从2.5μm至25μm的红外光,是分子结构分析最有用、信息最丰富的区域远红外:是指波长范围从25μm至500μm 的红外光。
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吸光度范围
紫外可见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分析仪器,它可以检测处理液体、硬质样品等样品的吸光度。
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范围指的是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小吸收波长之间的范围,一般来说,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吸光度范围为190~1100nm。
在波长范围内,反应物(被测物质)所吸收的能量,以及紫外可见光的光强度
都会有一定的变化。
可见,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范围是根据反应物的吸收波长及可见光本身的光强度来确定的。
紫外可见光波长的范围和所反应物的吸收波段是很宽的。
首先,紫外可见光的
波长范围大概可以说190~ 1100nm,其中190~400nm为紫外光,400~700 nm为可见光,700~1100nm为近红外光。
其次,反应物可以吸收从200nm到1000nm以上的光,具体在哪个波段,需要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确定。
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范围是检测样品的有用信息的基础。
因此,科学家
正在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寻求改变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吸光度范围的方法和技术,来提高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比如,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基于Galli算法的紫外可见光光度计吸光度曲线,
实现波长范围更广,吸收光谱更宽带等特点;另外,一些科学家正在研究用全反射技术对紫外可见光光度计进行改进,从而使光谱范围更广,吸收更宽带,受光效率更大,灵敏度更高等特点。
可见,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的吸光度范围是检测样品的重要基础。
科学家们正在
研究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以提高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不断扩展其吸光度范围,为样品检测带来更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