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
- 格式:pdf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71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2)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5)2.7采样记录 (5)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6)2.10注意事项 (6)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7)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8)4.1制样场地 (8)4.2制样工具及容器 (8)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0)5 样品保存 (11)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1)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2)附1 (13)附2 (18)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2.2.2 技术准备为使采样工作能顺利进行,采样前应进行以下技术准备:(1)明确调查围和采样任务,掌握布点原则和点位分布图件,包括行政区划边界、样点位置等信息;(2)获取交通图、土壤类型图、1:50000地形图;(3)了解采样点所在地区农用地灌溉、施肥及污染源分布等基本情况;(4)全球定位系统设备(GPS)校准、手持终端和便携式蓝牙打印机调试。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6)2.7采样记录 (6)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7)2.10注意事项 (7)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8)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9)4.1制样场地 (9)4.2制样工具及容器 (9)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1)5 样品保存 (12)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2)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3)附1 (14)附2 (20)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及保存技术与要求一、土壤样品采集的方法1.采集位置的选择: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代表性的样点进行采集。
应注意选择多样性和代表性好的样点,避免不具代表性的采集点。
2.采集工具的选择:根据采集目的和土壤性质,选择合适的采集工具。
常用的采集工具包括铁锹、一次性土壤钻头和铲子等。
3. 采集深度的选择:根据研究需求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采集深度。
常用的采集深度一般为0-20cm、0-30cm和0-60cm等。
4.采集数量的确定:根据研究需求和土壤类型,确定采集的土壤样品数量,通常为3-5个样点取样混合成一份复合样品。
5.采集方法:采集过程中要避免因外来因素造成的污染。
采集样品时要佩戴手套,并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以免影响样品的准确性。
二、土壤样品的流转1.样品尽快送到分析实验室进行分析,以避免因样品长时间保存而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2.样品运输途中应注意防止样品的破坏和污染,避免晃动和直接暴露在阳光下。
可以放置在冷藏箱或保温箱中进行运输,以保持样品的原始性质。
3.在样品被分析的过程中,需注意避免样品的交叉污染,尽量避免样品与其他化学品或污染物接触。
三、土壤样品制备1.样品制备前应根据研究需求,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除杂、晾干等。
具体的制备方法需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进行确定。
2.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污染和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使用干净的工具和容器进行样品的制备,并及时清洗并消毒。
四、土壤样品的保存1.样品保存前应将土壤样品干燥,移除多余的杂质并立即分装密封。
样品装入干燥的容器中,并在容器上标明采集时间、地点和深度等重要信息。
2.样品保存时应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及潮湿等有害因素的影响,选择干燥、通风、阴凉处进行保存。
3.样品保存的时间一般应根据研究需求确定,建议尽快进行分析,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4.样品保存期限到期前,应定期对保存的样品进行检查,并注意保持样品的原始性质。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5)2.7采样记录 (5)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6)2.10注意事项 (6)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7)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8)4.1制样场地 (8)4.2制样工具及容器 (8)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0)5 样品保存 (11)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1)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2)附1 (13)附2 (18)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农产品采样】农产品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一、制定采样计划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二、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C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参加过国家或省级农产品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相关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原则上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农产品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以■技术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采样工作能顺利进行,采样前应进行以下技术准备:(1)明确调查范围和任务,掌握布点原则和点位分布图件,包括行政区划、样点位置等信息。
(2)获取交通、土壤类型、1:50000地形等图件。
(3)收集采样点的农产品种植模式、地形、土地利用方式、灌溉、周边污染源分布、农药和肥料施用等基本情况。
(4)全球定位设备(GPS)校准、手持终端和便携式蓝牙打印机调试。
农产品样品采集所需物资包括:工具类、器具类、文具类、防护用品以及采样车辆等(表1)。
表1样品采集所需物资清单样品采集手持终端和GPS采样人员通过手持终端接收采样任务、辅助找点、填报现场记录表、现场打印样品标签、拍摄采样现场照片、保存和上传采样信息。
采样人员通过GPS精准定位,确定采样记录的点位坐标信息(经度与纬度)。
农产品样品采集应尽量与农用地表层土壤样品同步采集。
采样人员到达目标点位后,必须观察其是否符合农产品采样的代表性要求,在允许范围内优选采样点,位移距离一般不超过50πu陡坡地、低洼积水地、住宅、道路、沟渠、粪坑等附近不宜设采样点。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5)2.7采样记录 (5)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6)2.10注意事项 (6)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7)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8)4.1制样场地 (8)4.2制样工具及容器 (8)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0)5 样品保存 (11)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1)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2)附1 (13)附2 (18)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4)2.6采样时期 (7)2.7采样记录 (7)2.8样品分装 (8)2.9采样小组自查 (8)2.10注意事项 (8)3 样品流转 (9)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9)3.2样品装运 (9)3.3样品交接 (10)4 样品制备 (11)4.1制样场地 (11)4.2制样工具及容器 (11)4.3样品制备 (12)4.4注意事项 (14)5 样品保存 (15)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5)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6)附1 (18)附2 (26)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2.1 土壤样品的采集误差控制采样前要举行现场勘察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按照土壤类型、肥力等级和地形等因素将采样范围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匀称全都。
要保证有足够多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采样点的多少,取决于采样范围的大小,采样区域的复杂程度和实验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
2.2 耕层混合土样的采集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路途,根据“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举行采样。
“随机”即每一个采样点都是随意打算的,使采样单元内的全部点都有同等机会被采到:“等量”是要求每一点采集土样深度要全都,采样量要全都;“多点混合”是指把一个采样单元内各点所采的土样匀称混合构成一个混合样品,以提高样品的代表性,一个混合样品由15~20 个样点组成。
采样时应遵循以下办法: (1)普通采纳“5”形布点采样,能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农艺措施所造成的误差。
但在地形变幻小、地力较匀称、采样单元面积小的状况下,也可采纳梅花形布点取样。
每一个样要求有15~20个取样点采土混匀。
(2)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匀称,从总体上控制囫囵采样区,避开在堆过肥料的地方和田埂、沟边及特别地形部位采样。
(3)每个采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匀称全都,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采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至规定的深度。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铲取土。
(4)一个混合土样以取lkg 左右为宜,假如采集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
办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四方形,画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离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假如所得的样品仍然无数,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所需数量为止。
(5)采集水稻土或湖沼土等烂泥上样时,四分法难以应用,可将所采集的样品放入塑料盆中,用塑料棍将各样点的烂泥搅拌匀称后再取出所需数量的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