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目的意义在1kg左右或更少的样品,再在其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而足以代表一定数量的总体,似乎要比正确的化学分析还要困难。
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来样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分析结果能否说明问题,关键在于采样。
从野外取回的土样,经登记编号后,都需经过一个制备过程——风干、磨碎、过筛、混匀、装瓶,以备各项测定之用。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1)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如植物残茬、石粒、砖块等)和新生体(如铁锰结核和石灰结核等),以除去非土磁的组成部分;(2)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3)全量分析项目,样品需要磨细,以使分解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4)使样品可以长时间保存,不至因微生物活动而霉坏。
样品制备好坏同样也对分析结果产生具大的影响。
二、采样原则1、调查研究,了解采样区域的基本情况;2、按采样总体的差异程度和研究工作的要求划分采样单元;3、按照一定的采样技术路线随机多点采样,避免特殊点,各采样点采样量一致;4、注意时间、空间等的一致性,防止污染,在注意采代表性样品同时,注意采集典型样品。
三、采样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有差异。
如果要研究整个土体的发生发育,则必须按土壤发生层采样;如果要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需要采集原状土壤样品;如果要研究耕作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如有必要,还可在耕作层以下再采一层混合样品。
对于土壤环境研究来说,有时要作背景值调查,其采集方法则要求更高。
混合样品的采集方法,样点的数目和分布应视田块的形状、大小、土壤肥力状况、研究目的和要求的精细程度等而有不同,一般有下列三种采集方法。
背景值等调查研究要视研究区范围内复杂程度和变异大小而定。
1.对角线采样法:田块面积较小,接近方形,地势平坦,肥力较均匀的田块可采用此法,取样点不少于5个。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1 土壤样品的采集2.1.1概述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影响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有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人为因素有耕作、施肥等等,特别是耕作施肥导致土壤养分分布的不均匀,例如条施和穴施、起垄种植、深耕等措施,均能造成局部差异。
这些都说明了土壤不均一性的普遍存在,因而给土壤样品的采集带来了很大困难。
采取1kg样品,再在其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而足以代表一定面积的土壤,似乎要比正确的化学分析还困难些。
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送来样品的分析结果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分析结果能否说明问题,关键在于采样。
分析测定,只能是样品,但要求通过样品的分析,而达到以样品论“总体”的目的。
因此,采集的样品对所研究的对象(总体),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
所谓总体,是指一个从特定来源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大量个体事物或现象的全体。
所谓样品,是由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的一些个体所组成的。
因为个体之间是有变异的。
因此,样品也必然存在着变异。
由此看来,样品与总体之间,既存在着同质的“亲缘”联系,因而样品可作为总体的代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程度非异性的差异,差异愈小,样品的代表性愈大;反之亦然。
为了达到所采集样品的代表性,采样时要贯彻“随机”化原则,即样品应当随机地取自所代表的总体,而不是凭主观因素决定的。
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诸样品(即样品1、样品2……样品n),应当有同样的个体数组成。
2.1.2混合土样的采集2.1.2.1采样误差土壤样品的代表性与采样误差的控制直接相关。
例如:在一块不到2/3公顷的同一种土类的土壤上取9个样点,分别采9个土样,分析其速效磷的含量。
每个土样称取两个分析样品作为重复。
土壤中的速效磷用浸提液提取,吸取两分滤液作为重复进行磷的比色分析,测定结果和统计分析列于表2-1和表2-2。
表2-1 土壤速效磷的分析结果(P2O5mg·kg-1)表2-2 土壤速效磷分析结果方差分析*表示达到5%显著水准;**表示达到1%显著水准从表2-2方差分析结果,说明采样(即样品间)的误差非常显著(达到1%显著水准)。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及水分测定1.1土壤样品采集遵循多点、随机原则,每小区不少于两点。
用土钻分层次取土时,用标签纸在土钻上标好深度,务必盯准土钻刻度,以防采样过深或过浅。
从土钻中将土取出放入塑料袋时,为了防止上层土混入下层土,钻头上部2cm左右的土剔除不要。
同一小区各点同层土样放入编好号的塑料袋后,混匀,立即封口,以防止水分散失。
1.2土壤样品的处理土样带回实验室后,1-2天内测土壤水分。
对于硝铵态氮等指标测定需用鲜样的,应立即放入4℃冰箱保存。
水分测定结束后,将土样袋口敞开,摆放在公共晾土架上风干一周左右。
取出风干土样,剔出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充分混匀,用四分法将其分为两份,保留部分应不少于200 g,将样品倒在塑料布上,用干净玻璃瓶子或硬木质碾压工具将土块捻碎,使其全部通过合适大小的筛子(根据测定指标确定,如全量养分<0.15mm,硝铵态氮、有效磷钾≤1mm,轻质有机质<2mm),装入对应编号的塑封袋中保存。
1.3土壤水分测定将采回的土样捏碎混匀后,称20g左右鲜土样放入称好重量的铝盒中,放入烘箱,在105℃下干燥24小时,待铝盒放凉后量铝盒和土样干重。
用土样鲜重和干重之差计算水分含量,计算公式:土壤含水量=(土壤鲜重-土壤干重)/土壤干重×100%2 土壤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的浸提及其测定与计算方法2.1土壤硝铵态氮的浸提与测定2.1.1浸提采回的新鲜土样捏碎、过3 mm筛后,称取5.00g新鲜土壤,加入1 mol·L-1KCL溶液50ml (土液比1:10)。
在120转左右/min下震荡1h,取出过滤,装入塑料瓶,盖紧瓶盖。
一起振荡的每批样品,需同时加3个空白做对照和1个标准土样的2个重复。
如浸提液不能及时测定,在每批浸提完后,上述土样、空白或标样的浸取液应立即放入于4℃冰箱冷藏。
2.1.2测定浸提液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农民朋友如果想了解自己所耕种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以及施肥方案,可以自己采集土壤样品送到相关部门测定。
采集土壤样品时,一般每20亩(最多不能超过50亩)取一个混合样品。
采样集中在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一个典型地块上进行,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在采样地块中心位置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0.1″。
(1)采样时间:在作物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果园在果品采摘后第一次施肥前采集,幼树及未挂果果园,应在清园扩穴施肥前采集。
(2)采样点的数目:应根据地块面积大小和复杂程度来定,面积大、土壤复杂应多设点,反之应少些。
原则是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每个样品取15~20个采样点。
(3)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取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
蔬菜地要在整地起垄前采集;果园要以树干为原点,向外延伸到树冠边缘的2/3处采集,每株对角采2点,但一定要注意避开施肥沟。
(4)采样深度:采样点确定后,将表土刮去,用取土铲或筒钻采集土样。
大田采样深度为0~20厘米,果园采样一般在0~20厘米、20~40厘米两层分别采集。
(5)采样方法:每个取样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均匀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
取样器应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所有样品都应采用不锈钢取土器采样。
(6)样品量:用于推荐施肥的采样地块为0.5千克,用于田间试验和耕地地力评价的采样地块为2千克以上,且需长期保存备用。
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将样品捏碎并混匀,铺成正方形或圆形,画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分别把对角的两份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的实验原理1. 引言说到土壤,大家可能会想起田间地头的泥巴,或者是那种爱在花园里翻土的乐趣。
可是,土壤可不止是个脏东西,它可是个宝藏!科学家们通过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能了解到土壤的成分、质量,甚至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背后的实验原理,轻松又幽默,让你听了之后不觉得无聊。
2. 土壤样品的采集2.1 采集的准备首先,咱们得做好准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
首先,得穿上耐脏的衣服和一双结实的鞋子,毕竟在土里打滚可不是件轻松的事。
然后,准备好采样工具,像铲子、锹子、采样瓶等等,少了哪样都不行。
接下来,最好提前了解一下你要去的地方,别到时候发现那里是个污染严重的地方,那就得不偿失了。
2.2 采集的步骤好了,准备工作做好后,就可以开始采集了。
通常,我们会选择土壤表层,也就是那一层最“肥”的地方,毕竟这里的养分最丰富。
不过,别一味贪图表层的好处,底层也不能放过,毕竟“冰山一角”嘛。
一般来说,采集土壤时,要把采样点四周的土壤刮掉,确保取到的是干净的样品。
把土壤放进采样瓶,记得标注好位置和时间,这样后续分析时才不会搞混。
3. 土壤样品的制备3.1 样品的处理拿到土壤样品后,接下来的步骤同样重要。
首先,要把采集到的土壤晒干,干燥的土壤便于后续分析。
听说晒土壤的时间越久,土壤的养分就越容易被分析出来,不过晒太久也可能导致某些营养成分的流失,所以这里就要掌握个度。
干燥后,把土壤粉碎,直到颗粒变得均匀细腻,像磨面粉一样,别让它们有“家族聚会”的感觉。
3.2 样品的保存最后,处理好的土壤样品要妥善保存。
你可不能随便一放了事,保存不当就会“变质”,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
一般来说,最好把土壤放在密封的瓶子里,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切记防潮防湿,毕竟“湿气重了,坏事就来”!4. 总结好啦,今天咱们就聊到这儿。
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土壤的特性。
说到底,土壤不仅仅是植物的家,它还承载着无数生命的故事。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解析工作中一个最重要最要点的环节,它是关系到解析结果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特别是耕作土壤,由于差异较大,若采样不当,所产生的误差(采样误差)远比土壤称样解析发生的误差大,因此,要使所取的少量土壤能代表一定土地面积土壤的本质情况,就得按必然的规定采集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
如何采样?这要依照解析的目的,要求来决定采样的方法。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种类和注意事项:1.混杂样品的采集由于土壤是一个不平均的系统,为了要认识它的养分情况,物理性、化学性,我们不能够把整块土都搬进实验室进行解析,因此,就必定采用若干有代表性的点子取样混杂后成为混杂样品,混杂样品本质上就是一个平均样品,这个平均样品就要拥有代表性。
要使样品真切有代表性,第一要正确划定采样区,找出采样点,划采样区(采样单元或采样单位)时是依照土壤种类、地形部位、排水情况、耕作措施、栽各种植情况、施肥等等的不同样来决定的。
每一个采样区内,再依照田块面积的大小及被测成分的变异系数,来确定采样点的多少,自然,取的点子越多,代表性越强,那就越好,但它会造成工作量的增加,因此一般人为的定为5-10, 10-20 点或依照计算应取多少点。
( 1)试验田土壤样品的采集:一般试验小区为一采样区。
(2)大田(旱地)土壤样品的采集:在进行土壤养分情况的检查时,一般是根据土壤种类、地形、排水、耕作、施肥等不同样来划分采样区;也有的是依照土壤肥力情况按上、中、下来划分采样区。
(3)水田土壤样品的采集。
它和大田土壤样品的采集基本一致(4)采样点的部署(拜会 P276-277)×代表样点地址图 1土壤采样点的方式在采集多点组成的混杂样品时,采样点的分布,要尽量做到平均和随机,平均分布能够起到控制整个采样范围的作用:随机定点能够防备主观误差,提高样品的代表性,布点以锯齿形或蛇形(S 形)较好,直线布点或梅花形布点简单产生系统误差(图1),由于耕作,施肥等农业技术措施一般都是顺着必然方向进行的,若是土壤采样与农业操作的方向一致,则采样点落在同一条件的可能性很大,易使混杂土样的代表性降低。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一、目的和要求土壤样品(简称土样)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正确与否。
因此必须按正确的方法采集和处理土样,以便获得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
二、内容与原理学习土壤农化样品的采样布点方法及分样方法。
在大田中,采用蛇形取样法采集1kg 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采用四分法分样。
土样标签书写内容,样品风干要求。
三、主要用具小土铲、布袋或塑料袋、标签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一)土样的采集分析某一土壤或土层,只能抽取其中有代表性的少部份土壤,这就是土样。
采样的基本要求是使土样具有代表性,即能代表所研究的土壤总体。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有不同的采样方法。
1.土壤剖面样品土壤剖面样品是为研究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发生分类。
应按土壤类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剖面,根据土壤发生层次由下而上的采集土样,一般在各层的典型部位采集厚约l0厘米的土壤,但耕作层必须要全层柱状连续采样,每层采一公斤;放入干净的布袋或塑料袋内,袋内外均应附有标签,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剖面号码、土层和深度。
2.耕作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解土壤肥力情况,一般采用混合土样,即在一采样地块上多点采土,混合均匀后取出一部份,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土样的代表性。
(1)采样点的选择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应考虑地形基本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植物生长表现基本相同。
采样点5—20个,其分布应尽量照顾到土壤的全面情况,不可太集中,应避开路边、地角和堆积过肥料的地方。
(2)采样方法:在确定的采样点上,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毫米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壤(见图1)。
将各采样点土样集中一起混合均匀,按需要量装入袋中带回。
3.土壤物理分析样品测定土壤的某些物理性质。
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等的测定,须采原状土样,对于研究土壤结构性样品,采样时须注意湿度,最好在不粘铲的情况下采取。
此外,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而变形。
土壤样品采集与制备土壤是一个不均一体,影响它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
有自然因素包括地形(高度、坡度)、母质等;人为因素有耕作、施肥等。
这些都说明了土壤不均一性的普遍存在,因而给土壤样品的采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实验室的分析测定,只能是样品,但要求通过样品的分析,达到以样品论“总体”的目的。
因此,采集的土样对所研究的对象(总体),必须具有最大的代表性。
一、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土壤剖面的基本采集方法:从上至下,主要采集中间层,研磨时注意把残根、碎石等杂物捡出。
二、实验原理为了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状,除了研究表土外,还常研究表土以下的各层土壤。
这种剖面土样的采集方法,一般可在主要剖面观察和记载后进行。
从野外采集回来的土样,都需要及时经过一个严格的制备过程一风干、挑拣、研磨、过筛和装瓶后,方能进行室内实验。
由于每个分析项目都要求一定的粒级标准,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检验和应用。
所以,这是一项极重要的基础准备工作。
三、实验仪器铁铲、擀土棍、天平、牛皮纸、铜筛、广口瓶四、实验步骤1、土壤剖面样品采集土壤剖面按层次采样时,必须自下而上(这与剖面划分、观察和记载恰好相反)分层采取,以免采取上层样品时对下层土壤的混杂污染。
为了使样品能明显反映各层次的特点,通常在各层最典型的中部采取(表土层较薄,可自地面向下全层采样),这样可克服层次之间的过渡现象,从而增加样品的典型性或代表性。
一个样品的重量在IKg左右。
2、土壤样品的制备(1)土样的风干从野外采来的土样应尽快风干,以免发霉变质,影响测定结果。
风干应在干净、阴凉和通风的房间中进行。
将采回的土样放在牛皮纸或塑料薄膜上,摊成薄薄的一层,置于室内通风阴干。
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黏性土壤),以免完全干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
土样要避免酸、碱和不洁气体、灰尘等污染。
样品风干后,要拣出动植物残体和非土壤形成物质。
(2)土样的制备将风干土样倒在平木板上,用擀土棍研细,使之全部通过2mm 孔径的筛子。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土样采集原理为准确了解土壤中各种成分的含量,且分析所需的土样量非常少,因此采集的土样必须有较好的代表性。
利用对角线法布置采样点,每个采样点的采样深度和采样量大体相近,五个采样点总的采样量为新鲜土稍大于1公斤。
二、所须要设备按每组计算;小铁锹一把取样袋一只或报纸若干张三、操作步骤(一)土壤农化分析样的收集方法五点法(对角线法)棋盘法蛇形法(二)土壤样品收集步骤选定欲采样的田块—→用对角线法目测采样点—→在选定的采样点上,铲去表土约1mm,采集耕作层土样(一般12~15cm)—→采集土样—→将五个点的土样混在一起带回实验室—→用手仔细将土块研碎到蚕豆大小,且均匀地摊铺在实验台上—→写上班级、组别及采样人姓名和采样日期挑选出植物残茬、石块、砖块等,将土样磨细并使土样充份混合,并使样品在分析时能较难水解,也可以并使样品长期留存。
1、20目土筛2、60目土筛3、每组两个广口瓶4、标签纸若干5、角匙6、研钵三、操作步骤将充份风干的土样放进研钵中研磨―→并使全部土样通过20目土捣―→将约四分之三的过目土样压缩两大广口瓶中,并贴上标签,写下上班级、姓名及界别―→将余下的土样稳步研磨,直到全部通过60目土捣―→将搓不好的土样装瓶,贴上标签,写下上土样厚薄、界别、取样人等内容。
如果土样过多,可用四分法舍弃到部分土样―→如果欲对土样进行全n、全p、全k分析,则还需继续研磨,将土样通过100目土筛。
四、思考题1、为什么必须将全部土样通过一个较粗的筛孔后,再能够研磨变成较窄的土样?2、土样制取在土壤分析中有何意义?。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在进行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的测定之前,必须对野外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制备。
土壤样品制备过程中规范操作是保证分析结果如实放映客观实际的前提条件。
因为分析数据能不能代表样品总体,关键在于最终所用的少量称样的代表性。
如果样品制备不规范,那么任何精密的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从野外采集的土壤分析样品,需要经过风干、分选、挑拣、磨细、过筛、装瓶保存六个过程。
其目的主要在于:(1)新鲜样品是暂时的田间情况,它随着土壤中水分状况的改变而变化,不是一个可靠的常数,风干主要目的在于风干土样测出的结果是一个平衡常数,比较稳定和可靠,从而便于不同样品的比较。
(2)除去非土壤部分,也就是剔除土壤以外的新生体(如铁锰结合和石灰结核等)和侵入体(如石头、瓦片及植物残渣等)。
(3)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
(4)土壤样品全量分析时,不同分析项目要求不同土壤粒级,以使分解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和彻底,不同样品之间的可比性更高。
(4)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霉坏。
(二)实验步骤(1)风干:采集回来的土壤样品必须尽快进行烘干。
即将取回的土壤样品置于阴凉、通风且无阳光直射的房间内,并将样品平铺于晾土架、油布、牛皮纸或塑料布上,铺成薄薄的一层自然风干。
风干供微量元素分析用的土壤样品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用含铅的旧报纸或含铁的器皿衬垫。
干燥过程也可以在低于40度并有空气流通的条件下进行(如鼓风干燥箱内)。
当土壤样品达到半干状态时,需将大土块(尤其是黏性土壤)捏碎,以免完全风干后结成硬块,不易压碎。
此外,土壤样品的风干场所要求能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污染。
某些土壤性状(如土壤酸碱度、亚铁、硝态氮及铵态氮等)在风干的过程中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因而这些分析项目需用新鲜的土壤样品进行测定,不需进行土壤样品的风步骤,但新鲜土壤样品较难压碎和混匀,称样误差比较大,因而需采用较大称样量或较多次的平行测定,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平均值。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对分析结果和评价影响很大,采样时的误差往往比分析的测定误差更大。
因而,必须严格采集,保证土样具有代表性,能正确真实地反映原采样地块的土壤情况。
土样采集的时间、地点、层次、方法、数量等都由土样分析的目的来决定。
1.采样前的准备工作采样前必须了解采样地区的自然条件(母质、地形、植被、水文、气候等),土壤特征(土壤类型、层次特征、分布)及农业生产物特性(土地利用、作物生长、产量、水利、化肥、农药的使用情况等),是否受到污染及污染的历史与现状等情况。
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和可能来布设采样点,同时挑选一定面积的对照地块。
2.采样点的选择由于土壤本身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的不无均匀性,需要在同一采样地点作多点采样,再混合均匀。
当采样地点的面积不大(1000m2---2000m2以内)时,可在不同方位上选择5---10个有代表性的采样点,采样点的分布不能太集中,通常采用下列方法(图5-4)3.采样深度一般性地了解土壤受污染情况,采取深度约15cm的耕层土壤和耕层以下(15---30)cm的土样。
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在每个采样点上,按层垂直向下切取土壤。
每个点取厚约1cm的土壤,且在每个点上所取的土量要基本相等,采样完毕后将各点的土样混合均匀即可。
如要测定重金属,则应将和金属采样器接触部分剥去。
4.采样时间采样时间视测定的目的而定。
若为了了解土壤污染情况,则可随时采集土样测定;若为了了解在该田块上生长的植物污染状况,则可在植物收获季节同是采集土壤和植物样品。
5.土样数量一般要求采样1k g左右。
由于土壤样品不均匀需多点采样而取土量较大时,应反复以四分法缩分至所需量。
6、注意事项(1)采样点不能选在田边、路边和服堆边。
(2)经最后缩分所得的土样应装入塑料袋中,同是备好记有采样地点、日期、样品情况、采样人等项目的标签。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1.土样的风干需要用风干土样,因为风干的土样较易混匀,重复性和准确性都较好。
土壤样品采集和制备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 土壤样品采集的要求及类型土壤样品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采集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由于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含量差异很大,特别是耕地土壤受人为耕作和施肥影响,差异更明显,要使分析结果反映客观实际,所采土样要求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采集不同的土壤样品,如耕作层土壤混合样品、土壤剖面样品、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土壤盐分动态样品、养分动态土样等。
本实验只介绍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
2 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2.1 划定采样区:要使样品真正具有代表性,首先要正确划定采样区,在每个采样区内采集一个混合土样。
划定采样区时,应先了解全地区的土壤类别、地形、作物茬口、耕作措施、施肥和灌溉等情况,同一采样区内的这些情况应力求大体一致。
采样区大小视要求的精度而定,试验地一般以各处理的小区为一采样区,生产地一般以0.67-1.33公顷为一个采样区,大面积耕地肥力调查一般以6.67-66.7公顷为一个采样区。
2.2 确定样点:在采样区内沿S形路线等距离随机取10-30个点(小区也要取5个以上样点),混合组成一个原始土壤样品。
采样时要求:(1)样品应选择植物生产整齐而有代表性的地点,密植作物可在植物行间采样,中耕作物可在株行间各采半数的小样;(2)采样点应避开田边、路边、沟边、树边、特殊地形部位、堆过肥料的地方。
2.3 土样采集方法:样点确定后,用小铲或土钻采集小样。
混合土样一般只采耕层(0-20cm)土壤,必要时也可采耕层以下的土壤,但通常不超过100cm。
每一采样点采集土样的厚度、深度、宽窄、土样量应大体一致。
一个混合样品重量在1kg左右。
如果重量超出很多,可以把各点采集的土样一起放在一块塑料布上用手捏碎、混匀、摊平,用“四分法”取对角两份,弃去其余部分。
如果仍然超重很多,继续用“四分法”弃去多余样品直至所留样品在1kg左右。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一、目的意义
在1kg左右或更少的样品,再在其中取出几克或几百毫克,而足以代表一定数量的总体,似乎要比正确的化学分析还要困难。
实验室工作者只能对来样负责,如果送来的样品不符合要求,那么任何精密仪器和熟练的分析技术都将毫无意义。
因此,分析结果能否说明问题,关键在于采样。
从野外取回的土样,经登记编号后,都需经过一个制备过程——风干、磨碎、过筛、混匀、装瓶,以备各项测定之用。
样品制备的目的是:(1)剔除土壤以外的侵入体(如植物残茬、石粒、砖块等)和新生体(如铁锰结核和石灰结核等),以除去非土磁的组成部分;(2)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3)全量分析项目,样品需要磨细,以使分解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和匀致;(4)使样品可以长时间保存,不至因微生物活动而霉坏。
样品制备好坏同样也对分析结果产生具大的影响。
二、采样原则
1、调查研究,了解采样区域的基本情况;
2、按采样总体的差异程度和研究工作的要求划分采样单元;
3、按照一定的采样技术路线随机多点采样,避免特殊点,各采样点采样量一致;
4、注意时间、空间等的一致性,防止污染,在注意采代表性样品同时,注意采集典型
样品。
三、采样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根据分析目的不同而有差异。
如果要研究整个土体的发生发育,则必须按土壤发生层采样;如果要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需要采集原状土壤样品;如果要研究耕作层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状况,则应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耕作层多点采取混合样品,如有必要,还可在耕作层以下再采一层混合样品。
对于土壤环境研究来说,有时要作背景值调查,其采集方法则要求更高。
混合样品的采集方法,样点的数目和分布应视田块的形状、大小、土壤肥力状况、研究目的和要求的精细程度等而有不同,一般有下列三种采集方法。
背景值等调查研究要视研究区范围内复杂程度和变异大小而定。
1.对角线采样法:田块面积较小,接近方形,地势平坦,肥力较均匀的田块可采用此法,取样点不少于5个。
2.棋盘式采样法:面积中等,形状方整,地势较平坦,而肥力不太均匀的田块宜用此法,取样点不少于10个
3.蛇形采样法:适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太平坦,肥力不均匀的田块。
按此采样,在田间是曲折前进来分布样点的,至于曲折的次数则依田块的长度、样点密度而有变化,一般在3-7次之间。
采样深度:为了解土壤污染情况,采样深度只需取15cm左右的耕层土壤和耕层以下的土层(15~30cm)土样。
如果要了解土壤污染深度,或是污染物在不同层次中分布特点则应按土壤剖面层次分层取样。
分层采样时要先采集下层的土样,自下而上进行以免采集上层土样时对下层土壤的污染。
采样工具:常用的采样工具有三种类型包括小土铲、管形土钻和普通土钻。
如果是研究重金属问题的土壤样品采集时,采样工具要考虑如何避免工具所带来的污染,选用竹制厂具。
(1)小土铲:这种土铲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但比较费工。
(2)管形土钻:它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集。
但不适用于砂性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3)普通土钻:它一般只适用于湿润土壤,不适用于很干的土壤和砂土。
另外用它取样时分析结果往往要偏低,特别是有机质,这是由于其表层土样易掉所致。
采样时间和地点:若为了了解土壤污染状况,可随时采集土样测定或定期监测。
但是采样点不要选在路边、田边和肥堆边。
采样数量:所需数量可视项目而定,—般说来采1公斤左右即可,对多点采集的土样,可反复按四分法弃取,最后留下足够分析用量(重金属测定,约留100克)装入塑料袋,袋内、袋口各放(扎)一张标签,用铅笔注明采样地点、采土深度、采样日期、采样人等,标签一式两份,一份放在袋里,一份扣在袋上。
与此同时要做好采样记录。
四.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1、风干将采回的土样,放在木盆中或塑料布上,摊成薄薄的一层,置于室内通风阴干。
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捍碎(尤其是粘性土样),以免完全干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
风干场所力求干燥通风,并要防止酸蒸汽、氨气和灰尘的污染。
样品风干后应拣去动植物残体如根、茎、叶、虫体等和石块、结核(石灰、铁、锰结核)。
如果石子过多,应当将拣出的石子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
2、粉碎过筛风干后的土样,倒在钢玻璃底的木盆上,用木棍研磨,使之全部通过2mm 孔径的筛子。
充分混匀后用四分法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作为物理分析用,另一部分作为化学
分析用,作为化学分析用的土样还必须进一步研磨,使之全部通过1mm的筛子供有效养分分析之用。
注意土壤研细主要使团粒或结粒破碎,这些结粒是由土壤粘土矿物或腐殖质胶结起来,而不能破坏单个的矿物晶粒,因此研碎土样时,只能用木棍滚压,不能用锤子锤打,因为矿物晶粒破坏后,暴露出新的表面,增加有效养分的溶解。
全量分析的样品包括Si、Fe、Al、有机质、全氮等的测定不受磨碎的影响,而且为了样品容易分解,需要将样品磨得更细。
方法是:将样品铺开,划成许多小方格,用骨匙多点取出土壤样品约20g,磨细,使之全部通过100目筛子。
测定Si、Fe、Al、的土样要用玛瑙研钵研磨,瓷研钵会影响Si的测定结果。
3、保存一般的样品用磨口塞的广口瓶保存半年至一年,以备必要时查核之用。
样品瓶上标签须注明样号、采样地点、土类名称、试验区号、深度、采样日期、筛孔等项目。
标准样品是用以核对分析人员成批样品的分析结果,特别是各个实验室协作进行分析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时需要有标准样品。
标准样品需长期保存,不能混习,样品瓶上贴上标签后,应以石腊涂封,以保证不变。
每份标准样品附分析结果的记录。
五.思考题
1、如何采集与制备试验田、大田、水田、剖面、盐分动态、缺素诊断土壤样品?
2、采集与制备植物样品、肥料样品、水和大气污染样品应注意些什么?
3、研究土壤背景值、土壤污染问题的采样有什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