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爱了!歌唱家吴碧霞3岁女儿唱《刘海砍樵》,果然艺术要从娃娃抓起!
- 格式:doc
- 大小:12.69 KB
- 文档页数:1
LIYUANXIEYING 梨园撷英29从鬼魅的神话到人间爱情■ 欧阳驹里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摘 要〕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是湖南民族特色文化之中一朵艳丽奇葩,其通俗易懂的故事情节,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深受湖南人民喜爱。
此剧根据民间故事《刘海戏金蟾》改编而来,这是一个古老汉族民间传说,来源于道家的典故。
有趣的是,刘海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我国北方,但完成刘海从“神”到“人”的创造,却是在湖南这片充满人文情怀的土地上,并以广大人民热爱的湖南花鼓戏这一地方剧种所表现。
〔关键词〕花鼓戏;刘海砍樵;鬼魅神话;人间爱情——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前世今生勇敢地跳出来,引导刘海斩杀巨蟒,又表现了一种为了心上之人不畏强敌、奋不顾身的献身精神。
刘海在这处版本中是以一个勤劳、朴实、善良、勇敢的青年樵夫形象出现的,这是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中标准的男性劳动人民形象。
两次机缘巧合地相救,奠定了两人生死相依的感情基础,使得刘海不由得发出“小金蟾哪小金蟾,你要是一位姑娘该多么好,我们可以结为夫妻”的感叹,而当龙女变化成一个美丽温顺的姑娘时,也就非常自然地成就了一段人间青年男女的美好姻缘。
从这个版本故事中,大致可以概括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中国古代神话“歌颂劳动”(《大禹治水》《天仙配》《田螺姑娘》)、“赞美自我牺牲的反抗精神”(《白蛇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张生煮海》《梁祝化蝶》)的共性特征。
二是故事情节比较简单,人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善恶分明;但人物线条单一,矛盾冲突不够激烈。
三是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在这里没有门当户对才子佳人,更多的是通过勤劳朴实、人心向善的本性获得美好爱情生活。
四是体现一种“从仙界到凡间”的乐观主义思想。
二、“避世脱俗”的出家思想这是一个流传在西安户县的民间故事。
刘海与双目失明的老母一起生活。
一天,刘海砍柴回家,在村西三角泉边遇到一只三只脚的金蟾。
从此,刘海每次砍柴回家都能与它相遇,并与它戏耍一番。
|音乐世界|Y I NY U E S H IJI E如今的吴碧霞,是丰富的,是快乐的。
在她身上,你能感受到一些不随时代变化而始终单纯的东西:爱笑的眼睛,活泼的性格。
自从吴碧霞有了孩子后,一段时间中鲜少出现在屏幕前。
如今,儿女已渐渐长大,吴碧霞回到了热爱的舞台上,偶尔会带着女儿一起亮相,“复制”“粘贴”式的吴氏嗓音,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期待。
“爱笑”是吴碧霞一直以来的标签,花腔的花式笑法更是在网络上爆火。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爱笑的吴碧霞。
2023年9月17日,我们在成都城市音乐厅见到了爱笑的吴碧霞,她身着一身浪漫的白色长裙,双手轻轻地提着裙摆,缓缓地向舞台中央走来。
刚一出场便引得全场欢呼,台下热烈的掌声响彻整个音乐厅。
吴碧霞自信而从容地给到场的观众打了个招呼,便转头示意一旁的指挥家,指挥家挥舞起手中的指挥棒,这时,台下鸦雀无声,似乎只为等待这一刻的到来,吴碧霞第一个音刚从声腔中发出,台下的观众轻调坐姿,希望听得更清楚,生怕错过了任何音符。
快乐歌唱的花腔精灵文 / 郑雨薇吴碧霞音乐名家音乐世界吴碧霞夜莺般的声音出来后,更是引起观众的狂呼,歌声自然流畅,音质纯净明亮,稳定气息的同时,还具有强音的爆发力和弱音的控制力,吴碧霞在这场音乐会中是作为受邀嘉宾,但让观众的音乐享受之旅却一丝不少。
吴碧霞在这场音乐会中连唱三首代表作,蒙古族歌曲《敕勒歌》、俄罗斯浪漫大师阿利比亚耶夫的《夜莺》以及经典曲目《枉凝眉》。
前一分钟她将《敕勒歌》唱得婉转动人,后一分钟,她又将西方传统歌曲《夜莺》演绎得淋漓尽致,吴碧霞的歌声自由地游走在中外两类唱法中,征服了千余名陶醉在她美妙歌声里的观众。
本只打算唱两首,奈何观众的热情太高,吴碧霞便加演了一曲经典曲目《枉凝眉》。
一身白衣纱裙,伴随着婉转动听的音乐,好似月宫中的嫦娥仙子翩翩起舞,她既能演唱轻巧华丽的花腔,又能演唱饱满有力的歌曲,一颦一笑都是如此美丽动人。
歌唱家除了要有动听的嗓音,还得有一定的表演技巧,吴碧霞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
试论吴碧霞的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
吴碧霞是中国内地的一位著名女歌手,她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艺术特色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吴碧霞的演唱风格可以概括为甜美、温柔和富有感染力。
吴碧霞的声音甜美动人,她有着极富表现力的嗓音。
她的音色柔美细腻,可以很好地表达歌曲中的感情和情感。
她的声线非常柔和而充满力量,能够很好地诠释歌曲的情感内涵,使人们在听歌时产生共鸣。
吴碧霞的演唱风格温柔细腻,她擅长演绎悲情的歌曲。
她的演唱风格细腻而不失真实感,能够深入人心。
她的演唱方式往往充满温情,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抒发,使人们在聆听时感受到情绪的起伏和内心的波动。
吴碧霞的演艺特色还体现在她的独特的舞台表现力和歌曲的选择上。
她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将情感融入到歌曲中,以饱满的表演和真诚的情感打动观众。
她唱歌时的姿势、眼神和动作都能够很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情感,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吴碧霞还擅长演唱情歌和民谣,这也是她的代表作品。
她的演唱风格非常适合这类曲风,使得情歌和民谣的表现更为精彩。
她能够用她独特的声音和感性的演唱风格唱出那些浪漫而充满情感的歌曲,使人们产生共鸣。
吴碧霞的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以其甜美、温柔和富有感染力而著称。
她的声音使人们产生共鸣,她的演唱风格温柔细腻,她的舞台表现力独特,而她擅长演绎情歌和民谣。
吴碧霞的音乐才华和演唱实力让她成为了一位备受喜爱和尊敬的女歌手。
浅析储望华钢琴改编曲《刘海砍樵》中的湖南花鼓戏元素作者:肖倩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06期【摘要】储望华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他创作出一系列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对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和推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其中钢琴改编曲《刘海砍樵》是根据湖南花鼓戏同名作品改编,该作品短小精粹,具有浓厚的湖南花鼓戏韵味,此外更是散发着独特的湖南地方“湘味”。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钢琴改编曲中图分类号:J624.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6-0036-02储望华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1941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蓝田县江苏,祖籍宜兴,现移居澳大利亚。
《刘海砍樵》是储望华先生于1986年创作并于1999年重新订正,该曲是《中国民歌七首》组曲其中一首根据湖南花鼓戏改编的具有独特湖南风味的钢琴独奏曲。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以劳动和婚姻自由为主题,改编于民间传说樵夫刘海与狐仙胡秀英恋爱修成正果的故事。
该曲节奏明快、热烈欢乐,短小精炼,在演奏技术上没有过高的要求,创作该曲时储望华已留学澳大利亚学习三年,虽受西方创作技法影响,却生动的将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地方特色原味呈现。
该曲为三段曲式结构,全曲共60小节。
由A段(1-12小节)+B段(13-3小节)+再现A段(36-51小节)+尾声(52-60小节)组成。
一、《刘海砍樵》中的湖南花鼓戏唱腔(一)湖南花鼓戏中的地方色彩音湖南汉族羽调式的音列以羽、宫、角、徵音为骨干因,其特点为当曲调中的“徵”与“羽”、“商”与“角”相邻出现时,“徵”偏高而"角”音偏低。
同时有别于十二平均律中的“#D”和“b E”,因而这酝酿了湖南地方音乐的特殊韵味,构成了湖南地方特色的羽调式。
微升徵音也是湖南花鼓戏羽川调的主要特征之一,湖南花鼓戏的羽川调式开朗明快、具有鮮明而浓厚的湖南花鼓戏特点。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便是以川调为主要唱腔,对于其中频繁出现的湖南地方色彩"角”和"徵”音,储望华克服了钢琴没有任何单音呈现这种色彩,巧妙地运用同音半音小二度叠置的音型,创造出奇特的音响效果,展现出湖南花鼓戏的韵味。
吴碧霞、曹秀美、莎宾·黛薇儿等超强女高音演绎《木偶之歌》,谁才唱出了木偶之魂
莎宾·黛薇儿《木偶之歌》曹秀美《木偶之歌》吴碧霞《木偶之歌》
视频来自腾讯视频【声乐家】APP,新增功能更多声乐资讯请点击下方标题:雷佳用120分钟,交出了一份完美的博士毕业答卷!——观后感(附:精彩视频大咖独家采访)
给你30天,掌握这些和声,即兴伴奏惊艳无比!Day1给你30天,掌握这些和声,即兴伴奏惊艳无比!Day 2给你30天,掌握这些和声,即兴伴奏惊艳无比!打卡Day 3伴奏失业!多明戈自弹自唱《理想佳人》轻松上“高音”攻破五个要点解放“难高音”。
g备弄I文化与教育《刘海砍樵》的文本演变及其文化内涵郭丹摘要:《刘海砍樵》的这个故事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不同的时代烙印,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着不同时代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内涵,我们通过这个传统的花鼓戏故事来见证一个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关键词:刘海砍樵;花鼓戏;旅游开发每个时代的戏剧都包含着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与文化内涵,即使是故事来源于正史记载的史实,这些剧作家也会对这些内容进行部分修改以符合他所生活的道德需求和人文精神。
《刘海砍樵》是我陪奶奶从小听到大的一折戏曲,随着时代的发展,《刘海砍樵》有多个不同的版本。
一、民间文学《刘海砍樵》及其原型《刘海砍樵》的传说诞生于湖南省常德市,据有关文献记载,刘海的原型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嫡长子刘强,他谦恭礼让、倡俭励俗、乐善好施受到了人民百姓的爱戴。
在光武帝驾崩之后,拥护他立位的呼声很高,但他并未趁机夺位,而是拥立其弟刘庄继位。
而刘庄的朝臣仍忌惮刘强的势力,欲陷害于他。
刘强深感宫廷斗争的凶险与黑暗,于是隐姓埋名,游乡四方,并在脑门上的一缕头发遮住颜面,人称“刘海”,以助人为乐度其一生。
这是最早成型于北宋时期的一个版本,这个版本所表现的刘海形象是一个忠厚善良、谦让未遑、亮风亮节不为权势所动的艺术形象,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正是中国的礼让精神、也是“仁”之精神的体现。
《刘海砍樵》故事继续发展与演变,至清代中叶,形成了现在广为流传的主要版本。
该版本是:古时候,常德武陵区住着一对母子,儿子刘海勤劳孝顺,天天上山砍柴,在他砍柴的地方有一只修炼成半仙的狐狸精。
他感动于刘海的勤劳并心生爱慕之心,化身为人取名胡秀英,并要嫁给刘海,刘海也真心与胡秀英相爱,高兴地答应与她成亲。
而城中心有座小庙里面住了十八罗汉,其中十罗汉窥窃胡秀英修炼出来的宝珠,得到这颗宝珠便可化身成仙。
于是,他带领弟子夺走了胡秀英的宝珠,胡秀英失去宝珠后现出狐身原形,她将情况告诉刘海后,刘海并未怪罪她,而是拿起石斧去斗十罗汉,终于在斧头神和胡秀英姐妹的帮助下夺回了宝珠,从此,他们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根植三湘乐土 焕发时代光辉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用什么样的音乐作品呈现一个有着两千多年璀璨历史文化的三湘四水?用什么样的音乐语言来讲述发生在三湘大地的故事?用什么样的音乐形态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审美需求?对此,近年来涌现出了众多优秀作品。
日前在湖南大剧院首演的大型交响音诗《三湘四水》,声入人心,备受瞩目。
大型交响音诗《三湘四水》主要由湘籍著名词作家瞿琮作词、编剧,湖南省文联副主席、省音协主席邓东源作曲,吴碧霞等湘籍艺术家演唱演奏。
作品分为四个部分:序·三湘四水、上篇·三湘赋、下篇·四水谣和尾声·湖湘儿女颂党恩,共12个新创作品。
历经三年多的采风创作与修改,可谓是精益求精。
经观演与分析,笔者认为,作品引用了民间音乐素材、创新演绎方式方法和“智”创歌词,在品质方面占据了高点,凸显了审美上的“硬核”特质,是湖南近年来同类题材、同类体裁音乐作品创作中的新高地。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大型交响音诗《三湘四水》在音乐创作上深深植根于湖南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沃土并以此作为“源头活水”,匠心地撷取引用了10多种“最湖南”的音乐素材,包括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和1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其涉及种类之多、跨越时间之长、地域之广及文化层次之高,在湖南近年来同类题材、同类体裁音乐作品中少见。
其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序曲前半部分,以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主题为动机,将原羽调式巧妙地变成“徵调式”,借用其骨干素材,先后由箫、编钟、古琴演奏。
而《潇湘水云》系中国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 评大型交响音诗《三湘四水》肖 舞 吴坚强282022 年第 5期秘谱》(1425年),古琴浙派创始人、南宋郭沔居于湖南宁远九嶷山下(潇水自九嶷山流过)时所作,乐曲情景交融、寓意深刻,被历代琴家们所推崇,流传至今。
曲二《八角花》40多秒钟的前奏,既有湖南永州江永地道的女书方言歌谣又有古琴曲,接着以江永音乐“坐堂歌”曲调选段《屋里做女屋里好》的前半部分作“引子”、后半部分作“尾缀”,前后呼应。
湖南籍歌手湖南的女民歌手有李谷一、张也、宋祖英、汤灿、陈思思、雷佳、王丽达、吴碧霞、潘军、黄卓、廖莎、刘一祯、陈笠笠、易秒英、谌蓉、湘女、晏菲等等。
1961年李谷一从湖南艺术学院毕业后当上了花鼓戏演员,随后在闻名全国的花鼓戏《补祸》中任刘兰英一角,不过她当时的名字叫李谷贻。
1966年文革开始,她也下乡当了一名赤脚医生,8年后她走进了中央乐团,或许在当时除了引起人们的羡慕外,很少有人想到进京有什么意义。
就在几年后她出名了,由一个著名花鼓戏演员成了著名歌唱家。
对于中国歌坛,对于湖南来说其意义都远不仅如此。
对中国歌坛而言,她开创了中国通俗音乐的先河,她用气声唱法演绎的《乡恋》是中国大陆第一首通俗歌曲。
虽然这首歌在刚出来的时候被批为“靡靡之音”,一度被列为禁播歌曲,个人也遭到了批评。
但是颇受百姓欢迎,传唱到了大江南北。
1985年她就到法国、荷兰等国举行了个人独唱音乐会,是国内第一个到国外开音乐会的歌手。
对湖南而言,她是第一个进京的湘妹子,也是第一个成功由花鼓戏演员转变成歌唱家的湘妹子。
正因为有了先例,在随后三十年里,不断有湘妹子唱着花鼓戏走进了北京,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后成为优秀的歌手或者歌唱家,这才有了现在湘妹子在民族歌坛上的辉煌。
在李谷一走进中央乐团之时,前夫金铁霖成为她的老师,她也成为金铁霖第一个成功的学生。
今天很多年轻人可能不了解李谷一,要知道在20世纪80年代她的名气不亚于现在的宋祖英。
在那个电视并不普及,录音机都很少的年代电影就成了人们的主要休闲娱乐方式,因此电影也成了歌曲流传的主要方式之一。
她就唱了很多电影歌曲,她的代表作《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知音》、《绒花》都属于电影歌曲,她大概唱了300多首电影歌曲,恐怕现在无人能打破这个纪录,是名副其实的“电影歌曲演唱皇后”,这些歌曲已成为了那一个时代中国人的永恒记忆。
鉴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很多歌曲都没有发行为音像制品,大量作品不为人所知。
如果谁能将这些歌曲整理出来并发行就可以唤起很多人当年的回忆,但是现在做起来实在太难了。
试论吴碧霞的演唱风格及艺术特色
吴碧霞是中国台湾著名的女歌手,她以其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而广受喜爱。
吴碧霞的演唱风格多样,从抒情的民谣到动感的流行音乐都能轻松驾驭,她的声音温柔多变,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吴碧霞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情感真挚:吴碧霞的歌声有一种很强的情感共鸣力,她能够将情感融入到每一首
歌曲中,让人听后感同身受。
不管是忧伤的爱情故事还是温暖的家庭情感,吴碧霞都能够
用自己的声音表达出来,让人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2. 音乐性强:吴碧霞擅长演绎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无论是民谣、流行、摇滚还是
爵士,她都能够演绎得十分出色。
她可以轻松驾驭各种曲风,展现出自己的音乐才华,让
人印象深刻。
3. 独特的嗓音和唱腔:吴碧霞的嗓音非常独特,略带沙哑的声音让人一听就能够辨
认出她的声音。
她的唱腔也非常有特色,她能够通过轻柔的吟唱和情感的演绎来吸引听众,让人沉浸在她的音乐世界中。
4. 歌曲选择:吴碧霞在选择歌曲上非常讲究,她善于挑选一些富有情感的歌曲来演绎,这些歌曲往往能够触动人心,让人产生共鸣。
她的歌曲往往具有一种深刻的内涵和意境,能够引起人们对生活、情感、人生的思考。
吴碧霞是一位极具实力和情感的歌手,她的演唱风格多样,音乐性强,嗓音独特,唱
腔有特色,歌曲选择讲究,这些都构成了她的艺术特色。
她的音乐作品常常能够触动人心,让人沉浸在她的声音里,感受到她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
希望她能够继续保持自己独特的
风格,为我们带来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
赵妍从吴碧霞的声乐审美观分析其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摘要:在当今声乐界里,吴碧霞是中国声乐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能集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于一身,并且还达到了浑然无迹自由出入于两者之间的境界。
根本原因在于吴碧霞有着开放的声乐审美观。
在这种审美观念的影响下,树立了吴碧霞的心中根深蒂固的歌唱信念,那就是:“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任何美的歌声,任何动人、感人的歌唱形式都讲究一个“情”字,本文正是对这种声乐审美观和情感的表达,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吴碧霞;声乐审美观;情感的表达一、开放的声乐审美观在当今声乐界里,吴碧霞是中国声乐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她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能集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于一身,并且还达到了浑然无迹自由出入于两者之间的境界。
她为什么会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通过研究发现,吴碧霞有着开放的声乐审美观。
她能够以开阔的胸襟接受各种歌唱理念并且吸收融合。
这颇令专业圈内的人士感到惊喜和喜悦。
吴碧霞老师在“新潮2 0 0 4 北京新春民族音乐晚会”上激情演绎了中国民歌《龙船调》与西洋歌曲《夜莺》,她的演绎堪称完美,频频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吴碧霞之所以能在歌唱领域“跨境”引起人们的普遍注意,不仅仅是因为时代发展带给人们审美上的细微改变(表现在对中西演唱技法更加开放性的接受之中),更重要的是吴碧霞对待音乐的思想认识和演唱技法运用上的高水平和新突破。
在对待音乐的思想认识上,她立场鲜明、观点明确,密切注意两种文化背景所孕育出的不同音乐风格,将中国观众所看重的含而不露、高贵矜持的“古典美”与西洋观众所关心的辉煌灵巧巧妙融合,做到了对“美”的追求,在思想上,让中西方观众群体同时得到不同需求的满足。
在演唱技法上,她继承了中国民歌“润腔润字”的传统唱法,力求在准确演唱的基础上使作品富有生机和活力。
与此同时,她还积极借鉴西洋美声唱法,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巧妙融合,成功走出一条崭新的音乐之路。
全新的理解和认识,全新的互补与融合,全新的考验与历练,吴碧霞的努力与探究最终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赞誉和一致好评。
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的歌唱特点探析概要:《刘海砍樵》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受到重视和保护,花鼓戏艺术家对于花鼓戏的执着和热爱是我们年轻人值得学习的。
作为年轻人,我们可以把那些休闲娱乐的时间让出一点给传统的戏曲艺术,让民间文化遗产得以完好的保存和发展。
学校也可以加强对戏曲的普及,培养欣赏戏曲的习惯,让传统戏曲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让地方戏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走向更多的艺术高校,,让更多的艺术学习者接触和认识到地方戏的魅力及文化。
中国戏曲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凝聚着历史、文学、艺术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随着影视的发展,传播媒体的多样化,让中国戏曲的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戏曲虽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成为一种娱乐的主流艺术形式,但只要中国文化在世界上能保持独立地位,我觉得戏曲就不会灭亡。
区分曲种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数语言,我们一听就可以听出这是哪个地方的戏曲,地方戏代表当地的文化底蕴,当地群众的审美观念,是当地文化的或名片。
历史悠久,我们应该将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下去。
湖南的代表戏种就是花鼓戏,而花鼓戏是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表演形式朴实、明快、活泼,反映当地人的社会生活。
湖南花鼓戏的素材来源于劳动群众,曲调主要采用当地的山歌、民歌、哼歌为素材,成为几个基本曲调,应用于有简单情节的戏剧之中,后用于戏剧情节的复杂和人物思想感情表达的要求。
《刘海砍樵》是湖南花鼓戏代表剧目之一,为全国不少观众所熟悉。
刘海和胡秀英坚贞不渝的爱情感染着每一位观众。
剧目中刘海和狐仙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勤劳、正直、孝顺等美德和追求忠贞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真实的表现了劳动人民向美向善的美好愿望。
这则传说保存了一定历史阶段湖南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民俗风情,而它所表现的价值理念也将随着故事的流传而传承下去。
《刘海砍樵》分三大部分,从开场到结束全由刘海和胡秀英二人演绎。
开场交代了勤劳正直的刘海的家境和善良美丽的胡秀英在山中暗自思考要和刘海成婚。
吴碧霞:找回对艺术最本初的爱作者:张惠清来源:《中华儿女》2011年第02期吴碧霞是中国声乐界的传奇。
她打破了“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不可跨界的观念,成为首位在中国民族唱法和西洋美声唱法集于一身并获得最高国际奖项的歌唱家,被业界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
自2000年起,她曾先后荣获多次重要的国际声乐比赛大奖,并在国内外举行了近30余场个人独唱音乐会,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受到了音乐界和国际社会的极高评价。
外媒曾如此评价她:“天上传来的声音”、“让世界凉叹的声音”,“来自东方的声乐天使”。
一切的光环,都源于她对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
“艺术像一颗明珠挂在天上,每个人都想把它摘下来,甚至不惜花费一生的代价。
但我们心里都非常清楚,即使付出了一生的时间和努力,也永远不可能将其摘下。
但我们还是愿意执着地走完这条路,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中西合璧”的音乐梦吴碧霞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父亲是花鼓剧团团长。
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她从小就对音乐有很高的悟性,一首歌听过一两次就能记住,听到一个声音,就好像能在眼睛里看到它的形象和色彩。
少年时代,吴碧霞就开始凭借出色的嗓音和表演能力,在歌唱比赛中锋芒渐露。
12岁那年,吴碧霞在民族官大剧院演出,以清澈纯美的嗓音生动地演绎了一曲《一个美丽的传说》,征服了台下所有的观众。
吴碧霞仍记得,“在演唱过程中,台下鼓了12次掌,我高兴坏了,也完全放开了,都忘了自己是站在台上表演,大笑起来,把台下观众都逗笑了。
”1990年,吴碧霞以专业课和文化课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之后,又顺利地被保送入中国音乐学院,从附中到大学本科毕业,师从邹文琴教授学习声乐。
邹文琴教授为吴碧霞打开了一扇西洋歌剧的美丽窗户。
虽然吴碧霞学习的是民族唱法,但邹老师为了让她开阔视野,增进歌唱能力,也让她尝试演唱一些外国作品,比如《紫罗兰》《你知道吗?好妈妈》《夜莺》等。
1998年,正逢吴碧霞大学即将毕业之际,美国马里兰大学声乐系卡门教授来中国音乐学院讲学。
歌手吴碧霞的资料吴碧霞,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相信很多年轻人对这位歌手的了解还不够多。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歌手吴碧霞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歌手吴碧霞的基本信息姓名:吴碧霞民族:汉职业:民族歌唱家毕业院校:中国音乐学院任职:任教中国音乐学院教授中文名:吴碧霞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常德代表作品:你来了、跳着好日子过山等生日: 1975年7月23日现任:任教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歌手吴碧霞的家庭背景吴碧霞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父亲是花鼓剧团团长,从小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吴碧霞受到很好的民间音乐教育,而在演唱中,父母借鉴戏曲手法,对她进行的训练,也使她受益终生。
少年时代,吴碧霞就因为嗓音和演唱出色,在歌唱比赛中脱颖而出,小有名气,也因此得到诸多爱才惜才的业界名人的注意。
1990年,吴碧霞以专业和文化课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不幸就在那一年,父亲患了喉癌,人们都说,父亲的嗓子是给了吴碧霞。
父亲的患病使得一直深受家庭宠爱的吴碧霞骤然长大,入学的时候,她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对自己的要求:一是要求自己各科成绩都在95分以上;二是争取保送进大学。
凭着自己的聪明、悟性和勤奋努力,附中毕业的时候,吴碧霞的全部目标都实现了。
她顺利升入中国音乐学院,师从邹文琴老师学习声乐。
在中国音乐学院,吴碧霞的名字是时常挂在老师们口边的,像她那样专业优秀又勤奋努力、爱动脑筋的学生,经常得到老师们的交口称赞。
吴碧霞并未太多提及她在歌唱道路上的波折,但显然,作为一个民歌手,要想成名,身后附加的东西是很多的。
吴碧霞淡淡地说:“我最大的障碍,就是我的个头,这是我从事这个行业最大的不足。
”长着一张娃娃脸、个头矮小的吴碧霞曾被人戏称为“袖珍歌手”,在年少时讨人喜爱的可爱形象,在青年时代成了她的障碍。
歌手吴碧霞的参会情况2013年3月3日上午10时10分许,在北京会议中心北京代表团驻地,一个骑着袖珍自行车的身影出现。
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吴碧霞。
吴碧霞⽼师公开课⼩感
昨天,著名⼥⾼⾳歌唱家吴碧霞⽼师在南昌⼤学做了为时⼀天的公开声乐讲座,很多专业的歌唱演员、教师、学⽣以及⾳乐爱好者都慕名⽽来听了讲座。
讲座中⽆论是关于她怎样⼀步步⾛上国际舞台的成长学习经历、关于歌唱发声的艺术的独到见地、还是给学⽣的现场指导;⽆论是她爽朗且有些孩⼦般的笑声、那美妙迷⼈的歌喉、还是她提前做好的思路明析的讲课准备和笔记都告诉⼈们,这是⼀个极痴爱⾳乐、为⾳乐忘我付出的天⽣的⾳乐家,她的⾝上有⼀切⾳乐家的特质。
她对于⾳乐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应该使我们这些天天嚷着热爱⾳乐的凡夫俗⼦们羞愧和⾃叹不如。
她的知识和成就可以说⼴博深遂,我们这些⼈所付出和懂得的只是那海⽔⼀珠。
⽤朋友的话说:太美妙了!她懂得的太多了!那家伙!那差的不是⼀截两截!的确是这样的。
有她这样的⽼师做她的学⽣应该很幸运很幸福!
我很听过她的很多唱⽚,⽽且收藏不少,虽不像现场那样真切但那声⾳依然令我痴迷不已。
可就在前不久我听到⼀南昌这边年轻⽼师说她在北京听的吴⽼师现场唱的很窝,还不如国内⼀年轻歌唱演员呢。
对此我始终怀疑,今天终于撇开云雾,验得真“声”,证明了我没有错。
吴碧霞⽼师像⼀⾯镜⼦让我得以重新审视⾃⼰,看清了⾃⼰的缺点和优点。
让我歌唱艺术的理念更加清晰,⾃⼰将要对歌唱有关⽅⾯知识的⼀些学习也更加肯定。
记得我⾼中的⾳乐⽼师送我的⼀句话:艺术的达到上荆棘丛⽣,常⼈都望⽽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例外!我始终把它当做⾃⼰的座右铭。
是的!如果要获得更多收获就必须付出多更多!
感谢吴碧霞⽼师!。
太可爱了!歌唱家吴碧霞3岁女儿唱《刘海砍樵》,果然艺
术要从娃娃抓起!
俗话说“有其母必有其女”,这句话在吴碧霞老师的家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人皆知,吴碧霞老师是一位歌唱天才,没想到她的母亲和年仅三岁的女儿也有着一副好嗓子,无不让人感叹遗传基因的强大。
日前,在一次演出中,吴碧霞老师的母亲和吴碧霞的女儿小春天同台献唱花鼓戏著名曲目《刘海砍樵》,外婆外孙同台演唱,这样的场面温暖人心、体现出暖暖的佳节气氛。
吴碧霞的母亲唱腔悠扬婉转、深入人心,举手投足之间体现出艺术的魅力;小春天年仅三岁,演绎自然、曲调精准,观众们惊叹之余纷纷拍手叫好。
不难看出是块好料两岁半的小春天与吴碧霞老师合唱《大海啊故乡》
可谓“一家三代好嗓子”,吴碧霞老师的母亲也是一位歌唱爱好者,女儿小春天也遗传了外婆和妈妈的演唱天赋,三岁的年龄已经能够演唱五十多首民歌!小春天唱《浏阳河》
著名歌唱家吴碧霞曾在两会上指出,很多音乐考生丢失了自己地域的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事实上,她真的是这么引导自己女儿的!父母言传身教真的对孩子的启蒙非常大!望广大歌友们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