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现场改善讲义《工业工程分析》
- 格式:pptx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10
工业工程与现场改善Ø 工业工程在欧美企业谓之 IE( Industrial Engineering,在日本企业界称为“生产技术"或“管理工学"。
IE 最早起源于“工作研究",而“工作研究"的主要构成是来自泰勒 (F. W. Toylor 1856~1915的“时间研究"与吉尔布雷斯 (F.B. Gilbreth 1868~1924的“动作研究",相对“企业管理"来说, IE 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 . 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在美国企业界, IE 几乎取代了大部分的传统管理工作。
Ø 企业的目的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 (Imput得到最大的产出 (Output, 以致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些投入包括资金 (Fund、人力 (Manpower、材料 (Material、机器(Machine及厂房 (Wor kshop等。
如何将这些投入,做最有效的组合,以达到效率高、品质稳定、纳期准、浪费少、成本低之目的 , 是 IE 之主要工作内容 . 故 IE 是一门应用科学,兼有管理及工程技术的内容。
随着 IE 的导入,传统的工程技术融合于现代的科学管理技巧之中,可弥补原有管理及工程技术的脱节,起到省钱增效之最终目的。
Ø 现阶段 IE 之主要工作内容1. 工程分析 (Engineering analysis 用工程符号(“ "代表加工、“ ”代表物料停滞、“ ”代表搬运、“ "代表检查将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的生产过程制成流程图, 发现其瓶颈工序并运用 IE 手法改善之,使生产线趋于平衡 (流程图的制作参考“IE 之理论课题 II " ;2. 价值分析 (Value analysis 通过成本核算 (Cost accounting,可知产品之制造成本(含人工费、机器折旧费、用房租金、辅料等的合理性,通过 IE 手法,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
ie工业工程改善方案1. 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工业工程在现代生产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资源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因此,本文将从工业工程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通过改善方案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目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了目前的生产现状后,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 生产线布局不合理:生产线上设备摆放不当,并且往往存在较长的等待时间和运输距离,导致生产效率低下;2) 员工操作不规范:存在员工操作不规范且易犯错的现象,需要增加检验环节,增加了生产成本;3) 设备老化:部分生产设备老化严重,影响了生产的稳定性和质量;4) 物料管理混乱:物料管理不严格,导致物料浪费和库存过高。
3. 改善方案基于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善方案:1) 优化生产线布局:重新设计生产线布局,将设备安排得更加紧凑,并且采用先进的物料输送系统,减少运输距离和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2) 培训员工: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加强规范化操作,减少人为错误,降低生产成本;3) 更新设备:对老化严重的设备进行更新或更换,确保生产设备的稳定性和质量;4) 强化物料管理:引入先进的物料管理系统,加强对物料的追踪和管理,减少库存过高和物料浪费。
4. 实施步骤为了有效地实施以上改善方案,我们提出以下具体的实施步骤:1) 生产线布局优化:成立专门的布局优化小组,由工业工程师和生产主管共同负责。
首先进行生产现场调研,分析现状,然后制定新的生产线布局方案。
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生产过程的流畅性、设备之间的协作性、人员的操作便利性以及安全性。
最后,进行试运行和调整,确保新的生产线布局方案达到预期的效果。
2) 培训员工:建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和操作规范培训。
培训计划由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制定,培训内容包括设备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范、以及可能出现的故障应对方法。
IE工业工程七手法与现场改善培训讲义一、引言IE工业工程七手法是一套被广泛应用于现场改善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使用这些七个手法,企业能够发现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并制定改进计划,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流程,降低成本。
本讲义将介绍IE工业工程七手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二、IE工业工程七手法的概述IE工业工程七手法是指通过七种方法手段来改善生产流程和提高效益的技术。
它们分别是:1.观察法:通过观察生产现场和工作流程,发现问题和瓶颈点。
2.流程图法:使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和描述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3.作业分析法:通过分析工作内容和时间,找出生产过程中的无效和浪费。
4.现场改善法:在现场采取改善措施,优化工作环境和设备。
5.标准化法: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并进行培训和执行。
6.设备改善法:通过改进设备和工具,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7.维修改善法: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和改善,确保生产线的稳定性。
三、IE工业工程七手法的具体应用1. 观察法观察法是IE工业工程中最基本的手法。
通过观察生产现场,可以发现问题和瓶颈点,例如设备故障、物料堆积等。
观察法要求工作人员认真观察和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和分析。
2. 流程图法流程图法通过绘制生产过程的流程图,将各个环节、操作和决策串联起来,帮助分析人员全面理解和分析生产过程。
通过分析流程图,可以找出流程中的瓶颈和优化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3. 作业分析法作业分析法是通过细致地观察、记录和分析工作内容和时间,找出生产过程中的无效和浪费。
例如,可以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减少等待时间和拆分任务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4. 现场改善法现场改善法是在生产现场采取改善措施,优化工作环境和设备。
例如,通过合理布局工作区域、改进设备配置和减少物料运输距离,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 标准化法标准化法是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并进行培训和执行。
通过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可以减少无效操作、降低差错率,提高工作效率和一致性。
IE工业工程与现场改善培训简介IE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是一门涉及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学科。
现场改善培训则是为了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优化生产流程而进行的培训。
本文将介绍IE工业工程与现场改善培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并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
IE工业工程的基本概念IE工业工程的目标是通过分析、设计和改进工作系统,以优化资源的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它涵盖了诸多领域,包括生产流程分析、设备布局、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
IE工程师使用工具和技术来解决各种工作流程中的问题,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
IE工业工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流程分析:通过对工作流程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改进措施。
2.设备布局优化:通过优化设备的布置和规划,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安全性。
3.人力资源管理:根据工作要求和员工能力进行合理的人员配置,以提高工作效率。
4.供应链管理:通过优化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确保物资的正常流通,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
现场改善培训的重要性现场改善培训是为了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而进行的培训活动。
它主要通过培训员工使用IE工程的工具和技术来改进工作流程,优化资源利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现场改善培训的重要性如下: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培训员工使用IE工程的分析工具和技术,他们能够更好地评估工作流程中的问题和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这样能够减少工作中的浪费和低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降低成本:IE工程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通过现场改善培训,员工可以学习到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物料的浪费和过程中的不必要的环节,从而降低成本。
3.提高质量:IE工程也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通过现场改善培训,培训员工掌握了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流程的方法,他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