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妈祖像返津(图)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2020/3泗阳天后宫:千里运河唯一妈祖遗存◎李昌富(泗阳县地方志办公室,江苏泗阳223700)在宿迁市泗阳县城众兴镇运河畔的古骡马街上,如今依然保存着一片旧时道观式的古建筑,这就是泗阳妈祖庙,也叫泗阳天后宫,它是千里运河目前唯一的妈祖文化遗存。
天后宫是泗阳妈祖信众的集聚圣地,每逢妈祖生日或其他宗教节日,大批信众在此焚香诵经、拜谒祭祀。
三百多年来,晨钟暮鼓、梵音绕梁,香火不断。
妈祖文化是流行是于福建、台湾等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宗教信仰,后来随着海路传到海外。
泗阳并不是一个沿海城市,妈祖文化为什么能传播到泗阳并在这里落地生根的呢?提 要:泗阳天后宫作为千里运河上唯一一处妈祖供奉地,庙宇三百余年香火不断,信仰经年不衰,信众广泛。
泗阳地区的妈祖信仰,除具备闽浙沿海妈祖信众的共性外,还将本地独特的民俗文化融入了中华妈祖文化信仰之中,具有苏北黄、淮、运、泗交汇地区的鲜明地域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2015年,泗阳妈祖庙被列入大运河珍贵文化遗存,是运河申遗项目之一,也是大运河中段(淮安至泗阳)唯一一处保存完好的妈祖文化建筑群,是千里运河上的文化地标和闽台客商的精神家园。
2014年新建成的泗阳妈祖文化园则是全球近万座妈祖庙中罕见的集水利工程、生态园林风光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人文景观,是千里运河独具特色的地标性建筑。
关键词:妈祖文化 大运河 泗阳 天后宫 妈祖文化园2020/3一、泗阳妈祖文化源流妈祖文化是最早兴起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信仰文化,祭祀的元神是福建湄洲林氏女。
妈祖原名林默,也称林默娘,北宋建隆元年(960)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
林默自幼聪慧,异于常人,10岁信佛,13岁学道,通法术,精佛法。
这位善良的民间女子心怀慈悲,乐善好施,生前帮助百姓预测天气、救助海难、采药治病、悬壶济世,被人们尊称为“娘娘”。
北宋雍熙四年(987)28岁时,因遇台风在海上救人而献身。
据传,妈祖娘娘死后羽化为神,专司水运。
在海上每遇灾难,常见娘娘显灵,救险救难,拯救无数生命;她还常于危难处现身,扶危济困,救援大批灾民,功德无量。
宋雍熙四年(987年),妈祖升天后,人们崇奉海神,在湄洲岛建庙祭祀,此庙宇即最早的妈祖祖庙。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上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
有华人即有妈祖庙。
据《世界妈祖庙大全》提供的最新数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妈祖庙近5000座,遍布20多个国家与地区,信奉者近2亿人。
莆田地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庙数以百计;福建、广东、浙江、海南以及东北部的上海、江苏、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湖南、贵州、辽宁、吉林等地也建有妈祖庙。
台湾三分之二人口信仰妈祖,岛上妈祖庙宇500多座。
港澳地区也有妈祖庙50多座。
国外妈祖庙宇较密集的地区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其它分布于美国、印尼、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朝鲜、挪威、丹麦、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新西兰及非洲等地。
妈祖庙宇各地名称不一,或称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或称天后寺、圣母坛、文元堂、朝天宫、天后祠、安澜厅、双慈亭、纷阳殿等等,在这些妈祖庙宇中,福建湄洲妈祖庙(987年)、天津天后宫(1326年)、台湾北港朝天宫(1694年)(以上被成为世界三大妈祖庙)、福建泉州天后宫(1196年)、湖南芷江天后宫(1748年)、台湾澎湖天后宫(1592年)、蓬莱阁天后宫(1122年)、长岛庙岛显应宫(1122年)、宁波天后宫即庆安会馆(1853年)、澳门天后宫(2003年)新加坡天福宫等在年代、规模、地位及影响方面均极富特色,为妈祖庙宇建筑中的佼佼者。
1、福建地区:莆田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妈祖庙数以百计,湄洲岛上有近20座;福建沿海地区有妈祖庙60多座;山区地区有妈祖庙30多座。
大陆其他地区:广东和海南有近40座,江浙地区30多座;威海、营口、秦皇岛、青岛、长岛、烟台、蓬莱、北京、湖南、贵州、辽宁、丹东、锦州等地都有妈祖庙。
2、港澳台地区:台湾有妈祖庙500多座;香港的妈祖庙有50多座;澳门地区有2座,其中妈祖阁建于明弘元年(公元1488年)。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与福建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妈祖庙之一的天津天后宫,不仅是妈祖文化在北方传播的中心,也是天津历史发展的见证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
天津东临渤海,北倚盘山,背负九水,海河直流入海,大运河南下,自古就是舟车汇集的水陆交通枢纽,特别是运河与海上漕运的发展,奠定了天津的重要经济地位。
金代在此建立直沽寨,自元代建都于大都(今北京),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72年)开始海运漕粮,后来海运漕粮连年猛增,漕粮运量从数万石增至350余万石,大直沽至海河上游三岔河口就成为漕粮转运京师的中转码头。
元代在大直沽设立了接运厅,并于延佑三年(1316年)将直沽寨改为海津镇。
从此天津进一步兴旺起来,元人王懋德所写“东吴转海输粳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景象。
这时,作为城市概念的天津卫还没有形成,万灶沿海河及运河而居。
以元代至元年间始建、泰定三年(1326)又由朝廷下令敕建的天后宫为中心,先后建起宫南大街、宫北大街、宫前街、水阁大街和玉皇阁大街等。
直到明代永乐二年( 1404),朝廷才在这个天子渡津之地正式筑城凿池,如此算来天后宫早于天津设卫筑城近百年。
因此可以说,天后宫与天后娘娘不仅伴随着天津人的民俗生活走过漫长的岁月,而且还见证了天津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也与这座运河、港口城市建立起一种独特的精神血缘关系。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即是这种关系的真实写照,更为天津民间留下了脍炙人口、意蕴深刻的历史佳话。
在天津历史上共有16座天后宫,其中最著名的两座,建于1316年的坐落在大直沽的天妃宫被称为“东庙”,多年之后为八国联军战火所毁。
现已建成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建于1326年的坐落在三岔口小直沽的天妃宫被称为“西庙”,幸免于难保存下来,即现存的天津天后宫。
天津大直沽天妃官又称天妃灵慈宫 , 是天津市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通柱式妈祖雕像成为该宫的标志。
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妈祖文化妈祖妈祖文化肇于宋、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繁荣于近现代,妈祖文化也是海洋文化的一种特质。
历史上宋代出使高丽、元代海运漕运、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复台定台,这一切都体现海洋文化的特征。
这就是“有海水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的真实写照。
而影响所及,妈祖由航海关系而演变为“海神”、“护航女神”等,因此形成了海洋文化史中最重要的民间信仰崇拜神之一。
中文名: 妈祖文化 类别: 海洋文化起始: 宋代 起源地: 湄洲岛 目录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文化的外延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神格内容宋代崇道促进了妈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元代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清代完成了妈祖文化与儒文化的结合妈祖祭典详解仪式卤簿船模祭海妈祖生平妈祖传说与显灵《化草救商》的传说《神女救船》的传说其它的著名传说妈祖传说显灵的意义妈祖的称谓妈祖、默娘的由来神女、灵女、天妃、天后的由来其它称谓妈祖民间信仰功用庇佑的历史背景祈晴生育之神 求子驱疫镇压义军抵御外敌历代对妈祖的赐封古代历朝对妈祖的褒逢各地妈祖庙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的传播海上传播历代朝廷册封传播宫庙文化积淀传播航运贸易传播学术文化研究传播民间贸易传播历史科研传播妈祖文化的重大影响意义精神财富历史文献涉及领域学术影响旅游文化信仰文化核心思想意义展开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文化的外延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神格内容宋代崇道促进了妈祖文化与道教文化的结合元代妈祖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结合清代完成了妈祖文化与儒文化的结合妈祖祭典详解仪式卤簿船模祭海妈祖生平妈祖传说与显灵《化草救商》的传说《神女救船》的传说其它的著名传说妈祖传说显灵的意义妈祖的称谓妈祖、默娘的由来神女、灵女、天妃、天后的由来其它称谓妈祖民间信仰功用庇佑的历史背景祈晴生育之神求子驱疫镇压义军抵御外敌历代对妈祖的赐封古代历朝对妈祖的褒逢各地妈祖庙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的传播海上传播历代朝廷册封传播宫庙文化积淀传播航运贸易传播学术文化研究传播民间贸易传播历史科研传播妈祖文化的重大影响意义精神财富历史文献涉及领域学术影响旅游文化信仰文化核心思想意义展开编辑本段概况妈祖文化的内涵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
天津天后宫的影像记录作者:田思源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09期摘要:天津天后宫是中国民俗文化一颗耀眼的明珠,在妈祖文化中起到重要的传承、发展的作用。
无论天后宫建筑群还是天后皇会,皆为民间艺术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用影像来记录,使天后宫众多历史资料更为丰富,摄影以它独特的魅力和作用,使资料的留存更为真实、可信,是影像学中最为重要的品质。
关键词:天后宫;世界文化遗产;纪实摄影;影像学记录1 用影像学记录的方式为天津天后宫留下历史资料人类的模仿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岩画,内容丰富。
狩猎、祭祀、耕种等等,形成绘画的最初形态。
把眼睛看到的东西留存下来成为人们绘画的基本目的。
而摄影作为最便捷最真实的留下影像的艺术,成为人们记录的最终选择。
而摄影用它最公正、最直接的独特的客观性,全面真实的记录我们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摄影这种对客观事物做真实记录的本性被人们接受,认可。
因此,用照相机记录的行为从发明摄影术之初就成为沟通摄影与社会的直接方式。
摄影师用社会真实形态形成了我们的看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解释我们的社会,纠正过去,昭示未来。
在天津这个拥有民俗、历史、经济、政治高度发达的直辖市,用镜头记录下它的发展变化成为急不可待的影像学责任,保留真实的天津城貌在我看来是既严肃又有趣的事。
2 天津天后宫的发展简史天津自明成祖赐名“天津卫”距今已有612年的历史,在这个经历数代变迁,见证文化历史洪流的城市中,几乎处处可见岁月留给它的痕迹。
天津人有种说法:“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天后宫是天津市区内著名的道教宫观。
主要供奉的是女神“天后”。
“天后”名叫林默,福建人,生于海岛,善习水性。
常常救助在海上遇险的渔夫渔民,深受当地人民的敬重,被称为“通元灵女”。
27岁时在台风中失去生命。
相传,在其死后常有显灵救助的事情发生,海舟危难,有祷必应。
于是,跑船的富商纷纷捐钱修筑妈祖庙,又称娘娘庙,称为人们祭拜供奉的女神。
2.1 元代时,疆土广阔,大量的瓷器、药材、绸缎、米粮都需走京杭大运河运输由于内河航运船只过量,经常引发阻塞,所以元朝政府鼓励海运。
福建七日游14——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湄洲岛妈祖祖庙是世界上第一座妈祖庙,创建于公元987年,是妈祖文化的发源地。
现存建筑都为清代结构,妈祖庙建筑群以前殿为中轴线布局,依山势而建,形成了纵深300米,高差40米的主庙道,从山门、仪门到正殿由323级台阶连缀两旁的各组建筑。
妈祖祖庙位于湄洲岛北部宫下村,始建于宋代,初名叫“神女祠”,经过多次修建、扩建才形成现有规模,是世界妈祖庙宇的祖庭。
祖庙建筑群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包括西线和南线两组建筑群。
西线大小建筑约有36处,南线大小建筑约有20多处,具有“海上布达拉宫”之称誉。
我们到达的时间有点晚了,各殿都已关闭,未能进入。
我们匆匆拍摄了日落,就去餐厅吃晚饭了。
正殿原为朝天阁,明永乐初(1403年)郑和奉旨遣官建造。
正殿仍保持清初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开间一进深的抬梁式结构建筑。
殿内供奉妈祖及陪神,设有光明灯3万盏,以让广大妈祖信众点灯祈安。
朝天阁因姚启圣把朝天阁改为正殿,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施琅在正殿之后重建了朝天阁。
..期间被毁,现存朝天阁为1989年7月由鹿港天后宫捐资重建。
朝天阁为三层八角塔型建筑,一楼所供是台湾鹿港天后宫的黑脸妈祖像,二楼前后供奉三尊妈祖像,前中部为鹿港妈,后面为祖庙妈,寓意“共奉一炷香,同祀一神明”。
天后殿,又称“寝殿”,妈祖祖庙最主要殿堂之一,占地面积 238平方米,始建于宋雍熙四年(公元 987 年)。
钟鼓楼,大型妈祖庙必配建筑,东西对峙,属清建筑物,1989年重修。
晨钟暮鼓,原作佛教寺中早晚报时之用,即早晨敲钟,傍晩打鼓。
戏台。
民间信仰有酬神仪式,戏台为每逢纪念妈祖诞辰、升天等重大文化活动时演出莆仙戏的专用场所。
圣旨门,祖庙仪门,清代所建,1989 年由台湾大甲镇澜宫董事会捐资重建,是为纪念历代皇帝36次褒封妈祖都在这里颁布“圣旨”而建的,故称为“圣旨门”。
圣旨门三重檐三开间,正中悬挂“圣旨”竖匾,凌空而建,神圣而威严。
永定西陂天后宫/tianligong 2013年03⽉11⽇来源:闽西⽇报永定⾼陂镇西陂溪汇集虎岗百流千泾⽽纵贯全村,为永定河的上游。
春夏⽔发,往往⽔过庭巷,漫⽥溢陌。
明嘉靖年间,西陂林⽒客家⼈以闽林始祖林默娘(天后娘娘)为祖,于村尾溪边,建⼀宫塔,门迎来⽔,塔镇妖邪。
⼜从莆⽥湄洲妈祖庙分灵,奉妈祖⼊天后宫,以求出门⽔路平安,居家⽔患不兴。
天后宫内有联为证:圣泽显湄洲万代褒封隆庙宇,母功扬海表千秋史册存馨⾹。
说明天后娘娘是湄洲妈祖,妈祖⽂化与客家⽂化同根同源,同属中华⽂化。
每年农历三⽉廿三天后娘娘⽣⽇,来此朝拜的乡民络绎不绝。
西陂天后宫坐东南⾯西北,由门坪、宫门、戏台、⼤天井,⼤宝殿、塔前⼩天井、宝塔、塔后登云馆组成。
宝塔有七层,是主体建筑,⼟、砖、⽊结构,是⼟楼建筑中罕见的精品。
据说是全国独⼀⽆⼆的塔式天后宫,已被列为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
塔⾼40余⽶;塔基由巨⼤的天然⽯块砌成;底层为主殿,中间由四根⼤圆⽊柱⽀撑,直达塔顶,是全塔的轴线所在。
⼀、⼆、三层为⼟⽊结构,四、五层为砖⽊结构,六、七层为纯⽊结构,顶部⽤彩⾊的琉璃⽡由铁丝拴联⽽成;塔底两边的偏厅厢房对称分布,呈三堂两落,是标准的客家五凤楼民居建筑。
西陂天后宫有⼗分丰富的客家⽂化内涵,宫塔之内有许多壁画、⽊雕、⽯刻,内容多为⼭⽔风光、花卉鸟兽、神话故事,⽆不栩栩如⽣,是年代久远,弥⾜珍贵的⽂化遗产。
⼆层关帝阁,供奉关帝圣君,寓意要存忠尚义;三层⽂昌阁,供奉⽂曲星君,寓意要崇⽂重教;四层魁星阁,供奉魁星,寓意要出类拔萃,追求卓越;五层仓颉阁,供奉仓颉,仓颉造字,寓意要不断创新。
这些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化,也展现了客家⼈的性格和精神。
西陂天后宫以精美的客家建筑承载着浓重的妈祖信俗,客家⽂化与妈祖⽂化在这⾥互相影响,互动互补,交相辉映,展现的是⼀种多元和谐的盛世⽂化景观。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道出了天后宫与天津卫的历史关系。
天津的建城史可追溯至明永乐二年十一月廿一(1404年12月23日),也是我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历经600多年的发展,成就了今天这座古今兼容、中西合璧的城市。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交汇处,东濒渤海,北靠燕山,海河蜿蜒穿行在城市之中。
金朝贞佑元年(1213),在海河三岔口设直沽寨(元朝改名海津镇),在后续的发展之中,这里成为南北漕(海)运的中转站。
直沽因漕运集聚、中转而逐步兴起、筑城、北方妈祖重镇—天津天后宫□ 程林盛立庙,明永乐年间更名为“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
妈祖其人妈祖,闽南语“娘妈”之意,源于宋代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林氏女。
其人原名林默,自幼聪慧好学,通晓天文地理,熟悉水性,能测吉凶,消灾除险,乐于助人,人称“神女”“龙女”。
传说她在28岁时因在海上搭救遇险船只而不幸牺牲,后人缘以“人行善事,死后为神”,视其升天为神,专门到海上抢险助人去了。
乡里人为纪念她,在家乡建祠立庙,虔诚敬奉,前来朝觐祭祀者络绎不绝。
林默化身海神,人称“妈祖”,这样代代传续,从莆田到福建,到中国沿海,再到海外,广布28个国家和地区,有6000多座庙宇供奉她。
从宋代到清代,妈祖得皇帝褒封36次,从“夫人”到“天妃”,到“天后”,再到“天上圣母”。
妈祖来津从宋朝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发展远胜北方。
元朝代宋,定都大都(北京),为了维系京师的发展与民众的生产生活,大量粮食物资由南方运往北方,主要交通渠道就是海运。
天津濒临渤海,海河连接海津与大海,海津镇三岔河口码头就成为南粮北运的重要枢纽。
参与海运的船员主要是南方人,他们知道海运的风险与不测,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都祈求妈祖保佑,于是妈祖随船北上落户津门。
元泰定三年(1326),皇帝下令在三岔河口码头附近建天妃宫,供人们祭祀海神天后,以保障海运安全,同时当地百姓也来此祭拜求子求财、免除病灾。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朝廷敕封海神娘娘“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封号,天妃宫更名为“天后宫”,民间俗称“娘娘宫”。
天后宫娘娘宫发了几天北京庙会的卧游昨儿有朋友留言说到天津天后宫突然就想起来曾经去过两次找出照片儿来也做一次卧游吧天后宫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中段原名天妃宫小直沽天妃宫娘娘宫主要是为了祭祀道教女神天后而建为著名的道教宫观历经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区内最古老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天津乃九河下梢海运漕粮的终点由于当年的漕船经常发生海难事故所以对保佑航海安全的妈祖尤其崇敬元朝皇帝下令于海河三岔河口码头附近修建天妃宫供人们奉祀海神天后/妈祖出海或漕粮到达时都向天后祈福求安周围百姓也来求财求子祈免病灾天后宫建筑群坐西朝东面向海河主要的建筑包括戏楼幡杆山门牌坊前殿大殿藏经阁启圣祠以及钟鼓楼配殿和张仙阁等属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天后宫为天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又成为了天津民俗博物馆每年天后诞辰以天后宫为中心会举行大型的民间酬神庙会活动沿河船户周边信众各地商贾云集渐渐形成了一大片的商铺和街市也造就了宫南宫北大街的繁荣如今这里被开辟为天津古文化街古文化街内有各种商号近百家集中了天津的老字号和民间手工艺著名的<风筝魏>风筝泥人张彩塑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煎饼果子老翟药糖张家水铺天津麻花等等在古文化街范围内还有座玉皇阁玉皇阁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天津现存的古老建筑之一玉皇阁的原建筑群落十分庞大有牌楼山门钟鼓楼前殿八挂亭清虚阁南斗楼北斗楼三清殿现仅存的建筑就是原来的清虚阁至今仍然沿用着玉皇阁的名称天后宫每年的庙会是天津的一大盛景天津人习惯管它叫做娘娘宫庙会今年估计也不搞了看不到热闹了去过没去过的就在这儿卧游一下吧。
鹿港天后宫:游子的精神原乡
罗大佑在《鹿港小镇》里唱到的妈祖庙,大名叫“鹿
港天后宫”,位于彰化县鹿港镇中山路430号,于雍正三年Array(1725年)由施世榜献地迁建,历经多次大型的重修、增
建,形成今日宏大的规模。
正殿内有数十尊妈祖神像,包括
湄洲妈、镇殿妈、二殿妈、船头妈、进香妈等,还有一尊金
妈祖。
妈祖信仰起初只是将其奉为海神,至今在我闽南家乡,
还是海滨的渔民拜妈祖较多,但传到台湾后,现在已从单纯
的“海神”演变成“包山包海”的全方位守护神。
对于鹿港
子民来说,妈祖就是成为他们的守护神,不管自己从事何种
行业。
而当《鹿港小镇》四处传唱后,鹿港、鹿港天后宫,
更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外出游子的精神原乡。
鹿耳门天后宫:黑脸妈祖佑成功
台南市土城圣母庙西侧,据说为郑成功大军踏上台湾。
妈祖庙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
是历代航海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
民间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妈祖,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妈祖神位供奉。
明清海禁,泉州港衰落,大批民众为了生计下南洋过台湾,妈祖信仰也随着商人和移民的足迹更为广泛地传播。
在台湾,由泉州天后宫分灵而来的称“温陵妈”。
据《世界妈祖庙大全》提供的最新数字,目前,全世界已有妈祖庙近5000座,信奉者近2亿人。
在这些妈祖庙中,有很多是很有特色的,这里介绍的仅是其中的几个。
中文名妈祖庙、神女祠、娘娘宫外文名Mazu Tempel数量约5000座建筑风格中式归类信仰建筑信奉人数约2亿发源地莆田地区票价免费开放时间全天开放类别旅游景点及宗教活动目录1 分布概况福建、莆田地区粤东地区台湾地区港澳地区大陆地区世界各地2 湄洲地理概况妈祖简介历史沿革周围景观3 天后宫4 安平开台5 连江6 泉州7 厦门神霄宫8 天津简介修缮维护9 芷江10 澎湖11 泗阳12 锦州13 北海14 湛江15 深圳赤湾16 汕尾深汕区17 澳门18 新加坡分布概况编辑福建、莆田地区1、莆田地区是妈祖信仰的发源地,莆田的妈祖庙数以百计,湄洲岛上有近20座。
2、福建沿海地区和山区:沿海地区:福州、厦门、泉州、长乐、平潭、福清、晋江、惠安、漳浦、东山、宁德、罗源、霞浦等沿海地区有五、六十座。
山区:仙游县10多座,永定县、上杭县、浦城县、安溪县、邵武等山区都有妈祖庙。
粤东地区粤东地区包括汕尾市、潮汕市都有妈祖庙,汕尾凤山妈祖石雕是中国大陆目前最大型的妈祖艺术石雕像之一台湾地区3、台湾地区共有妈祖庙500多座。
港澳地区4、香港的妈祖庙有50多座。
澳门地区:有2座,其中妈祖阁建于明弘元年(公元1488年)。
澳门(英文:Macao,葡文:macau),是“阿妈澳”的译音。
大陆地区5、大陆地区:广东和海南:有近40座。
江浙地区:30多座。
泗阳、威海、营口、秦皇岛、青岛、长岛、烟台、蓬莱等地都有妈祖庙。
莆田市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景点多,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有250多处,被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97处.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8处,市级20处,县(区)级167处,湄洲岛上的妈祖祖庙遐迩闻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是唯我独有;湄洲妈祖祖庙和三教祖祠在全国、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参观祖庙之前,让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妈祖的生平传说。
妈祖原是湄洲岛的一个女子,父亲林愿,母亲王氏,生有一男五女。
老俩口十分盼望再生一个儿子,便天天向观音菩萨祷告,到了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傍晚,邻里乡亲看见一道红光直射林家,照耀得周围的岩石都发红了。
此时,怀胎十月的王氏产下一个女婴。
因这孩子出生弥月都不啼哭,父母便给她取名“林默”。
林默幼年时就比其他孩子聪明颖悟。
八岁从塾师启蒙读书,不但过目成诵,而且能理解文字义旨。
长大后,她决心终生以行善济人为事,矢志不嫁,她乐于助人,平素精研医理,用草药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灾。
又注意观察海上气候变化,提前做好预测,告诫出海的乡亲避凶趋吉。
还能熟习水性,经常奋不顾身在海上抢救遇难的渔舟、商船。
由于林默一生行善济世,智勇过人,因此历史上流下了许多神话传说。
有的说她13岁即受玄通老道点化,授以“玄微妙法”。
16岁时,照妆于井,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双,拥井而上奉送于她,从此法力神通,能预知未来,还能乘席渡海,力挽狂澜,扶危济困,因而被人们称为“神女”、“灵女”。
一日林默父兄驾舟出海,遇到狂风恶浪,在家织布的林默忽闭上眼睛,一手执梭、一手扶杼,两脚踏机,拼命挣扎扶持,唯恐有失。
母亲误认为女儿伏机而睡,便把她叫醒。
林默惊醒失手,梭子掉在地上。
随即睁开眼睛失声痛哭,说父亲已被我救起,兄长却坠海遇难。
不久,父亲返家告知海上遇难情形,果如林默所言。
为了安慰父母,林默又奋勇驾舟出海寻回兄长的遗体。
因涨上救亲事宜,林默又被人们称为“孝女”。
宋雍熙四年,年仅28岁(987年九月初九)的林默与世长辞。
永定下洋庆祝妈祖诞辰 1055 周年 盛况空前闽西新闻网 2015-05-11 17:33 来源:闽西新闻网 字号:小 中 大核心提示:5 月 11 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诞辰 1055 周年纪念日。
中国著名侨 乡、胡文虎的故乡永定县下洋镇,举行了盛况空前的 3 年一次的迎妈祖绕境巡安活动。
闽西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淑燕) 5 月 11 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诞 辰 1055 周年纪念日。
中国著名侨乡、胡文虎的故乡永定县下洋镇,举行了盛况空前的 3 年一次的迎妈祖绕境巡安活动。
11 日上午,妈祖神像起驾仪式在汤子阁天后宫妈祖神庙正殿举行。
起驾仪式遵循 传统,效法典仪,庄严肃穆。
上午 7 时许,下洋德高望重的长者宣读《起驾祈告文》, 妈祖神像起驾离开妈祖神庙正殿。
此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妈祖神像在数千信众代表护驾下开始绕境巡安下洋。
巡游队伍绵延数里,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沿途的中 川、曹屋片区分设供坛,迎神队伍依次在各供坛停留,让村民尽情祭拜。
而后将妈祖 神像迎至中川供坛停放 3 天,村民们杀猪宰羊以最隆重的仪式进行祭拜。
祭拜结束后, 人们将香火迎回家中,祈求香火延绵、幸福万年长。
最后才将神像迎回天后宫妈祖神 庙正殿安放,妈祖绕境巡安活动方告结束。
据悉,下洋侨乡人信奉妈祖,与大批乡亲到海外谋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供奉妈祖 的汤子阁天后宫大厅有一副楹联曰: 满耳松涛风护征航通八海, 漫山竹影雁传归讯抵千金。
这副楹联表达了海内外乡亲的共同心愿,它祝愿漂洋过海的亲人“征航”得到“风 护”,盼望“归讯”早日“雁传”。
福建龙岩永定区下洋镇中川村 ·永定区旅游指南·永定区特产介绍·永定区十大特产·永定区十大景点·龙岩品牌网·龙 岩旅游指南· 龙岩特产介绍· 龙岩十大特产· 龙岩十大景点· 福建品牌网· 福建旅游指南· 福 建特产介绍·福建十大特产·福建十大景点中川村位于下洋镇南部,离集镇 1 公里,是爱国侨领胡文虎的故里,著名侨村。
蔡长奎先生呕心沥血绘妈祖30年第三幅大型壁画《天后圣迹图》亮相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蔡长奎呕心沥血绘妈祖30年第三幅大型壁画《天后圣迹图》亮相滨海新区蔡长奎呕心沥血绘妈祖30年第三幅大型壁画《天后圣迹图》亮相滨海新区天津美术网讯为纪念“两岸开启交流35周年”,进一步发挥妈祖文化这一两岸同胞共同精神纽带作用,充分展示两岸妈祖文化交流重要成果,增强台湾同胞文化认同、国家认同、民族认同,世界上第三幅巨型壁画《天后圣迹图》发布暨展览会8月20日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举行。
本次活动由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祖庙董事会、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天津天后宫、天津莆田妈祖乡土文化分会承办,由《中国书画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荣宝斋天津分店支持。
天后又称妈祖,本名林默,原是北宋时福建莆田湄洲岛上的一位民间女子,因她生前善于医药救世、屡次救助海上的遇难船只,死后被人们尊奉为舍己救人、救弱扶危的海上女神。
妈祖最开始只是一个民间信仰的神,南方叫妈祖,天津卫叫娘娘。
后来也被朝廷所认可,从元世祖忽必烈敕封妈祖为天妃,到清康熙最后一次敕封为天后,历代皇帝对妈祖的赐封就达到了二十多次。
妈祖信仰在中国沿海地区非常流行,自南宋时传入香港,几百年来,天后妈祖一直被人们尊为吉祥的化身。
当人们乘船远航,在惊涛骇浪中漂泊万里的时候,是妈祖的力量让航海者有勇气向茫茫的海洋进行不断探索与征服。
天津是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中心,具有丰厚的妈祖历史文化底蕴,天津坊间有句俗语:先有娘娘庙,再有九河下梢天津卫。
这是天津人对天津城市变迁的一种最生动简洁的总结,天津东临渤海,汇集九河下梢,是四通八达的“商贸码头”,作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自然就成为它们的精神支柱。
秉持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共同弘扬妈祖文化、妈祖文化的影响深深根植绵延于天津人的民间生活形态中,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大型壁画《天后圣迹图》发布暨展览会前,出席活动的嘉宾同谒妈祖祈福平安参加活动的有:全国台企联谊会荣誉会长、天津市台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丁鲲华,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湄洲祖庙名誉董事长赵柳成,天津市台企联谊会荣誉会长罗文德,台湾企业家曾锡福、方玉萍,中新天津生态城妈祖文化园民主管理委员会主任王子升,天津莆田妈祖乡土文化分会副会长蒋风虎,天津社科院艺术研究所所长、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张春生,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姜陆,天津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文艺理论家王振德,文化学者姜维群,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作家李治邦,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楹联协会会长陈伟明,天津市非遗保护协会秘书长刘静华,天津画院原院长、著名画家郭凤祥,百花文艺出版社赵中令,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画家杨沛璋,天津歌舞剧院高级舞美设计师、著名油画家姚铁正,天津江苏人家书画院名誉院院长、书法篆刻家、古汉语学者陶桂森,教育家、古汉语学者、著名画家费超杰,天津市妈祖文化促进会会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侯杰,天津市宏达热力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玉林,鹤艺轩董事长李建华,荣宝斋(天津)分店副总经理郭智文,以及尚金声、董振涛、赵德昌、赵俊山、孙越、皮志刚、王惠民、李根友、翟鸿涛、吴团团、翁佳慧、陶桂森、江海、陈普、王倩等天津市书画家、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在津台商代表、妈祖信众等。
天后宫妈祖像返津(图
本讯(刘静华)在参加了”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之后,天津天后宫妈祖像昨天返抵津门。
这次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是天津妈祖参访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
以”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汇聚了湄洲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北港朝天宫世界三大妈祖庙及两岸三地的宫庙及世界各地妈祖像。
同时,上万尊妈祖像齐聚一地也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本刘乃文摄
作者:刘静华
本讯(刘静华)在参加了”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之后,天津天后宫妈祖像昨天返抵津门。
这次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是天津妈祖参访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
以”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汇聚了湄洲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北港朝天宫世界三大妈祖庙及两岸三地的宫庙及世界各地妈祖像。
同时,上万尊妈祖像齐聚一地也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本刘乃文摄
作者:刘静华
本讯(刘静华)在参加了”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之后,天津天后宫妈祖像昨天返抵津门。
这次妈祖文化交流活动是天津妈祖参访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
以”妈祖心、两岸情2013民俗文化在台湾“为主题的妈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汇聚了湄洲妈祖庙、天津天后宫、北港朝天宫世界三大妈祖庙及两岸三地的宫庙及世界各地妈祖像。
同时,上万尊妈祖像齐聚一地也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本刘乃文摄
作者:刘静华
zx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