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题库《论语》选读一、 天下有道北师大版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是一位光照古今的划时代人物。
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他概括了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成为独创一套信仰体系的鼻祖。
在孔子之后的近2 500年历史上,被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素王"和“万世师表”。
唐代大诗人杜甫形象地比喻孔子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错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赏美文杏坛圣梦先孔子而生,非孔子无以圣;后孔子而生,非孔子无以明。
—-南怀瑾天下最大的讲坛莫过于孔子的杏坛了,它的视野直达世界。
当“三十而立"的孔子和弟子在讲坛旁栽下银杏树时,他也把自己的信念一同栽下了。
银杏多果,象征弟子满天下;树干挺拔,象征着师生正直、伟岸的人格;杏仁可食用,可入药,象征着弟子们学成后利国益民。
当杏树参天成林,那不正是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辉煌吗?被康熙冠以“万世师表”的孔子对教育的第一贡献,就是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仅仅限于贵族子弟的传统,开创了平民办学的先河。
人的胸襟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小小杏坛,为中华民族的教育开辟了一个多么广阔的天地啊!“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有教无类”才使贫寒好学的颜回、率直鲁莽的子路、富庶聪明的子贡共修德业。
撇开一切,只把人放在人的位置上,人格面前人人平等,使人活得像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是多么人本、人文的教育理念啊!“有教无类"是一种恢宏的胸襟,是一份生命的尊重。
一个教师,首先需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去尊重,这种基本的职业素养,不正是当今倡导的“生命教育”的根本吗?杏坛,是一座人本、人文的丰碑。
出身贫寒的孔子生性好学,自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且“学而不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如今全球提倡的终身性学习理念,早在二千五百年以前,孔子就已经身体力行了.孔子强调的是广义的“学”,即德行优于知识,行为先于语言。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曰:“为.仲由。
”为:作为B.晨门曰:“奚自.?” 自:从C.子路行以.告以:把D.以.杖荷蓧以:用解析:A项,为:是。
答案:A2.与“欲洁其身”中“洁”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登东山而小.鲁B.植.其杖而芸C.徐孺下.陈蕃之榻D.止.子路宿解析:B、C、D三项与例句均为使动用法,A项为意动用法。
答案:A3.下列各项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是鲁孔丘与C.滔滔者天下皆是也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解析:B项中的“与”通“欤”。
答案:B4.对下列各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仪封人..请见封人:镇守边界的官B.是知津.矣津:渡口C.植其杖而芸.芸:众D.使子路反见.之见:拜见解析:C项,“芸”通“耘”,锄草。
答案:C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①?”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子贡入见。
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孔子曰:.....,.故天下莫能容夫子。
《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仪封人请.见(请求) 是鲁孔丘之徒.与(弟子)B.孔子过.之(经过) 是知津.矣(渡口)C.何.德之衰(怎么) 往者不可谏.(劝谏,劝阻)D.来者犹可追.(追赶) 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解析:C项,谏:匡正,挽回。
答案:C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后..,子路行以告 B.子路从而C.鸟兽不可..,以杖荷蓧..与同群 D.遇丈人解析:A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B项,从而,古义:两个词语,“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表承接的连词;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D项,丈人,古义:老年男子;今义:岳父。
答案:C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3)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参考答案:(1)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借孔子来宣扬大道。
(2)天下到处都是像洪水一样混乱的情形,你与谁去改变它呢?(3)子路夜里住在石门。
早晨看守城门的人问:“从哪里来?”二、阅读鉴赏(一)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欲洁.其身,而乱大伦B.止.子路宿C.道.芷阳间行D.既来之,则安.之解析:C项,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A、B、D三项都是使动用法。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45分钟,55分)一、基础应用(3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无道..(不讲道义)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孔子过.(拜访)之,使子路问津焉C.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来者犹可追.(追寻,追思)D.止.(使……留下来)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解析】选D。
A项,无道:暴虐,没有德政;B项,过:经过,路过;C项,追:改变,挽救。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过之.是鲁孔丘之.徒与B.问于.桀溺子路宿于.石门C.杀鸡为黍而.食之耰而.不辍D.天下之无道也.久矣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解析】选C。
A项,代词,“那个地方”/助词,“的”;B项,介词,表对象,“向”/介词,表处所,“在”;C项,都表示顺承关系;D项,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句末语气助词。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从而后.C.杀鸡为黍而食.之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解析】选A。
B项,后:名词活用作动词,落在后面;C项,食:名词活用作动词,拿东西给人吃;D项,洁:使动用法,使……清白。
4.下列选项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长沮、桀溺耦而耕③是鲁孔丘之徒与④而谁以易之⑤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⑦植其杖而芸⑧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⑥C.④⑤⑦⑧D.③④⑤⑦【解析】选D。
②桀,通“杰”;③与,通“欤”,句末语气词;④而,通“尔”;⑤辟,通“避”;⑦芸,通“耘”。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隐者也D.晨门曰:“奚自?”【解析】选A。
例句为介词结构后置。
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省略句;C项,判断句;D 项,宾语前置。
6.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沮在确认“执舆者”是孔丘之后,没有直接回答子路的问话,而是说“是知津矣”,表达了他对孔子才能的崇敬赞美。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原文】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2)。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
”【注释】(1)仪封人:仪为地名,在今河南兰考县境内。
封人,系镇守边疆的官。
(2)从者见之:随行的人见了他。
(3)丧:失去,这里指失去官职。
(4)木铎:木舌的铜铃。
古代天子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
【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
”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
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2、【原文】长沮(jù)、桀(jié)溺(nì)(1)耦(ǒu)而耕(2)。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
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yōu)(7)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wǔ)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问津:津,渡口。
寻问渡口。
(4)执舆:即执辔(pèi)。
(5)之:与。
(6)辟:同“避”。
(7)耰: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译文】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
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
”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
”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
”子路再去问桀溺。
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鲁孔丘与?B.而谁以易之?C.使子路反见之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答案 D解析 A项“与”通“欤”。
B项“而”通“尔”。
C项“反”通“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B.明日..,子路行以告C.子路从而..后D.鸟兽..不可与同群答案 D解析A项“丈人”,古义: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今义:岳父。
B项“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C项“从而”,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连词,却。
今义:一个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3.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天将以.夫子为木铎B.何以.战C.作《师说》以.贻之D.遇丈人,以.杖荷蓧答案 C解析C项为连词,其他三项皆为介词。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而谁以易之?B.晨门曰:“奚自?”C.孔子曰:“何陋之有?”D.子路宿于石门。
答案 D解析D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家认为,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在第二节中与之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表明了要立足于现实,面向未来,不能只纠缠于过去的得失。
(3)儒家提倡长幼之节,但更重视“君臣之伦”,第四节中与之相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3)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
《论语》选读简答题精选下列对《论语》章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A.孔子认为对百姓不能施行暴政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率先向善C.孔子认为道德对人有感化作用D.孔子认为执政者应当虚心纳谏对下面《论语》章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A.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B.体现了孔子言行合一的教育思想。
C.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D.体现了孔子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_______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_______者。
23.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
(2分)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3分)①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②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要谦逊好礼。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游问孝。
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3.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
(2分)24. 2012年,“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颁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
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3分)同:能赡养父母。
异:孔子认为“孝”不只限于物质方面的孝敬,更在于“敬”。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课后篇一起提高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鲁孔丘与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丘不与易也D.使子路反见之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B项,“辟”通“避”,躲避。
D项,“反”通“返”,返回。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仪封人请.见(请求) 是鲁孔丘之徒.与(弟子)B.孔子过.之(经过) 是知津.矣(渡口)C.何.德之衰(怎么) 往者不可谏.(劝谏,劝阻)D.来者犹可追.(追赶) 今之从政者殆.而(危险)项,谏:匡正,挽回。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B.子路从而..后C.鸟兽不可..与同群D.遇丈人..,以杖荷蓧项,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B项,从而,古义:两个词语,“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表承接的连词;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D项,丈人,古义: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今义:岳父。
4.下列对文化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主要记录孔子的言行,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全书共20篇。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子曰:“隐者也。
”D.晨门曰:“奚自?”A项,介宾短语后置句。
B项,省略句。
C项,省略句,判断句。
D项,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是鲁孔丘与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C.丘不与易也D.使子路反见之项,“与”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B项,“辟”通“避”。
D 项,“反”通“返”。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明日..,子路行以告 B.君子之至于..斯也C.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D.子见夫子..乎项,古义:第二天。
今义:明天。
B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C项,古今意义相同。
D项,古义:旧时对老师的称呼。
今义: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意)。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0730001)A.①而谁以易之②子路拱而立B.①对曰 “然。
”②夫子怃然曰C.①天将以夫子为木铎②杀鸡为黍而食之D.①天下之无道也久矣②天之弃商久矣项,①通“尔”,你;②连词,表修饰关系。
B项,①表示肯定,是的;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C项,①动词,作为;②动词,做(饭)。
D项,①②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不译。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耰.而不辍A.左右欲刃.相如B.子路从而后.C.范增数目.项王D.止.子路宿A、B、C三项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用作动词。
耰:用耰松土并使土块细碎,也指覆种。
刃:用刀杀。
后:落在后面。
目:用眼睛示意。
D项,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止。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50730002) 例句:子路宿于石门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B.子路行以告C.隐者也D.晨门曰:“奚自?”A项,状语后置。
B项,省略句。
C项,省略句,判断句。
D 项,宾语前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一、为政以德1、子适卫,冉有仆(1)。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3、孔子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4、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你怎样理解孔子的“均无贫”?二、克己复礼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孔子“正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6、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2•8 )请结合以上文字,说说孔子所说的孝与礼的关系,并作简要评价。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测试题 2019.91,老子有名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刘备有遗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有名言:“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西方有谚语:“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2题目自拟;3文体自选;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明写或暗示自己的姓名和所就读的学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抖擞姣洁冲耳不闻B.轻捷喧闹因地治宜C.震憾茏统蓦然回首D.摧毁恭敬与日俱增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二项是( )懊而不舍吹毛求疵郑重其事无动于衷A.重庆三面临江,一面靠山,既有水的柔情,又有山的险峻,显现出别具匠心的风格。
B.造型独特、雄伟壮观的“鸟巢”,是设计师和建筑师们呕心沥血的结果,它已成为我国奥运会场馆的标志性建筑。
C.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侯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
D.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纤细的游丝拂(fu)着桥身坚硬的石块,令画家消魂。
B、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曲直任其自然。
C.草野在蟋蜱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gu)见石更清洌了。
D.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xia)窄,城外又那么宽敞。
5,选出下面加点字的注释有误的一项()A.呼朋引伴(招引)抛砖引玉(引起、使出现)引以为荣(用来做证据或理由)B.人声鼎沸(铁锅)鼎力相助(大胆)鼎盛时期(正当)C.锐不可当(抵挡)旗鼓相当(相称、相配)当家做主(掌管、主持)D.油光可鉴(照)鉴别真伪(仔细看、审察)引以为鉴(可以引为教训的事)6,下列各句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次我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我准备,帮助我上了轮椅车,看着我摇车拐出小院;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