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68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绿色空间的组成部分,包括公园、广场、绿地、林地等,是城市中最重要的环境要素之一。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保障城市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规划原则和方法。
意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意义在于:1.保障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保障城市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2.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人们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公共空间和场所,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
3.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和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吸引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规划原则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为出发点。
规划和设计应根据城市居民的品味和文化水平,提供恰当的绿地设施和服务。
2.综合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统筹考虑城市环境、交通等多种因素,促进城市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协调发展。
3.节约开发。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节约开发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绿地资源,减少绿地开发面积,减少因开发绿地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4.保护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应遵循环保的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与城市环境相协调和谐。
规划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分析城市环境。
分析城市空气、土壤、水质等情况,了解城市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2.制定规划方案。
综合考虑城市居民需求和环境因素,制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方案,确定绿地的类型、数量、分布等要素。
3.确定场地和功能。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中各绿地的场地和功能,根据不同绿地的功能要求,设计相应的设施和景观。
1, 城市绿地:城市的建成区或规划区范围内覆有人工(或自然)植被的用地,指以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城市用地。
2,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和量的各类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绿色有机整体。
3,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4,城市用地:按城市中土地利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特殊用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总称。
5,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环境和各项建设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是按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对城市局部地区近期需要建设的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公用事业设施、园林绿化、城市人防工程和其他公共设施作出具体布置的规划6,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根据不同的目的进行空间安排,探索和实现城市不同功能的用地之间的相互管理关系,并以政治决策为保障。
7,城市规划的层次: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8,我国城市按人口规模分为三类:大城市:指人口在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指人口在20万以上不足50万的城市;小城市:指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
9,城市用地划分为10大类,46中类,73小类10大类: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10,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动原理、营养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景观稳定性原理。
11,绿道是能够改善环境质量和提供户外娱乐的线状廊道。
包括:沿着自然廊道(如河岸、溪谷或山脊等)或转变为游憩用途的铁路沿线、运河、风景道或其他线路的线性开放空间;任何为步行或自行车设立的自然或景观道;链接公园、自然保护区、文化景观或历史遗迹之间及其群落的开放空间;一些局部的公园道或绿带。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绿地的合理布局和管理,打造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和增加城市绿地资源,提供多功能的绿地空间,以满足市民的需求,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首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
根据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需求,制定科学的绿地面积配比和分布方案。
不同区域的绿地密度和类型应根据区域的特点和功能需求来确定,既要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也要提供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服务。
其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重多功能性。
绿地不仅仅是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还应具备更多的功能。
例如,建设一些生态公园和湿地公园来增加城市的生态功能,建设一些运动公园和儿童公园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通过科学规划,不同功能的绿地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城市绿地系统。
再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注意绿地的连通性。
建立起绿地之间的良好联系,形成较大的绿地连片。
这样可以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同时也有利于动植物的迁徙和繁衍。
通过增加绿地连片,可以形成一个更为完善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此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绿地的管理与保护。
健全绿地管理体制,配备专业人员来进行绿地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实行科学的绿地管护措施,做好草坪修剪、疏枝修枝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同时,加强对绿地的保护,禁止任何破坏和侵蚀绿地资源的行为,确保绿地的完整性和质量。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还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绿地规划应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水资源规划等相协调,确保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和环境相衔接。
同时,要考虑到城市绿地的社会经济效益,充分调动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绿地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绿地的利用效益。
总之,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需要合理配置绿地资源,注重多功能性,保障绿地连通性,加强绿地管理与保护,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健康、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提升市民居住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三章县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六章树种规划第七章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九章分期建设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管理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和现状概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和文明的象征。
城市绿地系统是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城市绿地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具有广泛而积极的意义。
在2007年完成的隆昌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地方政府管理条例,结合隆昌县建设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隆昌县绿地系统尚未进行过专类的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游园、滨河绿地等缺乏系统布局,城市绿地率达不到省园林县城的要求,各类绿地都尚存面积偏小,景观效果较差以及植物品种不具备多样性等诸多问题。
隆昌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隆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并利用隆昌河纵贯城区,外围古湖风景区镶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中国石牌坊之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功能合理,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风格独具的新兴经典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条规划宗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既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入与细化,又是为以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创造绿色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改善隆昌的投资环境,扩大知名度,提升隆昌县的城市品位,必将使隆昌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人才流的理想场所,汇集更多、更广的经济资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者互动发展、和谐繁荣的良好局面。
第三条规划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0年);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文件城建[1993]784号);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年333号);1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13、《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14、《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设部[2000]106号)。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运而生。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内的绿地,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目标和实施策略。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绿地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人们需要一个放松心情的地方。
绿地可以提供宜人的环境,让人们远离喧嚣和压力,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其次,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土地被建筑和道路所占据,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系统,可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品质。
此外,绿地还可以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绿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降低城市的温度,减少空气污染,提供清新的空气。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合理规划和布局城市内的绿地。
绿地应该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不仅要满足人们的需求,还要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其次,绿地的设计和建设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绿地的设计应该尊重自然,尽量保留原有的植被和地形,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绿地的建设应该注重生态功能的恢复和提升,例如建设湿地、植被修复和鸟类栖息地等。
最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该注重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见的征集。
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促进社区的参与和共享。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策略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城市绿地的规划和建设要求,加强对城市绿地的保护和管理。
其次,需要加强城市绿地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城市绿地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绿地的管理水平。
再次,需要加强城市绿地的管理和维护。
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绿地的投入,提供足够的经费和人力资源,确保城市绿地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用地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者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实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份,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隔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古代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选址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例:六朝建康南宋临安2.总体而言,古代城市绿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少数人享乐所用,规划设计取决于主人的意志·国外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9 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为“公园运动”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1】带形城市理论——里亚·伊·马塔(西班牙)主张城市沿道路两边建设,宽度500m,长度无限,每隔300m 设一条20m 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用地两侧为100m 宽且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2】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以同心圆放射大道,外围农业用地为主,并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线扩张(1902 年的莱奇沃斯是“田园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 【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昂温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4】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美)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的活动所需的地段,应把工业用地疏散出去,来开辟绿地,试图缓解因城市集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5】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思想把居住的肃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6】现代建造运动中的空间集中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集散主义、分散主义)1.勒·柯布西耶——空间集中规划思想《明日的城市》2.赖特——空间分散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共同点:空间集中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的共同点是已经认识到了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都已经开始思量当时所浮现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等)对城市的影响·环城绿带规划思想的当代实践1.环城绿带的功能与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素复合性,结构复杂化,形态灵便性,功能多样性,越来越成为环城绿带建设的趋势(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沿着自然走廊或者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3【1】作用:养育本地物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保持空气和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2】原则:全面、综合、战略、公开【3】目标:保护生态功能与过程,保护自然生产性的土地,保护开放空间,服务大众·中国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与方向1.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放在首位2.城市化——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心向外转移,承担城乡绿地一体化重任3.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善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4.人口与闲暇背景——节假日游人增多——承担满足人们休闲活动需求重任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在建造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造物·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5 大类13 中类11 小类(p69)· 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2-3km 区域性公园1-1.5km 居住区公园0.1-1km小区游园0.3-0.5km划的道路红线以外,宽度普通不小于8m· 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 )人们遨游欣赏、休憩娱乐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歇息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国外城市绿地分类特点:1.区域一体化2.层次体系化3.要素多元化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1】生态功能: 1.保护城市环境——a 吸收有毒气体 b 净化水体 c 净化土壤d 减轻放射性污染 f 滞土减尘作用e 改善城市小气候g 减噪作用h 杀菌作用I 环境监测作用j 缓解热岛效应2.防震减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2】景观功能: 1.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建造群轮廓线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2.营造优美风景(营造城市景观特色 5 要素:道路边界标志物区域特征中心点) 【3】使用功能:1.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2.提供修养身心的场所3.提供文化教育的场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环境教育课堂)4.避灾避害【4】避灾功能、防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战争藏身地等【5】经济功能:1.直接经济效益——欣赏收入生产收入等2.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产业社会环境效益·绿规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 1.相关规划成果 2.现状基本条件 3.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4.技术标准规范【2】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绿规的层次【1】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辟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2】阶段层次: 1.总体规划阶段 2.分区规划阶段 3.详细规划阶段·绿规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 规划实施的措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一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率:指区域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上面三个是三大基本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2】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与其他系统和因素的互相关系,使之互相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3】均衡性原则: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考虑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普通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以人为本原则:再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绿地可参考性,可欣赏性,供人们休闲、遨游、娱乐、活动,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可达性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8 种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点状绿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的功能(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2】环状绿地布局:外形呈环状,多与城市交通同时布置,绝大部份以防护绿带、郊区森林和风景遨游绿地的浮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3】放射状绿地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放射方向建设绿地,并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较好的改善城市通风条件【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与环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分散的绿地有机联系,组成完整的体系,使居民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利于小区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利于丰富城市总体的艺术面貌【5】网状绿地布局:通过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结合,将各种绿地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多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结构体系【6】带状绿地布局:利用现有要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在城市周围及功能分区交壤处需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创建生态廊道,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7】楔形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组合,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对城市的环境、生态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好的绿地系统规划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
1. 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是保护城市的生态系统,提供优雅、可持续和可访问的绿色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并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2. 绿地系统的功能分区:根据绿地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绿地系统可以分为公园、植物园、游乐场、运动场等不同的功能分区。
这些功能分区的位置和规模应该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并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
3. 绿地的规模和布局:绿地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整体规模和布局。
大型城市应该有大面积的绿地,以满足大量人口的休闲需求。
绿地的布局应该合理,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并与其他的城市设施相互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4. 绿地的设计和建设:绿地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尽量保留和利用城市自然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地的设计应注重景观效果,使人们在其中能够得到放松和享受。
同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植物和景观要素,创造多样化和富有特色的绿地空间。
5. 绿地的管理和维护:绿地系统规划不仅要考虑到绿地的设计和建设,还要考虑到绿地的管理和维护。
绿地的管理应该有一个完善的机构和体系,负责绿地的日常管理、环境保护和维护工作。
绿地的维护要及时、高效,确保绿地的整洁和安全。
6. 绿地的环境效益:绿地系统规划不仅对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还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绿地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增加城市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绿地系统规划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并与其他的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工作相互配合。
只有做好绿地系统规划,才能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课程概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城市规划原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
理解城市绿地的分类,掌握常见绿地类型的规划设计原则和要点,并能把相关的理论知识灵活的运用到规划设计实践中。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归纳为:主要是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全面发挥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
内容主要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各类绿地的规划设计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知道该课程的性质、地位、研究对象及内容、研究方法、知识架构、学科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2、理解该门课程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和策略;3、理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方法,了解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的规划要点。
理解居住区绿地、公园绿地、工厂企业、医院、疗养院绿地、校园绿地、街道广场绿地的规划设计。
4、结合实际、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课程和课程所涉及的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理论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能结合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些内容可作为自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一) 绪论第一章城市绿地的功能第二章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第三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六章、防护绿地规划第七章、附属绿地(三)居住小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第八章、其他绿地之风景区规划四、课程实施㈠课时安排与教学建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园林专业的限选课。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4课时,共54课时,㈡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要求1、采用以教学班为单位进行授课的教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