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师节的名人故事
- 格式:docx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10个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篇1)宋朝有个叫杨时的人,对老师十分尊重,少年时代,他就非常用功,虚心好学,后来满腹才华,中了进士。
杨时不愿做官,继续钻研学问,访师求教。
杨时为了请教一个问题,午饭后便去了老师程颐家里。
守门的人说,程颐正在睡午觉,杨时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杨时冻得浑身发抖,但仍站在门外等着。
程颐一觉醒来,这才知道杨时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很久,于是赶忙叫他进来。
这时门外的雪,已经积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尊敬老师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称赞,“程门立雪”的经典故事也传诵至今。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篇2)孔子有七十二个有名的弟子,子贡便是其中之一。
一次,鲁国大夫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
子贡听了非常气愤,当即以房子打比方说,老师的房子围墙高十数丈,屋内富丽堂皇,不是一般人看得到的,而自己不过是只有肩高的围墙,一眼就可望尽的。
子贡还把孔子比作太阳和月亮,说孔子光彩照人,不是常人所能超越的。
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便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子贡尊师之典范,让世人敬仰。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篇3)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彭德怀身着便服,准备去接见北京市中小学模范教师代表。
工作人员提醒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该穿军服才好。
”彭德怀却说:“我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就应该穿便服。
”彭德怀便服见师的生动经典故事,一直传为美谈。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篇4)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老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华罗庚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这些经典故事,就像一面面明亮的镜子、一个个醒目的航标,在我们行进的道路上熠熠闪光。
纪念伟大的教育家庆祝教师节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教师则是教育事业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每年的9月10日,我们都会纪念伟大的教育家并庆祝教师节,以表达对教师们的感激之情。
本文将回顾几位伟大的教育家的贡献,并探讨教师节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一、伟大的教育家1. 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家中最伟大的一位。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倡导“仁者爱人”的思想,提出了“教学相长”的理念。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及整个东亚地区影响深远,他的贡献被世世代代的教师所传承。
2.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除了在科学上的杰出成就外,也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实践和实验来探索答案。
爱因斯坦的教育方法启发了许多教师,影响了很多学生。
3.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贡献超出了学术界,也深刻地影响了教育领域。
他提出了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强调了家庭和童年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
弗洛伊德的观点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致力于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二、教师节的意义教师节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旨在向教师们表达我们的敬意和感谢,同时提醒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教师是培养未来的关键人才的引领者,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仅仅关乎个人,更关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教师节的意义在于让整个社会都反思并认可教师的重要性。
教育的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敬业精神,所以我们需要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工作条件、培训和待遇,以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教育事业。
三、庆祝教师节的方式教师节的到来,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庆祝。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庆祝方式:1. 赠送礼物学生们或家长可以送给教师一些小礼物,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这些礼物可以是写有真挚祝福的卡片、花束、文具等。
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感受到被珍视和肯定。
2. 组织庆祝活动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各种庆祝活动来表达对教师们的尊重。
例如,举办庆祝晚会、教师论坛、演讲比赛等,让教师们享受到属于他们的特殊待遇。
名人尊师重道的经典故事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1-理学家杨时:程门立雪尊师典范“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北宋理学家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将乐县人,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师。
时值冬季的一天,杨时因与学友游酢在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求正解而一起到老师家请教。
他们顶着凛冽寒风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和游酢,只见他们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2-儒商始祖子贡:尊师至诚孝道楷模子贡,孔子杰出弟子。
后弃官从商,成为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商界历来公认他为“儒商始祖”。
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圣人孔子溘然长逝。
孔子死后,众弟子皆服丧三年,相诀而去,独有子贡结庐墓旁,守墓六年,足见师徒情深,尊师之诚,实属中华尊师孝道楷模第一人。
后人感念此事,建屋三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
因子贡为孔墓所植为楷树,后世便以“楷模”一词来纪念这位圣徒。
3-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岳飞(谥号:武穆王),中国历战略家、军事家、南宋抗金名将,其军事才能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他的力气很大,能够拉开三百斤的弓箭。
周同去世后,每到初一、十五,岳飞都一定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
名人教师节故事【古今名人尊重教师的故事分享】汉明帝敬师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
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
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
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
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
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
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江泽民在百忙中看望老师江泽民同志尽管工作很忙,但一直惦记着曾教育过自己的老师。
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乘车到当年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去看望老师,紧紧握住严竣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并询问了教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和生活情况。
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多次到医院看望。
1995年,当江泽民同志得知老师沈教授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悲痛,当即请沈教授的妹妹转达他对老师亲属的亲切慰问。
江泽民同志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珍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见他的老师顾教授及师母。
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李宗仁尊师若父李宗仁幼年的教师曾其新,驼背弯腰,人们戏称“曾背锅”。
别看其形陋貌丑,李宗仁先生却敬若父辈。
因曾年老无依,长期随军,由李宗仁出钱奉养。
李宗仁还在司令部驻地附近修建房屋,给老师静居。
并派一名副官专门侍奉,李每天还要亲去问安。
李宗仁的另一名姓朱的老师,也长期随李宗仁起居。
尊师的故事尊师的故事(一):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
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立刻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尊师的故事(二):鲁迅尊敬老师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向很尊敬。
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状况。
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
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尊师的故事(三):刘绍棠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近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
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
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
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
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
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
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
飘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望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
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
”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
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
”之后,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但是来,转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关于教师节的名人故事简短《那些教师节里的名人故事》在学校里,老师就像我们的超级英雄。
而教师节呢,就像是专门为这些超级英雄设立的节日。
今天呀,我想给大家讲几个关于教师节的名人故事。
先来说说孔子吧。
孔子可是超级超级有名的大教育家呢。
他有好多好多的学生,就像星星围着月亮一样。
那时候可没有像我们现在这样的教室,孔子就带着他的弟子们,走到哪儿就把学问讲到哪儿。
他的学生们都特别尊敬他,就像我们尊敬自己的老师一样。
你想啊,孔子那么有学问,他的学生们肯定每天都能学到好多超级棒的知识。
孔子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学生们前行的路。
要是没有孔子这样的好老师,那些学生们哪能变得那么厉害呢?他对待学生那可真是用心啊,每个学生的特点他都清楚得很。
这就好比一个园丁,清楚地知道每一朵花需要多少阳光和雨露。
孔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那可大了去了。
还有居里夫人呢。
居里夫人大家都知道吧,她发现了镭,超级厉害。
但是呀,她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
她的学生们都特别崇拜她。
居里夫人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她在实验室里,一边做着那些超级复杂的实验,一边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知识。
她可不会嫌学生们问的问题傻,不管什么问题,她都会认真回答。
有一次,一个学生不小心在实验中犯了错,心里害怕极了,就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
可是居里夫人呢,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温和地说:“孩子呀,错误就像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小石子,我们把它踢开就好啦。
”她的这句话就像一阵春风,让那个学生心里的担忧一下子就没了。
居里夫人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学生们,科学的道路上不怕犯错,只要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就好。
她这种对待学生的态度,真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呀。
再讲讲陶行知先生的故事吧。
陶行知先生有一个理念,那就是“生活即教育”。
他觉得教育不能只在书本里,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是教育。
他和学生们的关系那叫一个好。
有一回,一个学生和别人打架了,被陶行知先生看到了。
陶行知先生没有立刻就批评这个学生。
古今名人感恩老师的小故事导读:本文古今名人感恩老师的小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感恩老师的小故事篇一】秦始皇焚书坑儒,为此而落得个骂名千古。
可他尊敬老师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那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六年后,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时发生的事。
当时,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护卫下,乘着车辇,浩浩荡荡地从碣石向东北的仙岛前进。
随着均匀的马蹄声,秦始皇不觉沉入对往事的追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师,仿佛他就在眼前,虽说严厉,可令人钦敬难忘。
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呢。
那位威严的老人,第一次授课讲的就是舜爷赐给我们家的姓。
他先分别讲了“亡,口,月,女,凡”,然后再合成一个“嬴”字。
第二天就要背写。
“老师,这字太难写了。
”“什么?一个嬴字就难住了,将来秦国要你去治理,难事多着哩,能知难而不进吗?”说着就举起了荆条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没见过这位老师,听说他老人家已经去世了。
突然,车停了。
前卫奏道:仙岛离此不远,请万岁乘马。
于是,秦始皇换乘了心爱的大白马。
过不多时,便到了岛上。
始皇环视渤海,胸襟万里,豪气昂然,更加思绪万千。
待到他低头察看眼前,却忽然下马,撩衣跪拜起来。
随从的大臣们见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着参拜。
等皇帝站起身来,大臣李斯才问他为何参拜。
秦始皇深情地说:“众位卿家,此岛所生荆条,正是朕幼年在邯郸时老师所用的荆条,朕见荆条,如见恩师,怎能不拜?”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岛称为秦皇岛。
【感恩老师的小故事篇二】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
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
那老翁见张良走近,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
张良很不高兴。
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
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
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
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五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
”张良按老翁的指示,五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
关于名人感恩老师的故事老师像一支红烛,为后辈献出了所有的热和光!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名人感恩老师的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关于名人感恩老师的故事篇一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忽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涯。
1961年国度艰苦时代,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吩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跟子女。
关于名人感恩老师的故事篇二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
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
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匆忙起身上前,破正敬礼。
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召唤:“叶老师!”,而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关于名人感恩老师的故事篇三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始终很尊重。
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探访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常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本人在异国的学习情形。
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创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光专程看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
章太炎先生去世后,他持续撰文两篇留念。
关于名人感恩老师的故事篇四江同志同志只管工作很忙,但一直惦念着曾教导过自己的老师。
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同志同志乘车到当年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去看望老师,牢牢握住严格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并讯问了教师们的身材状态、工作和生活情况。
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屡次到病院看望。
1995年,当江同志同志得悉老师沈教授逝世的新闻,心情非常悲哀,立即请沈传授的妹妹传达他对老师支属的亲热慰劳。
江同志同道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可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会他的老师顾教学及师母。
足见,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助力教育事业的先驱者——教师节的历史人物教师节是一个向教育事业的先驱者们致敬的日子。
这些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贡献和奉献,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珍惜教师的价值和作用。
1. 孔子: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被誉为“至圣先师”。
他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教育理论,更在于他对教育事业的坚守和奉献。
2. 约翰·亚莫斯·孔德:现代教育改革者约翰·亚莫斯·孔德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位教育家和改革者。
他提出了“全人教育”的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能力。
孔德认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
他的教育理念对当时的英国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全球的教育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3. 罗蒙诺索夫:俄罗斯教育改革的倡导者罗蒙诺索夫是19世纪俄罗斯的一位教育家和改革者。
他致力于改革俄罗斯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罗蒙诺索夫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
他的教育改革成果对俄罗斯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全球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
4. 弗里德里希·弗洛布尔:德国幼儿教育的奠基人弗里德里希·弗洛布尔是19世纪德国的一位教育家,他被誉为幼儿教育的奠基人。
弗洛布尔提出了“游戏是儿童的工作”的理念,主张通过游戏来培养儿童的兴趣和能力。
他的教育理念对德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全球的幼儿教育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 罗伯特·欧文:美国公立教育的改革者罗伯特·欧文是19世纪美国的一位教育家和改革者。
他致力于改革美国的公立教育体制,提出了普及教育的理念。
欧文主张教育应该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不论他们的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
他的教育改革成果对美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全球的公立教育改革提供了启示。
刻印师生情的名人故事——纪实教师节特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无尽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向那些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他们是刻印师生情的名人,用他们的智慧和爱心,点亮了无数个学生的人生之路。
故事一:陈老师的坚守与奉献陈老师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教师,他在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任教已经超过三十年。
尽管学校条件简陋,但陈老师始终坚守在这里,用自己的知识和热爱,为每一个孩子点亮希望的火炬。
他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准备课堂和教材,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总是第一个到达教室。
他用心备课,用心讲课,用心与学生交流。
他不仅教会了他们知识,更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
陈老师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他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他们亲手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相信,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好地发展。
陈老师的奉献精神感染了整个学校,他的学生们都对他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之情。
每年教师节,学生们都会为他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表达对他的感谢和祝福。
陈老师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们茁壮成长,走向成功的道路。
故事二:李老师的关怀与陪伴李老师是一位特殊教育教师,她在一所普通小学的特殊教育班任教。
她的学生们大多是有各种特殊需求的孩子,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和陪伴。
李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她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
她经常与学生们进行心灵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李老师还积极参与学生的生活,她经常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团结和快乐。
她带领学生们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能力。
她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光芒和梦想。
李老师的关怀和陪伴让学生们感到温暖和安全,他们在她的呵护下茁壮成长。
每年教师节,学生们都会为她准备一份特别的礼物,表达对她的感谢和祝福。
李老师说,她最大的成就就是看到自己的学生们快乐地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关于教师节的名人故事
【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
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
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
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
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
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
许多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
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
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
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
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
4年后,程颢逝世了。
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
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
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
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
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