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 格式:pdf
- 大小:252.74 KB
- 文档页数:2
探讨电解铝节能降耗措施探究摘要:电解铝属于高耗能产业,由于当前我国电力供应存在电力供应紧张的相关问题,尽管国家已经开始逐步实施了调控方案,电解铝行业的生产获得相应的控制,但是该产业仍旧属于高耗能产业。
与此同时在,高耗能产业整体发展的环境中,仍旧需要突破与完善的问题为,保证该产业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其节能良好的能力。
关键词:铝电解;节能降耗;措施1、电解铝时电流效率降低的因素1.1铝的二次反应所谓“铝的二次反应”,是指槽内阴极上已经析出的铝水,一部分又溶解到电解质中,经扩散转移到阳极附近,被阳极气体氧化造成的铝损失,称为铝的溶解与损失,即“铝的二次反应”,这就是电流效率降低的本质和主要原因。
其反应式:2AL(溶解的)+3CO2(气)=AL2O3(溶解的)+3CO(气)[1]。
1.2 一些离子在阴极上放电耗电在铝电解过程中,一些离子,例如钠离子等会在阴极上放电,从而使耗电量增大,使电流效率大大较低,一般情况下,这一现象发生在分子比较高的时候。
1.3电流空耗电流空耗指的是三价铝离子放电不彻底,以及电解质时的五价钒离子、五价磷离子、四价钛离子等高价离子不彻底放电后就会产生一些相应的低价离子,这些低价离子会再次被电解质转移到阳级空间,氧化成高价离子,这一过程无疑降低了电流效率。
1.4其它损失包括槽内生成AL3C4、熔盐中水分和杂质的电解、出铝和铸造过程中的铝损失等[2]。
2、铝电解节能降耗措施2.1利用信息技术控制电解槽极距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电解铝在实际的生产朱红小号的能源数量较大,影响电解铝节能降耗因素主要被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槽平均电压,另一方面建则为电流的流通效率[6]。
因此,若想保证电解铝节能降耗的质量,企业可以从上述两种因素处着手,寻找其他的解决途径。
2.2保持较低的炉底降压电极槽的集聚对于槽电压的影响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槽电压的高低与极距的高低有着重要关联,槽电压升高,极距必然处于升高状态。
与此同时,电解铝的能量消耗情况也随之上升。
电解铝电流效率1. 介绍电解铝是一种常用的金属生产工艺,可用于生产铝及其合金。
其基本原理是将铝矾土经过电解反应转化为纯铝。
电解铝的电流效率是评估电解过程质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铝的电流效率,包括定义、影响因素、提高方法等。
2. 电流效率的定义电解铝的电流效率指的是电解过程中,实际产出的纯铝质量与理论计算的纯铝质量之间的比值。
理论计算的纯铝质量是根据电流、反应时间和铝的电化学当量计算得出的。
电流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电流效率 = (实际产出的纯铝质量 / 理论计算的纯铝质量) × 100%电流效率的数值通常在80%至95%之间,高效率的电解过程意味着更经济高效的铝生产。
3. 影响因素电解铝的电流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几个主要的影响因素:3.1 电解质的纯度电解质的纯度对电流效率有显著影响。
电解质中的杂质会导致副反应的产生,从而降低电流效率。
为了提高电解质的纯度,需要加强原料的净化工作,确保电解质中各种杂质的含量达到规定标准。
3.2 电流密度电流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电流量。
电流密度过高会导致电解液中铝离子的浓度降低,从而影响电流效率。
虽然提高电流密度可以增加铝的产量,但过高的电流密度会增加能量消耗和设备磨损,同时增加副反应的可能性。
因此,合理选择电流密度很重要。
3.3 温度温度对电流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情况下,提高温度可以提高电解液的电导率,促进电解反应的进行。
但过高的温度会增加电解液的蒸发量和能量消耗,同时也会增加设备的磨损。
因此,需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控制电解过程。
4. 提高电流效率的方法为了提高电解铝的电流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4.1 优化电解质配方通过优化电解质的配方,可以减少其中的杂质含量,降低副反应的可能性,提高电流效率。
可以通过改变电解质中的添加剂比例、调整电解质的pH值等方式实现。
4.2 控制电流密度合理选择和控制电流密度,可以使铝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浓度保持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提高电流效率。
浅谈影响电解铝供电整流效率的因素发布时间:2023-02-02T08:43:44.294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2年18期作者:程立华[导读] 在电解铝的生产过程中,高耗能一直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程立华广西华磊新材料有限公司 531400摘要:在电解铝的生产过程中,高耗能一直是企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据统计,在电解铝的生产成本中,电力的成本占比高达四成。
整流效率是电解铝供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供电整流效率的高低,影响着电解铝企业的用电量。
找到影响供电整流效率的因素,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就可以从提高整流效率的方面,降低企业的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电解铝企业的发展。
本文主要从整流效率的特征和现状出发,分析影响电解铝供电整流效率的几个因素,提出一些提高整流效率的方案。
关键词:电解铝;整流效率;影响因素引言:电解铝的整流效率不仅影响着企业的效益,还影响着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电解铝的供电系统跟别的生产企业的供电系统相比,不仅电压高,容量还很大。
在电解铝的整流系统中,整流变压器阀侧的绕组又具有电压小的特点。
电解铝企业需要从行业的特殊性出发,改进现阶段的整流系统,提高整流效率。
1 提高整流效率的重要性1.1 电解铝供电系统的特点电解铝行业具有特殊性,对供电系统的要求跟别的企业存在着不同,电解铝供电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1.1电解铝企业用电量大,对供电系统的供电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2电解铝用电过程中,功率因数较低,这跟供电系统中的整流元件和电感性质的设备都是大功率的有一定的关系。
而供电系统中有多个变压器,这也是导致功率因数低的重要因素。
1.1.3电解铝对供电系统的要求很高,稳定是一方面,可靠是另一方面。
电解铝生产对连续性有很高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因为电力的问题出现中断,重新恢复生产需要的时间较长,对企业的效益影响很大。
1.2 电解铝供电系统的组成电解铝的供电系统包括高压配电室、变压器、整流主电路、整流柜以及滤波器等。
浅析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摘要:在进行电解的过程中实际形成的铝的产量与同样环境下铝的理论产量之间形成的比值被称为电流效率,在特定的生产环境下,电流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决定了铝的实际产量。
电解铝在生产的过程中,电流效率属于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体现出了电解铝生产的效率以及水平。
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点解的过程中,金属铝需要在阴极条件下才能形成,同时其金属铝的完整性可能还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这就导致电流效率很难实现较高的比值,通常情况下,实际的生产总量一直要低于理论产量。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所采用的铝电解技术的电流效率可以达到93%~95%之间,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有效提高电解铝的电流效率,相关人员就必须加强对点解工艺的研究力度。
本文结合电解铝实际的成产过程中,然后对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以及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提升电流效率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电解;电流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控制1影响电流效率的主要因素在进行电解的过程中,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铝的溶解与再氧化性受到了一定的损失;二是铝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完全放电性;三是会受到外界离子放电的影响;四是水的电解影响。
在实际的产出过程中除了机械的安全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之外,铝的损失与电解条件之间有着分不开的关系,比如电解时的温度、电解质组成元素、极柜、铝液以及电流的密度等,这样电解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关系到电解铝的产出状况。
1.1电解温度对电流效率产生的影响电解铝在生产的过程中,除了直流电在经过回路的过程中会对电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之外,还存在一部分补充电解在成产的过程中因为散热而造成一定的损失。
剩余的部分可以使熔体中的ALF4-离子产生一定的还原反应,其反应为ALF4-+3e=AL+4F-。
在实际的电解铝成产过程中,在相同的电解环境中,除了以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之外,在同一时间进行的还有以下几种反应:正是因为发生的这些反应,导致电流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在温度比较高的环境下,这些反应会变得更加的剧烈,这就说明高温不利于电流效率的有效提升。
提高铝电解电流效率的生产实践分析摘要:随着铝工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铝电解技术的操控有了更高的要求。
铝工业的快速扩张升级,需利用各项技术严格控制铝电解电流总工序、极距、磁场设计等多方位的因素提高电解电流的效率,从而降低能耗,节约生产成本。
但是铝电解涉及的工艺技术繁多复杂,如果能找出影响电流效率的关键工艺参数并进行优化,将会进一步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所以本文主要探讨铝电解电流效率的提升方法,寻找最优工艺参数匹配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铝电解电流效率;生产实践;提高效率;分析1、电流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分析1.1电解温度、过热度分析电解槽的过热度、电解温度均可对电流效率产生严重影响,铝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后的铝溶液的扩散速度均受温度影响,低温可以降低扩散到阳极氧化区的速度,减少电流效率的损失。
当电解槽运行稳定时,尽可能的维持较低的电解温度,一般可以获得最好的电流效率,有研究表明:电解时每降低10℃,将提高电流效率达1%~5%。
电解质的初晶温度决定了电解温度的大小,并且要确保电解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电解质初晶温度与电解温度差值即为过热度,一般至少为5℃,否则就会导致电解质粘度和密度增大,电解质浓缩、氧化铝溶解度降低、导电率下降。
这时会使电解槽内产生大量沉淀、槽底电压降增加。
有可能会混淆铝液和电解质熔体相,加剧铝的溶解氧化损失,使电流效率急剧下降。
因此,向电解槽内添加适量氟化锉、氟化镁,改善电解质的组成,均可降低电解质的初晶温度,进而维持电解槽在低温状态运行[1]。
1.2电解质成分对电流效率的影响氧化铝浓度对电流效率的影响。
氧化铝浓度过高,悬浮的Al2O3颗粒增多,这不仅影响电解质导电度,而且容易形成炉底沉淀,影响电流效率。
氧化铝浓度过低,不仅电解质中反应的Al3+浓度减少,而且易造成阳极效应,加大铝的溶解和氧化损失,降低电流效率。
目前,国内外中心大型预焙槽生产,大多把氧化铝浓度选择在1.5%~3.5%。
影响电解槽电流效率的因素分析电流效率是铝电解生产过程中各项工艺技术指标的综合反映,是铝电解生产过程中一项重要工艺指标,决定了铝电解槽的电耗和产量。
影响铝电解槽电流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择取几点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便于铝企对症下药。
一、电解质温度目前工业电解槽电解质温度一般保持在940~960℃之间。
电解质温度升高将导致已经电解出来的铝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增大,溶解后扩散速度加快,增加铝的损失,降低电流效率。
据试验测定电解质温度每升高10℃电流效率降低1~2%。
反之电解质温度过低时电解质发粘,铝与电解质的分离不好,氧化铝溶解度降低,槽内沉淀增多,电阻增大,电压上升,最终导致由冷槽转为热槽,同样电解效率也会降低。
因此在不破坏正常生产的热平衡条件下,保持低温操作是提高电流效率的关键,正常生产的电解质温度比电解质的初晶温度高15~20℃,降低电解质温度的有效方法是降低电解质的初晶温度,初晶温度的降低可以采用弱酸性电解质和适当添加氟化钙、氟化镁、氟化锂等添加剂来实现。
二、槽电压与极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槽电压的大小就表示极距的高低,在温度不升高的条件下,极距增加,电流效率提高,但极距足够大时,再增加极距,电流效率提高就不够明显。
而且因极距增加,电解质电压降增大,槽电压升高,电耗增大,槽温升高,反过来影响电流效率。
因此,不能单纯用提高电压的办法来提高极距,而应通过改善电解质成分,清洁电解质,降低电解质的比电阻等办法来提高极距,-般情况下电解槽的极距在4~5cm之间。
三、电解质成分比影响(一)分子比的影响电解质分子比>3时,一方面由于加强了铝自氟化钠中取代钠的反应,另一方面氟化钠过剩又大大增加了钠离子放电的可能性,再者电解质初晶温度高,因此,电流效率降低。
分子比<3时,电解质的初晶温度低,可降低电解温度,钠离子在阴极上放电的可能性小,增加铝液同电解质异面的表面张力,减少铝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对提高电流效率有利。
154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铝电解工艺参数对金属设备电流效率的影响张素芬(东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166)摘 要: 现代社会电解铝工业科技含量迅速增加、自动化水平提升,低耗、高产、环保、低污染成为电解铝企业的发展目标,而提高电流效率则成为关键。
基于此,提出铝电解工艺参数对金属设备电流效率的影响,先后介绍低极距、氧化铝浓度、铝水平和电解质水平以及楷膛内形对金属设备电流效率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铝电解;工艺参数;金属设备;电流效率中图分类号:TF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11-0154-2收稿日期:2019-11作者简介:张素芬(1970-),女,安徽宿县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有色金属冶金。
现代铝电解工艺追求的技术目标之一就是尽量减少电能损耗,有关这方面的努力除了需要优化电解槽设计、加大电解槽容量以外[1],研究范畴已经扩大到应该怎样优化技术条件以及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等方面。
铝电解的相关从业人员都了解,影响铝直流电能损耗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电流效率与平均电压。
而对极距、电解质成份、槽膛内形等技术参数进行优化对提高金属设备电流效率以及降低平均电压均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1 低极距对电流效率的影响铝电解槽坚持低极距的主要功用,国内外有关著作专门作过集中讨论,按照某乡铝厂80kA 和100kA 侧插自焙槽的实践经验认为,在其他技术参数比较理想的基础下,铝电解槽坚持较低的极距对提高金属设备的电流效率和降低平均电压有一定程度的作用。
可是保持低极距需要以两极发挥良好、槽膛内形完整、铝水平与电解质水平适宜调配为前提条件[2]。
在工业铝电解槽中,强大的电磁力导致铝液在电解质一铝液临界面发生震荡,铝液震荡的危害之一就是导致大量铝发生迅速溶解、氧化过度,这就是铝电解槽不得不始终坚持较低极距运转的主要原因。
以往的认知认为侧插自焙槽的极距绝对不可以小于5Cm,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电铝工厂和科研机构借助实验研究以及工业实验等途径已经得出不同看法,普遍认为铝发生再氧化反应的地点主要是位于阳极下面2——5cm 处。
电解槽低电压控制过热现象中电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摘要:在铝电解生产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电流效率作为指标来衡量电解槽的电能利用率。
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流效率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导致其利用率降低。
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对电解槽低电压控制过热现象中电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索探究如何通过优化相关技术条件来提效增产。
关键词:低电压;电解槽;电流效率;影响因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内大型预焙槽生产工艺技术条件逐渐成熟,也就是通过“四低一高”的技术条件控制生产工艺,确保点解槽具备低分子比、低点解温度等。
在此种技术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解铝的生产效果,为提升电流效率奠定了基础[1]。
但是,由于铝电解槽在受保温设计影响较大,导致电流效率降低。
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对铝电解槽控制过热现象中电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维护管理措施。
1电流效率电流效率指在一定电流与时间内,阴极析出金属铝量与理论析出金属铝量的百分比。
对于现阶段国内的铝电解槽而言,其电流效率规定在91%-92%之间。
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不断较强相关工艺技术的探索,不断优化技术条件,进而有效提升电流效率[2]。
2铝电解电流效率影响因素2.1电解温度与过热度对于电流效率而言,受电解槽的温度与过热度影响相对较大[3]。
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到铝液在电解质中的额溶解度与扩散速率,当温度相对较低时,铝液扩散至阳极氧化区的速度将减小,此时电流效率的损失便会降低。
根据费克第一扩散定律:(1)其中:——单位时间的扩散流量,g/s;——表示扩散系数,单位:cm/s;——表示扩散面积,单位:cm;——表示铝界面上电解质中铝的浓度,单位:,g/cm2——表示扩散层外部电解质中铝的浓度,为0;——扩散层厚度,单位:cm;在槽温逐渐降低的情况下,降低,由式(1)得知,逐渐降低,电解质粘度增加,此时变大,而减小。
由此得知铝的二次反应降低,电流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提高铝电解电流效率、降低电耗的指导思想和工艺控制要点摘要:为了强化铝电解电路效率、降低电耗,因此本文以实践经验作为入手点,提出在生产过程中强化电流效率、降低电耗的指导思想以及工艺控制要点,希望为相关人员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铝电解电流效率;降低电耗;工艺控制针对电流效率而言,其实际上是铝电解生产中不同技术指标的总体性反应,是一项铝电解生产工作中的核心工艺指标,更是针对电解生产工作质量进行衡量的主要标志,同样是明确电解槽产量、电耗的核心因素。
能否在铝电解生产工作中,实现电耗的降低和电流效率的提升,是行业内共同关注的工艺要点,其是一项关乎到设备、设计、工艺、检修等多个方面的系统性问题。
一、提高铝电解电流效率、降低电耗的指导思想和工艺控制要点(一)低电解温度如果电解质温度相对较低,则其密度、粘度会提升,并且电解质与铝液之间无法分离,同时阳极气体也很难有序排出,并且槽膛相对较低,伸腿伸长[1]。
同时如果电解质溶解氧化铝的能力下降,则其槽底的沉淀会大幅度提升,并且电解槽的底部区域很容易结壳,阳极区域的效应系数也持续提升。
由于分子比下降,则其电解质会大幅收缩,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滚铝问题的出现,最终发生病槽情况,致使后续生产混乱,并且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大幅降低。
由于电解质温度提升,也同样会导致金属铝出现损失情况,致使电流效率受到影响,甚至会融化槽膛,提升物料消耗,病槽情况频繁发生[2]。
这也意味着,此处应将温度作为核心控制,确保电解槽始终处在合理的温度控制范围内,这对于电流效率的强化而言有一定益处。
针对电解温度来说,其将带给电流效率十分直接性的影响,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铝在电解质内的溶解度,尤其是针对溶解率的扩散速度来说,由于其在阳极氧化区域内的扩散速度相对较快,因此电流效率的损害也就越严重。
在电解温度提升的情况下,熔体内铝的溶解率也会大幅提升,也就是铝液界面上电解质铝浓度C2会增大[3]。
熔体自身黏度降低,这也意味着电解质循环速度将提升。
铝电解生产中阳极效应原因分析、危害性以及解决措施阳极效应是熔盐电解特有的现象,而以电解铝生产表现优为明显。
生产中当阳极效应发生时,电解槽电压急剧升高,达到20~50V,有时甚至更高。
它的发生对整个电解系列产生很大影响,使电流效率降低,影响电解各个技术指标,且使铝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破坏了整个电解系列的平稳供电。
在处理的方法上,不外乎有两种:用效应棒(木棒)熄灭,或降低阳极,增加氧化铝的下料量。
达到熄灭阳极效应的目的。
到目前还未发现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当今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对铝电解生产中阳极效应的控制极为严格。
目前已从若干年的氟化物转向温室气体PFCs=CF4+C2F6在阳极效应的发生量(USEPA)。
[4]著名国际铝专家Haupin提出的"瞄准零效应"的管理思路,值得我们思考,Haupin认为,根据铝工业发展的现状,"零效应"管理最为理想。
为此笔者认为:在环保日益重要的今天,铝电解生产中特别是在大型预焙槽生产中应严格控制阳极效应,只要电解槽槽况正常,就不必来效应。
"零效应"管理是铝电解生产今后发展的方向。
1.阳极效应发生的机理到目前关于阳极效应发生的机理众说纷纭,但是较好地解释阳极效应的发生机理的是"阳极过程改变学说" 这种观点认为[1]:阳极效应的发生是由于随着电解过程的进行,电解质中含氧离子逐渐减少,当达到一定程度后,则有氟析出且与阳极炭作用生成炭的氟化物,炭的氟化物在分解时又析出细微的炭粒,这些炭粒附在阳极表面上,阻止了电解质与阳极的接触,使电解质不能很好地湿润阳极,就像水不能湿润涂油的表面一样,使电解质-阳极间形成一层导电不良的气膜,阳极过电压增大,引起阳极效应。
当加入新的氧化铝后,在阳极上又析出氧,氧与炭粉反应,逐渐使阳极表面清静,电阻减小,电解过程又趋于正常。
阳极效应的机理是[4]:Zc=RT/Fin{ic/ic-I}式中Nc-产生阳极效应的浓度过电压;R-气体常数;T-温度,0K;F-法拉第常数;Ic--临界电流密度;i--任一阳极上的最大电流密度;Nc--0.00004308Tin{ ic/ic-I }临界电流密度是溶解氧化铝浓度的函数;然而也受电解质流动,电解质温度,阳极尺寸(包括消耗后阳极的界面变化)和槽膛体积的影响。
电解铝工艺中电流稳定性的控制一、引言电解铝是以铝土矿为原料,通过电化学过程将氧化铝还原为铝金属的生产工艺。
在电解铝工艺中,电流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对于工艺的可控性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电流稳定性的角度,探讨电解铝工艺中的控制方法和实现策略。
二、电流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电流稳定性是电解铝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的不稳定性会导致电极的损耗加剧、铝液成分波动等问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
以下是影响电流稳定性的几个关键因素:1、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是影响电流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随着电解液的浓度升高和温度的升高,电阻将减小,导致电流增大。
相反,电解液浓度和温度的降低则导致电流减小。
因此,必须控制电解液中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温度,以保持电流的稳定性。
2、电极表面的状态电极表面的状态也会影响电流稳定性。
电极表面的污染、氧化和损伤会影响电极的导电性能,导致电流的不稳定性。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电极表面的清洁度和完整性。
3、电极与铝液之间的距离电极与铝液之间的距离也是影响电流稳定性的因素之一。
距离的增大会增加电极与铝液之间的电阻,导致电流减小。
因此,在电解铝工艺中,需要控制电极与铝液之间的距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4、电解槽的结构和设计电解槽的结构和设计也会影响电流稳定性。
电解槽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电解液对铝液的流动不畅,电极之间的距离不一致等问题,从而影响电流的稳定性。
因此,需要优化电解槽的结构和设计,以保证电流的稳定性。
三、电流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在电解铝工艺中,电流稳定性对于工艺控制和效率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电流的稳定性,以下是一些电流稳定性的控制方法:1、优化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控制优化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控制,可以保证电流稳定性。
控制电解液中的化学成分、浓度和温度,以保持电流的稳定性,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电解槽的方式来实现。
2、加强电极表面的清洁和维护加强电极表面的清洁和维护,可以保证电极的导电性能,从而保持电流的稳定性。
基于影响电解铝供电整流效率的原因分析摘要:整流效率是电解铝生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技术,它对于工业的生产有一定的影响,相应的技术人员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文围绕当前影响电解铝整流效率的原因作出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整流效率;原因分析;相应因素引言:电解铝整流供电系统会形成较大的无功和谐波,这样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电能质量问题,同时还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
电解铝整流供电系统供电电压高,而且容量相对比较大,整流变压器阀侧绕组电压相对比较小。
所以提出适用于电解铝的新型滤波整流供电系统,相比较于传统的供电系统,他具有较多的特性,而且能够减少其能源的消耗。
整流变压器的滤波绕组技术,应当理论分析谐波传递的特性和物攻不畅特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运用效率。
1.影响整流效率的主要因素当前影响整流效率的主要因素比较多,相应的技术人员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变压器的耗损以及电抗器和平衡电器的平衡耗损,一般情况下电解复合会在125mw之下,是变压器的使用的30%左右,在整个工作的过程中变压器不会因为消耗而减少负荷,这也是当前影响整流效率的主要原因,它会形成较大的耗损,具体应该在0.7个百分比左右。
(2)主电路连接导体的耗损,包括当前变压器与其他设备之间和装置之间的导体耗损。
变压器一般情况用线圈与导线型号进行改善。
因此,环境温度升高会使得变压器自身因素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加大自身耗损。
当设备达到一定的温度时,自身的能力会受到大幅度的影响,很可能会产生一些其他的问题。
应该重视当前设备的运行温度,尽可能的减少其使用中的耗损,从而使得其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同时还能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3)整流装置的耗损,在半导体器件和熔断器以及电阻之中,尽可能的减少元件形成的耗损,在电路中的环流耗损,其会形成较多的耗损。
通过整流测电压对整体造成2.5%的消耗。
正常的情况下,400KA的单元件,这样才能保证其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浅谈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发表时间:2018-12-17T17:18:01.1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3期作者:刘立明
[导读] 摘要:电解过程反应机理复杂。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青海西宁 810100
摘要:电解过程反应机理复杂。
影响因素很多,参照上述分析,同时结合我厂生产的实际经验,在保持较高电流密度、低氧化铝浓度、适中的电解温度及适当偏高的铝水平的条件下,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流效率。
针对铝电解槽的物理场仿真和优化技术逐步精确,开发大容量槽、低电压技术是当今铝电解工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解铝;电流效率;影响程度;
降低电解槽电耗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方向就是改善铝电流效率,电流效率和槽电压能够直接影响吨铝直流电耗,吨铝直流电耗数值高低标志着电解槽是否运行良好。
一、概述
电流效率是电解铝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电解铝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电流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实际产铝量。
因为在电解过程中。
一方面金属铝在阴极析出,另一方面又以各种原因损失掉,所以电流效率总是不能达到100%,即实际铝产量总是要比理论铝产量低。
目前,国内先进铝电解技术的电流效率一般可达92%~94%,而国外的电流效率已高达95%。
因此,加强铝电解工艺技术的研究,优化生产技术条件,减少铝的损失,是提高电流效率与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在实际电解铝生产过程中,槽内部的阴极析出金属铝和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铝损失掉一部分是时刻同时发生,实际上产出的铝量总会低于理论量,故电流效率总是低于100%。
通过淘汰老旧技术、引进新技术,可减小铝的额外损失,能够有效提升电解的电流效率。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有多种因素会影响铝电解槽电流效率,如氧化铝浓度、温度、电解质水平、极距、阴极电流密度、炉底压降、电解焙烧等。
二、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及影响程度
1.影响电解铝电流效率的因素。
一是电解槽工作电压的高低可以通过极距的高低来定性确定,虽然在一定的极距范围内,电解槽电流效率和极距成正比,但当极距超过一定值后,因极距增加而产生的焦耳热量将明显增加,电解温度提升,粘度也明显变小,加快了对流循环,促使铝的二次返溶增大,故电流效率几乎不再提高,电流效率随极距的增加变化不显著。
经研究发现,极距的小幅变化就会引起槽电压较大变化,例如在大型预焙槽上,每缩短极距0.01 m,大约可以降低电压达0.30~0.33 V,电压降几乎占整个槽电压的1/3,低极距的节能潜力巨大,其他工艺技术条件(如:槽膛内形规整、两极状况良好、电解质水平和铝水平合理匹配)处于较为理想状态时,铝电解槽保持适当的低极距可以有效提高电流效率。
极距过大,导致增高槽电压、增加电耗,增加热量,槽子转热而诱导病槽出现等,造成铝液波动;极距过小会引起局部短路,严重地拉低了电流效率。
当前铝电解用极距一般为4.2~4.5cm。
二是电解槽中盛装有铝液和电解质等成分,因各自成分具有不同的密度而导致出现溶液分层现象,各液层的厚度代表了其相应的水平。
合理的铝液高度是电解槽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指标必不可少的技术条件,工作中电解质水平经常维持在20~25cm,大型预溶槽的铝水平一般维持在18~20 cm。
电解槽稳定性和散热性也受铝水平的影响,铝水平会减小热损失,降低增强铝液的波动,提高槽内水平电流分量,电解槽的稳定性易被破坏,但炉底沉淀不易生成,因此保持铝水平的合理稳定是非常必要的。
维持一定的铝水平、电解质水平的作用是:①形成了一层良好的散热通道,利用此散热通道,多余热量会被快速传到阳极四周,从而均衡了槽内各处的温度。
②阴极炭块上不会因此放电析出铝离子,阻止了大量的碳化铝的产生,减小了炉底压降。
③适当厚度的铝液层相当于一层缓冲层和保温层作用,可保证炉底温度不因骤热骤冷而致早期破损。
④磁场作用可被适当厚度的铝液层大量削弱。
⑤直接在炭块上放电析出会破坏炭块,铝水平、电解质水平阻止了放电,保护了炉底炭块。
⑥维持一定量的铝液水平,磁场中的水平电流被减弱,减弱了铝液循环频率,使铝液不剧烈滚动。
⑦炉底上的高低不平,铝液层可填充填平,有利于均匀炉底电流分布。
⑧铝液的高度会影响伸腿的高度。
因此,根据电解槽槽龄和电解工艺的技术条件保持电解槽内合理的铝液高度可有效提升电流效率,促进生产。
2.主要影响程度分析。
电解槽的过热度、电解温度均可对电流效率产生严重影响,铝在电解质中的溶解度及溶解后的铝溶液的扩散速度均受温度影响,低温可以降低扩散到阳极氧化区的速度,减少电流效率的损失。
①将会减小铝在电解槽中的溶解度,亦即减小。
②会增大熔体的粘度,减小电解质的循环速度,导致扩散层的厚度变大。
③扩散系数也减小。
因此,降低电解槽中的电解温度后值减小,意味着减弱了铝的二次反应,减小了铝的损失,提升了电流效率。
当电解槽运行稳定时,尽可能的维持较低的电解温度,一般可以获得最好的电流效率,有研究表明:电解时每降低10 ℃,将提高电流效率达1%~5%。
电解质的初晶温度决定了电解温度的大小,并且要确保电解过程能够顺利进行,电解质初晶温度与电解温度差值即为过热度,一般至少为5 ℃,否则就会导致电解质粘度和密度增大,电解质浓缩、氧化铝溶解度降低、导电率下降。
这时会使电解槽内产生大量沉淀、槽底电压降增加。
有可能会混淆铝液和电解质熔体相,加剧铝的溶解氧化损失,使电流效率急剧下降。
因此,向电解槽内添加适量氟化锉、氟化镁,改善电解质的组成,均可降低电解质的初晶温度,进而维持电解槽在低温状态运行。
三、处理措施
1.通过改造阴极结构来降低水平电流。
(1)变截面钢棒技术。
变截面钢棒技术是对阴极钢棒进行改造,达到减小电解槽的水平电流,降低电解槽的垂直磁场,最终达到减小铝水波浪,降低电压、节能的目的。
其变截面阴极钢棒结构。
进行阴极组装后,对该结构的铝液体层水平电流进行计算,水平电流平均值相对于传统阴极结构下减少了70% 以上。
(2)阴极钢棒组装斜扎技术。
阴极钢棒组装斜扎技术在导流槽研究的基础上,在阴极钢棒组装时,留有一段斜面不扎,用绝缘材料进行填充,达到降低电解槽的水平电流,抑制电解槽的垂直磁场,减小铝液波动。
其水平电流分布。
进行阴极组装后,对该结构的铝液体层水平电流进行计算,水平电流平均值相对于传统阴极结构下减少了60% 以上。
2.提高电解槽筑炉技术和焙烧启动技术,降低电解槽早期破损几率。
通过提高筑炉材料质量、提高筑炉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焙烧启动制度,并做好过程管理,降低电解槽早期破损几率。
3.加强电解槽生产工艺技术条件管理。
优化工艺技术条件、加强电解槽的管理等措施,保持槽况的稳定;避免冷槽、热槽、破损槽的产生。
优化计算机控制程序,保持合理的氧化铝浓度、合理的过热度,减少电解槽的波动,减少二次反应,降低水平电流的产生。
电解铝过程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多,但随着铝电解工艺技术研究的深入及过程控制、操作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保持较高电流密度、低氧化铝浓度、适中的电解温度、适中的电解质分子比及适当偏高的铝水平等生产技术条件下,可以通过强化电流等措施有效提高电流效率及电解槽的单位面积产能,同时有效降低电力、阳极、氟化盐等消耗,提高铝电解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黄海波,邱仕麟.富锂氧化铝对铝电解生产的影响[J].轻金属,2017
[2] 王永良等.铝液界面波动对铝电解槽阳极电流及槽电压影响的仿真研究[J].轻金属,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