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作品导读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1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少年美术音乐故事《少年美术音乐故事》是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
读后感:今年暑假,我读了《少年音乐与美术故事》这本书,丰子恺先生在书中记述了自己小时候学习音乐与美术的故事。
特别是在《芒种的歌》这篇短文里,丰子恺记述了爸爸对他的教导。
人生的事,苦乐必定相伴,学习任何一门功课或艺术,都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一、填空题。
1.《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文章选自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青少年杂志《新少年》,旨在引导少年认识社会、欣赏文艺和了解自然。
2.本书按照故事内容分为“少年音乐故事”和“少年美术故事”两部分3.《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是丰子恺创作的艺术启蒙连环故事。
它用第一人称,分别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
4.《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作者是丰子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节的艺术家”。
5.《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这类书还有: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冰心《寄小读者》、沈石溪《狼王梦》等。
6.先生唱音阶,用“独揽梅花扫腊雪”七个字。
人们把do re mi fa sol la si叫做“阶名”。
7.风琴上的键版,各有固定的名字,CDEFGA或B不可移易,叫“音名”,唱音阶时,随便哪个键都可以当do,这叫“阶名”。
8.do是音阶中最重要的,好比家里主人,叫“主音”;sol与主音最协调,好比家庭主妇,从属于主人,叫“属音”;mi和la 分别叫“中音”和“次中音”;前者好比主人的儿子,或者好比主人的女儿。
re附在主音上,叫“上主音”,好比是男仆;fa附在属音下,叫“下属音”,好比女仆。
si是引导一个音节到另一个音阶用的,叫“导音”,好比是门房。
9.我们的家庭中,爸爸是do,姆妈是sol,我是mi,姐姐是la,阿四是re,徐妈是fa,新来的王老公公是si。
10.do mi sol是长调的乐曲,la do mi 是短调的乐曲。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少年美术音乐故事《少年美术音乐故事》是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
读后感:今年暑假,我读了《少年音乐与美术故事》这本书,丰子恺先生在书中记述了自己小时候学习音乐与美术的故事。
特别是在《芒种的歌》这篇短文里,丰子恺记述了爸爸对他的教导。
人生的事,苦乐必定相伴,学习任何一门功课或艺术,都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一、填空题。
1.《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文章选自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青少年杂志《新少年》,旨在引导少年认识社会、欣赏文艺和了解自然。
2.本书按照故事内容分为“少年音乐故事”和“少年美术故事”两部分3.《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是丰子恺创作的艺术启蒙连环故事。
它用第一人称,分别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
- 1 -4.《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作者是丰子恺,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节的艺术家”。
5.《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这类书还有: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冰心《寄小读者》、沈石溪《狼王梦》等。
6.先生唱音阶,用“独揽梅花扫腊雪”七个字。
人们把do re mi fa sol la si叫做“阶名”。
7.风琴上的键版,各有固定的名字,CDEFGA或B不可移易,叫“音名”,唱音阶时,随便哪个键都可以当do,这叫“阶名”。
是音阶中最重要的,好比家里主人,叫“主音”;sol与主音最协调,好比家庭主妇,从属于主人,叫“属音”;mi和la分别叫“中音”和“次中音”;前者好比主人的儿子,或者好比主人的女儿。
re附在主音上,叫“上主音”,好比是男仆;fa附在属音下,叫“下属音”,好比女仆。
si是引导一个音节到另一个音阶用的,叫“导音”,好比是门房。
9.我们的家庭中,爸爸是do,姆妈是sol,我是mi,姐姐是la,阿四是re,徐妈是fa,新来的王老公公是si。
少年音乐和美术家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少年音乐和美术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和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2.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音乐和美术家的发展历程,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贝多芬的故事1. 介绍贝多芬的生平背景和音乐创作2. 分析贝多芬音乐的特点和影响3. 聆听贝多芬的代表作品,如《第九交响曲》第二章:莫扎特的故事1. 介绍莫扎特的生平背景和音乐创作2. 分析莫扎特音乐的特点和影响3. 聆听莫扎特的代表作品,如《安魂曲》第三章:达芬奇的故事1. 介绍达芬奇的生平背景和美术创作2. 分析达芬奇绘画的特点和影响3. 欣赏达芬奇的代表作品,如《蒙娜丽莎》第四章:梵高的故事1. 介绍梵高的生平背景和美术创作2. 分析梵高绘画的特点和影响3. 欣赏梵高的代表作品,如《向日葵》第五章:安徒生的故事1. 介绍安徒生的生平背景和童话创作2. 分析安徒生童话的特点和影响3. 阅读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如《丑小鸭》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音乐和美术家的生平背景、创作特点和代表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和美术知识。
2. 欣赏法:让学生聆听音乐作品和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对音乐和美术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态度、专注度和合作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专门的音乐和美术教材,提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支持材料。
2. 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音响设备,展示音乐和美术作品,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关的音乐和美术家的资料和作品,丰富教学内容。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少年美术音乐故事《少年美术音乐故事》是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
读后感:今年暑假,我读了《少年音乐与美术故事》这本书,丰子恺先生在书中记述了自己小时候学习音乐与美术的故事。
特别是在《芒种的歌》这篇短文里,丰子恺记述了爸爸对他的教导。
人生的事,苦乐必定相伴,学习任何一门功课或艺术,都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一、填空题。
1.《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文章选自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青少年杂志《新少年》,旨在引导少年认识社会、欣赏文艺和了解自然。
2.本书按照故事内容分为“少年音乐故事”和“少年美术故事”两部分3.《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是丰子恺创作的艺术启蒙连环故事。
它用第一人称,分别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
5.《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这类书还有:高士其的《我们的土壤妈妈》、冰心《寄小读者》、沈石溪《狼王梦》等。
6.先生唱音阶,用“独揽梅花扫腊雪”七个字。
人们把doremifaollai叫做“阶名”。
7.风琴上的键版,各有固定的名字,CDEFGA或B不可移易,叫“音名”,唱音阶时,随便哪个键都可以当do,这叫“阶名”。
8.do是音阶中最重要的,好比家里主人,叫“主音”;ol与主音最协调,好比家庭主妇,从属于主人,叫“属音”;mi和la分别叫“中音”和“次中音”;前者好比主人的儿子,或者好比主人的女儿。
re附在主音上,叫“上主音”,好比是男仆;fa附在属音下,叫“下属音”,好比女仆。
i是引导一个音节到另一个音阶用的,叫“导音”,好比是门房。
9.我们的家庭中,爸爸是do,姆妈是ol,我是mi,姐姐是la,阿四是re,徐妈是fa,新来的王老公公是i。
10.domiol是长调的乐曲,ladomi是短调的乐曲。
1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意思是“人生别离不能常相见,就像西方的参星和东方的商星意义词出彼没。
12.吹口琴时,domiol吹,refala吸。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作品导读作品导读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独揽梅花扫腊雪”是什么意思吗?在《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小主人公柳如金的生活里,它既是一幅美丽的雪景,又是“do re mi fa sol la si”的代称。
如金和姐姐逢春还有他们的小伙伴们有着幸福而美好的童年生活,学校里的“臭药水瓶”老师和“大鼻头”训育主任总是同学们议论的话题;在生活中,春天里,他们到田野里拔掉豆梗做“翡翠笛”,夏天里,姐弟俩用洋蜡烛油做模子翻造洋囝囝的脸孔……共读建议1. 本书为字数较多的儿童文学著作。
亲子共读时,父母可以将故事中有趣的环节讲给孩子,如“工工四尺上”如金就把它记做“公公四尺长,婆婆六尺长”十分有趣,以此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 书中的部分内容涉及音乐的理法、音名、阶名等音乐知识,孩子没有基础的话读起来难以理解,家长可实现准备一些乐器图片或乐器实物,为孩子提供感官上的刺激,帮助孩子很好的理解。
3. 本书的故事既有前后的连贯性,每个小故事又具有独立性,阅读时可以分章分时阅读,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每次阅读的内容多少。
4. 书中也有一些关于早期性教育的元素,如《姆妈洗浴》中小如金就提出来为什么裸体会使人害羞的问题。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进行一些相关知识介绍,也可以就文章内容与孩子进行讨论。
5. 重视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美感,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善于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欣赏美,如用木炭描水门汀上的竹叶影子,研究衣料上花纹的画法等等,平时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的元素。
延伸活动1. 演奏乐器请孩子按照书中介绍的口琴吹奏法自己学习演奏口琴,并吹奏其中的几首曲子,然后请孩子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动手做一做按照书中介绍的翡翠笛、山芋版画的制作过程让孩子亲自动手制作,并且发挥自己想象力进行再创造。
3. 欣赏名家名作搜集书中介绍的米勒的《初步》、《喂食》、霍贝玛的《并树道》等名家的作品请孩子欣赏,并请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读《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有感几天前妈妈给我买了几本新书,有一本是丰子恺写的《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我当初只是随意翻了翻,就放下了,看起了别的书。
两天后,我把其他的书读完,就拿起了丰子恺的这本书。
刚翻开第一篇,那个题目就吸引了我,题目是《独览梅花扫腊雪》。
作者的弟弟如金活泼幽默。
他们的爸爸收留了孤独的老人王老公公,并声明“养死他”(作者的家乡话,即:养他直到老死)。
当小男孩听到时觉得可怕,好像是“打死他”,“杀死他”的行为,到后来明白了是好意才安心。
读完这篇文章后,才发现题目原来也是“do,re,mi,fa,so,la,si”,是一种记忆音阶的有趣方式。
小男孩如金,把自己的一家人看成一个个音符,我感觉如金这种做法很有创意。
家人们在生活中的行为犹如音乐中的转调,演奏出一家人和谐的乐章。
我想我有机会也要学学如金,给家里平常的生活增添乐趣。
如金的姐姐逢春更喜欢美术,从她学习美术的一些经历中我读到了许多有趣的美术知识。
逢春一有不会的美术知识就去问爸爸或老师,我敬佩她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因此,她也积累了好多知识。
这本书将枯燥的艺术基本常识融化在平易的小故事中,讲述风趣,情味悠然。
我当初真是小瞧了这本书。
第1页共1页。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梗概作文范文音乐与色彩的魔法。
夜深了,月光像块大银饼挂在天上,明亮得晃眼。
小巷里,有
个少年正坐在石凳上弹吉他。
他的手指在琴弦上跳来跳去,好像在
跟月亮比赛谁更有节奏感。
那吉他声啊,就像夏天的晚风,轻轻吹过,让人心里特舒服。
哎呀,看看这!画室里,少年正坐在地上画画。
他手里的画笔
就像个调皮的小孩,在纸上跑来跑去,涂涂抹抹。
颜料在他手下变
得活灵活现,一会儿是鲜艳的红色,一会儿是深邃的蓝色。
他画得
那么投入,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他的画。
说到这少年啊,他可真是个奇才。
音乐、画画,样样精通。
他
心情好时,弹弹吉他唱唱歌;心情一般时,就拿起画笔在纸上涂鸦。
音乐和画画,对他来说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一部分。
夜深了,小巷里的吉他声渐渐消失,画室里的灯光也熄灭了。
但少年的心还在跳动,他的音乐和画作,就像他的灵魂一样,永远充满活力,永远充满梦想。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作者:丰子恺来源:《小读者·阅世界》2018年第10期本书文章选自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青少年杂志《新少年》,旨在引导少年认识社会、欣赏文艺和了解自然。
按照故事内容分为“少年音乐故事”和“少年美术故事”两部分,将枯燥的艺术基本常识融化在平易的小故事中,讲述风趣,情味悠然。
半个月以前,爸爸同我去访问新从外国回来的研究音乐的姨丈。
姨丈说我很有音乐的天才,于是爸爸出了二十五块钱,托他给我买一只小提琴,并且在他的书架中选了一册枯燥的乐谱,教我天天练习。
为了我要进学,爸爸特地请姨丈到我家小住了一个星期,指导我初步。
我每天四点钟从学校回家,休息半小时,就开始拉小提琴,一直拉到五点半或六点。
姨丈去后,由爸爸指导练习。
练到现在,已经半个月了,弄得我身体非常疲劳,精神非常苦痛:我天天站着拉提琴,腿很酸痛;我天天用下巴夹住提琴,头颈好像受了伤;我的左手指天天在石硬的弦线上用力地按,指尖已经红肿,皮肤将破裂了。
想要废止,又想,辜负爸爸的一片好意,如何使得?如何对得起爸爸?怪来怪去,要怪这册练习书太没道理。
天天教我弹那枯燥无味的东西:不是“独揽梅,揽梅花,梅花扫……”便是“独揽梅独,揽梅花揽,梅花扫梅……”从来没有一个好听些的乐曲给我奏。
凡事总要伴着有兴味,才好干下去。
现在这些提琴曲“味同嚼蜡”。
要我每天放学后站着嚼一个钟头蜡,如何使得!……今天的嚼蜡已经过去,且到外面散步一下。
我从藤椅子里起身,对镜整理我的童子军装,帶着沉重的心情走下楼去。
走到门边,听见门房间里发出一种声音,咿哑咿哑,同我的小提琴声完全相似。
听他所奏的曲子,委婉流丽,上耳甜津津的。
这是王老伯伯的房间。
难道王老伯伯也出二十五块钱买了一只提琴,而且已经学得这样进步了?我闯进门房间,看见他坐在椅子里,仰起头,架起脚,正在奏乐。
他的乐器是在一个竹筒上装一根竹管和两弦线而成的,形如木匠的锯子,用左手扶着,放在膝上拉奏。
看他毫不费力,而且很写意,外加奏得很好听。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音乐和美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艺术形式,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在少年时期,接触音乐和美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分享一些关于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故事一,音乐与美术的结合。
有一位少年叫小明,他对音乐和美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视觉音乐。
这种艺术形式将音乐和美术结合在一起,通过图像和声音的双重传达,给人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体验。
小明深深地被这种形式所吸引,他开始学习音乐和美术的知识,希望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视觉音乐作品。
故事二,音乐和美术的启发。
在一个美术课上,老师给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古典音乐,并要求他们根据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进行绘画创作。
这样的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激情,又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音乐和美术之间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用画笔表达音乐的情感,还培养了对音乐和美术的热爱和理解。
故事三,音乐和美术的交融。
在一个音乐会上,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优美的音乐,还能够欣赏到舞台上美丽的视觉效果。
舞台背景的绘画、灯光的变化、舞蹈演员的表演,都与音乐相得益彰,让整个音乐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这种音乐和美术的交融,不仅提升了音乐会的艺术感染力,也给观众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艺术享受。
结语: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为关键的成长阶段,音乐和美术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于少年的成长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音乐和美术,孩子们不仅能够培养审美情趣,还能够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艺术的海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希望每个少年都能够在音乐和美术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用心感受艺术的魅力,让艺术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读《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有感读书是通往梦想的一个途径,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我家女儿在一岁左右开始看书,书的吸引力一直伴随着她,让她们成为密不可分的好朋友。
读书也成为她快乐、自觉的一种习惯。
富有快乐、幽默的图书很自然地会吸引到孩子的兴趣,但很多经典老书却能感染到孩子的生活,并影响她的一生。
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是丰子恺老先生描写孩子童年时期在生活过程中,一些有关音乐和美术的故事,引发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初拿到此书时,女儿对它的印象分很低,黑白的木版画、浓重的江浙方言很是枯燥和不明白,草草翻看就弃之一边了。
鉴于对丰子恺老先生的认识,于是我将它列为共读书籍之一。
睡前洗罢后,催促几遍女儿仍无睡意,抱着心爱的故事书央求再看一章节。
我说:眼睛也要休息了,你躺下,妈妈读给你听吧。
于是随手拿起床头准备好的《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
当我用音阶读出标题“独揽梅花扫腊雪”后,女儿丢下手中的故事书,迅速爬到我跟前,伸过脑袋好奇地看着书中的文字。
一个孤独的老人、一树梅、一把扫帚、一串音阶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仿佛书中的木版画浮现在眼前,加上书中的小曲调,我唱读,女儿打着节拍,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以后的每天她都期盼着早早洗了上床,和我一起共读《少年音乐和美术的故事》。
当我们读到《芒种的歌》,“音乐并不完全是享乐的东西,并非时时伴着兴味的,在未学成以前的练习时期,比练习英文数学更加艰苦,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忍耐。
……”读到此处,我特意多读一遍。
这几句像是特意为女儿写的。
学习任何一门功课或艺术,都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学习的过程更多的是枯燥、单调、乏味。
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从基本功练起,才会收获成功的喜悦。
《儿童节前夜》两个孩子用吃剩的山芋雕出简单的图案,再通过构图和思考,做成复杂的彩色套版印刷。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阅读课教学设计王红丽内容简介:《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文章选自民国时期开明书店的青少年杂志《新少年》,旨在引导少年认识社会、欣赏文艺和了解自然。
本书按照故事内容分为“少年音乐故事”和“少年美术故事”两部分,将枯燥的艺术基本常识融化在平易的小故事中,讲述风趣,情味悠然。
《少年美术音乐故事》是丰子恺创作的艺术启蒙连环故事。
它用第一人称,分别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
在他所撰的多种艺术读物中,该书别具一格,从中可看出他作为一位艺术教育家的良苦用心。
作为主人公的姐弟俩,在本书中自述了他们初习美术和音乐的情形,贯穿其中的则是美术和音乐的基本知识。
虽然书中的一些乐理、美术知识的表达与当今有些差异,但读者绝不会因此而减少对这本书的喜爱,因为其中蕴含的对艺术真知的追求和感悟是不会因为时代的差异而褪色的。
老读者可借此书怀旧,新读者当能从这些旧事中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作者、交流知识点等环节,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本书的兴趣。
2.通过“知识竞答”环节,将重点知识从故事中提炼出来,对基本的知识进行巩固性掌握。
3.在实践运用中提升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在对精妙的、哲思性语言的品读过程中,提升艺术修养。
4.通过延伸活动,进一步拓展对本书的兴趣,进一步了解作者在漫画、散文等领域的伟大成就。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和美术吗?你对音乐知道多少?知道do re mi fa sol la sima吗?会唱多少歌曲?美术你知道三原色是什么吗?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大家看,你从封面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汇报。
这是一本故事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这是丰子恺的作品,我们以前学过丰子恺的《手指》、《白鹅》等。
封面上画有作者丰子恺和她的女儿。
这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3.你会有哪些疑问?学生汇报。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主要写些什么呢?为什么叫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呢?这少年是谁呢?4.亲近作者。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精彩片段少年音乐故事的第一章是《独揽梅花扫蜡雪》,丰子恺正在看王老公公在两棵梅树下面扫雪,听到了爸爸正在唱音阶。
丰子恺好奇地问了问爸爸,爸爸告诉他他们小时候学唱歌,先学的音阶,为了方便记忆,就用‘独、揽、梅、花、扫、蜡、雪’这七个字。
他的姐姐回来了,好奇的小丰子恺又去请教姐姐。
少年音乐故事的第五章是《铁马与风筝》,春分节到了,丰子恺被一种“音乐”唤醒。
这是爸爸今年的新设备,名叫“铁马”。
这时候,赶早市的种种叫卖声从墙外传到我们的食桌上:“买——芥——菜!”“大——饼——油——炸——桧!”“火——肉——粽——子!”音调各异,音色不同。
早餐后,丰子恺约华明下午放风筝。
他们i评论倚在碑脚上闲坐。
丰子恺摸出口琴来,开始练习如姐寄给他的《风筝》歌。
吹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了。
因为这一句你有一个高半音的fa字,疯子+、点赞了口琴的23孔,吹不出这个音来。
这怎么办呢?网去问了爸爸再练习吧。
现在且换一个纯熟一点的分享小曲来点缀这一片春景吧。
少年美术故事的第二十章,中秋过后,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丰子恺猛听见下面有稔熟的声音,他向下一望,原来是宋丽金和吴文英她们手里各拿一册速写薄,并肩而行。
她们俩让丰子恺和她们一同去写生。
他们三人跑到了市外的树林里。
树林外面是大片的稻田,金黄色的稻挂下了沉重的穗,正待农人来收割。
森林里面是一个小小的村落。
村落里有几个村女,肩了竹耙或扫帚。
他们的服装个个不同,他们的姿势时时变化,这正是最好的速写画材。
晚上,我们三人同到秦先生房间里把白天的速写给她看。
他们大家在速写薄上临摹米叶的sketch,又各向秦先生借了一本画帖回去。
从此,丰子恺对于简笔画的兴趣愈加浓厚了。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阅读课教案第一篇:《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阅读课教案《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阅读课第一课时五年级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这本书的作者。
2、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3、精彩片段引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4、相关书籍推荐。
教学重点:欣赏精彩,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封面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和美术吗?你对音乐知道多少?知道do re mi fa sol la sima吗?会唱多少歌曲?美术你知道三原色是什么吗?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大家看,你从封面了解到哪些信息?学生汇:这是一本故事书。
这本书的名字叫《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
这是丰子恺的作品,我们以前学过丰子恺的《手指》、《白鹅》等。
封面上画有作者丰子恺和她的女儿。
这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
3.你会有哪些疑问?学生汇报:《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主要些什么呢?为什么叫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呢?这少年是谁呢?二、亲近作者。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又名丰仁,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
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
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
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在十年**期间,遭受迫害,因而积郁成疾,于1975年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七岁。
三、内容简介。
《少年美术音乐故事》是父亲丰子恺创作的艺术启蒙连环故事。
它用第一人称,分别讲述姐弟俩接受美术和音乐启蒙教育的经历。
在父亲所撰的多种艺术读物中,该书别具一格,从中可看出他作为一位艺术教育家的良苦用心。
《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作品导读
作品导读
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独揽梅花扫腊雪”是什么意思吗?在《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小主人公柳如金的生活里,它既是一幅美丽的雪景,又是“do re mi fa sol la si”的代称。
如金和姐姐逢春还有他们的小伙伴们有着幸福而美好的童年生活,学校里的“臭药水瓶”老师和“大鼻头”训育主任总是同学们议论的话题;在生活中,春天里,他们到田野里拔掉豆梗做“翡翠笛”,夏天里,姐弟俩用洋蜡烛油做模子翻造洋囝囝的脸孔……
共读建议
1. 本书为字数较多的儿童文学著作。
亲子共读时,父母可以将故事中有趣的环节讲给孩子,如“工工四尺上”如金就把它记做“公公四尺长,婆婆六尺长”十分有趣,以此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 书中的部分内容涉及音乐的理法、音名、阶名等音乐知识,孩子没有基础的话读起来难以理解,家长可实现准备一些乐器图片或乐器实物,为孩子提供感官上的刺激,帮助孩子很好的理解。
3. 本书的故事既有前后的连贯性,每个小故事又具有独立性,阅读时可以分章分时阅读,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每次阅读的内容多少。
4. 书中也有一些关于早期性教育的元素,如《姆妈洗浴》中小如金就提出来为什么裸体会使人害羞的问题。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适当进行一些相关知识介绍,也可以就文章内容与孩子进行讨论。
5. 重视在阅读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美感,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善于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欣赏美,如用木炭描水门汀上的竹叶影子,研究衣料上花纹的画法等等,平时生活中注意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身边的美的元素。
延伸活动
1. 演奏乐器
请孩子按照书中介绍的口琴吹奏法自己学习演奏口琴,并吹奏其中的几首曲子,然后请孩子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动手做一做
按照书中介绍的翡翠笛、山芋版画的制作过程让孩子亲自动手制作,并且发挥自己想象力进行再创造。
3. 欣赏名家名作
搜集书中介绍的米勒的《初步》、《喂食》、霍贝玛的《并树道》等名家的作品请孩子欣赏,并请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