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5.27 MB
- 文档页数:74
《园林植物造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性质《园林植物造景》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主要课程之一, 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也是园艺、农学、林学和城乡规划等相关专业的重要选修课之一。
《园林植物造景》是环境生态学科体系中阐述园林植物配置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和具体造景的基本技能的学科。
掌握园林植物造景的原理和各种应用形式, 对园林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和实践价值。
学习本课程一般要求应具有花卉学、园林树木学以及园林美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二)课程任务本课程采用教材为《风景园林植物造景》, 主要讲授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原则与配置形式、植物景观设计图纸要求及设计程序、植物与其它造园要素(山石、水体、建筑)搭配、以及公园、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居住区、工矿企业和废弃地等植物造景。
为后续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做好必要的理论和实践铺垫。
《园林植物造景》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
《园林植物造景》主要研究应用乔、灌、草、竹、藤及地被植物与其他风景园林要素有机结合的一门融科学与艺术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
掌握风景园林造景的知识与技能, 一方面使得风景园林学体系更为科学、系统, 另一方面使得园林植物在风景园林学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
为此, 开设和学习本课程, 对于提高相关专业学生的植物造景设计能力, 为园林绿化从业人员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促进园林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一)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基本要求一是要注重从内在逻辑关系上来掌握知识体系, 园林植物造景, 是在分析国内外园林植物造景的现状及特点的基础上, 论述园林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和园林植物与造景的原则, 深刻分析各类植物及各类型绿地植物造景的的具体方法和特点。
因此学习时必须抓住这根主线, 切忌孤立地死记硬背。
二是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以致用。
园林植物造景:或称植物景观设计,就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花卉等各种园林植物进行环境景观改造,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状、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植物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重要性。
从改善城市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美化城市人居坏境等方面来看,园林植物是最重要的因素。
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他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因此,园林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园林植物的设计。
现代城市园林绿地,其环境绿化、美化都以植物造景为主,以充分发挥园林环境自然、优美、舒适、清新的特典,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开放空间——自然绿地空间。
植物是有生命的,也是最生动活泼的园林构成要素,园林中其他无生命要素都因此而鲜活;植物有其固定的生命活动周期和生长发育规律,不同植物、甚至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及立地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形体,色彩方面更是变化多端。
比较中国传统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与现代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异:中国传统古典园林:中国传统的古典园林是写意自然山水园,植物景观的欣赏以个体美及人格化含义为主,植物用量很少。
现代城市园林:发展推崇园林生态化、景观大地化,重视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园林景观多样性。
同:都既能创造优美的环境,又能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园林植物分类和运用:乔木:大中型乔木在建筑群或地形所构成的空间中起围合功能,统一与软化建筑立面,还可作较大园林建筑的背景或障景,遮挡建筑西北面的西晒和北风,为停放车辆及行人提供荫凉等。
小乔木可从垂直面和顶平面两方面限制小空间。
灌木:大灌木常用于屏蔽园林中的厕所、垃圾桶等不良视线,或用于分割园林景区。
大灌木也可用于构图中心和视线焦点,作为主景或引导视线之用;还可以作为某一景物的背景。
中灌木在空间设计上具有形成矮墙、篱笆和护栏的功能。
小灌木可以在不遮挡视线的情况下分割或限制空间,具有视觉上的连接作用,以连续绿篱形式进行种植,既可以作为花坛、绿地的界定,又可以单独作为隔离绿带。
园林植物配置及造景设计要点分析摘要:为进一步提升景观设计的质量和水平,文章就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的重点和重点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就如何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优化,以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造景设计一、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和造景设计的必要性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迅速,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因此,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现代社会,园林植物绿化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园林植物中,高大的树木与灌木、花卉的巧妙搭配,既可以改善景观,又能满足人们对观赏、休闲娱乐、植物科普的需要。
另外,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气中的CO2,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城市的环境。
(一)改善生态环境通过植物来改善环境,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使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得到改善。
此外,在园林设计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各种植物进行配置,强调其生态特征和景观效果;提高园林绿化的绿色、环保性、艺术性和舒适性,达到防火、防震、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作用。
(二)满足人们观赏需求园林的设计不但可以抚慰人的心灵,而且可以使人在欣赏自然和艺术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
比如,在园林的规划中,植物的精心布置,可以使人在欣赏园林的同时,获得心灵的愉悦;给人以足够的视觉乐趣。
在花园中,人们可以暂时抛开烦恼,远离都市的喧闹,陶冶情操,舒缓身心。
(三)弘扬传统文化园林设计是一种既能满足特定审美要求的艺术形式,又能有效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设计思想和文化符号,从而为人民营造出富有中国特色和中国传统韵味的园林景观。
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传统文化,对植物、树木进行艺术化的修剪,赋予其一定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义,既可以深化园林的文化内涵,又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四)陶冶身心情操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搭配、造景,既可以让人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与植物的和谐,也可以让人忘记那些机械化、程序化的生活,给这座城市带来一种生机,让人与大自然的联系更加紧密,从而逐步改善生活品质。
园林植物造景名词解释园林植物造景是指通过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进行布局和设计,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艺术性的景观环境。
以下是一些园林植物造景常用的名词解释:1. 景观设计:通过对园林植物的选择、布局和组合,以及地形、水体、建筑等元素的调配,创造出具有美感和功能性的景观环境。
2. 植物配置:指选择适合特定场地和气候环境的植物,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
3. 主景:在设计中起主导作用的植物景观元素,通常体现为树木、灌木等高大的植物。
4. 辅助景:在主景的基础上设置的低矮植物景观,如花坛、花境等,用于衬托主景,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5. 场地改造: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调整,包括平整地面、开挖水体等,以适应植物造景的需要。
6. 绿化工程:通过在场地中植入植物,改善环境、净化空气、美化景观的工程。
7. 植物材料:选择用于造景的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草坪等,根据其特点和用途进行合理配置。
8. 植被覆盖率:指植物在场地上所占据的面积比例,一般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景观设计的效果。
9. 通道设计:指在园林植物造景中设置的人行道、小道等通道,以便人们游览和观赏景观。
10. 配墙绿化:指在围墙、护坡等建筑结构上进行绿化,增加周围环境的美感和生态效益。
11.花坛绿化:指在园林场地中设置的盛放花卉的矮墙或花盆,以增加园林的景观效果。
12. 园林配套:指园林植物造景中所需要的设施和设备,如灯光、喷泉、休息座椅等。
13. 异速生长:指在植物造景中,为了增加立体感和层次感,选择具有不同生长速度的植物进行搭配。
14. 配色原则:在园林植物造景中,通过选择适合的植物颜色和搭配方式,创造出和谐、统一的色彩效果。
15. 水景设计:将水体(如池塘、溪流等)融入到园林植物造景中,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动态效果。
以上是园林植物造景中常用的一些名词解释,这些名词在中小型园林设计中会经常用到,通过使用合适的植物材料和艺术手法,可以创造出美丽而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总体要求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旨在在城市环境中创造出美丽、宜人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绿色生活的场所。
植物作为园林设计的核心元素,对于营造舒适、美观的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设计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总体要求。
1. 绿化环境可持续性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应注重绿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适应性、生长周期以及繁殖能力等因素,以确保植物能够长期存活并维持绿化效果。
此外,应优先选择本地适应性强的植物,减少外来物种的引入,以防止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 设计与功能的结合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应注重将美学和功能性结合起来。
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其具备的功能特点,如防风、隔音、净化空气等,以满足人们对于园林环境的需求。
同时,植物的布局与结构应与整体设计风格相协调,使其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能为人们提供实用的服务功能。
3. 多样性与层次感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应注重在植物的选择和布局上追求多样性和层次感。
通过选择不同种类的植物,如乔木、灌木、草本等,以及不同颜色、纹理和高度的植物,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同时,合理的布局和层次感的营造可以使整个园林空间更加生动有趣,增强人们的视觉享受。
4. 季节变化的考虑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应考虑季节变化的因素,以实现全年景观的连贯性和变化性。
通过选择具有四季花卉和有色叶植物,可以实现春夏秋冬四季的花开花谢、叶色变化,为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的观赏效果。
同时,还可以通过植物的定期更新和更替,确保整个园林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感。
5. 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植物的选择应避免使用对土壤和水源污染较大的化学农药和化肥,采用无公害的绿色养殖技术。
同时,应注重植物与其他生物的互动关系,为鸟类、昆虫等提供良好的栖息条件,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6. 空间尺度和比例的协调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应注重空间尺度和比例的协调。
教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绪论本章授课要求:(一)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介绍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国内外植物造景发展现状,本课程的内容安排以及本课程所要完成的作业及要求。
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介绍本课程学习的目的,以及课程的性质,使学生对本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难点是掌握本课程的大致内容和性质,使了解植物造景设计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方法和途径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设计项目由浅入深,采用启发和引导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大致内容和性质,对本课程产生兴趣。
设计讨论题:新登中学门口广场设计,安排下周分组讨论。
授课内容:一、本课程学习的目的园林植物造景(种植设计、植物配置、植物景观设计、植物选择)目的--园林绿地内成功配置植物那么:什么是园林设计(造园学)、植物造景、它们之间的关系?1、Landscape Architecture园林学(造园学)-—空间艺术《牛津园艺指南》:“将天然和人工元素设计并统一的艺术和科学,它运用天然和人工的材料,如泥土、水、植物和构筑物创造各种用途和目的的空间”。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素材-—植物、泥土、水、构筑物②艺术手法③完成一定的功能2、种植设计——空间艺术以园林植物为主体,运用艺术手法创造出一个表达某种意境或具有某种用途的空间。
就是根据园林布局的要求,按照植物的生态习性,合理地配置各种植物。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素材——植物(满足生态习性、满足园林布局的要求)②艺术手法:空间组合、色彩搭配、动态变化、生命景观和人文意境③完成一定的功能那么:园林设计中如何操作(应用植物)呢?这一造景素材如何利用?也就是说园林植物都有哪些用途?3、植物的园林用途:园林植物—-指一切适用于园林绿化的植物材料(包括乔、灌、藤、草、地被),在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
①观赏主体、形成景观②划分空间(组织空间)③装饰和衬托建筑、小品、水体、山石④渲染色彩,突出季相⑤庇荫⑥防护⑦覆盖地面⑧音响和气味,散发芬芳,招蜂引蝶美国造园家“克劳斯顿”:“园林设计归根结蒂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植物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息,还能提高空气质量等。
本文将从植物选择、种植、配置等方面进行植物造景分析,以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一、植物选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根据园林设计的整体构思和环境特点进行植物选择。
植物的品种、高度、颜色等都需要考虑周全。
比如在露天、明亮的广场或者公园内,可以选择大面积盛开的草花、树木和灌木,来达到鲜明的视觉效果;而在密闭的小公园或花园可选择高度不同、各有特色的常绿植物、灌木植物,组成密集的植被,打造出一个人工的绿洲。
二、种植方式植物的种植方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展和园林景观的效果。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直接种植、盆栽、垂直种植等。
1. 直接种植直接种植就是将植物的根系直接与土壤接触,根据适宜的浇水和肥料管理,让植物自然生长。
直接种植适用于树木、草花和灌木等种类,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植物,同时也可以使景观效果更加自然真实。
2. 盆栽盆栽是将植物放在盆中进行种植,适用于需要移动性、整理性强的地方,比如室内场所。
盆栽植物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控制温度等,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盆土,营养不良的植株则必须补充适量的肥料和矿物质。
3. 垂直种植垂直种植是将植物根系按照一定的规格分层串联,在墙面或空旷的场所就可以种植出美丽的覆盖墙面和垂直绿植景观。
垂直式种植需要均匀的光线、空气和水分流动,以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三、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点缀出自然的美景,还可以为人们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创造出自然的景观,提高人们的身心愉悦感。
1. 多层次配置多层次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立体感,为园林带来更丰富的造景效果。
比如,将高大的树木和灌木植物与矮小的草本植物相互配合,既可以保持视野的开阔,同时也营造出大自然的景致。
2. 色彩配置植物的颜色也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重要性及其方法探究摘要:植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园林景观的美感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希望为相关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造景;重要性引言植物可以为园林景观注入生机和活力。
景观绿植具有生命力和自然美感,在园林景观中可以营造出百花盛开、树木葱茏、草坪绿意盎然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为景观注入生机和活力、实现生态功能,还可以增加景观深度、塑造空间形态、强化主题表达等,为人们创造出一个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
一、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重要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创造出美丽、生态、可持续的园林景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植物在园林景观中能够为人们带来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
植物具有各种颜色、形态、质地和气息,可以营造出丰富多彩、多样性的景象,引起游客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从而增加游园的乐趣和满意度。
其次,植物在园林景观中还能够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
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减少空气污染。
同时,它们也可以吸收废水中的污染物质,提高水质,为微生物、小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
在城市建设中,通过植物造景可以增加绿量、降低温度,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提升城市宜居性和生态安全性。
此外,植物在园林景观中还具有一些实用价值。
例如,能够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植物在空间界定、景观转换、视觉延伸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二、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的方法(一)植物组合将多种具有不同形态、颜色和生长周期的植物组搭配在一起,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常用的植物造景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植物之间的组合搭配,创造出丰富多彩、层次丰富、生机盎然的景象,达到营造大美自然、生态宜人的园林环境。
植物构成设计作业论述题1.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答:(1)园林植物造景的功能;包括生态功能、美化功能、实用功能、情感功能、商业功能、康体功能、科教功能等。
(2)园林植物的园林学特性:包括色彩美、形态美、芳香美、感应美、引致美、风韵美以及园林植物的组景、空间组织、时间特色、视线控制、地形改观等功能。
(3)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地带性植被规律与植物造景、群落的稳定性与植物造景、群落结构与植物造景、植物造景的形式美法则、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原则。
(4)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方法:包括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程序、植物造景设计意图的表达。
(5)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形式:包括园林树木的造景设计(孤植、对植、丛植、群植、林植等、草本花卉的造景设计(草本花卉的配置应用形式主要有花坛、花带、花境、花丛、花池、花台等、地被植物的配置应用形式、绿篱的配置应用。
(6)城市园林树种调查规划:包括城市园林树种调查的目的、意义、过程、规划。
2.试答几何式园林和自然式园林的特点?答:几何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图案式或规则式园林。
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道路均为直线、圻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多被整形修剪。
自然式园林,园路多采用弯曲的弧线形;草地、水体等多采取起伏曲折的自然状貌;树木株距不等,栽植时丛、散、孤、片植并用,如同天然播种;蓄养鸟兽虫鱼以增加天然野趣;掇山理水顺乎自然法则.是一种全景式仿真自然或浓缩自然的构园方式。
填空题1·风景园林是在一定范围内,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满足(景观与游憩需要,依据(一定的艺术法则和科学与工程技术规律,主要利用(植物、建筑、山石、水体等材料,组合建造的景观优美的绿色空间境域。
2、“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一词译为英文为。
答:Lan descope Plan nits Scenery Design nab.3、“风景园林”一词译为英文为。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一、引言植物造景作为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造美丽宜人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包括植物选择、布局设计、景观效果等方面,旨在为风景园林设计师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发。
二、植物选择植物的选择是风景园林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植物造景中,我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出合理的选择:2.1植物的视觉特性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形态、色彩和纹理等视觉特性。
选择与风景园林设计风格相符合的植物可以增强整体的景观效果。
如在中式园林设计中,选择具有雅致、典雅特点的植物,如山茶、樱花等;而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则可以选择具有简洁、线条感强烈的植物,如长春花、米兰花等。
2.2植物的功能要求植物除了具有装饰性外,还可以发挥其他功能,如阻挡风沙、遮荫调温、净化空气等。
在选择植物时,我们要根据具体场地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功能型植物。
例如,沿海地区常遭遇强风,可以选择抗风型植物,如紫薇、石榴等。
2.3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决定了其能否在相应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土壤和水分状况等因素,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植物。
只有选择了生态适应性强的植物,才能保证植物的生长状况和景观效果。
三、布局设计3.1植物的高低错落在植物造景中,通过合理的植物高度搭配可以创造出层次感和立体感。
较高的植物可以用来做背景,起到遮挡的作用;较低的植物则可以用来填补前景,增加细节。
这种高低错落的布局设计可以使整个风景园林更具层次和立体感。
3.2植物的色彩搭配植物的色彩也是布局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例如,暖色系的植物可以给人带来热情和活力,适合在游憩区域使用;冷色系的植物则可以给人带来安静和宁静的感觉,适合在静谧区域使用。
3.3植物的空间分配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空间分配也是需要注意的。
通过合理的空间分配,可以达到统一和谐的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