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120.00 KB
- 文档页数:1
常用齿轮参数计算1. 模数(Module)齿轮的模数是指齿轮齿廓曲线的尺度大小,也是齿轮的基本参数。
模数的计算公式为:模数=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数2. 齿数(Number of Teeth)齿数是指齿轮上齿的数量,常用的齿数有12、16、20、24、32、36等。
齿数的计算公式为:齿数=圆周长/圆周上每度对应的弧长3. 压力角(Pressure Angle)压力角是齿轮接触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决定了齿轮的齿廓曲线。
常用的压力角有20度和14.5度两种,一般选择20度为常用齿轮的压力角。
压力角的计算公式为:压力角=tan(-1)(基圆半径/分度圆半径)4. 齿宽(Face Width)齿宽是指齿轮齿廓的宽度,也是齿轮接触线的宽度。
齿宽的计算公式为:齿宽=π×模数5. 齿顶高(Addendum)齿顶高是指齿轮齿顶圆与齿廓的距离,常用的齿顶高为模数的1.25倍。
齿顶高的计算公式为:齿顶高=1.25×模数6. 齿根高(Dedendum)齿根高是指齿轮齿根圆与齿廓的距离,常用的齿根高为模数的1.25倍。
齿根高的计算公式为:齿根高=1.25×模数7. 齿根圆半径(Root Radius)齿根圆半径是指齿轮齿根圆的半径大小,一般取为齿宽的1/2、齿根圆半径的计算公式为:齿根圆半径=齿宽/2以上是常用齿轮参数的计算方法,对于齿轮的设计和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齿轮的强度、传动比、齿轮的重量和制造成本等因素,综合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设计。
齿轮参数的准确计算将为齿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提供保障。
齿轮各部分名称及符号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1 模数
齿轮圆周上轮齿的数目称为齿数,用z表示。
根据齿距的定义知
2 压力角
3 齿数
4 齿顶高系数
h a=h a*m (h a*=1)
5 顶隙系数
c=c*m (c*=0.25)
h f=(h a*+c*)m
全齿高 h=h a+h f=(2h a*+c*)m
标准齿轮是指模数、压力角、齿顶高系数和顶隙系数均为标准值,且分度圆上的齿厚等于齿槽宽的齿轮。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计算公式
齿条参数: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计算齿轮各部分尺寸的基准
在设计齿轮时,需要确定各部分尺寸的基准。
这些基准包括齿轮的外径、齿数、模数、齿宽等。
下面将介绍如何计算这些基准。
1. 齿轮外径的计算
齿轮的外径取决于齿数和模数。
齿轮外径的公式为:
D = (N + 2) × m
其中,D为齿轮的外径,N为齿数,m为模数。
2. 齿轮模数的计算
齿轮的模数取决于齿轮的外径和齿数。
齿轮模数的计算公式为: m = D / (N + 2)
其中,m为模数,D为齿轮的外径,N为齿数。
3. 齿宽的计算
齿宽是齿轮上两个相邻齿之间的距离。
齿宽的计算公式为:
b = m × z
其中,b为齿宽,m为模数,z为齿数。
4. 齿顶高的计算
齿顶高是齿轮上齿顶与齿轮外径之间的距离。
齿顶高的计算公式为:
ha = m
其中,ha为齿顶高,m为模数。
5. 齿根高的计算
齿根高是齿轮上齿根与齿轮外径之间的距离。
齿根高的计算公式
为:
hf = 1.25 × m
其中,hf为齿根高,m为模数。
综上所述,齿轮的各部分尺寸的基准可以通过以上公式进行计算。
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并考虑到生产加工的限制和精度要求。
、齿轮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一)齿轮各部分名称
1、齿数z——齿轮上轮齿的个数。
2、齿顶圆直径da——通过齿顶的圆柱面直径。
3、齿根圆直径df——通过齿根的圆柱面直径。
4、分度圆直径d——分度圆直径是齿轮设计和加工时的重要参数。
分度圆是一个假想的圆,在该圆上齿厚s与槽宽e相等,它的直径称为分度圆直径。
5、齿高h——齿顶圆和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齿顶高ha——齿顶圆和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齿根高h f——分度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6、齿距p——在分度圆上,相邻两齿对应齿廓之间的弧长,齿距=齿厚+齿槽宽。
7、模数m——它是齿轮设计和制造的重要参数,单位为mm。
(二)齿轮各部分的尺寸计算基本参数:
模数m和齿数z名称代号计算公式分度圆直径d d = mz齿顶圆直径da da = m(z+2)齿根圆直径df df = m(z-
2.5)齿顶高ha ha= m齿根高h f h f =
1.25m齿高hh = ha + h f
1/ 1。
圆心距公式:两个齿轮齿数之和*模数/2+间隙如:一个齿数20与一个齿数30的齿轮,模数0.5,则他们圆心距为(20+30)*0.5/2+间隙,间隙取值0.5和0.6模的放0.1,0.8-1模的放0.22030B 第一个2是表示这个齿是双层齿,第2个零就是表示10齿,如果是2232,那就是小齿是12,如果2436,小齿就是14,后面2位数就是表示大齿的齿数,B是B孔,有标准,B孔对等2.05,A孔是1.9,B孔是2.05 D孔是2.4,E孔是2.55仿真时齿轮装配节圆计算公式:齿数*模数4.4.1 外齿轮1、齿轮各部分的名称2、部分称为齿,齿轮的齿数用z 表示。
分度圆:人为选定的设计齿轮的基准圆。
半径用r直径用d 表示齿顶圆:过所有轮齿顶端的圆。
半径用r a、直径用d表示。
齿顶高:分度圆与齿顶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用h a 表示。
齿根圆:过所有齿槽底部的圆。
半径用r fd f 表示。
齿根高:分度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用h f 表示。
全齿高:齿顶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用h 表示。
基圆:产生渐开线的圆。
半径用r b、直径用d b 表示。
齿厚:每个轮齿上的圆周弧长。
在半径为r k度量的弧长称为该半径上的齿厚,用s k表示;在分度圆上度量的弧长称为分度圆齿厚,用s表示。
槽宽:两个轮齿间槽上的圆周弧长。
在半径为r k 的圆周上度量的弧长称为该半径上的槽宽,用e k表示。
在分度圆上度量的弧长称为分度圆槽宽,用 e 表示。
齿距:相邻两个轮齿同侧齿廊之间的圆周弧长。
在半径为r k的圆周上度量的弧长称为该半径的齿距,用p k表示;显然。
在分度圆上度量的弧长称为分度圆齿距,用p表示,。
在基圆上度量的弧长称为基圆齿距,用p b 表示,。
法向齿距:相邻两个轮齿同侧齿廊之间在法线方向上的距离。
用p n表示。
由渐开线性质可知:2、基本参数我们知道了齿轮各部分的定义及名称,那么,齿轮各部分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进行计算?为此,我们规定了以下五个基本参数:1)齿数Z 2)分度圆模数3)分度圆压力角4)齿顶高系数5)顶隙系数2)分度圆模数m分度圆周长,因而分度圆直径d为:从这个式子可见,由于是无理数,所以不论p取任何有理数,都会使计算出的分度圆和以它为基准的其它圆的直径为无理数,这会给齿轮的设计、制造和测量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我们人为地将的比值取为有理数,用m表示,我们将m称为分度圆模数,简称为模数,单位是mm。
各种齿轮相关的计算公式大全渐开线圆柱齿轮各部分计算公式代号计算公式模数m根据设计或测绘定出齿数z根据运动要求选定。
z1为主动齿轮,z2为从东齿轮。
分度圆直径d d1=mz1,d2=mz2齿顶高h a h a=m齿根高h f h f=齿高h h=齿顶圆直径d a da1=m(z1+2),da2=m(z2+2)齿根圆直径d f d f1=m,d f2=m齿距p p=πm中心距a a=1/2(d1+d2)=m/2(z1+z2)传动比i i=n1/n2=d2/d1=z2/z1斜齿分度圆βcosβ=[(大小齿数和)×模数÷2]÷中心距螺旋角圆锥齿轮各部分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分度圆锥角δtanδ1= z1/ z2, δ2=90-δ1或tanδ2=z2/z1分度圆直径d d1=mz1,d2=mz2齿顶高h a h a=m齿根高h f h f=齿高h h= h a+ h f齿顶圆直径d a da=m(z+2cosδ)齿根圆直径d f d f=mδ)外锥距R R=mz/2sinδ蜗杆各部分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分度圆直径d1d1=mq(q为蜗杆直径系数)齿顶高h a1h a1=m齿根高h f1h f1= h a1+c=m+=齿高h1h1=h a1+ h f1=齿顶圆直径d a1d a1=d1+2ha1=mq+2m=m(q+2)齿根圆直径d f1d f1=d1-2 h f1==m()轴向齿距p x p x =πm导程角γtanγ=mz1/d1=z1/q导程p2p2=πmz1标准模数与蜗杆的直径系数m/mm12q181691417m(q),,,18)(,,,)4(,10,,)5(8,10,,18)蜗轮各部分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分度圆直径d2d1=mz2齿顶高h a2h a1=m齿根高h f2h f2=齿高h2h2=h a2+ h f2=喉圆直径d a2d a2=d2+2ha2=m(z2+2)齿根圆直径d f2d f2=d2-2 h f2=m()轴向齿距p x p x =πm导程角γtanγ=mz1/d1=z1/q导程p2p2=πmz1。
齿轮计算公式范文齿轮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公式和齿轮的传动参数计算公式两部分。
一、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公式:1.齿轮的模数(m)计算公式:m=d/z其中,m为齿轮的模数,d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
2.齿轮的分度圆直径(d)计算公式:d=m*z其中,d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m为齿轮的模数,z为齿数。
3.齿轮的齿宽(b)计算公式:b=K*m其中,b为齿轮的齿宽,K为齿宽系数,m为齿轮的模数。
4.齿轮的螺旋角(γ)计算公式:γ = atan(tan(α)/cosβ)其中,γ为齿轮的螺旋角,α为齿侧角,β为齿轮的压力角。
5.齿轮的模位角(θm)计算公式:θm = atan(tanβ/cosγ)其中,θm为齿轮的模位角,β为齿轮的压力角,γ为齿轮的螺旋角。
6. 齿轮的圆椎距(ha)计算公式:ha = m*(cosα - cosβ)其中,ha为齿轮的圆椎距,m为齿轮的模数,α为齿侧角,β为齿轮的压力角。
7. 齿轮的齿顶高(hf)计算公式:hf = 1.25*m其中,hf为齿轮的齿顶高,m为齿轮的模数。
8. 齿轮的齿根高(hg)计算公式:hg = 1.35*m其中,hg为齿轮的齿根高,m为齿轮的模数。
9. 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a)计算公式:da = d + 2*hf其中,da为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hf为齿轮的齿顶高。
10. 齿轮的齿根圆直径(db)计算公式:db = d - 2*hg其中,db为齿轮的齿根圆直径,d为齿轮的分度圆直径,hg为齿轮的齿根高。
二、齿轮的传动参数计算公式:1.齿轮的传动比(i)计算公式:i=z2/z1其中,i为齿轮的传动比,z1为主动齿轮的齿数,z2为从动齿轮的齿数。
2.齿轮的转速比(ω)计算公式:ω=n2/n1其中,ω为齿轮的转速比,n1为主动齿轮的转速,n2为从动齿轮的转速。
3.齿轮的齿垂度计算公式:ε=[(c1-c2)/m]/z其中,ε为齿轮的齿垂度,c1为主动齿轮的垂距,c2为从动齿轮的垂距,m为齿轮的模数,z为齿数。
、齿轮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一)齿轮各部分名称
1、齿数z ——齿轮上轮齿的个数。
2、齿顶圆直径da——通过齿顶的圆柱面直径。
3、齿根圆直径df ——通过齿根的圆柱面直径。
4、分度圆直径d ——分度圆直径是齿轮设计和加工
时的重要参数。
分度圆是一个假想的圆,在该圆上齿厚s 与槽宽e 相等,它的直径称为分度圆直径。
5、齿高h ——齿顶圆和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齿顶高ha ——齿顶圆和分度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齿根高h f ——分度圆与齿根圆之间的径向距离。
6、齿距p ——在分度圆上,相邻两齿对应齿廓之间的弧长,齿距=齿厚+齿槽宽。
7、模数m——它是齿轮设计和制造的重要参数,单位为mm。
(二)齿轮各部分的尺寸计算
基本参数:模数m 和齿数z
名称代号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 d d = mz
齿顶圆直径 da da = m(z+2)
齿根圆直径df df = m
齿顶高 ha ha= m
齿根高 h f h f =
齿高
h
h = ha + h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