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风土人情见闻录(气候、饮食篇)
- 格式:pdf
- 大小:234.67 KB
- 文档页数:2
新加坡留学衣食住行之食物文化概况如果所有新加坡人都为了一个共同的信仰团结起来,那么那个至关重要的连接点一定是食物。
无论是外出就餐,采购新鲜蔬菜在家就餐,还是准备外出就餐,都是新加坡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你打算在新加坡留学,新加坡食物文化绝对是你应该期待的事情。
那么,是什么让新加坡的烹饪如此特别呢?请阅读以下小编对这个城市饮食文化的简要概述。
外出就餐在新加坡,吃饭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在其他文化中,一般说“hello”来进行礼貌地打招呼,这是很常见的,或者说“how are you?”在新加坡,人们打招呼的方式普遍变成了“你吃了吗”,是不是觉得很亲切,因为中国人也是如此。
因此,从最便宜的到昂贵的饮食选项,这个国家带给你眼花缭乱的花样选择。
最常见的是,当地人会去一个被称为Hawker Centres的地方:一种封闭的市场,市场分列排着许多小摊(是不是像美食街的感jio)。
每一个摊位都配备一个小厨房,食物就在你眼前进行着新鲜的烹饪。
通常,从Hawker Centres购买食物,速度更快、价格更便宜、种类更多、飘香四溢。
虽然大多数当地人会抱怨他们在其他地方吃过更好的馄饨,但这里的食物是全国人民的最爱,对任何游客来说绝对是必不可少的体验。
在从日本到西方再到中东的各种文化影响中,从这个摊位到那个摊位之间的游走,也能让你邂逅一段美妙的经历。
创造性地使用基本又谦逊的味道,朴实无华的呈现食物最真挚的味道,在这里你将最好地体验新加坡美食的活力。
对于那些想要充分体验新加坡烹饪技艺的人来说,遍布全城、各式各样的餐馆,也是不能错过的对象。
在两万多家餐馆里,你可以找到从3新加坡元(合2.40美元)的蛋挞,到195新加坡元(合156美元)的鹅肝酱、咖啡、洋葱和婴儿蔬菜选择。
新加坡有许多世界级的餐厅,即使是最势利的米其林星级崇拜者,也可能会对这些餐厅会心一笑。
最近,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些顶级厨师在新加坡开设了餐厅,其中包括获得米其林28星的乔尔·罗布雄(Joel Robuchon)和日本厨师若田哲也(T etsuya Wakuda)。
新加坡有什么风土人情最近几年,新加坡留学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很多人会选择合适的专业就读,那么去新加坡留学生需要了解的当地风土人情有哪些呢?跟着来看看吧!欢迎阅读。
新加坡风土人情解析新加坡从来就不是一个教导书呆子的国家,小学生都要必修野营、爬坡,更何况是我们留学生呢。
新加坡建国不过几十年,历史文化在这里我们是感受不到了,但这里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汇集了华人、印度人、马来人等多个民族,风土人情肯定是少不了的。
图书馆中陶冶情操来到新加坡,怎么能不去图书馆坐一坐呢?新加坡不大,却汇集了27个公共图书馆,在这里,你可以尽情享受书籍带来的宁静时刻。
一杯咖啡,一卷书,一个静谧的下午,想想就让人陶醉~PS:怕冷的朋友一定要记得带上外套,毕竟新加坡很土豪,空调温度相当低~ 不容错过的坡上美食民以食为天,来到新加坡,最关心的当然是吃的好不好了。
这一点你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新加坡在接纳多民族的同时,也吸收了美食方面的精华,什么肉骨茶、椰浆饭、印度煎饼、面包夹冰激凌等等,简直不要太好吃。
而且,这里还有一种菜系——惹娘美食,色香味俱佳,千万别错过!东海岸公园的BBQ没在东海岸吃过烧烤,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来过新加坡呢!作为新加坡最大的海滨度假区,这里经常汇集大批年轻人,吹着海风、数着星星、痛快淋漓、畅谈明天,这是属于年轻人的狂欢!PS:想在东海岸公园BBQde 小伙伴别忘了提前预约哦~入住金沙酒店的无边泳池金沙酒店号称当今世上最昂贵的酒店,拥有室外泳池、观光平台、奢华赌场等等。
金沙酒店楼顶有着世界上最高的泳池——无边泳池,该泳池是奥运会泳池长度的三倍,高度为650英尺(198米),在这里游泳,可以俯瞰新加坡的城市景观,这种“一览众山小”唯我独尊的感觉不要太爽呀!But,仅仅是酒店的客人才能享受这一待遇,游客就算是花$20也只能在旁边看着,也许可以摸摸池水吧~周边国家便宜游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人们旅游地马来西亚、泰国等都距离新加坡很近,周末闲着没事,出国玩一趟也是很方便的。
新加坡特色美食作文200字
今天我来到新加坡,起床一看,新加坡风景优美,像人间仙境。
第二天,我们先坐车去吃早餐,我们吃的云吞面和奶冻。
我学着其他桌的大人们加了点胡椒粉,尝着又酸又甜又辣,很美味。
早餐过后,我们参观了新加坡眼,这是新加坡最高的大楼,大楼一共66层,我们坐电梯到54层那里是一个很大很敞亮的公司,一位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个公司是靠微信微博发展而来的,她还给我们讲了新加坡眼的来历。
中午我们来到著名的“螃蟹之家”餐厅用餐,这个餐厅非常舒适,因为后面就是大海,海浪不停的击打着沙滩,在这海景餐厅听着这美妙的海浪声同时享受着美味佳肴,有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觉呢!
吃完中餐我们去滨海花园游玩,我们先到了一号冷室,这里清香四溢,各种奇特无比的热带鲜花争奇斗艳,不知不觉中今天的游玩已接近尾声,多么期待明天的到来,。
新加坡饮食风俗和美食介绍【2】虽然各家海南鸡饭风味自有独门绝招,但是基本款永远不变,那就是鲜嫩多汁的白斩鸡搭配油光黄澄香鸡饭,再铺上薄如蝉翼的清凉黄瓜切片、葱丝或芫荽、外加一小碟特制辣椒酱(有些要求高的食客还会加点黑老抽)和绵细姜汁沾着吃,还有一小碗清鸡汤,就足以满足每一位饕客最叼嘴的要求。
3 肉骨茶Bak kut teh肉骨茶是用猪骨和一些常用的中药,配以家传香料偏方,如丁香、肉桂、八角、茴香以及芫荽等一起熬制而成的汤,反映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影响。
肉骨茶过去为苦力在营养不足的膳食中提供进补,如今是备受青睐的美食。
然而,富含药材香料的深色茶汤,只是两种常见的肉骨茶之一。
要是您不习惯浓烈的药材汤,可以选择另一种以胡椒味道为主的清汤。
4 咖喱鱼头新加坡著名的咖喱鱼头是本地印度、华族和马来文化相互融汇的美食结晶,其最初的制作者是新加坡的马来亚力人,他们将红鲷鱼的鱼头与蔬菜放在辣味的咖喱中一起炖煮,再用酸酸的罗望子调味,最终造就了这道让人一试难忘的鱼头招牌菜。
您可以搭配米饭,用松软的小圆面包蘸食咖喱汁。
面食的甜味可以中和咖喱的辛辣味,这是让不太能嗜辣的人也能享受这道菜的最佳方法。
肉块的柔软、鱼肉的精华、诱人的味道,还有冰镇柠檬水……这是一道您在新加坡不可不试的菜肴。
5 炒萝卜糕这一道传承已久的小吃,多年来一直是当地人们最喜爱的食品之一。
萝卜糕也称作“菜头粿”,是将蒸米粉与白萝卜裹成块,与鸡蛋一同煎至金黄,随后撒上洋葱花即成,是新加坡的潮汕裔居民中极为普遍的一种食品。
这道菜可分为“白色”(原味)与“黑色”(裹以甜酱油)两种,是一道既便捷又美味的小吃。
烹制萝卜糕的过程十分有趣,摊主将煎蛋一样的食材放在热盘上切成方块,发出锵锵、砰砰的声音,必定让您不忍移开目光。
6 乌打这道菜在部分亚洲十分著名,乌打在马来语中意为“大脑”,因为其柔软糊状的质感与大脑颇有相似之处。
尽管鱼肉乌打是最常见的做法,您也可以找到以虾、墨鱼、虾以及鱼头制作的乌打。
新加坡移民生活之饮食新加坡人也爱吃辣和所有华人一样,“吃”是新加坡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新加坡也以“美食天堂”自居。
新加坡和香港一样,都是亚洲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这一点在“吃” 方面体现得非常突出。
在新加坡,你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不管你是从哪里来的,在新加坡总是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品。
新加坡移民生活之饮食新加坡人也爱吃辣当然,新加坡最有特色的还是当地人做的美食,包括中餐、印度餐和马来餐。
由于新加坡华人的祖先主要是由中国的福建(主要是闽南和潮汕地区)、广东和海南等地过来的,这里的中餐也主要以这些地方的菜式为主,例如,海南鸡饭、酿豆腐、炒粿条、肉骨茶、福本网注明“来源:新加坡一年生活费用是多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居外)”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建面等等。
深受当地马来人的影响,新加坡的中餐也融入了一些马来饮食的特色,如倾向于辛辣和使用咖喱,如咖喱鸡和咖喱鱼头都是我的最爱。
新加坡人爱吃辣,很难想象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国南方来的,因为印象中南方人很少吃辣的。
特别是在这么一个热带国家,却每每还要吃那么辣,热上加热,有点不可思议。
然而,新加坡人不管吃什么,都要上一碟泡辣椒(干辣椒泡在酱油里)来沾菜却是事实。
我一个新加坡客户在中国出差长期工作,上餐馆吃饭,就向服务员要泡辣椒,人家不知道怎么做,他就自己跑厨房去弄,非得要这个才下饭。
我特意针对这个询问过一些新加坡朋友,得到各种答案。
总的来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受马来人和印度人的影响,他们的食品都是以辛辣为主的;二是说有利于健康,因为辣椒会燃烧掉多余的脂肪。
除了地道的新加坡式中餐以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的移民的涌入,我们现在也可以在新加坡吃到中国各地的食物,如四川火锅、北方饺子、上海菜等等,不过这些都不是很大众化,需要到特定的餐馆里才吃得到。
新加坡见闻录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的新加坡游学团,在新加坡呆了短短六天,虽然时间短暂,但是新加坡给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下了飞机,踏上这片久闻盛名的土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绿,满眼的绿。
城市内外,所到之处到处是葱郁叠翠。
从街心公园到人行天桥,从阳台到屋顶到处都被鲜花绿草点缀,就连好多电线杆也被青翠的爬藤所缠绕,简直就是花的世界,绿的海洋。
在路上看不到拥挤的车辆,看不到飞扬的尘土,街道干净整洁。
我不禁思考这个城市怎么会这么秩序井然,这么干净呢?问了导游才知道其原因:一是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二是它制定了严厉的法律制度。
在新加坡期间我们去了新加坡美雅小学。
一进校园就感觉学校好美,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绿色植物郁郁葱葱,每面墙上都是一个个故事,有荣誉墙,有海洋世界,还有马来风情等等。
后来参加升旗唱国歌仪式,让我感受到了美雅小学同学的文明优雅。
在礼堂里,同学们非常安静守纪。
然后我们跟同学们上了课,还去了学校食堂,食堂就像一个美食广场,那的食物非常丰富,有面条、炒饭、炸鸡腿、汉堡。
我想要是我们学校的课间餐和他们一样多好啊!吃完课间餐,同学们会把餐桌收拾得干干净净。
我们还参观了新加坡著名的两所大学。
一路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特别的建筑,有的像馒头,有的像一把刀的刀锋,还有的建筑顶看起来像一条鱼,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像一艘帆船。
到了南洋理工大学,导游阿姨带我们参观了艺术学院,那里最有特色的是一块大大的绿油油的斜坡草地——房子的屋顶。
在这里,我惊喜的发现新加坡的草坪是可以随意踩的,因为越踩它越会长得茂盛,你肯定没听说过吧。
总之,这一次游学,我不但欣赏了新加坡的美丽风光,还了解到了新加坡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
它是个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是一座令我留恋终生难忘的城市。
新加坡饮食风俗和美食介绍新加坡饮食可以说是汇聚了欧洲,亚洲等国家的各种美食和饮食习惯,新加坡有中餐,喜欢喝茶,有印度和马来美食,最有特色的是其娘惹美食。
一、新加坡饮食习惯与饮食文化新加坡的饮食习惯是每天用餐超过三次。
早餐通常在装有吊扇的老殖民地店屋享用黄油面包和kaya—浓椰子乳蛋糕果酱,或者在牛车水的老茶馆享用广东点心。
午餐, 您可以在炫耀的意大利餐馆享用可口面团膳食, 在舒适的墨西哥餐厅享用潮湿嫩辣酱玉米饼馅或在一些日本外卖店享用寿司。
下午,在摩天大楼餐馆享用亚洲下午茶自助餐同时观赏整体的城市风貌。
晚餐, 可以是任何一个雄伟法国餐馆,也可以是露天食物中心的海鲜烤肉或者是充满浪漫气氛的恋爱旅馆的新亚洲烹调。
体验一个完美的夜晚, 地中海咖啡和比利时巧克力是好公司和闪耀的交谈的美妙补充。
无论什么样的组合,您都可以使您在新加坡每一天的饮食成为难忘的。
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有华人、马来人、印度人、以及西欧人等,因此在新加坡旅行,最大的乐趣就是能遍尝各国风味。
当然,新加坡也有它独特的菜,这是由长住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华侨,融合中国菜与马来菜所发展出来的家常菜,称为娘惹。
在高级餐厅吃饭,对预算有限的人而言,或许比较吃力,因此不妨到便宜又集世界美食于一处的美食街。
新加坡有很多这种美食街,在那里吃,不但味美且价廉。
吃一餐大约要S$1~4左右。
当然,如果价格高一点,则可以享受更豪华的餐饮.享受正统新加坡美食的美食街在新加坡要享受东南亚美食,并非一定要到路边摊才吃得到,但若在美食之外,还想体会洋溢的活力、热情以及与陌生人一见如故的交谈乐趣,就非得在美食街上的路边摊了。
新加坡的路边摊与东南亚其它国家有些不同。
由于新加坡政府严禁在路边设摊,所以摊子多集中在一处,形成类似美食街的集中区,称之为“摊贩中心”——(Hawkers Center)。
在那里可享受到新加坡多国族的道地口味,如中国菜、马来菜。
印度菜、娘惹等等点菜的方式很简单,只要找到座位,就可任意到喜欢的摊子前点想吃的菜肴,并将坐的位置告诉服务人员即可。
新加坡风情习俗新加坡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文化多样性的城市国家,融合了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风俗习惯,这也成为了新加坡独特的风貌。
首先,饮食文化是新加坡最为突出的一部分。
新加坡被称为美食之都,这并不是夸大其词。
由于新加坡地处南亚和东南亚交界处,所以在当地你可以品尝到来自不同国家的美食,如咖喱、辣椒蟹、海南鸡饭等。
这些美食不仅口感鲜美,而且很有特色。
除了美食之外,新加坡还拥有丰富的节日庆典。
各种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独立日、万圣节等都在新加坡得到了广泛的庆祝。
例如,春节期间,新加坡的主要街道与商场会被点缀成红色,民众可以在这时品尝到传统的中国年菜。
虽然节日不同,但都传承着自己的文化与习俗,让人们感受到各国的传统文化之美。
在接待客人方面,新加坡也有着独特的风俗。
当你去新加坡朋友家做客时,你会发现他们总是会热情地邀请你坐下来一起分享美食,与你聊天,并与你分享他们的生活经验。
客人之间相互照料,主人都会准备丰富的食品来款待客人。
这种文化理念称之为客人就是上帝,全然展现了亚洲的文化礼仪之美。
在喜庆时刻,中国的老人们总是喜欢将一些小红包送给孩子们,新加坡的习惯则是准备好一个红包盒子,用以收纳婚礼、生日聚会等时的礼金。
在庆典场合,一起拍照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而且你不仅可以听到新加坡的本地语言,还可以听到各民族之间使用的语言。
这些习俗方式不仅仅反映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也让人们感悟到了不同文化间的互相尊重与包容。
最后,新加坡的住房习俗也值得一提。
在新加坡,绝大多数人都住在高层公寓里。
这种公寓习俗不仅因其节省空间、降低成本被广泛采用,也成为新加坡城市风貌的特色之一。
在这种居住方式下,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更加便利的社区设施和更的安全保障,还能与邻居们建立深厚的邻里关系。
总之,新加坡的风情习俗,源远流长、一直以来,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这些习俗不仅彰显了新加坡的地域文化,还代表了新加坡人的和平友善、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社会观念。
新加坡风土人情见闻录(气候、饮食篇)气候篇在新加坡还需要谈论天气吗?在去新之前,我也有这样的不屑一顾。
去了才之后,新加坡虽然只是一个赤道上的热带弹丸小国,但是一样也有气候变化的。
而决定气候变化的,温度不是重点,并且新加坡历史上貌似没有遭遇过台风,所以台风的影响也可忽略。
其实雨水才是决定天气的主要原因。
在新加坡你可能遇到出门的时候当头就是倾盆大雨,雷电霹雳,等你坐完公交车开出10分钟,马上就转晴。
这种情况在雨季尤为常见。
所谓的雨季,就是类似于“冬季”,一般从9-3月份都可纳入此季。
在雨季里,夜里和早上起床上班点赶上倾盆大雨是常事。
而且温度也会随之降低维持在20度左右。
此种天气不容小觑,按中医理论极易“邪风入体”。
我自己就因为不当心而受了罪,曾经晚上在客厅对着电脑上网的时候后背着凉而患上重感冒,喉咙痛并咳嗽,整整在床上躺了3天。
在新加坡唯一一次看医生也是因为这次重感冒,前后折腾了1个多礼拜,最后熬不住去买了裕华国货里的中药止咳糖浆,胖大海泡了水喝,才逐渐康复。
体弱的朋友如果恰逢这个季节一定要当心。
跟此气候相关的,不得不提下新加坡的雨棚和下水道(工作中惯出来的喜欢议论城市啊建设啊房产啊这类坏毛病改不了)。
在雨季的时候降水量很大,这对新加坡城建维护来说,虽然节省了树木灌溉之经费,但也往往会造成瞬间雨水量过大而淹及道路造成出行不便。
执政府在这一方面可以算是考虑细致,一是在组屋区大量建设雨棚以相接公交车站、地铁站方便群众,二是通过市政道路高排量的排污管和下水管来解决积水。
据目测,排污管的直径大小差不多有20厘米起,而组屋区的下水道高度也近1米。
所以即便是暴雨来势汹汹的雨季,出行也不是大问题。
饮食篇中国人的胃应该都还蛮刁的,所幸在新加坡还算能吃到中餐。
中国城Chinatown那里有很多的四川、东北菜馆,能吃到比较地道的中菜。
那我在这里主要说下新加坡其他的“菜系”好啦。
因为饮食方面新加坡政府提倡居民外出就餐,有银子的就吃餐厅,没银子的就吃大排挡,基本上没有人在家自己做饭。
美食天堂新加坡新加坡一直被称为美食天堂,短短一星期,我领略了它的各种味道。
刚走进“无招牌海鲜”,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胡椒味,真够呛的!坐下后,环顾四周,发现所有人桌上都有一盘螃蟹,于是我们也点了一只公的白胡椒蟹。
转眼菜上来了,红红的蟹分外诱人。
我小小地尝了一口,有些辣,但很香。
虽然肉没有水煮那么嫩,但是截然不同的味蕾刺激,让我停不下口。
转眼之间,盘子空了,我看到手上还有些汁水,忍不住也舔了个精光。
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舌头已经麻了。
昨晚被辣呛了,今天早饭决定吃点温和的,于是我们来到当地一家大名鼎鼎的面包店。
服务员端上一盘面包,棕色的面包片被整整齐齐地切成三角形,中间夹了一层薄薄的黄油和特制的绿色椰酱。
我咬了一口,面包很脆很香,但是椰酱甜得过分,赶紧喝奶茶,发现茶比面包更甜更腻。
难道新加坡人那么爱吃糖?我心中升起一个大大的问号。
这时,“糖心蛋”端上来了,白白的蛋清上流动着几个金灿灿的蛋黄,特诱人。
我小心翼翼地凑过去,吸了一口,软软的,QQ 的,但怎么一点不甜?仔细看菜单,哦,原来是“溏心蛋”,不是“糖心蛋”,看来,我被“甜”怕了。
“肉骨茶”是新加坡特色美食,我们怎能错过?菜刚端上,一股浓重的中药味就扑鼻而来,我自言自语:“一定很苦。
”说着,拿起勺子喝了一口,发现“肉骨茶”虽然是用中药熬的,但其实不大苦,可能是因为混合了很多香料的缘故,反而特别鲜美。
我一口气喝了一大碗汤后,开始品尝里面的肉了,我发现肉十分香嫩,隐约还有一些甜,关键是一点也不油腻。
苦苦的中药能做出如此美味的菜,实在太神奇了。
各种滋味,完美演绎了美食天堂。
新加坡见闻录作文500字新加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无所不在的绿色和鲜花,四季如夏,街道十分整齐清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难怪新加坡被誉为“花园城市”。
这次出国,学得最多也是说得最多的是“excuse me”和“sorry”。
但最让我无法适应的还是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
因为他们的英语句子里夹杂了许多新加坡当地的闽南语,马来话和华语等。
我发现他们的英语很不标准,有许多音听都听不懂,甚至闹了笑话。
比如说:新加坡人把three(三)读成tree(树),Take读成Ta,Park读成Pa。
新加坡式英语还可以用liao和汉语的“了”和“过”一样:I eat liao. 就是我吃过了,用英文+中文一起来表达。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新加坡一样,订有如此多而严厉的法律。
在新加坡,人们不赞成吸烟。
在电梯里、公共交通工具上、影院内,特别是政府办公大楼内,法律规定严禁吸烟,违者罚款500新币。
这时你可以看见在每栋大厦楼下的垃圾桶前,站满了如肌似渴的烟民们,真是一个国内难得见到的事情啊。
新加坡还不允许嚼口香糖,随地乱扔垃圾也甚至还会遭到1000新币的罚款。
在MRT车站内或一般车内也禁止携带食物。
一次,在乘坐“的士”时,我刚打开水壶,准备喝水,“的士”司机转过头来对我说“no eatting ”。
这让我很不理解。
在新加坡过马路时,你会享受到行人优先的待遇。
而国内过马路,一般都是让汽车先行。
那天,我们正好行走在“中国城”的街口。
这时,一辆“罗里”(货车),缓缓转弯过来,我们习惯性地停住脚步,让“罗里”先过,但是“罗里”却停了下来,司机友好的向我们挥挥手,示意我们先过。
当我们走过马路,回头瞧见“罗里”才缓缓启动。
在新加坡,行人须走人行道和人行横道,翻越栏杆要罚款 50新币,如果 50 米内无人行横道,要从交通指示灯下横越马路。
想到中国式的过马路,我不禁有些羞愧。
这次异国之旅让我既见了世面,又开了眼界,更是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受益匪浅。
新加坡的衣、食、住、行新加坡是世界生活水平最高的城市之一。
拥有现代化社会的一切生活便利,包括高品质的住房、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世界级的教育、保健和交通运输,在这里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而且价格又是相对支付得起的。
由于新加坡实行自由经济,推行开放的贸易制度,新加坡在世界上一直享有最低的通货膨胀率。
因此,你在新加坡将享受到支付得起的高品质生活。
衣因为新加坡位于赤道附近,所以它全年都是夏天。
新加坡的年平均气温总是白天在30度左右,晚上在25度左右。
由于整年都处于相似的气候环境中,所以在穿着方面自然就简单了很多,只需购置夏天的衣裤就可以了。
新加坡的衣服价格适中,一些大众品牌的衣服如“佐丹奴”,“堡狮龙”等的价格都是S$20元左右,是一般大众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而昂贵到上千块的名设计师作品及世界级品牌也都可以买到,大家都说新加坡是购物天堂。
虽然在新加坡没有四季之分,不过有雨季和非雨季之说。
在雨季有时天气会转凉一些,同时因为几乎所有的公共设施都安装了空调,进入到建筑物也会感到清凉了很多,所以应该适当的准备一、二件外套。
如果在室内有冷气的房间内工作,则必须加外套。
食新加坡有美食天堂的赞誉。
也许有的人会不以为然,但稍微在新加坡待久一点的人,都会发现新加坡是名符其实的美食天堂。
首先新加坡这个国家是由四大种族组成的,很自然本地的美食就包括了这四大…菜系‟,而且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都是很会厨艺的民族,自然有很多种美食。
同时由于各种族长期居住在一起,在饮食上也互相学习借鉴,又形成了一种新的…菜系‟,融合了四种族的特点。
作为一个国际都市,新加坡容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材,当然也引进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所以在这里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味。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的美食不是只有在饭店才可以尝到的,而是在一般的咖啡店都可以尝到。
新加坡人大多在外面进餐,这是因为方便、多样、便宜、卫生。
在新加坡随处可见的小食中心,你只需花费S$2元到S$5元之间就可以饱餐一顿,每人每月的费用约S$200~S$300。
立志当早,存高远新加坡饮食习惯,饮食文化到新加坡旅游可以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其菜式不但有三大民族的中式、马来式、印度式菜肴,还有法国、意大利、英国等欧洲菜,可说是美食者的乐园。
牛车水美食街:位于史密斯街(Smith Street)的牛车水美食街,除了有18 个街边摊贩,还有12 家餐馆。
很多地道的南洋风味小吃都能在美食街品尝到,如沙爹、猪肠粉、鱼圆面、羊肉汤、薄饼、五香、海鲜烧烤和虾面等。
尤其是当地享誉数十年的老字号,其招牌菜更是让游客大快朵颐。
每当黄昏,美食街的摊贩就开热闹起来,游客和本地食客逐渐增多。
到了傍晚时分,已经是人头攒动,香气四溢。
海鲜中心:位于东海岸公园的“海鲜中心”,集中了东海岸沿岸各地的7 家海鲜餐馆。
无论哪家店中都有巨大的水槽,水槽中龙虾、蟹以及各种鱼类缓缓游动,显示出海物的新鲜。
正因为同一类的店集中在一起,所以竞争十分激烈。
每家店都力求做出更便宜、更美味的菜肴来。
因此,对食客来说,无论在哪一家吃什么菜都很不错。
每到周末,如果不事先预约的话,可能就没有多余的位子。
至于味道,以新加坡的标准来讲,这里“保证美味”。
河畔:这里的风景如诗如画,所以餐馆众多也就不足为奇了。
驳船码头(Boat Quay)和克拉码头(Clarke Quay)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区域。
在这里,您会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并发现这里也是一个美食天堂。
餐馆通常在午间开始营业。
去这些餐馆就餐,您可随意着装。
您可乘地铁到莱佛士坊(Raffles Place ),然后步行两分钟即可到驳船码头(Boat Quay),乘船五分钟则可到克拉码头(Clarke Quay)。
新加坡风土人情介绍
新加坡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移民新加坡需要知道哪些风土人情?店铺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新加坡风土人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新加坡的清真寺比较多
一般进了清真寺是需要脱鞋以示尊敬,新加坡之前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西方化的部分比较多,但是也保留自己的一些习惯,他们打招呼的方式会有不同,一般打招呼是握手,但是对东方人打招呼是鞠躬。
二、去新加坡人家里做客
一般是中午或者晚上去,去的时候注意需要带礼物,鲜花和巧克力是选择最多的礼物,他们喜欢谈论旅游,旅行中的有趣的事情他们比较喜欢听,主要不要过多涉及宗教以及历史政治。
三、新加坡人不喜欢黑白黄色
但是对于鲜艳的颜色就比较喜欢,和一些中国人一样,新加坡人有一些也不需要4和7两个数字。
四、新加坡是一个注重礼仪的国家
这点新加坡移民者需要注意了,一般邻居之间见面是需要打招呼的,节假日也可以到邻居家做客,并且携带礼物,最好不要迟到,如果实在不好意思迟到了需要道歉并且说明原因,待人接物要微笑,对人说话不要大声,所以很多到新加坡的人对新加坡评价很高,有一种宾来如归的感觉。
五、到政府部门办事的时候
需要穿白衬衫,黑裤子,还需要打领带,政府办公需要穿正装,言辞要稳重不轻浮。
六、新加坡人喜欢兰花
出口兰花也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
新加坡的男人一般不留长发不留胡子,公共场合不能穿拖鞋,需要穿着清爽,洁净,尤其是对青少年着装管理比较严格。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新加坡风土人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饮食为天的新加坡
新加坡虽然靠海,但岛上处处可见“湖光山色”
,数个大型水库不仅仅碧波荡漾,风光旖旎,而且也担负起全岛的供水任务,再加上经过纳米级净化与加工的淡化海水、新生水以及外来供水。
在新加坡,打开水龙头便可以直接畅饮甘泉。
水乃命之本,民以食为天。
在新加坡你永远无须为吃什么,怎样吃而费脑筋,唯一担心的是吃不过来。
因为全世界各色美味在岛上数不胜数的邻里咖啡店、冷气食阁和豪华餐厅都可以轻易寻觅到,而且品质和安全保障绝对靠谱。
经济实惠者——
咖啡面包半熟蛋,米粉河粉云吞面,甩饼咖喱椰浆饭,区区几新币即可果腹,想吃个“高大上”
,两头鲍鱼伴茅台,霜降和牛大吟酿,松露鹅肝霞多丽,执杯凭栏于顶层海景餐厅,观马六甲海峡船光闪烁,望滨海湾众楼华灯初上……
更加重要的是,不论是在牛车水的大排档还是金沙的豪华餐厅,任何人在新加坡都可以找到抚慰自己思乡之胃的食物和饮品。
“民以食为天”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新加坡同样适用,因此吃货宝宝们完全不用担心留学新加坡
会品尝不到美食,反而在这里,你可以遍尝世界美味,大饱口福。
原文摘自:
/index.php/study_abroad_information/show/6671.html。
探寻新加坡,领略东盟的异域风情作文
作文一
小朋友们,今天我想和你们讲讲新加坡这个神奇的地方!
新加坡可漂亮啦!那里到处都是绿绿的树,红红的花。
街道干净得就像被洗过一样。
我要和你们说一说新加坡的鱼尾狮。
它可有名了!大大的嘴巴,喷着水,就像在和我们打招呼。
好多人都去和它拍照呢。
还有新加坡的美食。
比如海南鸡饭,白白的鸡肉,香香的米饭,吃一口,哇,太美味啦!还有肉骨茶,闻着那香味,肚子都咕咕叫了。
在新加坡,人们都很有礼貌。
坐公交车的时候,大家会排队,不争也不抢。
小朋友们,你们说新加坡是不是很棒呀?
作文二
亲爱的小朋友们,让我带你们一起去探寻新加坡的奇妙之处!
新加坡有好多好玩的地方。
圣淘沙岛上,有大大的摩天轮,坐在上面,能看到整个城市的美景。
还有环球影城,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卡通人物,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
新加坡的动物园也很特别。
动物们都自由自在的,不像有些动物园里的动物被关在小小的笼子里。
我们可以看到猴子在树上跳来跳去,大象在草地上散步。
那里的房子也很漂亮,五颜六色的,像彩虹一样。
新加坡的人们很爱干净,大家都不会乱丢垃圾。
小朋友们,要是有机会,咱们一定要一起去新加坡玩呀!。
新加坡风土人情见闻录(气候、饮食篇)
气候篇
在新加坡还需要谈论天气吗?在去新之前,我也有这样的不屑一顾。
去了才之后,新加坡虽然只是一个赤道上的热带弹丸小国,但是一样也有气候变化的。
而决定气候变化的,温度不是重点,并且新加坡历史上貌似没有遭遇过台风,所以台风的影响也可忽略。
其实雨水才是决定天气的主要原因。
在新加坡你可能遇到出门的时候当头就是倾盆大雨,雷电霹雳,等你坐完公交车开出10分钟,马上就转晴。
这种情况在雨季尤为常见。
所谓的雨季,就是类似于“冬季”,一般从9-3月份都可纳入此季。
在雨季里,夜里和早上起床上班点赶上倾盆大雨是常事。
而且温度也会随之降低维持在20度左右。
此种天气不容小觑,按中医理论极易“邪风入体”。
我自己就因为不当心而受了罪,曾经晚上在客厅对着电脑上网的时候后背着凉而患上重感冒,喉咙痛并咳嗽,整整在床上躺了3天。
在新加坡唯一一次看医生也是因为这次重感冒,前后折腾了1个多礼拜,最后熬不住去买了裕华国货里的中药止咳糖浆,胖大海泡了水喝,才逐渐康复。
体弱的朋友如果恰逢这个季节一定要当心。
跟此气候相关的,不得不提下新加坡的雨棚和下水道(工作中惯出来的喜欢议论城市啊建设啊房产啊这类坏毛病改不了)。
在雨季的时候降水量很大,这对新加坡城建维护来说,虽然节省了树木灌溉之经费,但也往往会造成瞬间雨水量过大而淹及道路造成出行不便。
执政府在这一方面可以算是考虑细致,一是在组屋区大量建设雨棚以相接公交车站、地铁站方便群众,二是通过市政道路高排量的排污管和下水管来解决积水。
据目测,排污管的直径大小差不多有20厘米起,而组屋区的下水道高度也近1米。
所以即便是暴雨来势汹汹的雨季,出行也不是大问题。
饮食篇
中国人的胃应该都还蛮刁的,所幸在新加坡还算能吃到中餐。
中国城Chinatown那里有很多的四川、东北菜馆,能吃到比较地道的中菜。
那我在这里主要说下新加坡其他的“菜系”好啦。
因为饮食方面新加坡政府提倡居民外出就餐,有银子的就吃餐厅,没银子的就吃大排挡,基本上没有人在家自己做饭。
新加坡天气又热,油烟一起就更是火上浇油。
再加上自己开火油烟太多,容易脏污组屋的厨房,油炒油炸的东西也容易上火。
于是新加坡特色的本地中餐,便时常以煮菜、蒸菜为主了,而且很喜欢把菜汁浇在米饭上。
这种做法的所谓中式饭菜,寡淡可陈。
唯一本地餐里,我觉得比较好吃的就是鸡饭。
鸡饭在新加坡的食档是比较常见的选择,多为白斩鸡块/鸡丝,铺在米饭上,配有柠檬作调料。
我吃过味道比较好的鸡饭是在shopping center旁的巴沙里一家小店。
CBD那家老巴沙有几家也还不错,还有新加坡同学介绍的chinatown一个巴沙里据说“新加坡最好吃的鸡饭”也相当可以。
另外提下“老曾记”(不知道算不算本地著名小吃),一般大一点的shopping mall里都有。
她家的煎饺还是很好吃的,尤其是皮吃起来很脆很香。
虽然是油炸食品,决没有劣质地沟油被重复使用时散发的那种恶心的油味。
马来风味的食物也曾经尝试过,还吃到过很好吃的椰浆饭,那是在NUS ART食堂里一家马来档口。
椰浆的香味真正沁入到米饭里,吃起来香而不甜。
除了椰浆饭以外,我吃到过的马来食物都很辣,也就吃得比较少。
印度的食物也要提一提。
这个主要是在NUS食堂里尝试的,在engineer 食堂里有一家很受欢迎的印度窗口,卖印度招牌甩饼,圆饼,吃的时候还可以在上面铺一层豌豆。
我是买来当北方大饼吃的,就口感来说,作为烧饼的近亲,印度饼还是做得相当可以。
因饼身没有大饼的厚,吃起来比较脆。
当然,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地方,西餐在新加坡也是很多的。
个人不是太喜欢吃生菜,西餐这个就尝试的不多,没有太多发言权。
据说乌节路一带德国餐馆的啤酒和面包还是非常地道得。
http://www.iedu.sg/show-54-4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