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学领域专利分析报告节选
- 格式:doc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5
热毒宁注射液的国内专利分析热毒宁注射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中成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清热解毒、抗炎杀菌,广泛适用于感染性发热、各种炎症、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喉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等。
对于热毒宁注射液的国内专利分析,我们主要关注其专利数量、专利类型、技术解决方案等方面,通过专利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热毒宁注射液的创新情况、技术水平以及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下面将对热毒宁注射液的国内专利进行详细分析。
一、专利数量分析通过检索国内专利数据库,我们可以获得热毒宁注射液相关的专利数量情况。
目前,热毒宁注射液的相关专利数量逐年增加,表明该产品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取得突破,不断提高其自身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专利数量的增加也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热毒宁注射液的专利类型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是对新的技术方案、新的产品或者新的改进措施所取得的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是对产品的形状、结构或者其结合所产生的新的技术方案所取得的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是对产品外观所取得的专利权。
从热毒宁注射液的专利类型分布来看,发明专利数量较多,表明热毒宁注射液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这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相对较少,这也为企业在产品外观和结构设计上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
三、技术解决方案分析热毒宁注射液的专利技术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其药物成分、制备工艺、药物贮存、药物使用等方面。
在药物成分方面,热毒宁注射液的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其所含药物的配方、药物组分和药物比例等方面;在制备工艺方面,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其制备工艺的改进、新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等方面;在药物贮存方面,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其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包装方案等方面;在药物使用方面,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用药方法和用药指导等方面。
中国中药产业专利分析导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产业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而中药专利作为中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药产业专利的角度出发,对中国中药产业专利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国中药产业专利的现状1.专利数量与分布中国中药产业的专利数量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中国中药产业专利申请量已超过十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数量在逐年增加。
专利的地域分布也比较广泛,集中分布在一些中药产业发达的省市,如浙江、四川、湖北等。
2.专利类型中国中药产业的专利类型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发明专利主要涉及中药制备方法、中药新药研发、中药配方、中药成分提取等方面的技术,实用新型专利主要涉及中药器械、中药包装等方面的技术,外观设计专利主要涉及中药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包装设计等方面的技术。
3.专利价值对于中药产业来说,专利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三个方面。
通过专利技术的创新,中药产业能够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加快中药研发和生产过程,提高中药产品品质和疗效。
通过专利技术的保护,中药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保护自身的创新成果。
通过专利技术的应用,中药产业能够推动整个中药产业的升级,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协同发展。
二、中国中药产业专利的问题与挑战1.专利技术转化难题虽然中国中药产业的专利数量在增长,但专利技术的转化效率却比较低。
由于中药产业的特殊性,中药产品的开发和研发周期较长,专利技术的转化难度也相对较大。
中药产业的产学研用之间缺乏有效的对接机制,也影响了专利技术的转化效率。
2.专利侵权纠纷增多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专利侵权纠纷也日益增多。
一方面,一些中药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未能对相关专利进行充分的检索和分析,直接导致了专利侵权的发生;一些中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不正当手段,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权益,导致专利纠纷的出现。
2024医药专利报告
2024年,医药领域的专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医疗技术的创
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2024年医药专利领域的一
些重要进展和创新成果。
首先,药物治疗领域的专利取得了显著突破。
在癌症治疗方面,CAR-
T细胞免疫疗法获得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通过
改造体内的T细胞来识别和摧毁癌细胞的新技术。
2024年,美国食品和
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第一款CAR-T细胞疗法产品,标志着这一领域
的突破性进展。
这一创新技术不仅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CAR-T细胞疗法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其次,医疗器械领域的专利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综合医疗器械的研发
和创新,成为2024年医疗器械领域专利的亮点之一、综合医疗器械是指
结合了多个功能的医疗器械,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通过将影像学、手术和病理学等不同领域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创新
性综合医疗器械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
这种综合医疗器
械的研发不仅需要深厚的学科交叉知识,也需要相关技术的专利保护,确
保研究者能够享有其创新技术的权益。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药物开发过程中,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发现
技术也得到了专利保护。
通过大规模的数据挖掘和分析,研究者能够识别
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候选物。
这些新的治疗靶点和药物候选物的发现将推
动药物开发的进展,并为医药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专利随着生物技术和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物、新疗法以及新的医疗器械被开发出来,这些创新是医疗行业的重要推动力。
为了鼓励公司和个人在这个领域进行更多的研发,许多国家都实施了专利制度,并对创新专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
专利不仅能够保护创新者的知识产权,还能够激励他们进一步创新和投资。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生物医药领域获得专利保护的创新技术。
一、药物技术的创新专利1. 抗癌药物近年来,抗癌药物在生物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的一项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名为“小分子药物”的新型抗肿瘤剂。
该药物有助于抵制癌细胞的增殖,从而防止癌症的发展。
该项技术和该药物已经被授予了几项专利并且获得了广泛的使用。
2. 生物类似物生物类似物是指与人体天然产生的蛋白质结构类似的药物。
生物类似物的研发除了具有更好的疗效外,还可以降低研发成本。
美国一家制药公司获得了一项专利技术,其中一种药物的活性成分是一种与人类胰岛素类似的蛋白质。
该项技术为该公司未来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的保护。
二、医疗器械技术的创新专利1. 人工智能随着医疗器械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
美国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癌症诊断的方法。
该技术还可以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情况。
该项技术的专利保护对促进该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医用激光器医用激光器在治疗皮肤病、白内障和减轻疼痛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美国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利用医用激光器治疗疾病的方法。
该项专利技术为该公司的研发提供了专利保护。
三、基因技术的创新专利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给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治疗癌症、遗传病等疾病。
美国一项专利技术利用了一种名为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基因编辑技术之一。
该项专利技术的保护将为其研究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 基因诊断技术基因诊断技术是利用基因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预测的一种技术。
医药类专利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医药类专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包括专利申请趋势、技术领域分布、申请国家分布、主要申请人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医药领域的技术发展方向以及研究热点,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1.专利申请趋势医药类专利申请数量在过去几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其中,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最为迅速,原因是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新的技术热点。
此外,医用器械和药物研发领域也是专利申请的热点领域。
2.技术领域分布医药类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主要包括药物研发、医用器械、生物技术等。
药物研发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新药的研发和制备方法上,包括药物配方、制剂、用途等方面的专利。
医用器械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到医疗设备的设计和制造,例如手术器械、医用仪器等。
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方面。
此外,近年来,智能医疗技术也成为了研究热点,相关的专利申请逐渐增加。
3.申请国家分布美国、中国和欧洲国家是医药类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
美国是医药研发的核心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医药类专利。
中国在医药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专利申请量在全球排名第二、此外,欧洲国家在生物技术和医用器械领域的专利申请量也较高。
4.主要申请人医药类专利的主要申请人是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和研发机构。
这些公司和机构拥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和科研资源,能够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医药研发,并申请相关的专利保护。
此外,一些新兴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在医药领域进行专利申请,这些机构通常专注于其中一特定领域的研究。
结论:医药类专利的申请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生物技术研究成为了研究热点。
医用器械和药物研发领域也是专利申请的热点领域。
美国、中国和欧洲国家是医药类专利申请的主要国家。
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和研发机构是医药类专利的主要申请人。
这些分析结果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决策参考,可以指导技术研发方向和专利申请策略,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国中药产业专利分析中药是中国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随着近年来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药产业也逐渐成为了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行业之一。
在中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专利技术的应用和保护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中国中药产业的专利现状进行分析,并从中挖掘出其中的一些亮点和发展趋势。
一、中国中药产业的专利现状1. 专利数量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相关专利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据中国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中药专利数量超过10000件,其中大部分专利涉及到中药的制备工艺、成分提取和药效研究等方面。
这些专利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覆盖了中药产业的方方面面。
2. 专利类型中国的中药产业专利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
发明专利多集中在中药的原料提取、成分分离和化学合成等领域,实用新型专利多涉及到中药的制剂技术和药效评价方法,而外观设计专利则主要集中在中药的包装设计和器具外观上。
3. 专利布局中国的中药产业专利布局不仅仅局限于国内,在国际上也有所涉足。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开始在国际上申请专利,以保护自己的技术成果和经营利益。
对于一些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市场潜力的专利,中国中药企业也在加速推进国际化布局,以获取更广泛的技术市场和商业机会。
随着中国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药专利的质量也在逐步提高。
目前,中国的中药专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明显增强,一些具有核心技术和市场价值的专利已经逐渐成为国际上的热点和焦点。
这些专利的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对于提升中国中药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中药产业在专利布局方面越来越重视全面性。
除了在传统的中药制备技术上布局外,越来越多的中药企业开始在中药配方、药效评价和临床应用等领域进行专利布局,以获取更广泛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
这种全面的专利布局有助于提升中国中药产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医药类专利分析报告
一、概述
二、申请量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4年,全国共有医药
类专利申请20万余件,数量增幅11%。
其中,2024年申请量达9.82万件,2024年增至10.69万件,2024年则达到11.19万件。
三、类别
从申请类别来看,2024年共有药剂、诊断、治疗和预防3类专利申
请量最多,分别占比16.8%,16.3%和16.0%,占总体比例达49.1%。
其中,药剂类表现最为突出,申请量比上一年增长21.8%,而治疗和预防类则有
所放缓。
四、申请人
从申请人来看,前三名分别属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工程院,总申请量占比高达30.3%。
其中,中国科学院的申请量最多,占
12.7%,中国农科院和中国工程院的申请量也分别位居前三名,占比分别
为10.7%和6.9%。
五、综合分析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医药类专利申请量一直在不断增加,药剂、诊断、治疗和预防类专利申请量最多,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和中
国工程院的总申请量也占比最高。
一、前言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单位高度重视医学专利工作,将其作为推动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全体专利工作人员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将本年度医学专利工作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果1. 专利申请与授权(1)全年共申请发明专利X项,实用新型专利Y项,外观设计专利Z项。
(2)成功授权发明专利X项,实用新型专利Y项,外观设计专利Z项。
2. 专利挖掘与布局(1)组织开展了针对我单位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挖掘工作,发现潜在专利点X项。
(2)针对国内外市场,进行了专利布局,有效规避了技术风险。
3. 专利转化与应用(1)成功转化发明专利X项,实现产值Y万元。
(2)推动专利技术在临床、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提高了我单位的科技创新能力。
4. 专利维权与保护(1)加强专利维权意识,对涉嫌侵权行为进行监测,维护我单位合法权益。
(2)积极开展专利纠纷调解,成功化解专利纠纷X起。
5. 专利培训与宣传(1)组织开展专利培训活动X次,提高专利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2)利用多种渠道宣传专利知识,提高我单位职工的专利意识。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专利申请质量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
(2)专利转化与推广应用力度不够,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
2. 改进措施(1)加强专利申请前的技术调研,提高专利申请质量。
(2)加大专利转化力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专利应用领域。
(3)加强专利培训,提高专利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4)加强专利宣传,提高我单位职工的专利意识。
四、总结过去的一年,我单位医学专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兄弟单位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专利工作力度,为推动我单位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作出新的贡献。
医药类专利分析报告医药类专利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医药领域的专利数量不断增加。
医药类专利在保障创新成果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分析医药类专利的相关信息,探讨当前医药领域的热点和趋势。
一、医药类专利数量分析首先,我们对医药类专利的数量进行了整体分析。
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医药类专利的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国内的医药类专利数量逐年增加,反映了我国医药领域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随着国内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相信医药类专利的数量还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二、医药类专利类型分析除了数量增长,我们还对医药类专利的类型进行了分析。
在医药领域,专利类型主要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其中,发明专利是最常见的类型,涵盖了医药领域的技术创新。
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则主要强调技术的改进和外观的设计。
不同类型的专利对应不同的创新内容,综合使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创新成果。
三、医药类专利研发主体分析医药类专利的研发主体多样化,包括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大学等。
而在医药类专利的研发主体中,以医药企业为主导的情况较为普遍。
医药企业往往具备更多的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有更大的投入能力进行医药创新研发。
此外,科研院所和大学也在医药类专利的研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研院所和大学通常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医药领域的技术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思路和新想法。
四、医药类专利的技术领域分析医药类专利的技术领域广泛,涉及药物、医疗设备、生物制品等多个方面。
其中,药物领域是医药类专利的主要研究方向。
药物的创新研发对于医药领域的进步至关重要,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防都依赖于药物的研发。
而在医疗设备和生物制品等领域,也涌现出了许多关键技术和创新成果。
不同技术领域的创新密切关联,共同推动了医药类专利数量的增长。
五、医药类专利的地区分布分析最后,我们对医药类专利的地区分布进行了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医药类专利的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link审协江苏中心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医药室中国科技信息2019年第7期·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pr .2019◎专利分析除了上述成分以外,甘草中还含有:阿魏酸、甘草酸单胺、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生物碱、香豆素类、乌拉尔新苷、硒、钼、挥发性成分等。
随着鉴定、有效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面的不断进步,同时引入新的研究技术手段,将会对甘草医药用途的研究与发现带来新的突破。
甘草医药用途的专利数据分析就甘草的广泛生物活性及其广阔的医药应用前景,国内外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积极的知识产权保护。
下面就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医药用途的专利文献进行分析,研究针对上述主题的专利保护概况。
整体趋势分析针对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医药用途研究所申请的第一件专利是1963年的德国专利申请(公开号DE1184454B),其主要保护甘草酸在抗炎方面的治疗用途。
随后,从1986年至1995年国外的相关专利申请迎来了一次高潮(参见图1),每年申请量在2~6件左右,所涉及有效成分由甘草酸拓展到甘草次酸、甘草黄酮类、甘草及其粗提物、甘草多糖、甘草精油等,所治疗疾病也由炎症拓展到抗病毒、皮肤护理、保肝作用、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
可见,在这段时间,国外迎来了对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研究的高潮期。
之后,从2001年至2014年国外针对甘草及其活性成分的医药用途的专利申请量再次上升,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在1~5件左右,所涉及有效成分未发生大变化,但所治疗疾病进一步扩展到了抗重金属中毒、植物病害防治、治疗骨质疏松、治疗糖尿病及血糖调节、提高运动员身体机能等。
可见,在经历了1986年至1995年的高潮期后,相关研究成果都获得了专利保护,这也压缩了后续针对该领域技术创新的空间,从而导致了1995年至2000年申请量的减少及2001年后所治疗疾病的进一步拓展。
0引言医药卫生领域作为“十二五”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扶持目标,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美国、日本等国家也将医药卫生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医药技术作为重点研发目标,不断提升医药卫生领域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医药卫生行业的迅速发展,创新主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一把“利刃”,在帮助企业迅速占领市场份额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促进医药卫生领域高质量发展,更深入地了解近年国内外医药卫生领域专利现状,本文从专利申请量、申请人、法律状态、代理机构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医药卫生领域的专利现状,为企业专利布局和研发规划提供借鉴和支持,有助于企业更合理、有效地寻找医药卫生领域的研发突破口和市场定位。
1全球医药卫生领域的专利分析经查阅文献及专利检索后,确定近9年(申请日从2013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的专利申请量,IPC 分类号为A61(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其中除去A61D (兽医用仪器、器械、工具或方法),并且因处于审查阶段的实用新型专利、初级审查阶段的发明专利、保密审查专利处于未公开状态,故仅对公开专利进行检索,即仅在专利数据库INCOPAT 中检索医药卫生领域的相关专利。
检索后发现,与医药卫生领域相关的专利案件有4854452件,分布于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专利申请量总体呈现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但在2021年有小幅度下降。
通过对医药卫生领域的专利检索分析可知,全球和中国的医药卫生领域专利申请量总体上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国外专利申请量总体上呈现逐步下降状态,而且在2020—2021年呈现急剧下降态势,2021年达到最低值,为157965件。
由此可见,在国外专利申请量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下,全球专利申请量的增加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中国专利申请量的增加,中国在医药卫生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对全球专利申请量的增加起到决定性作用,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
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及专利申请案例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研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然而,药品研发和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时间和人力资源,而且风险较高。
为了保护药品研发者的创新成果和投入回报,知识产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在药品领域,专利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形式。
当一种新的药物被创造出来时,药品研发者可以通过专利申请来保护其创新成果。
下面,我将以一些经典的药品案例为例,分析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及专利申请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世界上最畅销的药品之一,伟哥(Viagra)。
伟哥是一种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它由辉瑞制药公司开发并在1998年获得了专利保护。
专利保护给予辉瑞制药公司在一定期限内对伟哥的独家销售权,这使得辉瑞公司可以充分回收其巨额研发投入,并保持市场的竞争优势。
此外,伟哥的专利还包括其制剂和生产方法,进一步保护了辉瑞公司的创新成果。
在专利保护期满后,其他药企可以生产和销售类似的药物,但辉瑞公司凭借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仍然在市场上保持了相对的优势。
另一个例子是抗癌药物赫赛汀(Herceptin)。
赫赛汀是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它由瑞士罗氏制药公司开发并在2001年获得了专利保护。
在专利保护期内,罗氏公司拥有对赫赛汀的独家销售权,可以保护其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
这使得罗氏公司能够收回巨额研发投入,并为进一步研发和创新提供资金支持。
此外,赫赛汀的专利还保护了其特定的制剂和生产方法,进一步巩固了罗氏公司的市场地位。
然而,药品专利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方面,专利保护可以促进药品创新和研发,激励药品公司投入更多的资源和资金。
另一方面,专利保护可能导致药品价格过高,限制了患者的获得药物的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国家和组织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如允许药品的仿制药进入市场、降低专利保护期限等。
总的来说,药品知识产权保护及专利申请对于药品研发者和市场竞争至关重要。
它可以保护药品研发者的创新成果和投入回报,激励药品研发的持续进行。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医学领域创新成果丰硕,医学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
为了更好地推动医学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我国医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单位高度重视医学专利工作。
现将2021年度医学专利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1. 专利申请与授权2021年,我单位共申请专利XX件,其中发明专利XX件,实用新型专利XX件,外观设计专利XX件。
截止到2021年底,共获得授权专利XX件,其中发明专利XX件,实用新型专利XX件,外观设计专利XX件。
2. 专利转化与应用2021年,我单位专利转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共转化专利XX件,其中专利许可XX 件,专利实施XX件,专利作价出资XX件。
转化金额达到XX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医学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3. 专利管理与服务(1)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
我单位制定了《专利管理制度》、《专利申请与授权管理办法》等制度,明确了专利申请、授权、转化等环节的流程和要求。
(2)加强专利信息搜集与分析。
通过国内外专利数据库,搜集相关领域的专利信息,为专利申请和转化提供有力支持。
(3)开展专利培训与交流。
组织开展了多次专利培训活动,提高了我单位员工对专利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三、工作亮点1. 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2021年,我单位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体现了单位在医学领域的创新实力。
2. 专利转化成果显著。
通过积极推动专利转化,有力地促进了医学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3. 专利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我单位专利管理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为医学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存在问题1. 专利申请数量仍需提高。
虽然我单位专利申请数量有所增长,但与国内先进单位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 专利转化力度有待加强。
部分专利转化进度较慢,影响了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3. 专利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专利管理人员对专利法规、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专利工作的开展。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大专利申请力度,提高专利申请质量。
医药类专利分析报告农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保障、促进植物和农作物的成长,所施用的杀虫、杀菌、杀灭有害动物(或杂草)的一类药物统称。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农药分为不同类型,如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除草剂、脱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近年来中国农药工业发展十分迅速,2005年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农药生产大国。
基于国内的原料配套、工艺、产业工人等配套升级,全球农药正在向中国转移。
目前看来,转移正在加速进行中。
而农药行业的高污染性决定了此行业本身具有集中生产性。
国家的农药“十一五”规划也制定了组建20家大型农药企业、加大农药行业节能减排力度、产业加速向专业园区集中等产业政策。
未来安全、高效、经济和使用方便的农药产品将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绿色环保是农药行业发展的要求,绿色经营将成为企业经营的新观念和新潮流。
高效、低毒、低残留是农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大类——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
本文结合国内外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的研究、加工、生产等各领域技术的专利公开情况,对国内外农药技术专利情况进行宏观分析,指出农药方面的一些显著特点,希望能对相关企业起到启发和借鉴作用。
截止2010年10月底,国内用于果树、农作物的杀虫剂、杀菌剂等农药方面技术专利公开的总量是2220件,国外农药相关专利公开的总量是13584件。
一、行业申请趋势及历年变化情况图一:国内农药行业技术专利历年情况图图一是国内农药行业技术专利历年申请走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国内农药技术专利大体分为前后几个阶段,在1991年以前,数量相当有限,每年申请几年十几年,随后1992年至1999年,每年专利申请量有了稳步提升,基本维持在每年40至60件左右,总体表现平稳。
2000至2005年,专利申请呈快速增长趋势,国内农药领域技术创新活跃。
从2006年开始专利申请量锐减,到2010年略有反弹,说明目前我国国内的农药技术相对成熟稳定,新发明较少。
热毒宁注射液的国内专利分析一、专利类型及数量截至2021年5月,热毒宁注射液在国内已经拥有16项专利,其中包括4项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
二、专利技术内容1、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是指在技术上有创造性的发明,具有实用性,可以获得专利权的专利类型。
热毒宁注射液的发明专利主要涉及制剂及制备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药注射剂热毒宁的制备方法”(专利号:CN101421952A),这项专利揭示了中药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哪些中药材和药剂,制剂的工艺流程、温度、pH值等关键参数,获得了热毒宁注射液的生产方法。
2、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是指对于产品的形状、构造、组织或组合,提出了对于现有技术方案有实质性差异且符合实用性要求的专利类型。
热毒宁注射液的实用新型专利主要涉及注射器、药瓶等辅助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3、外观设计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是指新型工业设计的外形、图案等,具有审美和装饰性,可以获得专利权的专利类型。
热毒宁注射液的外观设计专利主要涉及药瓶、外壳、标签等设计。
三、专利价值热毒宁注射液的专利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专利群,涵盖了该产品的制剂、制备方法、辅助材料及外观设计等多个方面。
这些专利保护了热毒宁注射液的生产和推广,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专利价值方面,热毒宁注射液的专利不仅体现在其技术含量方面,更重要的是其技术含量有助于提高产品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热毒宁注射液的专利还对其产业链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保障和支持,促进了中药注射剂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和应用。
总之,热毒宁注射液的专利保护是其成功推广和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该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其专利的价值和意义也将进一步凸显。
医药学领域专利分析报告节选
北京知立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节选A、体外诊断试剂
f、胱抑素C(首医新产品)
关键词检索:TTL/胱抑素and (TTL/试剂OR TTL/测) —>1项胱抑素C相关专利。
Table 3.25胱抑素C检测专利
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首医新产品)
关键词检索:TTL/氨基葡萄糖苷酶and (TTL/试剂OR TTL/测) —>5项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相关专利。
Table 3.26胱抑素C检测专利
h、脑脊液
关键词检索:TTL/脑脊液and (TTL/试剂OR TTL/测) —>14项专利,有4项相关脑脊液检测相关专利。
Table 3.27脑脊液检测专利
i、尿蛋白:
关键词检索:TTL/尿蛋白and (TTL/试剂OR TTL/测) —>3项相关尿蛋白检测相关专利。
Table 3.28尿蛋白检测专利
j、α1-微球蛋白(首医新产品)
中国专利数据库无此专利。
分类总结:
肾功能检测项目专利分析总结:检索关键词为(尿素or 尿酸or 肌酐or 尿微量白蛋白or 微球蛋白or 胱抑素or 氨基葡萄糖苷酶or 脑脊液or 尿蛋白) and (TTL/试OR TTL/测OR TTL/诊) —>802项结果。
表格和图形表示如下:
Table 3.29肾功能类专利申请公司TOP10情况
Fig3.2 肾功能类专利申请公司TOP10情况
分析小结: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明人王尔中)在肾功能检测上专利技术占据优势。
二、节选B、胃肠造影剂专利分析
专利3.3:CN200510042567一种X-射线造影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00510042567(一种X-射线造影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发明授权专利共有7个权利要求,其中1为独立权利要求,2-7为从属权利要求。
具体技术特征分析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X-射线造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组成:医用硫酸钡或医用粘土40-240、吐温-80 0.1-3.5、黄原胶0.3-0.8、环糊精0.3-0.5、乙二胺四乙酸0.02-0.04、柠檬油0.01-0.03、水适量。
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射线造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体对比物质是医用硫酸钡微粉、医用粘土微粉;所述的表面活性剂是亚油酸、土温类及多糖类物质;所述的赋形剂是海藻酸钠、阿拉伯胶、黄原胶;所述的稳定剂是环糊精、琼脂;所述的螯合剂是三聚磷酸钠、乙二胺四乙酸;所述的矫味剂是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脱脑油、柠檬油。
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X-射线造影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最佳原料及重量份配比是:硫酸钡40-240、土温-800.1-3.5、阿拉伯胶0.3-0.4或黄原胶0.3-0.8、环糊精0.3-0.5或琼脂0.4-0.6、乙二胺四乙酸0.02-0.04、脱脑油0.01-0.02或柠檬油0.01-0.03。
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1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向医用固体对比物质微粉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研磨,形成包覆稳定剂的分散颗粒;然后加入赋形剂、螯合剂和矫味剂并将制剂调和后于液态下用高压均质机处理;再经老化后调PH为7-9、最
后经脱气得制品。
权利要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老化温度为2℃以上至室温,时间为20至30小时。
权利要求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气温度为50至90℃。
权利要求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气时间为20-60分钟。
此专利主要摘要为:本发明提供一种X-射线造影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组合物含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固体对比物质40-240、表面活性剂0.1-3.5、赋形剂0.3-3.0、稳定剂0.2 -2.0、螯合剂0.01-0.05、矫味剂0.01-0.06、水适量。
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是先向医用固体对比物质微粉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和稳定剂,研磨,形成包覆稳定剂的分散颗粒;然后加入赋形剂、螯合剂和矫味剂并将制剂调和后于液态下用高压均质机处理;再经老化后调pH为7-9、最后经脱气得制品。
专利3.4:CN97193663.3 造影剂
专利(CN97193663.3 造影剂)发明授权专利共有29个权利要求,其中1为独立权利要求,2-29为从属权利要求。
此处列出前面四个,分析如下(其余的请参考CN97193663.3专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1:一种诊断组合物,含有一种诊断有效量的对比剂和一种粘性改性剂及一
种渗透性改性剂,所说的改性剂总和与所说对比剂的重量比为至少1∶20,所说的粘性改性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天然树胶、多糖和多糖衍生物,所说的渗透性改性剂选自:C3-多元链烷醇、聚亚烷基氧化物和聚亚烷基氧化物衍生物。
权利要求2: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粘性改性剂选自:纤维素醚、分支多糖、带侧链的多糖、天然树脂、藻酸盐和聚乙烯吡咯烷酮。
权利要求3: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粘性改性剂含有一种纤维素醚。
权利要求4: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权利要求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的渗透性改性剂选自:亚烷基氧化物聚合物、亚烷基氧化物嵌段共聚物和甘油。
此专利主要摘要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造影剂,该造影剂在口服给药之后对下消化道具有良好的覆盖性能。
该造影剂含有一种诊断有效量的对比剂和一种粘性改性剂及一种渗透性改性剂,所说的改性剂总和与所说对比剂的重量比为至少1∶20。
专利3.5:CN94101784.2低密度造影剂
专利CN94101784.2(低密度造影剂)发明授权专利共有11个权利要求,其中1为独立权利要求,2-11为从属权利要求。
前面四个分析如下(其余的请参考CN94101784.2专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CT造影检查的低密度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按体积百分比含有8.0%至35.0%的玉米油、0.3%至2.2%的蔗糖酯、0.3%至1.0%的单甘酯和余量的水。
权利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密度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按体积百分比由8.0%至35.0%的玉米油、0.3%至2.2%的蔗糖酯、0.3%至1.0%的单甘酯和余量的水组成。
权利要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密度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按体积百分比由12.0%至28.0%的玉米油、0.5%至1.8%的蔗糖酯、0.5%至0.8%的单甘酯和余量的水组成。
权利要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密度造影剂,其特征在于按体积百分比由8.00%至35.00%的玉米油、0.30%至2.20%的蔗糖酯、0.30%至1.00%的单甘酯、0.01%至0.25%的尼泊金乙酯和余量的水
组成。
此专利主要摘要为:本发明涉及体内放射诊断用的配制品,是一种用于CT造影检查的既有较好稳定性又有较好造影效果的低密度造影剂,由8.0%至35.0%的玉米油、0.3%至2.2%的蔗糖酯、0.3%至1.0%的单甘酯和余量的水组成;或者由12.0%至28.0%的玉米油、0.5%至1.8%的蔗糖酯、0.5%至0.8%的单甘酯和余量的水组成;具有较好稳定性、保存期较长、较好的造影效果的特点,并且因含有玉米油使本发明还具有抗氧化、防衰老的性能,本发明无异味、无毒,因此采用的范围比较广。
本节分析
从分析不难看出:专利3.3的目的有两个:第一是提供一种大颗粒并大比重固体对比物质在低粘度状态下能够稳定混悬的安全性好、稳定性强、粘度低,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x-射线造影剂组合物。
第二是提供该X-射线造影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其特点就是制作出安全性号、稳定性强的产品,弥补了市场上制剂稳定性差、容易分层、使用时需振摇、长期放置后不宜再分散、且体内稳定性差、严重影响了在医学临床上的使用的不足。
其中它所述的大颗粒并大比重的固体对比物质其主要物质还是包括硫酸钡,其主要构成请参考专利3.3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