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1.93 KB
- 文档页数:2
教学研究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编排与使用-----以单元导语为例吴慧平(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18)摘要: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排的科学实用的助读系统,有助于教师科学地使用教材,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本文以助读系统中的单元导语为研究对象,探讨理论依据和显著特色,并提出使用策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助读系统统编本单元导语使用策略自2017年9月全国初中阶段全面推广使用统编本语文教材以来,语文教材的关注度持续升温,相关研究成果日臻丰富。
语文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授课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凭借,起着联系教师和学生的“桥梁”作用。
一般认为,语文教材由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等四个部分组成。
“助读系统”作为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是语文教材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根据刘淼的《当代语文教育学》中的相关阐述,“'助读系统'是指为帮助学生解读范文、和提高学生自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
按照内容可以分为五类:①注释类;②提示类;③评点类;④目标类;⑤图像类”。
语文教来,而用助系统,可以落教学,教学作;学生而,助系统可以,学语文素养%囿于篇幅,本文“提示类”中单元导语的编排与使用策略进行%一、“单元导语”编排的理论依据(一)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语文课(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的“教材编写建议”指出:“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全面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注: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关“课程性质”,《语文课》明确提出:工具性和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本%“助读系统”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编排应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首先,助读系统需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各学段的%,七(下)第三单元和八(上)的选文回忆散文,七(下)的语的一:“这些人物虽然凡……引们向善、实、求美。
”第二段提出:“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从标题、详略安排和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八(上)的语第一:“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单元导语使用策略及建议作者:张玉鑫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年第13期【内容摘要】单元导语属于“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中重要的部分,其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有效、自主学习,而且还有利于教师充分掌握教学的重要内容,从而使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本文主要以七年级语文的单元导语为例,对其使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部编本;七年级;语文单元导语;使用策略“部编本”的单元导语充分表现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观念与价值观,其不仅遵循了学生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还符合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
单元导语运用于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其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学习中充分掌握单元的重点内容,并使学生在自学中准确掌握语文知识点,使学生的自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而且还能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准确抓住该单元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本文主要对“部编本”七年级语文单元导语使用策略及建议进行探究。
基于思维导图的单元导语使用单元导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导”,需通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对自己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学习的内容具有大致的了解。
通过思维导图的应用,将部编本的单元导语和单元知识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形成相应的思维导图,其通常可以使学生使用单元导语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所谓的思维导图,其主要是将图形与文字相结合,通常可以使單元导语使用者的思维得到有效开发,通过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将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当中的单元导语内容实施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的预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习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以此使单元导语具备的导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使部编本的单元导语使用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且能够清晰的呈现出语文教材的教学意图”。
以“部编本”七年级语文六单元的单元导语为例,主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几篇课文,具体为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朱自清《春》、诸葛亮《诫子书》、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郑振铎《猫》、老舍《济南的冬天》、郭沫若《天上的街市》、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等。
初中语文统编版教材单元导读教学第一节单元导语的概念界定随着当代语文教育的不断变革,单元导语也趋于完善,构建出愈发具体的概念体系。
研究单元导语的概念,需要从单元、导语、单元导语三方面来着手分析。
一、“单元”和“导语”的概念界定(一)从体例编写方面界定单元概念“单元”这一概念始于德国赫尔巴特学派的“教法单元”。
二十世纪初我国就引进了此概念,真正被接受和使用却是在三十年代。
从语文教材编写类型来看,它主要存在于合编型教材中。
合编型教材对于“单元”的界定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单元”视为教材的重要组成单位。
朱绍禹在《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中认为,“单元”是合编型教材的基本构成单位;《现代汉语词典》中提到“单元”是教材中自成段落、自为一组的单位;钟启泉先生指出“单元”大致可分为经济单元和教材单元,它主要是以目标和主题为基础构成的基本单位;徐林祥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也谈到,“教材单元”指的是按照一定标准,将相关的内容资料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单元,各单元之间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语文教材体系。
除此之外,“单元”还属于一种基本编排方式。
徐林祥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探讨了以往不同版本的单元编排体例,它们或以知识组元,或以文体组元,或以主题组元,并把语文能力整合到单元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他还建议将“单元重组法”运用于语文教学中,即根据教学需要,打乱原有教材编排体系,重新组元,建立新的教材体系。
这表明我国以往各版本教材所采用的组元方式,既拥有自身编写特色,也包含共同目标追求,能为现行统编版初中语文的构思编排提供有效借鉴。
综上所述,“单元”既为一种基本构成单位,也是一种基本编排形式。
从教材编写历程来看,用“单元”来组织编写教材无疑是最稳妥、最能被社会所接受的。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沿用了这一传统体例,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改进,采用更加灵活的单元体例。
它虽还是以单元为依托来组织教学,却能将若干模块穿插于各个单元中,起到整齐划一的效果。
2021年第13期159课程研究浅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单元导语——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冷飒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00摘 要:单元导语是助读系统的一部分,是语文教材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对一个单元内容的高度凝练,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引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文章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单元导语进行浅析。
关键词:部编本教材;单元导语;七年级上册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科书是学校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基础,也是组织教学活动的直接依据。
作为构成语文教科书助读系统的要素之一的单元导语,对语文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单元导语的概念阐释顾黄初先生把语文教科书的内部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
[1]“导学系统”主要由单元导语、预习、旁批、旁注、课文插图等要素构成。
这些要素各自分工,共同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助力。
从“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可以发现,每一个单元的“单元导语”分为两部分。
第一段侧重于情感的体验,第二段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提示与引导。
同时,每个单元的“单元导语”是环环相扣,具有承接关系。
所以,“单元导语”不仅以简洁凝练的文字统领整个单元,以“导”为主旨,还具有起承转合的功能。
二、“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编写特点(一)表达形式上图文兼备从“单元导语”的整个页面来看,主要是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文字,导语的文字是以蓝色为底色的偏小的楷体字,左上方是偏大一号的楷体字;另一部分是图片,是以黑白为主颜色的图片,与蓝色文字相呼应,形成一种视觉上淡淡的美感。
1、单元插图体现人文主题从“部编本”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中可以看出插图与导语的内容息息相关,插图可以反映出文本的内容。
插图的种类有风景图,如第一单元;人物图,如第二单元;动物图,如第六单元。
这些插图充分体现单元导语的“人文性”。
如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想象之翼”,这里配有的插图是插上翅膀的骏马,与导语中“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相吻合的。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教学之我见孔海见(河南省虞城县教师发展中心)摘要: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ꎬ单元导语是辅助阅读的重要部分ꎬ虽然篇幅内容比较小ꎬ却传递着先进的教学理念ꎮ目前ꎬ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应用ꎬ单元导语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ꎬ使得教学活动出现一定的偏差ꎬ部分教师对于单元导语常常是一掠而过ꎬ忽视教材导语教学ꎬ难以体现部编版语文教材特色ꎮ因此ꎬ作为语文教师ꎬ应当做好部编版教材单元导语教学设计ꎬ科学合理应用ꎬ发挥其实际作用ꎮ本分分析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教学策略ꎮ关键词:部编版ꎻ初中语文ꎻ单元导语ꎻ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4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2020)01-07-316㊀㊀单元导语可以体现出编者的意图ꎬ明确每个单元主题ꎬ揭示出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ꎬ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ꎮ教材单元导语是语文教材的辅助内容ꎬ帮助教师把握备课方向ꎬ激发学习兴趣ꎬ有效开展自主学习活动ꎮ在实际的教学中ꎬ部分教师对单元导语认识不足ꎬ忽视单元导语内容ꎬ影响课堂教学效果ꎮ在实际的初中语文教学中ꎬ应当注重单元导语教学设计ꎬ作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切入点ꎬ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ꎮ一㊁借助单元导语ꎬ全面把握教学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ꎬ应当注重教学内容的把握ꎬ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和重难点ꎬ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定向标ꎬ优化教学策略选择ꎮ作为教师ꎬ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ꎬ准确把握课堂活动重点和难点ꎬ做好教学内容的把控ꎮ教师通过对教材单元导语进行分析ꎬ明确课堂教学三维目标ꎬ精选课堂教学内容ꎬ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ꎮ例如ꎬ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中ꎬ导语部分的主题是描写学习生活ꎬ感受不同时代的少年学习和成长的经历ꎬ感受永恒的童真㊁童趣㊁友谊和爱ꎮ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课文ꎬ明确细化课堂教学目标ꎬ传递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理念ꎮ本篇课文是一篇较长的散文ꎬ在课文中有不少描写景物和三味书屋特点的内容ꎬ结合单元导语内容ꎬ备课环节不能够停留在景物分析层面ꎬ应当将教学重难点放在语句赏析中ꎬ如开篇中第一段有这样的一句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ꎻ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ꎮ 作者使用了 似乎 和 确凿 两个词ꎬ其原因是什么ꎬ是需要深入探究的重点和难点ꎬ优化课堂活动设计ꎬ保证课堂教学效果ꎮ二㊁利用导语插图ꎬ加深课文主题理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中ꎬ单元导语中的插图并非是随意选择的ꎬ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ꎬ插图内容和单元人文主题或者课文典型人物相关ꎮ一般来说ꎬ单元导语中插图主要有景物类㊁人物类以及场景类等ꎬ通过这样单元导语插图的利用ꎬ环节文字带来的视觉疲劳ꎬ使得课文内容更加丰富有趣ꎬ借助单元导语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ꎬ引导学生开展主动学习活动ꎮ例如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ꎬ导语插图是人物类型的ꎬ结合«藤野先生»的课堂教学ꎬ引导学生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ꎮ在课堂教学中ꎬ讲解藤野学生外貌时ꎬ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ꎬ在阅读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脑海中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ꎮ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ꎬ让学生关注单元导语插图ꎬ插图中处在中间的人物既是作者描写的藤野先生ꎮ通过学生观察导语插图之后ꎬ有些学生脑海中的形象和插图形象差不多ꎬ有些学生脑海中形成的形象则和插图有着较大的差异ꎬ无论是那种情况ꎬ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ꎮ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ꎬ激发学生想象力ꎬ给予学生顿悟感觉ꎬ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ꎮ三㊁借助单元导语ꎬ丰富学生情感体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ꎬ部分教师丢单元导语利用不足ꎬ仅仅是参考任务素养内容ꎬ由于缺少相应的教学经验ꎬ对于语文要求把我不准确ꎮ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性综合学科ꎬ具有实践性特点ꎮ想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ꎬ应当以语言作为中心ꎬ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语言文字ꎬ加深学生情感体悟ꎮ教师需要灵活利用单元导语内容ꎬ有效利用其中的语文要求ꎬ加强课堂指导和引导ꎬ感受单元导语中人文主题的情感ꎮ例如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四单元教学中ꎬ在单元导语中ꎬ人文主题是反复品味ꎬ欣赏语言ꎬ体会和感受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ꎮ通过利用单元导语内容ꎬ实现学生情感升华ꎮ如«背影»课文教学中ꎬ教师可以根据语文要素段落要求ꎬ引导学生赏析文章语言ꎬ设计相应的引导问题:在父亲为儿子做的事情中ꎬ哪件事让你作为感动?找出让你感动的字词ꎮ通过学生课文阅读ꎬ找出其中描写父亲的片段ꎬ如 父亲爬月台 的内容ꎬ通过其中的一些动词ꎬ如 攀㊁缩㊁倾 等ꎬ充分反映出父亲的吃力感ꎬ根据上下文内容ꎬ结合课文写作背景ꎬ深刻体会文中的情感ꎬ实现学生情感的升华ꎬ保证单元导语的有效利用ꎬ提高课堂教学效果ꎮ四㊁有效引入单元导语ꎬ开展课堂反思活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ꎬ教材是传授知识的重要载体ꎬ在很长的教育教学中ꎬ教师知识传递以书本为主ꎬ将教材中的内容传递给学生ꎬ认为这样就是完成教学任务ꎬ对于教学方式合理性不够重视ꎬ忽视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培养ꎮ在新课程理念下ꎬ注重语文教材地位ꎬ教师是重要的参考资源ꎬ但并非唯一的资源ꎮ作为初中语文教师ꎬ应当合理利用和开发教材ꎬ灵活利用教材内容ꎬ优化课堂活动设计ꎬ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反思ꎬ提高课堂教学水平ꎮ例如ꎬ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教学中ꎬ以«安塞腰鼓»教学为例ꎬ结合课堂教学片断开展反思活动ꎬ设计相应的课堂问题: 对于地方文化你是如何了解的?为了保护地域文化ꎬ应该如何保护黄土高原? 通过这样的方式ꎬ引入相应的单元导语ꎬ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利用这些语言表达方式ꎬ感受作者寄予的情感ꎬ品味文章的语言表现力ꎮ通过这样的方式ꎬ开展课堂反思活动ꎬ深层次剖析单元导语ꎬ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句ꎬ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ꎮ五㊁结语教材可以实现编者和师生的交流ꎬ有利于人类精神文化的发展ꎮ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在2017年9月全国范围使用ꎬ单元导语是教材中的重要辅助内容ꎬ体现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ꎮ因此ꎬ作为初中语文教师ꎬ应当灵活利用单元导语内容ꎬ优化课堂教学设计ꎬ丰富课堂内容ꎬ升华学生情感体验ꎬ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ꎮ参考文献[1]刘思慧. 部编本 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浅析[J].文学教育(下)ꎬ2019ꎬ000(008):94-95.[2]敖雯雯.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教学探究[D].2019.6132020年第7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女报 家庭素质教育。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研究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小说单元的教学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说单元选文丰富,涉及多种文学风格和流派,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单元整体教学进行深入研究。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说单元包含多个特点。
选文丰富,既有古典文学名著,也有现当代优秀小说,涵盖了中国及世界文学的多元面貌。
这些选文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文学殿堂,感受文学之美。
这些小说大多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情世故。
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和学生明确教学和学习方向。
针对小说单元,教学目标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全面解读教材:教师需要对教材有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整体教学。
在小说单元中,教师需要对每篇小说的背景、主题、人物形象、叙事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作品。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针对小说的教学,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初中生必备的重要能力之一。
在小说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写读后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小说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考虑到每个单元和每篇小说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整体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以增强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研究
随着新一轮教材改革的深入推进,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已经成为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园内的热门话题。
其中,单元导语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特点和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单元导语的特点
1. 导语简洁明了:教材单元导语的文字应该准确、简明、通俗易懂,能够快速地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内容。
2. 导语注重启发思考:单元导语应该具有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语文知识背后的深层原理和内在规律。
3. 导语注重情感渲染:单元导语应该注重情感渲染,通过感性的语言表达和生动形象的描写,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和深刻感受。
二、单元导语的功能
1.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单元导语作为教材的开篇,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扫除学习障碍,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单元导语能够以新颖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视角,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索知识,感受文学的魅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单元导语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能够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和学生应该注重单元导语的学习和应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为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利用“单元导语”落实语文要素统编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设置了单元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提出了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单元导语,从强化语言感知训练、强化读写融合训练、探索语言表达规律等方面,落实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一、强化语言感知训练单元导语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大体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针对阅读提出的要求,另一部分是针对写作提出的要求。
阅读方面强调学生能够读懂文章的内容,感悟文章的情感,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师在开展单元教学之前,要对单元导语进行深度解读,了解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结合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一,从文章题目出发,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题目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整篇文章最精练的语言表述,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题目进行分析和鉴赏,有利于学生迅速了解文章的内容及文章的主要思想。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语是“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结合单元导语的这一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从文章题目出发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比如本单元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教师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分析,将题目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我的伯父”,侧重点在“伯父”,让学生能够从亲人的角度感受鲁迅的“可亲”;另一部分是“鲁迅先生”,侧重点在“先生”,让学生感受到周晔笔下的鲁迅不仅“可亲”,还“可敬”。
这样一来,学生仅从文章的题目就能够了解文章的内容。
其二,从重点词句出发,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语文课文除了文章题目是浓缩的精华外,文章中还包含了很多精妙的词句,体现了作者较强的语言功底。
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单元导语的要求,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感知语言的精妙。
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单元导语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教师根据单元导语的要求,引导学生赏析《四季之美》中有关春季景色描写的语句:“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著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 最小说·读写大视野内容摘要: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导语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向导。
单元导语篇幅短小,两段文字即揭示出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
这些导语内容明确,贴近生活,目标设置,三位一体,循序渐进。
其作用是提出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指引学生明确预习方向,抓住课堂重点,并能够在复习环节提高效率。
在教师用教材教和学生用教材学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部编本;中学语文;单元导语;特点及作用语文教材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一些有价值的部分因其合理性而被继承到部编本教材中,单元导语就是其中之一。
顾黄初先生提出:“语文教材的内部结构分为四个系统,即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
单元导语是助读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1]单元导语作为一个单元的起始,在教材中起到了统领性的作用。
一、单元导语的特点教材编写者将单元导语编排在每个单元的最开始,概括了各单元学习的普适性内容和目标,是一个单元的总领性知识,单元导语之后的课文,是这些知识目标的具体载体。
这一编排模式符合学生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
单元导语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了解其特点是分析教材的重要环节,是研读文本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教学活动的有力依据。
单元导语具有如下特点。
(一)形式上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一共有六册三十六个单元,每一个单元的起始位置都有一则单元导语,单元导语由两段文字叙述构成。
第一段文字介绍人文主题,用简洁清晰的语言概括出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例如七上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写道:“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这是单元导语第一段文字叙述部分,实际上就是为读者介绍了单元学习主题,使师生在不翻阅具体课文的情况下就能够知道本单元的所有作品都是围绕“四季美景”这个主题展开的。
这些描写单元主题的文字,语言简洁,表意直接,为语文学习者把握课文内容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第二段文字是语文要素部分,提出了学生在本单元的语文学习中需要掌握的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
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导语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单元导语作为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对一个
单元内容的高度凝练,在教师的教学中和学生自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2016年9月正式投入到全国应用,
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关注,本文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对单元导
语的编写理念进行剖析,从中解读出单元导语所具有的深层次的意义,再结合单元导语的编写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单元导语
作用的意见。
具体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绪论部分主要简述本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是对部编本初中语文单元导语设置情况进行全面的概述,包括单元导语在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解析单元导语的编写依据,分别是建构主义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核心素养。
第二章是解读单元导语在内容上和形式上的编写特点。
单元导语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理念,在编写上充分体现出科学性和人文性,同时单元导语还具有在整本书中与其它系统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的特点。
第三章是提出部编本单元导语在教学中具体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增加单元导语实施的评析细目表、引入思维导图进行单元导语教学、联系教材其它系统最优化使用以及结合单元导语背景图开展图文教学等实施策略,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学能力。
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浅析作者:刘思慧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以七年级上下册为例,对“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单元导语进行浅析。
从单元导语概念入手,分析了单元导语对教师和学生的作用。
并通过纵向对比分析单元导语的形式和内容,得到一些分别对教师和学生的用书建议。
关键词:单元导语概念和作用形式和内容使用建议一.单元导语简介(一)单元导语概念阐释顾黄初先生把语文教科书的内部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
导学系统在教科书中,其主要职责是协助功能,通过援引注释等途径,协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重难点和提示其学习探究方法,帮助教师指导学生,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单元导语作为一个单元的开始,在导学系统中起统领全局的作用。
单元导语在概念上应分为“单元”和“导语”两部分。
“单元”更偏重对内容的介绍和解读,“导语”则侧重于语文学习的方法。
从七年级上下册的单元导语可以看出,十二个单元的单元导语均是分成两段话来介绍以及概括。
第一段是介绍本单元文章的内容主题。
(二)单元导语的作用1.对学生的作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预习是学习的前提。
虽然每一篇文章前面都有课前预习,且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但是,在学习一个单元之前,先学会看单元导语很关键。
对未来要学习的内容建立框架和目标,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此书的编写中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学生在学习的需有一个大的格局,把格局理念渗透到每一篇文章中,利用单元导语中的阅读方法来阅读并思考如何提高阅读水平。
叶圣陶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提到“教是为了不教”。
而单元导语则可协助学生学习,自主地运用相关知识概念进行知识能力的转换。
2.对教师的作用单元导语第二段第一句话均引导该单元需要学习什么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这无疑是对过去“一纲多本”模式的改善。
过去,同一篇课文,不同教师会侧重于不同方法。
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研究单元导语是教材助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科书的编制与使用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单元导语的研究,可以为教科书的编制和使用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以投入使用的七、八两个年级的教科书为例,运用教材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等理论方法,从编制与体系、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等角度探讨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内涵、外延、特征、具体内容及其使用策略,认为单元导语的编制符合课改的相关理念,具有循序渐进、操作性强等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应根据教学实际合理地分析与使用单元导语。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内容和方法等。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共分四章:第一章,阐述与单元导语相关的概念,阐
明本研究的学理依据及其对单元导语编撰的启示。
第二章,梳理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的编制与体系。
第三章,论述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人文主题,提出单元导语中人文主题的使用建议。
第四章,分析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指出单元导语中语文要素的具体内容及其使用策略。
第三部分为结语部分,阐述本研究的心得和体会,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初中语文教材也进行了全面的统编。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初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在这套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导语,导语既是该单元的引子,也是该单元的总纲,是学生学习该单元的重要指南。
因此,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研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语的语言表达
导语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份引导,因此,导语的语言表达应该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同时,导语中应该融入足够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
此外,导语中还应该注意使用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语言,使学生对该单元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导语的内容设计
导语应该准确地反映该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同时,导语的设计应该贯穿整个单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指导。
导语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不宜过于复杂,同时也要注重深度,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
三、导语与教材整体的协调性
导语是教材的开端,同时也是教材内容的总纲,因此,导语与教材整体的协调性非常重要。
导语应该准确地反映教材的主旨和内容,同时还要符合教材的整体架构,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综上所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对导语的语言表达、内容设计以及与教材整体的协调性进行深入探究,有助于优化导语的设计,提高教材的教学效果。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教学探究部编本语文教材单元导语作为助读系统的一部分,虽篇幅短小,却传递着最科学最先进的语文教学理念。
从部编本语文教材使用情况看,一线教师使用单元导语的效果并不理想。
这种现象与单元导语能够给老师和学生带来的巨大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偏差,个别教师对单元导语基本上是一掠而过,把教参和教学经验当成了备课的首要参考环节,教师忽略教材的做法并不利于表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特色。
本文对部编本语文教材单元导语进行初步的探索,将部编本单元导语相比其他教材更进步的地方整理出来,证明它的效力,并在教师应用方面给出合理的使用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单元导语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
第一章是对部编本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概况进行梳理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部编本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编写理念、编制内容特点和自身特色。
导语内容的编写理念体现了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国内先进的教育思想(学本思想、语文核心素养训练),编制内容从文字和背景插图两方面进行阐述,自身的特色也是从导语的体系、结构、教学目标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此让读者对新版语文教材单元导语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
第二章向读者呈现了部编本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使用现状,调查问卷当中的问题分为三类,分别是教师对单元导语的认识、备课和实践情况的调查,将收集起来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教师在使用单元导语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认知的片面性和使用的局限性这两个方面,这些都是单元导语利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第三章就是本文的重中之重,即部编本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使用建议,文中的使用建议是针对教师的应用来设计的。
本文希望通过这些应用建议来增强单元导语对教学的影响力。
结语部分阐述了本文的论述不足之处和对单元导语未来的展望。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作者:聂健成来源:《师道(教研)》2023年第12期大单元教学是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
统编教材在编排中注重文体的选择、主题的多样,这就使得单元整体设计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同时,单元整理设计中,围绕整体目标展开教学设计,将有利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提高课堂效率,也将更有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
一、聚焦思维能力,以人文主题定单元主题统编教材单元导语采用“双线结构”,即“人文主题”“语文素养”。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围绕“少年成长”选取了三篇小说,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取材独特而广泛。
有通过展现旧中国农村风貌展示旧中国人民命运来触发青少年思考社会的《故乡》,有通过呈现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人情现状揭露残酷的社会现实来引导青少年辨析人性的《我的叔叔于勒》,有通过在面临生活困境时艰难走过锤炼自我来启迪青少年对成长领悟的《孤独之旅》。
从人文主题角度,《故乡》可以让我们看到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乡村的破败,村民日常贫穷的景象及其人与人相互之间产生阶级、冷漠、隔阂的事实,感受大师鲁迅凭借作品所抒发的渴望有新生活的思想感情,进而深入认识到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思想不仅仅是我国农村经济衰败、村民生存日渐困难的原因,而且也在思维心灵上对村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的叔父于勒》则是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看法的前后变化,清晰而鲜明地勾勒出了一个十九世纪法国小市民社会日常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以若瑟夫的角度来呈现的,里面也蕴含了若瑟夫对生命、社会价值的深刻理解,通过学习这篇小说,带领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强化学生的道德观念。
《孤独之旅》是一篇自读文章,通过介绍杜小康在养鸭环境中,战胜恐惧和寂寞而成长、坚韧的成长经历,可以开阔生活眼界,丰富了人生情感,并能启发孩子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勇往直前的信心,培养战胜困境的毅力。
选编的三篇课文都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致,促使了学生们在读书过程中进一步深化对文本内容的认识,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思想创作能力,并最终引领了学生们痛恨现实社会的假丑恶,渴望成长,追求真善美。
探索篇誗课题荟萃“部编本”的语文教材在全国得到了应用,正是由于这一版本的教材在编排上有着鲜明的特色,能和当前初中生的学习发展需要相结合,尤其是在单元导语的安排上有着特色,所以能对学生学习素养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通过将单元导语在教学当中加以运用,使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起到积极作用。
一、“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价值以及总特点1.“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价值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比较关键的时期,七年级是学生刚入初中的起始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就要充分注重学生的高效化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能对语文的魅力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中的单元导语在教学中的科学运用,能发挥其积极的价值作用,单元导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1)单元导语能为教师备课指引方向从单元导语的构成部分能发现,人文主题以及知识主题是关键组成部分,其中就指明了对学生三维能力培养的目标。
如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和第二单元导语,第一单元的导语主要是“重视朗读……把握好重音和连停……揣摩品味语言”,而第二单元的单元导语是“重视朗读……把握文章感情基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1]。
从中就能够看到,在知识主题上对学生朗读技巧掌握培养比较注重,两个单元在内容上是有联系的,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结合单元导语进行备课。
(2)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单元导语能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单元导语的阅读后,对单元课程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学生可持续学习。
如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语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产生探险的兴趣以及好奇心,让学生对探险是怎样的,以及课文当中讲述的探险故事等产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除此之外,也能通过单元导语的引导,让学生科学学习[2]。
2.“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总特点(1)体系编排完善“部编本”语文教科书单元导语总特点主要体现在几个重要的层面,如体系编排较为科学。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研究
单元导语作为语文教科书里的一部分,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但专门研究单元导语的著作几乎没有,有关统编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
研究文章也很有限。
本文首先对单元导语的演变历程进行考察,然后
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其编写情况,最
后探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与语文教学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发
现其编写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建议。
全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是
对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历史考察,在提出单元导语的理想标准基础上,梳理其编写从无意识到意识化的过程。
第二章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编写情况,发现其在编排上语言凝炼、排版
简洁,能够体现新教材“双线组元”的结构体例,并与预习、练习部分相辅相成;在功能上能够揭示单元主题、提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建立情境,拉近与学生距离;不同类型单元的导语在编写时注意保持
与整册教材、整套教材的有机联系。
第三章是有关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单元导语的述评和建议,例如单元导语存在读法指示上的偏差;单元
导语提示的单元教学任务与这个单元的写作任务不一致;在口语交际、名著导读以及课外古诗词诵读上,单元导语不能够起到统领作用。
此外,统编教材单元导语的功能配置和使用价值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
单元导语不仅统领整个单元,还要承接前后单元,研究单元导语是快
速了解编者意图和教材框架的途径之一,理应为一线教师们以及学生
们所重视。
笔者作为一名新教师,希望自己的一得之见能为新教材的
有效使用提供一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