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10的形成》含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中班数学教案《10的形成》按教材定制 / 内容可编辑 / 提高备课效率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中班数学教案《10的形成》活动目标: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清楚的感知到9添上1是10,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理解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具:挂图(梨树,树上挂着9个黄梨,9个青梨)磁性大黄梨1个,大绿梨1个,数卡1——10。
学具:雪花片活动过程:一、复习9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
(教师出示数字5——9,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二、学习10的形成。
1、出示挂图,问:图上有什么?(幼儿说完后,集体点数验证,可以引导幼儿用目测后接着数的方法去点数)9个黄梨、9个绿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给予匹配数字9)2、有的梨被叶子遮住了,小朋友看看遮住的是什么梨?(.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说出1个大黄梨和1个大青梨)。
3、现在有几个黄梨、几个青梨了呢?10个梨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完整说出9个黄梨添上1个大梨是10个梨)三、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10的形成。
1、幼儿看数字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2、看会变的数卡取放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从而进一步感知9、10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中班教案《10形成》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0及其组成形式;2.能够通过手指、计算卡等物品将10进行分解和组合;3.能够简单地完成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培养幼儿对于数字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2.手指计数图;3.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与幼儿们打招呼,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数字10及其组成形式。
通过一些玩具或者计算卡片来引导幼儿们探究数字10的组成形式。
2. 认识数字10(10分钟)通过数字卡片,让幼儿们先认识数字10及其形式,并与他们分享我们日常生活中数字10的表现。
例如:我们经常会在上学路上见到10颗红灯等等。
进一步引导幼儿们对于数字10的感性认识。
3. 分解数字10(25分钟)在手指计数图和计算卡片的帮助下,让幼儿们将数字10分解成多个小数字。
例如:5+5,6+4,7+3等等。
让幼儿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字10的组成形式。
4. 组合数字10(25分钟)通过计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幼儿们尝试将小数字组合成数字10。
例如:4+6,3+7,2+8等等。
同样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字10的组成形式。
5. 运算小游戏(15分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计算卡片,让幼儿们自己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类似于黑板计算的小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们自主探索,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6. 反思(5分钟)教学结束后,与孩子们一起反思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幼儿们回忆今天的探究过程。
收集反馈意见,以便持续优化教学方式。
教学总结本次教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们对数字10有一个感性认识,并通过实践操作来进一步加深对数字10的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不仅可以增加幼儿们的参与感,还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最后,反思是教育的重要步骤,其目的是从学习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优化教学内容。
幼儿园中班教案《10形成》含反思一、教学背景幼儿园中班,3-4岁的学生,大多数已掌握了1-9的数字。
为了引导孩子更快更好地掌握数字10,本教案特别设计了《10形成》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认识数字10及其数量特征;•运用各种教具和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综合能力;•培养幼儿学习探究习惯,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flashcards或唱数字歌引入数字10,让孩子们认识数字10的写法、读法、特征等。
2. 数字10的数量特征(10分钟)教具:十颗彩色珠子、两个透明杯子•持红色珠子的杯子里有几颗珠子?一个;持黄色珠子的杯子里有几颗珠子?九个。
请学生试试用这两个杯子合并成数量是10的方案。
•请学生按上面的方案,在杯子里放入珠子,直到珠子数量等于10,让他们感受数字10的数量特征。
3. 数字10的认知与拼凑(20分钟)教具:数字卡片、数字造型玩具•让学生自由组合十个数字卡片,体验数字10由1、0两个数字组成的过程,深入理解数字10概念。
•拼凑数字造型玩具,将数字1、0组合成10的形状,进一步感受数字10的含义和数量特征。
4. 数字10的运用(15分钟)教具:数字印章、彩笔•老师拿着数字印章让学生依次设计数字10的各种表达方式,如 10、ⅹ(罗马数字)、十、一枝零花、1+9=10等,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表达方式的含义。
•让学生在作品中自由涂鸦、任意组合,创意十足地表现数字10。
5. 游戏活动(10分钟)教具:成语卡片(至少有其中一张是“十”字成语)、闪卡、卡牌游戏•观察闪卡上的数字图案,快速数和说出其中有几个10。
•通过竞赛形式配对“十”字成语和其意思,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
•以10为基数,玩转卡牌游戏,增强基本计数能力。
6. 总结(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加强对学习成果的确认。
四、教学反思该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数字10开展,通过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数字10的数量特征、认知及运用,全方位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0的形成》含反思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游戏方式了解数字10的概念;
2.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幼儿的数学表现兴趣。
教学重点
幼儿应该学会:
1.认识数字10;
2.理解数字10的产生方式;
3.了解数字逻辑思维。
教学时间
1节课(25分钟)
教学具材
1.十位数码卡片,数字卡片1到9。
教学步骤
1.师生互动:让幼儿自己或盲拿出数码卡片,组成数字1、2、3、4、5、6、7、8、9,看一看,能否找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2.互动探讨:引导幼儿参考纸币、货币,找出相同点,引导其理解纸币、货币的意义以及十进制的基础。
3.手工练习:让同学自己动手,用卡片组成一个10字符,理清十位数的概念。
4.数字拓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幼儿了解10的形成、几何、金额等
相关知识。
5.互动游戏:通过益智游戏、口算竞赛等方式,让幼儿巩固知识,提高兴趣。
反思
此次教学中,我发现幼儿在游戏互动环节中参与度很高,但在数字拓展环节中有一些幼儿不能有效的理解所展示出的知识。
这启示我们,数字教育不能局限于桌面环节,更需要通过音视频,让数学的深度和广度展现出来,并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能更好的增加幼儿理解和认知。
在游戏环节中加强小组竞赛,激发幼儿兴趣,在幼儿感到属于自己的“胜利”后,他们会更加喜爱和适应数学学习。
【中班数学教案】中班学习十的形成哎呀,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中班数学教案——中班学习十的形成。
我们得知道什么是“十”哦!它就像一个小圆圈,里面有十个点点,是不是很好看呢?这个小圆圈是怎么来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谜底吧!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数字的时候,人们用手指头来计数。
有一天,一个人突然发现,他的手指头可以分成两部分:五个手指头和五个手指头。
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新的计数方法:用十个手指头来表示十个物品。
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更方便地数数了。
这个新的计数方法还不够完美。
有时候,人们需要表示的物品数量是九个或者更多。
这时候,他们就需要用到其他的符号来帮助他们计数。
于是,他们又发明了一个叫做“一”的符号。
这个符号就像一个小圆圈里面有一个点点,表示一个物品。
有了“一”,人们就可以用十个“一”来表示十个物品了。
后来,人们又觉得“一”有点太小了,不方便数数。
于是,他们就在“一”的外面加了一个圈圈,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十”。
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用十个“十”来表示十个物品了。
而且,这个新的计数方法还很好玩哦!你可以试试看,用你的手指头摆出十个“十”,然后再慢慢地数一遍。
你会发现,这样做真的很有趣呢!除了用手指头和符号来表示数字之外,人们还发明了很多其他的方法。
比如说,有一种叫做“筹码”的东西。
你知道吗?在古代的中国和欧洲,人们都用筹码来表示金钱和物品的数量。
筹码有很多种颜色和形状,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说,红色的筹码代表金钱,绿色的筹码代表土地等等。
通过使用筹码,人们就可以更方便地进行交易和计算了。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十”的由来和意义。
我们就要学习如何在中班里认识和运用“十”这个数字了。
我们要学会怎样数数。
从一开始的“一、二、三......”到最后的“十、十一、十二......”,我们都要认真地数清楚每一个数字。
我们要学会怎样加法运算。
当我们知道了两个数字之后,就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然后把结果写在纸上。
中班数学教案10得形成中班数学教案:十得形成一.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中班学生能够:1.认识数字10,学习如何将10进行拆分和组合;2.掌握数字10的大小排列顺序;3.理解“得数”和“算得”两个概念;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9的数字卡片,以及特殊标识的“10”卡片;2. 教学素材:小人、小球等教具。
三. 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1-9,并引导学生跟着读出数字。
然后,教师出示特殊标识的“10”卡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新知建构:(15分钟)a. 认识数字10:教师将数字10卡片放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围坐在一起。
教师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数字?”引导学生回答“十”,然后教师再问:“十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鼓励学生回答“两个数字:1和0”。
教师再次强调数字10的特殊性,表示满满的,可以进行拆分和组合。
b. 数字10的拆分与组合: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9,然后让学生展示手中的卡片。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拿出几个数字卡片,加起来正好是10,你能找出哪些数字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由组合数字卡片,找出能够凑成10的组合方式。
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建议和提示。
c. 数字10的大小排列:教师让学生回到座位上,提问:“请问,1和0哪个数字比较大?”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给出理由。
然后,教师出示其他数字卡片,让学生们比较大小,找出数字10的位置。
3. 启发探究:(20分钟)a. 认识“得数”和“算得”:教师出示小人和小球等教具,用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提问:“小人手里有10个小球,他把其中的5个小球放在红盒子里,那他手里还剩下几个小球?”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5”。
然后,教师再次出示数字10卡片,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小人把5个小球放在红盒子里,剩下的5个小球就是他手里还有的小球,对吗?”教师强调这就是“得数”,是从一个总数中剩下的部分。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10的形成》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10的形成》及教学反思中班数学教案《9、10的形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8添上1是9,9添上1是10,理解9、10的形成,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9、10的形成》含反思教案吧。
数学活动:9、10的形成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8添上1是9,9添上1是10,理解9、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1、PPT,数字1-10;2、每组一份花片、一份蜡笔,每人一张操作单。
活动过程:一、简单复习2——8的形成1、玩拍手游戏,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1添上1就是几?幼儿:姚老师,告诉你,1添上1就是22、边拍手边依次出示数字1—8,集体认读。
二、引导幼儿学习9、10的形成1、出示PPT:请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小鸟,花,苹果)请你们数数它们的数量都是几?(8只小鸟、9朵花、9个苹果)2、操作PPT,数量发生变化(飞来一只鸟、开出一朵花、拿走一个苹果):仔细看看,什么变化了?引导讲述:8只小鸟添上1只就是9只小鸟;8朵花添上1朵花是9朵花;9个苹果去掉一个是8个苹果。
3、追问:那9去掉1就是几?(出示“8”,巩固认读)8添上1是几?9添上1呢?(依次出示9、10,引导幼儿认读)三、进一步感知9、10的形成1、根据教师指令幼儿拿取相应数量的花片:请拿出数字8的花片朋友——幼儿取8片花片并排成一排。
想一想怎样让8片花片变成9片?——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8片添上1片是9片9片又怎么变成10片呢?10片去掉一片是几片?10去掉1就是几?2、介绍操作单,幼儿独立操作:看看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数一数对应房子里的实物数量是多少,是不是一样?如果不是,请想办法变成一样多。
幼儿园中班数学10的形成教案10,相当于汉字十,是位于9与11之间的自然数、正整数,是一个简单的数。
一起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10的形成教案!欢迎查阅!幼儿园中班数学10的形成教案1活动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10的形成,认识数字10,理解10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活动准备:每张座位上贴上1-9的数字,每人一张胸卡(有数量不等的小动物)活动过程:一、复习9以内的数量1)导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2)游戏:上车,根据胸卡上图片的数量找相应的车号。
师:我们每人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只?那要去找数字几的车呢?3)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相互检查验证。
(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师:请你用‘几只动物找几号座位’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请你们相互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
二、学习活动,认识数字101)复习9以内的数量2)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实际意义_师:天上飞来了几只蝴蝶?(9只)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合起来有几只燕子呀?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目测数群)10只燕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_10长得象什么?(出示数字10)它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在前,0在后面 )_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兔,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3)游戏:老师请你们吃糖果,请你们自己从盘子里数出10颗糖果。
出示操作板,先跟幼儿从左到右数到10.幼儿按老师的指令把糖果的放进操作板。
如(教师:请拿出一颗糖果放在第6个格子里。
)4)操作练习。
请把数量为10的圈出来幼儿园中班数学10的形成教案2活动目标: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分解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朋友积极探索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1、教具:课件、 1---10的数字卡。
2、学具:儿童用书,幼儿自带10根小棒。
活动过程:一、复习数字101、教师:伸出小手,数数自己有几个手指头?(10个)2、教师:数字10怎么写?3、请孩子说一说,写一写。
中班数学教案:10的形成
中班数学教案:10的形成
预设目标:
1.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让幼儿理解10的形成概念,知道9添1是10,学会从左到右点数10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2.认读数字10,知道10的实际意义。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盖印章作业单、印章、连线作业单、数卡一套
活动预设:
1、数数1-20。
2、复习9的形成。
出示:红花9朵,提问:红花有几朵?怎样使他们变成9朵?(添上1朵花)
有一位幼儿上来分别添成9朵花,添后点数说出总数。
小结:8朵花添上1朵花是9朵花,8添上1是9。
3、学习10的形成
出示:红花9朵,提问:蓝花有几朵?怎样使他们变成10朵?(9添上1是10)
请一位幼儿上来分别添成10朵花,添后点数说出总数。
小结:9朵花添上1朵花是10朵花,9添上1是10。
4、认读数字10,问:10字象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得出10像一支铅笔和一个鸡蛋。
5、游戏:比多少
在地上画有两个圆圈,听音乐,音乐一停,站在圈上,比一比哪个圈上的人多?
6、操作活动:
1)连线:相同数量的图案连线。
2)盖印章(数字符号):看每排前面的数字,在原有印章数量的基础上再盖上一定数量的印章,使印章数与数字一致。
幼儿园中班数学10的形成教案10,相当于汉字"十",是位于9与11之间的自然数、正整数,是一个简单的数。
一起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10的形成教案!欢迎查阅!幼儿园中班数学10的形成教案1活动目标:1、在游戏活动中学习10的形成,认识数字10,理解10的实际意义。
2、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幼儿操作,思维能力活动准备:每张座位上贴上1-9的数字,每人一张胸卡(有数量不等的小动物)活动过程:一、复习9以内的数量1)导入:春天来了,我们一起去郊游吧!2)游戏:上车,根据胸卡上图片的数量找相应的车号。
师:我们每人都挂了一个卡片,看,我的卡片上有什么?有几只?那要去找数字几的车呢?3)分别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并相互检查验证。
(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师:请你用‘几只动物找几号座位’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请你们相互检查一下是否都找对了。
二、学习活动,认识数字101)复习9以内的数量2)认识数字10并理解10的实际意义_师:天上飞来了几只蝴蝶?(9只)这时又飞来了一只,合起来有几只燕子呀?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幼儿目测数群)10只燕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_10长得象什么?(出示数字10)它由哪两个数字组成呢?这样看是不是10呢(翻身)?(提醒幼儿知道10永远1在前,0在后面)_数字10除了可以表示10只小兔,还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找一找我们身上哪样宝贝正好是10?3)游戏:老师请你们吃糖果,请你们自己从盘子里数出10颗糖果。
出示操作板,先跟幼儿从左到右数到10.幼儿按老师的指令把糖果的放进操作板。
如(教师:请拿出一颗糖果放在第6个格子里。
)4)操作练习。
请把数量为10的圈出来幼儿园中班数学10的形成教案2活动目标: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分解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引导小朋友积极探索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1、教具:课件、1---10的数字卡。
2、学具:儿童用书,幼儿自带10根小棒。
中班数学活动910的形成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2.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绘画等形式进行数的基本操作,如加减法。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求数量大小关系,培养对数字的直观感受。
二、教学内容1. 数的概念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出数的概念,并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数是什么。
2. 数的基本操作教授加法和减法基本操作,让学生通过绘画、游戏等形式进行练习,加强操作的熟练程度。
3. 数的大小关系通过数字排列、图形比较等方式学习数的大小关系,让学生培养对数字的直观感受。
4. 数的应用将数的应用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如购物时的计算、地图的距离计算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 数的概念1.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图片等形式了解数的概念。
2.让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数是什么,教师及时纠正并指导。
2. 数的基本操作1.教授加法和减法基本操作,让学生跟随教师练习。
2.进行加法和减法的游戏和绘画练习,让学生通过游戏和绘画的形式熟悉数的基本操作。
3. 数的大小关系1.引导学生通过数字排列、图形比较等方式了解数的大小关系。
2.制作数大小关系比较图,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4. 数的应用1.将数的应用引入到日常生活中,如购物时的计算、地图的距离计算等。
2.进行实际操作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游戏、绘画、实践操作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师也注意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然而,教师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够严谨,有些知识点讲解不足,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
另外,教师在实践操作环节的安排也需要更加周密,以确保学生的安全。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教学,教师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的力量。
10的形成中班教案精选(4篇)10的形成中班教案精选篇1活动目标: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清楚的感知到9添上1是10,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理解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具:挂图(梨树,树上挂着9个黄梨,9个青梨)磁性大黄梨1个,大绿梨1个,数卡1——10。
学具:雪花片活动过程:一、复习9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
(教师出示数字5——9,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二、学习10的形成。
1、出示挂图,问:图上有什么?(幼儿说完后,集体点数验证,可以引导幼儿用目测后接着数的方法去点数)9个黄梨、9个绿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给予匹配数字9)2、有的梨被叶子遮住了,小朋友看看遮住的是什么梨?(引导幼儿说出1个大黄梨和1个大青梨)。
3、现在有几个黄梨、几个青梨了呢?10个梨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完整说出9个黄梨添上1个大梨是10个梨)三、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10的形成。
1、幼儿看数字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2、看会变的数卡取放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从而进一步感知9、10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10的形成中班教案精选篇2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4~65页及练习九第1~3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感受10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
2.全面认识和掌握10的数数;认、读、数10;比较大小和组成以及10的写法。
3.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全面掌握10的组成。
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故事引入。
“数字王国里,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特别是0。
小朋友们,你们能帮0想想办法吗?”2.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办法:让1和0做朋友比9大,让2和0做朋友比9大……3.老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10的形成》教学背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幼儿了解数字9和数字10的大小关系及形成过程,加深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幼儿园中班的学生,教学目标是让幼儿认识数字9和数字10,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并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9和数字10,并理解它们的大小关系。
2.能够理解数字9和数字10的形成过程,了解各数字中的基本概念。
3.能够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数字9和数字10教师通过板书数字9和数字10的形状和写法,向幼儿群体展示这两个数字的基本概念。
同时介绍数字9和数字10这两个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年龄、物品的数量等等。
通过榜样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 了解数字9和数字10的大小关系让幼儿通过实物、图片、板书等方式来感性认识数字9和数字10的大小关系。
通过教师引导,幼儿能够口头描述和手势表示它们之间的数值关系。
通过一个小游戏,让幼儿了解数字9和数字10之间的大小关系。
3. 认识数字9和数字10的形成过程通过幼儿经常接触的各个生活场景,让幼儿感性认识数字9和数字10的形成过程,并学习到数字的组成方式。
同时,通过教师指导,呈现数字9和数字10的简单组成方式,并让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实践。
4. 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通过互动的方式,提高幼儿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在幼儿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注意观察和指导,对操作不当的幼儿进行适当的纠正和提示。
在实践操作后,教师询问幼儿们的思考过程和成果,提高幼儿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活动:1. 感性认识数字9和数字10让幼儿们分别用小玩具、小汽车等实物,摆出数字9、10的数量,感性认识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且加深对数字9和数字10的理解。
2. 小游戏:数字9和数字10之间的大小关系教师将写有数字9和数字10的卡片放在圆形的地方,然后让幼儿站在数字9和数字10之间的空地上,要求幼儿口头表示出这两个数字之间的数值关系。
幼儿中班数学教案《9、10的形成》教案名称:《9、10的形成》适用年龄:幼儿中班(3-4岁)教学目标:1. 能通过游戏活动,认识数词9和10,并能正确书写和说出这两个数字。
2. 了解数字9和10的数量特征以及基本的数学概念。
3. 培养幼儿对数字9和10的数量概念的感知能力。
4. 培养幼儿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9个数词卡片和10个数词卡片。
2. 数字图形卡片:数词9和10的相应数量图形卡片。
3. 各种类别的实物:如9个计数杯子、10个积木等。
教学过程:Step 1: 数字卡片认知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9”,向幼儿介绍数字卡片代表的是一个特定的数量,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个数字代表几个?鼓励幼儿回答。
2. 教师出示数词卡片“9”,请幼儿观察数词的形态以及对应的数量图形卡片。
3.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数词9,然后合作书写数词9。
4. 教师将数词9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让幼儿随时观察和复习。
Step 2: 数词9的数量感知1. 教师出示9个计数杯子,对幼儿说:“这是9个杯子,请数一下。
”引导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一一数出。
2. 教师引导幼儿将9个杯子排成直线、圆圈、长方形等形状。
3.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方式组合9个杯子,例如4个和5个,7个和2个等。
Step 3: 数字卡片认知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0”,向幼儿介绍数字卡片代表的是一个特定的数量,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个数字代表几个?鼓励幼儿回答。
2. 教师出示数词卡片“10”,请幼儿观察数词的形态以及对应的数量图形卡片。
3. 教师和幼儿一起念数词10,然后合作书写数词10。
4. 教师将数词10贴在教室的显眼位置,让幼儿随时观察和复习。
Step 4: 数词10的数量感知1. 教师出示10个积木,对幼儿说:“这是10个积木,请数一下。
”引导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一一数出。
2. 教师引导幼儿将10个积木排成长条、正方形等形状。
3.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其他方式组合10个积木,例如5个和5个,8个和2个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10的形成》教学目标1.了解数字9、10的大小和数量特征。
2.接触大于10的数字,初步认识数字的连续性。
3.学习数字9、10的书写。
教学准备1.教材:中班数学第一册第二册教材。
2.游戏道具:数字卡片、数字拼图、数字图形卡片。
3.其他准备:黑板、粉笔、可擦笔、橡皮、小米垫、毛巾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复习让孩子们口算一数,问第一位数是几?第二位数是几?并请同学把口实算一遍,然后用手指表达出来。
第二步:引入写数字9、10在黑板上,引出数字是由1、2……一直数下去的,进而引出接下来的数。
第三步:讲授1. 树形图分析数字9的构成这里我们可以利用数字卡片让孩子们学习数字9,引导孩子们将数字9按顺序排列,以树形图的形式展示数字9的的构成。
数字9树形图数字9树形图数字9可以分解为5+4、6+3、7+2等。
教师可以通过数字拼图让孩子们自行拼出数字9,之后可以尝试把不同数字拼法的相等性、不等性做出关于数字大小的判断。
还可以多创设一些关于数字9的有趣谜题,例如:一个保龄球把全部的九个瓶子击倒后,求九个瓶子中的一部分被击倒瓶子的个数。
2. 树形图分析数字10的构成继续以数字卡片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排列数字10,并以树形图的形式展示数字10的构成。
数字10树形图数字10树形图数字10可以分解为6+4、7+3、8+2、9+1等。
教师可以使用数字图形卡片,引导孩子们左右摆放图形卡片,用数字拼图验证这可以分解成多少个十和多少个一。
3. 理解数字的连续性引导孩子们尝试用指头数数,从1数到20,以此来让孩子们了解数字的连续性。
通过数字卡片的组合和拼接,让孩子们感受和体会多种连续和不连续的数字情况。
例如:用数字卡片把一个红色“9”和一个黄色“1”组合起来,装饰成可爱的小动物。
第四步:练习在后续的课堂中,可以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如异类排序、数字大比拼、趣味连连看等。
异类排序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图案,分类整理出不同的数字卡片,并将其粘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中班教案《10形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清楚的感知到9添上1是10,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理解10的形成,发展目测力、判断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10形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使幼儿清楚的感知到9添上1是10,并能用语言加以描述,理解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活动准备:教具:挂图梨树,树上挂着9个黄梨,9个青梨磁性大黄梨1个,大绿梨1个,数卡110。
学具:雪花片活动过程:一、复习9以内的形成。
1、拍手游戏。
2、看数字做动作。
教师出示数字59,幼儿根据数字做相应数量的动作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二、学习10的形成。
1、出示挂图,问:图上有什么?幼儿说完后,集体点数验证,可以引导幼儿用目测后接着数的方法去点数9个黄梨、9个绿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给予匹配数字92、有的梨被叶子遮住了,小朋友看看遮住的是什么梨?引导幼儿说出1个大黄梨和1个大青梨。
3、现在有几个黄梨、几个青梨了呢?10个梨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完整说出9个黄梨添上1个大梨是10个梨三、幼儿操作,进一步巩固10的形成。
1、幼儿看数字取相应数量的雪花片。
2、看会变的数卡取放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从而进一步感知9、10两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四、收拾用具后结束本次活动。
教学反思: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
演示就是让幼儿去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
讨论就是让幼儿去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小百科:10,相当于汉字&;十&;,是位于9与11之间的自然数、正整数,是一个简单的数。
矿石破碎机/带到幼儿园,一般老师会在班里设置一个相片墙之类的板块让孩子们贴上自己的全家福,当孩子想粑粑麻麻还可以看看,就好像粑粑麻麻陪伴自己在幼儿园时一样的。
中班数学教案:10的形成中班数学教案:10的形成1数学活动:9、10的形成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8添上1是9,9添上1是10,理解9、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1、PPT,数字1-10;2、每组一份花片、一份蜡笔,每人一张操作单。
活动过程:一、简单复习2——8的形成1、玩拍手游戏,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1添上1就是几?幼儿:姚老师,告诉你,1添上1就是22、边拍手边依次出示数字1—8,集体认读。
二、引导幼儿学习9、10的形成1、出示PPT:请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小鸟,花,苹果)请你们数数它们的数量都是几?(8只小鸟、9朵花、9个苹果)2、操作PPT,数量发生变化(飞来一只鸟、开出一朵花、拿走一个苹果):仔细看看,什么变化了?引导讲述:8只小鸟添上1只就是9只小鸟;8朵花添上1朵花是9朵花;9个苹果去掉一个是8个苹果。
3、追问:那9去掉1就是几?(出示“8”,巩固认读)8添上1是几?9添上1呢?(依次出示9、10,引导幼儿认读)三、进一步感知9、10的形成1、根据教师指令幼儿拿取相应数量的花片:请拿出数字8的'花片朋友——幼儿取8片花片并排成一排。
想一想怎样让8片花片变成9片?——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8片添上1片是9片9片又怎么变成10片呢?10片去掉一片是几片?10去掉1就是几?2、介绍操作单,幼儿独立操作:看看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数一数对应房子里的实物数量是多少,是不是一样?如果不是,请想办法变成一样多。
四、结束1、简单介绍操作结果,鼓励用简短的语言讲述。
2、数字9除了表示9片积木,还可以表示什么东西也是9个呢?数字10呢?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教学反思: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9、10的形成》含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9、10的形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8添上1是9,9添上1是10,理解9、10的形成,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9、10的形成》含反思教案吧。
数学活动:
9、10的形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知8添上1是9,9添上1是10,理解9、10的形成。
2、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细心观察的习惯。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PPT,数字1-10;
2、每组一份花片、一份蜡笔,每人一张操作单。
活动过程:
一、简单复习28的形成
1、玩拍手游戏,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教师:小朋友,我问你,1添上1就是几?
幼儿:姚老师,告诉你,1添上1就是2
2、边拍手边依次出示数字18,集体认读。
二、引导幼儿学习9、10的形成
1、出示PPT:
请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小鸟,花,苹果)
请你们数数它们的数量都是几?(8只小鸟、9朵花、9个苹果)
2、操作PPT,数量发生变化(飞来一只鸟、开出一朵花、拿走一个苹果):
仔细看看,什么变化了?
引导讲述:8只小鸟添上1只就是9只小鸟;8朵花添上1朵花是9朵花;9个苹果去掉一个是8个苹果。
3、追问:
那9去掉1就是几?(出示8,巩固认读)
8添上1是几?9添上1呢?(依次出示9、10,引导幼儿认读)
三、进一步感知9、10的形成
1、根据教师指令幼儿拿取相应数量的花片:
请拿出数字8的花片朋友幼儿取8片花片并排成一排。
想一想怎样让8片花片变成9片?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讲述:8片添上1片是9片
9片又怎么变成10片呢?10片去掉一片是几片?10去掉1就是几?
2、介绍操作单,幼儿独立操作:
看看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数一数对应房子里的实物数量是多少,是不是一样?如果不是,请想办法变成一样多。
四、结束
1、简单介绍操作结果,鼓励用简短的语言讲述。
2、数字9除了表示9片积木,还可以表示什么东西也是9个呢?数字10呢?
3、接着说数:教师随意说数字,幼儿接着说下去。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
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小百科:形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íng chéng,某种情况下和产生同义,指通过一种或多种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导致另一种或多种事物产生或者变化的某种情况。
出自晋·干宝《搜神记》卷七:及魏之初兴也,张掖之柳谷有开石焉,始见於建安,形成於黄初,文备於太和,周围七寻,中高一仞。
秦牧《艺海拾贝·核心》:有了一定的压力作用,水才形成水柱,奔涌而出,出现了语言的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