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009催化剂起燃试验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74.54 KB
- 文档页数:11
有关催化剂检测标准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固体催化剂也叫触媒)。
据统计,约有90%以上的工业过程中使用催化剂,如化工、石化、生化、环保等。
青岛科标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催化剂成分检测、催化剂成分测试及催化剂的相关性能检测。
检测产品:化肥催化剂:脱毒剂、转化催化剂、变换催化剂、氨合成催化剂、甲醇催化剂等炼油催化剂石油化工催化剂:聚合催化剂、氧化催化剂、加氢催化剂、脱氢催化剂等环保催化剂其他催化剂:水解催化剂、甲烷化催化剂、合成甲醇催化剂、GLJ-B固体硫化剂、HB33型烷基吡嗪合成催化剂、TM型甲醛、甲醇净化催化剂、D101、D201型氨燃烧制氮催化剂等。
检测项目:性能检测:抗压碎力、磨耗率、比表面积、孔径、堆密度、最佳反应条件、转换率、外形、结构、密度、粒度、孔体积、表观松密度、磨损指数、机械强度等。
分析项目:成分分析、配方还原、主成分分析等。
检测标准:HG/T 2086-2013 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HG/T 2089-2014 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HG/T 2225-2010 工业硫酸铝HG/T 2271-2014 氨氧化制硝酸用铂催化剂HG/T 2273.1-2013 天然气一段转化催化剂HG/T 2273.2-2013 天然气二段转化催化剂HG/T 2273.4-2014 天然气一、二段转化催化剂试验方法HG/T 2505-2012 有机硫加氢催化剂HG/T 2509-2012 甲烷化催化剂HG/T 2511-2013 甲烷化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HG/T 2514-2014 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HG/T 2515-2013 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析方法HG/T 2516-2013 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HG/T 2559-2011 化肥催化剂产品分类、型号和命名HG/T 2693-2014 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HG/T 2779-2009 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低压部分)HG/T 2780-2009 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低压部分)HG/T 2781-2010 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中钴钼含量的测定HG/T 2782-2011 化肥催化剂颗粒抗压碎力的测定HG/T 2960-2010 精制氯化亚铜HG/T 2962-2010 工业硫酸锰HG/T 2976-2011 化肥催化剂磨耗率的测定HG/T 3251-2010 工业结晶氯化铝HG/T 3542-2013 化肥催化剂中微量硫分析方法HG/T 3543-2014 天然气转化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
国家标准烟气脱硝催化剂检测技术规范 Testing Standard of SCR catalysts for the DeNOx of Flue Gas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烟气脱硝催化剂检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编制工作组《烟气脱硝催化剂检测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国家标准《烟气脱硝催化剂检测技术规范》的制定任务来源于2013年第一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编号为20130424-T-303。
根据计划要求,本标准的起草单位为清华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机械科协研究总院、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龙源催化剂有限公司、中电投远达环保有限公司、大唐南京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由全国环保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5)负责归口管理。
2工作简况2.1工作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我国大气污染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已由单一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煤烟型与光化学污染并存的复合型污染。
近年来,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居高不下,高于新修订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70%-160%,也比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高出3倍以上,灰霾天数占到全年总天数的30%—50%,不利气象条件下区域性的灰霾持续时间长达5-10天。
PM2.5及其前体物如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氨(NH3)等的减排形势已十分严峻,亟需加强防控力度。
火电、冶金、建材、石化等重点工业源生产过程是PM2.5及其前体物最主要来源的之一。
据统计70%以上的NOx来自火电、钢铁、水泥等主要用能行业排放。
控制工业源PM2.5及其前体物的排放是控制我国PM2.5污染的关键。
我国大气环境高浓度污染发生频率之高,影响范围之大,污染程度之重,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安全。
以PM2.5为代表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将是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面临的最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废弃催化剂标准本标准旨在规定废弃催化剂的相关标准,包括催化剂化学成分、物理性质、活性评价、使用条件、废弃处理、环境影响、安全使用和质量标准等方面。
1. 催化剂化学成分废弃催化剂的化学成分应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
具体来说,催化剂中各元素的含量应符合相关规定,如金属元素含量应低于一定值,杂质元素含量也应符合要求。
2. 催化剂物理性质废弃催化剂的物理性质应符合相关标准。
催化剂的颗粒大小、形状、比表面积等指标应符合规定。
此外,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也应满足要求。
3. 催化剂活性评价对于废弃的催化剂,应进行活性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稳定性等指标。
活性评价应在实验室或现场进行,并采用标准的评价方法。
4. 催化剂使用条件催化剂的使用条件应符合相关规定。
在使用过程中,催化剂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应得到有效控制,以确保催化剂的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5. 催化剂废弃处理对于废弃的催化剂,应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
处理方法应不产生二次污染,并符合环保要求。
例如,可以将催化剂进行回收再利用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6. 催化剂环境影响催化剂在生产、使用及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应对催化剂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催化剂对空气、水、土壤等环境的影响,以及在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等。
7. 催化剂安全使用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安全风险。
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催化剂的安全使用。
例如,对于易燃、易爆或有毒的催化剂,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8. 催化剂质量标准废弃催化剂的质量标准应符合相关规定。
具体来说,催化剂的质量应符合其相应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活性等指标的要求。
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其质量标准也应有所不同。
中海石油天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锅炉烟气综合治理改造工程催化剂技术规范书2015年 9月南京目录1.范围 (1)2.总则 (1)3.设计条件 (2)4.技术要求及性能保证 (5)5.供货范围 (9)6.图纸与数据要求 (13)7.检查与试验 (13)8.生产、装配与交付时间进度 (16)9.其他 (16)1.范围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中海石油天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锅炉烟气综合治理改造工程。
投标方应完全遵守本技术规范书中的规定与要求。
2.总则2.1无论相关的图纸或文件有没有经招标方批准或认可,投标方都应保证装置、系统、设备与材料不会因设计、材料、加工以及性能差而有任何缺陷。
2.2如果在化学寿命期期间内,因投标方过错导致装置、系统、设备与材料出现了任何与技术规范书中规定的要求不相符、故障或缺陷,投标方应负责采取一切必要的补救措施(包括改进、改造或更换)。
此类补救工作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根据买卖双方签订的商务合同规定处理。
2.3对第三方就催化剂提出的任何索赔,投标方应予以赔偿并使招标方和最终用户免受损害。
赔偿事宜根据商务合同处理。
投标方应保证不会因其生产和销售产品的合法性问题而导致第三方向招标方或最终用户索赔。
2.4本技术规范书所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投标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技术规范书要求和现行中国或国际通用标准的优质产品。
2.5投标方提出的产品应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2.6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应是全新的和先进的,并经过运行实践已证明是完全成熟可靠的产品(提供近三年国内外业绩表)。
2.7凡在投标方设计范围之内的外购件或外购设备,投标方应至少要推荐2至3家产品供招标方确认,而且招标方有权单独采购,但技术上均由投标方负责归口协调。
2.8在签订合同之后,到投标方开始制造之日的这段时间内,招标方有权提出因与本设备制造相关的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投标方应接受这些要求,并且这些修改不产生合同价的变更,因为投标方明白自己提供的产品应符合最新的规范、标准和规程要求。
燃料质量验收标准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燃料的质量验收标准,以确保燃料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要求。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燃料,包括但不限于汽油、柴油、天然气等。
3. 质量验收指标3.1 燃料化学成分燃料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硫含量、苯含量、麻醉剂含量等。
3.2 燃烧特性燃料的燃烧特性应满足国家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点火性能、燃烧热值、燃烧产物等。
3.3 污染物排放燃料的污染物排放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颗粒物、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
4. 质量验收方法4.1 取样与检测燃料取样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取样点应代表性。
取样后,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和燃烧特性的检测。
4.2 检测结果确认检测结果应通过实验室认可的分析方法进行确认,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4.3 验收标准判定根据质量验收指标中的要求,将检测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判定燃料的质量是否合格。
5. 质量验收记录与报告质量验收过程中应建立记录,包括取样记录、检测结果记录等。
验收合格的样品应编制质量验收合格报告。
6. 质量验收责任分工相关单位应明确质量验收的责任分工,确保每个环节的责任落实。
7. 质量验收控制根据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建立检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程序,确保质量验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8. 质量验收监督与管理相关监管部门应对燃料的质量验收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处理质量问题,确保燃料质量合格。
9. 附则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关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贯彻执行。
以上是燃料质量验收标准的内容,通过制定和实施此标准,可提高燃料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切实保障能源的安全和环境的健康。
催化燃烧设备的质量检测标准
催化燃烧设备的质量检测标准通常由国际和国家标准组织制定,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性能符合相关要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质量检测标准:
1. ISO 9001:确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和服务的所有方面。
2. ISO 14001:确定了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确保设备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3. ISO 45001:确定了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确保设备设计、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4. EN 298:欧洲标准,规定了供热设备和水暖设备催化燃烧器的安全性和性能要求。
5. ASME PTC 46:美国标准,提供了催化燃烧设备性能测试和评估的指南。
6. ASTM E1515:美国标准,用于测量催化燃烧设备的NOx排放。
7. NFPA 86:美国标准,涵盖了热处理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管理要求。
除了以上标准外,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催化燃烧设备可能还需要符合其他特定的质量检测标准。
设备制造商通常会根据这些标准进行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其产品符合相关的安全和性能要求。
24 魁科■技2019年•第10期柴油机甲醇催化分解预混进九燃烧披术研究及应用◊浙江方圆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翁文祥路鹏岳高东桑俐敏本文通过甲醇溶液催化分解成可燃混合气的原理和组分分析、燃烧过程分析和台架试验的方法,基于一台YC6J180-21(广西玉柴)柴油机和Y380S发动机台架测试系统搭建了适用于柴油机性能检测系统,测量了柴油机在单独使用柴油和使用甲醇溶液+柴油二种情况下的外特性,以及同工况下柴油的消耗量。
试验数据表明甲醇溶液催化分解后,预混进气燃烧技术使柴油机最大功率、最大扭矩提升,同工况下柴油的消耗量和使用成本降低。
1项目背景目前大量矿山机械所用的动力还是传统高压柱塞泵供油的柴油机,而矿山机械又是工作工况变化最频繁、最剧烈的机械之一,经常要求发动机短时超额定功率工作,同时又是长时工作机械,每天的工作时间8小时以上,每天的燃油消耗量大。
且多是变工况、大功率、长时间、多台套工作%研究一种方法,通过对现有柴油机进行轻改造,在柴油机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利用排气余热将甲醇溶液催化分解成气态可燃混合气,通过进气支管将其预混入进气中一起参与燃烧,使内燃机动力性提升,油耗下降,比较好的解决矿山机械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2柴油机甲醇催化分解预混燃烧技术回甲醇是一种非常好的代用燃料,不仅来源广泛,而且价格低廉,其可以从煤、天然气等资源中提炼,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甲醇燃料前景广阔。
目前,由于甲醇燃料理化特性与柴油差异比较大,更多的研究和应用集中在汽油机上,所以目前市面上有较多的甲醇汽油的使用。
甲醇柴油液态按比例混合燃烧技术目前有不少机构在进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在甲醇混入比例较少时,柴油机功率、扭矩没有大的影响,油耗稍有增加,排放有较大改善,但普遍在甲醇使用比例达到40%时,柴油机工作状态出现恶化,功率、扭矩严重下降,油耗上升,排放也出现恶化情况%如果将甲醇和少量的水汽化,并通过催化剂裂解成CO、也等可燃气,再与空气混合进入气缸燃烧会很好的解决此问题吗?答案是肯定的。
催化剂检测相关标准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既能提高也能降低),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也叫触媒)。
(001)(14.01.16)催化剂有三种类型,它们是:均相催化剂、多相催化剂和生物催化剂。
催化剂组成成分:在某些反应中,单一的元素或化合物可作为催化剂;但在多数场合为了使催化剂具备特定的性能,常由几种成分配合而成。
各种组分按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催化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催化剂载体等。
活性组分是使催化剂具备活性所必需的成分。
检测标准:GB/T18881-2009轻型汽油车排气净化催化剂GB/T20042.4-2009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第4部分:电催化剂测试方法GB/T20370-2006生物催化剂酶制剂-分类导则GB/T23277-2009贵金属催化剂化学分析方法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铂、钯、铑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23524-2009石油化工废催化剂中铂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23592-2009摩托车排气净化催化剂GB/T27870-2011净化空气用光催化剂GB/T29914-2013柴油车排气净化氧化催化剂GB/T30014-2013废钯炭催化剂化学分析方法钯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5548-2007树脂整理剂加催化剂后溶液稳定性的测定GB/T5816-1995催化剂和吸附剂表面积测定法HG2086-2004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HG/T2086-2013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HG/T2089-2007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HG/T2225-2010工业硫酸铝HG/T2271-2007氨氧化制硝酸用铂催化剂HG2273.1-2004天然气一段转化催化剂HG/T2273.1-2013天然气一段转化催化剂HG2273.2-2004天然气二段转化催化剂HG/T2273.2-2013天然气二段转化催化剂HG/T2273.4-2006天然气一、二段转化催化剂试验方法HG/T2505-2012有机硫加氢催化剂HG/T2509-2012甲烷化催化剂HG/T2510-2006甲烷化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HG/T2511-2005甲烷化催化剂化学成份分析方法HG/T2511-2013甲烷化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HG/T2514-2006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HG/T2515-2005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组份分析方法HG/T2515-2013有机硫加氢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析方法HG/T2516-2005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化学成份分析方法HG/T2516-2013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HG/T2559-2011化肥催化剂产品分类、型号和命名HG/T2693-2007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HG/T2779-2009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低压部分)HG/T2780-2009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低压部分)HG/T2781-2010一氧化碳耐硫变换催化剂中钴钼含量的测定HG/T2782-2011化肥催化剂颗粒抗压碎力的测定HG/T2960-2010精制氯化亚铜HG/T2962-2010工业硫酸锰HG/T2976-2011化肥催化剂磨耗率的测定HG/T3251-2010工业结晶氯化铝HG/T3542-2005化肥催化剂中微量硫分析方法HG/T3542-2013化肥催化剂中微量硫分析方法HG/T3543-2006天然气转化催化剂化学成分分析方法HG/T3544-2006一氧化碳中温变换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HG/T3545-1989氨合成催化剂试验方法HG/T3545-2006氨合成催化剂活性试验方法HG/T3546-2011一氧化碳高温变换催化剂HG3550-2004氨合成催化剂HG/T3553-2005一氧化碳低温变换催化剂化学成份分析方法主要分类:催化剂种类繁多,按状态可分为液体催化剂和固体催化剂;按反应体系的相态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有酸、碱、可溶性过渡金属化合物和过氧化物催化剂。
实验15 催化剂活性及选择性的测定注意事项:1.从实验室安全角度考虑,所有气体钢瓶都放在气瓶间(出门左拐走小半圈,看右侧,找216房间)。
本实验氮气和氢气从气瓶间的钢瓶引出,经管路达到房间,在墙壁上有阀门控制开关。
空气是由实验台下面的空气泵提供,打开开关即可。
2.H2比较危险,一定要经常检漏,不用时要立即关上。
3.催化剂的称量和装管要迅速,尽量减小空气湿度的影响。
4.开机时,要先通载气,再升温,等检测器温度升到200 o C以上再通氢气;关机时,要先关氢气,再降温,最后关载气。
5.分析样品时,有时会出现左下脚的电压和保留时间都静止不变,分析无法正常进行,此时,需关闭GC和计算机,然后将GC和计算机的连接口重新连接。
实验步骤1、GC准备——开机步骤:①. 打开气源,钢瓶载气(N2):0.5 MPa,H2:0.4 MPa。
气瓶间的钢瓶总开关,已经由指导老师打开。
打开Air(空气泵):0.3-0.4 MPa. 空气泵位于实验台下面,打开开关即可。
②. 打开GC(气相色谱开关在仪器右侧后部下方),计算机的开关。
③旋转气体净化器中的N2管路为“on”状态。
【此时H2和Air的气体净化器的开关为“off”状态】,此时气相色谱右侧面板下方显示N2的柱前压约为0.3 MPa.④. 仪器参数设定:先设柱温(70 o C),再设进样口温度(250 o C)、检测器温度(250 o C)。
等检测器温度到200 o C以上,打开墙壁上的H2截止阀,旋转气体净化器中的氢气和空气管路为“on”状态,此时气相色谱右侧面板下方显示H2和空气的柱前压分别约为0.1和0.15 MPa.稍后,按Fire键点火,并检测是否点火成功。
(用凉金属或烧杯靠近检测器出口位置,有小水珠冷凝,则说明点火成功)。
量程设为“9”,衰减设为“0”。
⑤在电脑屏幕上点击“N2000在线色谱工作站”,选择“通道1”,点击“数据采集”然后点击“查看基线”,等到基线走直后即可进样分析。
焦作万方电厂#1机组(300MW)脱硝催化剂再生技术方案技术规范龙净科杰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2015年3月第四部分技术规范1、总则焦作万方电厂1#为300MW机组,设置2个脱硝反应器,催化剂按2+1(预留层为最上层)布置,于2013年3月底初装2层重庆远达蜂窝式催化剂,每层40个,共计160个模块206.7m³,于2014年6月安装预留层催化剂,采用江苏德来特厂家,每层40个模块,共计80个模块103.35m³。
本次再生最底层80个催化剂共计103.35m³,采用工厂再生方式,总工期为35天,包含催化剂拆卸、运输、工厂再生、检测、包装、安装。
对不能再生的催化剂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补充相应的催化剂。
1.1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焦作万方电厂1#机组烟气脱硝装置催化剂再生项目,它提出了该再生工程催化剂再生及再生后性能保证值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规范所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
失活催化剂属于危险废物,参照《关于加强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监管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14]990号)和《废烟气脱硝催化剂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查指南》(环保部公告2014年第54号)执行。
1.3失活催化剂出厂以后,若投标方未按国家危险废物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处理、处置,其所有法律责任均由投标方负责。
1.4投标方须具备2台300MW或1台600MW及以上火电机组的脱硝催化剂工厂再生业绩。
1.5如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协议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招标方认为投标方提完全满足本投标文件的要求。
1.6失活催化剂再生及无害化处理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1.7本投标文件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8在今后合同谈判及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一切文件、信函等必须使用中文,如果提供的文件中使用另一种文字,则需有中文译本,在这种情况下,解释以中文为准。
液体燃料燃烧性能综合实验1.实验目的1、熟悉液体燃料综合燃烧性能试验设备的组成及原理;2、观察双头部燃烧室火焰筒内火焰形状;3、熟悉双头部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和燃烧效率的测量方法。
2.实验内容1、双头部旋流杯燃烧室点火和熄火试验;2、双头部旋流杯燃烧室燃烧效率试验;3、双头部旋流杯燃烧室出口温度场试验。
3.实验装置(实验系统简图)液雾燃烧综合实验台主要由双头部燃烧室、供气装置、供油装置、点火装置、测试装置和总控制台组成。
其中,测试装置不仅可以对出口燃气组成进行测试还可以通过更换电偶耙子测试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
总控制台控制油流量、点火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
双头部燃烧室采用双旋流器旋流杯稳定火焰,旋流器可以更换,主燃孔、掺混孔大小可调。
进入燃烧室的空气由罗兹风机提供,燃油系统采用挤压式供油方式,排气分析仪采用9000B便携式红外线汽车排气分析仪。
试验系统的原理简图如下所示:4.实验原理1、点火性能和熄火性能对燃气轮机的可靠起动和稳定工作至关重要。
双头部燃烧室试验件的结构、燃油与空气的混合方式与目前实际应用的主流燃气轮机燃烧室结构相同,燃烧室主燃区稳火方式采用双旋流器加主燃孔的方式。
点火试验在一定的空气流量下首先对其中之一的燃烧室开始供油,点火,如点火不成功,逐渐加大供油量,直到点燃。
燃烧室点燃后,开始向另一个燃烧室供油,点燃该燃烧室,至此,点火试验成功;熄火试验的原理是在燃烧室稳定工作状态下,逐渐减少供油量,当主燃区回流的高温燃气提供的热量小于新鲜混气着火要求的热量时,火焰就会熄灭,此时的油气比就是贫油熄火油气比。
2、燃烧效率试验采用燃气分析法,在燃烧室稳定工作状态下,采用水冷采样感头采集燃烧室出口燃气样气,利用9000B型燃气分析仪直接测出燃气样气中的CO和UHC浓度值和燃烧效率。
3、出口温度分布采用电偶耙子固定在一维位移机构上,电偶耙子上分布7根电偶,通过位移机构的移动,就可以给出燃烧室出口二维温度分布,采集到的出口温度分布数据通过软件直接给出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云图。
催化燃烧催化剂标准
催化燃烧催化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化学催化剂。
它能够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保护环境。
不同的催化燃烧催化剂针对不同的废气成分,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因此,建立一套催化燃烧催化剂标准非常重要。
首先,催化燃烧催化剂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如GB/T 20769-2006《催化燃烧净化废气催化剂》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催化燃烧催化剂的基本要求,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催化活性、稳定性、寿命等方面。
符合国家标准的催化燃烧催化剂可以保证其在工业应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其次,针对不同的废气成分,建立相应的催化燃烧催化剂标准是必要的。
例如,针对硫化氢、苯、氨等有害气体,应该建立相应的催化燃烧催化剂标准,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另外,为了保证催化燃烧催化剂在工业应用中的效果,还应该建立催化燃烧催化剂的检测和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包括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测试、稳定性测试、寿命测试等。
通过检测和评价,可以及时了解催化燃烧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和使用状态,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催化燃烧催化剂的长期稳定运行。
总之,建立催化燃烧催化剂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符合标准的催化燃烧催化剂才能够保证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效果和稳定性,从而达到净化废气、保护环境的目的。
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起燃温度的测试及应用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医药等领域。
在使用过程中,催化剂的起燃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催化剂的性能和使用效果。
因此,对催化剂的起燃温度进行测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起燃温度的测试方法1. 实验原理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的起燃温度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催化剂开始发生自燃反应所需的最低温度。
实验中,通过加热催化剂样品,观察其温度变化和自燃现象,确定催化剂的起燃温度。
2. 实验步骤(1)将催化剂样品放入热处理炉中,加热至一定温度。
(2)观察催化剂样品的温度变化和自燃现象,记录催化剂的起燃温度。
(3)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3. 实验条件实验条件包括加热速率、气氛、催化剂样品的形态和质量等。
一般情况下,实验条件应该尽量接近实际使用条件,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起燃温度的应用1. 催化剂性能评价起燃温度是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催化剂起燃温度的测试,可以评价催化剂的性能和质量,为催化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
2. 催化剂选择和优化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催化剂对反应的催化效果不同。
通过对催化剂起燃温度的测试,可以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优化,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工艺优化和安全控制催化剂起燃温度的测试还可以用于工艺优化和安全控制。
通过对催化剂起燃温度的测试,可以确定反应温度的范围和控制条件,以保证反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之,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起燃温度的测试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催化剂的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为工艺优化和安全控制提供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起燃温度的测试及应用目录概述最低活性温度与起燃温度01测试方法设计微分活性与积分活性02测试应用不同样品对比03结束语04CONTENTS概述最低活性温度与起燃温度背景1提高总转化率平衡转化率越高,总转化率越高。
2节约能源3有利于环保和减轻尾气处理负荷背景010203测试分析方法落后当前国内关于气体中微量二氧化硫含量的测试分析方法落后起燃温度定义不清晰传统方法局限传统的碘量法测试气体中二氧化硫的含量误差大,特别是二氧化硫浓度越低,误差越大目前对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剂起燃温度仍没有明确的定义.最低活性温度与起燃温度的定义最低活性温度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达到指定转化率水平的反应温度.起燃温度反应器在不外加热量的情况下,能维持自身热平衡的催化反应过程(放热反应)的原料气输入温度微分反应器及积分反应器二氧化硫氧化制硫酸催化反应积分反应活性固体催化剂催化剂性能除了与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数量和效率相关,还与催化剂物理结构和材料特性等有关微分反应活性可逆强放热反应先吸热后放热,反应速度先快后慢.反应产物SO 3有强腐蚀性无内外扩散限制的条件下测试催化剂的本征活性.存在内外扩散影响的情况下,测试催化剂原颗粒的催化性能.现行活性测试方法的缺陷假等温反应器存在催化剂床层的轴向和径向温度差,不适合用于催化剂最低起燃温度的测试和评价.SO2浓度测试方法落后.浓度越低误差越大用量30毫升较大无法测试微分活性.起燃温度测试方法设计催化剂粉碎过筛催化剂试样固定床反应器混合气体流量控制温度控制反应尾气气相色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对比分析数据报告组分含量测试应用102030405060708090340360380400420440460480500转化率%反应温度℃催化剂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转化率样品1样品2样品3102030405060708090360370380390400410420440转化率%反应温度℃催化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微分和积分反应性能样品4积分样品5积分样品4微分样品5微分试验结论02含铯催化剂最低起燃温度在340℃以上.03最低起燃温度影响因素2相态结构和孔道结构等.0104未含铯催化剂最低起燃温度360℃以上.最低起燃温度的影响因素1催化剂化学组成.结束语结束语通过对不同的催化剂样品进行积分与微分活性测试,从而判别催化剂的起燃温度,为催化剂质量改进提高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同时也为催化剂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数据。
催化剂再⽣通⽤规范临氢催化剂再⽣质量标准⼀、再⽣催化剂卸剂技术要求临氢催化剂的烧焦再⽣是⼀项系统⼯程,需要炼油企业、再⽣企业的密切配合,提⾼效率,共同确保再⽣催化剂的质量和⼯期。
1.炼油企业尽可能提供待⽣剂的如下基础数据,供再⽣企业制定⽅案参考。
(1)提供所⽤催化剂的牌号、商品规格,主要物化性质。
(2)提供催化剂在⼯业装置上使⽤的基本情况,如数量、原料主要性质范围、主要⼯艺条件、运转周期及进料量(催化剂寿命)等。
(3)提供催化剂在使⽤过程中,是否发⽣过床层超温、事故停电、氢⽓供应中断、床层压⼒降超⾼等现象。
2.加氢装置在停⼯时,应认真执⾏脱油和热氢汽提步骤,使待⽣剂中烃类物质含量不⼤于5%。
3.加氢反应器在卸剂时,应采取分层卸剂、分别装桶编号、标识清楚。
以防⽌不同床层、不同品种的待⽣剂互串互混;并应尽量减少两种催化剂的混合量,减少催化剂与瓷球的混合量。
尤其对超温严重,结焦严重,形成焦块的床层更应在卸剂装桶时特别标明。
4.为了防⽌待⽣剂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发⽣氧化⾃燃现象,炼油企业在卸剂装桶时,应加放“⼲冰”或充氮密闭封盖。
⼆、器外再⽣企业技术质量管理标准从事催化剂器外再⽣的企业,应有若⼲名具有从事炼油,催化剂研制和应⽤经历的⼯程师来主持技术质量的管理⼯作。
1. 临氢催化剂器外再⽣企业,要求应具有如下技术质量规范:(1)催化剂再⽣的程序步骤和过程标准。
(2)操作规程、再⽣⽅案和岗位责任制。
(3)再⽣剂质量标准和分析⽅法标准。
(4)企业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5)对相关待⽣剂的“可再⽣性”,可操作性及再⽣价值进⾏预评估标准。
2 . 器外再⽣企业必须建⽴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管理规范,程序严谨,操作有法可依。
3.器外再⽣企业必须建⽴表征再⽣剂质量状况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法标准,作为过程控制,出⼚指标以及技术谈判的基础。
4.器外再⽣企业应建有实验室或化验室,配置相应的分析仪器和模拟再⽣试验装置,建有相应的试验⽅法标准,在训练有素的技术⼯⼈操作下提供可靠的分析化验数据,并进⾏以下⼯作:(1)在作业现场取待⽣剂混合样,对其作预评估分析。
文档编号 SY009版本 V01发布日期 2011-8-1 催化剂起燃试验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目录1试验目的 (3)2试验条件 (3)3试验方法 (3)4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 (3)4.1 测量项目 (3)4.2 数据处理及结果评定 (3)5本规范说明 (3)5.1 本规范适用范围 (3)5.2 引用标准 (4)附件1 测试传感器 (5)附件2 发动机携带附件 (10)附件3 试验控制条件 (10)附件4 试验设备 (11)1 试验目的考察发动机冷启动或热机起动时尾气后处理器的起燃温度,以及转化效率。
2 试验条件发动机所带附件同附件2中万有特性。
环境温度为20-30℃,发动机水温和油温为环境温度。
3 试验方法起动发动机并将转速稳定在1200rpm/1bar BMEP,测试排气温度达到300℃的时间,升温过程中的催化器进、出口温度和各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4 测量项目及数据整理4.1测量项目发动机冷机状态下启动后,记录三效催化器入口与出口温度、排放、以及催化器转换效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4.2数据处理及结果评定从起动开始记录升温过程中的催化器进、出口温度和各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进行图表和数字化分析及评价。
5 本规范说明5.1本规范适用范围本方案规定了汽车用发动机性能台架对标方法,其中包括各种负荷下的动力性及经济性试验方法,无负荷下的起动、怠速、机械损失功率试验方法以及有关气缸密封性的活塞漏气量及机油消耗量试验方法,用来评定汽车发动机的性能。
本标准适用于轿车用汽油机,属往复式、转子式,不含自由活塞式。
其中包括点燃及压燃、四冲程、非增压及增压机(机械增压、涡轮增压及中冷)、水冷及风冷机。
5.2引用标准a)GB_14762-2002车用点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b)GB_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c)GB_14761-1999_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d)GB_17691-2005_车用压燃式、气体燃料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e)GB_18285-2005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f)GB/T_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g)GB/T_1859-2000往复式内燃机_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工程法和简易法。
h)GB_18352.3-2005(3)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
i)GB/T_19055-2003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j)GB/T18377-2001 汽油车用催化转化器的技术和试验方法。
第 5 页 共 11 页附件1 测试传感器附表1 测试需要(推荐)的传感器信号传感器类型测量项目高温传感器常温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真空传感器备注总排气温度 1涡轮前15cm 处。
空滤器进气温度 1在空滤器上打孔,距离入口处15cm 各缸进气温度 4在进气歧管进口下游30mm 左右处测量,测压头与内壁平齐。
进气歧管稳压腔进气温度 1可借用原机传感器,或在中部打孔安装 冷却液进口温度 1安装于进水管路上,尽量靠近发动机本体 冷却液出口温度 1安装于出水管路上,尽量靠近发动机本体 油底壳机油温度 1通过油标尺将传感器深入到机油液面下 主油道机油温度 1 在主油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安装 各缸排气歧管排气温度 4 靠近排气口。
三元催化器前排气温度 1 距催化器载体15cm 三元催化器中排气温度 1 三元催化器中。
三元催化器后排气温度 1 距催化器载体15cm 温度 选项第一级消声器前排气温1距一级消声器15cm第 6 页 共 11 页度第一级消声器后排气温度1距一级消声器15cm 第二级消声器前排气温度1 距二级消声器15cm 第二级消声器后排气温度 1 距二级消声器15cm 燃油温度1常温传感器,在靠近喷油器的入口处测量。
误差不超过±2℃压气机前进气温度 1同空滤器后温度。
压气机后进气温度 1 同中冷器前温度。
涡前排气温度 1 借用总排温 涡后排气温度 1借用催化器前温度中冷器前进气温度 1距中冷器15cm 中冷器后进气温度1距中冷器15cm 各缸进气压力 4 靠近进气口,以不影响喷油油束为宜 总排气背压 1 大气压力AVL 自带传感器空滤器前进气压力 1 距空滤器15cm 压力选项空滤器后进气压力1距空滤器15cm第 7 页 共 11 页缸盖油道机油压力及OCV 阀压力 1在缸盖上距离VVT 较近的部位安装 进气歧管稳压腔进气压力1 可借用原机传感器,或在中部打孔安装 水泵前的冷却液压力 1 水泵后的冷却液压力1主油道机油压力 1 在主油道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安装 三元催化器前排气压力 1 距三元催化器15cm 三元催化器后排气压力 1距三元催化器15cm 第一级消声器前排气压力1距一级消声器15cm 第一级消声器后排气压力1 距一级消声器15cm 第二级消声器前排气压力1 距二级消声器15cm 第二级消声器后排气压力 1距二级消声器15cm 曲轴箱气体压力 1 曲轴箱回油管路,靠近油底壳,接三通 缸盖罩气体压力 1 机油加油口处安装,测气体压力 燃油压力油轨前端安装,不需要加装传感器第 8 页 共 11 页压气机前进气压力 1 借用空滤器后压力 压气机后进气压力 1 借用中冷器前压力 中冷器前进气压力 1 距中冷器15cm 中冷器后进气压力 1 距中冷器15cm 涡前排气压力 1 借用总排气压力 涡后排气压力1借用催化器前压力增压器排气阀控制压力 1 三元催化器前CO三元催化器前CO2 三元催化器前HC 三元催化器前NOx三元催化器后CO 因通道数不够,暂不测量 三元催化器后CO2 因通道数不够,暂不测量 三元催化器后HC 因通道数不够,暂不测量 尾气直测三元催化器后NOx因通道数不够,暂不测量 进气流量 测量AVL 自带设备润滑油流量 科隆K450电磁流量计,机油泵附近 燃油流量 AVL 试验台架自带设备测量 水泵前流量 科隆K450电磁流量计 流量选项水泵后流量科隆K450电磁流量计冷却液流量科隆K450电磁流量计,冷却液进出口处中冷器流量转速选项增压器转速增压器转速测定仪,需要在增压器叶片上安装一个磁片 缸内燃烧压力在火花塞孔处测量,示功图。
AVL燃烧分析仪燃烧分析压进气低压(瞬态)视具体情况力排气低压(瞬态)视具体情况进排气相位发动机诊断仪燃烧分析转喷油相位发动机诊断仪速点火相位发动机诊断仪第 9 页共 11 页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附件2 发动机携带附件发动机所带附件除维持发动机所必须携带的外,还包括下表(表2)各部分。
附表2 发动机携带附件功率试验序号附件名称起动怠速总功净功万有特性机械损失机油压力建立时间压缩压力机油消耗 活塞漏气空气滤清器、进气消声器 √ O √√O O√√ O进气、混合气预热√OO√O √ √ √ √曲轴箱通风装置√√√√O√√√× 1进气部分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装置O O O O × O O O×试验室排气系统 ×√××O O × O O 排气连接管道、消声器及尾管√×√√×× √× ×排气再循环系统 O O O √O √ √ √ O二次空气√ × √ √ × √ √ √ √ 2排气部分 催化转化器 √×√√×√√√√散热器、护风罩及风扇 O ×× × × × × × × 3冷却 节温器√ ×××× ×× × × 蓄电池 √√√√O√ O√ √ 发电机及空调压缩机√ ×√√√√ √ √ √ 4电子发动机电控系统 √√√√O √√√√5传动变速器O ×× × ×× × × ×注:√表示应带的附件(如有)。
×表示不应带的附件。
O 表示可带可不带的附件,按需要任选,但应在试验报告里注明。
附件3 试验控制条件除燃油特殊规定以外,一般应按下表(表3)条件进行性能试验。
湖南大学先进动力总成技术研究中心第 11 页 共 11 页附表3 试验一般控制条件 序号项目条件 备注 1燃料牌号 93#~97#汽油 2机油牌号 3冷却系温度 83℃~93℃ 靠近发动机冷却液出口及进口处测量;误差不超过±2℃。
4机油温度 90℃~100℃ 在主油道、主油道的入口处测量;误差不超过±2℃。
5 燃料温度 20℃~30℃ 在靠近喷油器的入口处测量。
误差不超过±2℃。
6 排气背压 ≦6.7kpa 离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或涡轮增压器出口下游75mm 处,在排气连接管里测量,测压头与管内壁平齐;误差不超过±0.2kpa。
7 发动机吹拂 所有试验均可设置外加风扇或相应装置向发动机吹拂。
附件4 试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