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藓植物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68 MB
- 文档页数:15
初一生物苔藓的特征及生活习性苔藓是地衣植物的一种,它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本文将介绍初一生物苔藓的特征及生活习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植物。
一、苔藓的特征苔藓是一种原始的植物,其特征与其他植物有很大的差异。
1. 植物体结构简单:苔藓的植物体由茎和叶组成,没有根系。
茎和叶的结构比较简单,没有真正的维管束。
2. 原始的传播方式:苔藓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既有无性生殖,也有有性生殖。
通过孢子的散播和配子体的结合,苔藓能够独立繁殖。
3. 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苔藓能够生长在各种环境中,包括陆地、岩石和树皮等。
它们对于光照和水分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应能力强。
二、苔藓的生活习性苔藓在生活习性方面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使其在自然界中起到重要的生态作用。
1. 忍受干旱的能力:苔藓可以在干旱的条件下处于休眠状态,等待适宜的环境再次生长。
这种特性使得苔藓能够在干旱地区存活,并且可以预防土壤侵蚀。
2. 保持土壤湿润:由于苔藓具有较强的吸水保持能力,它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水分的蒸发,并保持土壤湿润。
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水源至关重要。
3. 提供栖息地:苔藓是许多小型动物和昆虫的理想栖息地。
它们提供了隐蔽和湿润的环境,使得这些生物能够繁衍生息,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4. 促进有机物分解:苔藓通过分解落叶和其他有机物,帮助释放养分,促进土壤的新陈代谢。
这对于土壤的肥沃度和植被的生长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初一生物苔藓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对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苔藓的特征和习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植物资源。
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自然环境,守护苔藓的美丽。
第四章苔藓植物(Bryophyta)第一节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多适生于阴湿的环境中。
最大的种类也只有数十厘米,简单的种类,与藻类相似,成扁平的叶状体。
比较高级的种类,植物体已有假根和类似茎、叶的分化。
植物体的内部构造简单,假根是由单细胞或由1列细胞所组成,无中柱,只在较高级的种类中,有类似输导组织的细胞群。
苔藓植物体的形态、构造虽然如此简单,但由于苔藓植物具有似茎、叶的分化,孢子散发在空中,对陆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苔藓植物具有明显的世代交替。
我们习见的植物体是它的配子体,配子体在世代交替中占优势,孢子体占劣势,并且寄生在配子体上面,这一点是与其他陆生高等植物的最大区别。
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组成的。
雌性生殖器官称颈卵器(archegonium)(图4-1,A、B),颈卵器的外形如瓶状,上部细狭,下部膨大。
细狭的部分称颈部(neck),膨大的部分称腹部(venter),颈部的外壁由1层细胞构成,中间有1条沟,称颈沟(neck canal)。
颈沟内有1串细胞,称颈沟细胞(neck canalcell)。
腹部的外壁是由多层细胞构成,中间有1个大形的细胞,称卵细胞(egg cell)。
在卵细胞与颈沟细胞之间的部分称腹沟(ventralcanal),在腹沟内有1个腹沟细胞(ventralcanal cell)。
雄性的生殖器官称精子器(an-theridium)(图4-1,C),精子器的外形多成棒状或球状,精子器的外壁也是由1层细胞构成,精子器内具有多数的精子,精子的形状是长而卷曲,带有两条鞭毛(图4-1,D)。
苔藓植物的受精必须借助于水,由于卵的成熟,促使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的破裂,精子游到颈卵器附近,通过破裂的颈沟细胞与腹沟细胞而与卵结合。
精子与卵结合后形成合子,合子不须经过休眠即开始分裂而形成胚(embryo)。
胚即在颈卵器内发育成为孢子体,孢子体通常分为3个部分:上端为孢子囊(sporangium),又称孢蒴(capsule),孢蒴下有柄,称蒴柄(seta),蒴柄最下部有基足(foot),基足伸入配子体的组织中吸收养料,以供孢子体的生长,故孢子体寄生于配子体上,孢蒴中含有大量孢子,产生孢子的组织称造孢组织(sporogenous tissue),造孢组织产生孢子母细胞(spore mother cell),每个孢子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4个孢子,孢子成熟后散布于体外。
苔藓蕨类藻类知识点总结一、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地衣植物和苔藓植物两类的统称。
苔藓植物是多细胞植物,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它们主要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苔藓植物的形态小巧,一般为低矮或匍匐状,有些种类具有分枝,也有少数生活在水中。
(一)形态特征苔藓植物无根、无茎,但有茎叶体和叶。
茎叶体是苔藓植物的主体,它有生长点,由于细胞的分裂,茎叶体不断向各方向延长。
茎叶体由千百万个细胞和细胞团组成,内部有较多的气孔和各种细胞器官。
叶是苔藓植物的营养器官,一般呈扁平的片状,通常只有一个细胞层厚。
叶子上生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二)生活史苔藓植物的生活史具有特殊的循环方式——双世代交替现象。
苔藓植物培养其叶绿体有双世代交替,游离枝态世代和有节序的孢子产生世代交替的特征。
有两个相互连续的世代交替。
在苔藓植物中,生殖体生长在叶子的顶端,形成小而叶绿珠状的体结构。
在体内生产孢子。
孢子成熟后,分散而下掉。
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如满足潮湿的环境,适宜的光线)时裂开,出芽而发育成另外一种植物体——卵丝体(饭团体),饭团体再长成体而生产孢子。
这两个相互连续的世代构成苔藓植物的生活史。
在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中,游离枝态世代表花柱体,有节序孢子产生世代代表卵丝体。
(三)分类系统苔藓植物分布广泛,约有1.5万种。
根据营养生长叶之间的蒙皮关系将苔藓植物分为真苔藓(Bryopsida)和叶苔藓(Hepatopsida)两大类。
真苔藓:其叶与茎之间无蒙皮,色纯绿;叶片可分生裂片、鞘片和叶簇三部份;起哀态活份冠的叶面的生孢器在成熟的时候释放孢子。
叶苔藓:体分叶皮、叶、紧底、根须4部份。
叶性较小,内生孢耳多有源生孢器,孢子成熟时直接来自出叶上分析。
(四)生态意义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可以在极端干旱或寒冷的高山地区生存下来,因此在保护水资源和净化空气方面有重要作用。
苔藓中的一些物种还可以固定土壤,预防土壤侵蚀。
第十章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是一群形体矮小、结构简单,没有维管组织分化的高等植物。
同真核藻类相比,植物体大多有了类似茎、叶的分化,称为“拟茎叶体”,生殖器官为多细胞结构,且有不育细胞构成的保护或支持结构;受精卵发育形成胚。
已能初步适应陆生环境,但由于仅具假根,植物体内没有维管组织的分化,受精过程离不开水,大多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生活史类型为配子体占优势的异形世代交替,孢子减数分裂,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寄生在配子体上,区别于其他高等植物。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一、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一)配子体小型绿色自养的单倍体植物体,一般较小,一般高为一至数厘米或十几厘米,可分为:·叶状体:没有茎、叶的分化,有背腹之分、内部有或无组织分化,具单细胞假根;·茎叶体:有茎、叶分化但不是真正的茎和叶,体内无明显组织分化,或虽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分化但无维管组织,假根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茎内组织分化水平不高,无中柱,没有维管束的构造,仅有皮层和中轴的分化,中轴多数由厚壁细胞组成,主要是机械支持作用,输导作用不强叶多数由一层细胞构成,叶上无气孔,进行光合作用,也能吸收水分和养料,叶不具中脉,只有一群狭长较厚的细胞构成类似叶脉的构造,称中肋,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二)孢子体形态简单,绝大多数由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组成。
基足伸入配子体组织内吸收养料。
二、有性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苔藓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都是多细胞组成,且具有由多个不育细胞构成的保护壁层。
●精子器:雄性生殖器官,棒状或球形,外有1层不育细胞组成精子器壁,其内精原细胞各自发育成长形弯曲具2条鞭毛的精子;●颈卵器:雌性生殖器官,外形如瓶状,上部狭长,称颈部,由一层不育细胞构成,中间的颈沟内有一串颈沟细胞;下部膨大,称腹部,由多层不育细胞构成.其内有1个腹沟细胞和一个大形的卵细胞。
苔藓植物的无性生殖器官为孢子体上的孢蒴,也是多细胞结构。
孢子细小,适应随风散布,孢子囊内的蒴齿或弹丝有助于孢子的散布;有性生殖为卵式生殖,受精时精子需在有水的条件下游至颈卵器并从颈沟进入,和腹部的卵融合,受精卵不休眠进行分裂形成胚。
苔藓植物(bryophyte/moss)基本知识点归纳Chapter 1.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一.形态结构的特征:(1)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原丝体(protonema)阶段,它代表由孢子发育为配子体的第一个发育阶段,原丝体形状多样。
其后来发育为配子枝之后,大多原丝体退化消失。
(2)苔藓植物的营养体为配子体,外形上有类似根、茎、叶的分化,但结构简单。
通常以拟叶体,拟茎体,假根以示区别。
(3)苔藓植物的生殖器官开始出现了由不育性细胞组成的保护层,这是对陆地环境的一种适应。
颈卵器(archegonium)---卵细胞/精子器(antheridium)---精原细胞。
(4)有发达的孢子体,不能独立生存。
大多可以分为足,柄,蒴三部分。
足位于最基部,吸取水分和养料;柄起连接作用;蒴为孢子体最前端的彭大部分,构造复杂,含蒴壁和造孢组织。
二、发生特征植物界从苔藓植物开始,出现了胚的结构(最简单)。
三.世代交替的特征孢子体依赖配子体生存。
四.生态特征一般较矮小,喜生于阴暗潮湿的地方,也有部分种类具有极强的耐旱能力。
不能算真正的陆生植物,一方面有适应陆生的特征(孢子囊内的弹丝帮助孢子散发,发达的蒴柄将孢蒴举向空中,蒴齿,环带有利于蒴盖的开放,储水细胞等);另一方面有水生的特征(没有专门吸收水分和营养的根,精子有鞭毛,可游动,)。
五.苔纲(Hepaticae),角苔纲(Anthocerotae),藓纲(Musci)三个纲的比较见打印部分。
Chapter 2 苔纲的特征一.一般特征一.孢子孢子壁可以分为3层:内壁(endospore);外壁(exospore);外壁之外是周壁(perinium)/孢子被(sporocyte)。
孢子萌发需要的条件:水分,温度,光照,无机营养。
孢子萌发的形式:(1)分支或不分枝的丝状体的类型:(2)细胞体的类型:(3)细胞片类型: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1)叶状体型的内部具分化的(地钱目)叉形分歧的叶状体;背面;腹面;叶状体上面的内部分化成气室,具气孔;下部是薄壁细胞组成的储藏组织;腹面还有鳞片和假根。
常见的10种苔藓植物常见的10种苔藓植物有:葫芦藓、黑藓、地钱、大灰藓、大金发藓、万年藓、大羽藓、金发藓、暖地大叶藓、白发藓。
一、葫芦藓葫芦藓比较矮小,是土生的藓类,属于孢子繁殖,植株的长度最高只有3厘米左右,呈鲜绿色。
葫芦藓生长在有机质非常丰富的湿地。
二、黑藓黑藓属于黑藓科,丛生的植物。
一般是紫黑色和灰黑色的。
叶细胞多有粗疣,蒴有假蒴柄,成熟后常纵长四裂。
一般在高山或者寒地裸露的花岗岩石上生长。
三、地钱地钱为苔纲地钱属,孢子植物。
叶状体呈扁平的带状,多回二歧分枝。
颜色为淡绿色或深绿色,长度可达10厘米,边缘略有波曲感,一般交织成片生长。
四、大灰藓植株体型较大,呈绿色,褐绿或黄绿色。
茎匍匐,长达10cm。
多生于林下地面,岩石,树面等地。
五、大金发藓草本丛生植物,雌雄异株。
高度大约在10-30厘米。
叶片呈披针形。
颜色为深绿色,老时呈棕红色或黑棕色。
常分布于山野阴湿山坡。
六、万年藓植物体粗大呈树形,地下茎匍匐横生,具假根及膜质鳞状小叶。
地上茎直立,多分枝,高达15-20cm,分枝密布绿色鳞毛。
七、大羽藓大羽藓是羽藓科,羽藓属的。
体形比较大,一般是绿色或黄绿色,当植株变老后呈褐绿色。
匍匐茎。
茎叶卵形或卵状心形,叶边多背卷;枝叶和小枝叶卵形或长卵形,内凹。
叶片披针形,边缘具有长纤毛。
八、金发藓金发藓,在酸性而湿润的针叶林林地,该种多成大片生长,并常与灰藓属或白发藓属植物混生。
九、暖地大叶藓暖地大叶藓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苔藓植物,对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十、白发藓白发藓,白发藓科,白发藓属,植物体密集,垫状丛生,苍白至灰绿色。
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下常见。
8.3 苔藓植物苔藓植物Bryophyta1 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植体:配子体(单倍体)小型绿色自养的植物体叶状体拟茎叶体光萼苔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有孢蒴、蒴柄、基足组成。
生殖器官多细胞精子器Antheridium颈卵器Archegonium卵式生殖,受精离不开水生活史世代交替配子体发达,孢子体不能独立生活。
2 苔藓植物分类2.1苔纲Hepaticae :地钱Marchantia polymorpha植物体呈叶状,背面绿色,腹面有紫色鳞片和假根。
雌雄异株,雄托圆盘状,波状浅裂,上面生许多小孔,孔腔内生精子器,托柄较短;雌托伞状,下面生颈卵器,托柄较长;卵细胞受精后发育成孢子体。
孢子体分孢蒴、蒴柄和基足三部分。
植物体雄配子体雌配子体2.2藓纲Music: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 植物体矮小,淡绿色,直立。
雌雄同株,雄苞顶生,花蕾状。
雌苞则生于雄苞下的短侧枝上;蒴柄细长,孢蒴弯梨形。
2.3角苔纲Anthocerotae:角苔Anthoceros punctatus3 苔藓植物经济和生态学意义万年藓Climacium dendroides3.1 经济意义吸水性强,可做保湿材料土壤添加物:保水、通气、增加酸度、腐殖质、抑制霉菌观赏药用:蛇苔Conocephalum conicum治疗蛇伤大叶藓Rhodobryum roseum治疗心脏病3.2 生态学意义指示作用敏感度仅次于地衣原因:叶结构简单;不受基质影响;常绿表现:黑斑或褐化;叶下银灰色光泽;叶绿体被破坏;群落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