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主要类群 苔藓植物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植物的基本种类
植物是一类多样化的生物,根据其特征和分类系统,可以将植物分为以下基本种类:
1.藻类(Algae):藻类是一类原始的植物,通常以水生形式存在。
它们可以是单细胞的,也可以是多细胞的。
常见的藻类包括绿藻、褐藻和红藻等。
2.苔藓植物(Bryophytes):苔藓植物是一类低等植物,包括苔藓、角苔和藓类等。
它们缺乏真正的根、茎和叶,通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
3.蕨类植物(Pteridophytes):蕨类植物包括蕨类和石松类等。
它们有真正的根、茎和叶,繁殖方式多样,通常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
4.裸子植物(Gymnosperms):裸子植物是一类种子植物,其种子裸露在花器上,不包含在果实中。
常见的裸子植物包括松树、杉树和铁杉等。
5.被子植物(Angiosperms):被子植物是最大的植物类群,也是目前地球上最为主要的植物类型。
它们的种子包裹在果实中。
被子植物包括花草、灌木和树木等,包括大部分我们日常所见的植物。
这些是植物界的基本种类,每个种类又可以细分为多个科、属和种。
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命周期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多样性,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生态环境。
1/ 1。
植物的主要类群地球上除了绿色开花的植物以外,还有什么样的植物呢?换句话说,包括绿色开花的植物在内,地球上共有几大类植物呢?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植物有四个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第一节澡类植物第二节苔藓植物第三节蕨类植物第四节种子植物:田胞壁 细, 0液泡 '叶绿体 •细腕斶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大都生活在水中。
生活在海水中的叫做海藻;生活 在河流、湖泊、池塘中的叫做淡水藻。
水绵就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藻。
水绵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 在水池和小溪中生活着一些丝状绿藻,其中往往就有水绵。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每条水绵都是由许多个结构相 同的长筒状的细胞连接而成的。
每个水绵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在细胞质中有液泡和叶绿体。
水绵的叶绿体像带子,螺旋状地排列在 细胞里(下图)。
自养是各类绿色植物共有的一个放出的氧积存在一起,能使水绵有些藻类植物是单细胞的,例如 生活在池水中的衣藻(下图左) 水绵和它的生活环境水绵的叶绿体里含有叶绿素,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利用自己制造的有 机物来维持生活,这样的营养方式叫做自养。
重要特征。
阳光充足的时候,水绵的光合作用旺盛, 形成的丝团漂浮到水面上来。
其他的藻类植物和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JC带紫菜海带(上图中)、紫菜(上图右)是常见的食用海藻。
它们与水绵一样,都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
海带和紫菜的结构也很简单,都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
从外表看去,像根的部分只是起固着作用的根状物,像叶的部分叫做叶状体。
海带的叶绿体里除了含有叶绿素以外,还含有大量的藻黄素,所以它呈现褐色。
紫菜的叶绿体里除了含有叶绿素以外,还含有大量的藻红素,所以它呈现紫红色(彩图)。
下面以水绵、海带和紫菜作实验材料,来观察藻类植物的形态和颜色。
实验观察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一、单细胞的和多细胞的,结构都比较简单,都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
第3节植物的主要类群知识点一苔藓植物1.生活环境: 阴湿的地面、背阴的墙壁和树皮上。
2.结构(1)没有真正的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有茎和叶的分化。
①茎:弱小,没有输导组织。
②叶: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3.举例: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4.作用(1)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2)涵蓄水分,保持水土。
(3)植物界的拓荒者,与土壤的形成有关。
(4) 北极冻原的主要绿色植物,是某些植食动物的食物之一。
知识点二蕨类植物5.生活环境:森林、溪沟、田野的阴湿环境里。
6.特征(1)一般都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并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2)靠孢子繁殖后代。
7.作用(1)大量的古代蕨类植物形成了煤炭。
(2)现存的蕨类植物。
①作为野菜,如蕨的嫩叶。
②入药,如贯众、卷柏。
③观赏,如芒萁、巢蕨。
④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
知识点三种子植物8.特征(1)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
(2)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9.分类(1)依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
(2)类型:①裸子植物:种子裸露,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
②被子植物:种子外层有果皮包被。
10.裸子植物(1)生活环境: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和热带、亚热带海拔较高的山区。
(2)我国被誉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我国的银杉、水杉和秃杉等是世界上的珍稀树种。
11.被子植物:植物界中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类群。
(1)单子叶植物。
①特点:叶多是平行脉,花瓣为3或3的倍数。
②举例: 玉米、小麦、大麦等。
(2)双子叶植物。
①特点:叶多是网状脉,花瓣为4、5或4、5的倍数。
②举例: 白菜、萝卜、花生等。
知识点一苔藓植物1.葫芦藓的叶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D)A.光合作用B.水的吸收C.吸收无机盐D.运输水分2.苔藓植物植株一般都很矮小,在形态结构上的明显特征是(C)A.没有茎和叶B.不能进行生殖C.没有真正的根D.受精作用离不开水3.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水土保持有一定的作用,这是因为苔藓植物(A)A.密植的植株间的缝隙能够蓄积大量的水分B.输导组织中能蓄积大量的水分C.根系发达,能吸收大量的水分D.环境湿润,叶的蒸腾作用非常小4.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第五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知识要点1、植物的主要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四类。
2、藻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种类很多,大多生活在水里,结构比较简单,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单细胞藻类植物主要有衣藻、硅藻等,多细胞藻类植物主要有水绵等。
3、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矮又薄的叶,且茎叶中没有疏导组织。
常见的苔藓植物有葫芦藓和地钱等。
苔藓植物对水土保持有一定作用,苔藓植物对毒气十分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4、蕨类植物不仅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具有输导组织,因此能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蕨类植物叶片背面褐色的囊状隆起是孢子囊,能产生一种特殊的生殖细胞----孢子。
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蕨、石松和满江红等。
5、蕨类植物中,蕨可供食用,石松可药用,满江红是优质的绿肥和饲料,许多蕨类可供观赏,煤主要是深埋地下的古代蕨类植物等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历史年代形成的。
6、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过程都离不开水,因此只适合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7、种子植物是能产生种子的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8、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大多为木本植物,根茎叶都很发达,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适合生活在多种环境中,松、杉、柏是构成森林的重要树种,松、苏铁、银杏是常见的绿化树种。
9、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可以形成果实。
被子植物一般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被子植物能适应各种生活环境,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
10、我国的珍稀植物中,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珙桐、水杉、金银花等,二级保护植物有龙棕、红桧(gui)、荷叶铁线蕨等。
1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动物种类约占95%,共同特点是身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
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共同特点是身体背部由脊椎组成的脊柱。
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在教科书第37——46页。
内容包括:植物系统进化树,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对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了解不同植物类型之间的亲缘关系,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以及对植物类群的各种学习活动,认识不同的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方式,与人类的关系,并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比较,进一步理解植物进化树。
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通过对不同植物类群的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实验观察、比较、讨论和讲述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增强生物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和保护生物圈中多种多样的绿色植物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类群(藻类、苔藓、蕨类),以及这些植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特征。
2、各个植物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认识植物系统进化树,组织“观察比较不同的植物”的活动,认识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认识种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系统进化树图片,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标本、挂图、投影片、模型、实物投影仪。
2、实物材料及用具:新鲜的水绵、海带、紫菜(带根状物)、葫芦藓或墙藓、肾蕨、铁钱蕨、带球果的松枝、蚕豆花及果实、放大镜、镊子。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引导:在生物圈中最重要的生物恐怕要算绿色植物了,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他们为生物圈中的消费者提供了食物等。
绿色植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
你知道生物圈中绿色植物大约有多少种?他们都有那些类群?你能说出他们的生活环境吗?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认识生物圈中有那些绿色植物,他们都那些特点。
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的特点苔藓植物、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三个重要类群。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和生态角色。
1. 苔藓植物
苔藓植物是一类原始的陆生植物,它们具有以下特点:
•缺乏导管组织,不能进行有效的输水输养,因此体型较小,一般不超过几厘米。
•体表有大量细胞,可以吸附水分和养分,但也容易脱水。
•具有两个生殖阶段:游离生殖体和胚囊体,胚囊体附着在地面上可以发育成体型较大的苔藓植株。
2. 藻类植物
藻类植物是一类以水生为主的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细胞结构简单,缺乏真正的根、茎和叶,多呈单细胞或多细胞体。
•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是水中生态系统的重要生产者。
•一般需要水中营养盐和气体的供应,不能在陆地上独立生长。
3.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一类具有导管组织的植物,具有以下特点:
•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可以进行有效的输水输养。
•蕨类植物体型较大,可以高达几米以上。
•生殖方式多样,既有生产孢子的孢子体,也有生产配子的配子体。
总之,这三类植物在生物学特点和生态角色上有所不同,但都是植物界中的重要代表,对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维持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水生到陆生的植物类群
从水生到陆生的植物类群主要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苔藓植物是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型,它们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树皮、岩石和土壤表面等。
虽然苔藓植物已经适应了陆生环境,但它们仍然需要高湿度的环境来维持生长。
蕨类植物是最早的陆生植物之一,它们已经完全适应了陆生环境。
蕨类植物的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同时它们的叶子也具有适应陆生环境的特征,如气孔分布在叶子背面等。
种子植物是最高等的陆生植物,它们具有更加完善的适应陆生环境的结构和功能。
种子植物的根系更加发达,可以深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同时它们的叶子也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如气孔分布在叶子的上下表面等。
种子植物还具有种子繁殖的特点,可以在陆地上进行繁殖和传播。
总之,从水生到陆生的植物类群逐渐发展出了适应陆生环境的特征和结构,这些特征和结构使得它们能够在陆地上生存和繁衍。
1。
苔藓植物门主要特征苔藓植物是一类古老而神奇的植物,它们属于植物界中的苔藓植物门。
苔藓植物门包括了苔藓植物纲、角苔藓植物纲和叶苔藓植物纲等几个类群。
苔藓植物门主要特征如下:1. 营养体结构简单:苔藓植物的营养体结构较为简单,一般由茎、叶和根等简单的器官组成。
它们没有真正的导管组织,无法进行高效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输送。
因此,苔藓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以便能够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养分。
2. 无真正的根系:苔藓植物的根系并不发达,它们缺乏真正的根毛结构,无法吸收地下水分和养分。
相反,它们通过茎部和叶片来吸收水分和养分,这也是为什么苔藓植物通常生长在湿润环境中的原因。
3. 孢子繁殖:与其他植物不同,苔藓植物主要通过孢子来繁殖。
它们的孢子生产在特殊的生殖器官中,然后释放到环境中。
孢子落地后会发芽成为多细胞的结构体,再通过无性生殖繁殖出新的苔藓植物个体。
4. 水分依赖性强:苔藓植物对水分的依赖性非常强,它们需要湿润的环境才能生长繁殖。
在干旱的环境中,苔藓植物会进入休眠状态,等待下一次适宜的生长条件出现。
5. 生态功能重要:尽管苔藓植物在植物界中并不占据重要地位,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苔藓植物能够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和有害物质,净化空气质量;它们还能够保持土壤湿润,减少水土流失;此外,苔藓植物还能够提供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
苔藓植物门的主要特征使它们在植物界中独具一格,与其他植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尽管它们的结构简单,但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态功能却十分重要。
通过研究苔藓植物门的特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同时,我们也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苔藓植物,为地球的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让我们共同关注和保护苔藓植物,让它们在地球上绽放出独特的魅力。
蕨类植物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区别蕨类植物、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是植物界中的三个重要类群,它们在形态、生活史和生态习性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逐一介绍它们的特点。
一、形态特征蕨类植物是一类种类繁多的植物,它们具有根、茎和叶三个基本部分。
蕨类植物的叶子通常为复叶,由许多小叶片组成,叶片上常有细小的毛状结构。
蕨类植物的茎一般为地下茎或匍匐茎,能够长出新的叶片和根。
蕨类植物的根一般为须根,用于吸收水分和养分。
藻类植物是一类原生植物,它们通常生活在水中。
藻类植物的形态多样,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单细胞藻类植物如螺旋藻、衣藻等,形态较简单;而多细胞藻类植物如海藻、硅藻等,形态较为复杂,有分枝的结构。
苔藓植物是一类原始的陆生植物,它们通常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中。
苔藓植物的形态较为简单,没有真正的根、茎和叶。
它们的茎体比较短小,叶片较为扁平,通常呈现出绿色或黄绿色。
二、生活史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包括两个阶段:孢子体和配子体。
孢子体是蕨类植物的有性世代,它产生孢子并通过风或水传播。
孢子落地后发芽,形成配子体。
配子体是蕨类植物的无性世代,它通过根茎长出新的叶片和根,并进行光合作用。
藻类植物的生活史也包括两个阶段:配子体和孢子体。
不同于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的配子体是有性世代,它产生配子并进行受精作用。
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通过分裂产生大量孢子,并通过风或水传播。
苔藓植物的生活史也具有两个阶段:配子体和孢子体。
苔藓植物的配子体是有性世代,它产生配子并进行受精作用。
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孢子体,孢子体通过风或水传播,落地后发芽成长。
三、生态习性蕨类植物广泛分布于地球上的各个生态系统中,包括陆地和水域。
它们对光照和湿度的要求较高,一些蕨类植物如蕨类蕨、水龙骨等生长在湿地或水中。
蕨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重要的生态功能,如保持土壤、调节水分等。
藻类植物主要生活在水中,包括淡水和海水。
它们对光照和营养盐的要求较高,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定义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是植物界的两个重要类群。
它们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殖方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和区别。
苔藓植物是一类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植物,主要包括葫芦藓、地钱等。
它们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茎和叶的分化也不明显。
苔藓植物不开花,没有种子,依靠孢子进行繁殖。
在夏季,叶的背面会形成许多袍子囊,袍子囊中的孢子随着风传播,从而实现繁殖。
蕨类植物是一类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如山中背山阴凉处。
它们具有根、茎、叶的分化,且结构较为复杂。
蕨类植物也不开花,没有种子,而是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在蕨类植物的孢子囊中,会产生孢子,通过风或水传播,完成繁殖过程。
总的来说,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在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苔藓植物生活在良好环境中,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依靠孢子繁殖;而蕨类植物生活在较阴湿的环境中,具有根、茎、叶的分化,结构较为复杂,同样通过孢子进行繁殖。
这两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为土壤形成和保持提供了关键的环节。
此外,它们还为动物提供了一个丰富的食物来源,以及栖息和繁殖的场所。
因此,了解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特点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植物界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的主要类群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的主要类群: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我国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居世界第三位。
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第二节苔藓植物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殖等特点,进而了解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对自然界的意义。
2.通过对葫芦藓的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能力。
3.通过对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
4.通过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科学的价值观;通过了解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是学生了解苔藓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础,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苔藓植物虽然比藻类植物高等,但还是只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不能摆脱水的限制,使它在进化上所处的位置仍然比较低等。
因此,葫芦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殖的特点及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对学生理解苔藓植物在进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这两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重点。
2.难点分析:
葫芦藓生殖器官的结构比较复杂,又由于受到条件限制,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应确定为难点。
葫芦藓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这点与绿色开花植物受精过程不需要水这个条件有很大不同,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加之,葫芦藓的受精过程不易观察到,所以,这部分知识也应确定为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引言:请学生观察玻璃缸内的水绵和盆栽的葫芦藓(或小墙藓)提出问题: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当学生答出:水绵生活在水中,葫芦藓生活在陆地上时,再给学生出示葫芦藓的生境图,使他们了解到葫芦藓生活于陆地上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并引导他们答出这些毛茸茸像绿色绒毯一样的植物在植物界中属于苔藓植物,从而引出苔藓植物的课题。
2.葫芦藓:
(1)事先准备好新鲜的葫芦藓,分小组让学生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葫芦藓的形态和颜色,用尺子测量一下它的高度,并提出问题讨论:①葫芦藓植株呈什么颜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根相同吗?③葫芦藓的茎与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茎与叶相比较有何特点?
(2)组织学生在认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回答出:葫芦藓植株颜色为绿色,植株的高度约为1~3厘米;它没有像绿色植物那样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所以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芦藓有茎和叶,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地方是与绿色开花植物相同的特点,但是葫芦藓的茎比较柔弱、叶又小又薄,而且茎和叶中都没有输导组织,这些都是区别于绿色植物的特点。
(3)在学生已经了解了葫芦藓的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之后,继续组织学生深入讨论:从葫芦藓的形态结构特点来说明它为何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以使学生能很好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4)葫芦藓生殖过程的教学,可采用剪贴图或投影片,配合教师的讲解和提问来进行。
先由教师给学生展示带有雌枝和雄枝的葫芦藓植株的图(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对照图观察同一棵葫芦藓植株上的雌枝和雄株),从而了解它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然后给学生分别展示雄枝上的雄性生殖器官,雌枝上的雌性生殖器官的图,使学生了解在雄性生殖器官内会产生许多带鞭毛的、能在水中游动的精子,在雌性生殖器官内会产生一个球形的、不能运动的卵细胞、植株在湿润的条件下,精子游动到雌性生殖器官里,与卵细胞融合,完成受精。
这一受精过程可通过复合投影片给学生展示。
当学生了解了受精过程后,根据前边所学过的知识,可启发学生回答出: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再由胚发育成新的植物体。
最后提出问题:“葫芦藓生殖过程有什么特点?”供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明确,它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这也就决定葫芦藓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3.其他的苔藓植物和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教学可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小墙藓和地钱来进行(可配合使用挂图或投影片或录像)。
在观察后,组织学生思考讨论:①墙藓、地钱的生活环境与葫芦藓有无不同?②地钱的形态有什么特点?③苔藓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分析、比较基础上,由学生归纳出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师要强调以下两点:
①一般具茎和叶,但无输导组织。
②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
4.苔藓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
这部分教学,可选择有苔藓植物成片生长的生态图(如有录像更好),展示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思考,成片的苔藓植物生长在林下、山野阴湿环境中,这会有什么意义?使学生经讨论后明确苔藓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
至于苔藓植物对监测大气污染的作用,可由教师结合当前大气污染的状况加以讲解。
特别是让学生了解到苔鲜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故可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复习巩固时可选择以下题目供学生在课上练习:
题目:请指出以下哪些特征是与葫芦藓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①假根②真根③茎和叶内有发达的机械组织④茎和叶内无输导组织⑤葫芦藓植株有雌枝和雄枝之分⑥受精过程不需要水⑦受精过程需要水
⑧受精卵在雌性生殖器官内发育形成胚。
小资料
地钱的培养
一、方法步骤:
1. 7~8月间,到林间、山地岩石阴面、木桥底下等阴暗潮湿的地方采集生有孢蒴的地钱。
用放大镜观察,现现孢蒴将要开裂,就可用镊子把孢蒴取下,放入广口瓶,盖严封好,放到避光处,可防止水分蒸发,保持孢子的活力。
2.把3/4黑土壤(如用其它的土壤,应肥沃、pH值保持在6.5~8)和1/4草木灰混合筛过后拌匀,装入中等大小的花盆,压实,用清水淋透,放在窗台上。
十余天后,表土层变硬,即可接种。
3.用镊子从广口瓶中取出孢蒴,用细针挑破孢蒴,把里面鲜黄色的孢子散落到土层表面,撒上薄土,淋透水,让孢子得到萌发的适宜湿度。
4.把花盆移到离窗稍远处,每天都淋几次清水,避免阳光直射,土层龟裂。
10天左右,当小地钱长出后,把花盆稍稍移近窗台,在其前方放几盆茂盛的盆花,使它既不受到阳光直射,又能得到适当的光照以进行光合作用。
二、实验结果:
培养到10天左右,可看到花盆的土里长出星散的绿色小地钱。
这些小地钱长到小指甲大小,腹面的假根清晰可见。
2个月后,地钱背面出现胞芽杯。
第2年6月份长出生殖器官,7~8月份再生出孢蒴。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采下地钱胞芽杯放入园土,进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