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的辨别和修改(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499.50 KB
- 文档页数:57
病句修改与辨析(一)常见病句类型类型一:搭配不当:即一个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的搭配不符合语言习惯。
①主谓搭配不当如: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
(“舞姿”不能和“回响在我耳边”搭配。
)②动宾搭配不当如: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听到”不能和“时代的复兴”搭配。
)③主宾搭配不当如: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态度”与“提高”搭配不当。
)④修饰词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春天到了,山坡上姹紫嫣红的梨花开得灿烂极了。
(“姹紫嫣红”不能修饰“梨花”。
)⑤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只要增加收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
(“只要”和“才”搭配不当。
)类型二:成分残缺:即一个句子缺少了应有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常见的是缺主语或宾语。
如:阿姨出席了社区“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此句缺宾语。
)类型三:语义重复:即句子成分多余,造成重复累赘。
如:学校里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空前的学习热潮。
(此句中的“从来没有过”和“空前”意思一样,只用一个就可以了。
)类型四:语序不当:即句子语序错乱,常见的有逻辑语序不当和关联词语序不当等。
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2900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这个句子的两个定语排列次序不当,会使人误解为“文物”是2900年前出土的,应改为“新出土的2900年前的文物”。
)类型五:句式杂糅:两个句子糅合在一起,造成句子不通顺的现象。
如: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此句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
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 类型六:表意不明:即一个句子可以表示多种意思,使听者误解。
如:小明和小张的妈妈到商店去了。
(去商店的是小明还是小明妈妈?造成了歧义。
)类型七:不合逻辑①自相矛盾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②主客颠倒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病句的修改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规律的句子。
病句的修改辨析与修改是中学语文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在许多省市的中考乃至高考中都占有一定的分值,因而是语文学习的关键环节。
1.辨别病句的方法(1)语感审读法在审读的过程中,调动语感,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
如果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找出原因,加以修改。
例如:不管气候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我们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都······”不合习惯,结合此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不管······多么不利”“尽管······非常不利”)(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
例如: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受教益。
(主干为“使我受教益”,明显为主语缺失,应该去掉“通过”或者“使”)(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一个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
例如: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原句结构比较复杂,先压缩化简为“经验值的××的重视”,这个句子和日常说法相比多了一个“的”字,因此原句应将“中小学教师的重视”中的“的”去掉)(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得从事理上进行分析,这就是逻辑意义分析法。
即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法上考虑是否得当,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
例如: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
(句中“仿造伪劣产品”是不和事理的,应改为“制造伪劣产品”或“仿造名片产品”)3.病句修改的原则(1)针对性原则简单地说,就是什么地方有毛病,就改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毛病,就用相应的方法来改。
病句辨析与病句修改一、结构性病句1、语序不当(1)定语的位置不当①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②定语被放在状语的位置上;③多项定语次序不当。
(2)状语的位置不当①状语被放在定语的位置上;②多项状语次序不当。
(3)虚词位置不当①否定副词“没有”、“不”的位置不当;②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4)主客颠倒(5)分句位置不当①递进复句中轻重颠倒;②承接复句中先后颠倒。
2、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2)动宾搭配不当(3)主宾搭配不当(4)修饰、限制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7)并列成分不完全搭配3、成分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①缺主语;②缺谓语;③缺宾语。
(2)成分赘余①语义重复;②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赘余;③主语、谓语、宾语中同义成分赘余;④滥用介词;⑤滥用关联词。
4、结构混乱(1)句式杂糅(2)双主语(3)层次不清二、语义性病句5、表意不明(1)语音歧义(2)语义歧义(3)语法歧义(4)语境歧义(5)指代不明(6)虚词多义(7)省略不当6、不合逻辑(1)自相矛盾(2)概念并列不当(3)强加因果(4)否定不当(5)不合事理熟悉常见题型:1、“四选一”的选择题:①选出有语病的一项;②选出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分值为3分。
2、主观题:综合修改一段话中有毛病的地方。
分值常常达4分以上。
明白考查重点是结构性语病。
明确做题思路:做题的时候,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
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随之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
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
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
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病句辨别十注意+修改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
辨析病句,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目。
做好这类题目,就要认真读原句子,辨析句子结构有无语法错误,判断句子内容是否有逻辑错误,凭借自己的语感直觉,并结合以下方法,检查出句子的毛病,然后对症下药,予以改正。
一、压缩法:就是运用对复杂单句的分析方法,压缩掉次要成分,保留句子主干,来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词语是否搭配合理等。
例如: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句子主干“我看到了乡亲、乡音、笑声”,动宾显然搭配不当。
应改为“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听到了那熟悉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
”二、对照法:就是用自己语感检查语病的方法。
人们在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实践中,对用词造句规则、标点使用形成了一种感性认识,这就是语感。
一个句子有了毛病,它就同我们的语感不一致,使我们感到意外,一对照,就可以发现毛病出在哪里。
例如:48个初三(1)班的同学都到电脑室上课去了。
读完全句,凭语感我们发现“48个初三(1)班的同学”有明显的语序不当的毛病。
应改为“初三(1)班的48个同学都到电脑室上课去了”。
三、类比法:通过阅读,发现句子同语感冲突,一时又断定不出是什么毛病,便可拟出几个相似的短语和句子进行类比,发现其中的语病。
例如:能否认真刻苦地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读完全句,感到别扭,我们可仿造句子“能否围绕中心选材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能否学好,是学生成才的关键”“能否增加粮食产量,是农民的任务”显然,“能否”用得不对,句子的前后语意不一致,全句应改为“认真刻苦地学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四、分类法:把病句分为几种类型,记住各类病句都有什么语病,每类中都要记住一两个病句,改病句时,看看改的病句和哪类病句相似,这样就能较快地发现病句并能改正了。
常见的病句有下列几种:1、成分残缺:(1)缺主语:通过老师的教诲,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应改为“通过老师的教诲,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辨析并修改病句〖丢分提示〗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本考点有两种考查形式:一、“辨析”病句,即从语料选项中选出有语病或没语病的选项;二、“修改”病句,在辨析的基础上对病句进行修改,使语句流畅,表意简洁明了。
其中“修改”病句常和其它考点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等结合考查。
学生丢分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明病症。
病句考查重点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大病症。
前四种属语法错误,后两种属于逻辑错误。
考生常常不明病症,而无法找到病因,导致失分。
2、不善积累。
病句的病症常有许多标志性的成分,如,数字、关联词、介词、代词、长定语、长状语、并列短语等。
考生应做一个有心人,将这些标志归类积累,举一反三。
3、审读马虎。
判别病句时,考生喜欢凭借语言经验,对语句是否有语病直接作出判断,常常又因为读漏字、读错字、断句错误而判断失误。
4、滥用经验。
语病题考点明确,常有规律可循。
考生容易凭借平时积累的判别病句经验草率判断,而忘记了特殊问题要特殊对待。
5、脱离语境。
检查病句不能脱离具体的语境。
考生常常忽略语境进行判断造成失分。
〖丢分题精析〗一、语序不当例1: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
(“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例2: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丢分原因】考生对定语、状语的语序掌握不好,只凭语感粗略判断,最终找不出病因。
【解题指津】牢记该考点的常考类型,巧计定语、状语的语序。
该考点的常考类型有:定语语序不当,状语语序不当,定语、状语错用,关联词语序不当,各分句语序不当等。
定语语序用典型例句“国家队的(表领属的词)一位(数量词)有着20年教学经验的(动词词组)年轻(形容词词组)女(名词词组)教练”来记忆,状语用典型例句“昨天,在办公室里许多老师都同他热情地交谈”来记忆。
中学语文修改病句的方法和技巧
1.仔细阅读整篇文章,辨别出病句。
遇到不通顺、不准确、不规范的
句子都可以视为病句。
2.分析病句的错误类型,如主谓不一致、词义不当、语序混乱等。
3.修改病句时,可以采用逐句检查的方式,从句子的结构、语法、逻
辑等方面进行修正。
4.关注上下文的连贯性,确保修改后的句子与前后文的衔接自然流畅。
5.在修改过程中,要注意适当添加适当的连接词、过渡词或补充说明,以保证句子的完整性和语义的准确性。
6.语文修辞手法的应用是修改病句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修辞手
法的运用来使句子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7.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寻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多与他人交流讨论,可以让自己的修改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修改病句需要耐心和细心,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以
提高自己的修改水平。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复习目标1.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2.能准确地判断句子有无语病;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基础存盘一、要点概览二、知识归纳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错误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
病句辨析与修改是借助基本的语法知识,辨析、修改常见病句如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否定词使用不当、成分残缺、成分多余、结构混乱等。
中考关于病句的题型可以分为2大类:(1)客观型试题。
也就是辨析判断性质的选择题。
(2)主观型试题。
即对病句进行修改,可划分为语句修改类和语段内病句修改类。
主观型该题型可分为“选出有语病的一项”和“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两种情况。
解答此类题,明确病因是关键。
常见病句的类型有下面几种。
知识点一: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解析:句中主语“眼睛”与谓语“集中”搭配不当。
“眼睛”不能“集中”,应改为“目光”。
2.动宾搭配不当例:英雄们把红旗和胜利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解析:句中动宾搭配不当,“红旗”可以插,“胜利”怎么插?应改为“英雄们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敌人的阵地”。
3.主宾搭配不当例:冬天的上海是美丽的季节。
解析:本句提取主干为“上海是季节”,“冬天”是“季节”,“上海”不是“季节”,应改为“上海的冬天是美丽的季节”。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例:我们有一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造不出来?解析:本句属于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聪明”不能修饰“手”,应把“聪明”改为“灵巧”。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摄影作品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艺术修养决定的。
解析:句中“思想、艺术修养”的含义是确定的,意思是“有思想、艺术修养”,只能与前面的“拍得好”、“写得有味”意思搭配。
这个句子要做到前后搭配,需要在“思想、艺术修养”后加“高低”一词。
知识点二:用词不当1.感情色彩不当。
如:他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课标解读】新课标中对病句辨析的考查有如下要求: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
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从小考命题的角度来看,全国各地小升初语文试卷中对语法的考查一般以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为主,以此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水平。
【考点解读】所谓病句,是指那些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要求、不和逻辑事理、不和词语感情色彩而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的句子。
辨析病句和修改病句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考查题型,是近年小升初考试常见的热点题型,更是孩子们最易失分的题目。
1.主要考点(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
2.命题趋势(1)以能力立意,综合考查考生的语法知识和语感能力。
(2)题型稳定。
或是“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或是“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或是“下面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这些题型均锁定“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序不当”“句式杂糅”“语义重复”这些常见的错误类型。
3.常见题型其题型主要有两种。
一是病句的辨析,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呈;二是病句的修改,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通常要求考生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难度更大。
【要点梳理】辨别句子的正误,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的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
再看句子主干的修饰成分使用是否合理,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辨析病句可依据下列方法:1.语感觉察法在辨析病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调动语感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如以修改。
例如:“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讲、坚持做笔记,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是否……是……”显得不合习惯,应将“否”删去)。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修改病句【教学目标】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教学过程】一、复习归纳中考常见病句类型(一)搭配不当;(二)成分残缺;(三)语序不当;(四)表意不明;(五)不合逻辑;(六)结构混乱。
结合实例理解常见病句的六种类型。
(一)搭配不当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2、他参加了这届运动会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
(二)成分残缺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三)语序不当1、全校学生认真讨论和学习了《中学生守则》的内容。
2、你们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今后希望你们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四)表意不明1、王明发现张华正在和他的同学探讨问题。
(指代不明)2、我要炒肉丝。
(有歧义)修改:我要自己炒肉丝吃。
(我要一碟炒肉丝。
)(五)不合逻辑1、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2、考试能否取得优良成绩,决定于平时的努力学习。
3、在假期里,我读了小说、文学作品和诗歌等。
4、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5、她那红润的脸蛋犹如盛开的梨花。
(六)结构混乱1、反动派宣扬唯心论,是出于他们的反动本性所决定的。
2、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华裔作者之手。
二、修改病句要遵守的原则病句修改以改通顺、改准确,不作语言润色,不改变句子原意为原则。
三、辨别修改病句的方法、步骤一读、二提、三改、四查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病的。
二提:提取主干,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抓主要动词)。
三改: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四、特别注意1、“有无”“能否”“优劣”“好坏”“成败”含有两方面,不能呼应就出错。
2、容易的重复词语“目的是为了”“约……左右”“更加变本加厉”“让它任其自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从心里发自肺腑”“显得相形见绌”“一气呵成地写就”“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五、聚焦中考常见失误分析例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