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习题电子版本
- 格式:doc
- 大小:232.00 KB
- 文档页数:8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班级:姓名: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2、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性质.3、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__________方法,它把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________________.[习题一]1、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是它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2、下列事例中利用物体惯性的是()A.跳远运动员在起跳前的助跑运动 B.跳伞运动员在落地前打开降落伞C.自行车轮胎做成凹凸不平的形状 D.铁饼运动员在掷出铁饼前快速旋转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刹车时,乘客的身子会向前倾斜,是因为汽车有惯性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C.物体的惯性只有在物体速度改变时才表现出来D.物体都具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与物体速度是否变化也无关4、门窗紧闭的火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车厢内有一人竖直上跳起后落会原处,这是因为()A.人起跳后,车厢底板仍然对他有向前的推力B.人起跳后,车厢中的空气对他有向前的推力C.人起跳后,在火车运动方向上仍具有与火车相同的速度D.人起跳后,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5、小孩在向前行驶的轮船的密封船舱内竖直方向上抛出一个小球,结果小球落到了抛出点的后面,这是因为()A.小球离开小孩后,不具备向前的速度 B.轮船正向前加速运动C.轮船正向前减速运动 D.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失去惯性6、下列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有()A.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B.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逐渐停下来C.物体以大小不变的速度通过圆弧轨道D.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做自由落体运动7、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曲线运动,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物体做匀速运动,一定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D.物体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会发生变化8、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
第4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4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4-1】已知某轴心受拉杆的截面尺寸300400b h mm mm=?,配有820φ钢筋,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指标为:22.0/tf N mm =,42.110cE =?2/N mm ,2270/yfN mm =,522.110/s E N mm =?。
试问此构件开裂时和破坏时的轴向拉力分别为多少?【解】配820φ钢筋,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附录A ,表A.0.1得22513sA mm =。
25132.09%3.0%300400s A bh ρ===300400120000A bh mm ==?=,542.110102.110s E c E E α?===?(1)由式(4-5),开裂荷载为 0(1)(1)tcrcEt tEN E A f A αρεαρ=+=+2.0120000(1100.0209)=??+?290160N= 209.16kN =(2)由式(4-7),构件的抗拉极限承载力为2702513678510678.51tuysN f A N kN ==?==【4-2】已知某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截面尺寸为200300b h mm mm ?=?,构件的长度2000l mm =,混凝土抗拉强度22.95/tfN mm =,弹性模量422.5510/cEN mm =?,纵向钢筋的截面积2615sAmm =,屈服强度2270/yfN mm =,弹性模量522.110/sEN mm =?,求(1)若构件伸长0.2mm ,外荷载是多少?混凝土和钢筋各承担多少外力?(2)若构件伸长0.5mm ,外荷载是多少?混凝土和钢筋各承担多少外力?(3)构件开裂荷载是多少?即将开裂时构件的变形是多少?(4)构件的极限承载力是多少?【解】615 1.025% 3.0%200300s A bh ρ===220030060000A bh mm ==?=542.1108.2352.5510s E c E E α?===?,442.95 1.157102.5510t t c f E ε-===??(1)○1由0.2l mm ?=可知,构件的应变为 440.2 1.010 1.157102000t l l εε--?===?<=? 构件未开裂,处于弹性工作状态,csεεε==,构件所受的拉力为44(1) 2.551060000(18.235 1.025%) 1.010t c E N E A αρε-=+=+3165.9110N=?165.91kN=○2此时混凝土承担的外力 4432.5510 1.010********.010153.0ts c N E A N kNε-===?=○3钢筋承担的外力165.91153.012.91ts t tc N N N kN=-=-=(2)○1由0.5l mm ?=可知,构件的应变为4400.52.510 1.157102000t l l εε--?===?>=?,且35270 1.286102.110y y sf E εε-<===??构件开裂,钢筋未屈服,sεε=,构件所受的拉力为542.110 2.51061532287.532.29t s s N E A N kNε-====○2此时,混凝土开裂,在开裂处混凝土应力0c σ= ○3钢筋的应力5422.110 2.51052.5/s s E N mm σε-=== (3)○1开裂荷载为 0(1)tcrcEt N E A αρε=+442.551060000(18.235 1.025%) 1.15710-=+191.96kN=○2即将开裂时构件的变形 41.1571020000.23t l l mm ε-?=?=??=(4)构件的极限承载力为 270615166050166.05tuysN f A N kN ==?==【4-3】某钢筋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截面尺寸为300300b h mm mm ?=?,配有822的纵向受力钢筋,已知22.3/t f N mm =,422.410/c E N mm =?,2345/y f N mm =,521.9610/s E N mm =?。
习题四4-1 电路如题图4-1所示,i (t )=10mA 、R =10k Ω、L =1mH 。
开关接在a 端为时已久,在t =0时开关由a 端投向b 端,求t ≥0时,u (t )、i R (t )和i L (t ),并绘出波形图。
解:本题是求零输入响应,即在开关处于a 时,主要是电感储能,当开关投向b 后,讨论由电感的储能所引起的响应。
所以对图(a)t ≥0时的电路可列出00≥=+t Ri dtdiL L L及 i L (0)=i (t )=10(mA ) 其解为:0)(1010)(710≥==--t mA e et i t tL τS R L 73310101010--=⨯==τ 则 0)(10010101010))(0()1)(0()(77101033≥-=⨯⨯⨯-=-=-==-----t V e e e LR Li e Li dt di L t u t ttL t L L L τττ 而 0)(10)()(710≥-=-=-t mA e t i t i t L R其波形图见图(b)、图(c)所示。
4-2 电路如题图4-2所示,开关接在a 端为时已久,在t =0时开关投向b 端,求3Ω电阻中的电流。
解:因为 )(623)0(V u c =⨯= (注意:当稳态以后电容为开路,所以流过1Ω和电容串联支路的电流为零,因此电容两端的电压就是并联支路2Ω支路两端的电压)当开关投向b 时电流的初始值为)(236)0()0(A R u i c ===S RC i 3130)(=⨯===∞τ,故根据三要素法得: 0)(2)(31≥=-t A e t i t4-3 电路如题图4-3所示,开关在t <0时一直打开,在t =0时突然闭合。
求u (t )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
解:因为u (t )=u c (t ),所以求出u c (t )即可。
方法一:直接用三要素法:(注意,开关闭合以后,时间常数由两个电阻并联后,再与电容构成RC 电路)L (t ) i (t L(a)10(b) (c) 题图4-1 习题4-1电路及波形图(t )题图4-2 习题4-2电路S C R 23)1//2(0=⨯==τ)(32)2//1(1)()(221)0(V u V u c c =⨯=∞=⨯= 所以)1(322)322(32))()0(()()(5.05.05.0≥-+=-+=∞-+∞=----t ee e eu u u t u tt t tc c c c 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τ方法二:分别求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可以直接解微分方程,也可以直接利用结论)零输入响应:02)(215.05.00'≥=⨯==---t e V e eU u tt tc τ零状态响应:0))(1(32)1(11212)1(5.05.0"≥-=-⨯+⨯=-=---t V e e eRI u t t ts cτ4-4 电路如题图4-4所示,已知 ⎩⎨⎧≥<=010)(t t t u s 且u c (0)=5V 。
(一)1.目的练习逐步结转分步法及成本还原。
2.资料某企业A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生产车间进行。
第一车间生产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所需半成品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两个车间月末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该企业采用按实际成本结转的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A产品成本.第一、第二两个车间月初、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及本月生产费用资料见“产品成本明细账”;自制半成品月初余额、本月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交库数量及本月第二车间领用自制半成品数量见“自制半成品明细账”.解:产品成本明细账车间名称:第一车间产品名称:半成品A自制半成品明细账半成品名称:半成品A 单位:件产品成本明细账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二)1.目的练习产品成本计算的综合结转分步法.2.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三个生产步骤进行生产。
该企业设有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由这三个车间顺序加工而成。
成本计算采用综合结转法。
原材料在第一车间开始加工时一次投入,半成品不通过中间仓库收发,上一步骤完工后全部交由下一步骤继续加工。
月末在产品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各车间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该企业本年5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表1、表2所示。
表1产量记录表2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费用表3产品成本计算单135070÷(88+16)=1298。
75 24960÷(88+16×50%)=260 19200÷(88+16×50%)=200表4产品成本计算单173890÷(8050%)=326。
6表5产品成本计算单244450÷(96+4)=2444.5 34300÷(96+4×50%)=350 23520÷(96+4×50%)=240表6(三)1.目的练习产品成本计算的平行结转分步法.2.资料某厂设有三个基本生产车间,第一车间生产甲半成品,交第二车间继续加工,第二车间生产乙半成品,交第三车间生产丙产成品。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章习题及参考答案第四章习题1.分析图4-1中所示的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要求:(1)写出驱动方程、输出方程、状态方程;(2)画出状态转换图,并说出电路功能。
CPY图4-12.由D触发器组成的时序逻辑电路如图4-2所示,在图中所示的CP脉冲及D作用下,画出Q0、Q1的波形。
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Q0=0,Q1=0。
D图4-23.试分析图4-3所示同步时序逻辑电路,要求:写出驱动方程、状态方程,列出状态真值表,画出状态图。
CP图4-34.一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如图4-4所示,设各触发器的起始状态均为0态。
(1)作出电路的状态转换表;(2)画出电路的状态图;(3)画出CP作用下Q0、Q1、Q2的波形图;(4)说明电路的逻辑功能。
图4-45.试画出如图4-5所示电路在CP波形作用下的输出波形Q1及Q0,并说明它的功能(假设初态Q0Q1=00)。
CPQ1Q0CP图4-56.分析如图4-6所示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写出分析过程。
Y图4-67.分析图4-7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
(1)写出驱动方程、状态方程;(2)作出状态转移表、状态转移图;(3)指出电路的逻辑功能,并说明能否自启动;(4)画出在时钟作用下的各触发器输出波形。
CP图4-78.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电路如图4-8所示:(1)列出方程式、状态表;(2)画出状态图、时序图。
并说明电路的功能。
1C图4-89.试分析图4-9下面时序逻辑电路:(1)写出该电路的驱动方程,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2)画出Q1Q0的状态转换图;(3)根据状态图分析其功能;1B图4-910.分析如图4-10所示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具体要求:写出它的激励方程组、状态方程组和输出方程,画出状态图并描述功能。
1Z图4-1011.已知某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如图4-11所示,试:(1)分析电路的状态转移图,并要求给出详细分析过程。
(2)电路逻辑功能是什么,能否自启动?(3)若计数脉冲f CP频率等于700Hz,从Q2端输出时的脉冲频率是多少?CP图4-1112.分析图4-12所示同步时序逻辑电路,写出它的激励方程组、状态方程组,并画出状态转换图。
第四章习题第四章⼀、问答题1、什么叫临界资源?什么叫临界区?对临界区的使⽤应符合哪些规则?(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准则是什么?)2、死锁产⽣的4个必要条件是什么?它们是彼此独⽴的吗?3、何谓死锁?为什么将所有资源按类型赋予不同的序号,并规定所有进程按资源序号递增的顺序申请资源后,系统便不会产⽣死锁?4、什么是安全状态?怎么判断系统是否处于安全状态?5、简述死锁定理和解除死锁的⽅法。
⼆、计算和证明1、当前系统中出现下述资源分配情况:利⽤银⾏家算法,试问如果进程P2提出资源请求Request (1,2,2,2)后,系统能否将资源分配给它?2、若系统有某类资源m ×n+1个,允许进程执⾏过程中动态申请该类资源,但在该系统上运⾏的每⼀个进程对该资源的占有量任何时刻都不会超过m+1个。
当进程申请资源时只要有资源尚未分配完则满⾜它的申请,但⽤限制系统中可同时执⾏的进程数来防⽌发⽣死锁,你认为进程调度允许同时执⾏的最⼤进程数应该是多少?并说明原因。
3、n 个进程共享某种资源R ,该资源共有m 个,每个进程⼀次⼀个地申请或释放资源。
假设每个进程对该资源的最⼤需求量均⼩于m ,且各进程最⼤需求量之和⼩于m +n ,试证明在这个系统中不可能发⽣死锁。
4、当前某系统有同类资源7个,进程P ,Q 所需资源总数分别为5,4。
它们向系统申请资源的次序和数量如表所⽰。
回答:问:采⽤死锁避免的⽅法进⾏资源分配,请你写出系统完成第3次分配后各进程占有资源量,在以后各次的申请中,哪次的申请要求可先得到满⾜?5、设有A B 、C 三个进程,它们共享⼗个资源,每个进程最⼤需求量分别为4,7,8,它们对资源请求的序列如下表:(8分)⑴请画出执⾏完序号4时的资源分配矩阵;⑵为使系统不发⽣死锁,执⾏完序号6时,3个进程各处于什么状态,获得多少同类资源?⑶按照上题时的状态,系统会发⽣死锁吗?为什么?6、⼀个计算机系统有6个磁带驱动器4个进程。
第四章的习题及答案4-1 设有一台锅炉,水流入锅炉是之焓为62.7kJ ·kg -1,蒸汽流出时的焓为2717 kJ ·kg -1,锅炉的效率为70%,每千克煤可发生29260kJ 的热量,锅炉蒸发量为4.5t ·h -1,试计算每小时的煤消耗量。
解:锅炉中的水处于稳态流动过程,可由稳态流动体系能量衡算方程:Q W Z g u H s +=∆+∆+∆221体系与环境间没有功的交换:0=s W ,并忽 动能和位能的变化, 所以: Q H =∆设需要煤mkg ,则有:%7029260)7.622717(105.43⨯=-⨯m解得:kg m 2.583=4-2 一发明者称他设计了一台热机,热机消耗热值为42000kJ ·kg -1的油料0.5kg ·min -1,其产生的输出功率为170kW ,规定这热机的高温与低温分别为670K 与330K ,试判断此设计是否合理?解:可逆热机效率最大,可逆热机效率:507.06703301112max =-=-=T T η 热机吸收的热量:1m in210005.042000-⋅=⨯=kJ Q热机所做功为:1m in 102000m in)/(60)/(170-⋅-=⨯-=kJ s s kJ W该热机效率为:486.02100010200==-=Q W η 该热机效率小于可逆热机效率,所以有一定合理性。
4-3 1 kg 的水在1×105 Pa 的恒压下可逆加热到沸点,并在沸点下完全蒸发。
试问加给水的热量有多少可能转变为功?环境温度为293 K 。
解:查水蒸气表可得始态1对应的焓和熵为:H 1=83.93kJ/kg, S 1=0.2962kJ/kg.K 末态2对应的焓和熵为:H 2=2675.9kJ/kg, S 2=7.3609kJ/kg.K)/(0.259293.839.267512kg kJ H H Q =-=-=)/(0.522)2962.03609.7(15.2930.25920kg kJ S T H W sys id =-⨯-=∆-∆=4-4如果上题中所需热量来自温度为533 K 的炉子,此加热过程的总熵变为多少?由于过程的不可逆性损失了多少功? 解:此时系统的熵变不变)./(0647.7K kg kJ S sys =∆炉子的熵变为)./(86.45330.2592K kg kJ T H T Q S sur -=-=∆-==∆ )./(205.286.40647.7K kg kJ S t =-=∆ )/(0.646205.215.2930kg kJ S T W t l =⨯=∆=4-5 1mol 理想气体,400K 下在气缸内进行恒温不可逆压缩,由0.1013MPa 压缩到1.013MPa 。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习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新民主主义社会最显著的特点是()A.继承性B.过渡性C.独立性D.长期性2、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是()A.中国人民同台湾国民党政权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民族大团结与分裂主义的矛盾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A.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辨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反映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5、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建立的农业互助组的性质是属于()A.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B.新民主主义性质的C.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D.半社会主义性质的6、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A.统筹兼顾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B.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C.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没收官僚资本8、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实现()A.和平赎买B.四马分肥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0、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共产主义性质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说法是错误的包括()A.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我国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B.它是独立的社会形态C.它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社会形态D.它带有过渡性质,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E.它是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经的发展历史阶段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处于领导地位,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主要是()A.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主导地位B.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C.文化上无产阶级思想的指导地位D.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E.确立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B.没收民族资本C.没收地主的土地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E.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 )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B.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E.社会主义高级阶段5、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因为()A.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B.土地改革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C.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也促使了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E.当时的国际形势也为向社会主义转变提供了外部条件6、下列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的是()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E.个体经济7、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改造中,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表现为()A.委托加工B.计划订货C.统购包销D.经销代销E.和平赎买8、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原则是()A.自愿互利B.互相合作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E.合理引导9、在实现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采用的形式依次是()A.农业生产互助组B.高级农业合作社C.初级农业合作社D.中级农业合作社E.半农业合作社10、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具体表现在()A.官僚资产阶级在中国内地已经被消灭B.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C.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D.亿万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成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E.知识界已经组成一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队伍三、辨析题1、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2、新中国建立后的头三年,中国革命的任务是要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第4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一、判断题1. 梁截面两侧边缘的纵向受拉钢筋是不可以弯起的。
( )2. 梁剪弯段区段内,如果剪力的作用比较明显,将会出现弯剪斜裂缝。
( )3. 截面尺寸对于无腹筋梁和有腹筋梁的影响都很大。
( )4.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抗剪承载力略高于相同条件下简支梁的抗剪承载力。
( )5. 钢筋混凝土梁中纵筋的截断位置,在钢筋的理论不需要点处截断。
( )6. 梁侧边缘的纵向受拉钢筋是不可以弯起的。
( )7. 梁剪弯段区段内,如果剪力的作用比较明显,将会出现弯剪斜裂缝。
( )8. 截面尺寸对于无腹筋梁和有腹筋梁的影响都很大。
( )9. 在集中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抗剪承载力略高于相同条件下简支梁的抗剪承载力。
( )10. 钢筋混凝土梁中纵筋的截断位置,在钢筋的理论不需要点处截断。
( )二、单选题1.对于无腹筋梁,当31<<λ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
A .斜压破坏; B.剪压破坏; C.斜拉破坏; D.弯曲破坏。
2.对于无腹筋梁,当1<λ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
A.斜压破坏;B.剪压破坏;C.斜拉破坏;D.弯曲破坏。
3.对于无腹筋梁,当3>λ时,常发生什么破坏( )。
A.斜压破坏;B.剪压破坏;C.斜拉破坏;D.弯曲破坏。
4.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建立是依据( )破坏形态建立的。
A.斜压破坏;B.剪压破坏;C.斜拉破坏;D.弯曲破坏。
5.为了避免斜压破坏,在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规定下面哪个条件来限制( )。
A.规定最小配筋率; B 、规定最大配筋率;C.规定最小截面尺寸限制; D 、规定最小配箍率。
6.为了避免斜拉破坏,在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中,通过规定下面哪个条件来限制( )。
A 、规定最小配筋率;B 、规定最大配筋率;C 、规定最小截面尺寸限制;D 、规定最小配箍率。
7.R M 图必须包住M 图,才能保证梁的( )。
A 、正截面抗弯承载力;B 、斜截面抗弯承载力;C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D 、正、斜截面抗弯承载力。
第四章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一、名词解释1.所谓差价:2.出口换汇成本:3.出口盈亏率:4 .佣金(Commission):5. 折扣:6.出口创汇率,7.出口总成本8.出口销售人民币净收入二、单项选择题1、在制订进出口商品价格时,原则上要求()作价。
A.参照市场上相类似商品的价格B.按照国际市场价格水平C.按照本国的生产成本D.根据销售意图2、进出口贸易中的计价货币是买卖双方()。
A.用来计算债权债务的货币B.用来清偿债权债务的货币C.用来计算价格的货币D.用来清偿货款的货币3、在进出口贸易中,FOB、CFR、CIF三种价格术语使用最多,一般来讲,在进口事尽量使用()术语。
A.FOB B.CFR C.CIF4、在我国进出口合同中,商品的价格一般采用()的作价方法。
A.暂定价 B.部分固定、部分不固定 C.固定价 D.浮动价5、价格条款的正确写法是()。
A.每件3.50元CIF香港B.每件3.50美元CIFC.每件3.50 CIF C伦敦D.每件3.50美元CIF C2%伦敦6、已知CIF价格为100美元,运费为10美元,保险费为0美元,佣金率为2%,则按CIF计算的佣金是()美元。
A.0.60 B.1.63 C.2.00 D.2.047.在国际贸易中,含佣价的计算公式是( )A.单价*佣金率 B.含佣价*佣金率 C.净价*佣金率 D.净价/(1—佣金率)8.凡货价中不包含佣金和折扣的被称为( )A.折扣价 B.含佣价 C.净价 D.出厂价9.一笔业务中,若出口销售人民币净收入与出口总成本的差额为正数,说明该笔业务为( )A.盈 B.亏 C.平 D.可能盈,可能亏10.( )是含佣价。
A.FOBS B.FOBT C.FOBC D.FOB11.在我国进出口业务中,计价货币选择应( )A.力争采用硬币收付 B.力争采用软币收付C.进口时采用软币计价付款,出口采用硬币计价收款D.出口时采用软币计价收款,进口采用硬币计价付款12.出口总成本是指( )A.进货成本 B.进货成本+出口前一切费用C.进货成本+出口前的一切费用+出口前的一切税金 D.对外销售价13.以下我出口商品的单价,只有( )的表达是正确的。
第四章习题稳恒电流的磁场第四章稳恒电流的磁场一、判断题1、在安培定律的表达式中,若r21?0,则aF21??。
2、真空中两个电流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意一点都不受力,则该空间不存在磁场。
4、对于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螺线管,其内部的磁感应强度仍可用?0nI 表示。
5、安培环路定理反映了磁场的有旋性。
?3、设想用一电流元作为检测磁场的工具,若沿某一方向,给定的电流元I0dl放在空间任?6、对于长度为L的载流导线来说,可以直接用安培定理求得空间各点的B。
7、当霍耳系数不同的导体中通以相同的电流,并处在相同的磁场中,导体受到的安培力是相同的。
8、载流导体静止在磁场中于在磁场运动所受到的安培力是相同的。
9、安培环路定理中的磁感应强度只是由闭合环路内的电流激发的。
10、在没有电流的空间区域里,如果磁感应线是一些平行直线,则该空间区域里的磁场一定均匀。
??CB?dl??0I二、选择题1、把一电流元依次放置在无限长的栽流直导线附近的两点A和B,如果A点和B点到导线的距离相等,电流元所受到的磁力大小(A)一定相等(B)一定不相等(C)不一定相等(D)A、B、C都不正确2、半径为R的圆电流在其环绕的圆内产生的磁场分布是:(A)均匀的(B)中心处比边缘处强(C)边缘处比中心处强(D)距中心1/2处最强。
3、在均匀磁场中放置两个面积相等而且通有相同电流的线圈,一个是三角形,另一个是矩形,则两者所受到的(A)磁力相等,最大磁力矩相等(B)磁力不相等,最大磁力矩相等(C)磁力相等,最大磁力矩不相等(D)磁力不相等,最大磁力矩不相等4、一长方形的通电闭合导线回路,电流强度为I,其四条边分别为ab、bc、cd、da如图所示,设B1、B2、B3及B4分别是以上各边中电流单独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B)?C1B1?dl??0IB1?dl?0C2(C)?B1?B1?dl?0(D)?C1??c?B?B12?B3?B4?dl??0I??I和I设电流IB21单独产生的磁场为1,电流I2单独产生的磁5、两个载流回路,电流分别为1?场为B2,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A)?C2B1?dl??0?I1?I2??(B)(C)C1B2?dl??0I212 ??B?B??dlC1??0?I1?I2?(D)6、半径为R的均匀导体球壳,内部沿球的直线方向有一载流直导线,电线I从A流向B后,再沿球面返回A点,如图所示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B?B??dlC212??0?I1?I2??(A)在AB线上的磁感应强度B?0 ?(B)球外的磁感应强度B?0 ?(C)只是在AB线上球内的部分感应强度B?0 ?(D)只是在球心上的感应强度B?07、如图所示,在载流螺线管的外面环绕闭合路径一周积分(A)0(B)?0nI ?LB?dl等于?0nI(C)2 (D)?0I LI8、一电量为q的点电荷在均匀磁场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速度大小相同,所受的洛伦兹力就相同。
第四章抽样与抽样估计一、单项选择题1、实际工作中,小样本是指()A、样本容量大于30的样本B、样本容量小于30的样本C、样本容量等于30的样本D、样本容量小于等于30的样本2、从5个字母中随机抽取2个字母作为样本,采用重复抽样,考虑顺序,则可能的样本个数为()A、10个B、20个C、25个D、30个3、当总体方差未知,且样本容量小于30时,进行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应采用的临界值为()A、F值B、Z值C、t值D、2x值4、当总体方差已知,无论样本容量n的大小如何,进行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应采用的临界值为()A、F值B、Z值C、t值D、2x值5、在总体内部情况复杂、且各单位之间差异程度大、单位数又多的情况下,宜采用()A、等距抽样B、整群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类型抽样6、根据重复抽样的资料,甲单位工人工资方差为25,乙单位为100,乙单位抽的人数比甲单位多3倍,则抽样平均误差()A、甲单位较大B、甲单位较大C、无法判断D、甲、乙单位相同7、某学校在全校学生中随机重复抽取100人调查身高,计算出抽样平均误差为5cm。
如果改用不重复抽样方法,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其抽样平均误差将会()A、大于5cmB、小于5cmC、等于5cmD、不确定8、纯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样本容量扩大为原来的9倍,其它条件不变,则()A、抽样允许误差不变B、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九分之一C、抽样允许误差缩小为原来的三分之一D、抽样允许误差增大为原来的九倍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主要有()A、总体方差或标准差B、样本容量C、抽样方法D、抽样组织方式E、抽样的对象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A、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B、抽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C、抽样误差可以计算但不能加以控制机D、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的随机性而产生的样本估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代表性误差 E、抽样误差是指登记性误差3、评价估计量的优劣常用下列三个标准()A、一致性B、有效性C、合理性D、代表性E、无偏性4、抽样推断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三项内容()A、随机抽样B、统计估计C、假设检验D、抽样精度E、置信度5、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总体参数是唯一的、确定的,但又是未知的B、总体参数是随机变量C、样本统计量是随机变量D、样本统计量是唯一的、确定的E、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个数称为样本容量6、概率抽样最基本的组织方式有()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E、配额抽样7、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无法避免B、可以控制C、只能在估计结束才能知道D、可以计算E、不可控制8、抽样平均误差是指()A、所有可能样本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的平均离差B、所有可能样本的样本指标对总体指标的标准差C、已抽出样本的标准差D、等价于极限误差E、已抽出样本的平均差三、填空题1、概率抽样也叫随机抽样,是指按照原则抽取样本。
q 2qa a a a
A C
D
B
第四章 弯曲内力习题
一、填空题
1、如果一段梁内各横截面上的剪力Q 为零,而弯矩M 为常量,则该段梁的弯曲称为 ;如果该梁各横截面上同时存在剪力Q 和弯矩M ,则这种弯曲为 。
二、计算题
1、作下列两梁的弯矩图。
求出支座处的约束反力、弯矩的最大绝对值,并把该值标注在弯矩图上。
2、作下列梁的弯矩图。
求出支座处的约束反力、弯矩的最大绝对值,并把该值标注在弯矩图上。
3、下列梁的弯矩图。
第四章 弯曲内力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纯弯曲 横力弯曲(或剪切弯曲)
二、计算题
1、 图4.2.2 图4.2.4.1 图4.2.4.2
图4.2.4.3 Pa
25
6q a 22
3q a
2、
3、
22m ax 22B B ql R ql M ql M === 15.75kN 20.25kN 41kN.m
A D m ax R =R =M =m ax A
B R R P M P a
===⨯2m ax 716656A B R qa R qa M qa ==-
= 22q l。
第四章习题
第四章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动态测试中,电桥的输出量通常采用( )。
A.电阻量 B.电压量 C.电流量 D.电感量
2.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 )。
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3.为提高电桥的灵敏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半桥双臂各串联一片电阻应变片 B.半桥双臂各并联一片电阻应变片 C.适当提高电桥的电源电压 D.增大应变片的初始电阻值
4.为了保证实现极距变化型差动电容传感器的差动工作,传感器的两个电容应当连接成( )。
A.并联电路
B.串联电路
C.电桥电路
5.交流电桥的供桥电压频率为0f ,输出信号最高频率为m f 。
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满足( )。
A.0m f f =
B.0m f f <
C.0m f f ≥
D.0m f f
7.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 )。
A.相乘 B.相加 C.相减 D.相除 8.在调幅信号的解调过程中,相敏检波的作用是( )。
A.恢复载波信号 B.恢复调制信号的幅值和极性 C.恢复已调制波 D.恢复调制信号的幅值
11.要使RC 低通滤波器的通带加宽,则RC 值应(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12.在一定条件下RC 带通滤波器实际上是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 )而成的。
A.串联 B.并联 C.串并联 D.叠加
16.滤波器的上、下截止频率为21,c c f f ,中心频率0f 则它们的关系是( )。
A.0f =
1202c c f f f +=
C.1202
c c f f
f -= 17.滤波器的—3dB 频率截止频率,是指信号幅值衰减为输入幅值的( )处的频率。
/2 D.1/2
18.重复频率为1000Hz 的方波,经过一截止频率为2000Hz 的理想低通滤波器后的输出量为( )。
A.1000Hz 的失真的方波 B.1000Hz 的正弦波 C.2000Hz 的正弦波 D.不知是什么波形 19.滤波器的频率分辨力越高,则测量时的响应速度( )。
A.越快 B. 越慢 C. 不变
20.已知某倍频程滤波器的下截止频率为3000Hz ,则其上截止频率为( )Hz ,其中心频率为( )Hz 。
21.倍频程滤波器是一种( )滤波器,跟踪滤波器是一种( )滤波器。
A.高通 B.低通 C. 恒带宽 D. 恒带宽比
22.1/3倍频程滤波器是一种恒带宽比滤波器,因此当分析的频率范围越高时它的分辨率( )。
A. 越高
B.越低
C.不随分析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二、填空题
2.载波为0
sin E t ω的电桥,当单臂输入调制信号0()sin t εε=⋅Ω时,其输出调幅拨
的幅值为___,频率___
3.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可以提高___,改善___
4.为了补偿温度变化给应变测量带来的误差,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应变片应接在___桥臂上。
5.调幅信号由载波的__携带信号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__携带信号信息。
6.调制有___、___、和___三种类型,将调制高频振荡的缓变信号称为___,载送缓变信号的高频振荡称为___,经调制后的高频振荡波称为___。
7.调幅过程在频域相当于___过程,调幅装置实际上是一个___
8.调幅波的解调器是___,调频波的解调器是___。
9.调幅波经过相敏检波后,既能恢复信号电压的___,又能反映其___。
11.滤波器的___和___要求是相互矛盾的。
12.RC 低通滤波器中的RC 值越大,则其上限频带越___。
15.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0f 与上、下截止频率间的关系是___。
16.要使得重复频率为同频率的方波信号转换为500Hz 的正弦波信号,应使用___滤波器,其___截止频率应为___Hz 。
一、 选择题
1.B
2.C
3.C
4.C
5.D 7.A 8.B 11.B 12.A 1
6.A 1
7.C 1
8.B 1
9.B 20.C ;D 21.D.C 22.B 二、填空题
2.001/4;;()E t εωε为正时与载波同相位,()t ε为负时与载波反相位180°
3.灵敏度;非线形;温度
4.相邻
5.幅值;频率
6.调幅;调频;调相;调制波;载波;已调波
7. 频率搬移;乘法器
8.相敏检波器;鉴频器
9.幅值;极性 11.选择性;响应速度 12.窄
15.0f =
16.低通 ;上;1000
20.输出功率最大;获得合适的阻尼率使ξ=0.7 21. 0.5;5%;线形 22电磁阻尼;油阻尼 23.5000Hz
24.磁头;放大器;磁带及走带机构;振动子及磁系统;光学系统;机械系统;电气系统 25. 5kHz ;1MHz ;10Hz
典型例题
例1.有人使用电阻应变仪时,发现灵敏度不够,于是试图在工作电桥上增加电阻应变片数以提高灵敏度。
试问,在半桥双臂上各串联一片的情况下,是否可以提高灵敏度?为什么? 答:不能提高灵敏度。
因为半桥双臂时,其输出电压为 12o i R u u R
∆=
⋅ 当两桥臂各串联电阻应变片时,其电阻的相对变化量为 22R R
R R
∆∆=
即仍然没有发生变化,故灵敏度不变。
要提高灵敏度只能将双臂电桥改为全桥联接。
这时
o i R
u u R
∆=⋅
例2.用电阻应变片及双臂电桥测量悬臂梁的应变ε。
其贴片及组桥方法如下图所示。
已知图
中''
1122120R R R R ====Ω,上、下贴片位置对称,应变片的灵敏度系数k=2。
应变值
31010-ε=⨯,电桥供桥电压3i u V =。
试分别求出图(b )、图(c )组桥时的输出电压
o u =?
R
R
解:如图(b )组桥时的输出电压为
11112211121221
0.03()2
o i i
i i i
i R R R
u u u R R R R R R
R R R u u u R R R k u V +∆=
⋅-⋅+∆+-∆++∆∆ =⋅-⋅=⋅+ =
⋅ε⋅=
如图(c )组桥时的输出电压为
''1111''''
11112222221
42110.03()
22o i i i i
i i R R R R R
u u u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 u R R u k u V R +∆++∆=⋅-⋅+∆++∆++-∆-∆++∆ =
⋅-∆ =⋅=⋅ε⋅=
例3.下图中所示为两支流电桥,其中图(a )称为卧式桥,图(b )称为立式桥,且
12340R R R R R ====。
12,R R 为应变片,34,R R 为固定电阻。
试求在电阻应变片阻值变化为
R ∆时,两电桥的输出电压表达式并加以比较。
解:图(a )中,卧式桥的输出电压为
114
112234
0000
()222o b d i i
i i
R R R u u u u u R R R R R R R R R R
u u R R R +∆=-=⋅-⋅+∆+-∆++∆∆∆ =-⋅=⋅
图(b )中,立式桥的输出电压为
1122
114223
000000
22
200
(
)222241()2o b d i i
i
i i
R R R R u u u u u R R R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R R u u R R R R +∆-∆=-=⋅-⋅+∆+-∆++∆-∆ =-⋅+∆-∆∆⋅∆ =⋅=⋅∆-∆-
由此可知,当2
()12R R ∆时,得0
2o i R
u u R ∆=
⋅,在忽略了高阶无穷小之后,两电桥的输出电压是一样的,均为2o i R
u u R
∆=⋅,不同之处是:立式桥有非线形误差,而卧式桥没有,所以卧式桥更精确。
例4.用电阻应变片接成全桥,测量某一构件的应变,已知其变化规律为:
()cos10cos100t A t B t ε=+,如果电桥的激励电压sin10000i u U t =⋅,试求此电桥的输出信号
频谱。
画出频谱图。
例5.有一个1/3倍频程带通滤波器,其中心频率80n f Hz =,求上、下截止频率21,c c f f 。
解:由于:
2
2
12
212
2,2n n n c n c n
c c f f f f f f f -
= = =⋅
当80n f Hz =时,则有 16
2
1228071.3()n c n f f Hz --==⨯=
16
2
2228089.8()n c n f f H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