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复习.ppt
- 格式:ppt
- 大小:491.50 KB
- 文档页数:37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孟子,是光照千古的儒学圣人,是塑造中华民族灵魂的思想巨匠,是描绘盛世宏图的设计大师。
从诸葛亮高卧隆中到纵横天下的人生轨迹中,我们能看到孟子设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蓝图的巨大意义;从苏武北海牧羊,刀斧逼之不改其志,富贵诱之不变其节的壮举中,我们能看到孟子倡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同样能看到孟子主张施仁政、行王道的治国安邦的大智慧。
课前预习壹[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
3.通过朗读体会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
[作者档案馆]372289孟子(约公元前—前),名轲。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人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称其为“亚圣”。
邹国(今山东省邹城东南)人。
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
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
不被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七篇。
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基础知识壹一、读准字音洿池()数罟()()...鸡豚()鱼鳖()..庠序()()狗彘()...饿莩()孝悌()..弃甲曳兵()养生丧死()..二、古字通假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________,________.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______,________.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______,________.4.直不百步耳通________,________.五、翻译句子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
“是……也”,代词与语气词连用,表判断)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也”表判断)课文探究壹一、主旨提炼本文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从而阐述了孟子的“仁政”主张:依时顺势,发展生产,使民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受教育,懂礼仪,君王革除虐政,百姓才会来归附,民才能“加多”。
寡人之于国也优秀ppt课件完整版目录•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知识拓展:相关历史文化知识•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问题解答•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学习方向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
孟子周游列国,宣传仁政思想,希望各国君主能够实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民本理念。
《寡人之于国也》背景01020304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
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观念。
提倡“仁政”、“王道”,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及其思想体系时代背景与历史文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寡人之于国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孟子的政治主张,对于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
02文本解读与赏析03善于运用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通过对比突出主题,通过排比增强气势,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01文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全文围绕“寡人之于国也”这一主题展开,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层层深入,条理清晰。
02语言简练,意蕴深远文章运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治国之道的独到见解,同时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思想。
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句段解读及赏析“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01表达了作者对治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暗示了治国的艰难和不易。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02通过对比邻国的政治状况,突出了作者治国的用心和成效。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03表达了作者对君王的期望和寄托,希望君王能够承担起治国的重任,实现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