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教案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中班教学反思】中班故事活动《竹篱笆和牵牛花》反思我先以一张牵牛花图片来吸引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牵牛花的表情,然后问幼儿牵牛花开心吗?为什么不开心,让幼儿大胆猜测牵牛花之所以伤心的原因。
接着出示伤心的竹篱笆的图片,让幼儿猜测他们之间出现了什么事情,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
然后通过完整欣赏故事,进行集体阅读。
幼儿听完一遍故事都知道了牵牛花和竹篱笆为什么不开心的原因,但是对于“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个道理幼儿虽然会完整地表达了,但是其中的意思还需要幼儿在生活中真正领会,因此,和幼儿一起讨论了“自己什么时候需要别人的帮助?”和“你接受过谁的帮助?”等问题,加深幼儿对这个道理的理解,从一件事情深化到自己的情绪体验中来。
最后一部分要求孩子们“找出故事中关于篱笆和牵牛花的不开心和快乐的话”中班这对小孩子来说很难。
所以我采用了边读边听老师讲课的方法。
老师读了一段故事,然后让孩子们回忆那些表示“悲伤”的单词。
在孩子们发现后,他们继续读一段,然后让孩子们回忆起这段话中哪些词是“快乐”的意思。
孩子们对这种方式很感兴趣。
读完这个故事后,孩子们掌握了很多单词,比如“孤独”、“孤独”、“快乐”、“快乐”等等。
本次活动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幼儿回答问题时,有的很积极,有的不但不发言,还不会倾听。
在集体阅读时也不够积极,还有少数的人没有跟随老师一起讲。
所以以后进行集体阅读时我应明确讲述和倾听的要求,以便促进幼儿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在以后的阅读活动中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教师应明确听说要求,以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活动中教师应让幼儿有自由交流的时间,并提醒幼儿有秩序发言,在别人发言时注意保持安静倾听。
3.集体阅读时,应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解释页面内容,教师应鼓励他们幼儿问题,使用“是这样吗?你还有其他意见吗?”鼓励孩子们互相回答并解决相应的困难。
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含反思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竹篱笆和牵牛花之间的美好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1.活动重点:引导幼儿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故事中竹篱笆和牵牛花之间的美好情感。
2.活动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活动准备1.教具准备:故事课件、竹篱笆和牵牛花图片、画纸、画笔。
2.环境准备:整洁的教室、舒适的座位。
四、活动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竹篱笆和牵牛花吗?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故事。
2.讲述故事师:请小朋友们仔细听,故事的名字叫《竹篱笆和牵牛花》。
故事讲述了一个竹篱笆和牵牛花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故事中,竹篱笆为了让牵牛花更好地生长,不惜牺牲自己,为牵牛花提供支持。
而牵牛花也不负所望,为竹篱笆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3.故事讨论幼儿1:我觉得竹篱笆很有爱心,它为了牵牛花的生长,不惜牺牲自己。
幼儿2:我觉得牵牛花也很棒,它为了让竹篱笆不那么单调,为它增添了美丽的色彩。
师:说得很好!竹篱笆和牵牛花之间的情感就是相互关爱、共同成长。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关爱他人,共同成长。
4.观察竹篱笆和牵牛花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竹篱笆和牵牛花的图片,观察它们的特点。
看看竹篱笆的形状、颜色,以及牵牛花的花瓣、颜色。
幼儿观察并分享观察结果。
5.绘画活动师:请小朋友们用画笔和画纸,画出你们心中的竹篱笆和牵牛花。
可以画一株牵牛花,也可以画一片竹篱笆。
画完后,可以跟小伙伴们分享你们的画作。
幼儿绘画并分享作品。
师:今天,我们通过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学会了关爱他人,共同成长。
希望小朋友们能够在生活中,像竹篱笆和牵牛花一样,相互关爱,共同成长。
五、活动反思1.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对故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含反思-幼儿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能够听懂简单的中文话语,包括词语和简单的句子;2.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记忆故事主要人物和事件发生顺序;3.能够说出故事中简单的词语和短语。
(二)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听、说的活动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2.培养幼儿的情感沟通能力,通过参与交流和相互合作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三)情感目标1.能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和人物关系的变化;2.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二、教学内容(一)教学材料•《竹篱笆和牵牛花》绘本;•课堂教具:棕色纸板、彩色便签纸、颜色笔。
(二)教学策略•情感启发策略;•直观感知策略;•团体活动策略。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故事导入(时间:10分钟)1.教师向幼儿们介绍绘本《竹篱笆和牵牛花》;2.请幼儿们谈论有关竹篱笆、牵牛花的事情和自己和朋友之间的事情。
2. 故事阅读(时间:15分钟)1.教师朗读绘本《竹篱笆和牵牛花》;2.教师呈现故事主要情节(竹篱笆们和牵牛花的故事,不断变幻的情感)。
3. 分组交流(时间:20分钟)1.教师组织分组活动,让同组幼儿合作完成一件任务;2.让小组挑选一段故事情节,选出重要的词语,表达这段故事情节;3.幼儿依据任务描述进行完成。
4. 情感延伸(时间:15分钟)1.教师带领幼儿们品读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得出这个童话寓意的感悟;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运用课堂教具表达对故事的感悟。
5. 反思总结(时间:5分钟)1.教师与幼儿总结整节课程;2.采用幼儿园语言适用的点评方式,鼓励幼儿们表达自己,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学能力;3.面向幼儿,让他们表达对今天课堂的感悟。
三、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尝试采用了“情感启发策略”、“直观感知策略” 和“团体活动策略”,结合具体实例让孩子们学会参与学习、思考、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悟,尝试把学科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更加有趣、生动和实际。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背景在幼儿园中班的语言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选择一些富有生活内涵、贴近幼儿生活的童话故事或儿歌进行教学。
本次公开课以《竹篱笆和牵牛花》为例,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培养其情感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竹篱笆和牵牛花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2.启发幼儿思考生活方式会对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认识和品德素养。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一:讲故事1.引子:今天我要讲一个寓言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
上天为了世界的美妙赋予了每一种生命不同的天赋,他们的目的不是比较优劣,而是应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2.正片:故事讲述了一个爱好安静简朴的竹篱笆和一个热爱奔放活泼的牵牛花之间的故事。
这天,牵牛花在竹篱笆的旁边跳舞,竹篱笆因为想要安静休息,就用竹板子打牵牛花。
牵牛花受到了打击,非常伤心,跑到草丛里哭了起来。
然后小虫子告诉竹篱笆:“你用竹板子打了别人,就算你不想去打她,她也一定会想玩耍。
”听完小虫子的话,竹篱笆后悔了,然后他向牵牛花谎称自己也会跳舞。
于是两个非常不一样的生命开始了友谊。
牵牛花教竹篱笆跳舞,竹篱笆教牵牛花生活简朴。
他们慢慢地学习着接受对方,学习着欣赏对方的品质,从而成为了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彼此欣赏的好朋友。
最后,他们都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3.善后:宝宝们,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学到什么?(等待幼儿回答)教学内容二:情感认识与品德素养1.情感认知教育:宝宝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天赋,就像竹篱笆和牵牛花一样,他们的选择都没有错,我们需要学习观察、欣赏、接受别人的不同,然后学会善待别人,尊重别人的选择。
2.品德素养教育:宝宝们,我们可以看到,竹篱笆最开始没有正确地处理他与牵牛花之间的关系,他没有考虑到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他不断地改变自己,并帮助牵牛花,最后成为了友好相处的好朋友。
中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及反思《竹篱笆和牵牛花》【活动目标】1、初步欣赏童话,感受竹篱笆和牵牛花情绪转变的原因。
学习词语:“孤零零”“寂寞”。
2、通过看图和讨论,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3、理解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活动准备】1、课件《竹篱笆和牵牛花》。
2、图片:竹篱笆、牵牛花。
【活动过程】一、谈话活动:1、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竹篱笆吗?幼儿讨论。
2、教师手拿牵牛花的图片提问引出活动。
师:这是什么?它今天有些不高兴,怎么办呢?3、幼儿合理猜想,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故事。
二、欣赏《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放课件边讲述一遍故事。
2、师:牵牛花开始时为什么哭?是谁帮助了它?(屈老师)竹篱笆是怎么帮助它的?牵牛花的愿望实现了吗?三、利用课件再次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利用课件再次欣赏故事。
2、师:竹篱笆一开始高兴吗?为什么?为什么是孤零零,什么是“寂寞”?3、师:后来竹篱笆为什么会高兴起来?四、组织幼儿在已有的基础上讨论,感受故事中表达的情感。
1、师:为什么竹篱笆后来感到幸福及了?它是怎么说的?2、幼儿讨论:一个人什么时候会高兴,什么时候会难过?怎样帮助别人才能使大家感到高兴?3、找出故事中有关篱笆和牵牛花不高兴和高兴的词语,引导幼儿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五、活动延伸:情景表演《竹篱笆和牵牛花》。
分别请幼儿扮演竹篱笆、牵牛花、蝴蝶、蜜蜂、小朋友。
帮助幼儿用故事里的词语表演。
巩固对故事的理解,从而体验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以谈话对竹篱笆和牵牛花的认识来导入的,幼儿比较感兴趣,他们能大胆说出对竹篱笆和牵牛花的认识。
用自己的大胆想象猜测牵牛花之所以伤心的原因,然后通过完整欣赏故事,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对故事的理解,感受竹篱笆和牵牛花情绪转变的原因。
让幼儿观察牵牛花的表情,让幼儿大胆猜测牵牛花之所以伤心的原因。
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精选5篇)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篇1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竹篱笆和牵牛花各自从难过到高兴的原因。
2.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出故事。
1.这是谁?你见过它吗?2.陈老师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看见一个伤心的竹篱笆,它为什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观察图片,在猜测中理解故事内容。
1.猜想故事第一段。
你看到竹篱笆是怎样的表情?你猜猜它为什么很伤心、难过?2.猜想故事第二段。
接着又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提问:(1)竹篱笆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看到牵牛花在哭,竹篱笆会问它什么?牵牛花又会怎样回答?(请幼儿自由表述,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及看法。
)3.猜想故事第三段。
提问:竹篱笆会帮助牵牛花吗?是怎样帮助它的?是谁帮助了它?4.猜想故事第四段。
提问:看到了什么?他们开心吗?竹篱笆帮助了别人,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帮助别人很快乐。
)三、完整欣赏故事。
1.边看图片边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一遍。
竹篱笆与牵牛花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和你猜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吧。
2.通过提问,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表演故事情节。
(1)讨论:牵牛花开始时为什么哭?是谁帮助了它?竹篱笆是怎样帮助它的?牵牛花的愿望实现了吗?(2)老师和幼儿一起表演竹篱笆与牵牛花的对话。
(3)竹篱笆开始时为什么不高兴?可以用什么词来表示?后来竹篱笆为什么会高兴?竹篱笆做了什么感觉自己很幸福?他是怎么说的?3.教师小结:哦,原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帮助别人真快乐。
四、幼儿组织讨论,拓展经验。
你帮助过小伙伴吗?是怎样帮助他的?帮助他,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篇2一、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竹篱笆和牵牛花各自从难过到高兴的原因。
2.愿意帮助别人,知道帮助别人也能使自己快乐。
二、活动准备1.ppt “竹篱笆与牵牛花”。
幼儿园中班教案《竹篱笆和牵牛花》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懂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及其情节2.能够认出故事中出现的居住环境和物品,如草房、菜园、竹篱笆、牵牛花等3.能够理解故事中的道德情感,如互助、友爱等4.通过绘本,锻炼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幼儿体验美好的阅读时光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环节导入环节是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用于吸引幼儿注意力、调整情绪。
本节课导入环节选择是通过展示故事《竹篱笆和牵牛花》的绘本,让幼儿观察绘本中的图片及上下文,运用表情语音抒发情感。
导师可以准备一些花、树、土壤等图片展示出来,与幼儿简单谈一下。
2. 正文部分第一步:讲述故事情节故事情节讲述“小白兔种菜,菜长得很好。
可是,有一天,山洪大作,把小白兔的草房淹没了。
危难之际,牵牛花来帮他建了竹篱笆,小白兔躲在里面安全了起来。
后来,牵牛花自己的房子被猪拱坏了,小白兔也来帮忙修了墙。
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讲述完故事情节后,老师可以向幼儿提出故事中的问题:1.小白兔为什么生气?2.小白兔家庭遇到什么困难?3.牵牛花为什么会来帮助小白兔建竹篱笆?4.平时我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呢?第二步:识字活动本节课的词汇及意思•草房:用草搭建的房子•菜园:种植蔬菜的地方•竹篱笆:用竹子搭建的围墙•牵牛花:一种花卉,粉色或白色的,有叶状花序,呈倒钟状•修理:修理坏掉的东西•建造:用东西拼凑搭建起来让幼儿通过看图认识这几个词语,并简单介绍其意思。
第三步:绘本阅读出示《竹篱笆和牵牛花》绘本,让幼儿识字、读图,并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阅读其中的情节、表情、动作。
第四步:活动环节本节课的活动环节为DIY课堂,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小房子来体验劳动的快乐。
制作过程可以和故事情节联想起来,让幼儿自己来做小白兔和牵牛花的小房子。
3. 总结和反思环节在本节课中,通过故事、绘本、识字、制作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理解和体验到互助、友爱的情感,发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
幼儿园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课程背景本课程是针对幼儿园中班儿童进行的语言教学,主要通过教授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让儿童发展口语表达和语感,并通过观察比较两者的特点,增加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
2.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掌握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的名称和特点;•学会口头表达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的差异;•建立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2.2 能力目标•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儿童分类、观察、归纳和的能力。
2.3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增强对绿植的执着情感;•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3.教学内容•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的名称和特征;•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的差异。
4.教学过程4.1 教学前的准备•教师观察了两种植物的特点和名字,准备好相应的教材;•准备好音响设备以及幼儿园园内或附近的观察植物的场地;•让家长提前知道学校有此次活动,鼓励家长在家和孩子一同观察植物。
4.2 教学过程4.2.1 导入环节1.教师展示两种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说出他们观察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教师让学生观察植物,描述植物形态和特点。
4.2.2 第一练习环节1.带领学生前往幼儿园或者附近的园地进行实地观察。
2.教师让学生观察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特别注意形态和特征。
3.教师询问学生对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的看法和感受,并引导他们从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4.2.3 第二练习环节1.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
2.每个小组预备三分钟左右,介绍他们对于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的知识和观察成果。
3.教师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倾听,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
4.2.4 第三练习环节1.教师邀请学生完成相应的作品,比如小卡片、海报、模型等。
2.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自行思考如何利用语言描述来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特点。
4.2.5 课程反思环节1.教师带领学生和家长进行评价和分享,让孩子 Show 自己的作品和观察成果。
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教案反思中班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初步欣赏童话,感受竹篱笆和牵牛花情绪转变的原因,学习词语:“孤零零”“寂寞”,通过看图和讨论,感知、理解故事内容,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竹篱笆和牵牛花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童话,感受竹篱笆和牵牛花情绪转变的原因,学习词语:“孤零零”“寂寞”。
2、通过看图和讨论,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3、理解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课件《竹篱笆和牵牛花》。
2、图片:竹篱笆、牵牛花。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1、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竹篱笆吗?幼儿讨论。
2、教师手拿牵牛花的图片提问引出活动。
师:这是什么?它今天有些不高兴,怎么办呢?
3、幼儿合理猜想,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故事。
二、欣赏《竹篱笆和牵牛花》的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边放课件边讲述一遍故事。
2、师:牵牛花开始时为什么哭?是谁帮助了它?竹篱笆是怎么帮助它的?牵牛花的愿望实现了吗?
三、利用课件再次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利用课件再次欣赏故事。
2、师:竹篱笆一开始高兴吗?为什么?为什么是孤零零,什么是“寂寞”?
3、师:后来竹篱笆为什么会高兴起来?
四、组织幼儿在已有的基础上讨论,感受故事中表达的情感。
1、师:为什么竹篱笆后来感到幸福及了?它是怎么说的?
2、幼儿讨论:一个人什么时候会高兴,什么时候会难过?怎样帮助别人才能使大家感到高兴?
3、找出故事中有关篱笆和牵牛花不高兴和高兴的词语,引导幼儿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五、活动延伸:
情景表演《竹篱笆和牵牛花》。
分别请幼儿扮演竹篱笆、牵
牛花、蝴蝶、蜜蜂、小朋友。
帮助幼儿用故事里的词语表演。
巩固对故事的理解,从而体验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谈话对竹篱笆和牵牛花的认识来导入的,幼儿比较感兴趣,他们能大胆说出对竹篱笆和牵牛花的认识。
用自己的大胆想象猜测牵牛花之所以伤心的原因,然后通过完整欣赏故事,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对故事的理解,感受竹篱笆和牵牛花情绪转变的原因。
让幼儿观察牵牛花的表情,让幼儿大胆猜测牵牛花之所以伤心的原因。
接着出示难过的竹篱笆小图片,让幼儿猜测他们之间出现了什么事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开展讨论,帮助幼儿提升:帮助自己就是帮助别人,分角色表演。
这样层层递进,充分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特别是在表演的环节,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愉快的状态,参与性极强。
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幼儿回答问题时,有的很积极,有的不但不发言,还不会倾听。
还有少数的人不在随着老师一起讲。
对于活动中的“找出故事中有关篱笆和牵牛花不高兴和高兴的词语。
”是本活动中的难点。
虽然能讲出“孤零零、寂寞”等词,但故事中语句没有说出,感觉有点难度就放弃了。
今后在表演区域中有待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