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系统与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10
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标准成本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成本标准,计算出的产品的成本。
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益。
下面将从标准成本的确定、成本差异的分析和处理以及标准成本的实际运用三个方面来介绍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
首先,标准成本的确定是标准成本管理的基础。
企业可以通过工程师测算、历史成本法、市场调查法等方法来确定标准成本。
在确定标准成本时,需要充分考虑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因素,确保标准成本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标准成本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其次,成本差异的分析和处理是标准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
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包括原材料成本差异、人工成本差异、制造费用差异等。
在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时,需要及时发现成本偏差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处理。
例如,对于原材料成本偏差较大的产品,可以加强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优化供应链,降低采购成本;对于人工成本偏差较大的产品,可以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
最后,标准成本的实际运用是标准成本管理的落实环节。
企业可以通过标准成本控制、标准成本核算和标准成本分析等手段,对标准成本进行实际运用。
通过标准成本控制,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通过标准成本核算,企业可以对生产成本进行详细核算,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通过标准成本分析,企业可以深入分析成本差异的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为企业的成本控制和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做好标准成本的确定、成本差异的分析和处理以及标准成本的实际运用,企业才能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标准成本法下期末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作者:李艳来源:《财会学习》 2017年第17期摘要:标准成本系统的最后一步骤是期末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分为成本发生时的账务处理和期末账务处理两个方面。
本文仅就期末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做一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成本差异;账务处理俗话说得好:编筐窝篓,全在收口。
标准成本系统的最后一步即期末存货的账务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末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有三种方法,现分别阐释如下:一、结转本期损益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 本年利润" 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 主营业务成本" 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 本年利润" 账户,也称为“直接处理法”。
[ 例1] 假设月初的成本差异均为零,本月成本差异发生额见表1 的第二列数据。
要求: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将有关成本差异账户。
借:主营业务成本/ 本年利润 2776直接材料数量差异 440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0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差异 220贷:直接材料价格差异 198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105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 1500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336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252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120借:本年利润 2776贷:主营业务成本 2776二、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这种方法也称为递延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在已销产品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之间进行分配;也可以将成本差异先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再将完工产品的成本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在已销产成品和期末库存产成品之间分配。
如果材料是在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的,单位产成品和单位在产品包含的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是相同的,分配直接材料成本差异时,标准成本的比例就可以简化为数量比例;其他项目的成本差异也可以简化为产成品数量和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比例。
标准成本账务处理标准成本账务处理。
标准成本是企业在制定预算和进行成本控制时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结构,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在进行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定标准成本的计算方法。
标准成本可以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进行计算,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或服务进行差异化计算。
在确定计算方法时,需要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选择最适合的计算方法。
其次,建立标准成本的档案和台账。
在进行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和台账,记录标准成本的计算依据、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情况以及差异的原因分析等信息。
这些档案和台账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然后,及时进行标准成本的核算和分析。
企业需要定期对标准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及时发现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并进行原因分析和处理。
通过标准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另外,对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控制和改进。
在进行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时,企业需要重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情况,及时进行控制和改进。
通过对标准成本差异的控制和改进,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益。
最后,不断优化标准成本的管理体系。
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需要不断优化标准成本的管理体系,提高标准成本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标准成本在企业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需要企业高度重视。
只有做好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工作,才能更好地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希望企业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标准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它通过设定标准成本来评估实际成本的表现,并对差异进行分析。
在实际生产中,标准成本法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掌握成本情况,从而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
那么,在标准成本法下,账务处理应该如何进行呢?首先,标准成本的设定是标准成本法的基础。
企业需要根据过去的生产经验、市场需求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产品的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个方面。
在设定标准成本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变动情况,确保标准成本能够反映实际生产情况。
其次,对于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需要进行及时的核算和记录。
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按照标准成本法的要求进行分类和核算。
这包括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各项成本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标准成本法下,对于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需要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成本的变动、生产效率的提高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
企业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差异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这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此外,标准成本法还要求企业进行定期的成本绩效评价。
企业需要通过比较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评估成本控制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标准成本,以适应市场和生产环境的变化。
同时,也需要结合其他财务指标,对企业的成本绩效进行全面评价,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企业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确保成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及时的分析和处理;并定期进行成本绩效评价,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掌握成本情况,实现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的成本差异处理方法由于我国会计准则要求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存货的计量,所以在期末对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有两种:1、结转本期损益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利润"账户。
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用此种方法为宜。
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实际成本反映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
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
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许多因素,差异处理的方法要保持历史的一致性,以便使成本数据保持可比性,并防止信息使用人发生误解。
对存货的成本审计一般散落在内控测试和细节测试中。
对存货的内控测试主要包括采购与付款循环(purchase)以及生产和存货循环(costing)。
采购与付款循环主要包括以下流程:请购商品(劳务)è编制订购单è验收商品è储存商品è编制付款凭证è确认与记录负债è付款è记录先进、银行存款支出。
生产与存货循环流程主要由以下流程组成:计划和安排生产环节è发出原材料è生产产品è核算产品成本è储存产成品è发运产成品。
在执行内控测试时,审计人员一般需要与各环节部门人员进行沟通,根据企业的具体业务情况画出流程图/表(walk through),标明每项流程的关键风险点和公司采取的相关控制。
指出该项控制的发生频率以及进行有效性测试的参考底稿编号(reference no.)。
审计人员在画出流程图/表之后还需要取得一套完整的佐证流程图的凭证资料,对于资料上的存货成本的具体数字,需要在备注中重新进行计算。
产品成本差异的核算账务处理与控制管理方法1.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2、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已分配的差异额。
(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λ"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当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时,属于超支差异,反之则属于节约差异,其相关的会计分录怎么做?材料成本差异的会计分录1.购入原材料时:借:材料采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2、原材料入库时:借:原材料贷: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可借可贷)3、领用原材料时:借:生产成本(计划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贷:原材料(计划成本)4、期末结转差异时:调整节约差异借:生产成本等贷:材料成本差异调整超支差异借:材料成本差异贷:生产成本等如何理解材料采购科目?材料采购是用来反映和监督材料采购资金的使用情况,核算外购材料的采购成本,确定材料成本差异的一个会计帐户。
它既是一个成本计算的账户,又是一个业务成果的账户。
凡是已经付款验收入库的外购材料买价和采购费用,都按实际成本借记该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月末,结转外购材料的实际成本时,按计划成本借记材料类有关账户,贷记该账户,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差异的,借记"材料成本差异",贷记本科目,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则作相反记录,差异结转后的借方余额,表示在途材料的数额,在资金平衡表的"在途材料”项目反映。
数量差异与价格差异的公式:1)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2)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X实际数量当产品有配方问题的时候,前面的数量差异公式就变动如下:3)数量差异=(实际投量-标准投量)X标准配方X标准价格4)配合差异=实际投量X(实际配方-标准配方)X标准价格不是所有产业的数量差异都有配方问题,如果产品属于一对一的方式投料的,就没有配方问题,例如电子业、家电业。
标准成本账务处理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一、标准成本系统账务处理概述在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核算体系中,我们将标准成本和差异分开来列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销售成本均按标准成本入账,同时根据差异类别分别设置账户反映各种可能出现的差异.这种做法大大简化了日常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工作.在账务处理中,除了“材料”、“基本生产”、“在产品”“产成品”等科目外,应就不同性质的差异分别设置专门的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分别反映有利和不利的差异.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制定假设生产一种产品需耗用n种原材料,则该产品的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如果产品的生产环节中涉及不同工资标准的直接人工,可以采取类似确定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方法加以确定:当然,也可以将不同等级人工的标准工时和小时标准工资率换算为同一等级的人工标准,再据以确定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 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假设企业的制造费用以机器小时为分配基础,则单位机器小时的制造费用分配率为:单位产品分配的变动性制造费用为:☉假设企业的制造费用以机器小时为分配基础,分配率为: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预算资料如图表:预算期内,企业计划生产产品6500件.2.预算执行结果如下:1 企业预算期初没有在产品,期间内投产6300件产品,其中6000件已完工入库,另300件尚未开始加工.2 期间购入A材料100000千克,单价元/千克;购入B材料50000千克,单价元/千克;3 期间领用A材料64000千克,B材料31000千克;4 预算期间实际用工20000小时,总计支付直接人工工资130000元;5 实际发生变动性制造费用41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85000元;6 生产的产成品已经售出5800件,实现销售收入1160000元;7 实际支付变动性销售费用18560元,固定性销售费用13000元,经营管理费用25000元.应计入在产品A材料标准成本为:6300 × 10 × = 333 390元原材料的采购根据资料可以确定,A、B两种材料的标准成本及实际成本资料如下:A材料的标准成本=100 000×=530 000 元实际成本=100 000×=510 000 元价格差异=100 000× = 20 000元B材料的标准成本=50000× = 340 000 元实际成本=50000× = 360 000 元价格差异=50000× = 20 000元账务处理如下:1 借:原材料-A材料530 000贷:应付账款510 000材料价格差异-A材料20 0002 借:原材料-B材料340 000材料价格差异-B材料20 000贷:应付账款360000原材料的领用按标准价格计算的实际领用A材料成本为:64 000× = 339 200 元A材料数量差异为:339200-333900 = 5 300元同样可以计算,应计入在产品的B材料标准成本为:6 300×5× = 214 200 元按标准价格计算的实际领用B材料成本为:31 000× = 210 800 元B材料数量差异为:210 800-214 200 = -3400 元账务处理如下1 借:在产品333 900材料数量差异-A材料 5 300贷:原材料─A材料339 2002 借:在产品214 200贷: 原材料-B材料210 800材料数量差异-B材料 3 400根据资料可以知道:企业在产品的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 6××6 000 = 126 000 元实际成本 = 130 000 元差异 = 4 000 元其中:直接人工效率差异=20000-6000××6 =-6000元账务处理如下:12 将发生的直接人工工资计入成本:借: 在产品126 00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0 000贷:制造费用等 130 00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6 000根据资料:企业累计完工6000件产品,所以其标准成本应是774000元26000×129,期末在产品账户余额26100元为期末300件已投入的在产品的材料成本.根据资料,1.2. 核算销售成本3.销售费用、经营管理费用的核算借: 变动性营业费用18 560固定性营业费用13 000经营管理费用25 000贷: 有关账户56 560通过比较,可以知道变动性销售费用、固定性销售费用和经营管理费用的实际执行结果都偏离了事前的预算,具体分析如图表:对于这些期间费用,我们也可以采用前面的差异分析方法,逐一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查明责任人.在本例中,由于几项差异的发生额都不是很大,因此未作进一步的分解.账务处理如下:借: 主营业务成本 5 900材料价格差异-A材料20 000材料数量差异-B材料 3 400直接人工效率差异 6 000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2 000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6 000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4 000贷:材料价格差异-B材料20 000材料数量差异-A材料 5 300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0 000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1 000生产能力利用差异11 000。
标准成本法会计处理
首先,标准成本法的会计处理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确定标准成本、实际成
本记录和成本差异分析。
确定标准成本是指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特点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标准成本。
实际成本记录是指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实际情况,记录和核算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
成本差异分析是指比较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找出差异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调整。
其次,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企业
提供了一个科学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是标准成本法可以激励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和员工积极性,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三是通过成本差异分析,可以及时发现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四是标准成本法有助于企业建立起科学的成本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总之,标准成本法会计处理是一种重要的成本管理方法,它不仅有助于企业合
理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因此,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应该充分发挥标准成本法的作用,不断完善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龙源期刊网
标准成本法下成本差异账务处理探讨
作者:荣树新
来源:《财会通讯》2008年第01期
标准成本差异是指将事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对比以揭示成本差异,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并据此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控制成本的管理方法。
应用标准成本法时有三个环节,一是制定标准成本,二是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三是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
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主要有三种方法,即逐月分配法、即期处理法和累计结转法。
第一种方法工作量较大;第二种方法会使企业存货和销售成本不准确;第三种方法虽然减少了核算工作量,但结转仍不够简化,或造成企业存货和销售成本不准确。
而对成本差异的分配,则多是假设期初无库存原材料、库存商品和在产品,期初成本差异账户无余额,产品全部完工,完工产品又全部销售完毕,本月购进的材料全部耗用,这不能如实反映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对于各种成本差异,笔者认为应本着既简化核算又保证会计信息准确的原则分别情况处理。
若各月末差异额小,平时不处理,年底将累积的各种成本差异按比例向本年的销售成本分配,这样既简化核算,又保证了本年损益和年末存货的准确性,与企业会计准则、税法要求的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一致;若各月成本差异较大,则说明标准成本制定不合理,或者企业管理水平低,为保证各月损益和存货的准确,应逐月将各种成本差异按比例向当月的销售成本分配,期末都将各成本差异账户余额并入资产负债表“存货”项目。
标准成本系统中成本差异的分配与改进建议标准成本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成本的方法,涉及到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成本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这些成本差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材料成本差异、人工成本差异和制造成本差异。
分配和改进这些成本差异对于提高企业的绩效和效率至关重要。
下面是关于标准成本系统中成本差异分配和改进建议的一些建议。
一、成本差异的分配1.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材料成本差异可以分为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
对于材料价格差异,可以根据采购部门的责任将差异分配给采购部门。
而对于材料用量差异,可以将差异分配给生产部门或质量控制部门,以促进其改进材料使用效率和质量控制。
2.人工成本差异的分配:人工成本差异可以分为人工工资差异和人工工时差异。
对于人工工资差异,可以根据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将差异分配给该部门。
对于人工工时差异,可以将差异分配给生产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以促进其改进生产工时的效率。
3.制造成本差异的分配:制造成本差异可以分为可变制造成本差异和固定制造成本差异。
对于可变制造成本差异,可以将差异分配给生产部门,以促进其改进生产过程和资源使用效率。
对于固定制造成本差异,可以将差异分配给财务部门或绩效管理部门,以促进其改进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
二、成本差异的改进建议1.加强成本计划:标准成本系统的基础是成本计划,因此应加强对成本计划的制定和监控。
在制定成本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确保成本计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加强成本控制:通过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可以减少成本差异的发生。
例如,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和控制,提高材料使用效率;精细化管理人工工时,降低人工工时差异;优化生产过程和资源配置,降低制造成本差异等。
3.提高员工技能和意识:员工是成本控制和改进的重要因素。
提高员工的技能和意识,可以促使其更加关注成本控制和改进,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激励措施,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成本控制和改进的活动。
有的企业将标准成本作为统计资料处理,并不记入账簿,只提供成本控制的有关信息,作为内部管理的依据。
但是,把标准成本纳入账簿体系不仅能够提高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使标准成本发挥更大功效,而且可以简化记账手续。
一、标准成本系统账务处理的特点为了同时提供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和实际成本三项成本资料。
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具有以下特点:1.“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登记标准成本通常的实际成本系统,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流转过程,使用实际成本记账。
在标准成本系统中,这些账户改用标准成本核算,无论是借方和贷方均登记实际数量的标准成本,其余额亦反映这些资产的标准成本。
2.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差异在标准成本系统中,要按成本差异的类别设置一系列成本差异账户,“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等。
这些差异账户的设置,要同采用的成本差异分析方法相适应,为每一种成本差异设置一个账户。
在需要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时,应将实际成本分离为标准成本和相关的成本差异,标准成本数据记入“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而相关的差异分别记入各自对应的成本差异账户。
借方登记超支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
为了便于考核,各差异账户还可以按照责任部门设置明细账,分别记录各部门的各项成本差异。
3.在各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进行处理 各成本差异账户的累计发生额,反映了本期成本控制的业绩。
在月末(或年末)对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有两种:(1)结转本期损益法按照这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本年利润”账户。
采用这种方法的依据是确信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造成的,应当直接体现在本期损益之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坏。
【走进成本】成本会计之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六十五)五、标准成本法的账务处理1. 标准成本法账务处理的特点(1) 按各成本计算对象开设产品成本明细账。
“生产成本”“库存商品”等账户可以只登记标准成本,设置各种成本差异账户,分别核算各种差异。
在标准成本法下,“生产成本”“库存商品”账户,无论是借方还是贷方均登记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至于各种差异,则可另设各个成本差异账户进行核算。
对于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应设置“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两个账户;对于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应设置“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直接人工效率差异”两个账户;对于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应设置“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两个账户;对于同定制造费用差异,应设置”间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三个账户(在两差异分析法,只需设”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两个账户,在以下的账务处理中,我们采用三差异分析法)。
各种不利差异,应分别记入有关差异账户的借方;各种有利差异,应分别记入有关差异账户的贷方。
(2) 编制各项费用分配表,分别反映其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和实际成本。
对于“原材料”账户按实际成本登记,在生产领用时,将领用材料的标准成本由“原材料”账户转入。
基本生产成本”账户,而将领用材料的价格差异由“原材料”账户转入“直接材料价格差异”账户。
(3) 按照成本项目,将各成本对象应分担的费用按标准成本记入其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计算并结转本月完工产品的标准成本。
(4) 计算和分析各项成本差异,每月月末将本期发生的各种差异余额全部转入“主营业务成本”账户,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当月差异较大或当月在产品或库存商品数量较多时,可将各项差异余额在“主营业务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之间按标准成本比例进行分配,分别计入当月已销售商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和库存商品成本。
2. 账务处理举例【例7-25】承[例7-23],假设华夏公司“生产成本”和“库存商品”账户均无期初余额,本期投产的2000件乙产品已全部完工,并已全部出售,每件售价为900元。
成本差异分摊的账务处理主要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核算。
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首先,对成本差异进行分类。
成本差异包括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以及局部差异和外部因素引起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需要分析并确定差异的原因和性质,包括数量差异、价格差异和调整成本。
其次,确定分摊方法和分摊对象。
对于成本差异的分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摊方法,如按比例分摊、按成本中心分摊或按产品分摊等。
同时,需要明确分摊的对象,如用于分摊的成本中心、产品、部门等。
在进行账务处理时,需要将成本差异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科目,并按照分摊方法和对象进行合理的分配和核算。
具体来说,需要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计入存货成本,对于局部成本差异,需要查明原因并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对于外部因素引起的成本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处理。
对于数量差异,需要将其调整到销售费用或管理费用科目中;对于价格差异,需要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相应调整存货价值。
在分摊过程中,需要按照会计期间结转相应的成本或费用科目,并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合理的配比和分配。
最后,需要定期对成本差异分摊的账务处理进行审计和核对,以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需要定期对存货价值进行重新估价,以确定正确的存货成本和利润水平。
总之,成本差异分摊的账务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工作,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摊方法和对象,合理分配和核算成本差异,并确保账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这一工作,企业可以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进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和企业绩效。
一、标准成本系统的作用标准成本系统是集成本分析、成本控制和成本计算为一体的成本计算模式,它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分析和成本计算及账务处理三大部分。
实施标准成本计算,将产品生产的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加以比较,揭示成本差异、评价业绩,并对成本加以控制是标准成本计算的本质内容。
企业采用标准成本计算模式,具体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2) 正确评价和考核工作成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3) 为企业的预算编制和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4) 简化成本计算,为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资料二、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开始前经过综合分析所确定的、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发生的成本,也叫产品成本的标准。
它是衡量成本水平的标准,也是评价和考核工作成果的基础和依据。
标准成本有两种涵义:(1) 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其实质是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单位产品的目标成本,用公式表示,即为: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2) 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即标准成本,用公式表示,即为:标准成本=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三、标准成本的类型1.理想的标准成本理想的标准成本是指以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设备的运行和工人的技术水平都处于最佳状态为基础所确定的单位产品的成本,是最高要求的标准成本。
理想的标准成本是理论上的业绩标准,是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是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
理想的标准成本的用途是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可以作为成本管理所追求的目标,而不能作为考核依据。
2. 正常的标准成本正常的标准成本是指根据企业正常的开工情况、正常的工作效率,以及正常的价格水平来确定的标准成本。
正常的标准成本的制定依据是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
正常的标准成本的用途是可以作为评价实际成本的依据,也可以用来对存货和销货和销货成本进行计价。
3.现行可达到的标准成本现行可达到的标准成本是指企业在当前正常生产条件下根据平均先进定额或者下期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来的标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