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座:通信新技术汇总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18
初中技术中的现代通信知识点汇总现代通信知识点汇总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在初中技术课程中,我们也需要学习关于现代通信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技术中的现代通信知识点进行汇总,包括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通信设备的分类以及通信网络的组成等内容。
一、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1. 信号与信息传输:通信的基本目的是传递信息,通信信号可以是声音、图像等。
信号传输的方式有有线和无线两种,有线通信主要通过导线传输信号,而无线通信则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传输。
2. 信号传输过程:信号传输主要包括编码、传输和解码三个过程。
编码将信息转换成可传输的信号形式,传输将信号通过媒介传送到接收端,解码将信号转换为原始信息。
3. 噪声与信号干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噪声和干扰的影响。
噪声是指其他信号或电磁波对信号的干扰,而信号干扰主要是指信号传输中因为电线或电路问题导致的信息丢失或畸变。
二、通信设备的分类1. 有线通信设备:有线通信设备主要利用导线传输信号,例如电话、电报机等。
电话是最常见的有线通信设备,通过电话线将声音信号传输到对方。
电报机则是通过电流传输专门编码的信号来进行通信。
2. 无线通信设备:无线通信设备主要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号传输,例如无线电、手机、卫星通信等。
无线电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将信息转换为无线电波进行传输。
手机则是利用无线电波和手机基站进行通信。
卫星通信则是利用人造卫星将信号传输到地球上。
三、通信网络的组成1. 局域网(LAN):局域网是指在一个办公室、学校或建筑中建立的面向固定用户群的有线或无线通信网络。
局域网可以实现内部用户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互联,常见的局域网设备有交换机、路由器等。
2. 城域网(MAN):城域网是指连接多个局域网的通信网络,覆盖范围一般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内。
城域网的传输速度相对较快,常见的城域网设备有光纤等。
3. 广域网(WAN):广域网是指连接跨越很大范围的网络,例如跨越地域的网络,比如互联网。
通信基础知识培训资料一、引言通信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了解通信的基础知识对于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和对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非常重要。
本文档将为大家介绍通信的基础知识,包括通信的定义、通信的分类、通信的基本原理和通信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二、通信的定义通信是指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手段之一。
通信的目的是使信息从发送方传递到接收方,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通信可以通过各种媒介进行,如口头、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
三、通信的分类通信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通信分类方式:1. 按传输介质分类:包括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是指使用电线或光缆等有线传输介质进行通信,如电话线路、光纤等;无线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传输的通信方式,如无线电通信、卫星通信等。
2. 按通信范围分类:包括近距离通信和远距离通信。
近距离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距离较近的通信方式,如蓝牙通信、红外线通信等;远距离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距离较远的通信方式,如手机通信、互联网通信等。
3. 按通信方式分类:包括点对点通信和广播通信。
点对点通信是指通信双方之间进行直接的一对一通信,如电话通话、视频通话等;广播通信是指一方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多个接收方同时接收的通信方式,如广播电视、无线电广播等。
四、通信的基本原理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三个要素:信号、信道和调制解调。
信号是信息在通信中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声音、图像、文字等;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可以是导线、光纤、空气等;调制解调是将信号转化为适合在信道上传输的形式,以及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为原始信号的过程。
五、通信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以下是通信的发展趋势的一些方面:1. 移动化: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通信,实现信息的时时更新和实时交流。
通信新技术汇总一、固定通信网络(一)、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核心技术OpenFlow 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网络作为管道变得更加智能。
SDN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网络架构不是一种具体技术和协议,而是一种新架构。
特征:控制/ 处理分离,软硬分离,网元虚拟化,网络可编程。
代表技术:SDN/NFV、Open Stack。
优点:集中控制-集在络资源全局视图、全局调配和优化;网络设备集中运维和管控。
开放编程接口-应用与网络无缝集成、用户可编程、加快新业务上线网络虚拟化-屏蔽底层差异,实现网络对应用的透明化。
逻辑网可随业务需要配置、迁移,并支持多租户共享和按需定制。
(二)、光通信:1、硅光子:由于光和电采用分立方式,光子与电子技术遵循各自的发展路线,目前光通信系统在功耗、成本、集成度方面遇到提升瓶颈。
硅光子技术利用CMOS微电子工艺实现光子器件的集成制备,该技术结合了CMOS技术的超大规模逻辑、超高精度制造的特性和光子技术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优势。
是一种能够解决长技术演进与成本矛盾的颠覆性技术。
目前多项硅光子关键技术已被相继突破,预计在三年内将开始商用。
2、>100G:100G光传输难以满足未来视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对网络带宽的需求。
现网平滑升级超100G光收发单元可成倍提升系统容量,具有较高性价比和可行性。
超100G将继承并发扬100G光传输设计思想,在保持传输距离不变的同时提升光纤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频谱效率,引入先进的调制编码和光电集成技术进一步降低单位比特成本。
目前业界积极开展现网实验,推进超100G 商用进程,预计会在数据中心互联率先展开应用。
3、多维复用和相干技术:互联网新应用层出不穷,需要更大带宽支撑井喷式增长的数据需求,政企大客户、高端社区用户将需要独享波长入户,以及部分场景下会有长距离高带宽低时延接入需求。
浅谈现代通信新技术及其应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为人类提供方便的生活。
21世纪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分为光纤通信平台和无线通信平台。
光纤通信平台的特点: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关键技术:波分复用、光纤放大器。
而无线通信平台的特点:宽带、移动,关键技术:CDMA、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
一、几种现代通信新技术的介绍(一)CDMA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又称码分多址,是在无线通讯上使用的技术,CDMA允许所有使用者同时使用全部频带(1.2288Mhz),且把其他使用者发出讯号视为杂讯,完全不必考虑到讯号碰撞 (collision) 问题。
(二)蓝牙技术蓝牙是一种革命性的无线解决方案,适用于短距离通信,它无需线缆,可临时组网,能够建立“Ad hoc”连接,无需网络基础设施,可以任意方式动态连接,所有的节点都可以自由地移动,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设备的无缝连接。
(三)超宽带技术(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UWB)指信号带宽大于是1.5GHz,或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大于25%;信号带宽与中心频率之比在1%-25%之间为宽带,小于1%为窄带。
UWB技术的最初发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随着无线通信的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速无线通信提出更高的要求,超宽带技术又重新被提出,并备受关注。
(四)第三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G)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优点是:用户容量大服务性能较好、频谱利用率较高、用户终端小巧、电池使用时间长、辐射小等。
二、蓝牙技术的优势及发展趋势(一)蓝牙技术的原理蓝牙简单讲就是一种电信、计算机的无线传输技术。
单从字面上很难了解蓝牙是个怎么样的技术,他不像“GSM”一样可以望文生义。
简单的说蓝牙是一种无线网络与消费性电子产品之通讯技术,透过无线传输和基频模块构成,其快速响应和跳频系统的特性使无线传输更佳稳定。
蓝牙基本上也是运用射频(RF)方式进行无线通讯,至于使用的频带范围,则是使用2.45GHz,这个无线电频带是全世界共同开放、不受法令限制的频带,举凡工业、科学、医疗、甚至微波炉等都是使用2.45GHz的频带。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短距离通信——蓝牙技术应用文通074-2 崔现鑫 2“蓝牙”(Bluetooth)原是十世纪统一了丹麦的国王的名字,现取其“统一”的含义,用来命名意在统一无线局域网通讯标准的蓝牙技术。
蓝牙技术是一种近距离地保证可靠接收和信息安全的无线通信技术。
长期以来,现代通信技术致力于远距离的宽带通信网和全球漫游式的无线通信,企图把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纳入到有线或无线的网络中来,但是近距离的数字通信却一直被忽略,直到20世纪末,才提到议事日程。
蓝牙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10m范围内实现各种电子产品信息的无线传输,消除他们之间纵横交错的连接电缆,它必须实现如下一些技术要求:1)2)完好的替代功能:蓝牙所用的无线新到必需要想有线电缆一样准确无误的发送或接收数据,而无线信道上信息环境比有线通道受到的干扰多得多,传送环境复杂的多。
3)4)信息安全功能:电波在空间传播时会出现散射现象,于是无线信道传送的保密程度远低于有线信道,蓝牙技术的安全问题不能忽视。
5)6)承载能力:同时连接多个设备,要有足够的传输速率,支持不同类型(如声音和数据)的信息的发送或接受。
7)8)超低功率:设备可用电池供电。
9)10)致密性高:蓝牙芯片内部结构复杂但体积小。
11)12)全球通用:使用户能在世界各地方便使用。
蓝牙技术的实现有赖于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的双重支撑。
硬件电路是一种1c㎡的嵌入式微功率芯片,如此小的体积、功率便于它嵌入到普通电子厂品中;微控制软件的职责是搜索并联系起其他也嵌入有蓝牙芯片的电子产品,联系过程是一场信息交换的过程。
信息交换通过发送、接收无线电波实现,发送功率越大,传播的距离就越远,它们并不成正比。
蓝牙是无线数据和语音传输的开放式标准,它将各种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终端设备、各种数字数据系统、甚至家用电器采用无线方式联接起来。
《通信前沿技术介绍》5G通信技术一、前言5G通信技术是指下一代移动通信标准,是4G的升级版,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更大的连接数和更广的覆盖范围。
在未来几年内,5G 将逐步取代4G,成为主导的移动通信技术。
本文将从技术简介、技术特点、技术研究内容、技术存在的困难、技术的发展前景等几方面进行介绍。
二、技术简介1. 5G通信技术的定义5G通信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集成了多种技术,包括超高频、小型化、广域覆盖、大容量、智能化和高可靠性。
它不仅可以连接手机和计算机,还可以连接物联网设备、汽车以及工业设备,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和数据传输。
5G通信技术是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一种极高速和低延迟的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5G通信技术是一种基于新一代国际移动通信标准(IMT-2020)和具有超高速、超密度、超低时延等优势的无线通信技术。
在未来技术标准中,5G被视为实现智能交通、医疗、制造业、虚拟现实、云计算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关键技术。
2. 5G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5G通信技术的研究始于2010年,当时主要针对4G通信技术的优化和升级。
2013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了“IMT-2020”标准,规定了5G通信技术的要求和技术指标。
2016年,世界上首个5G试验网络在韩国启动,随后各国相继启动5G试验。
2019年,5G商用网络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三、技术特点1. 高速传输5G通信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传输速度,理论最高可达10Gbps,是4G的数倍。
这种高速传输能力可以实现实时的视频和音频传输,同时提高了数据下载和上传的速度。
2. 低延迟5G通信技术的延迟时间大约为1毫秒,是4G的十分之一。
这种低延迟能力可以支持更多的实时应用,例如自动驾驶汽车、远程手术和虚拟现实等。
3. 大连接数5G通信技术支持更大的连接数,可以连接数百万个设备和物件,可以满足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需求。
科普讲座:通信新技术汇总一、固定通信网络(一)、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网络作为管道变得更加智能。
SDN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网络架构不是一种具体技术和协议,而是一种新架构。
特征:控制/ 处理分离,软硬分离,网元虚拟化,网络可编程。
代表技术:SDN/NFV、Open Stack。
优点:集中控制-集在络资源全局视图、全局调配和优化;网络设备集中运维和管控。
开放编程接口-应用与网络无缝集成、用户可编程、加快新业务上线网络虚拟化-屏蔽底层差异,实现网络对应用的透明化。
逻辑网可随业务需要配置、迁移,并支持多租户共享和按需定制。
(二)、光通信:1、硅光子:由于光和电采用分立方式,光子与电子技术遵循各自的发展路线,目前光通信系统在功耗、成本、集成度方面遇到提升瓶颈。
硅光子技术利用CMOS微电子工艺实现光子器件的集成制备,该技术结合了CMOS技术的超大规模逻辑、超高精度制造的特性和光子技术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优势。
是一种能够解决长技术演进与成本矛盾的颠覆性技术。
目前多项硅光子关键技术已被相继突破,预计在三年将开始商用。
2、>100G:100G光传输难以满足未来视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对网络带宽的需求。
现网平滑升级超100G光收发单元可成倍提升系统容量,具有较高性价比和可行性。
超100G将继承并发扬100G光传输设计思想,在保持传输距离不变的同时提升光纤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频谱效率,引入先进的调制编码和光电集成技术进一步降低单位比特成本。
目前业界积极开展现网实验,推进超100G商用进程,预计会在数据中心互联率先展开应用。
3、多维复用和相干技术:互联网新应用层出不穷,需要更大带宽支撑井喷式增长的数据需求,政企大客户、高端社区用户将需要独享波长入户,以及部分场景下会有长距离高带宽低时延接入需求。
科普讲座:通信新技术汇总一、固定通信网络(一)、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网络作为管道变得更加智能。
SDN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网络架构不是一种具体技术和协议,而是一种新架构。
特征:控制/ 处理分离,软硬分离,网元虚拟化,网络可编程。
代表技术:SDN/NFV、Open Stack。
优点:集中控制-集在络资源全局视图、全局调配和优化;网络设备集中运维和管控。
开放编程接口-应用与网络无缝集成、用户可编程、加快新业务上线网络虚拟化-屏蔽底层差异,实现网络对应用的透明化。
逻辑网可随业务需要配置、迁移,并支持多租户共享和按需定制。
(二)、光通信:1、硅光子:由于光和电采用分立方式,光子与电子技术遵循各自的发展路线,目前光通信系统在功耗、成本、集成度方面遇到提升瓶颈。
硅光子技术利用CMOS微电子工艺实现光子器件的集成制备,该技术结合了CMOS技术的超大规模逻辑、超高精度制造的特性和光子技术超高速率、超低功耗的优势。
是一种能够解决长技术演进与成本矛盾的颠覆性技术。
目前多项硅光子关键技术已被相继突破,预计在三年内将开始商用。
2、>100G:100G光传输难以满足未来视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业务对网络带宽的需求。
现网平滑升级超100G光收发单元可成倍提升系统容量,具有较高性价比和可行性。
超100G将继承并发扬100G光传输设计思想,在保持传输距离不变的同时提升光纤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和频谱效率,引入先进的调制编码和光电集成技术进一步降低单位比特成本。
目前业界积极开展现网实验,推进超100G商用进程,预计会在数据中心互联率先展开应用。
3、多维复用和相干技术:互联网新应用层出不穷,需要更大带宽支撑井喷式增长的数据需求,政企大客户、高端社区用户将需要独享波长入户,以及部分场景下会有长距离高带宽低时延接入需求。
光通信技术中的复用维度包括时分、波分、频分、码分、模分等。
目前40G PON是采用了时分和波分两维复用,这也是100GPON的可行方式之一。
业界将探索上述更多维度的组合,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带宽。
此外,在接收端采用相干接收方式,可在一根光纤承载超过1000个波长,每波长1G/10G,无源传输距离达到100km,实现T比特接入。
为用户提供更大带宽、更低时延的接入服务,为运营商提供高效和低运维成本的网络。
40G TWDM-PON将在五年内启动商用之旅,更多维复用和相干技术也是研究热点。
4、IP与光网络深度融合:当前通信网络采用多层多域网络承载业务,设备种类繁多,海量数据的分组处理能力呈指数级别提高,同时对超大容量路由运算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导致机房空间紧张、能耗高、效率低。
IP与光网络的融合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IP与光网络融合可以通过统一交换内核技术来实现,具有分组/ODUk/VC集中交换功能,从而减少网络层次、节省网络投资、降低维护成本,实现网络节点集约化。
通过提高单槽位线卡转发能力和采用多框集群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单节点转发能力;通过多核处理器、分布式软件架构、模块化管理等技术,可实现千万级别路由表管理。
涵盖骨干、汇聚和接入网络的IP与光融合,具有千万级别路由表项的超大容量路由器,提供全网端到端解决方案,运营商已经展开了试点。
5、基于CDC-F特性光交叉构建下一代光网络:当前随着100G技术的规模部署,超100G技术的蓬勃发展,WDM/OTN系统的传输容量提升较快,光层的灵活调度和高效处理成为了光网络节点的一个重要需求。
随着WSS光模块集成度的进一步提升,采用WSS光模块构建的具备CDC-F (Colorless, Directionless, Contentionless, FlexGrid)特性的光交叉组网技术在超大网络节点应用时,因同时拥有超大交换容量、波长及业务灵活调度、低功耗、低时延等关键特性,易于构建灵活、高效的光网络。
具备CDC-F特性的光交叉技术越来越受到全球运营商的重视,目前已有运营商率先部署,预计近期将会展开更大范围的试点和商用。
6、中短距离城域高速传输直调直检技术:伴随着大数据和云技术的蓬勃发展,短到芯片片上和片间、长到机柜间和数据中心间的大规模数据交换处理,都渴望高速、稳定、可靠的互联,常规电缆连接将无法应对。
目前看来,芯片间和板间的解决方案可以利用硅基光电集成来有效实现光互联。
机房间互联、机架间互联、机框间互联、机盘间互联可以利用光电转换和光传输技术取代传统的电缆,主要解决方案包括硅基的光电集成、高速VCSEL和直调DFB 等。
其中硅基光电集成方案具有CMOS工艺兼容,集成度高,成本低的优势。
未来几年,光互联技术将在芯片内部、芯片间、板间、机柜间、机房间普及应用。
7、绿色通信,光通信技术:随着人们信息消费的不断增加,需要光通信提供的带宽越来越大,消耗的能源越来越多。
在能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如何实现绿色通信成为业界努力的主要方向之一。
为了实现绿色通信,一些新的技术正在或将逐渐被采用,如新能源、高集成度芯片、高效率电源模块、智能风扇、液体制冷、智能流量聚合、硬件休眠、新型材料等技术。
通过上述技术的逐步引入和持续优化,光通信设备的每比特能耗将逐渐降低,与环境更为和谐。
二、移动通信网络(一)、5G1、5G演进5G将渗透到未来社会的各个领域,以用户为中心构建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
5G将使信息突破时空限制,提供极佳的交互体验,为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信息盛宴;5G将拉近万物的距离,通过无缝融合的方式,便捷地实现人与万物的智能互联。
5G将为用户提供光纤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的使用体验,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和超高移动性等多场景的一致服务,业务及用户感知的智能优化,同时将为网络带来超百倍的能效提升和超百倍的比特成本降低,最终实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总体愿景。
5G需要具备比4G更高的性能,支持0.1~1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每平方公里一百万的连接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每平方公里数十Tbps的流量密度,每小时500Km以上的移动性和数十Gbps的峰值速率。
其中,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和时延为5G最基本的三个性能指标。
同时,5G 还需要大幅提高网络部署和运营的效率,相比4G,频谱效率提升5~15倍,能效和成本效率提升百倍以上。
性能需求和效率需求共同定义了5G的关键能力,犹如一株绽放的鲜花。
红花绿叶,相辅相成,花瓣代表了5G的六大性能指标,体现了5G满足未来多样化业务与场景需求的能力,其中花瓣顶点代表了相应指标的最大值;绿叶代表了三个效率指标,是实现5G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5G关键技术展望5G将从频谱效率的提升,通信频带的扩展,新型网络结构这三个维度来提升系统能力,实现性能需求和效率需求。
全球各大5G推进组也在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三个维度的关键技术线仅停留在实验室层面,尚待讨论。
>频谱效率(1)大规模阵列天线大规模阵列天线(Massive MIMO)已经被公认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它采用有源天线阵列技术,将现有的2D天线阵列拓展成为3D天线阵列,,形成极精确的用户级超窄波束,将能量定向投放到用户位置,可以显著改善网络的覆盖能力,降低无线网络能耗,特别是在中高频段组网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目前,基站侧可支持的协作天线数量将达到128根。
在城市CBD办公区,会场等热点地区,用户数量较多且分布密集,大规模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均可实现波束赋形。
多个用户级波束在空间上三维赋型,可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大大提升系统级容量。
大规模阵列天线技术也受到了业界的重点关注,中国移动和华为在Massive MIMO技术上的合作研究已超过两年时间,与2014年9月份完成了全球首次TD-LTEMassive MIMO多天线预商用产品演示,这既是对5G先进技术的验证,也可帮助中国移动提升TD-LTE中高频组网的覆盖水平和系统容量。
双方将会继续紧密合作,推进大规模阵列天线的成熟与商用。
(2)全双工技术全双工技术是指在相同的频谱上,通信的收发双方同时发射和接收信号。
相对与传统的FDD,TDD半双工模式,全双工技术突破了频谱资源使用限制,使系统可用频谱资源提升1倍,是未来有可能改变移动通信传统工作模式的革命性技术方向。
全双工技术需要具备极高的干扰消除能力以消除来自发送天线的自干扰信号,华为、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共同致力于全双工技术的开发,现已成功实现500m点对点全双工通信。
目前,将全双工技术应用于多天线系统以及全双工组网是全双工技术在实际系统中应用需要重要点研究的问题。
传统的蜂窝通信系统的组网方式是以基站为中心实现小区覆盖,而基站及中继站无法移动,其网络结构在灵活度上有一定的限制。
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不断增多,传统的以基站为中心的业务提供方式已无法满足海量用户在不同环境下的业务需求。
(3)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D2D技术无需借助基站的帮助就能够实现通信终端之间的直接通信,拓展网络连接和接入方式。
由于短距离直接通信,信道质量高,D2D能够实现较高的数据速率、较低的时延和较低的功耗;通过广泛分布的终端,能够改善覆盖,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支持更灵活的网络架构和连接方法,提升链路灵活性和网络可靠性。
目前,D2D采用广播、组播和单播技术方案,未来将发展其增强技术,包括基于D2D的中继技术、多天线技术和联合编码技术等。
移动通信传统工作频段主要集中在3GHz以下,这段频谱资源十分拥挤,潜力已经开发殆尽。
而在高频段(如毫米波、厘米波频段)可用频谱资源丰富,能够有效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现状,可以实现极高速短距离通信,支持5G容量和传输速率等方面的需求。
IMT-2020计划开发6G以下的频段供5G使用,随着射频技术趋于成熟,再逐步开发6G以上的高频段。
>频段扩展目前,监测中心目前正在积极开展高频段需求研究以及潜在候选频段的遴选工作。
高频段资源虽然目前较为丰富,但是仍需要进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从而使宝贵的频谱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高频段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业界对此高度关注。
高频通信存在传输距离短、穿透和绕射能力差、容易受气候环境影响等缺点。
考虑到未来的5G网络是高密度性网络,覆盖面积最小的微小区和热点仅需达到50米以下的覆盖范围。
高频段频谱资源用于微小区的小型化高增益天线和设备中,可实现很高的通信速率。
>网络架构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普及,数据流量将出现井喷式的增长。
未来数据业务将主要分布在室内和热点地区,这使得超密集网络成为实现未来5G的1000倍流量需求的主要手段之一。